專利名稱: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路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增加相鄰端子的導線焊接段間的間距,以利焊接導線作業(yè)的進行,并避免產(chǎn)生短路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所應用連接器,如圖6、圖7所示,包括一金屬殼體91、一絕緣本體92以及多個端子93,其中各端子93是由金屬板材一體沖壓成型,各端子93的前段,界定形成一搭接段931,以對應地搭接另一連接器,而在各端子93的后段,界定形成一導線焊接段932,供焊接導線L。
但上述的現(xiàn)有連接器中,各端子93的結構,其前段的搭接段931與后段的導線焊接段932是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當該導線焊接段932焊接導線L,并隨絕緣本體92置入金屬殼體91中后,往往因該導線焊接段932與金屬殼體91間的間距P4過小,使施行于導線焊接段932上,用以焊接導線L的焊錫933會觸碰到金屬殼體91,而產(chǎn)生短路,而使生產(chǎn)線的產(chǎn)品不良率增加。
另外,該連接器上的各端子93,其前段的搭接部931與后段的焊接部932,是呈直線狀,即使連接器中的相鄰兩端子93的搭接段931的間距P5等于相鄰兩端子93的導線焊接段932的間距P6,由于各端子搭接段931的間距P受限于標準規(guī)格的規(guī)范,其間距極小,因此兩相鄰端子93的導線焊接段932間的間距,便極為狹小,除了后續(xù)焊接導線L的作業(yè)不易進行外,常常用于焊接導線的焊錫,也極易與相鄰的其它端子接觸,產(chǎn)生短路。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以增加相鄰端子的導線焊接段間的間距,以利焊接導線作業(yè)的進行,并避免產(chǎn)生短路。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該連接器至少包括一金屬殼體;一絕緣本體,嵌置于該金屬殼體中;多個端子,并列地嵌置于該絕緣本體中,各端子的前段是界定形成一搭接段,各端子的后段是界定形成一導線焊接段,供焊接導線;一絕緣層,包裹于該金屬殼體的后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端子的導線焊接段與搭接段是位于不同平面上,具有一高度落差,且各導線焊接段是朝金屬殼體的中央假想面方向偏置,以增加該導線焊接段的導線焊接面與金屬殼體間的間距,另外,多個端子的導線焊接段是呈扇形向兩側(cè)斜伸排列,以增加相鄰端子的導線焊接段間的間距。
前述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中位于中央兩側(cè)的其它端子,在搭接段與導線焊接段間,是分別連設有一斜伸段。
前述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中絕緣本體是貫穿有兩排多個端子固定孔,以在各端子固定孔中分別嵌置一端子,該絕緣本體的后端凹設一嵌穴,以對應嵌置一分隔座體,以將位于第一排各端子固定孔中的各端子與位于第二排各端子固定孔中的各端子的后段,絕緣地分隔于該分隔座體的相對兩側(cè)。
前述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中分隔座體的相對兩側(cè),分別并列突設有多個擋壁,兩擋壁間界定形成一承接空間,以承接各端子后段的導線焊接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端子的導線焊接段與搭接段是位于不同平面上,而具有一高度落差,且令各導線焊接段是朝金屬殼體的中央假想面方向偏置,以增加該導線焊接段的導線焊接面與金屬殼體間的間距,另外,各端子后段的導線焊接段,是呈扇形向兩側(cè)擴展、排列,以增加相鄰端子的導線焊接段間的間距,以利焊接導線作業(yè)的進行,并避免產(chǎn)生短路。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示的端子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應用的連接器的外觀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應用連接器的側(cè)視局部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應用連接器的各端子俯視排列狀態(tài)圖。
圖6是現(xiàn)有連接器的側(cè)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現(xiàn)有連接器的各端子俯視排列狀態(tài)圖。
圖中標號說明20金屬殼體21中央假想面30絕緣本體31端子固定孔 32端子固定孔33嵌穴34分隔座體341擋壁 40端子41搭接段 42導線焊接段421導線焊接面43斜伸段 44焊錫 50絕緣層91金屬殼體92絕緣本體 93端子931搭接段 932導線焊接段 933焊錫H高度落差 L導線 P1、P2…P6間距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中該連接器至少包括一金屬殼體20;一絕緣本體30,嵌置于該金屬殼體20中;多個端子40,并列地嵌置于該絕緣本體30中,其中各端子40的前段是界定形成一搭接段41,而各端子40的后段是界定形成一導線焊接段42;一絕緣層50,包裹于該金屬殼體20的后段;其特征在于,各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與搭接段41是位于不同平面上,具有一高度落差H,且各導線焊接段42是朝金屬殼體20的中央假想面21方向偏置,以增加該導線焊接段42的導線焊接面421與金屬殼體20間的間距P1,以避免所焊接導線L焊錫44或?qū)Ь€L本身與金屬殼體20因接觸而產(chǎn)生短路。另外,多個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是呈扇形向兩側(cè)擴散、排列,以增加相鄰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間的間距P2,以利焊接導線L作業(yè)的進行。
上述的各端子40,如圖5所示,是令位于中央兩側(cè)的其它端子40,在搭接段41與導線焊接段42間,分別連設有一斜伸段43,使各相鄰兩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間距P2大于相鄰兩端子40的搭接段41間的間距。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中該絕緣本體30是貫穿有兩排多個端子固定孔31、32,以分別在各端子固定孔31、32中嵌置一端子40,并在該絕緣本體30的后端凹設一嵌穴33,以對應嵌置一分隔座體34,以將位于第一排各端子固定孔31中的各端子40與位于第二排各端子固定孔32中的各端子40的后段,絕緣地分隔于該分隔座體34的相對兩側(cè)。但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并不限于具有雙排多個端子的連接器上,也可應用于僅具有單排多個端子的連接器上。
上述的分隔座體34的相對兩側(cè),是分別并列突設有多個擋壁341,并于兩擋壁341間,界定形成一承接空間,以承接各端子40后段的導線焊接段42,并借由各擋壁341,擋阻焊接導線L時,焊錫接處相鄰的端子40造成短路。
本實用新型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具有以下的結構特征1.各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與搭接段41是位于不同平面上,具有一高度落差H,且令各導線焊接段42是朝金屬殼體20的中央假想面21方向偏置,以增加該導線焊接段42的導線焊接面421與金屬殼體20間的間距P1,使該導線L焊接于各端子40,并隨絕緣本體30置入金屬殼體20中后,可以有效避免導線L或焊接導線的焊錫44,與金屬殼體20接觸而發(fā)生短路現(xiàn)象,以提高產(chǎn)品的合格率。
2.并列于連接器中的多個端子,其各導線焊接段42是呈扇形向兩側(cè)散開、斜伸排列,以增加相鄰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間的間距P2,以利焊接導線L作業(yè)的進行,并可避免兩相鄰端子40的導線焊接段42,在焊接導線L后所產(chǎn)生的短路問題,以提高產(chǎn)品制造合格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該連接器至少包括一金屬殼體;一絕緣本體,嵌置于該金屬殼體中;多個端子,并列地嵌置于該絕緣本體中,各端子的前段是界定形成一搭接段,各端子的后段是界定形成一導線焊接段,供焊接導線;一絕緣層,包裹于該金屬殼體的后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端子的導線焊接段與搭接段是位于不同平面上,具有一高度落差,且各導線焊接段是朝金屬殼體的中央假想面方向偏置,以增加該導線焊接段的導線焊接面與金屬殼體間的間距,另外,多個端子的導線焊接段是呈扇形向兩側(cè)斜伸排列。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央兩側(cè)的其它端子,在搭接段與導線焊接段間,是分別連設有一斜伸段。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是貫穿有兩排多個端子固定孔,以在各端子固定孔中分別嵌置一端子,該絕緣本體的后端凹設一嵌穴,以對應嵌置一分隔座體,以將位于第一排各端子固定孔中的各端子與位于第二排各端子固定孔中的各端子的后段,絕緣地分隔于該分隔座體的相對兩側(c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座體的相對兩側(cè),分別并列突設有多個擋壁,兩擋壁間界定形成一承接空間,以承接各端子后段的導線焊接段。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其中該連接器是至少包括一金屬殼體;一絕緣本體,嵌置于該金屬殼體中;以及多個端子,并列地嵌置于該絕緣本體中,其中各端子的前段是界定形成一搭接段,而各端子的后段是界定形成一導線焊接段者;各端子的導線焊接段與搭接段是位于不同平面上,而具有一高度落差,且令各導線焊接段是朝金屬殼體的中央假想面方向偏置,以增加該導線焊接段的導線焊接面與金屬殼體間的間距,以避免所焊接的導線與金屬殼體間產(chǎn)生短路,另外,各端子的導線焊接段,呈扇型狀向兩側(cè)擴展、排列,以增加相鄰端子的導線焊接段間的間距,以利焊接導線作業(yè)的進行,并避免產(chǎn)生短路者。
文檔編號H01R12/55GK2874820SQ20052014457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黃欽雄, 陳宏明, 黃明卿 申請人:建舜電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