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換能器裝置和附接該裝置的方法
【專利摘要】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包括主體單元和固定元件。主體單元包括殼體和設置到殼體側(cè)表面的夾持部件,該殼體包括位于殼體的前表面中并且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的空間。固定元件包括固定板、該固定板包括被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的后表面的固定表面和與外部面板中的開口相通的通孔,和可移除地連接到夾持部件從而使得所述空間面向通孔的互鎖部分。夾持部件包括聯(lián)鎖部分和彈簧部分,該彈簧部分將該聯(lián)鎖部分保持在該聯(lián)鎖部分物理地連接到互鎖部分的位置。
【專利說明】超聲換能器裝置和附接該裝置的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超聲換能器裝置和附接該裝置的方法,并且特別涉及一種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和附接該裝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過去,已經(jīng)提出了超聲換能器,例如產(chǎn)生超聲波的超聲揚聲器(超聲發(fā)射器)和接收超聲波的超聲麥克風(超聲接收器)。此外,過去也已經(jīng)提出了通過使用這種超聲換能器來探測目標的超聲傳感器。換句話說,過去已經(jīng)提出了被附接到車輛保險杠的超聲傳感器,以用于探測車輛附近的目標(參見文獻UJP2011 — 53021A])。
[0003]文獻I中公開的超聲傳感器包括底座(bezel)和傳感器主體。底座被部分地插入到形成在保險杠的前側(cè)上形成的固定孔中,并且傳感器主體被附接到位于保險杠后側(cè)上的底座。底座包括:中空圓柱狀主體部分,其被插入固定孔中;和凸緣部分,其從所述主體的前端部的周邊開始延伸從而具有凸緣形狀并且與固定孔的鄰近位置接觸。傳感器主體被附接到底座,使得容納超聲麥克風的殼體的前部被插入到保險杠后側(cè)上的主體部分中。超聲傳感器被配置成使得傳感器主體通過底座而被附接到保險杠。
[0004]在前面提到的超聲傳感器裝置中,底座的凸緣部分暴露于保險杠的前表面。在保險杠具有平坦的前表面的情況下,凸緣部分與其鄰近部位在視覺上能夠被區(qū)分。這樣容易影響車輛的美觀。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鑒于上述不足,本發(fā)明目標是提出一種能夠降低對車輛外觀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和附接該裝置的方法。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包括主體單元和固定元件。主體單元包括殼體,和至少一個夾持部件。殼體包括空間,該空間位于殼體的前表面中并且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該至少一個夾持部件被設置到殼體的側(cè)表面。固定元件包括固定板,和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固定板包括被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的后表面的固定表面,和與外部面板中的開口相通的通孔。該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可移除地連接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從而使得所述空間面向通孔。該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包括聯(lián)鎖部分,和彈簧部分。該聯(lián)鎖部分可以在聯(lián)鎖部分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的第一位置和聯(lián)鎖部分沒有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彈簧部分將聯(lián)鎖部分保持在第一位置。
[0007]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包括主體單元和保持元件。主體單元包括殼體和至少一個夾持部件。殼體包括空間,該空間在殼體的前表面中并且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該至少一個夾持部件被設置到殼體的側(cè)表面。保持元件包括凸緣和至少一個互鎖(interlocked)部分。該凸緣包括將要被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的前表面以便位于外部面板的開口附近的后表面,和與所述開口相通的通孔。該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被設置在凸緣后表面的經(jīng)由開口而暴露的部分并且可移除地連接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從而所述空間面向通孔。該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包括:聯(lián)鎖(interlocking)部分,和彈簧部分。該聯(lián)鎖部分可以在該聯(lián)鎖部分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的第一位置和該聯(lián)鎖部分沒有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彈簧部分將聯(lián)鎖部分保持在第一位置。
[0008]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方面的附接超聲換能器裝置的方法包括:準備超聲換能器裝置;將超聲換能器裝置的固定元件以固定表面與車輛外部面板的后表面形成表面接觸的方式附接到后表面;使固定元件的通孔與空間對準、并且使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與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對準;和使主體單元向著固定元件移動從而將至少一個互鎖部分連接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分解透視圖,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超聲換能器裝置)。
[0010]圖2是截面圖,顯示了上述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被附接到外部面板的結(jié)構(gòu)。
[0011]圖3是側(cè)視圖,顯示了超聲傳感器裝置被附接到外部面板的結(jié)構(gòu)。
[0012]圖4是截面圖,顯示了當從該結(jié)構(gòu)的右側(cè)觀察時超聲傳感器裝置被附接到外部面板的結(jié)構(gòu)。
[0013]圖5是側(cè)視圖,顯示了超聲傳感器裝置的傳感器單元。
[0014]圖6是頂視圖,顯示了傳感器單元。
[0015]圖7是側(cè)視圖,顯示了超聲傳感器裝置的固定元件。
[0016]圖8是頂視圖,顯示了固定元件。
[0017]圖9是底視圖,顯示了固定元件。
[0018]圖10是局部剖視圖,顯示了當從固定元件的右側(cè)觀察時的固定元件。
[0019]圖11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將超聲傳感器裝置附接到保險杠后表面的步驟。
[0020]圖12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將超聲傳感器裝置附接到保險杠后表面的步驟。
[0021]圖13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將超聲傳感器裝置附接到保險杠后表面的步驟。
[0022]圖14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將傳感器單元從固定元件上拆下的步驟。
[0023]圖15是頂視圖,顯示了傳感器單元。
[0024]圖16是截面圖,顯示了傳感器單元被附接到固定元件的結(jié)構(gòu)。
[0025]圖17是側(cè)視圖,顯示了傳感器單元被附接到固定元件的結(jié)構(gòu)。
[0026]圖18是沿圖17中直線B-B的截面圖。
[0027]圖19是顯示了固定元件的平面圖。
[0028]圖20是顯示了固定元件的側(cè)視圖。
[0029]圖21是顯示了固定元件的另一個平面圖。
[0030]圖22是前視圖,顯示了用于將傳感器單元附接到外部面板的保持元件。
[0031]圖23是底視圖,顯示了保持元件。
[0032]圖24是側(cè)視圖,顯示了當從保持元件的右側(cè)觀察時的保持元件。
[0033]圖25是放大視圖,顯示了保持元件的主要部分。
[0034]圖26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通過利用保持元件而將傳感器單元附接到保險杠后表面的步驟。
[0035]圖27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通過利用保持元件而將傳感器單元附接到保險杠后表面的步驟。
[0036]圖28是解釋性視圖,顯示了通過利用保持元件而將傳感器單元附接到保險杠后表面的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3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是具有超聲波發(fā)射功能以和超聲波接收功能的電聲換能器。因此,超聲換能器產(chǎn)生的超聲波被向外發(fā)出。此外,外部的超聲波被超聲換能器接收。
[0038]本實施例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具有接收超聲波的功能并且因此能夠稱之為超聲傳感器裝置。注意,超聲換能器裝置I可或者具有發(fā)射超聲波的功能或者具有接收超聲波的功能。
[0039]本實施例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包括主體單元2 (200)和固定元件3 (300)。
[0040]主體單元2包括殼體20,和兩個夾持部件27。殼體20包括空間28,該空間28位于殼體20的前表面21e中并且用于容納超聲換能器(換能器塊)23。兩個夾持部件27被設置在殼體20的側(cè)表面21f。
[0041]固定元件3包括固定板30,和兩個互鎖部分31。固定板30包括被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保險杠50)的后表面501的固定表面(面)35,和與外部面板50中的開口 51連通的通孔30b。兩個互鎖部分31分別可拆除地連接到兩個夾持部件27,從而空間28面對著通孔30b。注意,保險杠50的后表面501構(gòu)成了車輛主體的內(nèi)(內(nèi)側(cè))表面的一部分。因此,下文中,主體50的后表面501也被稱為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
[0042]每個夾持部件27都包括聯(lián)鎖部分27c,和彈簧部分27b。聯(lián)鎖部分27c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在第一位置,聯(lián)鎖部分27c物理地連接到對應的互鎖部分31,在第二位置,聯(lián)鎖部分27c未物理地連接到對應的互鎖部分31。彈簧部分27b將聯(lián)鎖部分27c保持在第一位置。
[0043]下面更詳細地描述本實施例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如圖1到4所示,本實施例的超聲換能器裝置(下文中也稱為超聲傳感器裝置)包括主體單元(傳感器單元)2和固定元件3。
[0044]例如,超聲傳感器裝置I被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保險杠或柵格)的后側(cè),并且被用于探測車輛附近的障礙物。
[0045]除非另外指出,否則在接下面的說明中,超聲傳感器裝置的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的方向均是基于圖4中超聲傳感器裝置的方向加以規(guī)定的。然而,關(guān)于方向的上述規(guī)定僅僅用于簡化說明,并且超聲傳感器裝置I被固定的方向并不局限于前面提到的圖4中所示的超聲傳感器裝置的方向。
[0046]如圖1到6所示,傳感器單元2包括殼體20,并且換能器塊(超聲換能器)23和電路板24被容納在殼體20中(參見圖2)。例如,殼體20由合成樹脂制成。
[0047]換能器塊23包括用于發(fā)射超聲波的超聲波發(fā)射器和用于接收由于超聲波在目標處反射而產(chǎn)生的反射波的超聲波接收器。在本實施例中,一個超聲振動器(未不出)被用作超聲波發(fā)射器和超聲波接收器,并且該超聲振動器被容納在圓柱形外殼中。
[0048]殼體20包括盒狀主體21,該盒狀主體具有形成在主體21的上表面中的凹槽21a和附接到主體21的上表面以覆蓋凹槽21a的蓋子22。
[0049]設有中空棱柱21b,該棱柱具有中空的圓柱形狀并且由主體2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換能器塊23被容納在中空棱柱21b中,以具有面向下的發(fā)射波面和接收波面。
[0050]中空棱柱21b的內(nèi)表面與換能器塊23之間插入有防振橡膠25,以衰減從外側(cè)傳遞過來的振動和由超聲波的發(fā)射和接收導致的、在除換能器塊23的頂端表面之外的其他表面處產(chǎn)生的振動。
[0051]電路板24被容納在主體21的凹槽21a中。電路板24包括用于致動超聲振動器以用于發(fā)射超聲波的電路、用于對來自于超聲振動器的輸出進行放大和從被放大的輸出中提取接收到的信號的電路、和根據(jù)發(fā)出超聲波的時刻與接收反射超聲波的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判斷車輛附近是否存在目標的電路。
[0052]安裝在電路板24上的多個引線末端24a用于供電和信號輸出。多個引線末端24a突出到位于殼體20 —個側(cè)面的中空棱柱部分21c的內(nèi)部。中空棱柱部分21c和其中設置的引線末端24a組成了連接器26。
[0053]當超聲傳感器裝置I的連接器26與連接到車輛中的電路(未示出)的電纜的連接器(未示出)連接在一起時,電路板24上的電路與車輛中的電路彼此電連接。由此,電能從車輛中的電路供應到電路板24上的電路,并且探測信號被允許從電路板24輸出到車輛中的電路。
[0054]主體21的相對的側(cè)表面21f處設置有夾持部件27。每個夾持部件27都與固定元件3的一部分可拆卸地接合。每個夾持部件27都是有彈性的并且與主體21形成一體。簡言之,夾持部件27設置到殼體20的側(cè)表面21f。
[0055]主體21在該主體21的比夾持部件27更靠近主體21中心的部分設有在上下方向上穿過主體21的槽21d。換句話說,主體單元2包括位于聯(lián)鎖部分27c與殼體20之間并且用于接收互鎖部分31的槽21。
[0056]夾持部件27包括彼此一體地形成的操作件27a、彈簧部分(連接件)27b和聯(lián)鎖件27c。
[0057]操作件27a具有矩形板的形狀并且以如下方式傾斜:操作件27a與主體21的側(cè)表面(殼體2的側(cè)表面21f)之間的距離在朝向操作件27a的上端時變得比朝向操作件27a的下端更大。
[0058]連接件27b從操作件27a的下邊緣的相對的端部分別向下突出,并且連接件27b的下端連接到主體21的側(cè)表面。每個連接件27b的寬度都比操作件27a更窄和由此是柔性的。特別地,彈簧部分27b將聯(lián)鎖部分27c的遠離固定板30的端部(附圖中的上端部)27g連接到殼體20的靠近固定板30的端部(附圖中的下端部)20a。
[0059]聯(lián)鎖件27c從操作件27a的下邊緣的中心向下突出并在聯(lián)鎖件27c中間設置有孔27d,該孔27d用于接收固定元件3的突起32。
[0060]固定元件3是由合成樹脂模制的產(chǎn)品,并且如圖1和8-10所示,包括固定板30。固定板30具有矩形板的形狀。固定板30與車輛外部面板50的內(nèi)表面(后表面)501形成表面接觸。
[0061]固定板30在它的中心處、沿固定板30的縱向方向包括厚的部分30a。厚的部分30a在縱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固定板30的相對的側(cè)面之間的厚度。厚的部分30a中形成有通孔30b。通孔30b是圓的,并且允許中空棱柱21b插入其中。
[0062]柱狀部分31從厚的部分30a的相對的端部開始、在固定板30的寬度方向上向上突出。每個柱狀部分31都是矩形的。每個柱狀部分31的寬度被設定為小于槽21d的寬度,使得柱狀部分31都被允許插入到槽21d中。每個柱狀部分31的厚度被設定為稍稍地大于槽2Id的對應尺寸。
[0063]柱狀部分31在它的外表面的上部部分具有斜坡31a。斜坡31a以使其上部部分被定位成比其下端部更加向內(nèi)(在寬度方向上更靠近固定板30的中心)的方式傾斜。突起32被定位在柱狀部分31的斜坡31a下方的外表面處并且與夾持部件27的孔27d相接合。
[0064]例如,固定元件3使用雙面膠帶33粘貼在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上,該雙面膠帶被設置在固定板30的后部面(固定表面)35上。
[0065]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具有如上面所述的結(jié)構(gòu)。接下來參考圖11-13作出的說明針對的是將超聲傳感器裝置I附接到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的步驟。注意,如圖11中所示,保險杠50具有孔51,孔51允許傳感器單元2的中空棱柱21b被插入到該孔51中。
[0066]如圖12和13中所示,工作人員使保險杠50 (外部面板)與固定元件3對準,使得保險杠50中的孔51與通孔30b同心地布置,并且隨后用雙面膠帶33將固定板30粘貼在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上。
[0067]接下來,如圖12和13中所示,工作人員使傳感器單元2的夾持部件27與固定元件3的柱狀部分31對齊,并且隨后通過使傳感器單元2朝向固定元件3向下移動從而將柱狀部分31從下方插入到槽21d中。當傳感器單元2向下移動并最終聯(lián)鎖件27c的下端部與突起32的上端部接觸時,由于聯(lián)鎖件27c的下端部沿突起32的斜坡32a滑動并處于突起32上,因此聯(lián)鎖件27c的下端部向外移動。
[0068]當工作人員進一步向下壓傳感器單元2時,整個突起32都配合到聯(lián)鎖件27c的孔27d中,并且聯(lián)鎖件27c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由此,突起32與孔27d接合。因此,當互鎖部分31被插入到槽21d中時,聯(lián)鎖部分27c物理地連接到互鎖部分31。因此,相對的夾持部件27將柱狀部分31保持在其中間,并且因此傳感器單元2被固定元件3保持,從而傳感器單元2通過固定板3固定到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
[0069]就這一點而言,每個連接件27b都構(gòu)成了彈簧部分,彈簧部分產(chǎn)生彈性作用力以將被限定為聯(lián)鎖部分的聯(lián)鎖件27c的孔27d保持在該聯(lián)鎖件與突起32 (第一互鎖部分的突起)相接合的位置。
[0070]注意,在當前實施例中,穿過聯(lián)鎖件27c的孔27d被設置成具有凹槽形狀的聯(lián)鎖部分。然而,將要與第一互鎖部分的突起相接合的凹槽形互鎖部分也可以不需要穿過聯(lián)鎖件27c,即,也可以是不穿透聯(lián)鎖件的孔。
[0071]當傳感器單元2經(jīng)由固定元件3附接到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時,傳感器單元2的中空棱柱21b被落座在保險杠50的孔51中,并且換能器塊23的邊緣表面通過孔51暴露于保險杠50的外側(cè)。由此,換能器塊23被允許在車輛外部發(fā)射超聲波和接收在車輛附近的目標處超聲波反射產(chǎn)生的反射波。
[0072]注意,通孔30b的直徑大于孔51的直徑。在某些情況下,當固定元件3被附接到保險杠50時,在孔51的中心與通孔30b的中心之間存在定位間隙。然而,連接件27b能夠根據(jù)孔51與通孔30b之間的定位間隙而變形,并且因此換能器塊23能夠被附接成與通孔30b相對齊。
[0073]每個部分的尺寸都被設定為使得換能器塊23的端表面與保險杠50的外表面502齊平,并且因此換能器23的端表面是不明顯的。注意,換能器塊23的端表面與保險杠50的外表面502相齊平的這種狀態(tài)并不局限于在換能器塊23的端表面與保險杠50的外表面502之間沒有任何平面層次差異(level difference),而是可以包括在換能器塊23的端表面與保險杠50的外表面502之間存在平面層次差異的狀態(tài),但在這種狀態(tài)下,遠離車輛位置的點處的人員不能夠分辨出這種平面層次差異。
[0074]還優(yōu)選地,換能器塊23的端表面被涂成與保險杠(車輛的外部面板)50的附接有超聲傳感器裝置I的外表面相同的顏色。在這種情況下,換能器塊是不明顯的,由此車輛外觀得以改善。
[0075]在將傳感器單元2從固定板3上拆下的過程中,首先工作人員通過相對的夾持部件27的操作件27a保持傳感器單元2。由此,聯(lián)鎖件27c圍繞擺動樞軸轉(zhuǎn)動,直到聯(lián)鎖件27c的內(nèi)表面與斜坡31a相接觸為止,其中所述擺動樞軸是由聯(lián)鎖件27c的與斜坡31a底端相接觸的部分限定的,如圖14中所示。如圖14中的虛線所示,當聯(lián)鎖件27c轉(zhuǎn)動直到它與斜坡31a形成表面接觸時,聯(lián)鎖件27c的下端從柱狀部分31的外側(cè)表面開始移動地更遠,并且因此突起32移動到孔27d之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作人員在拿起傳感器單元2的同時用操作件27a保持傳感器單元2,則工作人員能夠?qū)鞲衅鲉卧?從固定元件3上拆下。同樣,工作人員能夠方便地地更換傳感器單元2。
[0076]如上所述,超聲傳感器裝置I包括傳感器單元2和用于保持傳感器單元2并附接到車輛的固定元件3,所述傳感器單元2包括用于發(fā)射超聲波的超聲波發(fā)射器和用于接收由在目標處的超聲波反射產(chǎn)生的反射波的超聲波接收器。傳感器單元2包括容納超聲波發(fā)射器和超聲波接收器(換能器塊23)的殼體20和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所述夾持部件被設置在殼體20上并且被配置成與固定元件3的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可拆卸地接合。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包括:被配置成與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可拆卸地接合的聯(lián)鎖件27c (聯(lián)鎖部分),和用于產(chǎn)生彈性作用力以將聯(lián)鎖部分27c保持在使聯(lián)鎖部分27c與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相接合的位置上的連接件27b (彈簧部分)。固定元件3包括待固定到車輛外部面板(例如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的固定板30,使得使得固定板30的固定表面35與內(nèi)表面501形成表面接觸。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被設置到固定板30。固定板30包括通孔30b (第一通孔),用于在傳將感器單元2固定到固定元件3時暴露所述超聲波發(fā)射器和超聲波接收器。通孔30b (第一通孔)被定位成與穿過外部面板50的孔51連通。傳感器單元2被配置成通過使聯(lián)鎖件27c與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相接合從而在被固定元件3保持在外部面板50內(nèi)側(cè)。
[0077]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僅有傳感器單元2的超聲波發(fā)射器和超聲波接收器通過穿過外部面板50的孔51暴露于外部面板50的外部。因此,可以獲得能夠降低對車輛外觀造成不利影響的超聲傳感器裝置。
[0078]—種附接本實施例的超聲波裝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固定元件3附接到外部面板50,使得固定表面35與外部面板50的內(nèi)表面501形成表面接觸;使聲波發(fā)射器和聲波接收器與固定元件3的通孔30b (第一通孔)對齊并使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與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對齊;和使傳感器單元2向下朝向固定元件3移動以產(chǎn)生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的接合。
[0079]換句話說,附接超聲換能器裝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到D。在步驟A中,超聲換能器裝置I被準備好。在步驟B中,超聲換能器裝置I的固定元件3以固定表面35與后表面501形成表面接觸的方式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50的后表面501。在步驟C中,固定元件3的通孔30b與空間28相對齊,并且互鎖部分31與夾持部件27相對齊。在步驟D中,主體單兀2朝向固定兀件3移動,以將互鎖部分31連接到夾持部件27。
[0080]在通過該方法獲得的結(jié)構(gòu)中,僅有傳感器單元2的超聲波發(fā)射器和超聲波接收器通過穿過外部面板50的孔51暴露于外部面板50的外部。由此能夠在不對外部面板50的前表面502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情況下附接超聲傳感器裝置I。
[0081]在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還優(yōu)選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是柱狀部分31,該柱狀部分31從固定板30的與固定表面35的相反側(cè)上的面(前部面)36開始突出,并且被定位成與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相對。換句話說,互鎖部分31具有棱柱形狀并且從固定板30的與固定表面35的相反側(cè)上的面36開始突出。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是圍繞傳感器單元2的中空圓柱部分的結(jié)構(gòu)相比,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能夠減小固定元件3的尺寸。
[0082]在本實施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還優(yōu)選地是傳感器單元2包括多個夾持部件27并且多個夾持部件27中的每一個都與多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中的相對應的一個相接合。換句話說,主體單元2包括多個夾持部件27。固定元件3包括多個互鎖部分31,所述互鎖部分31與多個夾持部件27分別對應。多個夾持部件中的每一個都與多個第一互鎖部分(柱狀部分31)中的對應的一個部分相接合,并且因此傳感器單元2與固定元件3的接合被加強。
[0083]如圖15和16中所示,還優(yōu)選地,設置在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中的一個側(c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 (27A)包括將要與設置在柱狀部分31 (31A)上的突起32相接合的孔27d,并且設置在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中的另一個側(cè)面上的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27B)包括將要與設置在柱狀部分31 (31B)中的通孔34相接合的突起27e。此外,斜坡27f被定位于突起27e下方,并且斜坡27f以上端部被定位成比下端部更加向內(nèi)的方式傾斜。
[0084]換句話說,針對圖15和16中所示的情況,主體單元2 (201)包括位于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上的凹槽型夾持部件27A和突起型夾持部件27B。此外,固定元件3 (301)包括與凹槽型夾持部件27A和突起型夾持部件27B分別對應的突起型互鎖部分31A和凹槽型互鎖部分31B。突起型互鎖部分31A包括突起32。凹槽型夾持部件27A的聯(lián)鎖部分27c包括凹槽27d,以用于接收突起型互鎖部分3IA的突起32。突起型夾持部件27B的聯(lián)鎖部分27c包括突起27e。凹槽型互鎖部分31B包括凹槽34,用于接收突起型夾持部件27B的突起27e。
[0085]在接下來的說明中,當相對的柱形部分應當被區(qū)分時,其中一個柱形部分將被稱為柱形部分31A,而另一個柱形部分將被稱為柱形部分31B ;然而,當相對的柱形部分不需要被單獨區(qū)分時,它們被稱為柱形部分31。按照同樣的方式,當殼體20的相對側(cè)面上的夾持部件應當被區(qū)分時,其中一個夾持部件被稱為夾持部件27A,而另一個被稱為夾持部件27B ;然而當夾持部件不需要被單獨區(qū)分時,它們被稱為夾持部件27。
[0086]為了將傳感器單元2附接到固定元件3,工作人員將固定元件3的柱形部分31與夾持部件27分別地對齊并隨后通過將傳感器單元2向下朝向固定元件3移動從而使柱形部分31從下方分別地插入到槽21d中。
[0087]當工作人員進一步向下移動傳感器單元2時,設置在柱形部分3IA的突起32上的斜坡32a與對應夾持部件27A的下端部相接觸,并且柱形部分31B的上端部與設置在對應夾持部件27B的突起27e的斜坡27f相接觸。
[0088]當工作人員進一步向下壓傳感器單元2時,與柱形部分31A相接合的聯(lián)鎖件27c的下端部沿著斜坡32a滑動并且位于突起32上,并且柱形部分31B沿著斜坡27f滑動并且位于突起27e上。因此,每個夾持部件27的下部部分都向外變形。
[0089]隨后,當工作人員進一步向下壓傳感器單元2時,柱形部分31A的突起32配合到相對應的聯(lián)鎖件27c的孔27d中,并且柱形部分31B的通孔34接收相對應的聯(lián)鎖件27c的突起27e。當突起32被配合到孔27d中并且突起27e被配合到通孔34中時,相對的夾持部件27A和27B返回到它們最初的形狀,并且因此柱形部分31與對應夾持部件27相接合。
[0090]通過這種方式,夾持部件27將柱形部分31保持在其之間,并且因此傳感器單元2被固定元件3保持,并且傳感器單元2通過固定元件3附接到保險杠50的內(nèi)表面501。
[0091]如上面所提到,在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傳感器單元2可包括設置在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上的多個夾持部件27,并且固定元件3可包括與設置在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上的多個夾持部件27分別對應的多個柱形部分31 (第一互鎖部分)。同時優(yōu)選地,設置在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中的第一側(cè)面上的夾持部件27A包括聯(lián)鎖部分(聯(lián)鎖件27c的孔27d),該互鎖部分具有凹槽形狀以與設置在相對應的柱形部分31A上的突起(突起32)接合,并且設置在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中的第二側(cè)面上的夾持部件27B包括互鎖部分(聯(lián)鎖部分27c的突起27e),該互鎖部分具有突起形狀以與設置在相對應的柱形部分31B上的凹槽(通孔34)接合。
[0092]換句話說,多個夾持部件27包圍位于殼體20的相對側(cè)面上的凹槽型夾持部件27A和突起型夾持部件27B。多個互鎖部分31包括與凹槽型夾持部件27A和突起型夾持部件27B分別對應的突起型互鎖部分31A和凹槽型互鎖部分31B。突起型互鎖部分31A包括突起32。凹槽型夾持部件27A的聯(lián)鎖部分27c包括凹槽27d,用于接收突起型互鎖部分31A的突起32。突起型夾持部件27B的聯(lián)鎖部分27c包括突起27e。凹槽型互鎖部分3IB包括凹槽34,用于接收突起型夾持部件27B的突起27e。
[0093]根據(jù)這種配置,夾持部件27A與柱形部分31A相接合,并且夾持部件27B與柱形部分31B相接合,并且因此限定出傳感器單元2被附接到固定元件3所沿的方向。這樣,弄錯傳感器單元2附接方向的可能被降低。注意,具有凹槽形狀的聯(lián)鎖部分并不局限于穿過聯(lián)鎖部分27c的孔27d,也可以是未穿透聯(lián)鎖部分27c的孔。
[0094]如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所示,還優(yōu)選地,被定義為第一互鎖部分的柱形部分31被定位成使得當殼體20處于珠狀部分31之間時,柱形部分31彼此相對。通過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上的柱形部分31與夾持部件27的接合,固定元件3能夠?qū)鞲衅鲉卧?保持在固定元件3的相對的部分之間。
[0095]在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如圖2-4所示,還優(yōu)選地是殼體20被配置成,當傳感器2被附接到固定元件3時,在殼體20的被插入到固定元件3的通孔30b (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中空棱柱)21b與通孔30b的內(nèi)側(cè)表面30d之間留有間隙。換句話說,殼體20包括定位在通孔30b內(nèi)部的部分(中空棱柱)21d。固定元件3保持主體單元2,從而殼體20的部分21b不與通孔2的內(nèi)部側(cè)表面30d接觸。當固定元件3被附接到保險杠50時,在部分情況下,在孔51的中心與通孔30b的中心之間可以存在位置間隙。然而,連接件27b能夠根據(jù)孔51與通孔30b之間的位置間隙而變形,并且因此換能器塊23能夠被附接成與通孔30b相對齊。
[0096]如圖17和18所示,被插入到殼體20的槽21d中的柱形部分31 (311)可設有肋部31b,用于通過與槽21d的內(nèi)側(cè)表面相接觸而抑制殼體20的移動。換句話說,圖17和18中所示的固定元件3(302)進一步包括肋部31b。
[0097]固定元件3和殼體20是合成樹脂模制的產(chǎn)品,并且用于形成固定元件3的合成樹脂比用于形成殼體20的合成樹脂更軟。當柱形部分31處于槽21d中時,肋部31b被壓靠著槽21d的內(nèi)側(cè)表面并且因此而收縮,并且因此當殼體20被附接到固定元件3時,殼體20相對于固定元件3的不期望的移動被抑制。
[0098]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還優(yōu)選地在于第一互鎖部分(柱形部分31)設置有阻止部(肋部31b),用于當聯(lián)鎖部分(夾持部件27)與第一互鎖部分(柱形部分31)接合時通過與殼體20相接觸從而抑制殼體20的移動。換句話說,互鎖部分31包括與殼體相接觸的阻止部31b,以阻止殼體20的移動。由此,當傳感器單元2被附接到固定元件3時能夠抑制聯(lián)鎖部分和第一互鎖部分的移動。
[0099]如圖19-21所示,固定元件3 (303)的固定板30的表面(面36)中有一個或多個槽30c。圖10顯示了一個示例,其中固定板30的表面(面36)中沿固定板30的寬度方向延伸有多個槽30c,其中多個槽30c延伸的方式為在固定板30縱向方向上以平均的間隔分布。
[0100]固定板30中形成槽30c的部分是薄的并且因此固定板30是柔性的。因此,即使在固定元件3所附接的車輛外部面板50具有彎曲的形狀的情況下,固定板30也能夠根據(jù)外部面板50的彎曲形狀而變形,并且因此能夠減小固定元件3與外部面板50的后表面501之間的間隙。
[0101]注意,圖19-21顯示了一個示例,其中槽30c形成在固定板30的外部面板50相反側(cè)上的面36中。然而,槽30c可以形成在固定板30的面對著外部面板50的面(固定表面)35中或者可以形成在面對著外部面板50的面35和外部面板50相反側(cè)上的面36中。
[0102]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還優(yōu)選地在于槽30c形成在固定板30的表面中。換句話說,槽30c形成在固定板30的表面(面35,36)中。根據(jù)這種配置,固定板30容易根據(jù)車輛外部面板50的彎曲形狀而變形。這樣,能夠減小外部面板50的后表面501與固定板30之間的間隙,并且因此固定板30能夠被更牢固地固定。
[0103]在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中,固定元件3被附接到外部面板50的后表面501 ;然而如圖22-28所示,傳感器單元2可被附接到保持元件4,該保持元件4被附接到外部面板50的前側(cè)。
[0104]圖22-28中所示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包括主體單元2(200)和保持元件4。
[0105]保持元件4包括凸緣40和兩個互鎖部分42。凸緣40包括:后表面401,該后表面401將在外部面板50中的開口 51附近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50的前表面502 ;和與開口 51相通的通孔41。每個互鎖部分42都被設置到凸緣40后表面401上的經(jīng)由開口 51而被暴露的部分402。兩個互鎖部分42可移除地連接到各自的兩個夾持部件,從而空間28面對著通孔41。
[0106]保持元件4是合成樹脂模制的產(chǎn)品。保持元件4具有盤形形狀和包括凸緣40,該凸緣40具有位于其中的通孔41 (第二通孔)。凸緣40后表面401上有兩個柱形部分(第二互鎖部分)。每個柱形部分42都具有矩形形狀。柱形部分42位于通孔41的相對兩側(cè)上并且彼此平行。凸緣40在其后表面401上設置有兩個矩形肋部45。肋部45位于通孔41的相對側(cè)面上。肋部45彼此平行和垂直于柱形部分42。
[0107]其中一個柱形部分42設有與對應的夾持部件27的孔27d相接合的突起43,而另一個柱形部分42設有與對應的夾持部件27的突起27e相接合的通孔44。
[0108]每個柱形部分42都設有聯(lián)鎖件46,并且U形槽42a形成在聯(lián)鎖件46附近,以允許聯(lián)鎖件46的靠近凸緣40的端部在聯(lián)鎖件46的厚度方向上是柔性的。類似地,每個肋部45都設置有聯(lián)鎖件47,并且U形槽45a形成在聯(lián)鎖件47附近以允許聯(lián)鎖件47的靠近凸緣的端部在聯(lián)鎖件47的厚度方向上是柔性的。
[0109]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傳感器單元2能夠通過使用保持元件4代替前面提到的固定元件3而被附接到外部面板50。接下來參考圖26-28來說明通過使用保持元件4將傳感器單元2附接到外部面板50的步驟。
[0110]如圖26和27所示,當工作人員以使柱形部分42和肋部45在保險杠50的前側(cè)插入保險杠50的孔51中的方式將保持元件4壓靠在保險杠50 (外部面板)上時,聯(lián)鎖件46和47與孔51的內(nèi)側(cè)表面接觸并且因此聯(lián)鎖件46和47被向內(nèi)移動。當工作人員進一步將保持元件4壓靠保險杠50直到凸緣40的后表面401與保險杠50的外表面(前表面)502相接觸時,聯(lián)鎖件46和47從保險杠50的后側(cè)部出現(xiàn)并返回到它們的初始位置。由此,聯(lián)鎖件46和47與保險杠50的后表面501接觸并且因此保持元件4被固定到保險杠50。
[0111]接下來,如圖27和28中所示,工作人員將傳感器單元2的夾持部件27與保持元件4的柱形部分42對準并隨后通過使傳感器單元2朝向保持元件4移動從而將柱形部分42從下方分別地插入到槽21d中。當傳感器單元2到達預定位置時,一個柱形部分42的突起43與對應的夾持部件27的孔27d相接合,另一個柱形部分42的通孔44與對應的夾持部件27的突起27e相接合。因此,相對的夾持部件27將柱形部分42保持在其之間。結(jié)果,傳感器單元2被保持元件4保持,并且傳感器單元2經(jīng)由保持元件4附接到保險杠50。
[0112]如上所述,還優(yōu)選的在于本實施例的超聲傳感器裝置I包括保持元件4而不是固定元件3,該保持元件4被附接到充當外部面板的保險杠50的前側(cè)。保持元件4包括:凸緣40,該凸緣40具有通孔41 (第二通孔)以與穿過保險杠50的孔51連通;和柱形部分42 (第二互鎖部分),每個柱狀部分均從凸緣40的后表面401突出以穿過保險杠50的孔51。保持元件4被配置成被附接到保險杠50的外表面(前表面)502,使得凸緣40的后表面401與孔51的外圍相接觸。傳感器單元2被配置成通過使保持元件4的柱形部分42與夾持部件27相接合從而通過保持元件4附接到保險杠50,同時超聲波發(fā)射器和超聲波接收器(由換能器塊23構(gòu)成)通過附接到保險杠50外表面502的凸緣40的通孔41而被暴露。
[0113]由此,通過使用保持元件4能夠?qū)鞲衅鲉卧?附接到外部面板,其中該保持元件被附接到外部面板(例如保險杠50)的前側(cè)。
[0114]通過上述實施例,明顯的是,根據(jù)本實施例第一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包括主體單元2和固定元件3。主體單元2包括殼體20和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殼體20包括空間28,該空間28位于殼體20的前表面21e中并且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換能器塊)23。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被設置到殼體20的側(cè)表面21f。固定元件3包括固定板30和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固定板30包括待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保險杠50)后表面501的固定表面35,和與外部面板50中的開口 51相通的通孔30b。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被可移除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從而空間28面對著通孔30b。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包括聯(lián)鎖部分27c和彈簧部分27b。聯(lián)鎖部分27c可以在聯(lián)鎖部分27c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的第一位置與聯(lián)鎖部分27c未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彈簧部分27b將聯(lián)鎖部分27c保持在第一位置。
[0115]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一方面之外,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具有棱柱形狀并且從固定板30的位于固定表面35相反側(cè)上的面36開始突出。
[0116]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I,除了第二方面之外,主體單元2包括槽21d,該槽位于聯(lián)鎖部分27c與殼體20之間并且用于接收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當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被插入到槽21d中時,聯(lián)鎖部分27c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
[0117]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二或第三方面之外,彈簧部分27b將聯(lián)鎖部分27c的遠離固定板30的端部27g連接到殼體20的靠近固定板30的端部20a。
[0118]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二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夕卜,聯(lián)鎖部分27c和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之一包括突起(32,27e),并且聯(lián)鎖部分27c和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中的另一個包括用于接收突起(32,27e)的凹槽(27d,34)。
[0119]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六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一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夕卜,主體單元2包括多個夾持部件27。固定元件3包括與所述多個夾持部件27分別對應的多個互鎖部分31,。
[0120]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七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六方面之外,多個夾持部件27包括位于殼體20的相對的側(cè)面上的凹槽型夾持部件27A和突起型夾持部件27B。多個互鎖部分31包括與凹槽型夾持部件27A和突起型夾持部件27B分別相對應的突起型互鎖部分31A和凹槽型互鎖部分31B。突起型互鎖部分31A包括突起32。凹槽型夾持部件27A的聯(lián)鎖部分27c包括凹槽27d,以用于接收突起型互鎖部分3IA的突起32。突起型夾持部件27B的聯(lián)鎖部分27c包括突起27e。凹槽型互鎖部分31B包括凹槽34,以用于接收突起型夾持部件27B的突起27e。
[0121]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八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六或第七方面之外,所述多個互鎖部分31彼此相對,同時殼體20位于多個互鎖部分31之間。
[0122]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九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一到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夕卜,殼體20包括定位在通孔30b內(nèi)部的部分(中空棱柱)21b。固定元件3保持主體單元2,從而殼體20的部分21b不與通孔30b的內(nèi)側(cè)表面30d接觸。
[0123]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一到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夕卜,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包括與殼體20接觸的阻止部31b,以用于阻止殼體20的移動。
[0124]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一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除了第一到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至少一個槽30c形成在固定板30的表面(面35, 36)中。
[0125]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包括主體單元2和保持元件4。主體單元2包括殼體20和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殼體20包括空間28,該空間位于殼體20的前表面21e中并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換能器塊23)。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設置到殼體20的側(cè)表面21f。保持元件4包括凸緣40和至少一個互鎖部分42。凸緣40包括:后表面401,該后表面將被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50的前表面502,以位于外部面板50中的開口 51附近;和與開口 51連通的通孔41。至少一個互鎖部分42被設置到凸緣40的后表面401的一個部分402處,該部分402經(jīng)由開口 51暴露,并且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42可移除地連接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從而空間28面對著通孔41。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包括聯(lián)鎖部分27c和彈簧部分27b。聯(lián)鎖部分27c可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第一位置上,在聯(lián)鎖部分27c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在第二位置上,聯(lián)鎖部分27c未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彈簧部分27b將聯(lián)鎖部分27c保持在第一位置。
[0126]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三方面的附接超聲換能器裝置I的方法,包括:準備根據(jù)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超聲換能器裝置1,;將超聲換能器裝置I的固定元件3以固定表面35與后表面501表面接觸的方式附接到車輛外部面板50的后表面501 ;使固定兀件3的通孔30b與空間28對準,并且使至少一個第一互鎖部分31與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對準;和使傳感器單元2朝向固定元件3移動,以將至少一個互鎖部分31連接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27。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超聲換能器裝置,包括: 主體單元,該主體單元包括 包括空間的殼體,該空間位于殼體的前表面中并且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和 被設置到殼體的側(cè)表面的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和 固定元件,該固定元件包括 固定板,該固定板包括將被附接到車輛的外部面板的后表面的固定表面,和與所述外部面板中的開口連通的通孔,和 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該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被可移除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從而所述空間面對著所述通孔,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包括 聯(lián)鎖部分,該聯(lián)鎖部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第一位置上,所述聯(lián)鎖部分物理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并且在第二位置上,所述聯(lián)鎖部分未物理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和 彈簧部分,該彈簧部分將所述聯(lián)鎖部分保持在第一位置。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具有棱柱形狀并且由固定板的固定表面的相反側(cè)上的面突出。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主體單元包括槽,所述槽位于所述聯(lián)鎖部分與殼體之間并且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并且 當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被插入到所述槽中時,所述聯(lián)鎖部分被物理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彈簧部分將所述聯(lián)鎖部分的遠離固定板的端部連接到所述殼體的靠近固定板的端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和所述聯(lián)鎖部分中的一個包括突起;并且 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和所述聯(lián)鎖部分中的另一個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突起的凹槽。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主體單元包括多個夾持部件;并且 所述固定元件包括與所述多個夾持部件分別對應的多個互鎖部分。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多個夾持部件包括位于殼體的相對側(cè)上的凹槽型夾持部件和突起型夾持部件;所述多個互鎖部分包括與所述凹槽型夾持部件和突起型夾持部件分別對應的突起型互鎖部分和凹槽型互鎖部分; 關(guān)起型互鎖部分包括關(guān)起; 凹槽型夾持部件的聯(lián)鎖部分包括凹槽,用于接收突起型互鎖部分的突起; 突起型夾持部件的聯(lián)鎖部分包括突起; 凹槽型互鎖部分包括凹槽,用于接收突起型夾持部件的突起。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當殼體處于所述多個互鎖部分之間時,所述多個互鎖部分彼此相對。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殼體包括定位在所述通孔內(nèi)的部分;并且 固定元件保持所述主體單元,從而殼體的所述部分不與所述通孔的內(nèi)側(cè)表面接觸。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包括阻止部,該阻止部與殼體接觸以阻止殼體的移動。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其中 至少一個槽形成在固定板的表面中。
12.—種超聲換能器裝置,包括: 主體單元,該主體單元包括: 包括空間的殼體,該空間位于殼體的前表面中并且用于接收超聲換能器,和 被設置到殼體的側(cè)表面的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和 保持元件,該固定元件包括: 凸緣,該凸緣包括將要被附接到車輛的外部面板的前表面以便位于所述外部面板中的開口附近的后表面,和與所述開口連通的通孔,和 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該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被設置到所述凸緣的后表面的經(jīng)由所述開口暴露的部分并且被可移除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從而所述空間面對著所述通孔,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包括: 聯(lián)鎖部分,該聯(lián)鎖部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第一位置上,所述聯(lián)鎖部分物理地連接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并且在第二位置上,所述聯(lián)鎖部分未物理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和 彈簧部分,該彈簧部分將所述聯(lián)鎖互鎖部分保持在第一位置。
13.一種附接超聲換能器裝置的方法,包括: 準備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聲換能器裝置; 將超聲換能器裝置的固定元件以固定表面與車輛的外部面板的后表面形成表面接觸的方式附接到所述后表面; 使固定元件的通孔與空間對準、并且使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與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對準;和 使主體單元朝向固定元件移動,以將所述至少一個互鎖部分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夾持部件。
【文檔編號】G01S7/521GK104175966SQ201410221603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平川修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