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購入管理裝置、購入管理方法、購入管理程序及存儲介質(zhì)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各種側面及實施方式涉及購入管理裝置、購入管理方法、購入管理程序及存儲介質(zhì)。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購入管理裝置,已知會進行催促商品購入的通知的購入管理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非專利文獻I記載的裝置基于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信息,算出被該用戶購入多次的同一商品的購入間隔,若目前的日期是從最新的購入日起算為該商品的購入間隔以上時,則對該用戶進行催促購入該商品的通知。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9-160991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然而,在專利文獻I記載的裝置中,關于用戶只購入了一次的商品,無法在適當?shù)臅r期進行購入催促通知。在該技術領域中,希望對于購入新商品的用戶能夠在適當時期進行催促購入同一商品的通知的購入管理裝置、購入管理方法、購入管理程序及存儲著購入管理程序的存儲介質(zhì)。(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本發(fā)明的一側面所述的購入管理裝置,對用戶進行催促購入商品的通知,其特征在于,所述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所述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所述購入管理裝置具備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購入間隔算出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購入間隔推定部,其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通知部,其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側面的購入管理裝置,通過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取得購入初次商品的用戶即對象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通過購入間隔算出部,在屬于使用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購入歷史記錄,算出屬于類別的商品的購入間隔,通過購入間隔推定部,基于所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通過通知部,基于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所被推定的購入間隔,對對象用戶進行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催促通知。這樣,即便是無法取得購入間隔的初次商品,也能基于已知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購入間隔。因此,能夠?qū)徣胄律唐返挠脩粼谶m當時期進行催促購入同一商品的通知。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還可參照相關關系存儲部,該相關關系存儲部將所述類別識別信息、和與根據(jù)該類別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而識別的所述商品同時被消費或被關聯(lián)利用的所述商品所屬的所述類別即相關類別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還參照所述相關關系存儲部,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來取得所述相關類別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所述相關類別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商品識別信息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通過如此構成,可使用屬于與初次商品的類別相關的相關類別的商品的對象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因此,可基于已知的購入間隔來高精度地推定未知的購入間隔。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在屬于根據(jù)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識別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與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不同的用戶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通過如此構成,可使用與初次商品隸屬于同一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且與對象用戶不同的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因此,能夠以簡易的構成,基于已知的購入間隔來高精度地推定未知的購入間隔。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使用包含與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同一時期的過去的給定期間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通過如此構成,可算出適當反映了季節(jié)因素的購入間隔。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作為所述購入歷史記錄而含有每購入I次的所述商品的購入數(shù)量;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將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基于所述購入數(shù)量而調(diào)短或調(diào)長,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通過如此構成,可基于已知的購入間隔來更高精度地推定未知的購入間隔。另外,本發(fā)明的另一側面所述的購入管理方法,由購入管理裝置來執(zhí)行,該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所述購入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步驟,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購入間隔算出步驟,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購入間隔推定步驟,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步驟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通知步驟,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步驟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本發(fā)明的另一側面所述的購入管理程序,使購入管理裝置動作,該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所述購入管理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購入管理裝置作為下述部件執(zhí)行動作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購入間隔算出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 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購入間隔推定部,其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通知部,其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本發(fā)明的另一側面所述的存儲介質(zhì),存儲了使購入管理裝置動作的購入管理程序,該述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所述存儲介質(zhì)的特征在于,存儲的所述購入管理程序使所述購入管理裝置作為下述部件執(zhí)行動作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購入間隔算出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購入間隔推定部,其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通知部,其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根據(jù)上述的購入管理方法、購入管理程序及存儲介質(zhì),可實現(xiàn)和上述購入管理裝置同樣的效果。(發(fā)明效果)如以上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種側面及實施方式,可對購入了新商品的用戶在適當時期進行催促購入同一商品的通知。
圖I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含有購入管理裝置的商品販賣系統(tǒng)的構成概要圖。圖2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含有購入管理裝置中所含的裝置的硬件構成圖。圖3是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購入管理裝置的功能模塊圖。圖4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所具有的表格的一例。圖5是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購入管理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圖6是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購入管理裝置的功能模塊圖。圖7是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購入管理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br>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實施方式。此外,在附圖的說明中對同一要素標示同一符號,并省略重復說明。(第I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購入管理裝置),對用戶進行購入了一次的商品的下次購入催促通知,適合用于例如利用了因特網(wǎng)的商品販賣系統(tǒng)。以下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被用于利用了因特網(wǎng)的商品販賣系統(tǒng)時的例子。圖I是本實施方式所述的含有購物服務器的商品販賣系統(tǒng)的構成概要圖。如圖I所示,商品販賣系統(tǒng)40具備購物服務器I、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及用戶終端。此外,用戶終端可為I臺,也可為多臺。此處,為了方便起見,圖示了用戶終端3A 用戶終端3C共3臺。由于用戶終端3A 用戶終端3C的功能完全相同,因此以下就以用戶終端3A為例來說明。購物服務器I及用戶終端3A分別連接至因特網(wǎng),被構成為可彼此通信。另外,購物服務器I被構成為可參照及更新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圖2是購物服務器I、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及用戶終端3A的硬件構成圖。如圖2所示,購物服務器I、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及用戶終端3A在物理上被構成為含有CPU (CentralProcessing Unit)100、R0M(Read Only Memory)101及 RAM(Random Access Memory)102 等主存儲裝置、攝影機或鍵盤等輸入設備103、顯示器等輸出設備104、硬盤等輔助存儲裝置105、通信設備106等的通常的計算機系統(tǒng)。后述的購物服務器I、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及用戶終端3A的各功能,通過將給定的計算機軟件讀入到CPU100、R0M10U RAM102等硬件中,在CPU100的控制下使輸入設備103及輸出設備104動作,進行主存儲裝置或輔助存儲裝置105中的數(shù)據(jù)讀出及寫入而實現(xiàn)。圖3是購物服務器I及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的功能模塊圖。如圖3所示,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具備購入歷史記錄DB (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20、商品DB (商品存儲部)21及相關關系DB (相關關系存儲部)22。在購入歷史記錄DB20中,將用戶和該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存儲。購入歷史記錄中含有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購入日期及每購入I次的購入數(shù)量。例如,如圖4的(A)所示,購入歷史記錄DB20具有識別用戶的用戶ID(用戶識別信息)、購入日期、識別商品的商品ID及購入數(shù)量所建立關聯(lián)而成的表格。
商品DB21中,關聯(lián)存儲了用于識別商品的商品ID(商品識別信息)和用于識別該商品所屬類別的類別ID(類別識別信息)。例如,如圖4的(B)所示,商品DB21具有商品ID和用于識別類別的類別ID所建立關聯(lián)而成的表格。此外,類別是指用于對商品共通的特征進行分類而預先設定的,可使用例如商品名、品牌名、商品的普通名稱等。作為類別,可采用商品被限定成I個為止的詳細分類的類別,也可采用有多個商品所屬的上位概念所分類的類別。例如,假設有打印機A用的紅色墨水而墨水容量是標準的“墨水1”,打印機A用的紅色墨水而容量2倍的“墨水2 ”,打印機A用的藍色“墨水3 ”,打印機B用的紅色“墨水4”。此情況下,作為類別可采用“打印機A用的紅色墨水而容量是標準的墨水”來作為只有“墨水I”所屬的類別,可采用“打印機A用的紅色墨水”來作為有“墨水1”、“墨水2”所屬的類別,可采用“打印機用的墨水”來作為有“墨水I ” “墨水4”所屬的類別。相關關系DB22中,關聯(lián)存儲了用于識別類別的類別ID、和用于識別與該類別具有相關的相關類別的相關類別ID。相關關系DB22例如如圖4的(C)所示,具有類別ID、用于識別相關類別的相關類別ID及相關關系所被建立關聯(lián)而成的表格。相關類別是與具有相關關系的類別中所屬商品同時被消費或關聯(lián)利用的商品所屬的類別。例如,鞋油和鞋子、面包和奶油、墨水和紙張、筆記本和鉛筆、香松和米、裝置和耗材(例如加濕器和用于加濕器的濾網(wǎng))、日本酒和啤酒等。此外,設相關類別是對象用戶過去曾購入一定次數(shù)以上(至少·的相關類別時,當某個類別中所屬商品被消費時,會對相關類別中所屬商品的消費帶來的影響。例如,若相關關系為“正”,則意味著某個類別中所屬商品越被購入(消費),該類別的相關類別中所屬商品也會正比例地被購入(消費)。而若相關關系為“負”,則意味著某個類別中所屬商品越被購入(消費),該類別的相關類別中所屬商品是反比例地被購入(消費)。相關關系的具體的比例常數(shù),隨每個相關關系而不同。例如,存在相對于打印機用紙購入3包而購入墨水I個的關系時,比例常數(shù)為3。此時,打印機用紙的購入間隔若假設為I個月,則打印機用紙的購入間隔I個月乘以比例系數(shù)3所得的3個月,就是打印機墨水的購入間隔。另外,相關關系的比例常數(shù)也可預先設定。例如,也可具有將類別ID、相關類別ID及預先設定的相關關系的比例常數(shù)建立關聯(lián)而成的表格?;蛘?,也可采用使用購入歷史記錄DB20、商品DB21及相關關系DB23而在給定時刻所算出的值。具體而言,從購入歷史記錄DB20針對每一用戶分別取得同一用戶所購入的商品ID,使用所取得的商品ID而從商品DB21取得類別ID,使用所取得的類別ID而從相關關系DB23取得相關類別ID,使用相關類別ID而從商品DB21取得相關的商品ID (相關商品ID),由此,從購入歷史記錄取得每位用戶所購入的商品ID與購入的相關商品ID。由此,就可針對每位用戶,求出相關關系的比例常數(shù)。然后,可將所有用戶的比例常數(shù)的平均值當做該相關關系的比例常數(shù)。購物服務器I具備對象用戶ID取得部(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10、購入間隔算出部11、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及通知部13。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具有取得針對曾經(jīng)購入一次的商品進行下次購入催促通知的對象用戶的功能。例如,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參照保存了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的購入歷史記錄DB20,取得通知對象的用戶ID。此處,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在針對曾經(jīng)購入一次的商品而進行下次購入催促通知的對象用戶當中,將購入了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用戶視為對象用戶,取得該對象用戶的用戶ID(作為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即,過去沒有購入歷史記錄的商品,對該購入歷史記錄的用戶而言為初次商品。因此,即使是同一商品,根據(jù)用戶不同而不一定是初次商品。為了在通知對象的用戶當中,將同一商品購入多次的用戶與購入初次商品的用戶加以區(qū)別,分別以不同方式來推定購入間隔,為此而執(zhí)行對象用戶ID取得處理。此外,通知對象的用戶當中,針對同一商品購入多次的用戶,和先前一樣,基于購入歷史記錄DB20中所儲存的該用戶的該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而取得該商品的購入間隔,針對該商品根據(jù)最新的購入日和該商品的購入間隔來算出通知時刻。以下,考慮說明理解的容易性,省略先前的處理,以關于對象用戶的處理為中心來說明。此外,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將已取得的對象用戶ID輸出至購入間隔算出部11。購入間隔算出部11具有下述功能在屬于基于初次商品的商品ID而定的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對象用戶ID而定的購入歷史記錄而算出購入間隔。例如,購入間隔算出部11使用對象用戶的初次商品的商品ID而從商品DB21取得類別ID,使用所取得的類別ID而從相關關系DB22取得相關類別ID。然后,使用所取得的相關類別ID而從商品DB21取得相關商品ID,使用所取得的相關商品ID而從購入歷史記錄DB20取得與該對象用戶ID的相關商品有關的購入歷史記錄。然后,算出相關商品的購入間隔。然后,·將屬于相關類別的所有相關商品的購入間隔的平均值,當作該相關類別中的購入間隔。另外,購入間隔算出部11也可不是使用過去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而是使用特定期間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例如,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可使用包含與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相同時期的過去給定期間中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例如,若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是5月中,則購入間隔算出部11使用去年5月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購入間隔算出部11將算出的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輸出至購入間隔推定部12。購入間隔推定部12具有基于類別的購入間隔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的功能。例如,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可推定為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與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一致。另外,購入間隔推定部12也可基于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及購入歷史記錄,將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整成較長或較短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作為購入歷史記錄,采用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或購入數(shù)量。說明作為購入歷史記錄而使用相關類別的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的情形。特定時期指包含與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相同時期的過去的給定期間,例如,若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是7月中,則特定時期為去年的7月。若同一對象用戶中過去同一時期(特定時期)的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的平均購入間隔短,則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短后的購入間隔,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反之,若同一對象用戶中過去同一時期的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的平均購入間隔長,則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長后的購入間隔,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調(diào)整例如通過將依存于購入間隔的變量乘以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而進行。這樣,就可考慮季節(jié)因素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接著,說明作為購入歷史記錄而使用相關類別的購入數(shù)量來調(diào)整購入間隔的情形。購入間隔推定部12在同一對象用戶中具有正相關的相關商品的購入數(shù)量越多,則將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整成越短的購入間隔后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例如,在打印機用紙(相關類別)與墨水(初次商品的所屬類別)具有正相關的情況下,若打印機用紙的購入量變多,則將打印機用紙的購入間隔調(diào)短后的購入間隔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另外,至于筆記本和鉛筆、香松和米等也同樣如此。反之,購入間隔推定部12在同一對象用戶中具有負相關的相關商品的購入數(shù)量越多,則將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整成越長的購入間隔后推定成 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這樣,例如,在鞋油(相關類別)與鞋子(初次商品的所屬類別)具有負相關的情況下,若鞋油的購入量變多,則將鞋子的購入間隔調(diào)長后的購入間隔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另外,至于加濕濾網(wǎng)和加濕器、日本酒和啤酒等也是同樣如此。調(diào)整例如通過將依存于購入數(shù)量及相關關系的變量乘以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而進行。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推定出的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輸出至通知部13。通知部13具有基于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來發(fā)送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催促通知的功能。例如,基于以下的式子來算出要進行通知的時期。(對象用戶的下次購入時期)=(對象用戶的本次購入時期)+(推定的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通知部13將對象用戶的下次購入時期記錄在通知列表中。然后,通知部13在給定時刻基于通知列表向用戶終端3A發(fā)送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催促通知。此外,通知的方法并沒有特別限定,可用電子郵件、對網(wǎng)頁瀏覽器的顯示等任意方法。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I的動作。圖5是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I的動作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購物服務器I從對象用戶ID的取得處理開始(S10 :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步驟)。在SlO的處理中,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取得曾經(jīng)購入初次商品的對象用戶ID。此外,以下于圖4的(A)所示的購入歷史記錄表中,假設用戶ID “U1”的用戶是首次購入“墨水2”。即,假設用戶Ul的初次商品為“墨水2”,用戶Ul為對象用戶(以下稱作對象用戶U1)來說明。一旦SlO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初次商品的類別取得處理(S12)。在S12的處理中,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商品DB21,取得SlO的處理中所取得的初次商品所屬的類別。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圖4的(B)所示的商品表,取得初次商品“墨水2”所對應的類別ID “墨水”。一旦S12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相關類別取得處理(S14)。在S14的處理中,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相關關系DB22,取得與S12的處理中所取得的類別具有相關關系的類別。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圖4的(C)所示的相關表,取得類別ID “墨水”所對應的相關類別ID “紙張”。一旦S14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購入間隔算出處理(S16 :購入間隔算出步驟)。在S16的處理中,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商品DB21及購入歷史記錄DB20,算出S14的處理中所取得的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首先,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圖4的(B)所示的商品表,取得相關類別ID“紙張”中所屬的商品“紙張I”。接著,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圖4的(A)所示的購入歷史記錄表,取得對象用戶Ul的商品“紙張I”的購入歷史記錄。然后,購入間隔算出部11作為第I次的購入日期而取得“2010/6/25”,作為第2次的購入日期而取得“2010/7/10”,并取得商品“紙張I”的購入間隔“8日”。用同樣的要領,關于對象用戶U1,針對屬于類別ID “紙張”的所有商品取得購入間隔。然后,算出已取得的所有購入間隔的平均值,當作相關類別ID “紙張”的購入間隔。此處,假設平均值被算出為“15日”。一旦S16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對象用戶的購入間隔算出處理(818 :購入間隔推定步驟)。在S18的處理中,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基于S16的處理中算出的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算出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的購入間隔。將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15日”直接當成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的購入間隔而算出。一旦S18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通知列表記錄處理(S20)。在S20的處理中,通知部13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而確定出發(fā)送日,并記錄至通知列表。通知部13參照圖4的(A)所示的購入歷史記錄表,取得SlO的處理中取得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的購入日期“2010/6/15”,對初次商品“墨水2”的購入日期“2010/6/15”加上S18的處理中算出的“15日”,將“2010/6/30”當作通知的日子而記錄至通知列表。若S20的處理結束,則結束圖5所示的控制處理。以上步驟后結束圖5所示的控制處理。通過執(zhí)行圖5所示的控制處理,僅購入一次的商品的購入間隔,可基于相關的類別的購入間隔而被適當?shù)赝贫?。然后,基于通知列表而在適當?shù)臅r刻進行通知(通知步驟)。此外,在上述處理中,雖然是將相關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直接當成對象用戶的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而算出,但也可根據(jù)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或購入數(shù)量而將相關類別的平 均購入間隔推定得較長或較短。以下就說明這些例子。當使用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時,在S16的處理中,算出給定期間中的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例如為6月的相關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同樣,算出去年同月的平均購入間隔。然后,算出整個期間中的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接著,在S18的處理中,在去年6月的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中的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還短的情況下,針對這次6月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例如,將去年同月的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除以整個期間中的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而算出比值,將算出的比值乘以相關類別ID “紙張”的平均購入間隔,由此,針對這次6月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若使用購入數(shù)量,則在S18的處理中,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取得相關類別的購入數(shù)量的增減。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參照圖4的(A)所示的購入歷史記錄表,取得對象用戶Ul的商品“紙張I”的購入數(shù)量。然后,購入間隔推定部12作為第I次的購入數(shù)量而取得“3”,作為第2次的購入數(shù)量而取得“30”。購入間隔推定部12,若購入數(shù)量的增減幅度超過閾值,則判定為有增加或減少。例如,若假設閾值為“5”,則由于第I次與第2次的差分為“27”,因此購入間隔推定部12判定為相關類別ID “紙張”的購入數(shù)量有增力口。然后,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參照圖4的(C)所示的相關表,將類別ID“墨水”與相關類別ID “紙張”的相關關系取得為“正”。即,具有當紙張的購入數(shù)量有增加時墨水的使用量也會增加的關系。因此,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例如,將類別ID “墨水”的使用量除以相關類別ID “紙張”的使用量而算出比值,將算出的比值預先當作表格而與類別ID建立關聯(lián)地進行記錄。此外,也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根據(jù)購入歷史記錄而逐次算出上述比值。接著,將參照表格或逐次運算所得的比值,乘以“紙張”的購入數(shù)量的增加量,就可求出類別ID “墨水”的使用量的增加量。使用該使用量的增加量,可根據(jù)相關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而推定得較短。另一方面,相關關系為“負”時也是同樣的處理,使用該使用量的增加量,可根據(jù)相關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而推定得較長。接著說明用以使購物服務器I成為購入管理裝置而發(fā)揮功能所需的購入管理程序。
購入管理程序具備主模塊、輸入模塊及運算處理模塊。主模塊為統(tǒng)籌控制運算處理的部分。輸入模塊使購物服務器I動作,從用戶終端3A及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取得信息。運算處理模塊具備圖像取得模塊及廣告信息生成模塊。通過執(zhí)行主模塊、輸入模塊及運算處理模塊所實現(xiàn)的功能,和上述購物服務器I的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購入間隔算出部11、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及通知部13的功能分別相同。購入管理程序由例如ROM等存儲介質(zhì)或半導體存儲器提供。另外,購入管理程序也可作為數(shù)據(jù)信號而經(jīng)由網(wǎng)絡提供。以上,根據(jù)第I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1,通過對象用戶ID取得部10,取得購入初次商品的用戶即對象用戶,通過購入間隔算出部11,在屬于使用初次商品的商品ID所關聯(lián)的類別ID而決定的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對象用戶ID而決定的購入歷史記錄算出購入間隔,通過購入間隔推定部12,基于所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通過通知部13,基于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推定出的購入間隔,對對象用戶進行初次商品的下次的購入催促通知。這樣,即使是無法取得購入間隔的初次商品,也能基于已 知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購入間隔。由此,就可對于購入新商品的用戶,在適當時期進行催促購入同一商品的通知。由此,就可使非回頭客轉(zhuǎn)換成該商品的回頭客。另外,根據(jù)第I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1,可使用屬于與初次商品的類別相關的相關類別的商品的對象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因此,可基于已知的購入間隔來高精度地推定未知的購入間隔。另外,根據(jù)第I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1,購入間隔算出部11通過使用包含與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相同時期的過去的給定期間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可算出適當反映出季節(jié)因素的購入間隔。進而,根據(jù)第I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1,購入間隔推定部12通過將購入間隔算出部11算出的購入間隔基于購入數(shù)量而調(diào)短或調(diào)長,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由此,可基于已知的購入間隔來更高精度地推定未知的購入間隔。(第2實施方式)第2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I和第I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I大致同樣地構成,只有購入間隔的推定方式有所不同。以下,以和第I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I的不同點為中心來說明,并省略重復部分的說明。圖6是第2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I及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的構成的概要圖。如圖6所不,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具備購入歷史記錄DB20及商品DB21,不具備相關關系DB22。購物服務器I和第I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I大致相同,僅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及購入間隔推定部12的部分功能有所不同。購入間隔算出部11具有下述功能在屬于基于初次商品的商品ID而定的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對象用戶ID而定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例如,購入間隔算出部11使用初次商品的商品ID而從商品DB21取得類別ID,使用所取得的類別ID而從商品DB21取得屬于同一類別的商品ID,使用所取得的商品ID從購入歷史記錄DB20取得與對象用戶ID不同的其他用戶ID的購入歷史記錄。然后,基于所取得的購入歷史記錄,算出基于其他用戶的該商品的購入間隔。然后,將所有購入間隔的平均值當作該類別的購入間隔。
另外,購入間隔算出部11也可不使用過去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而使用特定期間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例如,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可使用包含與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同一時期的過去的給定期間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例如,若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是5月中,則購入間隔算出部11使用去年5月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購入間隔算出部11將算出的相關類別的購入間隔輸出至購入間隔推定部12。購入間隔算出部11將算出的類別的購入間隔輸出至購入間隔推定部12。購入間隔推定部12具有基于類別的購入間隔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的功能。例如,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可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與類別的購入間隔一致。另外,購入間隔推定部12也可基于類別的購入間隔及購入歷史記錄,將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長或調(diào)短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作為購入歷史記錄,可采用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或購入數(shù)量。說明使用類別的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來作為購入歷史記錄的情形。所謂特定時期指包含與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相同時期的過去給定期間,例如,若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是7·月中,則特定時期為去年的7月。若所有用戶中過去同一時期(特定時期)的類別的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的平均購入間隔短,則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短后的購入間隔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反之,若所有用戶中過去同一時期的類別的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的平均購入間隔長,則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長后的購入間隔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調(diào)整例如將依存于購入間隔的變量乘以類別的購入間隔而進行。這樣,就可考慮季節(jié)因素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接著,說明使用類別的購入數(shù)量來作為購入歷史記錄而調(diào)整購入間隔的情形。在所有用戶中過去同一時期(特定時期)的類別的購入數(shù)量比整個月的平均購入數(shù)量多的情況下,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短后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另一方面,在所有用戶中過去同一時期的類別的購入數(shù)量比整個期間的平均購入數(shù)量少的情況下,購入間隔推定部12將類別的購入間隔調(diào)長后推定成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調(diào)整例如將依存于購入數(shù)量的變量乘以類別的購入間隔而進行。這樣,就可考慮季節(jié)因素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第2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I的其他構成和第I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I相同。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購物服務器I的動作。圖7是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I的動作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購物服務器I從對象用戶ID的取得處理開始(S30)。該處理和圖5的SlO的處理相同。此外,和第I實施方式同樣,以對象用戶U1、初次商品“墨水2”來說明。一旦S30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初次商品的類別取得處理(S32)。在S32的處理中,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商品DB21,取得S30的處理中取得的初次商品所屬的類別。該處理和圖5的S12的處理相同。一旦S32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類別取得處理(S34)。在S34的處理中,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商品DB21及購入歷史記錄DB20,算出S32的處理中所取得的類別的購入間隔。首先,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圖4的(B)所示的商品表,取得屬于類別ID “墨水”的商品“墨水I” “墨水2”。接著,購入間隔算出部11參照圖4的㈧所示的購入歷史記錄表,取得用戶Ul以外的用戶所購入的商品“墨水I” “墨水2”的購入歷史記錄。此外,雖然圖4的㈧中沒有圖示,但假設用戶Ul以外也購入了商品“墨水1” “墨水2”,還有關于這些商品購入多次的用戶。根據(jù)上述條件,根據(jù)用戶Ul以外的用戶的商品“墨水I” “墨水2”的購入歷史記錄,算出各商品的購入間隔,并算出所算出的購入間隔的平均值來當作類別ID “墨水”的購入間隔。此處,假設平均值被算出為“15日”。一旦S34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對象用戶的購入間隔算出處理(S36)。在S36的處理中,購入間隔推定部12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基于S34的處理中算出的類別的購入間隔,算出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的購入間隔。將類別ID“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15日”直接當成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的購入間隔而算出。一旦S36的處理結束,則前進至通知列表記錄處理(S38)。在S38的處理中,通知部13參照購入歷史記錄DB20而確定出發(fā)送日,并記錄至通知列表。該處理和圖5的S20的處理相同。若S38的處理結束,則結束圖7所示的控制處理。以上步驟后結束圖7所示的控制處理。通過執(zhí)行圖7所示的控制處理,僅購入一次的商品的購入間隔可基于類別的購入間隔而被適當?shù)赝贫ā4送?,在上述處理中,雖然將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直接當成對象用戶的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而算出,但也可根據(jù)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或購入數(shù)量而將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推定得較長或較短。以下說明這些例子。當使用特定時期的購入間隔時,在S34的處理中,算出給定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例如是6月的類別的平均購入間隔。同樣,算出去年同月的平均購入間隔。進而,算出整個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接著,在S36的處理中,去年6月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短的情況下,將這次6月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例如,將去年同月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除以整個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而算出比值,將算出的比值乘以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由此,將這次6月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當使用購入數(shù)量時,在S36的處理中,購入間隔推定部12算出給定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購入數(shù)量。例如是6月的類別的購入數(shù)量。同樣,算出去年同月的購入數(shù)量。然后,算出整個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數(shù)量。接著,在S36的處理中,在去年6月的類別ID “墨水”的購入間隔比整個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數(shù)量多的情況下,將這次6月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例如,將去年同月的類別ID “墨水”的購入數(shù)量除以整個期間中的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數(shù)量而算出比值,將算出的比值乘以類別ID “墨水”的平均購入間隔,由此,將這次6月的對象用戶Ul的初次商品“墨水2”推定得較短。以上,根據(jù)第2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1,可達到和第I實施方式所述的購物服務器I同樣的作用效果,并且可使用與初次商品隸屬于同一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且與對象用戶不同的用戶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此外,上述的各實施方式僅表示了本發(fā)明的購入管理裝置、購入管理方法、購入管理程序及存儲介質(zhì)的一例,并非限定于各實施方式所述的系統(tǒng)、裝置、方法、程序及存儲介質(zhì),也進行變形或應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將購物服務器I及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2當作不同的服務器來說明,但也可用I臺服務器來實現(xiàn)。符號說明I購物服務器(購入管理裝置)2數(shù)據(jù)庫服務器3A,3B,3C 用戶終端10對象用戶ID取得部11購入間隔算出部 12購入間隔推定部13通知部20購入歷史記錄DB (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21商品DB (商品存儲部)22相關關系DB (相關關系存儲部)
權利要求
1.一種購入管理裝置,對用戶進行催促購入商品的通知,其特征在于, 所述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 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所述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 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 所述購入管理裝置具備 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 購入間隔算出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 購入間隔推定部,其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 通知部,其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購入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還可參照相關關系存儲部,該相關關系存儲部將所述類別識別信息、和與根據(jù)該類別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而識別的所述商品同時被消費或被關聯(lián)利用的所述商品所屬的所述類別即相關類別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 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還參照所述相關關系存儲部,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來取得所述相關類別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 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所述相關類別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商品識別信息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購入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在屬于根據(jù)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識別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與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不同的用戶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
4.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3的任一項所述的購入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使用包含與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時刻同一時期的過去的給定期間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購入間隔。
5.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的任一項所述的購入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作為所述購入歷史記錄而含有每購入I次的所述商品的購入數(shù)量; 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將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基于所述購入數(shù)量而調(diào)短或調(diào)長,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
6.一種購入管理方法,由購入管理裝置來執(zhí)行,該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 所述購入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步驟,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 購入間隔算出步驟,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 購入間隔推定步驟,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步驟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 通知步驟,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步驟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
7.—種購入管理程序,使購入管理裝置動作,該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 所述購入管理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購入管理裝置作為下述部件執(zhí)行動作 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 購入間隔算出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 購入間隔推定部,其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 通知部,其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
8.一種存儲介質(zhì),存儲了使購入管理裝置動作的購入管理程序,該述購入管理裝置被構成為可參照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其將識別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與購入歷史記錄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購入歷史記錄含有識別該用戶所購入的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及購入日期;和商品存儲部,其將所述商品識別信息與類別識別信息建立關聯(lián)地加以存儲,該類別識別信息識別根據(jù)該商品識別信息所識別的所述商品所屬的類別, 所述存儲介質(zhì)的特征在于,存儲的所述購入管理程序使所述購入管理裝置作為下述部件執(zhí)行動作對象用戶識別信息取得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來取得對象用戶的所述用戶識別信息,所述對象用戶是購入了所述商品當中初次購入的初次商品的所述用戶; 購入間隔算出部,其參照所述購入歷史記錄存儲部及所述商品存儲部,在屬于使用所述初次商品的商品識別信息所關聯(lián)的所述類別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所述對象用戶識別信息而決定的所述購入歷史記錄,來算出屬于所述類別的所述商品的購入間隔; 購入間隔推定部,其基于由所述購入間隔算出部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和 通知部,其基于所述初次商品的購入日及由所述購入間隔推定部推定出的所述購入間隔,對所述對象用戶進行催促所述初次商品的下次購入的通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購入管理裝置、購入管理方法、購入管理程序及存儲介質(zhì)。購入管理裝置(1)對購入了初次商品的對象用戶通知下次的購入時期。裝置(1)可參照用戶ID及購入歷史記錄相關聯(lián)的購入歷史記錄DB(20)、和商品ID及類別ID相關聯(lián)的商品DB(21)。裝置(1)從購入歷史記錄DB(20)取得對象用戶的用戶ID。然后,使用初次商品所屬的類別的類別ID來決定類別,在屬于該類別的商品的購入歷史記錄當中,基于使用對象用戶ID而決定的購入歷史記錄,算出屬于該類別的商品的購入間隔。然后,基于算出的購入間隔來推定初次商品的購入間隔。即使沒有購入歷史記錄的初次商品,也能根據(jù)已知的購入歷史記錄來推定購入間隔。
文檔編號G06Q30/02GK102884545SQ20128000127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梅田卓志 申請人:樂天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