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 可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產(chǎn)業(yè)日益發(fā)達,行動電話(MobilePhone)、個人數(shù)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及平板型計算機(Planet Computer) 等數(shù)字化工具無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觀的方向發(fā)展。然而,行動電話、 個人數(shù)字助理、筆記型計算機及平板型計算機中的顯示屏幕是不可或缺的人機 溝通界面,透過上述產(chǎn)品的顯示屏幕將可以為使用者的操作帶來更多的便利, 其中大部分的顯示屏幕皆以液晶顯示裝置為主流。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無線行動通訊和信息家電的快速發(fā)展與應用,為 了達到更便利、體積更輕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許多信息產(chǎn)品己由傳統(tǒng)的 鍵盤或鼠標等輸入裝置,轉變?yōu)槭褂糜|控面板(TouchPanel)作為輸入裝置, 其中電容式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更為現(xiàn)今最流行的產(chǎn)品。
圖1A與圖IB分別繪示現(xiàn)有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的上視圖與剖面圖。 如圖1A與IB所示,現(xiàn)有的電容式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多個第一觸 控墊120、絕緣層130以及多個第二觸控墊140。更詳細而言,第一觸控墊120 配置于基板110上,第一觸控墊120彼此以第一連接線128相互電性連接,并 且沿第一方向Dl排列。絕緣層130配置于基板110上并覆蓋第一觸控墊120。 第二觸控墊140配置于絕緣層130上,第二觸控墊140彼此以第二連接線148 相互電性連接,并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觸控墊120與第二觸控墊140 在基板110可構成一感測陣列,以達成平面感測的目的。
承上所述,當使用者以手指接觸電容式觸控面板100時,手指所接觸的位 置在電容式觸控面板100的第一觸控墊120與第二觸控墊140上時,因手指與 原觸控墊上的寄生電容等效串聯(lián)而產(chǎn)生一電容的改變。此電容值的改變會轉換 為電流信號傳送至控制電路板上,并經(jīng)由中央處理單元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運算得出結果后,再藉由控制電路板輸出一顯示信號至顯示面板中,并經(jīng)由顯示面板 將影像顯示在使用者眼前。
然而,現(xiàn)有此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因為觸控墊是分層制作,因此不同層的觸
控墊容易造成透光度的差異,如圖1B中的光線T1與光線T3。并且,因為觸 控墊配置于不同膜層,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整體透光均勻度也會因為觸控墊的位 置受到影響,例如圖1B中的光線T2在經(jīng)過電容式觸控面板時會與光線T1以 及光線T3在經(jīng)過電容式觸控面板時的透光度不同。上述因素皆會使得使用者 在觀看該電容式觸控面板時產(chǎn)生色差的問題。
另一方面,將電容式觸控面板應用于顯示面板或光電裝置上時,使用者會 在仔細觀看畫面時察覺電容式觸控面板上的觸控墊,尤其在配置觸控墊與未配 置觸控墊的區(qū)域,其顯示差異更加明顯。因此,如何改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整 體觀看畫面的均勻性,以提升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視覺效果,實為目前電容式觸 控面板的生產(chǎn)技術上亟待克服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其可有效降低使用者觀察時的色差問 題,以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
本發(fā)明另關于一種顯示面板,其包含上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可提供較佳 的顯示質量。
本發(fā)明另關于--種光電裝置,其包含上述的顯示面板,可提供較佳的顯示 質量。
本發(fā)明另關于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適于用以制作上述的電 容式觸控面板。
本發(fā)明另關于一種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上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 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另關于一種光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上述的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其包括基板、多個第一觸控墊、多個第 一擬墊、絕緣層、多個第二觸控墊以及多個第二擬墊。多個第一觸控墊配置于 基板上,第一觸控墊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第一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多個第一擬墊配置于基板上,并與各第一觸控墊電性絕緣。 絕緣層配置于基板上,以覆蓋住第一觸控墊以及第一擬墊。多個第二觸控墊配 置于絕緣層上,第二觸控墊沿著第二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第二觸控 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口,以使得第二開口位于第一擬墊上方,且第二開口的
尺寸實質上大于各第一擬墊的尺寸。多個第二擬墊配置于絕緣層上,并與各第 二觸控墊電性絕緣,以使得第二擬墊位于第一開口上方,且第一開口的尺寸實 質上大于各第二擬墊的尺寸。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其包含上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光電裝置,其包含上述的顯示面板。
本發(fā)明另提出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下列步驟。首先,于 一基板上形成多個第一觸控墊與多個第一擬墊,第一觸控墊沿著第一方向排列 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第一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且第一擬墊與各第 一觸控墊電性絕緣。接著,于基板上形成絕緣層,以覆蓋住第一觸控墊以及第 一擬墊。之后,于絕緣層上形成多個第二觸控墊與多個第二擬墊,第二觸控墊 沿著第二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各第二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口,第 二開口位于第一擬墊上方,且第二擬墊與各第二觸控墊電性絕緣,且第二擬墊 位于第一開口上方,其中,第二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第一擬墊的尺寸且第 一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第二擬墊的尺寸。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上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 造方法。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光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上述的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利用在各層觸控墊中設置至少一個開口,并于當層的開 口處對應地于其它膜層中設置擬墊,以補償光線通過不同膜層的觸控墊時所產(chǎn) 生的色差問題,且觸控墊與對應的擬墊之間有部份鏤空的區(qū)域可以進一步改善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整體透光度。另一方面,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 在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適當位置選擇地配置擬墊,以更進一步提高視覺效果。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 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與圖1B分別繪示現(xiàn)有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的上視圖與剖面圖; 圖2A 圖2D繪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 圖3A 3D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作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與現(xiàn)有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在不同波 長下的穿透率表現(xiàn)圖5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光電裝置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0、 200:電容式觸控面板 110、 210:基板 120、 220:第一觸控墊 130、 230:絕緣層 140、 240:第二觸控墊 128、 228:第一連接線 148、 248:第二連接線 222:第一擬墊 224:第三擬墊 242:第二擬墊 244:第四擬墊 250:保護層 400:光電裝置 410:顯示面板 420:電子組件 Al:鏤空區(qū)域 A2:鏤空區(qū)域 Dl:第一方向 Dl:第二方向 Hl:第一開口 H2:第二開口 R220:第一觸控墊區(qū)域 R240:第二觸控墊區(qū)域Rs:第一觸控墊與第二觸控墊之間的區(qū)域
Sl:第一平面 S2:第二平面 Tl:光線 T2:光線 T3:光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2A 圖2D繪示木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其中圖2A 為該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的上視圖,圖2B為該電容式觸控面板沿AA,或沿BB, 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2C為該電容式觸控面板沿CC'或沿DD'剖面線的剖 面示意圖,而圖2D為該電容式觸控面板沿EE'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為清楚 說^^,圖2B 2D僅分別繪示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墊、擬墊以及二者的相對 位置的結構,而省略了其它可能存在的膜層,以供舉例說明。
如圖2A 2D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包括基板210、多個 第一觸控墊220、多個第一擬墊222、絕緣層230、多個第二觸控墊240以及 多個第二擬墊242,其屮基板210的材質例如是無機透明材質(如玻璃、石英、 或其它合適材質、或上述的組合)、有機透明材質(如聚烯類、聚酼類、聚醇 類、聚酯類、橡膠、熱塑性聚合物、熱固性聚合物、聚芳香烴類、聚甲基丙酰 酸甲酯類、塑料、聚碳酸酯類、或其它合適材質、或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 組合)、或上述的組合。為了清楚說明,于圖2A中,將位于上層的第二觸控墊 240與第二擬墊242以實線的方式繪示,而將位于下層的第一觸控墊220與第 一擬墊222以虛線的方式繪示。并且,于圖2A 2D的各圖的下方將第一觸控 墊220的區(qū)域標示為R22。、第二觸控墊240的區(qū)域標示為R24Q,而位于第--觸 控墊220與第二觸控墊240之間的區(qū)域標示為Rs.以便于說明。
請繼續(xù)參照圖2A~2D,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一擬墊222配置于基板210 上,第一觸控墊220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第一觸控墊 220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 Hl,而如圖2A中是以九個第一開口 Hl為范例, 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擬墊222則與各第一觸控墊220電性絕緣。絕緣層230 配置于基板210上并覆蓋住第一觸控墊220以及第一擬墊222。第二觸控墊240與第二擬墊242配置于絕緣層230上,第二觸控墊240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 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第二觸控墊240具有至少一個位于第一擬墊222上方的 第二開口H2,而如圖2A中是以九個第二開口H2為范例,但不以此為限。第 二擬墊242則與各第二觸控墊240電性絕緣,且第二擬墊242配置于第一開口 Hl上方。
如圖2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口 Hl以及第二開口 H2的方式排 列例如是以陣列的方式分別排列于第一觸控墊220以及第二觸控墊240之中, 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第一開口 Hl與第二開口 H2亦可以不規(guī)則的方式作排列。 此外,上述的第一觸控墊220、第二觸控墊240、第一開口H1、第二開口H2、 第一擬墊222或第二擬墊242的形狀例如是實質上呈矩形,當然,第一觸控墊 220、第二觸控墊240。第一開口 Hl、第二開口 H2、第一擬墊222或第二擬 墊242其中至少一者的形狀也可以是實質上呈圓形、橢圓形、三角形、菱形、 梯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星形、水滴形、或其它多邊形,本發(fā)明并不 以此為限。
詳細而言,如圖2A與圖2B所示,第二擬墊242位于第一開口H1上方,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口 Hl的中心較佳地例如分別與其中一個第二擬墊242 的中心對準,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實施例中,其中一個第二擬墊242的中心可 偏移于第一開口 Hl的中心。第一開口 Hl的尺寸較佳地實質上大于各第二擬 墊242的尺寸。換言之,第二擬墊242與第一觸控墊220之間在基板210的投 影上具有部分鏤空的區(qū)域,如圖2A中的區(qū)域A1,使得光線得以自該鏤空區(qū) 域A1穿透。另一方面,第二開口H2位于第一擬墊222上方,在本實施例中, 第二開口 H2的中心較佳地例如分別與其中一個第一擬墊222的中心對準,但 不限于此。于其它實施例中,其中一個第一擬墊222的中心可偏移于第二開口 H2的中心。第二開口 H2的尺寸較佳地實質上大于各第一擬墊222的尺寸。 換言之,第一擬墊222與第二觸控墊240之間在基板210的投影上亦具有部分 鏤空的區(qū)域,如圖2A中的區(qū)域A2,使得光線得以自該鏤空區(qū)域A2穿透。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利用于第一觸控墊220中以及第 二觸控墊240中分別設置第一開口 Hl與第二開口 H2,并且分別于第一開口 Hl與第二開口 H2的范圍內對應地設置第二擬墊242與第一擬墊222,換言之, 本發(fā)明主要在各層對應于其它層的觸控墊中的開口位置內配置擬墊,因此可以補償光線穿透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二觸控墊240時產(chǎn)生色差的問題,有助于電 容式觸控面板200提供較佳的視覺效果。此外,由于第二擬墊242與第一觸控 墊220之間在基板210的投影上具有部分鏤空區(qū)域Al ,而第一擬墊222與第 二觸控墊240之間在投影面積上具有部分鏤空區(qū)域A2,因此可以進一步改善 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的整體透光度。
此外,如圖2A所示,兩相鄰第一觸控墊220之間例如是以多條配置于基 板210上的第一連接線228彼此串接,以使得第一觸控墊220之間彼此電性連 接,而兩相鄰第二觸控墊240之間例如是以多條配置于絕緣層230上的第二連 接線248彼此串接,以使得第二觸控墊240之間彼此電性連接,如圖2A與2D 所示,各第一連接線228分別與其中一條第二連接線248交錯,且各第一連接 線228與各第二連接線248電性絕緣。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較佳地,各第一 擬墊222與各第二擬墊242為電性浮置(floating),但不限于此。這里要說明的 是,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二觸控墊240的數(shù)量、第一擬墊222或第二觸控墊 240的數(shù)量端視實際情況(如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的尺寸)而定。
如圖2B 2D的剖面圖所示,具體而言,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一擬墊222 例如是位于基板210的第一平面Sl上,而第二觸控墊240與第二擬墊242位 于基板210上的第二平面S2上。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二觸控墊240分別沿著 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排列,且該些方向較佳地實質上相互交錯。在 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較佳地例如是相互垂直為范例,但 不限于此。也就是說,第一方向Dl與第二方向D2的夾角可以是任何角度, 亦包含二方向Dl、 D2平行排列的情況。
實務上,本發(fā)明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可視觸控墊以及擬墊的布局空間 (layout space)或其它需求而進一步包括多個第三擬墊224以及多個第四擬墊 244,以使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的透光度更為均勻,進一步也使第一觸控墊與 第二觸控墊的邊界因此而模糊化。如圖2A與圖2B所示,第三擬墊224配置 于基板210上,并分布于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一擬墊222之間,且各第三擬墊 224、各第一觸控墊220與各第一擬墊222彼此電性絕緣。第四擬墊244配置 于絕緣層230上,并分布于第二觸控墊240與第二擬墊242之間,且各第四擬 墊244、各第二觸控墊240與各第二擬墊242電性絕緣。在本實施例中,第三 擬墊224與第四擬墊244之間是以彼此平行的方式作排列,當然,第三擬墊224與第四擬墊244之間也可以是以彼此交錯的方式或其它適當方式作排列, 本發(fā)明不以此為限。此外,上述的第三擬墊224與第四擬墊244的形狀例如是 實質上呈矩形,當然,第三擬墊224與第四擬墊244的形狀也可以是實質上呈 圓形、橢圓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星形、水滴 形、或其它多邊形,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在本實施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200藉由設置上述的第三擬墊 224與第四擬墊244,可以使得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的亮度均勻度,觸控墊分 辨率的調整更具靈活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第三擬墊224與第四擬墊244 之外,設計者尚可藉由第一開口 Hl與第二開口 H2的尺寸與形狀,或者其所 對應的第一擬墊222與第二擬墊242的尺寸與形狀來微調光線通過電容式觸控 面板200的透光均勻度,進而使得電容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視覺效果最佳化。
如圖2B 2D所示,在可能的情況下,本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更 包括一配置于絕緣層230上的保護層250,并覆蓋住第二觸控墊240以及第二 擬墊242,但不限于此,亦可依設計所需而不配置保護層250。搭配圖2A與 2B所繪示的具有保護層250、第三擬墊224以及第四擬墊244的電容式觸控 面板200,在此更提出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的制作方法,請同時參照圖 2A 2D與圖3A 3D,下文將一并說明。其中圖3A 3D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電容式 觸控面板的制作流程示意圖,且圖3A 3D分別繪示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制作 過程中的上視圖以及沿AA'剖面線的剖面圖。
首先,如圖3A所示,于一基板210上形成多個第一觸控墊220與多個第 一擬墊222。其中,第一觸控墊220沿著第一方向Dl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 而各第一觸控墊220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 Hl ,而第一擬墊222與各第一觸 控墊220電性絕緣,其中兩相鄰的第一觸控墊220之間例如是藉由第一連接線 228而彼此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更可于第一觸控墊220與第一擬墊222 之間可選擇性地形成第三擬墊224,使得第三擬墊224分布于第一觸控墊220 與第一擬墊222之間的基板210上。更詳細而言,例如是先在基板210形成一 透光導電材料層(未繪示),例如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銦鋅氧化 物、銦錫鋅氧化物、氧化鉿、氧化鋅、氧化鋁、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鎘 錫氧化物、鎘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材料、或上述的組合,再藉由適當?shù)闹瞥?方法圖案化該透光導電材料層,以形成第一觸控墊220、第一擬墊222與第三擬墊224。在其它實施例中,形成第一觸控墊220、第一擬墊222與第三擬墊 224的方法亦可使用噴墨法、網(wǎng)版印刷法、黃光顯影法、黃光顯影蝕刻法、或 其它合適方法、或上述的組合。
接著,如圖3B所示,于基板210上形成絕緣層230,以覆蓋住第一觸控 墊220、第一擬墊222與第三擬墊224。絕緣層230的材質例如無機材質(如 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鉿、氧化鋁、或其它材質、或上述 的組合)、有機材質(如光阻、苯并環(huán)丁烯(enzocyclobutane, BCB)、環(huán)烯類、 聚酰亞胺類、聚酰胺類、聚酯類、聚醇類、聚環(huán)氧乙垸類、聚苯類、樹脂類、 聚醚類、聚酮類、或其它材料、或上述的組合)、或上述的組合。更詳細的說,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絕緣層可省略需要光罩曝光的繁瑣制程,僅需使用較簡單的 網(wǎng)版印刷、平板印刷或其它不需光罩的制程方式制成,但不在此限。于其它實 施例中,如需要一些圖案,則可運用黃光顯影蝕刻法來形成。
然后,.如圖2D與圖3C所示,于絕緣層230上形成多個第二觸控墊240 與多個第二擬墊242。第二觸控墊240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 其中第二觸控墊240彼此電性連接的方法例如是在兩相鄰第二觸控墊240之間 形成第二連接線248,如圖3C的上視圖所示,此第二連接線248會與下層的 第一連接線228交錯,如圖2D所示,各第一連接線228與各第二連接線248 彼此電性絕緣。此外,如圖3C所示,各第二觸控墊240具有至少一個位于第 一擬墊222上方的第二開口 H2,其中第二開口 H2的尺寸較佳地實質上大于 各第一擬墊222的尺寸。第二擬墊242與各第二觸控墊240電性絕緣,且第二 擬墊242位于第一開口 Hl上方,其中第一開口 Hl的尺寸較佳地實質上大于 各第二擬墊242的尺寸。
請繼續(xù)參照圖3C,實務上,本發(fā)明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可視觸控墊以 及擬墊的布局空間(layout space)或其它需求而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于第 二觸控墊240與第二擬墊242之間選擇性地形成第四擬墊244,使得第四擬墊 244分布于第二觸控墊240與第二擬墊242之間的絕緣層230上,且各第四擬 墊244、各第二觸控墊240與各第二擬墊242彼此電性絕緣。同理,形成第二 觸控墊240、第二擬墊242與第四擬墊244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基板210上形成 一透光導電材料層(未繪示),例如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銦鋅氧 化物、銦錫鋅氧化物、氧化鉿、氧化鋅、氧化鋁、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鎘錫氧化物、鎘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材料、或上述的組合,再藉由適當?shù)闹?br>
程方法圖案化該透光導電材料層,以形成第二觸控墊240、第二擬墊242與第 四擬墊244。在其它實施例中,形成第二觸控墊240、第二擬墊242與第四擬 墊244的方法亦可使用噴墨法、網(wǎng)版印刷法、黃光顯影法、黃光顯影蝕刻法、 或其它合適方法、或上述的組合。其中,第二擬墊242對應于下層的第一開口 Hl的位置,而第二開口 H2對應于下層的第一擬墊222的位置。必需說明的 是,較佳地本實施例以第二擬墊242的中心對準第一開口H1的中心與第一擬 墊222的中心對準第二開口H2的中心為例,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實施例,第 二擬墊242的中心可偏移第一開口 Hl的中心及/或第一擬墊222的中心可偏移 第二開口H2的中心。
之后,如圖3D所示,于絕緣層230上選擇性地形成保護層250,以覆蓋 住第二觸控墊240以及第二擬墊242,而形成如同圖2A 2D所繪示的電容式 觸控面板200,其中保護層250的材質例如無機材質(如氧化硅、氮化硅、氮 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鉿、氧化鋁、或其它材質、或上述的組合)、有機材質(如 光阻、苯并環(huán)丁烯(enzocyclobutane, BCB)、環(huán)烯類、聚酰亞胺類、聚酰胺類、 聚酯類、聚醇類、聚環(huán)氧乙垸類、聚苯類、樹脂類、聚醚類、聚酮類、或其它 材料、或上述的組合)、或上述的組合。更詳細的說,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保護 層可省略需要光罩曝光的繁瑣制程,僅需使用較簡單的網(wǎng)版印刷、平板印刷或 其它不需光罩的制程方式,但不在此限。于其它實施例中,如需要一些圖案, 則可運用黃光顯影蝕刻法來形成。
承接上述實施例,第一觸控墊220、第一擬墊222與第三擬墊224在制程 上較佳地是同時制作為例,即由同一透光導電材料層圖案化而成,使得第一觸 控墊220、第一擬墊222與第三擬墊224形成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圖3D中的 第一平面S1,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實施例中,第一觸控墊220、第一擬墊222 與第三擬墊224可于不同時間或不同的步驟來完成。第二觸控墊240、第二擬 墊242與第四擬墊244在制程上較佳地是同時制作為例,即由同一透光導電材 料層圖案化而成,使得第二觸控墊240、第二擬墊242與第四擬墊244形成在 另一平面上,例如圖3D中的第二平面S2,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實施例中,第 二觸控墊240、第二擬墊242與第四擬墊244可于不同時間或不同的步驟來完 成。因此,本發(fā)明可以在原有的制程條件下制作透光均勻度良好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在改善觀看時色差問題的同時不會使得制作成本增加。當然,本領 域的技術人員在參照上述實施方式之后,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范圍內調整 相關的制程步驟與組件配置,以符合產(chǎn)品設計實際的狀況與需求。
此外,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第一觸控墊220中的開口 Hl數(shù)目與第二觸控墊 240中的開口H2數(shù)目相同為范例,但不限于此,二者開口亦可不相同。再者, 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第一擬墊222、第二擬墊242、第三擬墊224與第四擬墊244 皆以相同的形狀為范例,但不限于此,上述擬墊的形狀亦可不相同。另外,上 述實施例所述的第--觸控墊220與第二觸控墊240的形狀相同為范例,但不限 于此,上述擬墊的形狀亦可不相同。
必需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所述過程以第一觸控墊220先配置于基 板210上,然后,再配置第二觸控墊240為范例,但不限于此,所述的第一觸 控墊220與第二觸控墊240配置過程的先后順序亦可對調之。
此外,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較佳地以第一平面Sl與第二平面S2分別以基 板具有實質上平坦的表面與絕緣層230具有實質上平坦的表面為例,但不限于 此。于其它實施例中,基板、絕緣層230及保護層250的表面其中至少--者亦 可為非平坦的表面。
以圖2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為例,以下列舉本發(fā)明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 200與習知圖1B的電容式觸控面板100的穿透度比較數(shù)據(jù)輔助說明。圖4為 本發(fā)明的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與習知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在不同波長下的穿透 率表現(xiàn)圖。請同時參照圖1B、圖2與圖4,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在沿AA'剖 面線以及BB'剖面線的穿透度表現(xiàn),優(yōu)于電容式觸控面板100分別在T1、 T2、 T3的穿透度表現(xiàn),換言之,本發(fā)明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整體透光度的表現(xiàn) 優(yōu)于現(xiàn)有的電容式觸控面板IOO。并且,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在不同波長下的 穿透率變異量(variation)小,因此本發(fā)明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相較于習知技 術,可以改善使用者在觀看電容式觸控面板時產(chǎn)生色差的問題,大幅提升應用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顯示器的顯示質量。
在實際應用上,本發(fā)明所提出的電容式觸控面板200可與例如液晶顯示面 板、有機電激發(fā)光顯示面板或傳統(tǒng)的冷陰極射線管屏幕等常見的顯示裝置結 合,以讓使用者可直接在顯示畫面上進行觸控操作。舉例而言,圖5為本發(fā)明 的一種光電裝置示意圖。請參照圖5,包含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顯示面板410可以跟電子組件420電性連接而組合成一光電裝置400。這里 要說明的是,電子組件420包括如控制組件、操作組件、處理組件、輸入組 件、存儲元件、驅動組件、發(fā)光組件、保護組件、感測組件、偵測組件、或其 它功能組件、或前述的組合。而光電裝置400的類型包括可攜式產(chǎn)品(如手機、 攝影機、照相機、筆記型計算機、游戲機、手表、音樂播放器、電子信件收發(fā) 器、地圖導航器、數(shù)字相片、或類似的產(chǎn)品)、影音產(chǎn)品(如影音放映器或類 似的產(chǎn)品)、屏幕、電視、戶外/戶內廣告牌、投影機內的面板等。
此外,顯示面板410的成品至少包含一具有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電容式觸控 面板的像素陣列基板、另一基板相對于上述像素陣列基板,且其具有一透明電 極、及一設置于像素陣列基板與另一基板之間的顯示介質。當顯示介質為液晶 材料時,顯示面板410稱為液晶顯示面板(如穿透型顯示面板、半穿透型顯 示面板、反射型顯示面板、彩色濾光片于主動層上(color filter on array)的顯 示面板、主動層于彩色濾光片上(array on color filter)的顯示面板、垂直配向 型(VA)顯示面板、水平切換型(IPS)顯示面板、多域垂直配向型(MVA) 顯示面板、扭曲向列型(TN)顯示面板、超扭曲向列型(STN)顯示面板、 圖案垂直配向型(PVA)顯示面板、超級圖案垂直配向型(S-PVA)顯示面板、 先進大視角型(ASV)顯示面板、邊緣電場切換型(FFS)顯示面板、連續(xù) 焰火狀排列型(CPA)顯示面板、軸對稱排列微胞型(ASM)顯示面板、光 學補償彎曲排列型(OCB)顯示面板、超級水平切換型(S-IPS)顯示面板、 先進超級水平切換型(AS-IPS)顯示面板、極端邊緣電場切換型(UFFS)顯 示面板、高分子穩(wěn)定配向型顯示面板、雙視角型(dual-view)顯示面板、三視 角型(triple-view) 顯示面板、三維顯示面板(three-dimensional)或其它型面 板、或上述的組合),亦稱為非自發(fā)光顯示面板。若顯示介質為電激發(fā)光材料, 則稱為電激發(fā)光顯示面板(如磷光電激發(fā)光顯示面板、熒光電激發(fā)光顯示面 板、或上述的組合),亦稱為自發(fā)光顯示面板,且其電激發(fā)光材料可為有機材 料、有機材料、無機材料、或上述的組合,再者,上述材料的分子大小包含小 分子、高分子、或上述的組合。若,顯示介質同時包含液晶材料及電激發(fā)光材 料,則此顯示面板稱的為混合式(hybrid)顯示面板或半自發(fā)光顯示面板。
再者,本發(fā)明另提出一種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此制作方法包含如圖3A 圖3D的制作流程,以形成具有上述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像素陣列基板,的后將像素陣列基板與另一具有透明電極的基板組立,并將一顯示介質設置于
上述二基板中,以形成顯示面板410。此外,本發(fā)明另提出一種光電裝置的制 作方法,制作方法包含如圖3A 圖3D的制作流程而形成具有電容式觸控面 板的顯示面板410。之后,再將一電子組件420與顯示面板410作電性連接(未 繪示),以形成如圖5所示的光電裝置400。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利用在各層觸控墊中設置至少一個開口,并于當層的開 口處對應地于其它膜設置擬墊,以補償光線通過不同膜層的觸控墊所產(chǎn)生的色 差問題,其中藉由觸控墊中開口的尺寸、形狀、位置以及對應的擬墊的尺寸、 形狀、位置等特殊設計以及額外配置擬墊的方式使得光線通過電容式觸控面板 的透光度更為均勻。再者,觸控墊與對應的擬墊之間有部份鏤空的區(qū)域來進一 步改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透光度。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在不 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 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 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多個第一觸控墊,配置于該基板上,該些第一觸控墊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該第一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多個第一擬墊,配置于該基板上,并與各該第一觸控墊電性絕緣;一絕緣層,配置于該基板上以覆蓋住該些第一觸控墊以及該些第一擬墊;多個第二觸控墊,配置于該絕緣層上,該些第二觸控墊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該第二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口,以使得該第二開口位于該些第一擬墊上方,且該第二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該第一擬墊的尺寸;以及多個第二擬墊,配置于該絕緣層上,并與各該第二觸控墊電性絕緣,以使得該些第二擬墊位于該第一開口上方,且該第一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該第二擬墊的尺寸。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開口的中心 分別與其中一個第二擬墊的中心對準。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開口的中心 分別與其中一個第一擬墊的中心對準。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該第一擬墊與各 該第二擬墊為電性浮置。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方向實質上 交錯于該第二方向。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多條第一連接線,配置于該基板上,并連接于該些第一觸控墊之間;以及 多條第二連接線,配置于該絕緣層上,并連接于該些第二觸控墊之間,其中各該第一連接線分別與其中一 條第二連接線交錯,且各該第一連接線與各該 第二連接線電性絕緣。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多個第三擬墊,配置于該基板上,并分布于該些第一觸控墊與該些第一擬墊之間,且各該第三擬墊、各該第一觸控墊與各第一擬墊電性絕緣;以及多個第四擬墊,配置于該絕緣層上,并分布于該些第二觸控墊與該些第二 擬墊之間,且各該第四擬墊、各該第二觸控墊與各第二擬墊電性絕緣。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護層, 配置于該絕緣層上以覆蓋住該些第二觸控墊以及該些第二擬墊。
9. 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10. —種光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面板。
11. 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基板上形成多個第一觸控墊與多個第一擬墊,該些第一觸控墊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該第一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且 該些第一擬墊與各該第一觸控墊電性絕緣;于該基板上形成一絕緣層,以覆蓋住該些第一觸控墊以及該些第一擬墊; 于該絕緣層上形成多個第二觸控墊與多個第二擬墊,該些第二觸控墊沿著 一第二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各該第二觸控墊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口,該 第二開口位于該些第一擬墊上方,且該些第二擬墊與各該第二觸控墊電性絕 緣,且該些第二擬墊位于該第一開口上方,其中,該第二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 于各該第一擬墊的尺寸且該第一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該第二擬墊的尺寸。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于該基板上形成多條連接于該些第一觸控墊之間的第一連接線,;以及 于該絕緣層上形成多條連接于該些第二觸控墊之間的第二連接線,以使得各該第一連接線分別與其中一條第二連接線交錯,且各該第一連接線與各該第二連接線電性絕緣。
13.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于該基板上形成多個分布于該些第一觸控墊與該些第一擬墊之間的第三 擬墊,且各該第三擬墊、各該第一觸控墊與各第一擬墊電性絕緣;以及于該絕緣層上形成多個分布于該些第二觸控墊與該些第二擬墊之間的第 四擬墊,且各該第四擬墊、各該第二觸控墊與各第二擬墊電性絕緣。
14.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于該絕緣層上形成一保護層以覆蓋住該些第二觸控墊以及該些第二擬墊。
15. —種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的制造方法。
16. —種光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面板的制造 方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該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多個第一觸控墊、多個第一擬墊、絕緣層、多個第二觸控墊以及多個第二擬墊。第一觸控墊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各第一觸控墊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第一擬墊與第一觸控墊電性絕緣。絕緣層覆蓋住第一觸控墊與第一擬墊。第二觸控墊沿第二方向排列并彼此電性連接地配置于絕緣層上,各第二觸控墊具有至少一位于第一擬墊上方的第二開口,且第二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第一擬墊的尺寸。第二擬墊位于第一開口上方的絕緣層上,并與第二觸控墊電性絕緣,且第一開口的尺寸實質上大于各第二擬墊的尺寸。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1303635SQ20081012654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1日
發(fā)明者李錫烈, 楊敦鈞, 簡鈺峰, 黃偉明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