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室箱涵錯層隧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作為具有交通功能的隧道,根據(jù)交通需求需要將位于住所到箱涵兩側的隧道箱涵2先于主隧道箱涵1爬升接至地面以滿足車輛、人員的交通需求,因此需要主隧道箱涵1和兩側隧道箱涵豎2向漸漸錯開、最后使兩側隧道箱涵2與主隧道箱涵1分離而后與地面道路接順。因此一般采用如圖2、3所示的結構布置方式來解決,具體是將兩側隧道箱涵2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共用側墻連接段構件3形成懸臂狀,這種布置結構存在共用側墻連接段構件3受力不利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通過將過渡段內(nèi)的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的高程變化保持一致,以形成受力明確的十字相交斷面。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5]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所述的錯層隧道包含:中間主隧道箱涵以及兩側隧道箱涵,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與中間主隧道箱涵從交接處起豎向漸漸錯開,直至兩側隧道箱涵與中間主隧道箱涵豎向完全分離并與地面道路順接;設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從交接處位置到兩者豎向完全分岔并具有一定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之間為過渡段,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
[0006]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具有相同的高程變化,兩側隧道箱涵的側墻分別與中間主隧道箱涵的對應側墻共用以形成一對公共側墻,每個公共側墻分別與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以及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構成十字交叉斷面。
[0007]上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中:
[0008]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底板降低按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兩側隧道箱涵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高程一致。
[0009]上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中:
[0010]所述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在所述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上分別具有一變形縫,在各個變形縫處的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端面分別設有橫向擋墻。
[0011]上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中:
[0012]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抬高按兩側隧道箱涵底板縱坡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高程與兩側隧道箱涵底板縱坡一致。
[0013]上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中:
[0014]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在所述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上具有一變形縫,在變形縫處的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端面設有橫向擋墻。
[0015]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通過將過渡段內(nèi)的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的高程變化保持一致,以形成受力明確的十字相交斷面,而后再利用擋墻銜接使兩側隧道箱涵與中間主隧道箱涵完成豎向分離,省去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側墻連接段構件,規(guī)避現(xiàn)有技術中懸臂結構存在的受力不利問題。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錯層隧道的平面布置圖;
[0017]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圖1的A-A向視圖;
[0018]圖3為圖2的B-B向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中兩側隧道箱涵底板降低按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同一高程狀態(tài)下圖1的A-A向視圖;
[0020]圖5為圖4的C-C向視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中中間主隧道箱涵底板抬高按兩側隧道箱涵底板同一高程狀態(tài)下圖1的A-A向視圖;
[0022]圖7為圖6的D-D向視圖;
[0023]圖8為圖2、4、6中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與兩側隧道箱涵底板分開后的E_E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
[0025]如圖1、4、6所示;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所述的錯層隧道包含:中間主隧道箱涵1以及兩側隧道箱涵2,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從交接處5起豎向漸漸錯開,直至兩側隧道箱涵2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豎向完全分離并與地面道路順接;設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從交接處5位置到兩者豎向完全分岔并具有一定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之間為過渡段,所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兩側隧道箱涵2的底板21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具有相同的高程變化,并如圖5、7所示,在斷面上,兩側隧道箱涵2的側墻22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對應側墻12共用以形成一對公共側墻,每個公共側墻分別與兩側隧道箱涵2的底板21和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構成十字交叉斷面,由此省去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側墻連接段構件,規(guī)避了現(xiàn)有技術中懸臂結構存在的受力不利問題。
[0026]本實施例中,上述布置結構特點具體可以分成以下兩種:
[0027]實施例一:如圖4所示,在過渡段內(nèi),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降低按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高程一致;所述兩側隧道箱涵2的底板21在所述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上分別具有一變形縫4,在各個變形縫4處的兩側隧道箱涵2的底板21端面分別設有橫向擋墻6 ;如圖4、5所示,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與對應的橫向擋墻6之間分別形成一三角形區(qū)域,每個所述的三角形區(qū)域內(nèi)設有填充材料7,所述的填充材料7可以是素混凝土,使得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內(nèi)部構成滿足車輛通行要求的連續(xù)縱坡,如圖4、8所示,在變形縫4后的兩側隧道箱涵2以及中間主隧道箱涵1繼續(xù)按原設計結構進行澆筑,直至兩側隧道箱涵2爬升接至地面。
[0028]實施例二:如圖6所示,在過渡段內(nèi),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抬高按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縱坡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高程與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縱坡一致;如圖7所示,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在所述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上具有一變形縫4,在變形縫4處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端面設有橫向擋墻6,如圖7、8所示,在變形縫4后的兩側隧道箱涵2以及中間主隧道箱涵1繼續(xù)按原設計結構進行澆筑,直至兩側隧道箱涵2爬升接至地面。
[0029]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nèi)容后,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所述的錯層隧道包含:中間主隧道箱涵(1)以及兩側隧道箱涵(2 ),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 )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從交接處(5 )起豎向漸漸錯開,直至兩側隧道箱涵(2)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豎向完全分離并與地面道路順接;設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 )底板(21)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從交接處(5 )位置到兩者豎向完全分岔并具有一定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之間為過渡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 兩側隧道箱涵(2 )的底板(21)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具有相同的高程變化,兩側隧道箱涵(2)的側墻(22)分別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對應側墻(12)共用以形成一對公共側墻,每個公共側墻分別與兩側隧道箱涵(2)的底板(21)以及中間主隧道箱涵(I)的頂板(11)構成十字交叉斷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降低按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兩側隧道箱涵(2 )底板(21)與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II)高程一致。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兩側隧道箱涵(2)的底板(21)在所述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上分別具有一變形縫(4 ),在各個變形縫(4 )處的兩側隧道箱涵(2 )的底板(21)端面分別設有橫向擋墻(6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過渡段內(nèi),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抬高按兩側隧道箱涵(2 )底板(21)縱坡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高程與兩側隧道箱涵(2)底板(21)縱坡一致。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頂板(11)在所述豎向高度差的位置點上具有一變形縫(4 ),在變形縫(4 )處的中間主隧道箱涵(1)的頂板(11)端面設有橫向擋墻(6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錯層隧道的豎向分岔布置結構,其特點是,在過渡段內(nèi),兩側隧道箱涵的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具有相同的高程變化并形成“十”字相交的斷面結構;其可以是將所述的兩側隧道箱涵底板降低按中間主隧道箱涵的頂板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兩側隧道箱涵底板與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高程一致,也可以是將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抬高按兩側隧道箱涵底板縱坡高程設置模板澆筑,使得所述的中間主隧道箱涵頂板高程與兩側隧道箱涵底板縱坡一致。其優(yōu)點是:省去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側墻連接段構件,規(guī)避了現(xiàn)有技術中懸臂結構存在的受力不利的問題。
【IPC分類】E21D9/14
【公開號】CN20504723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81400
【發(fā)明人】薛勇
【申請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