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設施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
背景技術:
在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通常包括生化處理工序,一般地,配置有好氧菌池及厭氧菌池;對于好氧菌池,為了提高好氧菌的活性,保障生化反應效果,需要在池內設置曝氣系統(tǒng),以連續(xù)地給池內提供大量的氧氣,從而保障好氧細菌的生物活性,以促進有機物降解能力。
而對于目前的好氧菌池,其曝氣系統(tǒng)以固定的模式為水池提供氧氣,使池內的細菌保持較為穩(wěn)定的分布狀態(tài),這并未有對好氧菌的繁殖提供最優(yōu)化條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該處理池可以促進池底淤泥層之間的好氧菌的相互流動,從而促進繁殖,以提高整體菌群質量,提高處理池的生化處理能力。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設有包含好氧菌的淤泥層,還設有曝氣系統(tǒng);所述池體的底部還等距排布有輔佐輸氣管,所述輔佐輸氣管的表面軸向均布有出氣壁孔,且輔佐輸氣管的自由端封堵;所述輔佐輸氣管匹配有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使相鄰的所述輔佐輸氣管輪流導通。
作為優(yōu)選,所述供氣系統(tǒng)包括輔佐氣泵,所述輔佐氣泵的輸出總管通過分流器后分接至各所述輔佐輸氣管;所述分流器的各分流管中串接有電磁閥;所述電磁閥的通斷受控制器控制,以實現(xiàn)相鄰的所述輔佐輸氣管輪流導通。
作為優(yōu)選,相鄰的所述輔佐輸氣管每隔1-2小時輪流導通一次。
作為優(yōu)選,所述輔佐輸氣管由彈性材料構成,且其軸線呈波浪線狀;且對于開啟狀態(tài)的電磁閥,其開口大小連續(xù)波動;從而使輔佐輸氣管內形成波動氣流,以對輔佐輸氣管形成連續(xù)脈沖,使輔佐輸氣管連續(xù)抖動,從而促進輔佐輸氣管周圍的淤泥連續(xù)松動,使輔佐輸氣管中的空氣更易于釋放到淤泥中,提高輔佐輸氣管周圍淤泥的含氧量。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相較于普通曝氣池,增設了所述輔佐輸氣管,當輔佐輸氣管a對外輸氣時,該輔佐輸氣管a周圍的淤泥中的含氧量明顯增強,使得其它區(qū)域的好氧菌趨向于該輔佐輸氣管a,而當該輔佐輸氣管a關閉,其相鄰的輔佐輸氣管b導通時,輔佐輸氣管a處的好氧菌又趨向于輔佐輸氣管b,由此,可以促進淤泥層中各區(qū)域之間的好氧菌的流動和交融,以提高菌群的整體質量,從而促進生化處理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的側視示意圖。
圖2是本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中,輔佐輸氣管與供氣系統(tǒng)的實施例一示意圖。
圖3是本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中,輔佐輸氣管與供氣系統(tǒng)的實施例二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中,該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包括池體1,所述池體1內設有包含好氧菌的淤泥層2,還設有曝氣系統(tǒng)(未圖示);所述池體1的底部還等距排布有輔佐輸氣管3,所述輔佐輸氣管3的表面軸向均布有出氣壁孔,且輔佐輸氣管3的自由端封堵;所述輔佐輸氣管3匹配有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使相鄰的所述輔佐輸氣管3輪流導通。
上述的處理池,所述供氣系統(tǒng)包括輔佐氣泵4,所述輔佐氣泵4的輸出總管通過分流器5后分接至各所述輔佐輸氣管3;所述分流器5的各分流管51中串接有電磁閥52;所述電磁閥52的通斷受控制器(未圖示)控制,以實現(xiàn)相鄰的所述輔佐輸氣管3輪流導通。相鄰的所述輔佐輸氣管3每隔1-2小時輪流導通一次。
上述好氧型污水生化處理池相較于普通曝氣池,增設了所述輔佐輸氣管3,當輔佐輸氣管a對外輸氣時,該輔佐輸氣管a周圍的淤泥中的含氧量明顯增強,使得其它區(qū)域的好氧菌趨向于該輔佐輸氣管a,而當該輔佐輸氣管a關閉,其相鄰的輔佐輸氣管b導通時,輔佐輸氣管a處的好氧菌又趨向于輔佐輸氣管b,由此,可以促進淤泥層中各區(qū)域之間的好氧菌的流動和交融,以提高菌群的整體質量,從而促進生化處理能力。
實施例二:
對于圖3所示的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輔佐輸氣管3由彈性材料構成,且其軸線呈波浪線狀;且對于開啟狀態(tài)的電磁閥52,其開口大小連續(xù)波動;從而使輔佐輸氣管3內形成波動氣流,以對輔佐輸氣管3形成連續(xù)脈沖,使輔佐輸氣管3連續(xù)抖動,從而促進輔佐輸氣管3周圍的淤泥連續(xù)松動,使輔佐輸氣管3中的空氣更易于釋放到淤泥中,提高輔佐輸氣管周圍淤泥的含氧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