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煤礦多分布在北方和西北方缺水地區(qū),隨著煤炭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煤炭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突出,對煤礦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使其能成為井下生產(chǎn)用水,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目前煤礦的缺水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對煤礦生活污水主要通過簡單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對其進行簡單生化處理,污水處理系統(tǒng)按照污水的流向,包括依次設置的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以及濾池。污水 進入初沉池去除大部分懸浮物后,進入曝氣池,在曝氣池內(nèi),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接觸的混合,好氧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降解,隨后曝氣池出水在二沉池內(nèi)進行泥水分離,出水流入濾池,經(jīng)過濾后流入清水池。雖然現(xiàn)有技術處理后的煤礦生活污水,可以進行地面沖廁、綠化、洗煤、電廠循環(huán)等,但是流程長,出水水質(zhì)不可靠,無法作為井下生產(chǎn)用水。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及方法,不僅流程短、處理設施少、而且出水水質(zhì)可靠。本發(fā)明一方面提供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包括沿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過濾裝置,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的頂部設置有污水入口,并與所述初沉池連通;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設置有生產(chǎn)用水出口。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頂部設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中設置有多個第一過濾孔;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頂部設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中設置有多個第二過濾孔,所述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一過濾孔的孔徑,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一部分填料和第二部分填料,所述第一部分填料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填料的上面,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曝氣管,所述曝氣管穿設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并設置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底部,所述曝氣管與供風設備相連。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第一過濾孔的密度為4000-7000個/m2,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15000-25000個/m2,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25000-40000個/m2。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所述第一填料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之間;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所述第二填料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之間。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一集泥斗,且所述第一集泥斗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排泥口連通; 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二集泥斗,且所述第二集泥斗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排泥口連通。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超濾單元包括中間水池、用于提供壓力的加壓泵以及與所述加壓泵相連的超濾裝置。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消毒單元包括順次連接的紫外線消毒裝置和二氧化氯消毒裝置;所述紫外線消毒裝置與所述超濾裝置相連。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所述超濾裝置為板式,管式或卷式超濾裝置。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包括初沉池中的污水經(jīng)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生物氧化過濾裝置;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用于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再依次通過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所述超濾單元用于將污水中的微粒子濾去;最后經(jīng)所述清水池底部設置的生產(chǎn)用水出口流出。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包括初沉池中的污水經(jīng)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污水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自上而下流動,然后通過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底部設置的進水口進入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污水在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自下而上流動。本發(fā)明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及方法,通過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降解生活污水中有機物和氨氮,通過超濾單元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zhì)和大腸菌群,通過消毒單元確保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shù)滿足井下生產(chǎn)用水要求,不僅流程短、處理設施少、而且出水水質(zhì)可靠。
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包括沿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初沉池I、生物氧化過濾裝置2、超濾單元3、消毒單元4和清水池5,在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的頂部設置有污水入口 11,并與初沉池I連通;清水池5的底部設置有生產(chǎn)用水·出口 6。在具體實現(xiàn)過程中,污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可被初沉池I除去,隨后污水通過污水入口 11進入生物氧化過濾裝置2,生物氧化過濾裝置2可以對污水進行氧化過濾,除去其中的有機物、氨氮和污泥。但是,此時的污水中還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質(zhì)和微粒子(如蛋白質(zhì)、水溶性高聚物、細菌等),無法滿足生產(chǎn)用水的需求,所以還需將污水依次通過超濾單元和消毒單元。超濾單元3的超濾膜具體可以為無機膜、有機膜或復合膜,超濾膜額定孔徑為O. 001-0. 02 μ m,膜組件可以為管式、板式或卷式,依靠超濾膜的篩濾作用,使污水中的大分子物質(zhì)和微粒子,如蛋白質(zhì)、水溶性高聚物、細菌等被濾膜阻留。消毒單元4可以通過消毒劑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分子結(jié)構(gòu),或者將核酸氧化,阻止細胞的合成代謝,使細菌死亡,尤其是可將污水中的大腸桿菌殺死,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綜上,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通過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可以降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通過超濾單元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zhì)和大腸菌群,通過消毒單元確保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shù)滿足井下生產(chǎn)用水要求,不僅流程短、處理設施少、而且出水水質(zhì)可靠。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2所示,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同步氧化單元10,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以及曝氣管30。其中,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的頂部設置有污水入口 11,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出水口 13和第一排泥口 14,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12,第一填料12中設置有多個第一過濾孔(未繪示);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 23和第二排泥口 24,進水口 23與第一出水口 13連通,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的頂部設置有第二出水口 21,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22,第二填料22中設置有多個第二過濾孔,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小于第一過濾孔的孔徑(未繪示),第二填料22包括第一部分填料221和第二部分填料222,第一部分填料221設置在第二部分填料222的上面,第一部分填料221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大于第二部分填料222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曝氣管30穿設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并設置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的底部,曝氣管30與供風設備相連。在具體實現(xiàn)時,污水從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的污水入口 11流入,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自上而下流動,并和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的第一填料12充分接觸,然后再通過第一出水口 13與進水口 23的連通,自流進入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在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水流自下而上流動,并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的第二填料22充分接觸,在污水充滿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后,污水繼續(xù)以一定的流速從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的污水入口 11進水,經(jīng)過氧化過濾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從第二出水口 21流出,整個污水處理過程中進水和出水處于連續(xù) 不間斷的狀態(tài)。曝氣管30設置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的底部,能夠使氣體從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的底部自下而上運動,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能夠被第一填料12和第二填料22切割成微小氣泡,從而可以提高氧氣的利用率。同時,曝氣管30可以根據(jù)需要,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分別設置,還可在曝氣管30上設置閥門,用以調(diào)節(jié)空氣流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污水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需要水力停留時間,水力停留時間具體是指待處理污水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即污水與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與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應時間。水力停留時間等于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的高度與水流速度之比。污水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的水力停留,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能夠充分和第一填料12中的微生物接觸,充分氧化降解,還使污泥能夠沉淀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的底部。污水在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同樣需要水力停留時間,該處的水力停留時間與上述的污水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相同,在此不再贅述。經(jīng)過污水在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的水力停留,能夠使第二填料22中的微生物進一步對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氧化降解。由于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的第二填料22的第二過濾孔較第一過濾孔小,在進水過程中,第二過濾孔對污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具有較強的吸附和截留作用,可以使第二出水口 21的出水水質(zhì)清澈。上述氧化降解以及沉淀、吸附截留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泥,可以通過第一排泥口 14和第二排泥口 24排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第一排泥口 14和第二排泥口 24可以為多個,其上還可以設置控制污泥排放的閥門。具體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的第一填料12可以為網(wǎng)狀聚氨酯,形狀可以為立方體或球形,邊長或直徑為30-100毫米,其上布滿了第一過濾孔,第一填料12截面中第一過濾孔的密度為4000-7000個/m2。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的第二填料22也為網(wǎng)狀聚氨酯,形狀為立方體或球形,邊長或直徑為30-2000mm,其上布滿了第二過濾孔,其中,第二過濾孔的孔徑比第一過濾孔小,以實現(xiàn)二次過濾,第二填料22截面中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15000-25000個/m2。上述的第一填料12和第二填料22可通過支架,網(wǎng)狀容器等固定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在第一填料12和第二填料22中還生長有微生物,用以降解有機物和氨氮。第二部分填料222為孔徑較小的第二過濾孔,第二部分填料222截面中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25000-45000個/m2,第一部分填料221為孔徑較大的第二過濾孔,第一部分填料221截面中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15000-25000個/m2。第一部分填料221和第二部分填料222之間可以設置分隔網(wǎng),也可以不設置任何分隔裝置,采取自然堆疊的方式。由于污水在第二填料22中自下而上流動,因此,懸浮物和膠體能夠被吸附截留在第二部分填料222中,即第二填料22的下部,便于污泥排放。若第二部分填料222的第二過濾孔被污泥堵塞,還可通過調(diào)大水流量和調(diào)大曝氣管30中的空氣流量,對第二過濾孔進行清洗,清洗得到的廢液可通過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第二出水口 21排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通過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串聯(lián)設置,以及后段吸附過濾單元設置在底部的進水口與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第一出水口連通,可以使污水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自上而下流動,在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自下而上運動。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第一填料中的微生物能夠充分與污水接觸,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第二填料中的微生物能夠進一步降解有機物和氨氮,且第二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孔徑較小,對污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具有較強的吸附和截留作用。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不僅可以吸附截留懸浮物和膠體,還便于清洗,可重復利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在降解有機物和氨氮的同時,還對懸浮物和膠體過濾和截留,不需要設置二沉池和過濾池,也不需要污泥回流,簡化了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降低了成本和裝置的占地面積。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第一填料能夠固定在前段同步氧化裝置中,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還設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15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16,第一填料12固定設置在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15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16之間。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15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16可以為細網(wǎng)狀并由不生銹材料制成的固定裝置,第一填料12在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15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16之間的填充率可以為90-95%。對應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還設置有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25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26,第二填料22固定設置在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25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26之間。第二填料22在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25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26之間的填充率可以為90-95%。在本實施例中,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10中還設置有第一集泥斗17,且第一集泥斗17的出口與第一排泥口 14連通;在后段吸附過濾單元20中還設置有第二集泥斗27,且第二集泥斗27的出口與第二排泥口 24連通。通過設置集泥斗,污泥不需隨時排放,可收集在集泥斗中,定期排放,可以減少水源浪費和人工操作。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3所示,超濾單元3包括中間水池40、用于提供壓力的加壓泵50以及與加壓泵相連的超濾裝置60。具體地,后段吸附過濾裝置20中的水通過第二出水口 21自流入中間水池40,中間水池40用以存儲生物氧化過濾裝置氧化過濾之后的水體,為超濾裝置60提供水源。在中間水池40和超濾裝置60之間,還設置有加壓泵50,通過加壓泵50,中間水池40中的水提升進入超濾裝置60。超濾裝置60不僅能夠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zhì),而且能去除大分子物質(zhì)和微粒子(如蛋白質(zhì)、水溶性高聚物、細菌等),滿足后續(xù)紫外線消毒對進水水質(zhì)的要求。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超濾裝置60具體可以為板式,管式或卷式超濾裝置。其中板式過濾裝置流道間隙大小可調(diào),原水流道不易被雜物堵塞,通過增減膜及支撐板的數(shù)量可處理不同水量;管式過濾裝置原液流道截留面積較大,不易堵塞,膜面的清洗比較容易,可化學清洗或擦洗;卷式超濾裝置的單位體積內(nèi)的有效膜面積較大,水在膜表面流動狀態(tài)比較好,結(jié)構(gòu)緊湊,占地面積較小。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超濾裝置,不以本實施例為限。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消毒單元4包括順次連接的紫外線消毒裝置70和二氧化氯消毒裝置80,紫外線消毒裝置70與超濾裝置60相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超濾裝置60出水進入紫外線消毒裝置70,紫外線消毒裝置70可以采用汞蒸氣紫外線消毒,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分子結(jié)構(gòu),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其中,紫外線消毒放射劑量為300 600J/m2。紫外線消毒能夠殺死隱性孢子菌和賈第鞭毛蟲,劑量300J/m2的紫外光足以殺死99. 99%的寄生蟲?!?br>
紫外線消毒裝置70出水進入清水池6,在清水池入水口處可通過二氧化氯消毒裝置80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劑,有效氯投加量為O. 5 2. Omg/L,其中二氧化氯消毒劑可通過二氧化氯消毒裝置80采用化學法或電解法制備。二氧化氯可滲入細菌細胞內(nèi),將核酸(RNA或DNA)氧化,阻止細胞的合成代謝,并使細菌死亡,從而達到殺菌作用,其中二氧化氯消毒劑在清水池中的停留時間不小于半小時。二氧化氯可以保持井下生產(chǎn)用水管網(wǎng)中的余氯量,防止管網(wǎng)中細菌(病原菌)的滋生。綜上,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通過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實現(xiàn)同步降解有機物和氨氮,且出水懸浮物含量較低,不需要設置二沉池,不需要污泥回流,同時也不需要濾池,簡化了工藝流程,節(jié)省了工程投資和占地面積;通過超濾單元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zhì)和大腸菌群,通過消毒單元確保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shù)滿足井下生產(chǎn)用水要求,不僅流程短、處理設施少、而且出水水質(zhì)可靠。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裝置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初沉池中的污水經(jīng)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再依次通過和清水池;超濾單元用于將污水中的微粒子濾去;最后經(jīng)清水池底部設置的生產(chǎn)用水出口流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通過污水依次流過生物氧化過濾裝置、超濾單元、消毒單元最終進入清水池,不僅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還可進一步對污水進行殺菌消毒處理。處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不僅可以緩解礦區(qū)水資源短缺的狀況,而且可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進一步地,上述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中的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包括初沉池中的污水經(jīng)前段同步氧化單元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污水在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自上而下流動,然后通過后段吸附過濾單元底部設置的進水口進入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污水在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自下而上流動。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能夠通過上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實現(xiàn),該方法對生活污水處理的具體過程可參照上述裝置實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 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過濾裝置,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 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的頂部設置有污水入口,并與所述初沉池連通; 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設置有生產(chǎn)用水出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 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頂部設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中設置有多個第一過濾孔; 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頂部設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中設置有多個第二過濾孔,所述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一過濾孔的孔徑,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一部分填料和第二部分填料,所述第一部分填料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填料的上面,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
曝氣管,所述曝氣管穿設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并設置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底部,所述曝氣管與供風設備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過濾孔的密度為4000-7000個/m2,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15000-25000個/m2,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25000-40000個/m2。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所述第一填料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之間; 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所述第二填料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一集泥斗,且所述第一集泥斗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排泥口連通; 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二集泥斗,且所述第二集泥斗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排泥口連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濾單元包括中間水池、用于提供壓力的加壓泵以及與所述加壓泵相連的超濾裝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單元包括順次連接的紫外線消毒裝置和二氧化氯消毒裝置; 所述紫外線消毒裝置與所述超濾裝置相連。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濾裝置為板式,管式或卷式超濾裝置。
9.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利用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裝置進行生活污水處理,該方法包括 初沉池中的污水經(jīng)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生物氧化過濾裝置;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用于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 再依次通過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所述超濾單元用于將污水中的微粒子濾去; 最后經(jīng)所述清水池底部設置的生產(chǎn)用水出口流出。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 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包括 初沉池中的污水經(jīng)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污水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自上而下流動,然后通過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底部設置的進水口進入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污水在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自下而上流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及方法,裝置包括沿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過濾裝置,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的頂部設置有污水入口,并與初沉池連通;清水池的底部設置有生產(chǎn)用水出口。本發(fā)明提供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chǎn)用水的裝置及方法,通過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降解生活污水中有機物和氨氮,通過超濾單元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zhì)和大腸菌群,通過消毒單元確保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shù)滿足井下生產(chǎn)用水要求,不僅流程短、處理設施少、而且出水水質(zhì)可靠。
文檔編號C02F103/10GK102838253SQ2012102580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李守勤, 周如祿, 陳永春, 郭中權, 謝毫, 肖艷, 柳炳俊 申請人:淮南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huán)保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