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管道非開挖施工機具和方法。
背景技術:
管道非開挖施工從九十年代末引入我國,開始引進時均是用于通信行業(yè),非開挖的孔徑 很?、?0 ①110,到了二十世紀初人們開始將非開挖的口徑逐步增大,從①110到①160, ①200再到①315,到了2004年時口徑已達①500,到2007年已將非開挖的口徑達①800,到 了2008年①1000已在施工了。
在非開挖施工過程中,是先按設計要求鉆孔,孔徑總是大于管徑, 一般是得大于管徑的 10% 15%左右,特別是作拖拉施工法時,因為要拖拉的PE管是很長的,最長要達2600m所以 孔徑比管徑要大的多, 一般孔徑要比管徑大的比例取15%的空隙比例來施工,當鉆好孔,清 孔后再將PE管拖拉進去。PE管拉到位后就得將PE管外的空隙填補掉要達幾十米,上百米是有 難度的。
盡管口徑在不斷地向大口徑發(fā)展,但現(xiàn)有的非開挖施工技術仍然不夠完善。施工中從管 拖拉到位后,對于管子周邊的空隙的回填一直沒有好的方法。即使填實也是在管道井的兩頭 填實一段,中間無法填實,只能等較長時間讓地面自然下沉后去填實。此種方法容易引起地 面的沉降,給非開挖工程質量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及方法,要解決非開挖管道施工中,管道 拖拉到位后,管道周圍空隙回填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包括一根灌漿管,其特征在于該灌漿管固定在被
拖拉管外壁上、沿非開挖孔通長設置,灌漿管的管壁上均勻穿有灌漿孔,灌漿管尾部自非開 挖孔端部向上穿過管道井、與地面上的泥漿泵出漿口連接,泥漿泵的進漿口與泥漿池連接。
上述泥漿池與攪拌池連通,攪拌池內(nèi)設有打漿機。
上述灌漿管由扎帶與被拖拉的管固定,扎帶為帶耳孔的注塑件,耳孔內(nèi)穿過灌漿管,扎 帶底面與被拖拉管外壁熔融連接。
上述灌漿孔的分布間隔可為20公分-30公分。上述灌漿孔的大小可為①12-①16。
這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驟如下 步驟l、將灌漿管固定在被拖拉管的管外壁;
步驟2、在非開挖孔內(nèi),被拖拉管與灌漿管同步拖拉到位,灌漿管尾部自非開挖孔端部 向上從管道井中穿出后與地面上的泥漿泵的出漿口連接;
步驟3、封堵被拖拉管兩頭的空隙,其中臨近泥漿泵的一頭完全堵死,另一頭留排氣、 排水口,在管道井內(nèi)將被拖拉管的兩頭與非開挖孔之間的空隙用泥漿和稻草堵上;
步驟4、開啟泥漿泵,泥漿從灌漿管上的各灌漿孔流出,回填至被拖拉管外壁與非開挖 孔之間的空隙內(nèi),直至灌實為止。
上述步驟l中灌漿管由扎帶與被拖拉管固定,扎帶為帶耳孔的注塑件,耳孔內(nèi)穿過灌 漿管,扎帶底面與被拖拉管的管外壁熔融連接。
上述步驟3中用泥漿和稻草封堵的深度可為30公分-40公分。
上述步驟3和步驟4中的泥漿的配制方法可為取85%重量百分比的純泥土,加上15%重量 百分比的膨潤土,在攪拌池中加水,打成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采用灌漿的方法,在管道熔接好后,用灌漿管捆扎在被拖拉管道的外面,待捆 扎完,再實施拖拉工藝,這樣管道與灌漿管能夠同步到位,達到均勻灌漿的目的。本發(fā)明還 使用特別配制的灌漿料加一定量的水,打成漿進行灌漿。灌下去的漿料中因為有膨潤土的遇 水膨脹的特征,從而達到填實空隙的目的。在灌的過程中,被拖拉管另一端的排氣、排水口 可排出空氣和水。本發(fā)明的回填裝置能夠均勻填實被拖拉管與非開挖孔之間的間隙,解決了 非開挖管道的回填問題,同時填補了國內(nèi)回填技術的空白。本發(fā)明的施工方法簡單易行,避 免了被拖拉管與管孔之間無法填實而產(chǎn)生的工程質量問題,可適用于大口徑PE管或其它大口 徑管道的非開挖施工。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l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A-A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扎帶與灌漿管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2 —灌漿管、3 —灌漿孔、4一扎帶、5 —泥漿泵、6 —泥漿池、 7-攪拌池、8 —打漿機、9一管道井、IO —非開挖孔、ll一地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l、圖2所示,這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包括一根灌漿管2,該灌 漿管2固定在被拖拉管1外壁上、沿非開挖孔10通長設置,上述灌漿孔3的分布間隔為20公分 -30公分,大小可為①12-①16。參見圖3-5所示,灌漿管2由扎帶4與被拖拉管固定,扎帶4為 帶耳孔的注塑件,耳孔內(nèi)穿過灌漿管2,扎帶底面與被拖拉管l的管外壁熔融連接。灌漿管2 的管壁上均勻穿有灌漿孔3,灌漿管尾部自非開挖孔端部向上穿過管道井9、與地面ll上的泥 漿泵5出漿口連接,泥漿泵的進漿口與泥漿池6連接。泥漿池6與攪拌池7連通,攪拌池7內(nèi)設有 打漿機8。
一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方法,施工步驟如下
步驟l、將灌漿管2固定在被拖拉管1的管外壁;灌漿管2由扎帶4與被拖拉管固定,扎帶4 為帶耳孔的注塑件,耳孔內(nèi)穿過灌漿管2,扎帶底面與被拖拉管l的管外壁熔融連接。
步驟2、在非開挖孔內(nèi),被拖拉管與灌漿管同步拖拉到位,灌漿管尾部自非開挖孔端部 向上從管道井9中穿出后與地面上的泥漿泵5的出漿口連接。
步驟3、封堵被拖拉管兩頭的空隙,其中臨近泥漿泵的一頭完全堵死,另一頭留排氣、 排水口,在管道井內(nèi)將被拖拉管1的兩頭與非開挖孔10之間的空隙用泥漿和稻草堵上,封堵 的深度為30公分-40公分。稻草可用其它纖維物質替代。
步驟4、開啟泥漿泵5,泥漿從灌漿管上的各灌漿孔流出,回填至被拖拉管l外壁與非開 挖孔10之間的空隙內(nèi),直至灌實為止。
上述步驟3和步驟4中的泥漿的配制方法為取85%重量百分比的純泥土,加上15%重量百 分比的膨潤土,在攪拌池中加水,打成漿,稠度是泥漿泵能輸送即可,盡可能稠一些。
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包括一根灌漿管(2),其特征在于該灌漿管(2)固定在被拖拉管(1)外壁上、沿非開挖孔(10)通長設置,灌漿管(2)的管壁上均勻穿有灌漿孔(3),灌漿管尾部自非開挖孔端部向上穿過管道井(9)、與地面(11)上的泥漿泵(5)出漿口連接,泥漿泵的進漿口與泥漿池(6)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泥漿池(6)與攪拌池(7)連通,攪拌池(7)內(nèi)設有打漿機(8)。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開挖、PE拖拉機中的回填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灌漿管(2)由扎帶(4)與被拖拉管固定,扎帶(4)為帶耳孔的注塑件,耳 孔內(nèi)穿過灌漿管(2),扎帶底面與被拖拉管(1)的管外壁熔融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灌漿孔(3)的分布間隔為20公分-30公分。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灌漿孔(3)的大小為①12-①16。
6.一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驟如下 步驟l、將灌漿管(2)固定在被拖拉管(1)的管外壁;步驟2、在非開挖孔內(nèi),被拖拉管與灌漿管同步拖拉到位,灌漿管尾部自非開挖孔端部 向上從管道井(9)中穿出后與地面上的泥漿泵(5)的出漿口連接;步驟3、封堵被拖拉管兩頭的空隙,其中臨近泥漿泵的一頭完全堵死,另一頭留排氣、 排水口,在管道井內(nèi)將被拖拉管(1)的兩頭與非開挖孔(10)之間的空隙用泥漿和稻草堵 上;步驟4、開啟泥漿泵(5),泥漿從灌漿管上的各灌漿孔流出,回填至被拖拉管(1)夕卜 壁與非開挖孔(10)之間的空隙內(nèi),直至灌實為止。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開挖、PE拖拉機中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步驟l中灌漿管(2)由扎帶(4)與被拖拉管固定,扎帶(4)為帶耳孔的注塑件,耳孔內(nèi)穿過灌漿管(2),扎帶底面與被拖拉管(1)的管外壁熔融連接。
8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開挖、PE拖拉機中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用泥漿和稻草封堵的深度為30公分-40公分。
9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開挖、PE拖拉機中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和步驟4中的泥漿的配制方法為取85%重量百分比的純泥土,加上15%重量百分比的膨潤土,在攪拌池中加水,打成漿。
全文摘要
一種非開挖拖拉管施工的回填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包括一根灌漿管,其灌漿管固定在被拖拉管外壁上、沿非開挖孔通長設置,灌漿管的管壁上均勻穿有灌漿孔,灌漿管尾部自非開挖孔端部向上穿過管道井、與地面上的泥漿泵出漿口連接,泥漿泵的進漿口與泥漿池連接。本發(fā)明采用灌漿的方法,在被拖拉管道熔接好后,用灌漿管捆扎在管道的外面,待捆扎完,再實施拖拉工藝,這樣被拖拉管道與灌漿管能夠同步到位,達到均勻灌漿的目的。本發(fā)明的回填裝置能夠均勻填實被拖拉管與非開挖孔之間的間隙,解決了非開挖管道的回填問題,本發(fā)明的施工方法簡單易行,避免了被拖拉管與管孔之間無法填實而產(chǎn)生的工程質量問題。
文檔編號F16L1/028GK101440895SQ20081030666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念 吳, 周東方, 黃楠偉 申請人:浙江尤尼克管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