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托掛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隧道施工用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
背景技術: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對于里程較長的隧道,通常在隧道斷面上先開鑿一條同隧道平行的施工輔助導坑,即平行導坑,或者是在隧道地層中開鑿直通地面的傾斜通道,即斜井,這種平行導坑和斜井統(tǒng)稱為輔助坑道。施工時,利用平行導坑或斜井進行施工運輸和隧道內(nèi)通風。具體使用時,是在平行導坑或斜井的上部掛設風筒布,通過外界向風筒布內(nèi)送風,以滿足隧道內(nèi)通風需要,且通過利用平行導坑或斜井進行施工運輸,進而加快隧道施工進度,解決隧道施工及運營期間通風和排水等問題目前,輔助坑道斷面尺寸設計多為無軌單車道運輸,受斷面高度限制,洞內(nèi)風筒布的掛設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洞內(nèi)行車運輸。而平行導坑和斜井等輔助坑道在施工期間,為滿足洞內(nèi)行車需要,通常多采用負壓管來有效防止停風期間風筒布的自然下垂,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卻忽視了負壓管所產(chǎn)生的巨大風阻,使得長距離輸送的風量大幅度減弱,導致很難滿足洞內(nèi)掌子面附近施工需要。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平行導坑和斜井等輔助坑道在施工期間停風狀態(tài)下風筒布自然下垂,以及采用負壓管通風風阻大的問題,同時能滿足行車高度需求,并最大程度降低了通風期間產(chǎn)生的風阻,提高了洞內(nèi)通風效果,節(jié)約了項目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設在風筒布外的多個鋼圈,所述鋼圈與風筒布受風壓時之間的間隙a為 5mm-10mm,所述鋼圈外設置有包裹層,所述包裹層覆蓋在鋼圈上,所述包裹層兩側與風筒布外側相粘結。上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上設置有便于掛接的掛鉤,所述掛鉤下端與鋼圈固定連接,所述掛鉤上端穿過包裹層。上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與風筒布之間受風壓時的間隙a為8mm ο上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在風筒布上呈間隔布設,且每個所述風筒布上鋼圈的數(shù)量為五個。上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的直徑為6mm-8mm。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該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包括套設在風筒布外的多個鋼圈,鋼圈與風筒布受風壓時之間的間隙a為5mm-10mm,鋼圈外設置有包裹層,包裹層覆蓋在鋼圈上,包裹層兩側與風筒布外側相粘結。2、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時,將鋼圈套設在風筒布上,在鋼圈上連接掛鉤,然后將包裹層覆蓋在鋼圈上,并使掛鉤穿過包裹層后,將包裹層兩側與風筒布外側相粘結;再將上述多個連接好后的風筒布通過拉鏈相連接后,通過掛鉤掛在平行導坑或斜井上穿設的鐵絲上即可。3、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平行導坑和斜井等輔助坑道在施工期間停風狀態(tài)下風筒布自然下垂,以及采用負壓管通風風阻大的問題,同時能滿足行車高度需求,并最大程度降低了通風期間產(chǎn)生的風阻,提高了洞內(nèi)通風效果,節(jié)約了項目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受壓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去除掛鉤后的A-A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風筒布;2-鋼圈;3-包裹層;4-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的一種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包括套設在風筒布1外的多個鋼圈 2,所述鋼圈2與風筒布1受風壓時之間的間隙a為5mm-10mm,所述鋼圈2外設置有包裹層 3,所述包裹層3覆蓋在鋼圈2上,所述包裹層3兩側與風筒布1外側相粘結。如圖1所示,所述鋼圈2上設置有便于掛接的掛鉤4,所述掛鉤4下端與鋼圈2固定連接,所述掛鉤4上端穿過包裹層3。該掛鉤4便于與平行導坑或斜井上穿設的鐵絲等相掛接。本實施例中,所述鋼圈2與風筒布1之間受風壓時的間隙a為8mm。本實施例中,所述鋼圈2在風筒布1上呈間隔布設,且每個所述風筒布1上鋼圈2 的數(shù)量為五個。風筒布每節(jié)長度一般為10m,采用五個鋼圈即可很好托掛,具體安裝時,一般風筒布兩端的兩個鋼圈距風筒布端部為lm,中間每個鋼圈之間的間距為an。本實施例中,所述鋼圈2的直徑為6mm-8mm。本實用新型的安裝過程為使用時,將鋼圈2套設在風筒布1上,在鋼圈2上連接掛鉤4,然后將包裹層3覆蓋在鋼圈2上,并使掛鉤4穿過包裹層3后,將包裹層3兩側與風筒布1外側相粘結;再將上述多個連接好后的風筒布通過拉鏈相連接后,通過掛鉤4掛在平行導坑或斜井上穿設的鐵絲上即可。本實施例中,所有掛鉤4的長度相等,以控制掛設標高,保證掛設平順,降低風阻。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在風筒布1外設置多個鋼圈2,鋼圈2外設置有包裹層3,包裹層3兩側與風筒布1外側相粘結。因此,風筒布1不論在通風過程中還是在停風狀態(tài)下,都可以利用鋼圈2的支撐作用,保持下垂度幾乎為零,解決了平行導坑和斜井等輔助坑道在施工期間停風狀態(tài)下風筒布自然下垂,以及采用負壓管通風風阻大的問題,且
4能滿足行車高度需求,并最大程度降低了通風期間產(chǎn)生的風阻,提高了洞內(nèi)通風效果。另夕卜,鋼圈2與風筒布1受風壓時之間的間隙a為5mm-10mm,以減少風阻影響(如直接將鋼圈 2貼合在風筒布1 ,風阻較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設在風筒布(1)外的多個鋼圈0), 所述鋼圈⑵與風筒布(1)受風壓時之間的間隙a為5mm-10mm,所述鋼圈⑵外設置有包裹層(3),所述包裹層C3)覆蓋在鋼圈( 上,所述包裹層C3)兩側與風筒布(1)外側相粘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2)上設置有便于掛接的掛鉤G),所述掛鉤(4)下端與鋼圈O)固定連接,所述掛鉤(4)上端穿過包裹層⑶。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2)與風筒布 (1)之間受風壓時的間隙a為8mm。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2)在風筒布 ⑴上呈間隔布設,且每個所述風筒布⑴上鋼圈⑵的數(shù)量為五個。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圈(2)的直徑為 6mm-8m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筒布網(wǎng)圈托掛結構,包括套設在風筒布外的多個鋼圈,所述鋼圈與風筒布受風壓時之間的間隙a為5mm-10mm,所述鋼圈外設置有包裹層,所述包裹層覆蓋在鋼圈上,所述包裹層兩側與風筒布外側相粘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平行導坑和斜井等輔助坑道在施工期間停風狀態(tài)下風筒布自然下垂,以及采用負壓管通風風阻大的問題,同時能滿足行車高度需求,并最大程度降低了通風期間產(chǎn)生的風阻,提高了洞內(nèi)通風效果,節(jié)約了項目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
文檔編號E21F17/02GK202065009SQ20112017723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張黨平, 施小平, 李秀君, 申百囤, 范恒秀, 陶贊旭 申請人: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