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護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筒,用于罩住螺旋樁機的鉆桿。
背景技術(shù):
螺旋樁機主要用于地表淺層鉆孔、打樁、加固。目前,螺旋樁機的螺旋鉆桿外露,在使用時每次都需要人工清理螺旋鉆桿帶出的泥沙,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不安全。
發(fā)明內(nèi)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合護筒,它結(jié)構(gòu)簡單,安全,不
需要人工清理。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它包括上護筒、中間護筒和下護筒,上護筒的上端壁上均布上螺栓孔,上護筒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中間護筒內(nèi),上護筒和中間護筒可以相對滑動,上護筒的下端和中間護筒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小內(nèi)、外擋圈,中間護筒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下護筒內(nèi),下護筒和中間護筒可以相對滑動,中間護筒的下端和下護筒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大內(nèi)、外擋圈,下護筒的下端壁上均布下螺栓孔。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安全,不需要人工清理。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第一實施例;圖3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第二實施例;圖4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第三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上護筒2、中間護筒3和下護筒4,上護筒2的上端壁上均布上螺栓孔1,上護筒2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中間護筒3內(nèi),上護筒2和中間護筒3可以相對滑動,上護筒2的下端和中間護筒3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小內(nèi)、外擋圈6、7,中間護筒3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下護筒4內(nèi),下護筒4和中間護筒3可以相對滑動,中間護筒3的下端和下護筒4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大內(nèi)、外擋圈8、9,下護筒4的下端壁上均布下螺栓孔5。所述的中間護筒3有多個。所述上護筒2、中間護筒3和下護筒4的橫截面為圓形或多邊形,如圖2、圖3或圖4所示。所述上護筒2、中間護筒3和下護筒4的橫截面為方形或八邊形,如圖3或圖4所
/Jn o[0015]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間隙地套在螺旋樁機的螺旋鉆桿上,上護筒2通過鐵鉤掛住上螺栓孔I與螺旋樁機動力頭下端固定,下護筒4通過鐵鉤掛住下螺栓孔5與螺旋樁機平臺固定即可。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組合護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護筒(2)、中間護筒(3)和下護筒(4),上護筒(2)的上端壁上均布上螺栓孔(1),上護筒(2)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中間護筒(3)內(nèi),上護筒(2)和中間護筒(3)可以相對滑動,上護筒(2)的下端和中間護筒(3)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小內(nèi)、外擋圈(6、7),中間護筒(3)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下護筒⑷內(nèi),下護筒⑷和中間護筒(3)可以相對滑動,中間護筒(3)的下端和下護筒(4)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大內(nèi)、外擋圈(8、9),下護筒(4)的下端壁上均布下螺栓孔(5)。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護筒(3)有多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護筒(2)、中間護筒(3)和下護筒(4)的橫截面為圓形或多邊形。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護筒(2)、中間護筒(3)和下護筒(4)的橫截面為方形或八邊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護筒,用于罩住螺旋樁機的鉆桿,它包括上護筒、中間護筒和下護筒,上護筒的上端壁上均布上螺栓孔,上護筒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中間護筒內(nèi),上護筒和中間護筒可以相對滑動,上護筒的下端和中間護筒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小內(nèi)、外擋圈,中間護筒的下端間隙地嵌在下護筒內(nèi),下護筒和中間護筒可以相對滑動,中間護筒的下端和下護筒的上端分別固定防止滑脫的大內(nèi)、外擋圈,下護筒的下端壁上均布下螺栓孔。它結(jié)構(gòu)簡單,安全,不需要人工清理。
文檔編號E21B17/10GK202832270SQ2012204863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9月10日
發(fā)明者宋俊, 宋振安 申請人: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