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裝載機前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前車架,屬于裝載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裝載機的鉸接式前車架通常為箱式結構,其頂板具有轉(zhuǎn)斗油缸支座和動臂后支 座,而前車架箱體的兩側板上又設有提升油缸銷軸孔,因此轉(zhuǎn)斗油缸、動臂以及提升油缸均 連接在前車架上,裝載機在作業(yè)過程中,前車架要承受不同方向、較大的載荷,尤其提升油 缸是支承在前車架的兩側板上,因此兩側板需要承受提升油缸傳遞到前車架較大的載荷。 為提高前車架兩側板的機械強度和剛度,一種結構是在兩側板增加多塊加強板結構來提高 側板的強度和剛度;另一種結構通過加厚兩側板的厚度和材料強度來增強強度和剛度等。 但上述兩種結構都存在著鋼材使用量偏多、不便于制造,尤其在提升油缸銷軸孔向上偏離 鉸接板較大時,前車架結構的強度和剛度較難獲得較好效果、提升油缸的維修不便等問題。 為減少前車架的重量,還有在兩側板的外側壁上分別固定有耳板,雖然耳板上也設有提升 油缸銷軸孔,但側板受力后,依然會存在發(fā)生開裂的可能,因此不能完全解決兩側板的受力 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在所使用的鋼材用量較少,能有效提高 兩側板強度和剛度,且提高前車架強度的裝載機前車架。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裝載機前車架,包括前后部具有 開口的箱體,箱體頂板和上端面分別設有動臂后支座和轉(zhuǎn)斗油缸支座,箱體的后部固定有 由同軸線鉸接孔的上鉸接板和下鉸接板構成的鉸接座,箱體的兩側板外側壁和頂板下端面 固定有L形的耳板,且兩側板和兩耳板上設有同軸線的提升油缸銷軸孔,其特征在于所述 箱體兩側板的內(nèi)側壁和上鉸接板的上端面固定有筋板,上鉸接板的上端面、筋板以及兩側 板的內(nèi)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從提升油缸銷軸孔的后部向前延伸的彎板,且兩側板的內(nèi)側壁上 還固定有門形板,門形板的頂部和兩側分別與頂板和兩側板內(nèi)壁固定連接,門形板的底面 分別與兩彎板固定連接。其中所述門形板的底面固定在位于提升油缸銷軸孔上部的彎板上。所述兩耳板底部和兩側板的外側壁上固定有托板。本實用新型在箱體的兩側板外側固定有耳板的基礎上,在兩側板的內(nèi)側壁與上鉸 接座上增設了筋板,而兩側板上固定有彎板和門形板,尤其彎板是從提升油缸銷軸孔的后 部并向前延伸,因此使兩側板位于提升油缸銷軸孔附近的結構更合理,而能提高兩側板位 于提升油缸銷軸孔處的機械強度,尤其當提升油缸銷軸孔向上偏離鉸接座較大時的效果更 為突出。本實用新型僅在兩側板內(nèi)側壁以及兩側板之間增加相互固定連接的筋板、彎板以 及門形板,在前車架鋼材使用量最少的前提下,使前車架具有得較高的機械強度和剛度,不 僅便于生產(chǎn)制造,而且因提升油缸基本敞開在外部,也非常便于提升油缸檢查維修。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
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其中1-側板,2-轉(zhuǎn)斗油缸支座,3-頂板,4-動臂后支座,5-門形板,6_耳板,7_彎 板,8-托板,9-筋板,10-上鉸接板,11-下鉸接板,12-提升油缸銷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見1 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裝載機前車架,包括前后部具有開口的箱體,箱體頂 板3的上端面分別設有兩動臂后支座4和轉(zhuǎn)斗油缸支座2,兩動臂分別通過鉸軸安裝在動臂 后支座4上,同樣,轉(zhuǎn)斗油缸也通過鉸銷安裝在轉(zhuǎn)斗油缸支座2上,箱體的后部固定有由同 軸線鉸接孔的上鉸接板10和下鉸接板11構成的鉸接座,箱體兩側板1的外側壁和頂板3的 下端面固定有L形的耳板6,且兩側板1和兩耳板6上設有同軸線的提升油缸銷軸孔12,提 升油缸通過銷軸安裝在該提升油缸銷軸孔12內(nèi),兩耳板6底部和兩側板1的外壁上固定有 托板8,使耳板6具有較好的機械強度。見
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兩側板1的內(nèi)側壁和上 鉸接板10的上端面固定有筋板9,通過該筋板9將側板1上所受部分的載荷傳至上鉸接板 10上,而上鉸接板10的上端面、筋板9以及兩側板1的內(nèi)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彎板7,而彎板 7從提升油缸銷軸孔12的后部向前延伸,該彎板7呈L形,由于彎板7能接近提升油缸銷軸 孔12,而提高兩側板1位于提升油缸銷軸孔處的機械強度和剛度,兩側板1的內(nèi)側壁上還固 定有門形板5,門形板5的頂部和兩側分別與頂板3和兩側板1內(nèi)壁固定連接,門形板5的 底面分別與兩彎板7的上部固定連接,使門形板5的底面固定在位于提升油缸銷軸孔12上 部的彎板7上,通過門形板5將兩側板1及彎板7所受的各方向的載荷傳至頂板3,而提高 裝載機前車架的強度。
權利要求一種裝載機前車架,包括前后部具有開口的箱體,箱體頂板(3)的上端面分別設有動臂后支座(4)和轉(zhuǎn)斗油缸支座(2),箱體的后部固定有由同一軸線鉸接孔的上鉸接板(10)和下鉸接板(11)構成的鉸接座,箱體的兩側板(1)外側壁和頂板(3)下端面固定有L形的耳板(6),且兩側板(1)和兩耳板(6)上設有同軸線的提升油缸銷軸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兩側板(1)的內(nèi)側壁和上鉸接板(10)的上端面固定有筋板(9),上鉸接板(10)的上端面、筋板(9)以及兩側板(1)的內(nèi)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從提升油缸銷軸孔(12)的后部向前延伸的彎板(7),且兩側板(1)的內(nèi)側壁上還固定有門形板(5),門形板(5)的頂部和兩側分別與頂板(3)和兩側板(1)內(nèi)壁固定連接,門形板(5)的底面分別與兩彎板(7)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載機前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門形板(5)的底面固定在 位于提升油缸銷軸孔(12)上部的彎板(7)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載機前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耳板(6)底部和兩側板 (1)的外側壁上固定有托板(S)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前車架,包括前后部具有開口的箱體,箱體頂板的上端面分別設有動臂后支座和轉(zhuǎn)斗油缸支座,箱體的后部固定有由同軸線鉸接孔的上鉸接板和下鉸接板構成的鉸接座,箱體的兩側板外側壁和頂板下端面固定有L形的耳板,且兩側板和兩耳板上設有同軸線的提升油缸銷軸孔,所述箱體兩側板的內(nèi)側壁和上鉸接板的上端面固定有筋板,上鉸接板的上端面、筋板以及兩側板的內(nèi)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從提升油缸銷軸孔的后部向前延伸的彎板,且兩側板的內(nèi)側壁上還固定有門形板,門形板的頂部和兩側分別與頂板和兩側板內(nèi)壁固定連接、底面分別與兩彎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在所使用的鋼材用量較少的提前下,能有效提高兩側板強度和剛度。
文檔編號E02F9/00GK201738365SQ20102024473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fā)明者蔣惠錦 申請人:常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