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調裝置和調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制冷空調裝置,具備向蒸發(fā)器(15)送出要在蒸發(fā)器(15)中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流體的輸送部件(16)、和在周圍空氣與在蒸發(fā)器(15)中熱交換了的冷卻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第1熱交換器(22),由配管將蒸發(fā)器(15)、熱交換器(22)、輸送部件(16)連接成環(huán)狀而形成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0),還具備向第1熱交換器(22)送出空氣的第1送風機(25)、位于由第1送風機(25)送出的空氣的流路上并被配置在第1熱交換器(22)的前后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和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和使通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第1熱交換器(22)和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空氣的通過方向反轉的空氣路徑切換裝置(24a、24b)。
【專利說明】制冷空調裝置和調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制冷空調裝置和調濕裝置,特別是涉及通過加熱、冷卻水、載冷劑等液體介質而向負荷側供給冷熱能的制冷空調裝置和調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供給冷水的冷卻裝置中,為了獲得冷卻到希望的溫度的冷水而具備冷機等冷卻部件。在該冷卻部件中,具備壓縮機、冷凝器、減壓部件和蒸發(fā)器,形成使制冷劑在它們中循環(huán)的制冷循環(huán)。
[0003]在蒸發(fā)器中,低壓低溫的制冷劑液體和以水為主成分的冷卻流體熱交換自如地流通。即,制冷劑液體從冷卻流體接受熱能(蒸發(fā)熱)而蒸發(fā),另一方面,冷卻流體由于被奪取熱能而被冷卻。在冷卻流體被使用在空調裝置中的情況下,通過在空調對象空間中由空調對象空氣與冷卻流體進行熱交換,對空調對象空間進行制冷或制熱。
[0004]此外,作為高效率進行制冷運轉的制冷空調裝置的例子,提出有以下的方案,gp,“一種冷卻器,包括被配置在室外并利用室外空氣進行冷卻的冷凝器、和設于與該冷凝器具有高低差的低位置的蒸發(fā)器,并具備構成為能夠切換成熱虹吸管制冷循環(huán)運轉或制冷劑壓縮強制循環(huán)制冷循環(huán)運轉的制冷循環(huán),其中,相對于單一的上述冷凝器,多級并列地配置上述制冷循環(huán),蒸發(fā)器構成為,將上述多級的制冷循環(huán)的蒸發(fā)器的蒸發(fā)溫度設定成第I級高,之后依次降低,將冷卻負荷配管從第I級起依次串聯(lián)地連接于上述制冷循環(huán)的蒸發(fā)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5]先行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 - 329601號公報(說明書摘要、圖1)
【發(fā)明內容】
[0008]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9]在上述的專利文獻I中被提出的制冷空調裝置通過用多個制冷循環(huán)將蒸發(fā)溫度設定成從第I級起依次降低,進行高效率運轉,但是存在以下那樣的問題點。在由多個制冷循環(huán)構成生成希望的溫度的冷卻流體的制冷空調裝置的情況下,需要多個制冷循環(huán),由于裝置的大型化,產(chǎn)生無法設置設備的情況。
[0010]此外,在由冷水對空調對象進行除濕的情況下,與直接膨脹方式(家庭用室內空調裝置等)相比,由于冷卻流體不伴隨相變化地進行熱交換,所以產(chǎn)生被冷卻水的溫度上升與熱交換量相應的量。因此,為了確保除濕量,需要考慮到溫度上升的量地設定冷水溫度,即使將制冷劑蒸發(fā)溫度設定為依次降低,下級的蒸發(fā)溫度也比直接膨脹方式低,產(chǎn)生制冷循環(huán)的效率的降低。
[0011]另外,由于在目標空氣質量的露點溫度是低溫的情況下制冷劑的蒸發(fā)溫度成為更低溫,所以在制冷劑與冷卻流體進行熱交換時,產(chǎn)生需要結冰保護控制的情況。[0012]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那樣的課題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在制冷循環(huán)的蒸發(fā)溫度高的運轉中也能夠確保除濕量并確??照{對象空間的舒適性的、緊湊且高效率的制冷空調裝置和調濕裝置。此外,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根據(jù)目標除濕量容易控制并能夠避免結冰保護的制冷空調裝置和調濕裝置。
[0013]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4]本發(fā)明的制冷空調裝置具備:壓縮機,壓縮制冷劑;冷凝器,冷凝由上述壓縮機壓縮了的制冷劑;送風部件,朝向上述冷凝器送出空氣;節(jié)流部件,對由上述冷凝器冷凝了的制冷劑進行減壓;以及蒸發(fā)器,使由上述節(jié)流部件減壓了的制冷劑蒸發(fā),由包含上述壓縮機、上述冷凝器、上述節(jié)流部件和上述蒸發(fā)器的制冷劑回路形成制冷循環(huán),該制冷空調裝置還具備:冷卻流體送出部件,向上述蒸發(fā)器送出要在上述蒸發(fā)器中與上述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流體;以及第I熱交換器,在周圍空氣與在上述蒸發(fā)器中熱交換了的冷卻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由配管將上述蒸發(fā)器、上述第I熱交換器、上述冷卻流體送出部件連接成環(huán)狀,形成第I冷卻流體循環(huán)回路,該制冷空調裝置還具有:第I送風機,向上述第I熱交換器送出空氣;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位于由上述第I送風機送出的空氣的流路上,并被配置在上述第I熱交換器的前后;以及空氣路徑切換裝置,使通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上述第I熱交換器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的空氣的通過方向反轉。
[0015]發(fā)明的效果
[0016]通過與熱源機連接的負荷側設備的至少一臺配置水分吸附脫附裝置、風路切換裝置,使流入熱交換器的空氣的露點溫度上升,成為即使冷卻流體溫度是空調對象空氣的露點溫度附近也能夠連續(xù)除濕的調濕裝置,能夠實現(xiàn)制冷空調裝置的高效率除濕。此外,通過使調濕裝置的風路切換裝置的切換周期變化,而能夠在冷卻流體的溫度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調整除濕量。另外,在連接多臺室內機時,通過在冷卻流體的流路上游配置調濕機,控制冷卻流體溫度或調濕裝置的風量以使從調濕裝置被排出的冷卻流體的溫度成為室內的露點溫度附近或被設定的值,能夠將結露水的產(chǎn)生位置固定在特定的調濕裝置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設備配置圖。
[0018]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制冷劑回路圖。
[0019]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裝置結構圖。
[0020]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使用的空氣的相對濕度與吸附劑的平衡吸附量的關系的圖。
[0021]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除濕運轉時的動作狀態(tài)的、濕潤空氣線圖。
[0022]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除濕運轉時的動作狀態(tài)的、各部的溫度和絕對濕度的圖。
[0023]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蒸發(fā)器內的制冷劑的溫度、和冷卻流體的溫度變化的溫度線圖。
[0024]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熱交換器內的冷卻流體的溫度變化的溫度線圖。
[0025]圖9是表示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空氣流路切換周期的不同的輸入、全熱處理量、顯熱處理量、潛熱處理量的關系的圖。
[0026]圖10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空氣流路切換周期T和Τ+ΛΤ中的輸入、全熱處理量、顯熱處理量、潛熱處理量的關系的圖。
[0027]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控制流程圖。
[0028]圖1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控制框圖。
[0029]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室內機和調濕裝置的制冷除濕運轉時的制冷劑蒸發(fā)溫度中的除濕量的關系的圖。
[0030]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制冷劑蒸發(fā)溫度與系統(tǒng)的能量效率的關系的圖。
[0031]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調濕裝置使用的吸附劑的通過風速與吸附、脫附速度的關系的圖。
[0032]圖1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制冷劑回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實施方式I
[0034]《系統(tǒng)構成》
[0035]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制冷空調裝置)的設備配置圖。室外機10被連接于調濕裝置20、室內機30。在室外機10和調濕裝置20之間以及室外機10和室內機30之間,分別由供冷卻流體循環(huán)的配管100和輸送線101連接,在室外機10和控制器40之間也由輸送線101被連接。溫濕度傳感器3c被配置在控制器40的下部。
[0036]在圖1中,調濕裝置20、室內機的連接臺數(shù)是各I臺,然而也可以根據(jù)室外機能力、必要除濕量而使連接臺數(shù)獨立地變化,并不限定臺數(shù)。
[0037]《制冷劑回路構成:室外機10》
[0038]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制冷劑回路圖。
[0039]室外機10由壓縮制冷劑的壓縮機11、冷凝被壓縮機11壓縮了的制冷劑的冷凝器
12、朝向冷凝器12送出空氣的送風部件13、對被冷凝器12冷凝了的制冷劑進行減壓的節(jié)流部件14、使被節(jié)流部件14減壓了的制冷劑蒸發(fā)的蒸發(fā)器15、和向蒸發(fā)器12輸送冷卻流體的輸送部件16構成。由使制冷劑經(jīng)由壓縮機11、冷凝器12、節(jié)流部件14和蒸發(fā)器15返回到壓縮機11的制冷劑回路構成制冷循環(huán)1000。
[0040](壓縮機11)
[0041]壓縮機11是能夠改變運轉容量的壓縮機,且是被由變頻器控制的馬達(未圖示)驅動的容積式壓縮機。另外,本發(fā)明的壓縮機I的臺數(shù)并不限定于I臺,也可以是2臺以上的壓縮機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地連接。
[0042](冷凝器12)
[0043]冷凝器12是由傳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管型熱交換器。
[0044](送風部件13)
[0045]送風部件13是能夠改變供給到冷凝器12的空氣的流量的風扇,且是由DC風扇馬達等馬達驅動的尚心風扇或多翼風扇等。
[0046](節(jié)流部件14)
[0047]節(jié)流部件14是能夠進行流過制冷劑回路內的制冷劑的流量的調節(jié)等,且能夠利用步進馬達(未圖示)調整節(jié)流的開度的電子膨脹閥或受壓部采用了隔膜的機械式膨脹閥或毛細管。
[0048](蒸發(fā)器15)
[0049]蒸發(fā)器15是隔有間隔地排列多個薄板,對周緣部進行密封,將形成于各薄板間的空間交替作為低壓制冷劑的流路和水的流路而成的板式熱交換器、或在成為二重的管的內外進行熱交換的二重管式熱交換器。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中,蒸發(fā)器15只有I個,然而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2個以上的蒸發(fā)器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地連接。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中,制冷劑和冷卻流體的流動方向是并行流,但是也可以是對向流,并不限定流動方向。
[0050](輸送部件16)
[0051]輸送部件16是能夠控制在冷卻流體回路內循環(huán)的流體的流量的、由DC馬達等馬達驅動的泵。
[0052](冷卻流體、制冷劑)
[0053]冷卻流體例如使用混合了使凝固點下降的添加物的水,也可以是單純的水。流過制冷劑回路的制冷劑例如有R410A、R407C、R404A等HFC制冷劑、R22、R134a等HCFC制冷齊U、碳化氫、氦那樣的自然制冷劑等。
[0054]《冷卻流體回路構成:調濕裝置20》
[0055]在調濕裝置20中,由供與蒸發(fā)器15熱交換了的冷卻流體同空調對象空間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第I熱交換器22、朝向第I熱交換器22送出空氣的送風部件25、和使冷卻流體經(jīng)由輸送部件16 (其被收容于室外機10)、蒸發(fā)器15和第I熱交換器22返回到輸送部件16的冷卻流體回路構成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0。
[0056]此外,調濕裝置20具備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從空調區(qū)域或空調區(qū)域外吸入空氣,并通過了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之后,使空氣通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和第I熱交換器22,通過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b,向空調區(qū)域送風。
[0057]在調濕裝置20的空氣吸入側具備吸入溫濕度傳感器3a。此外,運轉控制信號從圖1所示的控制器40被發(fā)送到控制基板26。
[0058]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能夠切換成為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第I熱交換器2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順序的空氣流路A、和成為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第I熱交換器2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順序的空氣流路B。
[0059]在調濕裝置20中具備能夠控制冷卻流體是否在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0內循環(huán)的二通閥21。
[0060]( 二通閥 21)
[0061]二通閥21是能夠改變冷卻流體回路的循環(huán)路徑的閥,在打開了的閥的情況下,冷卻流體能夠流入第I熱交換器22,在關閉了閥的情況下,冷卻流體不能夠流入第I熱交換器22。閥的開閉使用馬達(未圖示)等,能夠控制開閉。
[0062]此外,二通閥21通過調整馬達的轉速而調節(jié)開度,能夠調整流入蒸發(fā)器15的冷卻流體的流量。另外,為了調整流入蒸發(fā)器15的冷卻流體的流量,也可以是使用三通閥而設置旁通流路等方法,只要獲得同樣的效果,就不限定于二通閥。
[0063](第I熱交換器22)
[0064]第I熱交換器22例如是由傳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管型熱交換器。
[0065](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
[0066]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為了相對于裝置的風路截面積較多地獲得通風截面積,由沿著風路截面的多邊形的多孔質平板等形成,并構成為空氣能夠沿裝置的厚度方向通過。此外,使用在多孔質平板表面上涂敷、進行表面處理或浸潰有沸石、硅膠、活性碳等那樣的具有從相對濕度高的空氣吸濕并對相對濕度低的空氣排濕的特性的吸附劑的材料。另夕卜,在這里,對四邊形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進行了說明,然而只要獲得同樣的效果,就不限定于四邊形。
[0067](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
[0068]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是為了切換空氣流路A、B而由步進馬達等的驅動力進行風路的風路流入-流出口的開閉的調節(jié)風門。從控制基板26接收運轉控制信號,能夠控制開閉的切換時機。在本實施例中,由2個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進行了空氣流路A、B的切換,但是也可以通過控制4個調節(jié)風門或使用一個馬達來進行空氣流路切換,只要獲得同樣的效果,就不限定個數(shù)。此外,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也可以是使用進行滑動的門打開一方的流路而關閉另一方的流路那樣的機構。
[0069](送風部件25)
[0070]送風部件25是能夠改變供給到第I熱交換器22的空氣的流量的風扇,且是由DC風扇馬達等馬達驅動的尚心風扇或多翼風扇等。
[0071]《冷卻流體回路構成:室內機30》
[0072]在室內機30中,由供與蒸發(fā)器15熱交換了的冷卻流體同空調對象空間的空氣熱交換的第2熱交換器32、朝向第2熱交換器32送出空氣的送風部件33、和使冷卻流體經(jīng)由輸送部件16、蒸發(fā)器15和第2熱交換器32返回到輸送部件16的冷卻流體回路構成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1。
[0073]此外,室內機30從空調區(qū)域吸入空氣,使空氣通過第2熱交換器32,向空調區(qū)域送風。在室內機30的空氣吸入側具備吸入溫濕度傳感器3b。此外,運轉控制信號從圖1所示的控制器40被發(fā)送到控制基板34。
[0074]在室內機30中具備能夠控制冷卻流體是否在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1內循環(huán)的二通閥31。
[0075]( 二通閥 31)
[0076]二通閥31是能夠改變冷卻流體回路的循環(huán)路徑的閥。在打開了二通閥31的情況下,冷卻流體能夠流入第2熱交換器32,在關閉了二通閥31的情況下,冷卻流體能夠不流入第I熱交換器22。閥的開閉能夠使用馬達(未圖示)等控制。
[0077]此外,二通閥31通過調整馬達的轉速而調節(jié)開度,能夠調整流入第I熱交換器22的冷卻流體的流量。另外,為了調整流入第I熱交換器22的冷卻流體的流量,也可以是使用三通閥而設置旁通流路等的方法,只要獲得同樣的效果,就不限定于二通閥。[0078](第2熱交換器32)
[0079]第2熱交換器32例如是由傳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管型熱交換器。
[0080]《制冷劑回路傳感器配置》
[0081]在壓縮機11的噴出側具備壓力傳感器la,在吸入側具備壓力傳感器lb。此外,具備檢測流入蒸發(fā)器15的低壓制冷劑液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a、和檢測從蒸發(fā)器15流出的低壓制冷劑液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b。此外,在冷凝器12的空氣吸入側具備溫度傳感器2e。
[0082]《冷卻流體回路傳感器配置》
[0083]冷卻流體回路具備檢測流入蒸發(fā)器15的冷卻流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c、和檢測從蒸發(fā)器15流出的冷卻流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d。另外,在調濕裝置20的空氣吸入側具備溫濕度傳感器3a,在室內機30的空氣吸入側具備溫濕度傳感器3b。此外,具備檢測流入第I熱交換器22的冷卻流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f、檢測從第I熱交換器22流出的冷卻流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g。同樣,具備檢測流入第2熱交換器32的冷卻流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h、檢測從第2熱交換器32流出的冷卻流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i。
[0084]《系統(tǒng)構成設備》
[0085]在室外機10中設置用于使空氣流向冷凝器12的送風部件13,此外,運轉控制信號從圖1所示的控制器40被發(fā)送到控制基板17。
[0086]在調濕裝置20中設置送風部件25,吸入空調對象空間、室外空氣、或空調對象空間與室外空氣的混合氣體,通過了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之后,使空氣通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第I熱交換器22,之后,通過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b,向空調對象空間送風。此外,運轉控制信號從控制器40被發(fā)送到控制基板26。
[0087]調濕裝置20具備能夠切換空氣流路A和空氣流路B的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該空氣流路A的內部的空氣流路成為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第I熱交換器2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順序,該空氣流路B的內部的空氣流路成為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第I熱交換器2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順序。
[0088]在室內機30中設置送風部件33,從空調對象空間吸入空氣,并使空氣通過第I熱交換器22,向空調對象空間送風。此外,運轉控制信號從控制器40被發(fā)送到控制基板34。
[0089]《制冷循環(huán)1000的動作》
[0090]在圖2中說明制冷循環(huán)1000的動作。從壓縮機11被噴出的制冷劑流向冷凝器12而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時,冷凝液化,在節(jié)流部件14被減壓之后,流向蒸發(fā)器15的制冷劑與冷卻流體進行熱交換而蒸發(fā)之后,再次被吸入壓縮機11。
[0091]《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0的動作》
[0092]在圖2中說明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0的動作。從輸送部件16流出的冷卻流體流向蒸發(fā)器15并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成為低溫,流向第I熱交換器22的冷卻流體與空調對象空氣進行熱交換,升溫之后,再次被吸入輸送部件16。
[0093]《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1的動作》
[0094]在圖2中說明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1的動作。從輸送部件16流出的冷卻流體流向蒸發(fā)器15并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成為低溫,流向第2熱交換器32的冷卻流體與空調對象空氣進行熱交換,升溫之后,再次被吸入輸送部件16。
[0095]接著說明調濕裝置20的制冷除濕動作。
[0096]《除濕動作》
[0097]首先,用圖3說明空氣流路A??諝鈴奈肟?20a被吸入,經(jīng)由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吸附劑產(chǎn)生脫附反應,向空氣中放出水分,對通過空氣進行加濕。通過了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空氣,通過由比空調對象空間低溫的冷卻流體流動而作為冷卻部件發(fā)揮作用的第I熱交換器22將通過空氣冷卻到露點溫度以下而被除濕,并流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吸附劑吸附空氣中的水分,通過空氣被除濕,從噴出口 20b經(jīng)由送風部件25,作為供氣SA向室內側供給。
[0098]接著,用圖3說明空氣流路B??諝鈴奈肟?20a被吸入,經(jīng)由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吸附劑產(chǎn)生脫附反應,向空氣中放出水分,對通過空氣進行加濕。通過了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空氣,通過由比空調對象空間低溫的冷卻流體流動而作為冷卻部件發(fā)揮作用的第I熱交換器22將通過空氣冷卻到露點溫度以下而被除濕,并流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吸附劑吸附空氣中的水分,通過空氣被除濕,從噴出口 20b經(jīng)由送風部件25,作為供氣SA向室內側供給。
[0099]在這里,從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氣也可以是空調對象空間內的空氣或室外空氣或它們的混合物,不限定吸入口的安裝位置。
[0100]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使用的空氣的相對濕度與吸附劑的平衡吸附量的關系的圖。一般而言,若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則平衡吸附量增加。由于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中使用的吸附劑采用相對濕度是80%以上的平衡吸附量與相對濕度是40?60%的平衡吸附量之差大的材料,所以能夠使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吸附能力和脫附能力上升。這樣,上述吸附劑優(yōu)選的是,相對于相對濕度是40?100%的空氣的平衡吸附量,相對于相對濕度的上升呈大致直線狀大幅增加。
[0101]此外,通過控制送風部件25的風量,通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空氣流速也產(chǎn)生變化。若空氣流速增加,則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吸附、脫附時的空氣與吸附劑間的水分移動速度增加,因此,能夠使除濕能力和加濕能力上升。
[0102]如圖3所示,送風部件25被配置在最下游,但是由于只要獲得兩個空氣流路的目標的風量即可,因此也可以將送風部件25配置在最上游。
[0103]另外,也可以將多個送風部件25配置在上游和下游,不限定配置送風部件25的位
置和數(shù)量。
[0104]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20中使用的風路切換部件34a、34b通過使用調節(jié)風門等而能夠切換風路,通過控制調節(jié)風門動作所用的馬達旋轉動作,能夠控制切換時間。
[0105]《調濕裝置動作》
[0106]用圖3、圖5、圖6,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除濕運轉時的動作。
[0107]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除濕運轉時的動作狀態(tài)的、濕潤空氣線圖。
[0108]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除濕運轉時的動作狀態(tài)的、各部的溫度和絕對濕度的圖。[0109]在圖5中,表示空氣狀態(tài)的“狀態(tài)⑴?狀態(tài)(4)”分別對應于圖3中的由括號括起來的數(shù)字“I?4”。在圖6中表示各狀態(tài)下的通過空氣的溫度、絕對濕度(圖6表示空氣流路A的情況)。
[0110]在圖3中,調濕裝置20整體具有反復水分的吸附和排出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第I熱交換器22、送風部件25和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此外,為了使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吸脫附能力上升,送風部件25的風量能夠變化,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的切換時機能夠變化。
[0111]調濕裝置20內部的風路,通過操作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而能夠切換圖3的空氣流路A和空氣流路B。在空氣流路A中,導入空氣依次通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第2熱交換器3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此外,在空氣流路B中,導入空氣依次通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第I熱交換器2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
[0112]《空氣側回路的動作說明》
[0113](空氣流路A)
[0114]用圖5、圖6,說明除濕運轉時的空氣側回路的動作。
[0115]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的除濕路徑中,從吸入口被導入的導入空氣(狀態(tài)I)被送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根據(jù)水分含量而排出水分,所以相對濕度是40?60%的導入空氣被加濕(狀態(tài)2)。另外,被加濕了的空氣與導入空氣相比,溫度降低,相對濕度增高。此外,由于露點溫度上升而變得容易冷凝。被加濕了的導入空氣流入第I熱交換器22,通過空氣被冷卻到露點溫度以下,從而成為水分被除濕了的除濕空氣(狀態(tài)3),被送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由于被冷卻除濕了的空氣的相對濕度成為70?90% RH左右這樣的高,所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吸附劑變得容易吸附水分。被冷卻了的導入空氣的水分被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的吸附劑吸附、除濕,成為供氣SA (狀態(tài)4),被供給到室內。
[0116](空氣流路B)
[0117]在本發(fā)明的調濕裝置的除濕路徑中,從吸入口被導入的導入空氣被送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 (狀態(tài)I)。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根據(jù)水分含量而排出水分,所以相對濕度是40?60%的導入空氣被加濕(狀態(tài)2)。另外,被加濕了的空氣與導入空氣相比,溫度降低,相對濕度提高。此外,由于露點溫度上升而變得容易冷凝。被加濕了的導入空氣流入第I熱交換器22,通過空氣被冷卻到露點溫度以下,從而成為水分被除濕了的除濕空氣(狀態(tài)3),被送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由于被冷卻除濕了的空氣的相對濕度被提高到70?90% RH左右,所以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吸附劑變得容易吸附水分。被冷卻了的導入空氣的水分被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的吸附劑吸附、除濕,成為供氣SA(狀態(tài)4),被供給到室內。
[0118]如上所述,通過使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動作而切換空氣流路A和B,在空氣流路A中進行了吸附反應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在空氣流路B中進行脫附反應,相反地在空氣流路A中進行了脫附反應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在空氣流路B中進行吸附反應,因此,吸附劑不成為平衡狀態(tài),能夠連續(xù)地除濕。
[0119]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被配置在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第I熱交換器22的上游,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被配置在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第I熱交換器22的下游。[0120]《蒸發(fā)器15□
[0121]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關于實施方式2后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蒸發(fā)器15內的制冷劑的溫度和冷卻流體的溫度變化的溫度線圖,表示蒸發(fā)器15內部的制冷劑、冷卻流體的溫度變化。通過蒸發(fā)器內部的制冷劑在蒸發(fā)時吸熱,從液體向氣體進行相變化,在所有的制冷劑變化為氣體之后,制冷劑溫度上升(過熱度)。另一方面,冷卻流體不產(chǎn)生相變化而溫度降低地流向出口。此外,冷卻流體的冷卻溫度下限值成為制冷劑蒸發(fā)溫度。
[0122]《第I熱交換器22、32口
[0123]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熱交換器內的冷卻流體的溫度變化的溫度線圖。圖8表示被配置于調濕裝置20的第I熱交換器22、被配置于室內機30的第2熱交換器32內的冷卻流體的溫度變化。通過熱交換器22、32的冷卻流體與通過熱交換器的空氣進行熱交換,溫度上升。通過熱交換器22、32的空氣被冷卻,作為供氣SA被供給到空調對象空間。在通過時,若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流體的溫度是通過空氣的露點溫度,則產(chǎn)生結露,被冷卻除濕,若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流體的溫度是通過空氣的露點溫度以上,則不除濕而僅產(chǎn)生溫度變化。
[0124]在圖8中,比較直接膨脹方式的熱交換器內的制冷劑溫度變化與冷卻流體在熱交換器內的溫度變化,在入口的溫度為相同的情況下,直膨方式由于基于相變化的吸熱,制冷劑溫度不產(chǎn)生變化,在整個熱交換器中能夠除濕,但是冷卻流體A因熱交換而溫度成為露點以上,因此無法除濕。即,為了獲得與直膨方式同量的除濕量,還需要使冷卻流體的溫度降低dT (冷卻流體B)。
[0125]圖9是表示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空氣流路切換周期的不同的輸入、全熱處理量、顯熱處理量、潛熱處理量的關系的圖。
[0126]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空氣流路切換周期T和Τ+ΛΤ的輸入、全熱處理量、顯熱處理量、潛熱處理量的關系的圖。
[0127]若延緩空氣流路A和B的切換時機,則吸附劑飽和,不產(chǎn)生吸附、脫附反應,僅第I熱交換器22產(chǎn)生進行熱處理的時間。此時,由于通過第I熱交換器22的空氣的露點溫度與室內空氣相同,所以除濕量在空氣流路切換后與初期相比減少。
[0128]此外,在制冷劑蒸發(fā)溫度是室內空氣露點溫度以上的情況下,在吸附劑飽和之后,不進行潛熱處理,僅進行顯熱處理。因而,若延緩空氣流路A和B的切換時機,則產(chǎn)生吸附劑飽和而潛熱處理量減少或變沒的時間,單位時間的除濕量降低。
[0129]可是,在空氣流路的切換初期的通過第I熱交換器22的空氣和吸附劑飽和之后通過第I熱交換器22的空氣中,溫度濕度不同,但是空氣的焓大致相同。
[0130]這是因為在空氣和吸附劑吸附、脫附反應時,空氣溫度濕度大致沿著等焓線而變化。因而,潛熱處理量、顯熱處理量像圖9、圖10那樣隨著切換時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全熱處理量不變化而能夠進行熱處理。另外,圖9、圖10的縱軸的“輸入”表示裝置整體的消耗電力。
[0131]另外,直到載置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吸附劑的飽和為止所需的時間,根據(jù)流過蒸發(fā)器15的制冷劑蒸發(fā)溫度和作為溫度傳感器2a的測量結果的空氣的溫度濕度而獲知,通過根據(jù)該時間而使Λ T變化,能夠縮短到達目的的溫度濕度的時間。
[0132]《潛顯分離控制》[0133]該空調系統(tǒng)具備基于室內空氣的狀態(tài)量而變更空調系統(tǒng)的冷卻流體的蒸發(fā)器15出口的溫度的控制部件。以下,基于圖11的流程圖,說明該潛顯分離控制的控制內容。
[0134]首先,根據(jù)通過由控制器40從外部設定的室內的設定溫度和設定相對濕度計算的運轉開始判定焓ENmin與通過溫濕度傳感器3a~3c中的任一個的測量結果運算的室內焓ENra的關系,進行空調系統(tǒng)是要開始運轉還是要停止的判定(步驟STl)。
[0135]在室內焓ENra比運轉開始判定焓ENmin大的情況下,空調系統(tǒng)開始運轉(步驟ST2),在室內焓ENra比運轉開始判定焓ENmin小的情況下,停止空調運轉(步驟ST7)。
[0136]在步驟ST2中,根據(jù)通過由控制器40從外部設定的室內的設定溫度和設定相對濕度計算的潛顯分離判定焓ENmax與通過溫濕度傳感器3b的測量結果運算的室內焓ENra的關系,進行空調系統(tǒng)要開始潛顯分離運轉還是要停止?jié)擄@分離運轉的判定。
[0137]在室內焓ENra比潛顯分離判定焓ENmax小的情況下,開始潛顯分離運轉(步驟ST3)。此時,使蒸發(fā)器15的出口的冷卻流體的目標溫度為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附近的值或露點溫度以上的值。
[0138]在室內i:含ENra比潛顯分離判定洽ENmax大的情況下,空調系統(tǒng)不進行潛顯分離,將冷卻流體的蒸發(fā)器15的出口溫度Tw作為設定溫度Tws而開始運轉(步驟ST6)。
[0139]在步驟ST3中,根據(jù)通過由控制器40從外部設定的室內的設定溫度計算的室內機運轉判定溫度Tmin與作為溫濕度傳感器3b的測量結果的室內溫度Tra的關系,進行室內機要開始運轉或要停止的判定。
[0140]在室內溫度Tra比室內機運轉判定溫度Tmin大的情況下,室內機開始運轉,調濕裝置20將風路切換時機--ΜΕ _ C作為--ΜΕ _ L,使處理熱量的SHF提高(步驟ST4)。
[0141]在室內溫度Tra是室內機運轉判定溫度Tmin以下的情況下,室內機停止運轉。此外,調濕裝置20將風路切換時機--ΜΕ _ C作為比--ΜΕ — L短的--ΜΕ _ S,使處理熱量的SHF降低(步驟ST5)。
[0142]《系統(tǒng)控制方法》
[0143]圖1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控制框圖。在圖12中表示基于壓力傳感器la、lb、溫度傳感器2a~21、溫濕度傳感器3a~3c的測量控制系統(tǒng)構成。
[0144]這些傳感器連接于控制器40。由控制器40取得它們的溫度濕度和壓力的信息,向控制基板17、控制基板26、控制基板34發(fā)送控制信號,從而能夠進行壓縮機11、節(jié)流部件
14、送風部件13、輸送部件16、二通閥21、送風部件25、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二通閥31、送風部件33的動作控制。
[0145]《實施方式I的效果》
[0146]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像圖13那樣,即使在制冷除濕運轉時,使流入調濕裝置20、第I熱交換器22和室內機30的第2熱交換器32的冷卻流體的溫度上升到露點溫度附近,也能夠進行除濕。
[0147]因使冷卻流體的蒸發(fā)器15的出口溫度上升而使制冷循環(huán)側的制冷劑蒸發(fā)溫度上升,像圖14那樣通過使制冷劑蒸發(fā)溫度上升,制冷循環(huán)能夠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高效率化,能夠降低相對于熱處理量的消耗電力。
[0148]此外,在以往的空調系統(tǒng)中,為了系統(tǒng)的高效率化,配置2臺室外機,一臺室外機較低地控制制冷循環(huán)的蒸發(fā)溫度,與降低冷卻流體的熱交換器流入溫度的室內機連接而確保除濕量,另一臺室外機較高地控制制冷循環(huán)的蒸發(fā)溫度,通過與提高冷卻流體的熱交換器流入溫度的室內機連接而謀求高效率化。
[0149]對此,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由于調濕裝置20和室內機30與同一室外機連接,且即使較高地控制制冷循環(huán)的蒸發(fā)溫度也能夠確保除濕量,所以無需為了除濕用而配置室外機或追加制冷循環(huán)。
[0150]此外,由于能夠較高地控制蒸發(fā)溫度,所以能夠實現(xiàn)系統(tǒng)高效率化和緊湊化的兼顧。
[0151]在以往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中,脫附時需要來自熱源的加熱,產(chǎn)生因加熱部件的追加造成的設備大型化、消耗電力的增加。此外,即使在進行了室外機的冷凝器的廢熱利用的情況下,也產(chǎn)生與調濕裝置連接的配管數(shù)的增加。
[0152]對此,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通過使用具有即使非加熱也能夠脫附的特性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不會產(chǎn)生連接配管數(shù)的增加、消耗電力的增大這樣的問題,能夠實現(xiàn)與以往的室內機相同的連接,來自以往的空調系統(tǒng)的更換變得容易。
[0153]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無論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和第I熱交換器22設于空氣流路A、B中的哪一路徑的情況下,都被配置成在空氣的流動方向上成為大致串聯(lián),第I熱交換器22設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與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b之間。
[0154]這樣,通過將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和第I熱交換器22配置成各自的空氣通過的面相向或大致平行,能夠在風路內將這些裝置收納在小空間中,能夠使除濕裝置小型化。另外,所謂該相向,也可以是角度稍微偏離,獲得同樣的效果。
[0155]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由于在相對于熱源機連接有多個室內機、調濕裝置的情況下,能夠變更室內機和調濕裝置的設置臺數(shù)的平衡,根據(jù)環(huán)境而變更除濕能力,所以相對于目標溫度濕度的設定,即使不進行壓縮機的蒸發(fā)溫度的變更、基于壓縮機的發(fā)動-停止運轉的能力控制,也能夠維持目標溫度濕度,能夠減少基于壓縮機頻率的變更的效率降低和因基于發(fā)動-停止運轉的能力上升而造成的損失的產(chǎn)生,能夠節(jié)能。
[0156]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像圖15那樣,通過采用在高濕度區(qū)域使用吸平衡吸附量多的吸附劑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僅基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或23b的水分含有量與由空氣相對濕度決定的平衡吸附量之差能夠脫附,通過省略加熱部件,能夠實現(xiàn)裝置小型化。
[0157]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通過在除濕裝置中使用相對濕度為80%以上特別是平衡吸附量多的吸附劑,能夠無需加熱部件地進行脫附,因此,調濕裝置20無需對因脫附熱源而通過空氣所獲得的熱量進行處理,所以冷卻部件只進行返氣RA的熱處理,變得節(jié)能。
[0158]另外,如圖15所示,在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中使用的吸附劑的吸附速度、脫附速度除了具有風速依賴性之外,還具有溫度依賴性,溫度越高,吸附速度、脫附速度越高。因此,在被吸附時的空氣溫度與被脫附時的空氣溫度的溫度差大的情況下,吸附速度、脫附速度之差也變大??墒牵?、脫附的水分移動的合計量會在吸附速度、脫附速度慢的一方廣生平衡。
[0159]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在除濕裝置中,空氣溫度之差在吸附和脫附中比由于脫附時不加熱而具有加熱部件的情況小,吸附和脫附的速度之差變小。因此,吸附速度、脫附速度均勻地接近,能夠高效率地利用吸附劑的潛在能力[0160]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由于沒有脫附熱源,所以在制冷除濕時切換空氣流路時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和23b的溫度差變小,此外,由于與通過空氣溫度的溫度差也變小,所以對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和23b而言,因與通過空氣的溫度差而產(chǎn)生的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的熱阻小,能夠高效率地進行除濕。
[0161]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由于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在風路內被固定而靜止,所以像干燥劑轉子那樣沒有用于進行旋轉等動作的形狀的限制,能夠使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通風面積與風路的形狀對應。并且,確保較多的通風面積而減小風速,能夠使壓力損失降低,增加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的吸附劑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吸脫附量增加。
[0162]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3a、23b在吸附時和脫附時空氣的流入方向成為相反,吸附時和脫附時的通風方向反轉,所以能夠使除濕加
濕效率上升。
[0163]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在空氣流路A和B的切換動作時,通過調濕裝置20內時的風量暫時產(chǎn)生變化,但是通過提高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所使用的馬達的轉速等,能夠使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的動作時間相對于風路切換的周期變得充分短,能夠不對制冷循環(huán)造成影響地切換空氣流路A和B。
[0164]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能夠在不變更控制制冷劑回路的制冷劑的流動的壓縮機11的頻率、節(jié)流部件14的開度地將全熱能力保持為恒定的狀態(tài)下,變更顯熱處理能力和潛熱處理能力的平衡,能夠不破壞制冷循環(huán)的穩(wěn)定地控制與目的溫度濕度對應的空調能力。
[0165]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空調系統(tǒng)中,像圖9那樣能夠僅通過變更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4a、24b的切換周期而控制潛熱處理量和顯熱處理量。因此,即使在到達相同的目標濕度的情況下,通過選擇是優(yōu)先進行除濕還是優(yōu)先進行溫度調節(jié),也能夠根據(jù)空調對象空間的要求而進行潛熱和顯熱的選擇處理。
[0166]《實施方式2》
[0167]圖1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制冷劑回路圖。在這里,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0與實施方式I的調濕裝置20相對應。
[0168]以下,對于作為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相同的位置的調濕裝置的空氣流路側的傳感器配置、空氣回路側的動作說明、系統(tǒng)控制方法等,省略說明。
[0169]如圖16所示,室外機10、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0、室內機30被連接起來。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0具有水分吸附脫附裝置53a、53b、第3熱交換器52、空氣流路切換裝置54a、54b、在室外空氣OA與返氣RA之間進行全熱交換的、設于空氣流路切換裝置54a、54b的上游的全熱交換部件57、送風部件55a、送風部件55b、控制基板56。
[0170]在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0的內部,室外空氣OA通過了全熱交換部件57之后,通過空氣流路切換裝置54a,通過成為水分吸附脫附裝置53a、第3熱交換器5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53b的順序的空氣流路A或成為水分吸附脫附裝置53b、第I熱交換器2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53a的順序的空氣流路B,通過空氣流路切換裝置54b,作為供氣SA被供給到室內。
[0171]在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0的內部,返氣RA通過全熱交換部件57,作為排氣EA而被排出到室外。
[0172]《實施方式2的效果》
[0173]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調系統(tǒng)中,通過像圖16那樣設置全熱交換部件57,能夠在室外空氣與室內空氣之間進行全熱交換,由于降低因換氣而產(chǎn)生的負荷,所以能夠減少壓縮機的輸入。
[0174]此外,在室外空氣比室內空氣高溫高濕度的情況下,通過全熱交換部件57后的室外空氣比室內空氣高溫高濕度。
[0175]因而,流過第3熱交換器52的冷卻流體的溫度與通過空氣溫度之差與室內空氣相比增加,能夠進行較多的熱處理,能夠相對于熱交換器容量,高效率地進行熱處理。
[0176]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調系統(tǒng)中,由于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0未裝載壓縮機,所以室內機、室外空氣處理裝置、配置在天花板內側的所有設備無需裝載壓縮機,能夠實現(xiàn)輕量且小型化。
[0177]附圖標記的說明
[0178]la、lb壓力傳感器、2a?2i溫度傳感器、3a?3c溫濕度傳感器、10室外機、11壓縮機、12冷凝器、13送風部件、14節(jié)流部件、15蒸發(fā)器、16輸送部件、17控制基板、20調濕裝置、21 二通閥、22第I熱交換器、23a、23b水分吸附脫附裝置、24a、24b空氣流路切換裝置、25送風部件、26控制基板、30室內機、31 二通閥、32第2熱交換器、33送風部件、34控制基板、40控制器、50室外空氣處理裝置、51 二通閥、52第3熱交換器、53a、53b水分吸附脫附裝置、54a、54b空氣流路切換裝置、55a、55b送風部件、56控制基板、57全熱交換部件、100配管、101輸送線、1000制冷循環(huán)、2000顯熱交換循環(huán)、2001顯熱交換循環(huán)。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冷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制冷空調裝置具備: 壓縮機,壓縮制冷劑; 冷凝器,冷凝由上述壓縮機壓縮了的制冷劑; 送風部件,朝向上述冷凝器送出空氣; 節(jié)流部件,對由上述冷凝器冷凝了的制冷劑進行減壓;以及 蒸發(fā)器,使由上述節(jié)流部件減壓了的制冷劑蒸發(fā), 由包含上述壓縮機、上述冷凝器、上述節(jié)流部件和上述蒸發(fā)器的制冷劑回路形成制冷循環(huán), 該制冷空調裝置還具備: 冷卻流體送出部件,向上述蒸發(fā)器送出要在上述蒸發(fā)器中與上述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流體;以及 第I熱交換器,在周圍空氣與在上述蒸發(fā)器中熱交換了的冷卻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由配管將上述蒸發(fā)器、上述第I熱交換器、上述冷卻流體送出部件連接成環(huán)狀,形成第I冷卻流體循環(huán)回路, 該制冷空調裝置還具有: 第I送風機,向上述第I熱 交換器送出空氣; 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位于由上述第I送風機送出的空氣的流路上,并被配置在上述第I熱交換器的前后;以及 空氣路徑切換裝置,使通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上述第I熱交換器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的空氣的通過方向反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制冷空調裝置具備: 第2冷卻流體循環(huán)回路,由配管將上述蒸發(fā)器、進行與上述蒸發(fā)器熱交換了的上述冷卻流體和周圍空氣的熱交換的第2熱交換器、上述冷卻流體送出部件連接成環(huán)狀而成;以及 第2送風機,向上述第2熱交換器送出空氣, 上述第2熱交換器被收容在進行室內的空氣調節(jié)的室內機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制冷空調裝置包含室外空氣處理裝置,該室外空氣處理裝置具有: 排氣用送風機,向上述室內機外送出被包含在上述室內機內的空氣;以及 全熱交換部件,設于上述空氣路徑切換裝置的上游,進行全熱交換。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冷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制冷空調裝置具備控制部件,該控制部件至少基于室內空氣的狀態(tài)量變更上述空氣路徑切換裝置的切換周期。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 一項所述的制冷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運轉開始判定焓低于室內空氣的焓,且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潛顯分離判定焓為室內空氣的焓以下的情況下,將上述蒸發(fā)器出口的上述冷卻流體的目標溫度作為設定的初期的值,在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運轉開始判定焓低于室內空氣的焓,且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潛顯分離判定焓超過室內空氣的焓的情況下,將上述蒸發(fā)器出口的上述冷卻流體的目標溫度作為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附近的值或露點溫度以上的值。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冷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運轉開始判定焓低于室內空氣的焓,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潛顯分離判定焓超過室內空氣的焓,且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目標溫度低于室內空氣的溫度的情況下, 上述室內機開始運轉,延長上述空氣路徑切換裝置的切換周期, 在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運轉開始判定焓低于室內空氣的焓,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潛顯分離判定焓超過室內空氣的焓,且根據(jù)從外部設定的溫度濕度運算的目標溫度為室內空氣的溫度以上的情況下, 上述室內機停止運轉,縮短上述空氣路徑切換裝置的切換周期。
7.一種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調濕裝置具備本體和風路, 該本體具有:吸入口,從調濕對象空間吸入空氣;以及噴出口,向上述調濕對象空間供給從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氣, 該風路設于上述本體內,連通上述吸入口和上述噴出口, 在上述風路內,具有水分吸附劑的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熱交換器和具有水分吸附劑的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依 次間隔地被配置, 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向相對濕度低的空氣排濕,從相對濕度高的空氣吸濕, 該調濕裝置還具有空氣路徑切換裝置,該空氣路徑切換裝置在使從上述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氣依次通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上述熱交換器、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的路徑、和使從上述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氣依次通過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上述熱交換器、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的路徑之間進行切換。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附劑具有以下的特性: 相對于相對濕度是40~100%的空氣的平衡吸附量,相對于相對濕度的上升呈大致直線狀地增加。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在上述風路內被固定而靜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是具有多個小通孔的通風體。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10中任一項所述的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被配置成,使各自的空氣通過面與上述熱交換器的空氣通過面相向。
12.根據(jù)權利要求7~11中 任一項所述的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上述熱交換器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被配置成,通過切換空氣的路徑,使通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上述熱交換器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附裝置的空氣的通過方向反轉。
13.根據(jù)權利要求7~12中任一項所述的調濕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風路上設有: 第I分支部,設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裝置的上游側,將路徑分支為兩個方向;以及 第2分支部,設于上述第I水分吸附脫附裝置和上述第2水分吸附脫裝置的下游側,將路徑分支為兩個方向, 上述切換裝置被配置在上述第I分支部和上述第2分支部中的每一個分支部,選擇上述兩個方向中的某一個方向 。
【文檔編號】F24F3/14GK103890495SQ20118007446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伊藤慎一, 畝崎史武, 濱田守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