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適配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401607閱讀:1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適配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配器裝置,其中設置有用于在作為主機的信息處理設備中作為特征擴展模塊設置的IC卡。
本申請要求2002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02-231850的優(yōu)先權,該專利申請在本文中作為參考被全部引入。
背景技術
一般地,信息處理設備例如個人電腦等具有連接至它的連接裝置的適配器裝置,視情況可以在該適配器裝置中設置一個用作外部存儲單元的存儲器IC卡等。適配器裝置與信息處理設備的連接裝置的連接通過例如USB接口完成。通過操作信息處理設備,用戶可以通過如下步驟來播放數據處理設備的存儲單元中所存儲的諸如視頻數據、音樂數據等的內含數據,該步驟為將數據存儲入設置在適配器裝置內的IC卡中,將具有如此存儲的內含數據設定到便攜信息處理設備中,并從IC卡中讀取內含數據。因此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用該信息存儲數據。
除了被用作外部存儲單元的存儲器IC卡之外,目前使用了多種具有不同特征的這種模塊。IC卡被用作作為主機的信息處理設備的特征擴展模塊。例如,IC卡包含訪問管理模塊,該訪問管理模塊通過對試圖訪問信息處理設備的用戶的生理特征之一的指紋進行核對的方式來管理對作為主機的信息處理設備的訪問。這種具有不同特征的IC卡除了它們獨有的功能部之外,在外形和接口上是一致的,且適配器裝置具有一個IC卡接收器,在其內可以設置有多個多功能IC卡中任一個。例如指紋識別IC卡和存儲IC卡在外形,外部尺寸,接口等彼此相似但它們之間有部分地不同。也就是說,指紋識別IC卡在其主側上設置有指紋檢測器,而存儲IC卡在其主側上附有在其上寫入存儲內容的標簽。
因為設置有多功能IC卡中的任一種,適配器裝置應該被在外形等方面加以設計以便設置于其中的IC卡不會干擾適配器裝置的操作。

發(fā)明內容
相應地,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通過提供一種新穎的和改進的適配器裝置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C卡適配器裝置,其中形成有用于不同功能的IC卡的接收器,且其被設計成它的操作不會受設置在IC卡接收器中的任一種IC卡不利影響。
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C卡適配器裝置,其中形成有IC卡接收器,且被設計為使得用戶能輕易的鑒別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的類型。
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C卡適配器裝置,其中形成有IC卡接收器,且被設計為當指紋識別卡被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時,允許輕易的進行指紋識別。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目的可以通過提供一種適配器裝置來實現,其包括裝置主體,其具有形成在其一側的IC卡插槽,以及鄰接于IC卡插槽形成的接收器,IC卡可被設置在該接收器中;設置在裝置主體的一個主側面上的覆蓋元件,以打開或關閉主側面;和用于在設置于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的接口。
同樣地,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目的可以通過提供一種適配器裝置來實現,該適配器裝置包括裝置主體,其具有形成在其一側的IC卡插槽和鄰接于IC卡插槽形成的接收器,且IC卡被設置在該接收器中;在裝置主體上可滑動地設置在裝置主體的一個主側面上的覆蓋元件;用于在設置于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的接口;和用于通過鉸鏈機構在與IC卡插槽相對的一側支撐裝置主體以使其相對于裝置主體的安裝面可樞轉的支撐元件。
參照附圖,本發(fā)明的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以下對實施本發(fā)明的最佳模式的描述中顯而易見。


圖1為其中使用根據本發(fā)明的適配器裝置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的透視圖;圖2為根據本發(fā)明的適配器裝置的透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fā)明的適配器裝置的透視圖,圖中設置在裝置主體上的覆蓋元件位于滑開位置;圖4為適配器裝置的透視圖,圖中裝置主體相對于支撐元件樞轉使得IC卡插槽指向上;圖5為適配器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6為內置于適配器裝置內所形成的IC卡接收器的連接器元件的透視圖,圖中還沒有IC卡插入到IC卡接收器內;圖7為連接器元件的透視圖,圖中IC卡插入IC卡接收器內;圖8是內置于連接器內的彈出元件的透視圖;圖9是在IC卡還未插入IC卡接收器內時,彈出元件的側視圖;圖10是IC卡插入到IC卡接收器內時,彈出元件的側視圖;圖11是適配器裝置的后視圖;圖12是適配器裝置的側視圖;圖13是信息處理設備以及連接至信息處理設備的適配器裝置的方塊圖;圖14是指紋識別IC卡的方塊圖;圖15是當指紋識別IC卡被設置在IC卡插槽內時,信息處理設備的操作流程;圖16也示出在指紋識別IC卡中進行的指紋注冊和識別的操作流程;圖17是存儲IC卡的方塊圖;圖18是向存儲IC卡讀出或寫入數據的操作流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本發(fā)明將對使用根據本發(fā)明的適配器裝置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信息處理系統(tǒng),總的標識為附圖標記1,包括信息處理器2和用于IC卡4的適配器裝置3。適配器裝置2被連接至信息處理器2。信息處理器2是固定的或便攜式個人電腦,包括主單元5,其內置有用于存儲多種程序和處理數據的硬盤驅動器、其內存儲有控制程序等的ROM(只讀存儲器)、裝載程序及處理數據的RAM(隨機存儲器)、以及用于控制整個系統(tǒng)的CPU(中央處理單元)5;輸入操作單元6,其具有鍵盤,10個按鍵等等,它們被連接至計算機主單元5以給后者提供控制信號;以及顯示單元7,其包括CRT(陰極射線管),LCD(液晶顯示)等,被連接至計算機主單元5上以顯示處理數據等。計算機主單元5,輸入操作單元6和顯示單元7被電纜或空氣互相連接。更特別地,它們通過如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1394,USB(通用串行總線),RS(推薦標準)232等接口互相連接。計算機主單元5和適配器裝置3互相通過電纜或空氣連接,例如,通過USB接口連接。當然,適配器裝置3可以通過任何其他合適的接口,如IEEE1394,IEEE802等連接至計算機主單元5。
連接至計算機主單元5的適配器裝置3其中設置有IC卡4。例如IC卡4為指紋識別IC卡或存儲IC卡。更特別地,指紋識別IC卡4包括大致矩形的卡體11,該卡體11為由合成樹脂模制而成的外殼??w11內置有印刷電路板,電路板上安裝有指紋檢測傳感器和一個或多個半導體元件,以形成控制電路等??w11在其前端角(用附圖標記12表示)倒角以使用戶輕易的區(qū)分將IC卡插入到適配器裝置3內的IC卡接收器內的方向。在與被倒角的前端角12相對的后端處,有一凹部12a。倒角的角12和凹部12a給將被插入到適配器裝置3內的IC卡接收器中的的IC卡4提供了一個限位器。同樣,卡體11在其后上端提供了指紋檢測器13,用戶在其上按壓指尖以對用戶的指紋進行檢測??w11在其短的側端,也就是說,在前下側形成包括多個觸點16的接線板14。接線板14從IC卡4被首先插入到適配器裝置3的IC卡接收器內的卡體11前端延伸至底部。在接線板14中,多個觸點16中的每一個被設置在由分區(qū)確定的每一接合凹部15的底面上。也就是說每一觸點16由于被提供在接合凹部15的底面上而得到保護。同樣,接合凹部15在卡體11的前端和底部開口。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上的連接端子47隨著IC卡4被插入到IC卡接收器內進入接合凹部15內。當每一觸點16被壓在相應的連接端子47時,它們互相電連接。也就是說,IC卡4與適配器3電連接。
可注意到如上所述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內的IC卡4除了指紋檢測IC之外,也可以是存儲器IC,包含圖象攝取裝置如CCD(電荷耦合器件)的IC卡,包含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IC卡,和用于無線電傳輸如藍牙等的接口IC卡。也就是說,IC卡的功能并不限定于特定的一種。
可以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的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4包含兩種類型,其中一種為串行數據傳輸型,而另一種為并行數據傳輸型。在IC卡4的兩種類型中,如圖14和17所示,接線板14包括10個觸點16。在并行數據傳輸型IC卡4中,第一和第十觸點被用作VSS觸點。它們被互相連接且被連接至內部電源線,第二觸點對于串行數據傳輸和并行數據傳輸來說為總線狀態(tài)(BS)信號觸點。第三觸點對于并行數據傳輸來說使第一數據線(DATA1)與其連接。第四觸點對于串行數據來說使數據線與其連接,而對于并行傳輸來說使數據線(DATA0)與其連接,第五觸點對并行傳輸來說使第二數據線(DATA2)與其連接,而第七觸點對于并行傳輸來說使第三數據線(DATA3)與其連接。進一步地,第六觸點要連接至VSS的第一和第十觸點之間的中間點上以檢測IC卡4設置,時鐘信號線(SCLK)被連接至第八觸點,而內部電源線(Vcc)被連接至第九觸點。
在串行傳輸型IC卡中,第五和第七觸點為輔助性的,且第三觸點使內部電源線(Vcc)與其連接。
進一步地,串行傳輸型IC卡包括具備或不具備在數據處理設備中的邏輯地址與閃存中的物理地址之間進行轉換功能的IC卡。在具備邏輯-物理地址轉換功能的IC卡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時,計算機主單元5將經由適配器裝置3通過邏輯地址訪問IC卡,且IC卡4通過由邏輯地址至物理地址的轉換來訪問閃存。在不具備邏輯-物理地址轉換功能的IC卡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時,當計算機主單元5通過邏輯地址訪問IC卡4時,適配器3將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且IC卡4通過物理地址訪問閃存。
接著,將描述和解釋要在其中設置上述IC卡4的適配器3。如圖2至4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適配器裝置3由IC卡4所插入的主體21,附在裝置裝置主體21上的覆蓋元件22和支撐裝置主體21的支撐元件23構成。
如圖5所示,裝置主體21包括大致為矩形的殼體26,該殼體由上殼體24和下殼體25構成且在其中容納電子器件等。上殼體通常由硬質的合成樹脂、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注模而形成為矩形,并在其上沉積鋁或經其他方式處理以改善其外觀。在作為上殼體24的一短側面的前端處,形成有IC卡插槽27,IC卡4通過該插槽27插入至裝置主體21內。同樣地,在上殼體24主側面的前部24a處,形成有大致為U-形的開口28,該開口28與IC卡插槽27連通。當指紋識別IC卡3通過IC卡插槽27被插入時,IC卡4的指紋檢測器13通過開口28暴露在外。同樣地.當存儲IC卡4被通過IC卡插槽27插入時,用于寫下所存儲數據的名稱的標簽通過U-形開口28暴露在外。
上殼體24包括沿主側面24a的縱向延伸并且橫向彼此相對的垂直側壁部24b和24c以及與主側面24a大致平行延伸的底板部24d。鄰近側壁部24b和24c的底板部24d設置在上殼體24的前部。底板部24d的內側形成在其中設置IC卡4的IC卡接收器46的一部分。包含在IC卡接收器46內的底板部24d其上安裝有IC卡連接器41以鄰接該底板部24d。
如上所述,上殼體24的側壁部24b和24c沿主側面24a的縱向延伸。突出導軌29a和29b被分別設置在側壁部24b和24c上。除了在側壁部上為在裝置主體21上可滑動的覆蓋元件22提供止動器31a和31b的前部之外,導軌29a和29b分別沿著側壁部24b和24c的縱向延伸。覆蓋元件22配裝在包含于裝置主體21內的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上,以便從裝置主體21的后端接合在導軌29a和29b上。當覆蓋元件22自后端通過滑動安裝在裝置主體21的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上時,它抵靠止動器31a和31b。從而覆蓋元件21被限制成不能越過止動器31a和31b。
注意到上殼體24在其主側面24a四個角的每一個上形成有螺紋孔,其中擰入用于將上殼體24和下殼體25連接的固定螺釘88。此外,上殼體24大致在其主側面的中心形成有孔33,被設置于在適配器裝置3工作時發(fā)光的LED(發(fā)光二極管)之上的LED透鏡通過這個孔33暴露在外。
下殼體25通常由與制造上殼體所用材料相同的合成樹脂,即ABS注模而形成為矩形。下殼體25包含沿底板部25a的縱向延伸且橫向相對的垂直側壁部25b和25c和在其后端形成的垂直后壁部25d。側壁部25b和25c在其前端部分別形成了切口34a和34b,該開口分別容納止動器31a和31b。后壁部25d在其幾乎中心的位置處形成一個開口35,且通過該開口35,用于在計算機主單元5和USB接口之間數據傳輸的USB插孔(jack)被暴露在外。在底板部25a的四個角中的每一個上形成了相應于上殼體24的螺紋孔的通孔30。底板部25a在其前端提供了由橡膠等形成的襯墊元件30a,以防止裝置主體21的支撐元件23被弄臟。
用于存儲電子器件的隔室36被限定在由上述底板部25a和側壁部25b和25c所構成的下殼體25的內側。在隔室36內,印刷線路板支撐部36a和36b沿著側壁部25b和25c的內表面設置在底板部25a上。在隔室36中,第一印刷線路板37被設置在底板部25a上而第二印刷線路板38被設置在第一印刷線路板37上并被支撐在印刷電路板支撐部36a和36b上。第一印刷線路板37內置有USB接口電路,用于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的接口電路等。它由粘合劑或粘結膠帶粘結在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第二印刷線路板38與第一印刷線路板37電連接且在其中安裝有用于連接IC卡的連接器41、在工作過程中發(fā)光的LED39、USB插孔40等。第二印刷線路板38在四個角的每一個對應于上殼體24的螺紋孔和下殼體25的通孔30形成有螺釘插入孔38a。
要固定在第二印刷線路板38上的連接器41將參考附圖6和7在下面得到描述。連接器41包括形成用于IC卡4的接收器46的一部分的基部42,固定在基部42上罩43,關閉IC卡4插槽的蓋組件44,以及用于彈出IC卡4的彈出元件45。
上殼體24的基部42和底板部24d共同構成用于IC卡4的IC卡接收器46的一部分?;?2在其后端提供有連接端子47,該連接端子47將與設置在IC卡4前端的接線板相接合。連接端子47與接線板14的觸點16數量相等,且更特別地在該實施例中,它們在數量上為10。每一連接端子47由彈性的導電片構成。當IC卡4被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內時,連接端子47分別與在接線板14中的相應接合凹部15相接合且與觸點16彈性接觸。從而,IC卡4在IC卡接收器46中被固定到位。
安裝到基部42上的罩43通過將金屬薄片等彎曲構成,且被組裝到基部42上以限定用于容納IC卡4的隔室51。罩43連同基部42一起在它的與提供連接端子47相對的一側處限定了用于IC卡4的IC卡插入開口48。罩43在其內部形成有與IC卡插入開口相鄰接的大致為U形的開口49。U形開口49相應于裝置主體21的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內的大致為U形的開口28設置。當指紋識別IC卡4通過上殼體24內的插槽引入時,IC卡4上的指紋檢測器13通過開口49暴露在外。同樣地,當存儲IC卡4通過上殼體24內的插槽引入時,在存儲IC卡上提供的用于寫下存儲數據的名稱的標簽等通過開口49暴露在外。
罩43在其中部安裝有蓋組件44以防止外部物質如灰塵進入用于IC卡4的隔室51內,特別地,防止外部物質到達連接端子47附近。蓋組件44由用于關閉隔室51的蓋52,和被IC卡4的前端壓住以樞轉該蓋的樞軸53一體構成。另一方面,罩43具有供樞軸53穿過的樞軸固定器54。通過將樞軸53穿過樞軸固定器54,蓋52被安裝以保留在隔室51內。通過將螺旋扭轉彈簧55的線圈部繞在樞軸53上且螺旋扭轉彈簧55的一個臂與罩43的接合部55a相接合而另一個臂與蓋52相接合,蓋組件44被迫使沿如圖6中的箭頭D1的方向關閉隔室。當隔室51沒有插入IC卡4時,蓋組件44被螺樞軸矩彈簧55施力且由此關閉隔室51以防止外部物質、如灰塵進入隔室51。當IC卡4由IC卡插入開口48插入至隔室51中時,如圖7所示蓋組件44被IC卡4的前端推動且沿著與圖6中箭頭D1相反的方向克服螺旋扭轉彈簧55的力樞轉,由此接線板14與連接端子47相接觸。也就是說,當IC卡4被插入時,蓋52圍繞被樞軸固定器54可樞轉支撐的樞軸53樞轉,直到它大體上與罩43平行。
進一步地,如圖6所示,在由基部42和罩43所確定的隔室51的與IC卡4插入和彈出的方向相平行的一側提供有彈出元件45以從隔室51中彈出IC卡4。彈出元件45形成為L的形狀以具有長的移動導引部56和短的移動限制部57。如圖6和7所示,彈出元件45可在IC卡4被彈出的箭頭D2的方向以及在IC卡被插入的與箭頭D2相反的方向移動。移動導引部56在其中形成有導引凹陷59a,該導引凹陷59a沿IC卡4的移動方向在基部42上延伸(projecting)且導引突起58a接合在其中。應該注意到移動限制部57在其中也形成有導引凹陷59b,該導引凹陷59b在基部42上沿IC卡4的移動方向延伸且導引突起58a接合在其中。
移動限制部57定位成與IC卡4插入方向大體垂直,且具有形成在IC卡所鄰接的表面上的定位部60。定位部60在IC卡4的斜切的角12和凹口12a上接合。也就是說,彈出元件45通過與IC卡4的橫向側相對的移動導引部56的表面和移動限制部57的定位部60來定位IC卡4。當IC卡4被按壓時,彈出元件45被導引突起58a和58b以及導引凹陷59a和59b導向以沿與圖6和7中的箭頭D2相反的方向移動。同樣,在移動限制部57和基部的后壁42a之間,提供有螺旋壓縮彈簧61,其沿IC卡4彈出的方向在圖6和7中所示的箭頭D2的方向施力于彈出元件45。螺旋壓縮彈簧61在其一端接合在移動限制部57的凹口62內且由此被限位。
如圖8和9所示,突起63設置在基部42的一側壁42b上以向內突出且具有固定于其上的控制彈簧64。控制彈簧64為螺旋扭轉彈簧,其線圈部64a纏繞在突起63上且其一端64b放置在罩43上以將另一端64c沿如圖10中箭頭D3的方向壓在基部42上??刂茝椈?4的另一端64c被向內彎曲約90°以形成接合部65。接合部65被接合在與彈出元件45的移動導引部一體形成的嚙合突起66上。
嚙合突起66一般被構造成等腰三角形,且一體地設置在彈性元件45的在基部42的側壁42b的一側處的移動導引部56的表面上,以使得嚙合突起66的頂點67定位于比纏繞在基部42的側壁42b上的突起之上的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稍低的位置。在罩43一側的嚙合突起66表面上,形成有迫使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向上的凸輪部68。凸輪部68自頂點67上升至罩43而形成。同樣地,在嚙合合突起66的與頂點67相對的一部分中,形成有接合凹部69,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接合在其中。
在上述連接器41中,如圖8和9所示,當沒有插入IC卡4時,控制彈簧的接合部65并未與嚙合突起66內的接合凹部69相接合。因此,彈出元件45被螺旋壓縮彈簧61沿如圖8和9所示的箭頭D3的方向施力且由此IC卡4可以被插入或彈出。
當IC卡4首先在其接線板處被插入至隔室51中同時彈出元件45位于IC卡4能夠被插入或彈出的位置時,其前端如圖7所示被移動限制部57和彈出元件45的定位部60定位在合適的位置。隨著IC卡4被進一步按壓,其被導引突起58a和58b及導引凹陷59a和59b導引而克服螺旋壓縮彈簧61的力沿與圖8和9中的箭頭2相反的方向移動。
接著,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沿著與彈出元件45的移動導引部56一體設置的嚙合突起66的凸輪部68克服圖9和10中箭頭D3方向的力由頂點移動至嚙合凹口69。當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已經完全地越過凸輪部68時,如圖10所示,其在控制彈簧自身的作用力下,接合入嚙合突起的接合凹部69中,由此彈出元件被保持在一位置上,在該位置,包含在IC卡4的接線板14內的觸點16和連接端子47將相互連接。設置在基部42上的連接端子47與IC卡4處的接線板14中的接合凹部15相接合,并分別與觸點16彈性接觸,從而在連接端子47和觸點16之間建立電連接。應該注意到在這種情況下,IC卡4除了暴露在外的后端部分,大致全部容納在IC卡插槽中。IC卡4的后端部分被按壓以從IC卡接收器46中彈出。
當上述的IC卡4的后端部分被按壓以從IC卡接收器46中彈出時,彈出元件45沿著與如圖10中的箭頭D2相反的方向克服螺旋壓縮彈簧61的力移動。然后,嚙合突出部66在圖10中的箭頭D3的方向上的作用力下與接合凹部69脫離接合,且由此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朝向嚙合突起66在基部42一側的側面移動。由于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與嚙合突起的接合凹部69脫離,彈出元件45在螺旋壓縮彈簧61的在接線板14與連接端子47斷開方向上的力作用下沿圖10中的箭頭D2的方向移動,并返回到IC卡4被彈出的第一位置。此后,IC卡4可從IC卡接收器7中拔出。
為了從如上所述構造的連接器41中拔出,IC卡4可僅僅在其后端部被按壓。這樣,IC卡4可被輕易的彈出。
在前面已經描述的實施例中,IC卡彈出機構允許用戶通過在后端部按壓IC卡自身而將IC卡4從IC卡接收器46中彈出。彈出機構可以包括用于被用戶操作以從IC卡接收器46內部彈出IC卡4的彈出元件。
安裝在由上和下殼體24和25構成的裝置主體21上的覆蓋元件22,如圖5所示,覆蓋了裝置主體21的上側。其通過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合成樹脂、如聚碳酸酯等的注模而形成。由于覆蓋元件如此為透明或半透明的,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從外側可見,并且作為指示燈的LED39也可以通過由孔33暴露在外的LED透鏡可見。同樣地,存儲IC卡4上的標簽等由于其通過上殼體24內的孔28暴露在外也可見。
覆蓋元件22在其縱向相對的邊緣上形成有導引凹陷71a和71b,設置在上殼體24的側壁部24b和24c上的導軌29a和29b分別接合在其中。在覆蓋元件22的縱向邊緣的前部中,形成有切口72a和72b,上殼體24的止動器31a和31b接合在該切口中。覆蓋元件22從裝置主體21的后端配裝到上殼體24上,同時導軌29a和29b分別接合在導引凹陷71a和71b中,直到止動器31a和31b分別抵靠切口72a和72b的內端為止。
注意到覆蓋元件22從裝置主體21的后端而非前端配裝到上殼體24上,并由此它將不會封閉在裝置主體21的上殼體內的IC卡插槽27。這是為了允許在IC卡后端上的成像單元或設置在具有GPS的IC卡上的天線或無線電傳輸接口IC卡等暴露在外,甚至在這種卡4被設定在裝置主體21中的接收器47內,為了總是將插槽27暴露在外,并也是為了使IC卡4的插入和彈出更加容易。
如圖5所示,支撐裝置主體21的支撐元件23包括基部74和與基部74以叉的形式一體形成地第一及第二支腿部75,76。也就是說,支撐元件23大致為V形。支撐元件在其后端用粘結劑等附著有由橡膠等形成的防滑元件77,以在適配器裝置3被放置在安裝表面例如桌面上時確保IC卡4的插入或彈出?;?4在其端部設置有夾具78,將支撐元件23和裝置主體21相互連接的鉸鏈機構81固定于其上。
參照圖5和11,上述的鉸鏈機構81將在以下得到說明。如圖所示,鉸鏈機構81包括固定到裝置主體21的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的樞轉支撐元件82,和可樞轉地安裝到樞轉支撐元件82上的樞軸元件83。成對的每個樞轉支撐元件82包括用于固定至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的固定部82a和用于支撐樞軸元件83以使之可樞轉的樞軸支撐部82b。樞轉支撐元件82大致為L形。固定部82a在其內形成有螺釘插入孔82c,以用于固定至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
樞軸元件83包括用于固定至支撐元件23的夾具78上的待固定部83a,和提供在待固定部83a相反端的支撐部83b。樞軸元件83通常為C形。待固定部83a在其內形成有固定孔83c,用于固定至支撐元件23的夾具78上。相對于待固定部83a設置的每一支撐部83b疊置在樞轉支撐元件82的樞軸支撐部82b的內表面上,并用軸元件84固定到相應的樞軸支撐部82b上。
如上構造的鉸鏈機構81使其樞轉支撐元件82安裝在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并使樞軸元件23安裝到支撐元件23上。更特別地,樞軸元件83通過將固定螺釘85插入至待固定部83a中形成的螺紋孔83c中并擰入支撐元件23的夾具78內的螺紋孔83b中而被固定在支撐元件23上。同樣,每一樞轉支撐元件82的固定部83b放置在支撐元件23的夾具78內的插孔87上且通過旋緊固定螺釘88來固定。固定螺釘88通過固定孔83c被插入,接著穿過形成于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的后端處的插孔30,并進一步的穿過形成于第二印刷線路板38的后端的螺釘插孔38a,最后擰入形成于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的后端的螺紋孔32中。從而鉸鏈機構81被安裝到裝置主體21上以在裝置主體21下方向下突出。如圖12所示,用設置在裝置主體21和支撐元件23之間的鉸鏈機構81固定在支撐元件23上的裝置主體21在這樣一個范圍內圍繞鉸鏈機構81旋轉,在該范圍中,連接至裝置主體21后端處的USB插孔40的連接線的USB插頭89不會接觸適配器裝置3所放置的平面91,例如在15deg的范圍內,從而形成在上殼體24內的IC卡插槽27被提高或降低。
如上構造的適配器裝置3將如下所述組裝。首先,第一印刷線路板37被安裝在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且連接有用于連接IC卡4的接頭41的第二印刷線路板38被設置在接線板支撐部36a和36b上。此外,鉸鏈機構的樞軸元件83通過將固定螺釘85插入到形成在待固定部83a內的固定孔83c內且擰入至支撐元件23的夾具78內的螺紋孔86內,被安裝到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上。接著,上殼體24與其上安裝有第一和第二印刷線路板37和38的下殼體相匹配。其后,通過插入到設置在下殼體25的底板部25a的前端處的插孔30中,進一步插入到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前端的螺絲插孔38a,并擰入上殼體245的主側面24a的前端的螺紋孔32中的固定螺釘88,上殼體24的前端被一體地連接至下殼體。而且,上殼體24的后端在固定螺釘88被插入到包含在鉸鏈機構內的樞轉支撐元件82的固定片82a上的安裝孔83c中,接著插入到第二印刷線路板38的后端設置的螺紋孔88,并擰入上殼體24的主側面24a的后端的螺紋孔32內的情況下一體地連接到下殼體25上。固定螺釘88用于固定支撐元件23并將上和下殼體24和25相互連接。零件的數量及組裝步驟的數量由此被減少。
如附圖12所示,如上構造的適配器裝置3將與信息處理設備中計算機主單元5相連接的USB電纜的USB插頭89連接至在其主體21后端處通過開口35暴露在外的USB插孔40上。通過將裝置主體21支撐在支撐元件23上,適配器裝置3被放置在安裝表面上如桌面上等。裝置主體21圍繞鉸鏈機構81相對于用于在裝置主體21中形成的IC卡插槽27的支撐元件23樞轉,從而上升或下降。也就是說,當IC卡插槽27,即,裝置主體21,位于如圖12所示的較低位置時,IC卡4首先在其設置有接線板14的前端處大致平行于安裝表面91沿圖12中的箭頭D4的方向被插入IC卡插槽27內。同樣地,當IC卡插槽27,即,裝置主體21,在較高的位置時,IC卡4首先在其前端相對于安裝表面91傾斜地沿圖12中所示在箭頭D4的方向從上面插入IC卡插槽27。因為用于IC卡4的IC卡插槽27可以如上述被上升或下降,用戶可以從不止一個方向將IC卡4插入到插槽27,從而有助于提高適配器裝置3的可操作性。
當從插槽27插入的IC卡4被用戶按壓時,連接器41中的蓋52被IC卡4的前端按壓且由此圍繞樞軸53樞轉,直到蓋52大體平行于如圖6及7所示的罩43,其中該樞轉被樞軸固定器54可樞轉地支撐。IC卡4的前端由彈出元件45的移動限制部57和定位部60來定位。當IC卡4被進一步按壓時,其被導引突起58a和58b及導引凹陷59a和59b引導而沿著與如圖8和9所示的箭頭D2相反的方向克服螺旋壓縮彈簧61的力移動。
然后,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沿著與彈出元件45的移動導向部56一體提供的嚙合突起66的凸輪部克服如圖9和10所示的箭頭D3方向的力從頂點67向接合凹部69移動。當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已經完全的越過凸輪部68時,如圖10所示,其在控制彈簧64自身力的作用下,接合在嚙合突起66的接合凹部69中。從而,彈出元件45被固定在包含在IC卡4的接線板14內的觸點16與連接端子47相互連接的位置處。設置在基部42上的連接端子47在IC卡4處與接線板14的接合凹部15相接合且分別與觸點16彈性的接觸,從而在連接端子47和觸點16之間建立電連接。當插入IC卡4時,適配器裝置3將被用戶按壓。由于在支撐元件的底部設置有防滑元件77,而適配器裝置3不會在安裝表面上滑動,因此IC卡4可以被輕易地插入到適配器裝置3中。
在適配器裝置3中,由于IC卡4后端的主側面通過裝置主體21的主側面24a內的開口28及連接器41內的開口49暴露在外,且覆蓋元件22為透明的或半透明的,用戶可以輕易的辨別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內的IC卡4的類型。在指紋識別IC卡4被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中時,指紋檢測器13通過裝置主體21的主側面24a內的開口28及連接器41上的開口49暴露在外且由此用戶可以輕易地辨別適配器裝置3內的IC卡的類型。為了使用指紋識別IC卡4進行指紋注冊或識別,在IC卡4被設置到位時,用戶可以將覆蓋元件22滑動到裝置主體21的后端并通過裝置主體21的主側面24a內的開口28及連接器41內的開口49用指尖按壓指紋檢測器13。而且,在存儲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時,IC卡4的后側上的標簽可以通過裝置主體21的主側面24a內的開口28及連接器41上的開口49暴露在外且由此用戶可以通過透明或半透明的覆蓋元件22觀察來檢查存儲在IC卡4內的數據。因為開口28被形成在裝置主體21的主側面24a內且開口49被形成與連接器41內,同時覆蓋元件22由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分別具有不同功能的IC卡4中的任一個可以方便地在適配器裝置3中使用。
當IC卡4在其后端被按壓以從IC卡接收器46中彈出時,彈出元件45沿與圖10所示的箭頭D2相反的方向克服螺旋壓縮彈簧61的力移動。接著,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在圖10中箭頭D3方向的力的作用下,與接合凹部69脫離接合,且由此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在螺旋壓縮彈簧61的作用力下移向嚙合突起66的基部42。由于控制彈簧64的接合部65與嚙合突起66的接合凹部69脫離,彈出元件45在沿著接線板14與連接端子47斷開的方向的螺旋壓縮彈簧61的力的作用下,沿如圖10中的箭頭D2的方向移動,并回到IC卡4被彈出的第一位置。此后,IC卡4從IC卡接收器46中抽出。
由于支撐裝置主體21的支撐元件23在其底部上設置有防滑元件77,因此無論裝置主體指向下或上,IC卡4都可以在適配器裝置3不在安裝表面91上滑動的情況下平滑地插入。
如圖12所示,當裝置主體21相對于支撐元件23樞轉直到插槽27朝上時,在裝置主體21的后端的USB插孔40將指向安裝表面91。然而,因為鉸鏈機構81被設置成在裝置主體21的底部突起,在支撐元件23和鉸鏈機構81之間仍然存在有空隙92。因此,甚至在裝置主體21相對于支撐元件23樞旋直至插槽27朝上時,USB電纜的USB插頭89也可以被連接至USB插孔40。
在上述適配器裝置3中,覆蓋元件22可相對于裝置主體21滑動。然而,根據本發(fā)明,覆蓋元件22可以在裝置主體21的后端被鉸鏈機構可旋轉的支撐以使得裝置主體21的主側面24a打開和關閉。
接著,將參照附圖13,描述其中設有IC卡4的適配器裝置3以及適配器裝置3所連接的信息處理設備的電路結構。首先,將給予信息處理設備2說明。信息處理設備2為桌面?zhèn)€人電腦,筆記本大小的個人電腦等等。它包括存儲各種程序、處理數據等的硬盤;其中存儲有控制程序的ROM102;和裝入程序或處理數據的RAM103;輸入操作單元6,它包含鍵盤,鼠標及10個按鍵等以提供命令信號;顯示被處理的數據的顯示單元7,如CRT,LCD等;用于根據USB標準與其他外圍設備例如適配器裝置3進行數據傳輸的USB接口106;和用于控制系統(tǒng)操作的控制單元例如CPU等。基于由輸入操作單元6提供的命令信號,控制單元107從硬盤101向RAM103讀取預定的應用程序,并在處理數據的同時將它顯示在顯示單元7上。在適配器裝置3被連接至USB接口106上且指紋識別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情況下,當用戶試圖訪問特定的計算機或存儲于硬盤101中的特定文件時,控制單元107發(fā)出通過指紋識別進行驗證的請求且將其顯示在顯示單元6上。僅當控制單元107從IC卡4接收到了表明用戶指紋已被確認為真的驗證數據時,才允許對特定計算機或存儲于硬盤101的特定文件進行訪問。同樣,當存儲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時,控制單元107在顯示單元7上顯示存儲于IC卡4內的數據,數據名稱列表等等且由此用戶可以在觀看顯示單元7的同時操作信息處理設備2。
接著,參照附圖13,將解釋通過USB與信息處理設備3連接的適配器裝置3。如圖所示,適配器裝置3包括可以根據USB標準與作為主機2的信息處理設備進行數據傳輸的USB接口111,向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4進行串行數據傳輸的串行接口112,向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4進行并行數據傳輸的并行接口113,當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4為存儲IC卡時,將數據處理設備中的邏輯地址轉換為IC卡4中的閃存的物理地址的地址轉換器,以及在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IC卡4時發(fā)光的LED39。該適配器裝置3可以在IC卡接收器中接收功能互相不同的多種類型的卡的每一種,且也在信息處理設備2和IC卡4中起到轉發(fā)器的作用。在存儲IC卡4被設置在接收器46內時,適配器裝置3在IC卡被訪問時,將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在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內IC卡4的同時,例如適配器裝置3點亮LED39以通知用戶信息處理設備2正在訪問IC卡4,在目的在于防止用戶在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IC卡4時,錯誤地將IC卡4從IC卡接收器46中取出。
信息處理設備2和適配器裝置3通過能夠給IC卡4提供電能的接口互相連接,即在本實施例中為USB接口。USB接口可以將電能提供給外圍設備,例如與作為主機的信息處理設備2相連接的適配器裝置3。例如它從信息處理設備向適配器裝置3提供500mA的直流,由此適配器裝置3中的LED39被點亮且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內的IC卡4被上電。
接著,將描述要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內的IC卡4的電路。將參照附圖14解釋指紋識別IC卡4。如圖所示,指紋識別IC卡4包括一個用戶的指尖所按壓的指紋檢測器121;存儲要注冊的指紋的第一存儲器122;用已注冊的存儲在第一存儲器122內的指紋對由指紋檢測器121提供的指紋數據進行核對的指紋核對單元123;存儲表示IC卡4類型、IC卡4的序列號以及與注冊于第一存儲器122中的指紋相關的信息的識別(ID)數據的第二存儲器124;用于從適配器裝置3或向適配器裝置3串行傳輸的驗證數據的串行接口125;用于從適配器裝置3或向適配器裝置3并行傳輸鑒定數據的并行接口126;以及用于控制系統(tǒng)操作的控制器127。
指紋檢測器121包括由CCD(電荷耦合器件),行傳感器等構成的成像單元,和用于照明指尖所按壓的表面的背光。當用戶的指尖按壓在指紋檢測器121上時,背光被打開且指紋被成像單元獲得。指紋檢測器121從所獲取的指紋中提取諸如膚紋的脈絡和中心的信息。在注冊指紋時,指紋檢測器121將指紋特征提供給第一存儲器122。由此,第一存儲器122根據每一ID碼將要注冊的指紋特征作為指紋數據存儲。同樣地,在識別指紋時,指紋檢測器121將指紋數據提供給指紋核對單元123。
為了識別用戶的指紋,指紋核對單元123用存儲在第一存儲器122中的用于驗證用戶的指紋數據核對來自指紋檢測器121的指紋數據。當來自指紋檢測器的指紋數據被發(fā)現與由第一存儲器122讀出的指紋數據相重合時,則由此用戶得以驗證,指紋核對單元123將驗證數據提供給串行接口125或并行接口126。如果來自指紋檢測器121的指紋數據與由第一存儲器122中讀出的數據不一致則由此用戶未得以驗證,指紋核對單元123提供未驗證數據至串行接口125或并行接口126。
第二存儲器124存儲與第一存儲器122中注冊的指紋數據相關的信息。特別地,第二存儲器在其中存儲有已經注冊了的他或她的指紋的用戶的姓名以及ID號碼,IC卡的序列號等。當指紋核對單元123已經確認了用戶時,則第二存儲器124將與被驗證的用戶相關的數據連同驗證數據一起提供給串行接口125或并行接口126。
第二存儲器124在其內存儲有用于識別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內的IC卡4的ID數據,該數據用來將該IC卡4識別為并行/串行傳輸的類型或專門用于串行傳輸的類型。此外,第二存儲器124在其內存儲有用于將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內的IC卡4識別為用于指紋識別或用于存儲的IC卡的ID數據。當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第二存儲器124時,后者首先將識別數據提供給信息處理設備2,由此使其能夠識別IC卡4的類型。
控制器127整個地控制IC卡4。例如,當用戶將指尖按壓在指紋檢測器121上時,控制器127驅動指紋檢測器121,且控制用于在第一存儲器122上注冊的指紋數據的寫入,關于用于注冊的指紋數據的信息向第二元件24寫入,關于指紋數據的信息的讀取,以及來自第二存儲器124的識別數據的讀取。控制器127相應于來自信息處理設備2的控制數據選擇所使用的接口,即,它或者選擇串行接口125或者選擇并行接口126。
當上述的指紋識別IC卡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時,以下參照附圖15,對信息處理設備2的操作進行描述。當IC卡4被設置在通過USB接口與信息處理設備2相連接的適配器裝置3的IC卡接收器46中時,信息處理設備到達步驟S1,在該步驟,它將檢測IC卡插入檢測觸點的電勢并判斷該電勢是否等于在VSS觸點上的電勢。當IC卡插入檢測觸點上的電勢被確定與VSS觸點上的電勢相等時,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IC卡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接收器46內,并進行到步驟S2。如果IC卡插入檢測觸點的電勢被確定為不等于VSS觸點的電勢時,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沒有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接收器46內,則回到步驟S1以進行應有的操作。
在步驟S2中,信息處理設備2開始通過USB電纜將電能提供給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并進行到步驟S3,在該步驟,將開始對IC卡4進行訪問。此時,通過自信息處理設備2經由USB電纜提供的能量,適配器裝置3上的指示燈39被點亮。從而,用戶可以直觀地確信對IC卡4的訪問已經開始。接著,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IC卡4內的第二存儲器124的特定地址。即,信息處理設備2通過在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中使用的數據線(DATA0)向IC卡4提供串行協(xié)議總線狀態(tài)信號BS和串行時鐘SCLK,并訪問第二存儲器124以讀出IC卡功能ID數據。
然后,信息處理設備2進行到步驟S4,在該步驟,它將基于從第二存儲器讀出的IC卡功能ID數據判斷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是哪一種,是用于指紋識別的還是用于存儲的。當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為指紋識別的那一個,則進行到步驟S5。如果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IC卡4并不是任何指紋識別IC卡,它將相應于具有其他功能的IC卡4進行操作。
在步驟S5中,信息處理設備2基于從第二存儲器124讀出的通信ID數據判斷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是用于并行傳輸還是用于串行傳輸的。當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IC卡4被用于并行傳輸,則進行到步驟S6。如果確定IC卡4僅僅用于串行傳輸,則進行到步驟S7。
已經確定了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用于并行傳輸后,信息處理設備2在步驟S6中借助控制器127將接口轉換為并行接口126以在接下來的操作中比如指紋注冊,核對等的操作種進行數據的并行傳輸。特別地,并行數據傳輸沿著并行接口的第一數據線(DATA1),第二數據線(DATA2)和第三數據線(DATA3)完成。
已經確定了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僅僅用于串行傳輸后,信息處理設備2在步驟S7中借助控制器127將接口轉換為串行接口125以在接下來的操作中比如指紋識別,核對等操作中實現數據的串行傳輸。特別地,串行數據傳輸沿著數據線(DATA0)完成。
參照附圖16,將描述用于指紋注冊和核對的指紋識別IC卡4的操作。首先在步驟S11中,當用戶操作輸入操作單元8時,IC卡4內的控制器137判斷是否有指紋注冊命令由信息處理設備2提供。當指紋注冊命令被提供時,控制器127到達步驟S12,在該步驟,它將進行指紋注冊的操作。如果沒有提供指紋注冊命令,則控制器127進行到步驟S14以進行指紋注冊。
當處于指紋注冊模式下時,在步驟S12,給IC卡4提供用戶的手指數據。更特別地,用戶將安裝在其中設置有指紋識別IC卡的適配器裝置3的裝置主體上的覆蓋元件22上滑動到后端,將指尖從裝置主體21的上殼體內形成的開口28以及連接器41上形成的開口49進入到適配器裝置3中,且將指尖按壓在指紋檢測器121上。接著指紋檢測器121將檢測用戶的指紋,成像單元獲取指紋的圖像并從獲得的指紋中提取諸如膚紋的脈絡和中心的特征以生成指紋數據。
在步驟S13中,在IC卡4內的控制器127給指紋數據分配一個ID號碼,并控制指紋檢測器121將指紋數據提供給第一存儲器122。由此,第一存儲器122存儲了,即注冊了關于用戶的指紋數據。
此時,IC卡4可以在第二存儲器124中與指紋數據ID號碼相關聯地存儲與所注冊的指紋數據相關的信息。即,用戶通過在信息處理設備2上操作輸入操作單元6輸入名字和ID號碼,且輸入數據通過串行接口124和125或并行接口113和126記錄在IC卡4內的第二存儲器124內。
接著,將描述如何核對指紋。當在步驟S11沒有指紋注冊命令被提供給IC卡4時,將在步驟S14給IC卡4提供試圖使用信息處理設備2的用戶的指紋。更具體地,用戶將安裝在其中設置有指紋識別IC卡的適配器裝置3的裝置主體21上的覆蓋元件22上滑動到后端,將指尖從裝置主體21的上殼體24內形成的開口28及連接器41上形成的開口49伸入到適配器裝置3中,且將指尖按壓在指紋檢測器121上。然后,指紋檢測器121將檢測用戶的指紋,成像裝置獲取指紋的圖像并從獲得的指紋中提取諸如膚紋的脈絡和中心的特征以生成指紋數據,并將該數據提供給指紋核對單元123。
在步驟S15中,IC卡4內的核對單元123自第一存儲器122讀出注冊的指紋數據,并將從第一存儲器122讀出的指紋數據與由指紋檢測器121提供的數據進行核對。接著當指紋核對單元123確信自指紋檢測器121提供的指紋數據與從第一存儲器122中讀出的指紋數據一致時,IC卡4到達步驟S16。如果核對的結果為否定的,IC卡4將到達步驟S17。
當從指紋檢測器121提供的指紋數據與從第一存儲器122讀出的指紋數據相一致時,IC卡4確定試圖訪問信息處理設備2的用戶可以被驗證,且在步驟SS16中通過串行接口112和125或并行接口113和126將驗證數據提供給信息處理設備2。在接收到驗證數據以后,信息處理設備2為被驗證的用戶使用做好準備。
當自指紋檢測器121提供的指紋數據與從第一存儲器122中讀出的指紋數據不一致時,IC卡4確定試圖訪問信息處理設備2的用戶不能被驗證,且在步驟S17中,將未驗證的數據通過串行接口112和125或并行接口113和126提供給信息處理設備2。在接收到未驗證數據后,信息處理設備2禁止未被驗證的用戶使用。
在上述例子中,指紋被用于限制用戶對信息處理設備2的訪問。然而,此外,指紋識別可以被使用限制用戶訪問存儲于安裝在信息處理設備2的外部存儲單元比如硬盤101,光盤等中的特定文件。
接著,參照附圖17,將描述與適配器裝置3兼容的存儲IC卡4。如圖所示,存儲IC卡4包括用于存儲數據的單個閃存131或多個閃存131;控制對閃存131的寫入或讀出的存儲控制器132;向存儲于閃存131中的數據添加錯誤校驗碼并解碼在從閃存中讀取的數據中的錯誤校驗碼的錯誤校驗單元133;其中存有多個用于數據寫入或讀取的參數的存儲器134;用于對閃存131中的存儲數據進行臨時存儲的緩存135;用于在數據處理中的邏輯地址與存儲器中的物理地址之間進行轉換的地址轉換器136;用于通過串行傳輸對適配器裝置3進行數據傳輸的串行接口137;用于通過并行傳輸對適配器裝置3的進行數據傳輸的并行接口138;以及控制系統(tǒng)操作的控制器139。
存儲器134在其內存儲有用于識別設置在IC卡接收器46內的IC卡4是用于并行/串行傳輸或僅用于串行傳輸的IC卡4的ID數據。同樣地,存儲器134在其內存儲有表示IC卡4為指紋識別IC卡或存儲卡的IC卡功能ID數據。當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IC卡功能ID數據時,存儲器134首先將ID數據提供給信息處理設備2,而信息處理設備2由此能夠識別IC卡4的類型。此外,存儲器134在其內存儲有表示IC卡4是否包含地址轉換器136的地址轉換ID數據。
控制器127選擇相應于所使用的用于控制由信息處理設備2提供的控制數據的接口,即,它選擇或者串行接口137或者并行接口138。
在如上構造的存儲IC卡4中,當邏輯地址由信息處理設備2提供時,控制器139控制地址轉換器136以將邏輯地址轉換為訪問閃存131的物理地址,且將數據寫入特定的地址或將存儲在特定地址的數據讀出。
接著,參照圖18,描述存儲器IC中的用于數據讀出或寫入的操作。當前述存儲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時,參照附圖17,將描述信息處理設備2。當IC卡4被設置在通過USB電纜與信息處理設備2連接的適配器裝置3的IC卡接收器46中時,信息處理設備2進行到S21,在該步驟,它將檢測IC卡插入檢測觸點的電勢以及該電勢是否與VSS觸點的電勢相等。當IC卡插入檢測觸點的電勢被確定為等于VSS觸點的電勢時,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的IC卡接收器46內,并進行到步驟S22。如果IC卡插入檢測觸點的電勢被確定為不與VSS觸點的電勢相等時,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沒有IC卡4被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的IC卡接收器46中,且回到步驟S1,在該步驟重復應有操作。
在步驟S22中,信息處理設備2通過USB電纜開始給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提供電能,且進行到步驟S23,在該步驟,它開始訪問IC卡4。此時,經由USB電纜從信息處理設備2提供電能,適配器裝置3上的LED39被點亮。從而,用戶可以直觀地確信對于IC卡的訪問已開始。接著,信息處理設備2訪問在IC卡4中的存儲器134的中的特定地址。即信息處理設備2向IC卡4提供串行協(xié)議總線狀態(tài)信號BS和串行時鐘SCLK,并訪問存儲器134以通過在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中使用的數據線(DATA0)讀出IC卡功能ID數據。
在步驟S24中,信息處理設備2基于從存儲器134讀出的地址轉換ID數據判斷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是否包含地址轉換器136。當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具有地址轉換功能時,信息處理設備2將通過邏輯地址訪問閃存。當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不具備地址轉換功能時,信息處理設備2將通過提供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地址轉換器114將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并通過物理地址訪問不具備地址轉換功能的IC卡4中的閃存114。
接著信息處理設備2進行到步驟S25,在該步驟它將基于從存儲器134讀出的IC卡功能ID數據判斷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是否為存儲IC卡。當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為存儲IC卡時,則進行到步驟S26。如果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IC卡4并不是存儲IC卡時,它進行相應于具有其他功能的IC卡的操作。
在步驟S26中,信息處理設備基于從存儲器134中讀出的通信ID數據判斷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IC卡4為用于并行傳輸或僅僅用于串行傳輸。當信息處理設備2確定IC卡4被用于并行傳輸,則進行到步驟S27。如果它確定IC卡4僅僅用于串行傳輸,則進行到步驟S28。
在已經確定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用于并行傳輸時,信息處理設備2在步驟S27中借助于控制器139將接口轉換至并行接口138以對閃存131進行的并行數據傳輸。接著,并行數據傳輸沿著并行接口的第一數據線(DATA1),第二數據線(DATA2)和第三數據線(DATA3)完成。
在已經確定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IC卡4僅僅被用于串行傳輸時,信息處理設備2在步驟28中借助于控制器139將接口轉換為串行接口137以對閃存131進行串行數據傳輸。串行數據傳輸沿著數據線(DATA0)完成。
在步驟S27和S28中對閃存131的訪問通過物理地址完成。由于這個原因,當IC卡4具有地址轉換功能時,對閃存131的訪問可以通過IC卡4中的地址轉換器136將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完成。在IC卡4不具備地址轉換功能的情況下,對閃存131的訪問可以通過設置在適配器裝置3中的地址轉換器114將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來完成。存儲IC卡4將通過串行或并行傳輸從信息處理設備2傳輸給閃存131的數據存儲在閃存131中,且存儲在閃存131中的數據被傳輸給信息處理設備2。
上述適配器裝置3可以由兩種通信模式進行數據傳輸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即,它可以通過串行傳輸將數據發(fā)送至傳統(tǒng)的IC卡或從傳統(tǒng)的IC卡接收數據,并可以通過并行傳輸快速地將數據發(fā)送至并行傳輸型IC卡4或從并行傳輸型IC卡4接收數據。當適配器裝置3在其內設置有存儲IC卡4時,信息處理設備2可以通過邏輯地址訪問存儲IC卡4,并由于IC卡4包含地址轉換器114而可以進行快速的尋址。
在前述中,參照附圖,已經在將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作為示例的情況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描述。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理解到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實施例,而可以被不脫離權利要求書中所闡明或限定的范圍及其精神的情況下,以其他多種方式修正,以其他多種形式替代地構造或實施。
工業(yè)應用性如前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的適配器裝置包括其中可安裝IC卡的主體,且具有安裝在裝置主體上主側面上的可打開的的覆蓋元件。裝置主體的主側面可以通過根據設置在IC卡插槽內的IC卡類型操縱覆蓋元件來予以打開或關閉。從而適配器裝置可以輕易而方便地與IC卡接收器內的任何類型IC卡一同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適配器裝置,包括裝置主體,具有在其一側形成的IC卡插槽,以及鄰近IC卡插槽形成的接收器,且IC卡可設置在該接收器中;設置在裝置主體的主側面上以打開或關閉主側面的覆蓋元件;和用于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與主機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接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覆蓋元件安裝在裝置主體上,并在后者上可滑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覆蓋元件被可滑動的安裝在裝置主體上,同時設置于覆蓋元件上的導軌與設置在裝置主體橫向側上的導軌相接合,其中所述導軌與插入IC卡的方向大體平行且彼此相對。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IC卡具有提供在其一個主側面上的指紋檢測器;和裝置主體在其中設置有一個開口,且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上的指紋檢測器可通過該開口暴露在外。
5.一種適配器裝置,包括裝置主體,具有形成在其一側的IC卡插槽和鄰近于該IC卡插槽形成的接收器,且IC卡可設置在所述接收器內;設置在裝置主體的主側面上并在裝置主體上可滑動的覆蓋元件;用于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與主機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接口;通過鉸鏈機構在IC卡插槽相對的一側支撐該裝置主體的支撐元件,使得裝置主體相對于裝置主體所安裝的表面可樞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覆蓋元件可滑動的安裝在裝置主體上,同時設置在覆蓋元件上的導軌與設置在裝置主體橫向側上的導軌相接合,所述導軌與插入IC卡的方向大體平行且彼此相對。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IC卡具有設置在其一個主側面上的指紋檢測器;以及裝置主體在其中設置有一個開口,且設置在IC卡接收器內的IC卡上的指紋檢測器通過該開口暴露在外。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支撐元件具有第一和第二支撐腿部。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鉸鏈機構包括樞轉支撐元件,其具有安裝在裝置主體上并從后者上突出的樞軸支撐部;以及樞軸元件,其安裝在支撐元件上且相對于樞軸支撐部可樞轉地得以支撐。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口具有符合USB(通用串行總線)標準的插孔。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覆蓋元件為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12.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IC卡接收器在其中設置有沿著關閉與IC卡的接線板電連接的連接器的方向被施力的蓋。
13.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IC卡具有串行接口和/或并行接口。
14.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裝置主體包括地址轉換模塊,當帶有存儲器的IC卡被設置在IC卡插槽中時,該地址轉換模塊將數據處理中的邏輯地址轉換為存儲器中的物理地址;以及地址轉換模塊在主機通過邏輯地址訪問IC卡中的存儲器時,將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以用來訪問IC卡中的存儲器。
15.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IC卡接收器在其中設置有彈出機構,當IC卡在插入IC卡的方向上被按壓時,該彈出機構將IC卡通過IC卡插槽彈出到IC卡接收器之外。
1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在裝置主體的主側面上設置有在裝置工作過程中發(fā)光的指示燈。
全文摘要
一種適配器裝置,其中安裝具有各種功能的IC卡。其中插入IC卡(4)的插入開口(27)設置在一側面上。適配器裝置從插入開口(27)起依次包括裝置主體(21),在裝置主體設置了IC卡(4)要安裝于其上的安裝部分(46);覆蓋元件(22),其安裝到裝置主體上,以便覆蓋裝置主體(21)的一個主表面,并相對于裝置主體(21)可滑動;用于在安裝在安裝部分(46)內的IC卡(4)和主機(2)之間進行數據發(fā)送和接收的接口;以及支撐元件(23),該支撐元件通過鉸鏈支撐在與裝置主體(21)的插入開口(27)相對的一側上,以便相對于安裝表面可擺動。
文檔編號G06F3/00GK1571981SQ0380130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8日
發(fā)明者稻葉剛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