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及帶有該固定裝置的空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濕網布固定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及帶有該固定裝置的空調。
背景技術:
在許多帶有加濕器的工業(yè)品上,普遍會設置有防塵網、過濾網、加濕網布等,以隔絕空氣中的灰塵,但是當防塵網、過濾網、加濕網布等之類的隔塵裝置附著大量的灰塵需要拆卸清潔時,以目前的安裝方式,相關工作人員拆裝時頗為麻煩費事。如中國專利ZL201120124677.8,其在2011年4月25日申請公開了一種過濾網固定裝置,包括有兩個支架,該兩個支架分別安裝至過濾網相對的兩側,固定并支撐過濾網,另外,每個支架的一條側邊上具有兩個彈片,該兩個彈片用于固定過濾網,該兩個彈片對過濾網施加彈力并且二者之間具有摩擦力,從而通過這兩種力固定過濾網,固定好后,便可將過濾網固定裝置設置于相關器具上。雖然,該過濾網固定裝置能較好地固定過濾網,但是當過濾網需要拆卸清潔或維修時,需要將該過濾網固定裝置從器具上拆卸下來,之后,再拆卸過濾網方能進行相關操作,因此,于需要清潔或更換過濾網時,仍顯得麻煩費事,另外,該固定裝置只適于過濾網這類硬性隔塵裝置,不適于網布之類的隔塵裝置,應用范圍顯得較為狹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手段以解決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拆裝不方便、應用范圍狹小的問題。另外,還提供一種帶有該加濕網布固定裝置的空調,以解決目前空調更換加濕網布麻煩費事的問題。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包括加濕網布支架及基座,所述加濕網布支架包括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可活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呈卡合配置,所述第一支撐件與所述第二支撐件之間還設有供所述加濕網布容置的容置部及與該容置部連通的通孔;所述基座設有供所述加濕網布支架安裝于其上的固定部。作為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凸伸有卡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開設有與該卡凸對應卡合的卡孔,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通過所述卡凸與所述卡孔的卡合而卡合;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凸伸有三個所述卡凸并且該三個卡凸間隔等距地設置,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對應地開設有三個所述卡孔。作為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及下基座,所述上基座通過上連接機構連接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基座通過下連接機構連接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下端;[0010]優(yōu)選地,所述基座還包括連接所述上基座與所述下基座之間的擋塊,該擋塊于其表面開設有第一陣列通孔;優(yōu)選地,所述上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部及與該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設于所述上基座,所述第二連接部設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連接機構包括第三連接部及與該第三連接部配合的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三連接部設于所述下基座,所述第四連接部設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下端;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為上滑軌或上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對應為上凹槽或上滑軌;所述第三連接部為下滑軌或下凹槽,所述第四連接部對應為下凹槽或下滑軌;優(yōu)選地,所述通孔為于所述第一支撐件及所述第二支撐件的表面開設的第二陣列通孔,該第二陣列通孔與所述第一陣列通孔相連通。作為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加濕網布支架還包括用于拿取的手柄,該手柄設于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一種空調,包括進風柵,所述進風柵上安裝有上述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其中,通過設置有加濕網布支架,以便于加濕網布的放置,然后,再借由基座固定加濕網布支架以組裝成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從而便于相關人員安裝加濕網布于工業(yè)品上,而且,于需要清潔或更換加濕網布時,相關人員只要從基座上拆卸出加濕網布支架,便可輕松地處理加濕網布的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安裝于空調上的示意圖;圖2是圖1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的示意圖,以顯示加濕網布支架與基座的連接關系;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的基座的立體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的加濕網布支架的立體圖;圖7是圖6中A的放大圖。圖中:1、空調;10、加濕網布固定裝置;20、加濕網布支架;21、第一支撐件;211、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212、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2121、卡孔;22、第二支撐件;221、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222、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1、卡凸;23、容置部;24、通孔;241、第二陣列通孔;25、手柄;30、基座;31、上基座;32、下基座;33、固定部;34、擋塊;341、第一陣列通孔;40、上連接機構;41、第一連接部;41a、上滑軌;42、第二連接部;42a、上凹槽;50、下連接機構;51、第三連接部;51a、下滑軌;52、第四連接部;52a、下凹槽;60、進風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請參閱圖3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10,包括加濕網布支架20及基座30,加濕網布支架20包括第一支撐件21及第二支撐件22,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211可活動地連接于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221,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212與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呈卡合配置,第一支撐件21與第二支撐件22之間還設有供加濕網布容置的容置部23及與該容置部23連通的通孔24 ;基座30設有供加濕網布支架20安裝于其上的固定部33。其中,通過設置有加濕網布支架20,以便于加濕網布的放置,然后,再借由基座30固定加濕網布支架20以組裝成加濕網布固定裝置10,從而便于相關人員安裝加濕網布于工業(yè)品上,而且,于需要清潔或更換加濕網布時,相關人員只要從基座上拆卸出加濕網布支架20,便可輕松地處理加濕網布的問題。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凸伸有卡凸2221,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212開設有與該卡凸2221對應卡合的卡孔2121,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212與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通過卡凸2221與卡孔2121的卡合而卡合;利用卡凸2221與卡孔2121的卡合方式,輕松簡單地使到第一支撐件21及第二支撐件22卡合連接,保證設于容置部23的加濕網布牢固設置,有效地避免松開脫落,同時卡凸2221與卡孔2121的卡合方式也便于第一支撐件21與第二支撐件22之間的打開,從而方便加濕網布的更換。優(yōu)選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凸伸有三個卡凸2221并且該三個卡凸2221間隔等距地設置,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212對應地開設有三個卡孔2121。其中,在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212的上中下位置上對應設置卡凸2221、卡孔2121,較佳地保證第一支撐件21與第二支撐件22之間的固接。請參閱圖5所示,基座30包括上基座31及下基座32,上基座31通過上連接機構40連接于加濕網布支架20的上端,下基座32通過下連接機構50連接于加濕網布支架20的下端;通過設置有上基座31及下基座32,有利于加濕網布支架20與基座30的連接。優(yōu)選地,基座30還包括連接上基座31與下基座32之間的擋塊34,該擋塊34于其表面開設有第一陣列通孔341 ;其中,通過設置有擋塊34,進一步增加基座31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基座31的拿取。具體地,上連接機構40包括第一連接部41及與該第一連接部41配合的第二連接部42,第一連接部41設于上基座31,第二連接部42設于加濕網布支架20的上端;下連接機構50包括第三連接部51及與該第三連接部51配合的第四連接部52,第三連接部51設于下基座32,第四連接部52設于加濕網布支架20的下端。優(yōu)選地,第一連接部41為上滑軌41a或上凹槽42a,第二連接部42對應為上凹槽42a或上滑軌41a ;第三連接部51為下滑軌51a或下凹槽52a,第四連接部52對應為下凹槽52a或下滑軌51a。具體為,第一連接部41為上滑軌41a時,第二連接部42為上凹槽42a,同理地,第一連接部41為上凹槽42a時,第二連接部42為上滑軌41a ;第三連接部51為上滑軌51a時,第四連接部52為上凹槽52a,同理地,第三連接部51為上凹槽52a時,第四連接部52為上滑軌51a。其中,本案采用的方案為:第一連接部41為上滑軌41a、第二連接部42為上凹槽42a、第三連接部51為上滑軌51a、第四連接部52為上凹槽52a,但本案的實施不以此為限。另外,通過滑軌與凹槽的配合方式,不但能夠使加濕網布支架20固定于固定部33上,還便于加濕網布支架20從基座30上抽出。具體地,通孔24為于第一支撐件21及第二支撐件22的表面開設的第二陣列通孔241,該第二陣列通孔241與第一陣列通孔341相連通,其中,第二陣列通孔241與第一陣列通孔341相連通的設置,較佳地保證加濕網布對空氣中灰塵的隔絕。請參閱圖3所示,加濕網布支架20還包括用于拿取的手柄25,該手柄25設于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22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空調1,包括進風柵60,進風柵60上安裝有上述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10。下面結合圖示,對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10的工作原理作進一步的描述。在圖6及圖7中,當需要安裝加濕網布時,分別打開三個卡凸2221與三個卡孔2121之間的卡合,然后使第一支撐件21與第二支撐件22之間打開,接著,往加濕網布支架20上的容置部放入加濕網布,放好后,再分別卡合三個卡凸2221與三個卡孔2121,完后,便可通過手柄25提起加濕網布支架20,并使其從基座30的側端置入其固定部33,并通過上連接部40與下連接部50固定加濕網布支架20,具體為,當加濕網布支架20進入固定部時,設于加濕網布支架20上端及下端對應的上凹槽42b、下凹槽52b分別對準設于上基座31上的上滑軌41a、下基座32上的下滑軌51a,從而使到加濕網布支架20沿著滑軌進入固定部33。之后,便可將整個加濕網布固定裝置10安裝在空調I的進風柵60,如圖1及圖2所示,當然,也可先將基座30安裝在空調I的進風柵60上,然后再將放置有加濕網布的加濕網布支架20固定于基座30的固定部33即可。若需要更換加濕網布,先拆出空調I的相關部件,然后在進風柵60的側端位置處(圖2所示),分別通過手柄25抽出加濕網布支架20,接著,再分別松開加濕網布支架20上的三個卡凸2221與三個卡孔2121的卡合,再使第一支撐件21與第二支撐件22之間打開,并取出內置于容置部24的加濕網布替換即可,接著,將已替換加濕網布的加濕網布支架20卡合好,之后,便可將各個處理好的加濕網布支架20重新固定于基座30的固定部33上,至此,便完成了加濕網布的替換操作。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
,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濕網布支架,所述加濕網布支架包括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可活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呈卡合配置,所述第一支撐件與所述第二支撐件之間還設有供所述加濕網布容置的容置部及與該容置部連通的通孔;及 基座,所述基座設有供所述加濕網布支架安裝于其上的固定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凸伸有卡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開設有與該卡凸對應卡合的卡孔,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通過所述卡凸與所述卡孔的卡合而卡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凸伸有三個所述卡凸并且該三個卡凸間隔等距地設置,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對應地開設有三個所述卡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及下基座,所述上基座通過上連接機構連接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基座通過下連接機構連接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下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還包括連接所述上基座與所述下基座之間的擋塊,該擋塊于其表面開設有第一陣列通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部及與該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設于所述上基座,所述第二連接部設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上端;所述下連接機構包括第三連接部及與該第三連接部配合的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三連接部設于所述下基座,所述第四連接部設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的下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為上滑軌或上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對應為上凹槽或上滑軌;所述第三連接部為下滑軌或下凹槽,所述第四連接部對應為下凹槽或下滑軌。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于所述第一支撐件及所述第二支撐件的表面開設的第二陣列通孔,該第二陣列通孔與所述第一陣列通孔相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網布支架還包括用于拿取的手柄,該手柄設于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
10.一種空調,包括進風柵,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柵上安裝有上述權利要求1至9所述的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拆卸的加濕網布固定裝置,包括加濕網布支架及基座,加濕網布支架包括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可活動地連接于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與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呈卡合配置,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之間還設有供加濕網布容置的容置部及與該容置部連通的通孔;基座設有供加濕網布支架安裝于其上的固定部。其中,通過設置有加濕網布支架,以便于加濕網布的放置,而且,于需要清潔或更換加濕網布時,相關人員只要從基座上拆卸出加濕網布支架,便可輕松地處理加濕網布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帶有該加濕網布固定裝置的空調。
文檔編號F24F13/00GK202955834SQ20122068209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趙若塵, 矯立濤, 李雄威, 郝本華, 雷永鋒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