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前面板和繞前面板的周向設置的周向殼體,周向殼體的上板面和/或下板面具有出風口,前面板位于周向殼體的前側并與周向殼體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前面板具有:遮擋周向殼體的前側的閉合工作位置,當前面板處于閉合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閉合;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的打開工作位置,當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由于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因而使得空調器具有側向進風、上和/或下出風的功能,從而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進出風模式。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空調器具有單位時間內進風量可調的特點。
【專利說明】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空調器,例如壁掛式空調器(也稱壁掛機),一般是從頂端進風,從下端或左右兩側出風。這樣的空調器存在進風形式單一、進風量不可調節(jié)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空調器存在進風形式單一、進風量不可調節(jié)的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前面板和繞前面板的周向設置的周向殼體,周向殼體的上板面和/或下板面具有出風口,前面板位于周向殼體的前側并與周向殼體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前面板具有:遮擋周向殼體的前側的閉合工作位置,當前面板處于閉合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閉合;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的打開工作位置,當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
[0005]進一步地,空調器還包括遮擋部,遮擋部設置在周向殼體的上側和下側,以遮擋前面板與周向殼體分離后形成的上部間隙和下部間隙。
[0006]進一步地,前面板為平板形,前面板的周向邊緣與周向殼體的外周緣結構相適配。
[0007]進一步地,前面板為平板形,遮擋部包括:上擋風板,上擋風板與前面板連接并位于周向殼體的上側,當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上擋風板遮擋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上側之間形成的上部間隙;下擋風板,下擋風板與前面板連接并位于周向殼體的下側,當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下擋風板遮擋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下側之間形成的下部間隙。
[0008]進一步地,上擋風板包括一個或多個板段,多個板沿周向殼體向前面板的方向段彼此順次鉸接。
[0009]進一步地,空調器還包括驅動部和第一齒形結構,第一齒形結構設置在驅動部的輸出端上,上擋風板具有第二齒形結構,第一齒形結構與第二齒形結構嚙合。
[0010]進一步地,第二齒形結構為直線形齒條,且直線形齒條的至少一端具有止擋凸起。
[0011]進一步地,上擋風板的前側與前面板鉸接,第二齒形結構為弧形齒條或齒輪。
[0012]進一步地,上擋風板包括多個板段,多個板段沿周向殼體向前面板的方向彼此順次鉸接,位于兩端的兩個板段中的一個板段與前面板鉸接,另一個板段具有第二齒形結構。
[0013]進一步地,與前面板鉸接的板段具有鉸接孔,前面板具有鉤掛部,鉤掛部與鉸接孔鉤掛配合。
[0014]進一步地,空調器還包括用于導引風向或遮蔽出風口的導風板,導風板設置在出風口處。
[0015]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周向殼體的上板面和/或下板面具有出風口,前面板位于周向殼體的前側并與周向殼體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前面板具有遮擋周向殼體的前側的閉合工作位置和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的打開工作位置,當前面板處于閉合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閉合,當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由于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因而使得空調器具有側向進風、上和/或下出風的功能,從而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進出風模式。由于前面板與周向殼體的前側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因而通過改變前面板與周向殼體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調節(jié)側向進風口的大小,從而使空調器具有單位時間內進風量可調的特點,進而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換熱可靠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主視圖;
[0018]圖2示出了第一個實施例中前面板處于閉合工作位置時的圖1的右視圖;
[0019]圖3示出了第一個實施例中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的圖1的右視圖;
[0020]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中的擋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示出了圖4的P處局部放大圖;
[0022]圖6示出了第二個實施例中前面板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的圖1的右視圖;
[0023]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中的擋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示出了圖7的M處局部放大圖;以及
[0025]圖9示出了圖7的右視圖。
[0026]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7]10、周向殼體;11、上板面;12、下板面;13、上部間隙;14、下部間隙;20、前面板;21、鉤掛部;30、側向進風口 ;40、上擋風板;41、板段;41a、鉸接孔;42、第二齒形結構;42a、止擋凸起;43、止擋凸沿;50、下擋風板;60、導風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8]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如圖1至圖9所示,空調器包括前面板20和繞前面板20的周向設置的周向殼體10,周向殼體10的上板面11和/或下板面12具有出風口,前面板20位于周向殼體10的前側并與周向殼體10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前面板20具有遮擋周向殼體10的前側的閉合工作位置和與周向殼體10的前側分離的打開工作位置,當前面板20處于閉合工作位置時,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前側閉合,當前面板20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 30。由于前面板20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因而使得空調器具有側向進風、上和/或下出風的功能,從而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進出風模式。由于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前側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因而通過改變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調節(jié)側向進風口的大小,從而使空調器具有單位時間內進風量可調的特點,進而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換熱可靠性。
[0030]本實用新型中的空調器還包括用于導引風向或遮蔽出風口的導風板60,導風板60設置在出風口處(請參考圖1和圖3)。由于設置有導風板60,因而可以通過調節(jié)導風板60的導風角度,改變空調器的出風角度,從而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當空調器停止運行后,導風板60用于遮蔽出風口,有效避免污物進入出風口、避免影響空調器的正常運行,并且保證了空調器的美觀性。
[0031]本實用新型中的空調器僅具有側向進風口 30。
[0032]優(yōu)選地,前面板20的橫截面呈U形。U形的前面板20具有兩個伸出板段,兩個伸出板段分別與周向殼體10的上下兩側對應配合,用于遮擋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在上下兩側形成的間隙,從而有效將進風氣體與出風氣體隔離,避免由出風口送出的風直接由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在上下兩側形成的間隙處回流,進而提高了空調器的運行可靠性,保證了換熱效率。
[0033]本實用新型中的空調器還包括遮擋部,遮擋部設置在周向殼體10的上側和下側,以遮擋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分離后形成的上部間隙13和下部間隙14。由于設置有遮擋部,因而能夠有效避免由出風口送出的風直接由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在上下兩側形成的間隙處回流,保證氣體僅由側向進風口 30進風,從而提高了空調器的換熱效果。
[0034]在一個未圖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遮擋部包括可抽拉、可折疊的百葉窗結構,百葉窗結構的第一端與前面板20連接,百葉窗的第二端與周向殼體10連接。當前面板20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百葉窗結構被展開以遮擋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在上下兩側形成的間隙,從而使空調器僅由側向進風。
[0035]如圖2和圖3所示,前面板20為平板形,前面板20的周向邊緣與周向殼體10的外周緣結構相適配。由于前面板20的周向邊緣與周向殼體10的外周緣結構相適配,因而當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閉合后,二者能夠密閉配合,避免因間隙過大而導致側向進風口30始終處于通氣狀態(tài),提高了空調器的美觀性。
[0036]如圖3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前面板20為平板形,遮擋部包括上擋風板40和下擋風板50,上擋風板40與前面板20連接并位于周向殼體10的上側,當前面板20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上擋風板40遮擋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上側之間形成的上部間隙13 ;下擋風板50與前面板20連接并位于周向殼體10的下側,當前面板20處于打開工作位置時,下擋風板50遮擋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下側之間形成的下部間隙14。由于設置有上擋風板40和下擋風板50,因而使得空調器僅由側向進風口 30處進風,在保證空調器換熱可靠性的同時,還豐富了空調器的進出風模式,從而改善了空調器的運行性能。
[0037]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擋風板40包括一個或多個板段41,多個板段41沿周向殼體10向前面板20的方向彼此順次鉸接。
[0038]當上擋風板40僅為一個板段41時,板段41的第一端與前面板20連接,板段41的第二端與周向殼體活動連接。優(yōu)選地,板段41的第二端與周向殼體滑動連接。
[0039]優(yōu)選地,空調器還包括驅動部和第一齒形結構,第一齒形結構設置在驅動部的輸出端上,上擋風板40具有第二齒形結構42,第一齒形結構與第二齒形結構42嚙合。通過第一齒形結構與第二齒形結構42的配合,可以使上擋風板40相對于周向殼體10運動,從而帶動前面板20動作以改變前面板20的工作位置。
[0040]進一步地,驅動部為電機,第一齒形結構為齒輪,齒輪套設在電機的輸出軸上,以與第二齒形結構42配合驅動上擋風板40動作。
[0041]如圖4和圖5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第二齒形結構42為直線形齒條,且直線形齒條的至少一端具有止擋凸起42a。由于設置有止擋凸起42a,因而有效避免第一齒形結構相對第二齒形結構運動過位導致上擋風板40脫落的問題。
[0042]優(yōu)選地,上擋風板40上具有兩個直線形齒條,兩個直線形齒條分別位于上擋風板40的兩端。由于上擋風板40的兩端均設置有直線形齒條,因而保證了上擋風板40的運動可靠性。
[0043]如圖4和圖5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上擋風板40的兩側邊緣處具有止擋凸沿43,直線形齒條位于止擋凸沿43的內側。由于直線形齒條位于止擋凸沿43的內側,因而避免因第一齒形結構與第二齒形結構42錯位滑脫而導致上擋風板40與周向殼體10意外分離。
[0044]優(yōu)選地,前面板20與上擋風板40卡接。由于前面板20與上擋風板40卡接,因而使二者具有易拆裝的特點。當然,二者還可以粘接、焊接。
[0045]如圖6至圖9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上擋風板40的前側與前面板20鉸接,第二齒形結構42為弧形齒條或齒輪。由于第二齒形結構42為弧形齒條或齒輪,因而第一齒形結構與弧形齒條或齒輪配合使上擋風板40具有更多的運動自由度,從而提高了上擋風板40的運動可靠性。
[0046]如圖6至圖9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上擋風板40包括多個板段41,多個板段41彼此順次鉸接,位于兩端的兩個板段41中的一個板段41與前面板20鉸接,另一個板段41具有第二齒形結構42。當前面板20向遠離周向殼體10—側運動時,多個板段41逐漸展開以增大前面板20增大周向殼體10之間的距離。當前面板20向靠近周向殼體10—側運動時,多個板段41彼此靠近折疊并逐漸回縮至周向殼體10內的空腔中。
[0047]優(yōu)選地,多個板段41彼此通過銷軸鉸接。
[0048]如圖6至圖9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與前面板20鉸接的板段41具有鉸接孔41a,前面板20具有鉤掛部21,鉤掛部21與鉸接孔41a鉤掛配合。由于板段41與前面板20通過鉤掛部21與鉸接孔41a的配合而鉸接,因而在保證二者連接可靠的同時,還保證了二者的運動可靠性,從而提高了空調器的工作可靠性。
[0049]本實用新型中的下擋風板50的結構與上擋風板40的結構相同。
[0050]驅動部和第一齒形結構具體運行方式:
[0051]步驟一、關機狀態(tài)時,前面板20收回與周向殼體10貼合,整機閉合為一體。
[0052]步驟二、開機后,驅動部和第一齒形結構將前面板20推出,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之間形成一個進風通道,風可從兩側的側向進風口 30被吸入周向殼體10內進行換熱,而后從僅上端出風口、僅下端出風口、或同時上、下兩端出風口吹出。當前面板20伸出的同時,隨前面板20—同伸出上擋風板40和下擋風板50,二者分別位于上、下出風口附近,能夠有效阻止出風口的風被卷吸回側向進風口 30內,從而優(yōu)化了空調器的換熱效果。
[0053]步驟三、在運轉過程中,由于前面板20可以打開在任意行程范圍內的位置,因而可以根據用戶設置的不同功能模式或是空調器需要的風量大小,而將前面板20打開到不同的位置,從而改變進風通道、也就是側向進風口 30的大小,以此來調節(jié)空調器的進風量,改善空調器的性能、降低空調器的噪音。
[0054]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0055]1.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能夠有效將側向進風與上、下出風相隔離,防止出現出風口的風被吸入側向進風口 30內,有效提高了空調器的換熱效果;
[0056]2.遮擋部隨功能、噪音、性能要求,可以主動調節(jié)前面板20與周向殼體10的位置關系,從而調節(jié)側向進風口 30的大小及所需要的進風量,優(yōu)化可空調器的噪音和性能;
[0057]3.由于前面板20能夠進行打開和閉合的操作,因而改善了空調器的動作效果,提高了產品的檔次。
[005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20)和繞所述前面板(20)的周向設置的周向殼體(10),所述周向殼體(10)的上板面(11)和/或下板面(12)具有出風口,所述前面板(20)位于所述周向殼體(10)的前側并與所述周向殼體(10)位置可調節(jié)地連接,所述前面板(20)具有: 遮擋所述周向殼體(10)的前側的閉合工作位置,當所述前面板(20)處于所述閉合工作位置時,所述前面板(20)與所述周向殼體(10)的前側閉合; 與所述周向殼體(10)的前側分離的打開工作位置,當所述前面板(20)處于所述打開工作位置時,所述前面板(20)與所述周向殼體(10)的前側分離以形成側向進風口(3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器還包括遮擋部,所述遮擋部設置在所述周向殼體(10)的上側和下側,以遮擋所述前面板(20)與所述周向殼體(10)分離后形成的上部間隙(13)和下部間隙(1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20)為平板形,所述前面板(20)的周向邊緣與所述周向殼體(10)的外周緣結構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20)為平板形,所述遮擋部包括: 上擋風板(40),所述上擋風板(40)與所述前面板(20)連接并位于所述周向殼體(10)的上側,當所述前面板(20)處于所述打開工作位置時,所述上擋風板(40)遮擋所述前面板(20)與所述周向殼體(10)的上側之間形成的所述上部間隙(13); 下擋風板(50),所述下擋風板(50)與所述前面板(20)連接并位于所述周向殼體(10)的下側,當所述前面板(20)處于所述打開工作位置時,所述下擋風板(50)遮擋所述前面板(20)與所述周向殼體(10)的下側之間形成的所述下部間隙(1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擋風板(40)包括一個或多個板段(41),多個所述板段(41)沿所述周向殼體(10)向所述前面板(20)的方向彼此順次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器還包括驅動部和第一齒形結構,所述第一齒形結構設置在所述驅動部的輸出端上,所述上擋風板(40)具有第二齒形結構(42),所述第一齒形結構與所述第二齒形結構(42)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齒形結構(42)為直線形齒條,且所述直線形齒條的至少一端具有止擋凸起(424。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擋風板(40)的前側與所述前面板(20)鉸接,所述第二齒形結構(42)為弧形齒條或齒輪。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擋風板(40)包括多個板段(41),多個所述板段(41)沿所述周向殼體(10)向所述前面板(20)的方向彼此順次鉸接,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板段(41)中的一個所述板段(41)與所述前面板(20)鉸接,另一個所述板段(41)具有所述第二齒形結構(42)。
10.根據權利要求5或9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前面板(20)鉸接的所述板段(41)具有鉸接孔(414,所述前面板(20)具有鉤掛部(21),所述鉤掛部(21)與所述鉸接孔(41幻鉤掛配合。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器還包括用于導引風向或遮 蔽所述出風口的導風板(60),所述導風板¢0)設置在所述出風口處。
【文檔編號】F24F13/10GK204202033SQ20142063874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李松, 楊檢群, 安智, 玉鼎, 游俊雄, 熊華祥, 廖岸輝, 徐遠炬, 劉寶寶, 譚宋平, 吳秀瀅, 梁勇超, 陳鵬宇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