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99674閱讀:37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具體涉及燃煤鍋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直流燃燒器四角切圓布置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煤粉燃燒方式之一,該燃燒方式將燃 燒器布置在爐膛四角,煤粉氣流(一次風)和二次風射流在爐膛中心形成一假想切圓,實現(xiàn) 煤粉的切圓燃燒。四角切圓直流燃燒技術形成的四角火焰可以相互支持,著火條件好,煤種 適應性強,一、二次風混合過程易于控制,后期混合強,便于實現(xiàn)空氣分級和燃料分級燃燒, 有利于降低NOx排放,直流燃燒器四角切圓技術在大型火力發(fā)電機組中被廣泛采用。直流燃燒器布置在爐膛角部,燃燒器射流離開燃燒器噴口后不斷卷吸兩側(cè)的煙 氣,爐膛角部區(qū)域空間較小,射流方向與相鄰兩面水冷壁夾角不同,小角度一側(cè)(射流背火 側(cè))比大角度一側(cè)(射流向火側(cè))補氣條件差,因射流卷吸造成射流兩側(cè)的壓力差使射流 偏向小角度一側(cè)(射流背火側(cè)),這樣未燃盡的煤粉顆粒沖刷煤粉射流背火側(cè)的水冷壁,容 易發(fā)生結渣和高溫腐蝕。對于大容量鍋爐,角部距爐膛中心距離較大,為保證足夠的射流深 度,要求較高的射流速度,加劇了因射流旋轉(zhuǎn)形成的爐膛出口煙溫偏差。在煤粉氣流(一次風)背火側(cè)設置側(cè)二次風,以剛性較強的側(cè)二次風支撐一次風 氣流,可以提高一次風射流的剛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次風射流的補氣條件,同時減輕 一次風氣流在鄰角氣流撞擊下發(fā)生的偏斜。側(cè)二次風射流還起到了風屏的作用,減少一次 風中煤粉、煤焦顆粒貼壁的可能,減輕水冷壁結渣和高溫腐蝕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水 冷壁附近的氧化性氣氛,對防止結渣和高溫腐蝕也是有利的。但是由于爐膛角部空間不足, 在布置側(cè)二次風和確定側(cè)二次風射流角度、側(cè)二次風流量及動量時往往受到限制,難以達 到最佳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以解決帶側(cè) 二次風的直流燃燒器四角切圓布置困難,不能完全解決煤粉氣流兩側(cè)補氣條件不同而引起 煤粉氣流偏斜發(fā)生結渣和高溫腐蝕問題。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的燃燒裝置包括爐膛、多 個一次風噴口、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多個二次風噴口和四組燃盡風噴口,爐膛由四面水冷壁 圍成,每面水冷壁上分別設置有多個一次風噴口和多個二次風噴口,每組燃盡風噴口包括 至少一個燃盡風噴口 ;每面水冷壁上還設置有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 ;每面水冷壁上設置的多 個一次風噴口、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和多個二次風噴口組合構成一組燃燒器,四組燃燒器均 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組燃燒器中的一次風噴口和與其相鄰的側(cè)二次風噴口設置在同一 水平面內(nèi),每組燃燒器中的多個二次風噴口與多個一次風噴口和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上下交 替設置,各組燃燒器布置在四面水冷壁上的位置相同,每面水冷壁上設置有一組燃盡風噴 口,或者爐膛的四個棱角處各設置有一組燃盡風噴口,四組燃盡風噴口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位于燃燒器的上方;從爐膛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爐膛的四個棱角上的燃盡 風噴口的中心線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的水冷壁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 冷壁上的各組燃盡風噴口布置在四面水冷壁上的位置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上的各燃 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 壁上的各二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 在四面水冷壁上的各一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之間的夾角均 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上的各側(cè)二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的中心 線之間的夾角均相同;側(cè)二次風噴口與一次風噴口之間的間距為dl,dl = (0 0.2)d2, d2是一次風噴口的寬度;二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之間的夾 角為ai,54°;—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之間
的夾角為a2,54°;側(cè)二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的中
心線之間的夾角為a3,0° <;從爐膛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爐膛的每
個棱角上的燃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的水冷壁之間的夾角為a4, 20° <,設置在每面水冷壁上的燃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
側(cè)水冷壁之間的夾角為a 5,54°;設置在每面水冷壁上的二次風噴口的中心
線與其所在的水冷壁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的棱角處的距離為k l/5Lk彡k彡l/2Lk ; 或者l/5Ls ^L^ l/2Ls,其中Lk為爐膛寬度,Ls為爐膛深度;設置在每面水冷壁上的 燃盡風噴口的中心線與其所在的水冷壁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的棱角處的距離為L2, l/5Lk彡L2彡l/2Lk ;或者l/5Ls彡L2彡l/2Ls,其中Lk為爐膛寬度,Ls為爐膛深度。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將傳統(tǒng)布置在爐膛四角的直流燃燒器布置在爐膛四 面墻壁上,爐膛墻壁附近空間比角部空間的補氣條件大大改善,尤其是射流兩側(cè)的補氣條 件相近,這樣可以大大減小因射流兩側(cè)補氣條件不同造成的氣流偏斜。將傳統(tǒng)布置在爐膛 四角的直流燃燒器布置在爐膛四面墻壁上,使得側(cè)二次風的布置空間更加充裕,方便確定 側(cè)二次風的水平布置位置和射流角度,側(cè)二次風的應用可以提高一次風氣流的剛性,減輕 因上游氣流沖擊而發(fā)生的氣流偏斜,從而減輕水冷壁發(fā)生結渣和高溫腐蝕的可能。此外,本 發(fā)明采用的直流燃燒器布置在爐膛四面墻壁上,爐膛四面墻壁的熱流密度大于爐膛角部的 熱流密度,有利于煤粉著火,便于實施分級燃燒。直流燃燒器墻式布置,一次風噴口中心線、 側(cè)二次風噴口中心線和二次風噴口中心線在爐膛內(nèi)形成的假想切圓一般比角式布置的假 想切圓大,對燃燒器各噴口和水冷壁夾角的要求要比角式布置低,便于安裝定位。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主視圖,圖2是一次風噴口 1、側(cè)二次風噴口 2和二次風 噴口 3組合在一起的主剖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面圖,圖4是現(xiàn)有的周界風噴口 8套裝 在一次風噴口 1上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具體實施方式
八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B-B 剖視圖,圖7是裝在爐膛5的四面水冷壁6上的一次風噴口 1、側(cè)二次風噴口 2和二次風噴 口 3的中心線的俯視圖(一次風噴口 1和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分別與其所 在的水冷壁6所成的夾角大于等于54°小于等于90° ),圖8是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 觀看時,設置在爐膛5的每個棱角上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 側(cè)的水冷壁6之間夾角為a 4的俯視圖,圖9是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每
5面水冷壁6上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6之間的夾 角為a 5的俯視圖(90°彡a 5彡54° ),圖10是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 每面水冷壁6上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6之間的 夾角為a 5的俯視圖(127°彡a 5彡90° ),圖11是裝在爐膛5的四面水冷壁6上的一次 風噴口 1、側(cè)二次風噴口 2和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的俯視圖(一次風噴口 1和二次風噴 口 3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分別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所成的夾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 127° )。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結合圖1 圖3和圖7 圖1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 燃燒裝置包括爐膛5、多個一次風噴口 1、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 2、多個二次風噴口 3和四組燃 盡風噴口 10,爐膛5由四面水冷壁6圍成,每面水冷壁6上分別設置有多個一次風噴口 1和 多個二次風噴口 3,每組燃盡風噴口 10包括至少一個燃盡風噴口 4 ;每面水冷壁6上還設 置有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 2 ;每面水冷壁6上設置的多個一次風噴口 1、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 2 和多個二次風噴口 3組合構成一組燃燒器7,四組燃燒器7均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組燃 燒器7中的一次風噴口 1和與其相鄰的側(cè)二次風噴口 2設置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每組燃燒器 7中的多個二次風噴口 3與多個一次風噴口 1和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 2上下交替設置,各組 燃燒器7布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位置相同,每面水冷壁6上設置有一組燃盡風噴口 10, 或者爐膛5的四個棱角處各設置有一組燃盡風噴口 10,四組燃盡風噴口 10設置在同一水 平面上并位于燃燒器7的上方;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爐膛5的四個棱 角上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 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組燃盡風噴口 10布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位置均相同;設 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6 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31在向火側(cè)方向 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 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 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均相同; 側(cè)二次風噴口 2與一次風噴口 1之間的間距為dl,dl = (0 0. 2)d2,d2是一次風噴口 1 的寬度;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3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a ” 54°彡ai<127° ;—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 角為a2,54°;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 1的
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為a 3,0°彡;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爐 膛5的每個棱角上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的水冷壁6之間 的夾角為a4,20°彡a4<70° (燃盡風布置便于實現(xiàn),燃燒氣流的爐膛充滿度較好),設 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6之間 的夾角為a5,54°;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31與
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為‘ l/5Lk彡k彡l/2Lk ; 或者l/5Ls ^L^ l/2Ls,其中Lk為爐膛寬度,Ls為爐膛深度;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 燃盡風噴口 4的中心線4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為L2,l/5Lk彡L2彡l/2Lk ;或者l/5Ls彡L2彡l/2Ls,其中:Lk為爐膛寬度,Ls為爐膛深度。本實施方式的一次風射流布置在向火側(cè),側(cè)二次風射流布置在背火側(cè),燃盡風份 額占總風量的10% 40%。本實施方式中,各組燃燒器7布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位置和各噴口中心線在向 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水冷壁6的夾角相同,可減少結渣和高溫腐蝕的發(fā)生。燃盡風噴口 4的中 心線41在垂直方向上距最上層一次風噴口的中心線距離保證煙氣停留時間為0. 3 1. 2s。本實施方式中,一次風噴口 1的數(shù)量為二 十個,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數(shù)量為二 十 個,二次風噴口 3的數(shù)量為三 十一個,每組燃盡風噴口 4的數(shù)量為一至六個。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的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 3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k = 1/4爐膛寬度Lk 或爐膛深度Ls ;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3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 a i = 90° (即每條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31垂直于其所在的水冷壁);一次風噴口 1的 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a2 = 90° (即每條一次風風噴 口 1的中心線11垂直于其所在的水冷壁);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 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為a3 = 0°,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垂直于其所 在的水冷壁6的方向設置。一次風、側(cè)二次風和二次風射流均垂直于水冷壁6,射流兩側(cè)的 補氣條件相近,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射流兩側(cè)補氣條件不同引起的氣流偏斜,從而減輕爐膛5 發(fā)生高溫腐蝕和結渣。并且煙氣氣流充滿度好,利于煤粉燃盡率。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的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二次風噴口 3的中心線 3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k = 1/2爐膛寬度Lk 或爐膛深度Ls。如此設置,即二次風噴口 3布置在水冷壁6的中心線上。水冷壁6附近的 熱負荷最大,有利于煤粉的穩(wěn)燃,適用于難燃煤種,相同條件下本實施方式的最低穩(wěn)燃負荷 低于燃燒器角式布置的最低穩(wěn)燃負荷10% 20%。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 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a2 = 85° ;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a3 = 0°。如此設置,二次風在爐膛5內(nèi)的假想切圓大于一次 風和側(cè)二次風在爐膛5內(nèi)的假想切圓,形成“風包粉”的氣流結構,可以有效防止高溫腐蝕 和水冷壁結渣,二次風的水平方向推遲混入燃燒氣流,可以減小NOx的生成,NOx排放可以 在具體實施方式
二的基礎上降低2% 5%。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二或 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 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a2 = 82° ;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a3 = 0°。如此設置,一次風和側(cè)二次風在爐膛5內(nèi)的假想切圓 較具體實施方式
四小,二次風的水平方向推遲混入燃燒氣流,可以進一步減小NOx的生成, NOx的排放可以在具體實施方式
四的基礎上降低2 % 3 %。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 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 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a2 = 78° ;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a3 = 0°。如此設置,一次風和側(cè)二次風在爐膛5內(nèi)的假想切圓 較具體實施方式
四小,二次風的水平方向推遲混入燃燒氣流,可以進一步減小NOx的生成, NOx的排放可以在具體實施方式
四的基礎上降低2 % 3 %。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 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七圖7和圖1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側(cè)二次風噴口 2的 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 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為a 3 = 5°。如此設置,二 次風、側(cè)二次風和一次風在爐膛5內(nèi)分別形成直徑大小不同的假想切圓,二次風的假想切 圓最大、側(cè)二次風次之,一次風的假想切圓最小,形成“風包粉”的氣流結構,可以有效防止 高溫腐蝕和水冷壁結渣,二次風、側(cè)二次風和一次風射流角度不同在水平方向推遲了空氣 混入燃燒氣流,可以減小NOx的生成,NOx的排放可以在具體實施方式
四、五或六的基礎上 降低2% 3%。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二或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八結合圖5和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燃燒裝置還包括 多個周界風噴口 8 ;多個周界風噴口 8與多個一次風噴口 1 一一對應設置,每個周界風噴口 8套裝在相應的一次風噴口 1上且與該一次風噴口 1相鄰的側(cè)二次風噴口 2連通。本實施方式增加的周界風噴口 8是現(xiàn)有技術,見圖4所示。周界風噴口 8寬度僅 有十多毫米,產(chǎn)生的周界風的風層很薄,但風速較高,周界風一方面可以防止煤粉從一次風 氣流中分離,另一方面還可以冷卻一次風噴口 1。本實施方式中的側(cè)二次風噴口 2可以采用 周界風偏置的方式形成(見圖5和圖6所示),即增加周界風噴口 8在一次風背火側(cè)的間 隙,在此間隙內(nèi)與一次風噴口間距dl處布置側(cè)二次風噴口 2。
8
權利要求
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所述燃燒裝置包括爐膛(5)、多個一次風噴口(1)、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2)、多個二次風噴口(3)和四組燃盡風噴口(10),爐膛(5)由四面水冷壁(6)圍成,每面水冷壁(6)上分別設置有多個一次風噴口(1)和多個二次風噴口(3),每組燃盡風噴口(10)包括至少一個燃盡風噴口(4);其特征在于每面水冷壁(6)上還設置有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2);每面水冷壁(6)上設置的多個一次風噴口(1)、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2)和多個二次風噴口(3)組合構成一組燃燒器(7),四組燃燒器(7)均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組燃燒器(7)中的一次風噴口(1)和與其相鄰的側(cè)二次風噴口(2)設置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每組燃燒器(7)中的多個二次風噴口(3)與多個一次風噴口(1)和多個側(cè)二次風噴口(2)上下交替設置,各組燃燒器(7)布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位置相同,每面水冷壁(6)上設置有一組燃盡風噴口(10),或者爐膛(5)的四個棱角處各設置有一組燃盡風噴口(10),四組燃盡風噴口(10)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位于燃燒器(7)的上方;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爐膛(5)的四個棱角上的燃盡風噴口(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組燃盡風噴口(10)布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位置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燃盡風噴口(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二次風噴口(3)的中心線(3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在四面水冷壁(6)上的各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均相同;側(cè)二次風噴口(2)與一次風噴口(1)之間的間距為d1,d1=(0~0.2)d2,d2是一次風噴口1的寬度;二次風噴口(3)的中心線(3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α1,54°≤α1≤127°;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α2,54°≤α2≤127°;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為α3,0°≤α3≤15°;從爐膛(5)的上方向下俯視觀看時,設置在爐膛(5)的每個棱角上的燃盡風噴口(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α4,20°≤α4≤70°,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燃盡風噴口(4)的中心線(41)在逆時針方向與其相鄰一側(cè)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α5,54°≤α5≤127°;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二次風噴口(3)的中心線(3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為L1,1/5Lk≤L1≤1/2Lk;或者1/5Ls≤L1≤1/2Ls,其中Lk為爐膛寬度,Ls為爐膛深度;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燃盡風噴口(4)的中心線(4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為L2,1/5Lk≤L2≤1/2Lk;或者1/5Ls≤L2≤1/2Ls,其中Lk為爐膛寬度,Ls為爐膛深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征在 于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二次風噴口(3)的中心線(3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 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U = 1/4爐膛寬度Lk或爐膛深度Ls ;二次風噴 口(30的中心線(3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為a i = 90° ;—次 風噴口(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a2 = 90° ;側(cè) 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之間的夾角為α3 = 0°,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垂直于其所在的水冷壁(6)的方向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征在 于設置在每面水冷壁(6)上的二次風噴口(3)的中心線(31)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上的 相交點距最近的爐膛(5)的棱角處的距離L1 = 1/2爐膛寬度Lk或爐膛深度Ls。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 征在于一次風噴口(10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 Ci2 = 85° ;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 之間的夾角α3 = 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 征在于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 Ci2 = 82° ;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 之間的夾角α3 = 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 征在于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間的夾角 Ci2 = 78° ;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 之間的夾角α3 = 0°。
7.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 征在于側(cè)二次風噴口(2)的中心線(21)和與其相鄰的一次風噴口(1)的中心線(11)之 間的夾角為α3 = 5°。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燃燒裝置還包括多個周界風噴口(8);多個周界風噴口(8)與多個一次風噴口(1) 一一對應設置,每個周界風噴口(8)套裝在相應的一次風噴口(1)上且與該一次風噴口(1) 相鄰的側(cè)二次風噴口(2)連通。
全文摘要
一種墻式布置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煤粉燃燒裝置,它涉及一種直流煤粉燃燒裝置。針對帶側(cè)二次風的直流燃燒器四角切圓布置困難,不能完全解決煤粉氣流兩側(cè)補氣條件不同而引起煤粉氣流偏斜發(fā)生結渣和高溫腐蝕問題。爐膛的四面水冷壁上分別設置的一、二次風噴口與側(cè)二次風噴口組合構成燃燒器,一、二次風噴口的中心線在向火側(cè)方向與其所在水冷壁之間的夾角分別為α2和α1,側(cè)二次風噴口的中心線與一次風噴口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α3,水冷壁上或爐膛的每個棱角處設置有燃盡風噴口,燃盡風噴口設置在燃燒器的上方。本發(fā)明合理組織煤粉和空氣的混合,實現(xiàn)“風包粉”方式燃燒,防止了煤粉氣流偏斜,有利于鍋爐的穩(wěn)燃、低負荷及低NOx排放。本發(fā)明用于燃煤鍋爐上。
文檔編號F23C5/08GK101852429SQ20101021232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劉輝, 吳少華, 孔超, 孫紹增, 沙龍, 秦明, 秦裕琨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