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易卡,尤其涉及一種外形尺寸與ISO標準卡不同的多功能交易卡。
背景技術:
交易卡現(xiàn)已被各行業(yè)廣泛使用,尤其是銀行金融交易卡,已普遍實現(xiàn)一卡多用的功能,更將交易卡的使用推廣開來。
現(xiàn)有的ISO標準卡為一種外形尺寸范圍是85.47mm×53.92mm至85.72mm×54.03mm的矩形卡體,通常采用以下結構上下兩層為透明覆膜層,對交易卡的內(nèi)層起著保護和防水的作用;中間為芯層,為交易卡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述芯層通常采用白色的PVC板作為基片,采用平印或絲印的方法,將正面圖案和文字印刷在上芯層的上表面,將背面圖案印刷在下芯層的下表面;磁條和簽名條貼附在下透明覆膜層的下表面,全息圖貼附在上透明覆膜層的上表面?,F(xiàn)有技術中,交易卡的制造通常包括下列四個步驟印刷—壓卡—切卡—燙印,印刷即為將圖案印刷到上下芯層的表面,壓卡為將上下芯層以及上下透明覆膜層疊放整齊,壓緊;切卡為將多張連在一起的卡片切成單張卡片;燙印為將簽名條、全息圖等貼附到透明覆膜層的表面。采用上述結構的交易卡,由于有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規(guī)定限制,要體現(xiàn)交易卡的個性化,只有通過更改上下芯層的圖案來實現(xiàn),因此,交易卡圖案被各大賣家競相進行更改設計,以促使交易卡更具吸引力。以往的圖案更改,僅是在顏色組合和圖案效果進行設計,手法單一,不能更好地適合當今追求時尚及個性化潮流的需求。
為此,目前很多銀行組織推出了一些外形特異,不同于ISO標準的塑膠卡,其通過改變卡的外形提高卡面的整體外觀效果,以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這些銀行組織推出的異形卡以磁條為介質(zhì)處理數(shù)據(jù),進行金融交易。由于以磁條為介質(zhì)處理數(shù)據(jù)的卡只能在磁條金融交易機具上進行交易,在公交車載機等非磁條金融交易機具上不能使用;且因此類異形卡尺寸大多較原有ISO標準尺寸的銀行磁條卡小,不能用于ATM(自動取款機)系統(tǒng),只能用于如商場POS(電子收款機)系統(tǒng),其使用領域非常受限制。如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的異形卡結構包括透明覆膜1、1′,芯層2、2′,印刷圖案4、4′,印刷圖案4、4′置于芯層2、2′與透明覆膜1、1′之間,在兩芯層2、2′非層合面上印刷圖案4、4′,依次疊加透明覆膜1、1′并經(jīng)層壓融合而成。芯層2、2′為聚氯乙烯(PVC)或無規(guī)聚多酯(PETG)片材,厚度為40-150微米左右;透明覆膜1、1′為透明聚氯乙烯(PVC)膜,厚度為40-150微米左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卡的外形尺寸與ISO標準卡不同,輕巧美觀,攜帶更方便,能夠體現(xiàn)出交易卡的個性化的特點,同時卡的使用范圍得到了擴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異形交易卡,由多層結構構成,所述交易卡包括芯層和透明覆膜層,圖案印刷在芯層的表面,所述交易卡還包括貼附在透明覆膜層表面上的防偽標識以及記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卡的外形尺寸小于85.47mm×53.92mm,所述交易卡包含有一層含有非接觸智能IC芯片和感應線圈的片層;所述感應線圈尺寸在82mm*39mm范圍內(nèi),所述感應線圈為特殊環(huán)狀,基本上沿著所述異形交易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上,所述非接觸智能IC芯片設置在環(huán)狀天線線圈的內(nèi)側(cè)。
本實用新型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由于外形尺寸小于85.47mm×53.92mm,使得人們在消費、理財、旅游時攜帶和收藏更方便;由于所述交易卡包含有一層含有非接觸智能IC芯片和感應線圈的片層,即具有了非接觸式IC卡的功能,使得此類卡除造型輕巧美觀,攜帶更方便外,兼具智能IC和磁條交易功能,使其不僅適用于銀行金融交易,而且也適用于公交一卡通、校園、物業(yè)管理等領域,增加了此類異形卡的實用性。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異形交易卡橫截面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一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二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橫截面的結構剖視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一的線圈形狀實施方式1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一的線圈形狀實施方式2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C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一的線圈形狀實施方式3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二的線圈形狀實施方式1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6B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二的線圈形狀實施方式2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6C為本實用新型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實施例二的線圈形狀實施方式3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公開的異形交易卡A,其大小僅約66毫米×40毫米,比ISO標準卡小43%。為了對所述的異形交易卡A進行個人化處理,剛加工完畢的交易卡A與附加片B相連。所述交易卡A為扁平矩形卡體,所述附加片B為扁平“”形卡體,交易卡A的右下角和附加片B的內(nèi)交點重合;交易卡A和附加片B組合在一起后,外部尺寸為85.47mm×53.92mm至85.72mm×54.03mm之間。在所述的交易卡A與附加片B之間,預先設置有沖切孔8和沖切槽9。
當交易卡A進行個人化處理后,持卡人可將附加片B沿著內(nèi)輪廓切割線10折斷取出,只有交易卡A部分為可以使用的部分。所述的異形交易卡A左下角設置有孔眼7,讓持卡人可隨意把卡附扣于鑰匙串、手提電話或其它便攜裝置上。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包括透明覆膜1、1′,芯層2、2′,非接觸智能IC片層3、印刷圖案4、4′,印刷圖案4、4′置于芯層2、2′與透明覆膜1、1′之間,非接觸智能IC片層3置于芯層2、2′之間,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3上依次疊加芯層2、2′,透明覆膜1、1′并經(jīng)層壓融合而成。透明覆膜1、1′為透明聚氯乙烯(PVC)膜,厚度為40-150微米左右;芯層2、2′為聚氯乙烯(PVC)或無規(guī)聚多酯(PETG)片材,厚度為40-150微米左右;非接觸智能IC片層3厚度約為300-480微米左右,其為聚氯乙烯(PVC)材料,其中嵌入非接觸智能IC芯片6和感應線圈5。
上述非接觸智能IC片層3、透明覆膜1、1′、芯層2、2′、印刷圖案4、4′各層以非接觸智能IC片層3為中心,兩側(cè)依次疊加芯層2、2′、印刷圖案4、4′、透明覆膜1、1′,經(jīng)裝訂在一起后,由具加熱和加壓功能的層壓機加熱加壓融合而成,其層壓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層壓完成后,經(jīng)裁切而使卡具特殊外形如圖2。
非接觸智能IC芯片6和感應線圈5焊接,非接觸智能IC芯片6可為任一型號,感應線圈5材料主要為銅,表面用絕緣材料覆蓋。感應線圈5圈數(shù)為4-8圈,線圈尺寸在82mm*39mm范圍內(nèi),線圈根據(jù)卡片外形設計要求避開孔眼7、沖切孔8、沖切槽9和切割線10,線圈的形狀和芯片位置可根據(jù)卡面的設計進行更改。
線圈形狀實施方式1如圖5A所示,感應線圈5為一種環(huán)狀天線線圈,它基本上沿著所述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3上,所述感應線圈5左下角向內(nèi)部凹進,以避開孔眼7,同時滿足測試的需要。
線圈形狀實施方式2如圖5B所示,感應線圈5為一種矩形環(huán)狀天線線圈,所述矩形左邊與交易卡右邊之間的距離小于孔眼7與交易卡右邊之間的距離,如此感應線圈5可避開孔眼7。
線圈形狀實施方式3如圖5C所示,感應線圈5為一種環(huán)狀天線線圈,它基本上沿著所述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3上,所述感應線圈5左下角分兩路,一路向內(nèi)部凹進,另一路繼續(xù)沿著矩形輪廓走,也可以避開孔眼7。從交易卡正面視圖觀察,非接觸智能IC芯片6設置在環(huán)狀天線線圈的內(nèi)側(cè)。
該卡片可以根據(jù)設計要求,在上述過程中或過程完成后,加上普通磁條(磁帶)或彩色磁條(金、銀、紅、蘭等)、簽字條(簽名條)等功能要素,構成異形磁條非接觸IC卡,使其具有更多特性。
該卡片可以根據(jù)設計要求,在上述過程中或過程完成后,加上防偽標識、普通磁條(磁帶)或彩色磁條(金、銀、紅、蘭等)簽字條(簽名條)等功能要素,構成異形磁條非接觸IC卡,使其具有更多特性。
實施例二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異形交易卡A的外形和感應線圈5的布置方面。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公開的異形交易卡A,其大小僅約85.725毫米×38.1毫米,比ISO標準卡小約30%。為了對所述的異形交易卡A進行個人化處理,剛加工完畢的交易卡A與附加片B相連。所述交易卡A大致為扁平矩形卡體,卡體右下角處為大圓角。所述附加片B為扁平 形卡體,交易卡A的下邊和附加片B的上邊重合;交易卡A和附加片B組合在一起后,外部尺寸為85.47mm×53.92mm至85.72mm×54.03mm之間。在所述的交易卡A與附加片B之間,預先設置有沖切槽11。
當交易卡A進行個人化處理后,持卡人可將附加片B沿著內(nèi)輪廓切割線10折斷取出,只有交易卡A部分為可以使用的部分。所述的異形交易卡A左下角設置有孔眼7,讓持卡人可隨意把卡附扣于鑰匙串、手提電話或其它便攜裝置上。
線圈形狀實施方式1如圖6A所示,感應線圈5為一種環(huán)狀天線線圈,它基本上沿著所述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3上,所述感應線圈5左下角向內(nèi)部凹進,以避開孔眼7,同時滿足測試的需要。
線圈形狀實施方式2如圖6B所示,感應線圈5為一種矩形環(huán)狀天線線圈,所述矩形左邊與交易卡右邊之間的距離小于孔眼7與交易卡右邊之間的距離,如此感應線圈5可避開孔眼7。
線圈形狀實施方式3如圖6C所示,感應線圈5為一種環(huán)狀天線線圈,它基本上沿著所述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3上,所述感應線圈5左下角分兩路,一路向內(nèi)部凹進,另一路繼續(xù)沿著矩形輪廓走,也可以避開孔眼7。從交易卡正面視圖觀察,非接觸智能IC芯片6設置在環(huán)狀天線線圈的內(nèi)側(cè)。
本實用新型對磁條異形卡結構做了改進,以擴展異形卡使用范圍。此更改后的結構適用但不限于Visa mini(維薩迷你)、Mastercard side(萬事達迷你)等異形卡。
上述所列具體實現(xiàn)方式為非限制性的,對本領域的技術熟練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可以進行各種改進和變化。比如所述的卡至少是交易卡,但可以延伸到身份卡、職能卡、信用卡、賒賬卡、借記卡、存取卡、信息存儲卡、電子商務卡、資料和文件卡中的任何一種。
權利要求1.一種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由多層結構構成,所述交易卡包括芯層和透明覆膜層,圖案印刷在芯層的表面,所述交易卡還包括貼附在透明覆膜層表面上的防偽標識以及記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卡的外形尺寸小于85.47mm×53.92mm,所述交易卡包含有一層含有非接觸智能IC芯片和感應線圈的片層;所述感應線圈尺寸在82mm*39mm范圍內(nèi),所述感應線圈為環(huán)狀,基本上沿著所述異形交易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上,所述非接觸智能IC芯片設置在環(huán)狀天線線圈的內(nèi)側(c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形交易卡大小僅約66毫米×40毫米,為扁平矩形卡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形交易卡大小僅約85.725毫米×38.1毫米,大致為扁平矩形卡體,卡體右下角處為大圓角。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異形交易卡A左下角設置有孔眼。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非接觸智能IC片層置于芯層之間,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上依次疊加芯層和透明覆膜,并經(jīng)層壓融合而成所述異形交易卡。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非接觸智能IC片層厚度約為300-480微米,其中嵌入非接觸智能IC芯片和感應線圈。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卡各層以非接觸智能IC片層為中心,兩側(cè)依次疊加芯層、印刷圖案、透明覆膜,經(jīng)裝訂在一起后,由具加熱和加壓功能的層壓機加熱加壓融合而成。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非接觸智能IC芯片和感應線圈焊接連接,感應線圈材料主要為銅,表面用絕緣材料覆蓋。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感應線圈的圈數(shù)為4-8圈。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感應線圈為一種環(huán)狀天線線圈,基本上沿著所述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上,所述感應線圈5左下角向內(nèi)部凹進,避開孔眼。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感應線圈5為一種矩形環(huán)狀天線線圈。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其特征在于感應線圈為一種環(huán)狀天線線圈,基本上沿著所述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上,所述感應線圈左下角分兩路,一路向內(nèi)部凹進,另一路繼續(xù)沿著矩形輪廓走,可以避開孔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異形非接觸IC交易卡,卡的外形尺寸與ISO標準卡不同,輕巧美觀,攜帶更方便,能夠體現(xiàn)出交易卡的個性化的特點,同時卡的使用范圍得到了擴展。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異形交易卡,由多層結構構成,所述交易卡包括芯層和透明覆膜層,圖案印刷在芯層的表面,所述交易卡還包括貼附在透明覆膜層表面上的防偽標識以及記憶器件,所述交易卡的外形尺寸小于85.47mm×53.92mm,所述交易卡包含有一層含有非接觸智能IC芯片和感應線圈的片層;所述感應線圈尺寸在82mm×9mm范圍內(nèi),所述感應線圈為特殊環(huán)狀,基本上沿著所述異形交易卡體外周邊裝配在非接觸智能IC片層上,所述非接觸智能IC芯片設置在環(huán)狀天線線圈的內(nèi)側(cè)。
文檔編號G06K19/04GK2715254SQ20042007134
公開日2005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9日
發(fā)明者黃粵寧, 李小玲 申請人:珠海市金邦達保密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