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片回收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血片回收機構(gòu)包括驅(qū)動裝置、偏心輪、第一滑塊、第二滑塊、連接管和回收瓶,所述偏心輪固定安裝在驅(qū)動裝置的動力輸出軸上,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通過相配合的凹槽和凸臺滑動連接,其中第一滑塊或第二滑塊與偏心輪的輪緣接觸,所述第一滑塊具有一管道,該管道的上端裝有一出口接頭,所述第二滑塊具有一相同的管道,該管道的下端裝有一入口接頭,所述入口接頭位于微孔反應杯中,所述出口接頭與連接管的一端相連,連接管的另一端位于回收瓶內(nèi),回收瓶封閉且與負壓裝置相連。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吸取血片的動作穩(wěn)定性以及準確性提高,不但可以在特定孔位的微孔反應杯中進行吸取,而且可以進行連續(xù)孔位或者多排孔位的吸取工作。
【專利說明】血片回收機構(gòu)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設備,具體屬于一種在血液分析儀上用于回收血片的機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0002]在血液分析儀上,血片是一種常見的待測對象,它是將采樣得到的血液直接滲入到濾紙上,然后再用專業(yè)的打孔工具將濾紙沖打成直徑3.0mm的濾紙,這種直徑3.0mm并滲有血液的濾紙稱為血片。目前在測試過程中,血片先被放入血液分析儀的微孔反應杯中,并與微孔反應杯中的反應液充分接觸,使得血片上的血液析出與反應液混合,血液析出后的濾紙通常依靠人工手動從微孔反應杯中回收,這種方式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準確性不高。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血片回收機構(gòu),可以快速準確地將微孔反應杯中的血片回收。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包括驅(qū)動裝置、偏心輪、第一滑塊、第二滑塊、連接管和回收瓶,所述偏心輪固定安裝在驅(qū)動裝置的動力輸出軸上,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通過相配合的凹槽和凸臺滑動連接,其中第一滑塊或第二滑塊與偏心輪的輪緣接觸,所述第一滑塊具有一管道,該管道的上端裝有一出口接頭,所述第二滑塊具有一相同的管道,該管道的下端裝有一入口接頭,所述入口接頭位于微孔反應杯中,所述出口接頭與連接管的一端相連,連接管的另一端位于回收瓶內(nèi),所述回收瓶封閉且與負壓裝置相連。
[0005]進一步的,所述驅(qū)動裝置固定安裝在一支撐架上,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都滑動地安裝在支撐架上,且第一滑塊和支撐架之間通過一拉伸的第一彈簧連接在一起,第二滑塊和支撐架之間通過一拉伸的第二彈簧連接在一起。
[0006]優(yōu)選的,所述偏心輪的輪緣與第一滑塊的側(cè)面相接觸。其中,所述偏心輪輪緣距動力輸出軸的中心軸線最遠處與第一滑塊接觸時,第一滑塊的管道與第二滑塊的管道相連通。
[0007]在上述結(jié)構(gòu)中,所述第一滑塊的下端具有一傾斜的凸塊,第二滑塊的上端具有傾斜的凹槽,所述凸塊位于凹槽內(nèi)并沿凹槽滑動。所述第一滑塊的管道和第二滑塊的管道均為豎直的。
[0008]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吸取血片的動作穩(wěn)定性以及準確性提高,不但可以在特定孔位的微孔反應杯中進行吸取,而且可以進行連續(xù)孔位或者多排孔位的吸取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不包括連接管、微孔反應杯和回收瓶;
[0011]圖3是圖2的另一角度示意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滑塊的管道與第二滑塊的管道未連通的剖面示意圖;
[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滑塊的管道與第二滑塊的管道相連通的剖面示意圖。
[0014]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5]I為回收瓶;2為連接管;3為第一滑塊;4為偏心輪;5為第二滑塊;6為血片;7為微孔反應杯;8為出口接頭;9為入口接頭;10為支撐架;11為驅(qū)動裝置;12為第一彈簧;13為第二彈簧;14為第一滑塊的管道;15為第二滑塊的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jié)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如圖1、圖2、圖3所示,包括驅(qū)動裝置11、偏心輪
4、第一滑塊3、第二滑塊5、連接管2和回收瓶1,其中偏心輪4固定安裝在驅(qū)動裝置11的動力輸出軸(或者偏心輪4的轉(zhuǎn)軸與驅(qū)動裝置11的動力輸出軸相連接)上,第一滑塊3與第二滑塊5通過相配合的凹槽和凸臺滑動連接,其中第一滑塊3的側(cè)米與偏心輪4的輪緣接觸。第一滑塊3具有一豎直的管道14,該管道14的上端裝有一出口接頭8,第二滑塊5具有一相同的豎直管道15,該管道15的下端裝有一入口接頭9,其中入口接頭9位于微孔反應杯7中,出口接頭8與連接管2的一端相連,連接管2的另一端位于回收瓶I內(nèi),回收瓶I的瓶口封閉且與負壓裝置相連,該負壓裝置為抽真空的負壓泵。當驅(qū)動裝置11帶動偏心輪4轉(zhuǎn)動至偏心輪4輪緣距動力輸出軸的中心軸線最遠處與第一滑塊3接觸,此時第一滑塊3的管道14與第二滑塊5的管道15相連通。
[0018]驅(qū)動裝置11固定安裝在一支撐架10上,第一滑塊3和第二滑塊5都滑動地安裝在支撐架10上,且第一滑塊3和支撐架10之間通過一拉伸的第一彈簧12連接在一起,第二滑塊5和支撐架10之間通過一拉伸的第二彈簧13連接在一起。
[001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滑塊3的下端具有一傾斜的凸塊,第二滑塊5的上端具有傾斜的凹槽,所述凸塊位于凹槽內(nèi)并沿凹槽滑動。當然,凸塊與凹槽也可以相互調(diào)換,只要保證第一滑塊3與第二滑塊5之間的滑動連接即可。
[0020]當偏心輪4輪緣距動力輸出軸的中心軸線最近處與第一滑塊3接觸時,第一滑塊3的管道14和第二滑塊5的管道15之間的距離最遠,驅(qū)動裝置11驅(qū)動偏心輪4轉(zhuǎn)動,第一滑塊3相對第二滑塊5移動,管道14與管道15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直至偏心輪4輪緣距動力輸出軸的中心軸線最遠處與第一滑塊3接觸,管道14的中心軸線與管道15的中心軸線完全重合實現(xiàn)連通,負壓泵運轉(zhuǎn),這時回收瓶1、連接管2、出口接頭8、管道14、管道15、入口接頭9和微孔反應杯形成密閉的負壓空間,血片及微孔反應杯內(nèi)的液體被吸至回收瓶I中。然后,偏心輪4繼續(xù)轉(zhuǎn)動,第一滑塊3與第二滑塊5相對運動,管道14與管道15的中心軸線分離,第一彈簧12也提供一回復力保證第一滑塊3移動至初始狀態(tài)(偏心輪4輪緣距動力輸出軸的中心軸線最近處與第一滑塊3接觸)。
[0021]當然,該回收機構(gòu)也可以采用偏心輪驅(qū)動第二滑塊的形式,原理與上述相同。
[0022]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吸取血片的動作穩(wěn)定性以及準確性提高,不但可以在特定孔位的微孔反應杯中進行吸取,而且可以進行連續(xù)孔位或者多排孔位的吸取工作。[0023]以上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該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其并非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對偏心輪的形狀、偏心輪的位置及相配合執(zhí)行部件、兩滑塊的滑動配合結(jié)構(gòu)等做出的等效置換和改進,均應視為在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技術(shù)范疇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血片回收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包括驅(qū)動裝置(11)、偏心輪(4)、第一滑塊(3)、第二滑塊(5)、連接管(2)和回收瓶(1),所述偏心輪(4)固定安裝在驅(qū)動裝置(11)的動力輸出軸上,所述第一滑塊(3)與第二滑塊(5)通過相配合的凹槽和凸臺滑動連接,其中第一滑塊(3)或第二滑塊(5)與偏心輪(4)的輪緣接觸,所述第一滑塊(3)具有一管道(14),該管道(14)的上端裝有一出口接頭(8),所述第二滑塊(5)具有一相同的管道(15),該管道(15)的下端裝有一入口接頭(9 ),所述入口接頭(9 )位于微孔反應杯(7 )中,所述出口接頭(8 )與連接管(2)的一端相連,連接管(2)的另一端位于回收瓶(I)內(nèi),所述回收瓶(I)封閉且與負壓裝置相連。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驅(qū)動裝置(11)固定安裝在一支撐架(10)上,第一滑塊(3)和第二滑塊(5)都滑動地安裝在支撐架(10)上,且第一滑塊(3)和支撐架(10)之間通過一拉伸的第一彈簧(12)連接在一起,第二滑塊(5)和支撐架(10)之間通過一拉伸的第二彈簧(13)連接在一起。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輪(4)的輪緣與第一滑塊(3)的側(cè)面相接觸。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輪(4)輪緣距動力輸出軸的中心軸線最遠處與第一滑塊(3)接觸時,第一滑塊(3)的管道(14)與第二滑塊(5)的管道(15)相連通。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3)的下端具有一傾斜的凸塊,第二滑塊(5)的上端具有傾斜的凹槽,所述凸塊位于凹槽內(nèi)并沿凹槽滑動。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片回收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3)的管道(14)和第二滑塊(5)的管道(15)均為豎直的。
【文檔編號】G01N33/50GK203422381SQ201320416032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許明, 許海峰 申請人:珀金埃爾默醫(yī)學診斷產(chǎn)品(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