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撈矛水力推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撈矛推進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撈矛水力推進器。
背景技術:
在石油工業(yè)油氣井工程中,經常遇到用撈矛打撈井下工具的作業(yè);即將打撈矛輸送至井下,將落入井下的工具打撈出井的作業(yè);在輸送打撈矛時,一般采用鋼絲繩輸送或鉆桿、油管和抽油管輸送打撈矛的方式;通過鋼絲繩輸送打撈矛,撈矛在其自重作用下下行至預定位置;如遇到井筒內流體粘度較高或帶壓作業(yè)負壓差較大以及定向井、水平井中打撈目標物時,打撈矛無法在自重作用下順利到達預定打撈點,無法實現(xiàn)打撈井下工具的目的,適用性差;而通過鉆桿、油管和抽油管輸送打撈矛,動用設備量大,工期長、成本高;先壓井后打撈的作業(yè)對油層二次傷害,實用性差。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撈矛水力推進器,克服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采用鋼絲繩輸送打撈矛時,在遇到井筒內流體粘度較高或負壓差較大的情況下,無法實現(xiàn)打撈,適用性差;以及采用鉆桿、油管和抽油管輸送打撈矛時,動用設備量大,工期長、成本高,實用性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撈矛水力推進器,包括上本體和下本體;在上本體的下端固定安裝有下本體,在上本體的下部內和下本體的上部內分別有相互對應的過液凹槽并形成過液空腔;在上本體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在下本體上圓周分布有至少三個與過液空腔底部相通的噴液通孔,噴液通孔呈外高內低的傾斜狀。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上述上本體可包括上蓋帽和變徑套筒;變徑套筒的外部呈上寬下窄的倒錐形;在變徑套筒的上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上凸臺,在變徑套筒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有上蓋帽;在下本體的上部有與變徑套筒內部相對應的過液凹槽,過液凹槽與變徑套筒的內部形成過液空腔;在上蓋帽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上述變徑套筒的內部可呈上寬下窄的階梯狀。上述上蓋帽的上端中部可有環(huán)形的螺紋連接凹槽,在螺紋連接凹槽內通過螺紋固定安裝有吊耳,在吊耳的上部有連接通孔;在吊耳外側的上蓋帽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上述下本體的下部可有用于與打撈矛連接的內螺紋安裝凹槽。上述過液空腔的底部可呈凹弧形。上述變徑套筒的下端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下凸臺,與外螺紋下凸臺對應的下本體的上端有連接凹槽,外螺紋下凸臺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連接凹槽內。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打撈矛上部,通過向進液孔內注入液體,液體經過液空腔,從噴液通孔噴出;液體噴出時,使本實用新型有向下的推力,并帶動打撈矛能夠快速、順暢達到打撈點;可在井筒內流體粘度較高或負壓差較大等井況使用,適用性強;采用鋼絲繩輸送,輔助設備少,勞動強度底、打撈效率高,實用性強。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下本體,2為過液空腔,3為進液孔,4為噴液通孔,5為變徑套筒,6為外螺紋上凸臺,7為上蓋帽,8為吊耳,9為連接通孔,10為內螺紋安裝凹槽,11為外螺紋下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jù)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jù)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附圖1所示,該撈矛水力推進器包括上本體和下本體I ;在上本體的下端固定安裝有下本體1,在上本體的下部內和下本體I的上部內分別有相互對應的過液凹槽并形成過液空腔2 ;在上本體上有與過液空腔2相通的進液孔3 ;在下本體I上圓周分布有至少三個與過液空腔2底部相通的噴液通孔4,噴液通孔4呈外高內低的傾斜狀。首先將打撈矛安裝在下本體I底部,再將本實用新型通過鋼絲繩下入井下,通過向進液孔3注入液體,液體經過液空腔2從噴液通孔4噴出;由于噴液通孔4呈外高內低的傾斜狀,液體噴出后,本實用新型受到反作用力作用下行,推動打撈矛快速、順暢地到達預定打撈點;可便于在井筒內流體粘度較高或負壓差較大的井況下使用,適用性強;同時采用輔助設備少,勞動強度底、打撈效率高,實用性強??筛鶕?jù)實際需要,對上述撈矛水力推進器作進一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如附圖1所示,上本體包括上蓋帽7和變徑套筒5 ;變徑套筒5的外部呈上寬下窄的倒錐形;在變徑套筒5的上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上凸臺6,在變徑套筒5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有上蓋帽7 ;在下本體I的上部有與變徑套筒5內部相對應的過液凹槽,過液凹槽與變徑套筒5的內部形成過液空腔2 ;在上蓋帽7上有與過液空腔2相通的進液孔3。這樣將上本體分為上蓋帽7和變徑套筒5可便于使用后進行拆卸清洗,使清洗過程更方便,易加工;同時呈上寬下窄的錐形的變徑套筒5,在下入井內時,可由外徑較小的部位過度到外徑較大的部位,不易受阻,使本實用新型下入井下過程更通暢。如附圖1所示,變徑套筒5的內部呈上寬下窄的階梯狀。液體通過進液孔3進入過液空腔2并沖擊變徑套筒5內部的梯臺,從而增加對本實用新型向下的沖擊力。如附圖1所示,在上蓋帽7的上端中部有環(huán)形的螺紋連接凹槽,在螺紋連接凹槽內通過螺紋固定安裝有吊耳8,在吊耳8的上部有連接通孔9 ;在吊耳8外側的上蓋帽7上有與過液空腔2相通的進液孔3??梢酝ㄟ^吊耳8上的連接通孔9與鋼絲繩連接,便于本實用新型與鋼絲繩的拆裝;使用方便。如附圖1所示,在下本體I的下部有用于與打撈矛連接的內螺紋安裝凹槽10。打撈矛可通過螺紋安裝在內螺紋安裝凹槽10內,便于本實用新型與打撈矛拆裝。如附圖1所示,過液空腔2的底部呈凹弧形。凹弧形的過液空腔2底部可減小液體阻力,使液體從噴液通孔4噴出時的沖力更大,增加對本實用新型向下的推力。如附圖1所示,在變徑套筒5的下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下凸臺11,與外螺紋下凸臺11對應的下本體I的上端有連接凹槽,外螺紋下凸臺11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連接凹槽內。使變徑套筒5與下本體I拆裝方便。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首先將打撈矛通過螺紋安裝在下本體I上;并在吊耳8上的連接通孔9上纏繞好鋼絲繩;再將地面流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管線接口接到進液孔3上,地面連接后進行測試并調整推進力;然后再將打撈矛和本實用新型整體在鋼絲繩的牽引下和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下送入井中預定位置;打撈矛與目標物成功對接后,關閉地面流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牽引鋼絲繩與推進器循環(huán)管線同步卷收,完成打撈作業(yè)。
權利要求1.一種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體和下本體;在上本體的下端固定安裝有下本體,在上本體的下部內和下本體的上部內分別有相互對應的過液凹槽并形成過液空腔;在上本體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在下本體上圓周分布有至少三個與過液空腔底部相通的噴液通孔,噴液通孔呈外高內低的傾斜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上本體包括上蓋帽和變徑套筒;變徑套筒的外部呈上寬下窄的倒錐形;在變徑套筒的上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上凸臺,在變徑套筒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有上蓋帽;在下本體的上部有與變徑套筒內部相對應的過液凹槽,過液凹槽與變徑套筒的內部形成過液空腔;在上蓋帽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變徑套筒的內部呈上寬下窄的階梯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上蓋帽的上端中部有環(huán)形的螺紋連接凹槽,在螺紋連接凹槽內通過螺紋固定安裝有吊耳,在吊耳的上部有連接通孔;在吊耳外側的上蓋帽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下本體的下部有用于與打撈矛連接的內螺紋安裝凹槽。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下本體的下部有用于與打撈矛連接的內螺紋安裝凹槽。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過液空腔的底部呈凹弧形。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過液空腔的底部呈凹弧形。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變徑套筒的下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下凸臺,與外螺紋下凸臺對應的下本體的上端有連接凹槽,外螺紋下凸臺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連接凹槽內。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撈矛水力推進器,其特征在于變徑套筒的下端有環(huán)形的外螺紋下凸臺,與外螺紋下凸臺對應的下本體的上端有連接凹槽,外螺紋下凸臺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連接凹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撈矛推進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撈矛水力推進器;其包括上本體和下本體;在上本體的下端固定安裝有下本體,在上本體的下部內和下本體的上部內分別有相互對應的過液凹槽并形成過液空腔;在上本體上有與過液空腔相通的進液孔。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打撈矛上部,通過向進液孔內注入液體,液體經過液空腔,從噴液通孔噴出;液體噴出時,使本實用新型有向下的推力,并帶動打撈矛能夠快速、順暢達到打撈點;可在井筒內流體粘度較高或負壓差較大等井況使用,適用性強;采用鋼絲繩輸送,輔助設備少,勞動強度底、打撈效率高,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E21B31/20GK202946298SQ2012206034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張彥龍, 田軍, 徐志俊, 侯圍琪, 許登程, 王世永, 王小雷, 穆鐵奎, 王超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