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和地暖混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家居采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暖混水溫控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俗稱地暖,以其舒適性和節(jié)能性正取代散熱器采暖,正逐
漸成為主流的采暖方式。據統(tǒng)計,德國、日本和北歐的一些發(fā)達國家新建筑中,有90 %以上采用地暖方式采暖。
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根據相關的涉及要求及舒適性的考慮, 一般要求進入地暖 管的熱水溫度在6(TC以下,溫度太高會影響舒適性和管材的使用壽命,且會造成房間過 熱開窗調節(jié)的熱能浪費。目前我國采暖的熱源大多是為散熱器采暖系統(tǒng)設計的,也就是 說熱源所提供的熱水溫度是介于7(TC至90'C的熱水,這個溫度的水是不能直接進入地 暖管的。這就需要二次換熱,將熱源的高溫熱水轉換成6(TC以下的熱水。另外,溫度較 高的熱水進入管材進行換熱循環(huán)一周后,到達出水管處的水溫仍較高,例如高于6(TC, 這是如果直接將水通過出水管排出,也造成極大的熱能浪費。
中國專利文獻CN2802318Y公開了一種分戶式地暖混水裝置,該裝置由循環(huán)水泵、 遠傳溫控閥、壓力開關、溫度表、房間溫控器、調水閥、分水器、集水器、過濾器、管 件組成,在進水管上的四通的上端固定有壓力開關,其下端固定有調節(jié)閥,調節(jié)閥為不 能完全關閉結構,房間溫控器被固定在墻上,房間溫控器與水泵的連線上串接壓力開關 的觸點。該種分戶式地暖混水裝置的缺點是該種地暖混水裝置采用上端固定有壓力丌 關、下端固定有不能完全關閉結構的調節(jié)閥的四通作為水量調節(jié)機構,其結構較為復雜、 制造成本高昂;另外還存在著流量調節(jié)相應速度較慢,控溫精度較差的缺點。
其他現(xiàn)有技術也有采用機械式的自力溫控兩通、或三通閥門進行流量控制,但是都 存在著溫控相應速度較慢,控溫精度較差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較為方便地控制熱水回流和出流流量、以及溫控響應速度 較快、控溫精度較高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盡可能的充分利用熱水熱能、且溫控相應速度較
快、控溫精度較高的地暖混水裝置。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第一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包括閥體、閥芯組件 和電熱動力組件;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進水口、旁通口、出水口和安裝口;所述閥芯組件 包括閥芯;所述電熱動力組件可推動閥芯移動;所述閥體中設有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的 主通口、和連通進水口和旁通口的副通口;所述閥芯包括閥芯桿和設置在閥芯桿上的限 位件、可封堵閥體中主通口的主密封板、和可封堵閥體中副通口的副密封板。
所述閥芯組件還包括設有通孔的聯(lián)接件和使閥芯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聯(lián)接件設置 在安裝口中;所述閥芯設置在聯(lián)接件的通孔中;所述闊芯桿上的限位件包括上限位件和 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的下方; 所述復位彈簧套在閥芯桿上,且一端抵在聯(lián)接件上,另一端抵在上限位件上。
所述閥體的主通口設置在副通口的上方;所述閥芯桿上的上限位件、下限位件、主 密封板、和副密封板沿著從上向下方向依次設置在閥芯桿上。
所述電熱動力組件包括套設有密封圈的推桿、和可帶動推桿做往復運動的石蠟電熱 傳動機構;所述石蠟電熱傳動機構包括與閥體相對固定設置的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石 蠟推進器、套在石蠟推進器上且與推桿相連接的傳動罩、用于為石蠟推進器復位提供彈 力的的彈簧、套在彈簧和傳動罩外且與基座相對固定設置的保護蓋,所述彈簧的一端抵 在保護蓋上,另一端抵在傳動罩上。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第二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地暖混水裝置,包括進水管,與進水管 連通的分水器,旁通管,混水測溫傳感器,溫控器,出水管,與出水管依次連通的三通 閥、集水器;所述三通閥是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包括閥體、閥芯組件和電熱動力組件;所 述閥體上設置有進水口、旁通口、出水口和安裝口;所述閥體中設有連通進水口和出水 口的主通口、和連通進水口和旁通口的副通口;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進水口與集水器 連通,旁通口與旁通管連通,出水口與出水管連通;所述閥芯組件包括閥芯;所述電熱 動力組件可推動閥芯移動;所述閥芯包括閥芯桿和設置在閥芯桿上的限位件、可封堵閥 體中主通口的主密封板、和可封堵閥體中副通口的副密封板;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與溫 控器電連接。
所述閥芯組件還包括設有通孔的聯(lián)接件和使閥芯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聯(lián)接件設置 在安裝口中;所述閥芯設置在聯(lián)接件的通孔中;所述閥芯桿上的限位件包括上限位件和 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的下方; 所述復位彈簧套在閥芯桿上,且一端抵在聯(lián)接件上,另一端抵在上限位件上。
所述閥體的主通口設置在副通口的上方;所述閥芯桿上的上限位件、下限位件、主 密封板、和副密封板沿著從上向下方向依次設置在閥芯桿上。
所述電熱動力組件包括套設有密封圈的推桿、和可帶動推桿做往復運動的石蠟電熱 傳動機構;所述石蠟電熱傳動機構包括與闊體相對固定設置的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石 蠟推進器、套在石蠟推進器上且與推桿相連接的傳動罩、用于為石蠟推進器復位提供彈 力的的彈簧、套在彈簧和傳動罩上且與基座相對固定設置的保護蓋,所述彈簧的一端抵 在保護蓋上,另一端抵在傳動罩上。
所述混水測溫傳感器固定在進水管管壁外表面上。
該地暖混水裝置還包括水泵,水泵的進水口與集水器連通,出水口與所述三通電熱 執(zhí)行閥的進水口連通。
該地暖混水裝置還包括用于測量室溫的溫度傳感器。
本發(fā)明具有的積極效果
(1) 本發(fā)明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由于采用電熱加溫方式控制閥芯的上下移動,與傳 統(tǒng)機械式的自力溫控兩通或三通閥門相比,具有較為方便地控制熱水冋流和出流流量、 以及響應速度快、控溫精度較高的優(yōu)點。
(2) 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由于采用了本發(fā)明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使本發(fā)明的地 暖混水裝置具有較好的流量控制和混水溫度控制的技術效果,響應速度快,控溫精度較 高,從而使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盡可能的充分利用熱水熱能,具有節(jié)省能源、環(huán)保的 優(yōu)點。
(3) 傳統(tǒng)的溫度傳感器均是插在管道內,需要增加密封件以確保溫度傳感器處的 管壁不會發(fā)生滲漏,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中的混水測溫傳感器固定在進水管管壁外表 面上,無需考慮溫度傳感器與管壁之間的密封性問題,從而降低了制造難度,也降低了 制造成本。
(4) 當本發(fā)明的混水測溫傳感器測量的數值低于某一預定值,例如低于20攝氏度 時,此時無論本發(fā)明內部有沒有水流通,由于都不能起到補暖作用,所以本發(fā)明的溫控 器將使水泵停止工作,以節(jié)約能源并起到保護水泵的作用。
(5) 本發(fā)明還可以加設測量室溫的溫度傳感器,根據測量的室溫對熱水進水量進 行控制,例如當房間溫度較高時,溫控器就發(fā)出指令,通過控制水泵的進水量來減小熱 水進水量,即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加溫需要,又節(jié)約了用水;如果當房間溫度較低時,就 可加大熱水進水量,使房間快速升溫,滿足使用者的需要。
圖1是本發(fā)明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2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分解示意圖3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正視觀察時的結構示意圖4是圖3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C向視圖5是圖4的D—D線剖視圖6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閎體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所示閥體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6所示閥體的半剖結構示意圖9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閥芯組件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10是圖9所示閥芯組件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11是圖9所示閥芯組件的半剖結構示意圖12是圖9所示闔芯組件中閥芯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13是9所示閥芯組件中聯(lián)結件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14是圖13所示聯(lián)結件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15是圖13所示聯(lián)結件的半剖結構示意圖16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電熱動力組件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7是圖16所示電熱動力組件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8是圖16所示電熱動力組件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所示標記為閥體l,進水口 11、旁通口 12,出水口 13,安裝口 14,主通口 15,副通口 16,閥芯組件2,閥芯21,閥芯桿211,限位件212,上限位件2121,下限 位件2122,主密封板213,副密封板214,聯(lián)接件22,通孔221,緊固孔222,復位彈 簧23,電熱動力組件3,推桿31,密封圈311,石蠟電熱傳動機構32,基座321,石蠟 推進器322,錐形彈簧3221,第一電極3222,加熱片3223,石蠟3224,第二電極3225, 加熱包3226,動鐵芯3227,傳動罩323,彈簧324,保護蓋325,內螺管33,進水管4, 分水器41,旁通管5,混水測溫傳感器6,溫控器8,出水管9,三通閥91,集水器92, 水泵93。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
圖1至圖18顯示了本發(fā)明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發(fā)明三通 電熱執(zhí)行閥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l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分解示意圖;圖 3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的正視觀察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
行閥的C向視圖;圖5是圖4的D—D線剖視圖;圖6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閥 體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所示閥體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6所示閥體的半剖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閥芯組件的 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所示閥芯組件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9所示閥芯組件的半剖結構示意圖;圖12是圖9所示閥芯組件中閥芯的一種 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3是9所示閥芯組件中聯(lián)結件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 13所示聯(lián)結件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5是圖13所示聯(lián)結件的半剖結 構示意圖;圖16是圖1所示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電熱動力組件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7是圖16所示電熱動力組件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8是圖16所 示電熱動力組件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是一種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見圖1至圖12,包括閥體l、閥芯組件2和電熱 動力組件3;所述閥體l上設置有進水口 11、旁通口 12、出水口 13和安裝口 14,所述 閥體1中設有連通進水口 11和出水口 13的主通口 15、和連通進水口 11和旁通口 12
的副通口 16;所述閥芯組件2包括閥芯21;所述電熱動力組件3可推動閥芯21移動;
所述閥芯21包括閥芯桿211和設置在閥芯桿211上的限位件212、可封堵閥體中主通口 15的主密封板213、和可封堵閥體中副通口 16的副密封板214。
見圖9至圖15,所述閥芯組件2還包括設有通孔221、緊固孔222的聯(lián)接件22和 使閥芯21復位的復位彈簧23;所述安裝口 14中設有螺紋,所述聯(lián)接件22通過螺紋聯(lián) 結固定在安裝口 14中;所述閥芯21穿過聯(lián)接件22的通孔221;所述閥芯桿211上的限 位件212包括上限位件2121和下限位件2122,所述上限位件2121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22 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212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22的下方;所述復位彈簧23套在閥芯桿211 上,且一端抵在聯(lián)接件22上,另一端抵在上限位件2121上。所述閥體1的主通口 15 設置在副通口16的上方;所述閥芯桿211上的上限位件2121、下限位件2122、主密封 板213、和副密封板214沿著從上向下方向依次設置在閥芯桿211上。
見圖16至圖18,所述電熱動力組件3包括套設有密封圈311的推桿31、和可帶動 推桿31做往復運動的石蠟電熱傳動機構32;所述石蠟電熱傳動機構32包括與閥體1 相對固定設置的基座321、設置在基座321上的石蠟推進器322、套在石蠟推進器322 上且與推桿31相連接的傳動罩323、用于為石蠟推進器322復位提供彈力的的彈簧324、 套在彈簧324和傳動罩323外且與基座321相對固定設置的保護蓋325,所述彈簧324 的一端抵在保護蓋325上,另一端抵在傳動罩323上;本實施例中的基座321采用內螺 管33將其固定在聯(lián)結件22上。
見圖5和圖18,石蠟推進器322包括位于基座321上的用于增加電接觸性能的錐形彈簧3221、位于彈簧3221上的第一電極3222、加熱片3223、石蠟3224、與加熱片3223 密封連接的加熱包3226、第二電極3225、和動鐵芯3227。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是本實施例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在使用時需要配合外接的溫控
器;
當從閥體的進水口 ll進入的熱水需要從旁通口 12回流時,所述溫控器不給本實施 例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中的石蠟推進器322通電,也即石蠟電熱傳動機構32不動作,保 持常態(tài),此時電熱動力組件3的推桿31在彈簧324的推力壓縮作用下,使得閥芯桿上 的主密封板213封堵住閥體中的主通口 15,此時熱水從進水口 11進入,從旁通口 12 流出;
當從閥體的進水口 11進入的熱水不需要從旁通口 12回流時,所述溫控器發(fā)出指令 向石蠟推進器322中的第一電極3222和第二電極3225通電,從而使加熱片3223和加 熱包3226變熱,將密封在加熱片3223和加熱包3226之間的固態(tài)石蠟熔化成液態(tài)石蠟, 石蠟熔化后體積增大,推動動鐵芯3227向上移動,動鐵芯3227從而推動套在石蠟推進 器322上且與推桿31相連接的傳動罩323,傳動罩323朝著遠離閥體1的方向推動,進 一步壓縮彈簧324,并同時帶動推桿31也朝著遠離閥體1的方向慢慢移動,閥芯桿211 在復位彈簧23的復位彈力作用下,朝著遠離閥體1的方向慢慢移動,從而使得閥芯桿 21上的主密封板213不再封堵閥體的主通口 15,并逐漸減小熱水從旁通口 12流出的流 量,逐漸增加熱水從出水口 13流出的流量,直至閥芯桿21上的副密封板214封堵住閥 體的副通口 16。
由于本發(fā)明采用通電加熱方式,從而使得本實施例產品具有溫控響應速度較快,控 溫精度較高的優(yōu)點。
(實施例2、地暖混水裝置)
圖19是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 的具體實施方式
。
本實施例是一種地暖混水裝置,見圖19,包括進水管4,與進水管連通4的分水器 41,旁通管5,混水測溫傳感器6,溫控器8,出水管9,與出水管9依次連通的三通閥 91、集水器92和水泵93;所述三通閥91是上述實施例1所描述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 水泵93的進水口與集水器92連通,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的進水口 11與水泵93連
通,旁通u ii與旁通管5連通,出水口 13與出水管9連通;出水y與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
行閥91的進水口連通;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與溫控器8電連接。 所述混水測溫傳感器6固定在進水管4管壁外表面上。
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由于采用了本實施例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使本實施例的地暖
混水裝置具有較好的流量控制和混水溫度控制的技術效果,響應速度快,控溫精度較高, 從而使本實施例的地暖混水裝置盡可能的充分利用熱水熱能,具有節(jié)省能源、環(huán)保的優(yōu) 點。
另外,傳統(tǒng)的測溫計均是插在管道內,需要增加密封件以確保測溫計處的管壁不會 發(fā)生滲漏,本實施例的地暖混水裝置中的混水測溫傳感器固定在進水管管壁外表面上, 無需考慮測溫計與管壁之間的密封性問題,從而降低了制造難度,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實施例3、地暖混水裝置)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該地暖混水裝置還包括用于測量室 溫的溫度傳感器。根據測量的室溫對熱水進水量進行控制,例如當房間溫度較高時,溫 控器就發(fā)出指令,通過控制水泵的進水量來減小熱水進水量,即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加溫 需要,又節(jié)約了用水;如果當房間溫度較低時,就可加大熱水進水量,使房間快速升溫, 滿足使用者的需要。
顯然,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 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 些屬于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包括閥體(1)、閥芯組件(2)和電熱動力組件(3);所述閥體(1)上設置有進水口(11)、旁通口(12)、出水口(13)和安裝口(14);所述閥芯組件(2)包括閥芯(21);所述電熱動力組件(3)可推動閥芯(21)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中設有連通進水口(11)和出水口(13)的主通口(15)、和連通進水口(11)和旁通口(12)的副通口(16);所述閥芯(21)包括閥芯桿(211)和設置在閥芯桿(211)上的限位件(212)、可封堵閥體中主通口(15)的主密封板(213)、和可封堵閥體中副通口(16)的副密封板(21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組件(2)還包 括設有通孔(221)的聯(lián)接件(22)和使閥芯(21)復位的復位彈簧(23);所述聯(lián)接件(22)設置在安裝口 (14)中;所述閥芯(21)設置在聯(lián)接件(22)的通孔(221)中; 所述閥芯桿(211)上的限位件(212)包括上限位件(2121)和下限位件(2122),所 述上限位件(2121)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22)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212)位于所述聯(lián) 接件(22)的下方;所述復位彈簧(23)套在閥芯桿(211)上,且一端抵在聯(lián)接件(22) 上,另一端抵在上限位件(2121)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的主通口 (15)設置在副通口 (16)的上方;所述閥芯桿(211)上的上限位件(2121)、下限位件(2122)、主密封板(213)、和副密封板(214)沿著從上向下方向依次設置在閥芯桿 (211)上。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熱動力組件(3) 包括套設有密封圈(311)的推桿(31)、和可帶動推桿(31)做往復運動的石蠟電熱傳 動機構(32);所述石蠟電熱傳動機構(32)包括與閥體(1)相對固定設置的基座(321 )、 設置在基座(321)上的石蠟推進器(322)、套在石蠟推進器(322)上且與推桿(31) 相連接的傳動罩(323)、用于為石蠟推進器(322)復位提供彈力的的彈簧(324)、套 在彈簧(324)和傳動罩(323)外且與基座(321)相對固定設置的保護蓋(325),所 述彈簧(324)的一端抵在保護蓋(325)上,另一端抵在傳動罩(323)上。
5、 一種地暖混水裝置,包括進水管(4),與進水管連通(4)的分水器(41),旁 通管(5),混水測溫傳感器(6),溫控器(8),出水管(9),與出水管(9)依次連通 的三通閥(91)、集水器(9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閥(91)是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 包括閥體(l)、閥芯組件(2)和電熱動力組件G);所述閥體(l)上設置有進水口 (11)、 旁通口 (12)、出水口 (13)和安裝口 (14);所述閥體(1)中設有連通進水口 (11)和出水口 (13)的主通口 (15)、和連通進水口 (11)和旁通口 (12)的副通口 (16); 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的進水口 (11)與集水器(92)連通,旁通口 (11)與旁通管(5)連通,出水口 (13)與出水管(9)連通;所述閥芯組件(2)包括閥芯(21);所述電熱動力組件(3)可推動閥芯(21)移動;所述閥芯(21)包括閥芯桿(211)和 設置在閥芯桿(211)上的限位件(212)、可封堵閥體中主通口 (15)的主密封板(213)、 和可封堵閥體中副通口 (16)的副密封板(214);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與溫控器 (8)電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暖混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闊芯組件(2)還包括 設有通孔(221)的聯(lián)接件(22)和使閥芯(21)復位的復位彈簧(23);所述聯(lián)接件(22) 設置在安裝口 (14)中;所述閥芯(21)設置在聯(lián)接件(22)的通孔(221)中;所述 閥芯桿(211)上的限位件(212)包括上限位件(2121)和下限位件(2122),所述上 限位件(2121)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22)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212)位于所述聯(lián)接件(22)的下方;所述復位彈簧(23)套在閥芯桿(211)上,且一端抵在聯(lián)接件(22) 上,另一端抵在上限位件(2121)上;所述閾體(1)的主通口 (15)設置在副通口 (16) 的上方;所述閥芯桿(211)上的上限位件(2121)、下限位件(2122)、主密封板(213)、 和副密封板(214)沿著從上向下方向依次設置在閥芯桿(211)上。。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暖混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熱動力組件(3)包 括套設有密封圈(311)的推桿(31)、和可帶動推桿(31)做往復運動的石蠟電熱傳動 機構(32);所述石蠟電熱傳動機構(32)包括與閥體(1)相對固定設置的基座(321)、 設置在基座(321)上的石蠟推進器(322)、套在石蠟推進器(322)上且與推桿(31) 相連接的傳動罩(323)、用于為石蠟推進器(322)復位提供彈力的的彈簧(324)、套 在彈簧(324)和傳動罩(323)上且與基座(321)相對固定設置的保護蓋(325),所 述彈簧(324)的一端抵在保護蓋(325)上,另一端抵在傳動罩(323)上。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暖混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測溫傳感器(6) 固定在進水管(4)管壁外表面上。
9、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暖混水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地暖混水裝置還包括水 泵(93),水泵(93)的進水口與集水器(92)連通,出水口與所述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91) 的進水口連通。
10、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暖混水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地暖混水裝置還包括用 于測量室溫的溫度傳感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地暖混水裝置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包括閥體、閥芯組件和電熱動力組件;閥體上設置有進水口、旁通口、出水口和安裝口;閥芯組件包括閥芯;電熱動力組件可推動閥芯移動;閥體中設有連通進水口和出水口的主通口、和連通進水口和旁通口的副通口;閥芯包括閥芯桿和設置在閥芯桿上的限位件、可封堵閥體中主通口的主密封板、和可封堵閥體中副通口的副密封板。本發(fā)明的地暖混水裝置采用了上述的三通電熱執(zhí)行閥,可對出水流量、回水流量進行方便的控制。該溫控閥具有較為方便地控制熱水回流和出流流量、溫控響應速度較快,控溫精度較高的優(yōu)點。該地暖混水裝置具有盡可能的充分利用熱水熱能、溫控相應速度較快和控溫精度較高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F16K11/048GK101205983SQ200710157150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23日
發(fā)明者陳立楠 申請人:陳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