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工濕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人工濕床。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用水量的劇增,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斷迅猛增長,水體污染日益嚴重。對于這些污水的處理,活性污水處理系統(tǒng)是應用最廣泛的處理技術。它有效的用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的處理。但是其投資大,也存在反應器即曝氣池的池體比較龐大,占地面積大、電耗高、管理復雜等缺點。另外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技術是水處理領域的熱點。它是在一定的填料即基質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當污水通過系統(tǒng)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被系統(tǒng)吸收或分解,使水質得到凈化。該技術具有節(jié)能,污染物去除率高,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非常好且穩(wěn)定、氮、磷去除能力強、操作簡單,運轉維護管理方便、建造成本和運行費用低、對負荷變化適應能力強、適于處理間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點。但其缺點是占地面積大,一般將其建在河道的入湖口或水庫的入口處。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的人工濕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人工濕床,其包括箱體和支架,所述的箱體上面是開口的,側面上分別設有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內部設有水渣層,若干箱體之間有一定距離地安置在支架上,形成多層結構,上層出水管與下層進水管通過管道相連。
所述的水渣層為質量較輕的水渣構成。
本實用新型采用把多層上面開口、側面上設有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將內部有水渣層的箱體設在支架上。污水在泵的作用下經(jīng)管道送入上層濕床的箱體內,污水均勻流過水渣基質,在水渣上種有多年生挺水植物,水渣表面吸附生長微生物,利用基質-微生物-植物這個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xié)調作用,通過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水生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xiàn)對廢水的高效凈化,同時,通過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促進綠色植物生長,實現(xiàn)廢水的資源化與無害化。經(jīng)過凈化的水在水箱的另一側由出水管道流出。然后流過連接上下層的管道進入下層濕床,同樣,經(jīng)進水管道進入,經(jīng)出水管道流出,如此循環(huán)。選擇的植物必須是多年生的挺水型植物,株高1米左右,能生產(chǎn)切花,且極耐寒,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均可安全過冬,而不需要冬季將其挖出置于溫室來年再播種,如花菖蒲、燕子花、黃花菖蒲。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jié)約土地等優(yōu)點。同時采用水渣作為基質達到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目的,而且能生產(chǎn)切花,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支架,3.出水管道,4.進水管道,5.水渣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結構如附圖所示,箱體1上面是開口的,側面上分別設有進水管道3和出水管道4,內部鋪有由質量較輕的水渣構成的水渣層5,兩個箱體1之間有一定距離地設在支架2上,上層出水管道4與下層進水管道3有管道相連。
權利要求1.一種人工濕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體和支架,所述的箱體上面是開口的,側面上分別設有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內部設有水渣層,若干箱體之間有一定距離地設在支架上,形成多層結構,上層出水管與下層進水管有管道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渣層為質量較輕的水渣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濕床,屬于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其包括箱體和支架,所述的箱體上面是開口的,側面上分別設有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內部設有水渣層,若干箱體之間有一定距離地設在支架上,形成多層結構。所述的水渣層為質量較輕的水渣構成。本實用新型簡單易于操作,運行和維護成本低,不僅有效的處理了污水,凈化了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其占地面積小,節(jié)省了大量的土地,同時采用水渣作為基質,依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形成生物膜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還達到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目的,而且能生產(chǎn)切花,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jié)約土地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C02F3/10GK2811282SQ20052008546
公開日2006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20日
發(fā)明者張成祿, 李燕, 張建, 宋青, 于霞, 包南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