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型家用污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雖然目前我國大力倡導要改善環(huán)境,但是我國被污染的河道和土壤隨處可見,生活污水對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在城市地區(qū),一般都有專門的污水處理廠,統(tǒng)一處理城市生活污水,但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隨處、隨時、隨意排放,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guī)去約束管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我國農村地域較廣,居民生活相對比較分散,如果將農村生活污水統(tǒng)一收集統(tǒng)一處理,則需要大面積的鋪設污水管網(wǎng),成本較高,難以實現(xiàn),而且,現(xiàn)有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通常由多個不同的處理池相互連通組成,占地面積較大,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小型家用污水處理系統(tǒng),它是設計一個多邊形的污水處理罐,污水處理罐內被分割成多個相互連通的處理腔,生活污水在不同的處理腔之間流動,從而達到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的目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成本低,采用立體結構占地面積小,非常適合農村家庭生活污水的凈化處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小型家用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中:包括罐體、隔板、內筒、污水泵及曝氣泵,所述的罐體為多邊形筒體結構,其內設置有內筒及隔板,內筒內腔為緩沖腔,內筒內設置有筒形格柵,隔板將內筒與罐體之間的空腔分割成多個處理腔,分別為厭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污水進管連通筒形格柵及污水泵,污水進管上設置有污水閥,所述的內筒連通厭氧腔,厭氧腔連通缺氧腔,缺氧腔連通好氧腔,好氧腔連通沉淀腔,所述的好氧腔及缺氧腔的底部設置有曝氣管,曝氣管上設置有曝氣噴頭,好氧腔內的曝氣噴頭的設置密度大于缺氧腔底部的曝氣噴頭的密度,所述的曝氣管連通罐體外設置的曝氣泵,所述的好氧腔內懸掛設置有好氧填料,所述的厭氧腔及缺氧腔內均設置有厭氧填料,所述的沉淀腔的上部設置有清水溢流管,所述的緩沖腔的底部為漏斗形,其上設置有排污口及排污閥,所述的厭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的底部分別通過卸污管連通緩沖腔的底部,所述的卸污管上設置有卸污閥。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厭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的底部均設置有傾斜的卸泥板,卸泥板由罐體向內筒傾斜向下。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內筒的上部設置有上溢流口,上溢流口連通厭氧腔與緩沖腔,厭氧腔與缺氧腔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中溢流口,中溢流口連通厭氧腔與缺氧腔,缺氧腔與好氧腔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下溢流口,下溢流口連通缺氧腔與好氧腔,好氧腔與沉淀腔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底溢流口,底溢流口連通好氧腔與沉淀腔。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緩沖腔與厭氧腔、厭氧腔與缺氧腔、缺氧腔與好氧腔、好氧腔與沉淀腔分別通過溢流管連通。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罐體的截面形狀為正八邊形結構,所述的內筒的截面形狀也為正八邊型,所述的罐體與內筒之間的空腔被隔板分割成兩個厭氧腔、兩個缺氧腔、兩個好氧腔及兩個沉淀腔,兩個厭氧腔之間、兩個缺氧腔之間、兩個好氧腔之間及兩個沉淀腔之間分別通過設置在隔板上的連通溢流口連通。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好氧腔兩側的隔板上設置有卡槽,掛架鉤掛在卡槽內,掛架上鉤掛有填料球,好氧填料設置在填料球上。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曝氣泵通過好氧氣管連通好氧腔內的曝氣管,曝氣泵通過缺氧氣管連通缺氧腔內的曝氣管,好氧氣管上設置有好氧閥,缺氧氣管上設置有缺氧閥,好氧閥及缺氧閥均為時間控制閥門,好氧閥的開啟頻率高于缺氧閥的開啟頻率。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罐體的高度高于隔板及內筒的高度,罐體上設置有上蓋。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xiàn)的:所述的罐體、內筒及上蓋均為不銹鋼材質,其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是設計一個多邊形的污水處理罐,污水處理罐內被分割成多個相互連通的處理腔,生活污水在不同的處理腔之間流動,從而達到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的目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成本低,采用立體結構占地面積小,非常適合農村家庭生活污水的凈化處理。
2、本發(fā)明的罐體及內筒均為多邊形結構,在隔板的作用下將罐體及內筒之間的空腔分割成多個處理腔,多邊形結構便于隔板的連接安裝,同時多邊形結構還使本發(fā)明整體呈蜂窩狀結構,從而使本發(fā)明結構美觀、占地空間小,穩(wěn)固性好。
3、本發(fā)明的緩沖腔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及排污閥,厭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的底部分別通過卸污管連通緩沖腔的底部,厭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底部沉積的污泥通過卸污管流入緩沖腔底部的排污口,統(tǒng)一從排污口排出,方便污泥的排出,同時,也方便污水處理后對本發(fā)明的各個處理腔的清洗工作,同時,厭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底部的傾斜設置的卸泥板的設置更加方便污泥向緩沖腔底部流動,方便污泥的清理排污工作。
4、本發(fā)明僅在缺氧腔及好氧腔的底部設置曝氣管,通過曝氣噴頭的設置密度的不同,使進入好氧腔內的空氣量與缺氧腔內的空氣量不同,從而達到合理曝氣的目的。
5、本發(fā)明的曝氣泵通過好氧氣管連通好氧腔內的曝氣管,曝氣泵通過缺氧氣管連通缺氧腔內的曝氣管,好氧氣管上設置有好氧閥,缺氧氣管上設置有缺氧閥,好氧閥及缺氧閥均為時間控制閥門,好氧閥的開啟頻率高于缺氧閥的開啟頻率,通過時間控制閥門控制好氧腔及厭氧腔內的曝氣頻率,從而實現(xiàn)精確控制分別進入好氧腔及缺氧腔內的氧氣量的不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圖1的a-a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圖1的b-b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圖1的c-c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圖1的d-d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又一種結構示意圖。
罐體1、隔板2、內筒3、污水泵4、曝氣泵5、筒形格柵6、緩沖腔7、厭氧腔8、缺氧腔9、好氧腔10、沉淀腔11、污水進管12、污水閥13、曝氣管14、曝氣噴頭15、好氧填料16、厭氧填料17、清水溢流管18、排污口19、排污閥20、卸污管21、卸污閥22、卸泥板23、上溢流口24、中溢流口25、下溢流口26、底溢流口27、溢流管28、連通溢流口29、卡槽30、掛架31、填料球32、好氧氣管33、好氧閥34、缺氧氣管35、缺氧閥36、上蓋3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小型家用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罐體1、隔板2、內筒3、污水泵4及曝氣泵5,所述的罐體1為截面形狀為正八邊形的筒體結構,其內設置有內筒3及隔板2,所述的內筒3的截面形狀也為正八邊型,所述的罐體1、內筒3及上蓋37均為不銹鋼材質,其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層,內筒3內設置有筒形格柵6,隔板2將內筒3與罐體1之間的空腔分割成多個處理腔,分別為厭氧腔8、缺氧腔9、好氧腔10及沉淀腔11,罐體1的高度高于隔板2及內筒3的高度,罐體1上設置有上蓋37,污水進管12連通筒形格柵6及污水泵4,污水進管12上設置有污水閥13,所述的內筒3連通厭氧腔8,厭氧腔8連通缺氧腔9,缺氧腔9連通好氧腔10,好氧腔10連通沉淀腔11,所述的好氧腔10及缺氧腔9的底部設置有曝氣管14,曝氣管14上設置有曝氣噴頭15,好氧腔10內的曝氣噴頭15的設置密度大于缺氧腔9底部的曝氣噴頭15的密度,所述的曝氣管14連通罐體1外設置的曝氣泵5,所述的好氧腔10兩側的隔板2上設置有卡槽30,掛架31鉤掛在卡槽30內,掛架31上鉤掛有填料球32,好氧填料16設置在填料球32上,所述的厭氧腔8及缺氧腔9內均設置有厭氧填料17,所述的沉淀腔11的上部設置有清水溢流管18,所述的緩沖腔7的底部為漏斗形,其上設置有排污口19及排污閥20,所述的厭氧腔8、缺氧腔9、好氧腔10及沉淀腔11的底部分別通過卸污管21連通緩沖腔7的底部,所述的卸污管21上設置有卸污閥22,所述的厭氧腔8、缺氧腔9、好氧腔10及沉淀腔11的底部均設置有傾斜的卸泥板23,卸泥板23由罐體1向內筒3傾斜向下。
內筒3的上部設置有上溢流口24,上溢流口24連通厭氧腔8與緩沖腔7,厭氧腔8與缺氧腔9之間的隔板2上設置有中溢流口25,中溢流口25連通厭氧腔8與缺氧腔9,缺氧腔9與好氧腔10之間的隔板2上設置有下溢流口26,下溢流口26連通缺氧腔9與好氧腔10,好氧腔10與沉淀腔11之間的隔板2上設置有底溢流口27,底溢流口27連通好氧腔10與沉淀腔11,上溢流口24的高度高于中溢流口25的高度高于下溢流口26的高度高于底溢流口27的高度,通過高度的不同,防止污水逆流。
使用時,污水泵4將收集的生活污水通過污水進管12輸送進內筒3內的筒形格柵6內,在格柵6的阻擋作用下,污水中的較大顆粒的污物阻擋在筒形格柵6內,透過筒形格柵6上的孔進入內筒3內腔,即緩沖腔7內,污水在緩沖腔7內緩沖沉淀,當緩沖腔7內的污水高度達到上溢流口24位置時,污水從上溢流口24流入?yún)捬跚?內,在厭氧腔8內進行厭氧反應,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厭氧消化,消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厭氧反應后的無水從中溢流口25流入缺氧腔9,在缺氧腔9內進行缺氧反應,缺氧反應后的無水從下溢流口26進入好氧腔10,污水在好氧腔10內進行好氧反應,好氧處理后的污水經(jīng)底溢流口27進入沉淀腔11,在沉淀腔11內進行沉淀,沉淀腔11內上層清水從清水溢流管18流出,打開排污閥20及卸污閥22,厭氧腔8、缺氧腔9、好氧腔10及沉淀腔11底部沉積的污泥沿傾斜的卸泥板23及卸污管21流入緩沖腔7底部設置的排污口19排污。
本發(fā)明的曝氣泵5向好氧腔10及缺氧腔9內輸送空氣,空氣從曝氣管14上的曝氣噴頭15噴出,缺氧腔9需要的空氣少,好氧腔10需要的空氣多,因此,好氧腔10底部的曝氣管14上的曝氣噴頭15的密度大,缺氧腔9底部的曝氣管14上的曝氣噴頭15的密度小,通過曝氣噴頭15設置密度的不同實現(xiàn)不同的曝氣需要。
實施例二
如圖6所示,重復實施例一,有以下不同點:所述的緩沖腔7與厭氧腔8、厭氧腔8與缺氧腔9、缺氧腔9與好氧腔10、好氧腔10與沉淀腔11分別通過溢流管28連通。所述的罐體1與內筒3之間的空腔被隔板2分割成兩個厭氧腔8、兩個缺氧腔9、兩個好氧腔10及兩個沉淀腔11,兩個厭氧腔8之間、兩個缺氧腔9之間、兩個好氧腔10之間及兩個沉淀腔11之間分別通過設置在隔板2上的連通溢流口29連通。曝氣泵5通過好氧氣管33連通好氧腔10內的曝氣管14,曝氣泵5通過缺氧氣管35連通缺氧腔9內的曝氣管14,好氧氣管33上設置有好氧閥34,缺氧氣管35上設置有缺氧閥36,好氧閥34及缺氧閥36均為時間控制閥門,好氧閥34的開啟頻率高于缺氧閥36的開啟頻率,通過控制好氧閥34及缺氧閥36的開啟頻率,實現(xiàn)通入好氧腔10及缺氧腔9內的空氣的量的不同。
本實施例中罐體1與內筒3之間的空腔被隔板2分割成兩個厭氧腔8、兩個缺氧腔9、兩個好氧腔10及兩個沉淀腔11,進入罐體1內的污水經(jīng)過兩次厭氧處理、兩次缺氧處理、兩次好氧處理及兩次沉淀處理,從而使污水處理更加徹底,處理效果好。本實施例中緩沖腔7與厭氧腔8、厭氧腔8與缺氧腔9、缺氧腔9與好氧腔10、好氧腔10與沉淀腔11分別通過溢流管28連通,溢流管28可直接通入各腔底部,由于污水流速較慢,直接通入腔底不會影響上層清水。
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思路和范圍,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所要求的權利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