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變速箱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手動檔通過本裝置的操作進行 自動換檔的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換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動檔,一種是半自動或全自動檔,它們的換 檔機構和動力來源是不同的。如公開號為CN201034156 —種自動變速箱選換檔執(zhí)行機構, 特征是選換檔執(zhí)行器是由選檔電機、換檔軸、換檔電機組成,選檔電機與換檔軸配合安裝 在一起,換檔軸與換檔電機配合安裝在一起。如公開號為CN101701626A—種電動汽車自動 控制換檔裝置,包括設于機體內的離合器聯動組及變速箱聯動組,離合器聯動組的凸輪通 過由機體定位的主動軸與機體外的控制電機減速箱輸出軸相接,離合器拉桿凸輪臂的一端 通過凸輪臂定位軸與機體相連接,離合器拉桿凸輪臂的另一端通過凸輪臂連接軸與離合 器拉桿的一端相接,離合器拉桿的另一端接離合器臂。變速箱聯動組的從動半周大齒輪, 通過設于機體上的半周大齒輪定位軸定位,從動半周大齒輪的邊上通過變速器推拉桿定 位軸與變速器推拉桿的一端相接,變速器推拉桿的另一端接電動汽車變速箱的變速桿,半 周大齒輪與設于主動軸上的主動全周小齒輪相嚙合,半周大齒輪與主動全周小齒輪的齒 數比為2 1。又如中國專利公開號為201354842的一種自動變速箱換擋機構,包括一圓盤、 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換擋機構末端,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的一端分別固定在圓盤的圓周 側面上,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換擋機構末端上,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反向 纏繞在圓盤的圓周側面上,圓盤與換擋機構末端相切。還有如中國專利公開號為2783053 一種自動變速箱執(zhí)行器,它是由液壓油源、選換檔執(zhí)行器和離合器執(zhí)行器組成,液壓油源中 的電機與液壓泵相連,液壓泵上安裝有單向閥,電磁閥和換向閥,使用了四個或多個并列的 結構相同的三位置油缸。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汽車手動檔換檔動作復雜、操作麻煩,易引發(fā)誤 操作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利用程序控制器和一組或多組換檔電機對變速箱的 檔位桿進行自動操作的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汽車自動換檔 變速箱,包括安裝在變速箱一端的自動離合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變速箱外部設有程序控 制器,所述的程序控制器包括變速箱輸出轉速檢測裝置,在變速箱的撥檔位設有若干個撥 檔電機,撥檔電機通過連桿機構與變速箱的檔位桿連接,撥檔電機由程序控制器控制;當車 輛換檔時,先由程序控制器切斷驅動電機電源,使自動離合器處于分離位,再由程序控制器 根據變速箱輸出的轉速數據,通知撥檔電機撥入車輛所需的相應檔位。在車輛行駛中變速 箱檔位需要與車輛速度相匹配,傳統的手動檔汽車變速箱由人工實現換檔,本裝置需要在 現有技術中的自動離合器的基礎上,再利用一至二只的撥檔電機,由程序控制器的轉速檢測裝置根據采集到的變速箱輸出轉速數據,經過程序控制器的設定通過連桿機構來自動調 節(jié)檔位。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撥檔電機包括撥檔電機包括第一撥檔電機、第二撥檔電機,第一 撥電機中設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的一端連接第一撥桿,第一撥桿的一端與變速箱的檔位 桿連接;第二撥檔電機中設有第二連桿,第二連桿與第二撥桿連接,第二撥桿與變速箱的檔 位桿連接。不同的撥檔電機在變速箱檔位桿部位的殼體外部合理設置,盡可能不占用較大 空間,靠近檔位桿設置的第一撥檔電機采用第一連桿連接第一撥桿的直聯式方式,距離檔 位桿較遠可采用短連桿和連線的方式。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撥檔電機中設有短連桿,短連桿的一端固定一連線,連線的另一 端設有接頭,接頭與第二撥桿與變速箱的檔位桿連接。連線可采用軟性材料制作,如采用線 拉的方式,設有滑輪等導向機構、回復彈簧等部件,軟性連線可改變撥檔電機傳動過程中力 的方向。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自動離合器與驅動電機聯接。本裝置需要在自動離合器的配合 下,才能正常作業(yè)。采用兩臺撥檔電機的形式可以對現有5檔前進檔和一個檔的車輛進行手動到自 動的轉換,第一撥檔電機連動第一撥桿完成車輛變速箱內的二根檔位桿中的一根檔位桿的 工作位置轉換,第二撥檔電機完成車輛變速箱內的二根檔位桿中的另一根檔位桿的工作位
置轉換。而只有兩檔變速箱的電動汽車,則單獨一臺撥檔電機及其所配套的連桿機構即可 完成所有的檔位換位工作。本發(fā)明的有效效果是不需改變現有的手動檔汽車配置,就可以實現手動檔到自 動檔的轉換。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圖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與驅動電機連接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種撥檔電機連桿機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撥檔電機連桿機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中1.自動離合器,2.變速箱,3.程序控制器,4.第一撥檔電機,5.第二撥 檔電機,6.第二連桿,7.第一連桿,8.第一撥桿,9.第二撥桿,10.驅動電機,11.接頭, 12.連線,13.短連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本實施例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在變速箱2的一端裝一自動離合器1,自動離 合器1的另一端與驅動電機10連接,如圖3所示。在變速箱的殼體上安裝程序控制器3,程序控制器設有變速箱2輸出轉速檢測裝 置,對變速箱2的輸出轉速隨時進行檢測并獲取數據,在變速箱的撥檔桿部位設有兩臺撥
4檔電機,撥檔電機由程序控制器3控制工作。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2,選擇的變速箱2具有5檔前進檔和一個倒檔的普通變速 箱,變速箱有兩根檔位桿,一根為檔位器的中、左、右位置擺動換位服務的檔位桿,即左邊為 1、2檔,中間為3、4檔,右邊為5檔和倒檔;另一根為檔位器的前后擺動換位服務的檔位桿, 即前為1檔后為2檔,同樣根據前一根位置分3、4檔和5檔、倒檔。這樣把上述的兩根檔位 器與本裝置的兩個撥檔電機所在的連桿、撥桿連接定位。兩臺撥檔電機包括第一撥檔電機4和第二撥檔電機5,如圖1所示,第一撥電機4 中設第一連桿7,第一連桿7的輸出端鉸接第一撥桿8,第一撥桿8的一端與變速箱2的中、 左、右位置擺動換位服務的一根檔位桿連接。第二撥檔電機5中設有第二連桿6,第二連桿 6與第二撥桿9連接,第二撥桿9與變速箱2的前后擺動換位服務的一根檔位桿連接。實施例二,選用電動汽車變速箱設計的兩檔變速箱,變速箱換檔桿只需一根前后 擺動換位服務的檔位桿,也就是說本裝置的撥檔電機只需要第一撥檔電機4配合第一連桿 7和第一撥桿8即可完成手動檔到自動檔的轉換。針對上述兩種實施例中的撥檔電機設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是如圖4所示,撥檔 電機中只設第一連桿7,第一連桿7的輸出端鉸接第一撥桿8,第一撥桿8的一端與變速箱 2的一根檔位桿連接。撥打電機的第二種方案如圖5所示,在撥檔電機中設一短連桿13,短連桿13的一 端固定在連線12的一端,連線12的另一端設有接頭11,接頭11與變速箱2的一根檔位桿 連接。車輛行駛過程中,踩油門加速或踩剎車減速時,車輛變速需要換檔,把信息傳給程 序控制器3,由程序控制器3切斷電機電源,使自動離合器1處于分離位,再由程序控制器 3根據變速箱2輸出的轉速數據,反饋給撥檔電機,由撥檔電機工作撥入車輛所需的相應檔 位。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任何對本發(fā)明的簡單變換 后的結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包括安裝在變速箱(2)一端的自動離合器(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變速箱(2)外部設有程序控制器(3),所述的程序控制器(3)包括變速箱輸出轉速檢測裝置,在變速箱(2)的撥檔桿部位設有若干個撥檔電機,撥檔電機通過連桿機構與變速箱(2)的檔位桿連接,撥檔電機由程序控制器(3)控制;當車輛換檔時,先由程序控制器(3)切斷驅動電機電源,使自動離合器(1)處于分離位,再由程序控制器(3)根據變速箱(2)輸出的轉速數據,通知撥檔電機撥入車輛所需的相應檔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撥檔電機包括 第一撥檔電機(4)、第二撥檔電機(5),第一撥電機(4)中設有第一連桿(7),第一連桿(7)的 一端連接第一撥桿(8),第一撥桿(8)的一端與變速箱(2)的檔位桿連接;第二撥檔電機(5) 中設有第二連桿(6 ),第二連桿(6 )與第二撥桿(9 )連接,第二撥桿(9 )與變速箱(2 )的檔位 桿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撥檔電機中設 有短連桿(13),短連桿(13)的一端固定一連線(12),連線(12)的另一端設有接頭(11),接 頭(11)與第二撥桿(9)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離合器 (1)與驅動電機(10)聯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變速箱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自動換檔變速箱,解決現有的汽車手動檔換檔動作復雜、易引發(fā)誤操作的問題,包括安裝在變速箱一端的自動離合器,變速箱外部設有程序控制器,程序控制器包括變速箱輸出轉速檢測裝置,在變速箱的撥檔位設有若干個撥檔電機,撥檔電機通過連桿機構與變速箱的檔位桿連接,撥檔電機由程序控制器控制;當車輛換檔時,先由程序控制器切斷驅動電機電源,使自動離合器處于分離位,再由程序控制器根據變速箱輸出的轉速數據,通知撥檔電機撥入車輛所需的相應檔位。
文檔編號F16H63/02GK101915302SQ20101020012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楊升 申請人: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