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
背景技術:
觸控面板(Touch Panel)已大量運用于消費、通訊、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上,例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游戲機、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作為眾多電子產(chǎn)品的輸入介面。這些電子產(chǎn)品的顯示部分一般都是由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整合而成,可供使用者用手指或觸控筆依照顯示畫面上的功能選項點選輸入所要執(zhí)行的動作,藉此可在無需其他傳統(tǒng)類型的輸入裝置(如,按鈕、鍵盤、或操作桿)操作下進行輸入,極大的提高了輸入的便利性。目前所常采用的電容感應式觸控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排列的透明電極與人體之間的靜電結合所產(chǎn)生的電容變化,從而產(chǎn)生的誘導電流來檢測其觸摸位置的坐標。由于電容感應式觸控面板在準確率、反應時間及使用壽命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所以目前大量米用。然而,由于電容感應式的觸控原理,只能偵測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上的觸摸位置,而不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上的觸摸位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通過溫感塊的溫度變化來偵測觸摸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上的觸摸位置。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感測層,其中,所述感測層包括溫感塊,所述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并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及導線,所述導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進一步地,所述溫感塊包括交錯分布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且所述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相互絕緣。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和第二軸向溫感塊位于所述基板的兩側(cè)并通過所述基板相互絕緣。進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與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進一步地,還包括絕緣層,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絕緣層上,所述絕緣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和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一密閉氣體層將所述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所述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絕緣隔開。[0012]進一步地,所述溫感塊包括設置于所述基板同一表面上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所述導線包括復數(shù)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向?qū)Ь€及復數(shù)相互平行的第二軸向?qū)Ь€,所述感測層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上的復數(shù)絕緣隔片;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絕緣隔片雙側(cè),而被所述第一軸向?qū)Ь€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分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雙側(cè),所述第二軸向?qū)Ь€橫跨于所述絕緣隔片上并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進一步地,所述基板為一蓋板。進一步地,所述導線輸入導線和輸出導線,每一溫感塊都與相應的輸入導線和輸出導線電連接。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該感測層上的避免觸摸物體對該感測層產(chǎn)生電容效應的屏蔽層。進一步地,其中所述溫感塊整塊為由透明或非透明材料制成的薄片狀。進一步地,所述溫感塊由在聚乙撐二氧噻吩 聚(對苯乙烯磺酸)根陰離子中摻雜摻雜劑制成。進一步地,其中所述摻雜劑為山梨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碳納米管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如果有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觸控面板,溫感塊的電阻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輸出信號在觸控面板被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時不同于未被觸摸時,最終可確定觸摸的位置。溫感式觸控面板的根據(jù)溫感塊的溫度變化確定觸摸的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的觸摸位置。
圖1a為第一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實施方式沿剖面線1-1’所繪示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圖1c為第二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圖2a為第三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b為圖2a實施方式沿剖面線A_A’所繪示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圖2c為第四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圖3a為第五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b為圖3a實施方式沿虛線B_B’所繪示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圖3c為第六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a為第七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b為第八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第九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第十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側(cè)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第i^一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側(cè)面結構示意圖;及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設置在基板上的感測層。感測層設置在基板上,可以是全部的感測層設置在基板上,也可以是部分的感測層設置在基板上(例如,另一部分可以設置在絕緣層上等)。感測層包括溫感塊及導線。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并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導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如果有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觸控面板,溫感塊的電阻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輸出信號在觸控面板被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時不同于未被觸摸時,最終可確定觸摸的位置。溫感式觸控面板根據(jù)溫感塊的溫度變化確定觸摸的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的觸摸位置。以下將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具體結構。圖1a為第一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實施方式沿剖面線1-1’所繪示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如圖1a及圖1b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溫感式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及設置在所述基板110上的感測層120。感測層120包括溫感塊122及導線124。溫感塊122由熱敏材料制成并以陣列形式分布設置在所述基板110上。導線124設置在所述基板110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122,其中導線124包括輸入導線124a與輸出導線124b。輸入導線124a用于輸入驅(qū)動信號,輸出導線124b用于輸出感測信號。每一溫感塊122至少連接一條輸入導線124a和一條輸入導線124b。另外,導線124還將所述溫感塊122與控制器(圖未示)電連接,導線124傳輸溫感塊122產(chǎn)生的信號至控制器,通過控制器的運算得出觸摸位置坐標。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100在工作時,首先通過輸入導線124a輸入驅(qū)動信號,驅(qū)動設置在基板110上的溫感塊122,再檢測連接到所述溫感塊122的輸出導線124b的輸出信號,然后根據(jù)輸出信號判斷所述溫感塊122是否發(fā)生溫度變化,輸出發(fā)生溫度變化的溫感塊122的位置為觸摸位置。由于溫感塊122采用具有高電阻溫度系數(shù)的熱敏材料制成,如果有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溫感式觸控面板100,溫感塊122的電阻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輸出信號在被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時不同于未被觸摸時。通常的觸點面積較大,檢測到溫度變化的溫感塊122也較多,通過計算,最終可確定觸摸的位置。例如計算多個溫度變化的溫感塊122的中心,將中心作為觸摸的位置。上述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100根據(jù)溫感塊的溫度變化確定觸摸的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的觸摸位置。本實施方式中,每一溫感塊122都通過相應的輸入導線124a與輸出導線124b與控制器電連接。這種結構簡單,在進行觸點偵測時也相對簡單,只需單獨對每個溫感塊122偵測即可。并且每個溫感塊122都相互獨立,可實現(xiàn)多點觸控的檢測。圖1c為第二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如圖1c所示,本實施方式中,基板為一蓋板(cover glass) 130c,即溫感式觸控面板包括蓋板130c及設置在蓋板130c上的感測層120c。由于觸控面板如圖1a和圖lb,通常需要在感測層120上另設置蓋板(圖1a和圖1b中未示),以保護感測層120免受環(huán)境的侵蝕。本實施方式將感測層120c直接設置于蓋板130c上,讓蓋板130c同時作為承載感測層120c的基板以及保護感測層120c的蓋板,從而可以省去圖1a和圖1b中的基板110,簡化結構和節(jié)省成本。本實施方式中的感測層120c結構與圖1a和圖1b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贅述。[0043]圖2a為第三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b為依據(jù)圖2a實施方式沿剖面線A-A’所繪示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在該實施方式中,溫感式觸控面板200包括基板210及設置在所述基板210上的感測層220。感測層220包括溫感塊222及導線224。溫感塊222由熱敏材料制成并設置在所述基板210上。溫感塊222包括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222a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222b,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222a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222b設置于基板210同一表面上。導線224設置在所述基板210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222,導線224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向?qū)Ь€224a及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二軸向?qū)Ь€224b。另外,導線224還將所述溫感塊222與控制器(圖未示)電連接,導線224傳輸溫感塊122產(chǎn)生的信號至控制器,通過控制器的運算得出觸摸位置坐標。本實施方式中,感測層220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224a上的多個絕緣隔片226。第一軸向溫感塊222a設置于所述絕緣隔片226雙側(cè)而被所述第一軸向?qū)Ь€224a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222b分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224a雙側(cè),所述第二軸向?qū)Ь€224b橫跨于所述絕緣隔片226上并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222b。進一步地,第一軸向?qū)Ь€224a與第二軸向?qū)Ь€224b垂直,或以一角度交叉分布,但不以此為限。圖2c為第四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如圖2c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板為一蓋板230c,由于觸控面板如圖2a和圖2b,通常需要在感測層220上另設置蓋板(圖2a和圖2b中未示),以保護感測層220免受環(huán)境的侵蝕,本實施方式將感測層220直接設置于蓋板230c上,利用蓋板230c同時作為承載感測層220的基板以及保護感測層的蓋板,從而可以省去圖2a和圖2b中的基板110,簡化結構和節(jié)省成本。本實施方式中的感測層結構與圖2a和圖2b中的相同,不再贅述。上述第三、第四實施方式的結構雖然相對圖1a所示的實施方式的結構更復雜,但是有利于減少控制器的端口數(shù),提高溫感塊222的布設密度,從而提高溫感式觸控面板200的觸控分辨率。圖3a為第五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b為圖3a實施方式沿B-B’虛線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示意圖。如圖3a及圖3b所示,溫感式觸控面板300包括基板310、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322b、復數(shù)第一軸向?qū)Ь€324a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qū)Ь€324b。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和第二軸向溫感塊322b分別交錯分布于基板310的兩側(cè)并通過基板310相互隔開進而相互電性絕緣。第一軸向?qū)Ь€324a設置于基板310上,且電性連接于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第二軸向?qū)Ь€324b設置于基板310上,且電性連接于第二軸向溫感塊322b。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還可以為圖2a所不的第一軸向溫感塊222a通過第一導線224a連接而成,第二軸向溫感塊322b還可以為圖2a所示的第二軸向溫感塊222b通過第二導線224b連接而成。圖3c為第六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3c所示,本實施方式中,在圖3a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的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上增加了另一基板,即本實施方式中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310a和第二基板310b。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可直接設置于第一基板310a的下表面,第二軸向溫感塊322b設置于第二基板310b的下表面,第一軸向溫感塊322a和第二軸向溫感塊322b通過第二基板310b隔開進而相互電性絕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基板310a可以為一蓋板,即觸摸時觸摸物體可直接接觸的板體,如上述第二實施方式與第四實施方式所述,從而可以省去圖3b的基板310,簡化結構和節(jié)省成本。圖4a為第七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4a所示,溫感式觸控面板400包括基板410、絕緣層440、布設在基板410上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422a及布設在絕緣層440上的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422b。與圖3a所示實施方式相比,區(qū)別在于,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422a與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422b之間設置絕緣層440且通過絕緣層440相互隔開進而相互電性絕緣。也就是說,絕緣層440作為一整層設計,第一軸向溫感塊422a設置在絕緣層440的一側(cè),第二軸向溫感塊422b設置在絕緣層440另一側(cè)。圖4b為第八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4b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圖4a所示實施方式的區(qū)別在于,第二軸向溫感塊422a直接設置于蓋板430上,如上述第二實施方式與第四實施方式所述,從而可以省去圖4b的基板410,以節(jié)省基板410。第一軸向溫感塊422a和第二軸向溫感塊422b通過絕緣層440隔開而相互電性絕緣。圖5為第九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該實施方式中,溫感式觸控面板500包括第一基板510a、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522a、密閉氣體層540、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522b及第二基板510b。第一軸向溫感塊522a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510a下表面,第二軸向溫感塊522b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510b的上表面,密閉氣體層540形成在第一基板510a的下表面與第二基板510b的上表面之間,將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522a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522b之間絕緣隔開。本實施方式中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522a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522b的排布方式與圖3a相同。在其它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基板510a也可以是一蓋板。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在工作時,可以先逐行再逐列,也可以先逐列再逐行,還可以同時逐行逐列,也可以同時全部檢測所有的行和列上的溫感塊222,檢測的方法取決于控制器的處理能力,同樣可以實現(xiàn)多點觸控的檢測。通過檢測連接到溫感塊222的導線224的輸出信號,根據(jù)輸出信號判斷該行或該列的溫感塊222是否發(fā)生溫度變化,由于觸摸時會同時引起觸摸點周邊多個溫感`塊222的溫度變化,也就是會同時引起相鄰的行和列上的溫感塊222的溫度變化,將檢測到溫度變化的行和列交叉的位置識別為觸摸位置。具體來說,同一行或列的溫感塊222相當于被導線224串聯(lián),如輸入端的電壓為VI,每個溫感塊222的電阻為Rn,同一行或列總共η個溫感塊,流經(jīng)同一行的電流為i,則輸出電壓V2為Vl-1*(Rl+R2+R3+...+Rn)。某個溫感塊222因溫度變化而使得電阻發(fā)生變化,會導致溫感塊222所在的行或列輸出電壓變化。對每個行或列掃描確定發(fā)生溫度變化的行和列,根據(jù)行和列的交叉即可確定觸摸位置。圖6為第十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側(cè)面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在該實施方式中,溫感式觸控面板600包括基板610及設置在所述基板610上的感測層620?;?10和感測層620的結構與圖1a至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本實施方式中,溫感式觸控面板60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感測層620上的避免觸摸物體對所述感測層620產(chǎn)生電容效應的屏蔽層630。當觸摸物體為導體時,且驅(qū)動信號為交流信號時,例如脈沖訊號、正弦波訊號,觸摸物體與感測層620的溫感塊之間會產(chǎn)生耦合電容,同時該溫感塊的電阻也會因觸摸物體的溫度而改變,為避免前者對后者的干擾,此時需要在圖1a和圖2a所示的實施方式的感測層620上增加一屏蔽層630,通過屏蔽層630可以減少或消除觸摸物體與溫感塊之間形成的耦合電容對檢測信號的影響,從而提高偵測的準確度。圖7為第十一實施方式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側(cè)面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在該實施方式中,溫感式觸控面板700包括基板710、設置在所述基板710上的感測層720、設置在所述感測層720上的避免觸摸物體對所述感測層720產(chǎn)生電容變化的屏蔽層730、起粘貼作用的粘貼層740、保護感測層720的保護層750及防止溫感式觸控面板700反光的防反光涂層760。其中,感測層720的結構與圖1a或圖2a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此外,還提供了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布設感測層的步驟,感測層包括溫感塊和導線,所述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導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獲得的溫感式觸控面板,由于溫感塊采用具有高溫度系數(shù)的熱敏材料制成,如果有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觸控面板,溫感塊的電阻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輸出信號在被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時不同于未被觸摸時,最終可確定觸摸的位置。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根據(jù)溫感塊的溫度變化確定觸摸的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的觸摸位置。進一步地,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還包括在所述感測層上布設避免觸摸物體對所述感測層產(chǎn)生電容效應的屏蔽層(如圖6所示)的步驟。通過在感測層上設置屏蔽層,使得觸摸物體與溫感塊之間不會產(chǎn)生電容耦合,避免電容耦合對熱敏電阻因溫度變化而變化對電訊號影響產(chǎn)生的干擾,消除干擾后,可以進一步避免產(chǎn)生誤操作。在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并以陣列形式分布設置在所述基板上。每一溫感塊都通過相應的導線與所述控制器(未繪示)直接電連接(如圖1a與圖1b所示)。在所述基板上布設感測層的步驟包括一次布設同時形成所述溫感塊和所述導線。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溫感塊和所述導線也可以在不同步驟中形成。采用這種方法獲得的溫感式觸控面板結構簡單,在進行觸點偵測時也相對簡單,只需單獨對每個溫感塊偵測即可。當所述基板為蓋板時(如圖1c所示),形成感測層的步驟與該實施方式基本相同,故不再贅述。在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溫感塊包括設置于所述基板同一表面上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所述導線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向?qū)Ь€及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二軸向?qū)Ь€(如圖2a與圖2b所示),在所述基板上布設感測層的步驟包括在基板上布設所述第一軸向?qū)Ь€;在所述第一軸向?qū)Ь€上布設多個絕緣隔片;一次布設同時形成第一軸向溫感塊、第二軸向溫感塊和第二軸向?qū)Ь€,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絕緣隔片雙側(cè)而被所述第一軸向?qū)Ь€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分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雙偵U,所述第二軸向?qū)Ь€橫跨于所述絕緣隔片上并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此外,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以先一次布設同時形成第一軸向溫感塊、第二軸向溫感塊及第一軸向?qū)Ь€或第二軸向?qū)Ь€。如果同時形成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第二軸向溫感塊與第一軸向?qū)Ь€,其中第一軸向?qū)Ь€串接第一軸向溫感塊,則接著在第一軸向?qū)Ь€上間隔形成多個絕緣隔片,再在絕緣隔片上形成第二軸向?qū)Ь€連接第二軸向溫感塊。本實施方式形成的溫感式觸控面板的結構雖然相對復雜,但是有利于減少控制器的端口數(shù),提高溫感塊的布設密度,從而提高溫感式觸控面板的觸控分辨率。當所述基板為蓋板時(如圖2c所示),形成感測層的步驟與該實施方式基本相同,故不再贅述。在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溫感塊包括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第一軸向溫感塊和第二軸向溫感塊分別交錯分布于基板的兩側(cè),并通過基板相互隔開進而相互電性絕緣(如圖3a與3b所示)。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感測層的步驟包括形成第一軸向溫感塊于基板的一側(cè);形成第二軸向溫感塊于基板另一側(cè),其中第一軸向溫感塊和第二軸向溫感塊分別交錯分布于基板的相對兩側(cè)。在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溫感塊包括交錯分布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如圖3c所示),所述在基板上布設感測層的步驟包括形成第一軸向溫感塊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及形成第二軸向溫感塊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第一軸向溫感塊和第二軸向溫感塊通過第二基板隔開進而相互電性絕緣。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第二基板可以為一蓋板。在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溫感塊包括交錯分布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如圖4a所示),在所述基板上布設感測層的步驟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在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上形成一絕緣層;及在所述絕緣層上形成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在一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溫感塊包括交錯分布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如圖5所示),所述在基板上布設感測層的步驟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及將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貼合,使所述基板與所述蓋板之間形成一密閉氣體層。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的流程圖。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810,驅(qū)動溫感塊。驅(qū)動的方式可以是施加電壓或電流訊號至溫感塊,溫感塊可以以圖1a至圖5中任何一種排列方式布設在基板上。步驟S820,檢測溫感塊的輸出信號。該步驟可以通過控制器的輸入端口接收溫感塊產(chǎn)生的訊號來實現(xiàn),進一步地還可以對該訊號進行類比數(shù)位轉(zhuǎn)換等。步驟S830,根據(jù)所述輸出信號判斷所述溫感塊是否發(fā)生溫度變化。例如可以將溫感塊的輸出訊號與預設值進行比較,或者將類比數(shù)位轉(zhuǎn)換后的值與預存儲值進行比較等。進一步地,根據(jù)所述輸出信號判斷所述溫感塊是否發(fā)生溫度變化的步驟包括將輸出信號變化滿足一預設范圍的溫感塊判斷為發(fā)生溫度變化的溫感塊,例如對變化過小或過大都忽略,可避免誤操作。步驟S840,輸出發(fā)生溫度變化的溫感塊的位置為觸摸位置。由于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手指或其他滿足要求溫度的物體觸摸觸控面板,將導致熱敏材料制成的溫感塊電阻發(fā)生變化,電阻的變化將對訊號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根據(jù)該影響即可確定是否有溫度變化,而溫度變化的溫感塊的位置即為觸摸位置。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如果有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觸控面板,溫感塊的電阻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輸出信號在被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時不同于未被觸摸時,最終可確定觸摸的位置。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根據(jù)溫感塊的溫度變化確定觸摸的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的觸摸位置,且只對滿足要求的溫度的觸控物體報告觸點,而不滿足要求的觸摸物體不會作出回應,可以避免產(chǎn)生誤操作。進一步地,上述溫感式觸控面板的偵測方法中,所述驅(qū)動溫感塊的步驟為僅驅(qū)動可回應觸摸操作的區(qū)域的溫感塊。例如,在整個顯示界面中,通過設置可使得控制器只會對當前顯示界面中的兩個按鈕的觸摸操作進行回應,而其他位置即便觸控面板報告觸點,控制器也不會進行回應,此時,僅驅(qū)動可回應觸摸操作的區(qū)域的溫感塊,可以節(jié)省驅(qū)動耗費的電量或者提高偵測的頻率。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與蓋板材料可選自玻璃、壓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透明材料或其它非透明的絕緣材料。所述溫感塊整塊可以由透明材料或非透明制成的薄片狀。溫感塊的形狀可以是菱形、正六邊形、正方形、圓形或長方形等。溫感塊的材料可以是由在聚乙撐二氧噻吩 聚(對苯乙烯磺酸)根陰離子(PED0T:PSS)中摻雜摻雜劑制成。摻雜劑可以選用山梨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碳納米管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導線可以采用金屬、氧化銦錫或碳納米管等材料。一般而言,上述實施方式中的絕緣層需要有較好的熱傳導性,可以采用聚苯硫醚(PPS)、聚砜(PSF)、氮化硼(BN),氮化鋁(AlN)、氮化硅(Si3N4)、硅膠及其改性材料,無機及有機材料復合材料等。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 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感測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測層包括 溫感塊,所述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并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及 導線,所述導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感塊包括交錯分布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且所述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相互絕緣。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和第二軸向溫感塊位于所述基板的兩側(cè)并通過所述基板相互絕緣。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與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絕緣層,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布設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位布設在所述絕緣層上,所述絕緣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和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一密閉氣體層將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和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之間絕緣隔開。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感塊包括設置于所述基板同一表面上的復數(shù)第一軸向溫感塊和復數(shù)第二軸向溫感塊,所述導線包括復數(shù)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向?qū)Ь€及復數(shù)相互平行的第二軸向?qū)Ь€,所述感測層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上的復數(shù)絕緣隔片;所述第一軸向溫感塊設置于所述絕緣隔片雙側(cè),而被所述第一軸向?qū)Ь€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分置于所述第一軸向?qū)Ь€雙側(cè),所述第二軸向?qū)Ь€橫跨于所述絕緣隔片上并串接所述第二軸向溫感塊。
8.根據(jù)權利要求1、5或7任意一項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為一蓋板。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線包括輸入導線和輸出導線,每一溫感塊都與相應的輸入導線和輸出導線電連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該感測層上的避免觸摸物體對該感測層產(chǎn)生電容效應的屏蔽層。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感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感塊整塊為由透明或非透明材料制成的薄片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溫感式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感測層,所述感測層包括溫感塊和導線。所述溫感塊由熱敏材料制成并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導線設置在基板上且電性連接于所述溫感塊。如果有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溫感式觸控面板,溫感塊的電阻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得輸出信號在被手指或?qū)S玫臒嵊|控筆觸摸時不同于未被觸摸時,最終可確定觸摸的位置。溫感式觸控面板根據(jù)溫感塊的溫度變化確定觸摸的位置,既能偵測導電物體也能偵測非導電物體在觸控面板的觸摸位置。
文檔編號G06F3/041GK202904518SQ2012203758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戈卡爾普·貝拉默戈魯 申請人: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