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技術領域。
現(xiàn)有技術中鑄鐵鍋爐以其耐腐蝕而使用壽命較之一般鍋爐更長而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但是,一般鑄鐵鍋爐的熱效率不高又是其使用受到制約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鑄鐵鍋爐的熱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鍋爐內表面積(包括對流換熱面積和輻射換熱面積)較小,燃料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不能被鍋爐中的工質充分吸收。一般鑄鐵鍋爐的燃燒室形式多為П形,由于下部無工質而被稱為干底濕背型,這樣,下部就不能進行輻射換熱。一般鑄鐵鍋爐的煙道與燃燒室直接相通,這樣就使燃燒室內的仍有較高溫度的煙氣直接進入煙道而不能充分利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鑄鐵鍋爐的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是(1)通過增加燃燒室下部為鍋爐內腔(工質能夠到達部分)的一部分來增大鍋爐內表面占爐膛的比例,即濕底濕背結構。
(2)將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的爐片設計成一定形狀,使燃燒室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多次反復通過爐片,以增大爐片與煙氣的接觸面積,通過對流換熱充分地吸收煙氣中的熱量。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新型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由前、中、后三種爐片組成,其中中間爐片的數(shù)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種爐片外輪廓完全一致,前爐片和后爐片的下部分別設置兩個支撐腳,爐片與爐片之間用耐熱材料隔離、密封,設有供水接口、回水接口,爐片與爐片之間在出水孔處以若干聯(lián)接套以過盈配合方式相連,在回水孔處以若干聯(lián)接套以過盈配合方式相連,前爐片、中間爐片和后爐片的燃燒室外壁為環(huán)形,前爐片、中間爐片和后爐片的內部結構為環(huán)形中空腔體,三種爐片的上部均設置有出水孔,三種爐片的下部均設置有回水孔,三種爐片的左右兩側對應設置有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在每一爐片上位于爐片的左、右兩側且以爐片的中心線為對稱,三種爐片分別在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對應設置有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在每一爐片上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以爐片中心點為對稱。
本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燃料在燃燒室內燃燒后,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先經燃燒室即第一加熱氣體流通過孔沿前爐片至后爐片的方向通過,然后又經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沿后爐片至前爐片的方向返回,然后再經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沿前爐片至后爐片的方向通過,最后經由煙道排出,這樣,燃燒室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多次反復通過爐片,大大增加了爐片與煙氣的接觸面積,因此,本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增加了一部分熱輻射和對流換熱,鍋爐的熱效率大大提高。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圖1是爐門主視圖;圖2是爐門A-A剖視圖;圖3是爐門左視圖;圖4是爐門B-B剖視圖;圖5是前爐片主視圖;圖6是前爐片后視圖;圖7是前爐片左視圖;圖8是前爐片俯視圖;圖9是前爐片B-B剖視圖;
圖10是前爐片A-A剖視圖;
圖11是中爐片主視圖;
圖12是中爐片左視圖;
圖13是中爐片A-A剖視圖;
圖14是中爐片俯視圖;
圖15是中爐片B-B剖視圖;
圖16是后爐片主視圖;
圖17是后爐片左視
圖18是后爐片后視圖;
圖19是后爐片A-A剖視圖;圖20是后爐片俯視圖;圖21是后爐片B-B剖視圖;圖22是爐體裝配圖。
本新型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由前1、中2、后3三種爐片組成,其中中間爐片2的數(shù)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種爐片外輪廓完全一致,前爐片1和后爐片3的下部分別設置兩個支撐腳10,爐片與爐片之間用耐熱材料隔離、密封,設有出水孔4、回水孔5,爐片與爐片之間在出水孔4處以若干聯(lián)接套6以過盈配合方式相連,在回水孔5處以若干聯(lián)接套7以過盈配合方式相連,前爐片1、中間爐片2和后爐片3的燃燒室8外壁9為環(huán)形,前爐片1、中間爐片2和后爐片3的內部結構為環(huán)形中空腔體,三種爐片的上部均設置有出水孔4,三種爐片的下部均設置有回水孔5,三種爐片的左右兩側對應設置有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5、16、18、19、20、21、22、23、24、25,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5、16、18、19、20、21、22、23、24、25在每一爐片上位于爐片的左、右兩側且以爐片的中心線為對稱,三種爐片分別在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對應設置有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1、12、13、14,在每一爐片上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1、12、13、14以爐片中心線為對稱。
爐片之間的聯(lián)接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前爐片1與后爐片3在各自的支撐腳10處以一根長螺栓相連。一種是中爐片2也設有支撐腳,爐片與爐片之間在各自的支撐腳處以短螺栓相連。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由前(1)、中(2)、后(3)三種爐片和爐門(17)組成,其中中間爐片(2)的數(shù)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種爐片外輪廓完全一致,前爐片(1)和后爐片(3)的下部分別設置兩個支撐腳(10),爐片與爐片之間用耐熱材料隔離、密封,設有出水孔(4)、回水孔(5),其特征在于爐片與爐片之間在出水孔(4)處以若干聯(lián)接套(6)以過盈配合方式相連,在回水孔(5)處以若干聯(lián)接套(7)以過盈配合方式相連,前爐片(1)、中間爐片(2)和后爐片(3)的燃燒室(8)外壁(9)為環(huán)形,前爐片(1)、中間爐片(2)和后爐片(3)的內部結構為環(huán)形中空腔體,三種爐片的上部均設置有出水孔(4),三種爐片的下部均設置有回水孔(5),三種爐片的左右兩側對應設置有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5)、(16)、(18)、(19)、(20)、(21)、(22)、(23)、(24)、(25),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5)、(16)、(18)、(19)、(20)、(21)、(22)、(23)、(24)、(25)在每一爐片上位于爐片的左、右兩側且以爐片的中心線為對稱,三種爐片分別在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對應設置有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1)、(12)、(13)、(14),在每一爐片上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11)、(12)、(13)、(14)以爐片中心線為對稱。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前爐片(1)與后爐片(3)在各自的支撐腳(10)處以一根長螺栓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中爐片(2)也設有支撐腳,爐片與爐片之間在各自的支撐腳處以短螺栓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式鑄鐵熱交換器,提高了鑄鐵鍋爐的熱效率,其主要技術特征是前、中、后爐片的燃燒室外壁為環(huán)形,在三種爐片上對應設置有第二加熱氣體流通過孔和第三加熱氣體流通過孔,選
圖11做為摘要附圖。
文檔編號F24H3/00GK2344703SQ9823716
公開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3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4月3日
發(fā)明者張大偉 申請人:沈陽戴維國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