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包括:型腔模件,在型腔模件的第一分型面上開設有型腔;型芯模件,在型芯模件的第二分型面上設置有與型腔相匹配的型芯;頂出塊,位于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間,頂出塊中間開口,頂出塊通過開口套在型芯的周圍;其中,在型腔模件與型芯模件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位于型腔和型芯之間,并與型腔、以及型芯貼合,頂出塊與產品的邊緣接觸;在型腔模件與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頂出塊能夠將產品頂出,以使產品依次與型芯、以及型腔分離。
【專利說明】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
【背景技術】
[0002]注塑成型技術,是批量生產形狀復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采用將受熱融化的材料高壓射入到模具內,經冷卻固化后,得到成形的產品。
[0003]目前的注塑模具大多采用頂針板帶動頂針、推管來頂出產品,開模時產品先與型腔分離,然后再頂出產品,使產品與型芯分離。
[0004]但本申請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上述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0005]目前,采用頂針板來頂出產品,頂出的產品表面易出現(xiàn)頂白、頂鼓、或變形等外觀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頂針板來頂出產品,頂出的產品表面易出現(xiàn)頂白、頂鼓、或變形等外觀缺陷的技術問題。
[0007]本申請通過本申請的一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包括:
[0009]型腔模件,在所述型腔模件的第一分型面上開設有型腔;
[0010]型芯模件,在所述型芯模件的第二分型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型腔相匹配的型芯;
[0011]頂出塊,位于所述第一分型面和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間,所述頂出塊中間開口,所述頂出塊通過所述開口套在所述型芯的周圍;
[0012]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型芯之間,并與所述型腔、以及所述型芯貼合,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產品的邊緣接觸;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所述頂出塊能夠將所述產品頂出,以使所述產品依次與所述型芯、以及所述型腔分離。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0014]驅動裝置,與所述頂出塊連接,用于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為所述頂出塊提供頂出所述產品的動力。
[0015]優(yōu)選地,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0016]螺栓,用于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頂出塊。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0018]鎖模器,固定在所述型腔模件和所述頂出塊的側面;
[0019]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且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第二分型面分離的距離小于一預設距離時,所述鎖模器處于鎖合狀態(tài),所述頂出塊無法與所述第一分型面分離;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且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第二分型面分離的距離大于所述預設距離時,所述鎖模器處于解鎖狀態(tài),所述頂出塊能夠與所述第一分型面分離。
[0020]優(yōu)選地,所述鎖模器,包括:
[0021]第一鎖模機構,設置在所述型腔模件的側面,其中,所述第一鎖模機構包括卡板,所述卡板的第一端固定,所述卡板的第二端可以繞所述第一端擺動,在所述卡板的第一側開設有卡孔;
[0022]第二鎖模機構,設置在所述頂出塊側面,在所述第二鎖模機構內設置有與所述卡孔對應的卡針;
[0023]插棍,所述插棍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型芯模件的側面;
[0024]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合模過程中時,所述插棍的第二端能夠插入到所述第二鎖模機構內的所述卡板的第二側,推動所述卡板向靠近所述卡針的方向擺動,以使所述卡針插入到所述卡孔內,進而使所述鎖模器處于鎖合狀態(tài),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一側相反。
[0025]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鎖模機構,還包括:
[0026]彈性元件,設置在所述卡板第一側;
[0027]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且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第二分型面分離的距離大于所述預設距離時,所述彈性元件能夠推動所述卡板向遠離所述卡針的方向擺動,以使所述卡針從卡孔內拔出,從而使所述鎖模器處于解鎖狀態(tài)。
[0028]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yōu)點:
[0029]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包括:型腔模件,在所述型腔模件的第一分型面上開設有型腔;型芯模件,在所述型芯模件的第二分型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型腔相匹配的型芯;頂出塊,位于所述第一分型面和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間,所述頂出塊中間開口,所述頂出塊通過所述開口套在所述型芯的周圍;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型芯之間,并與所述型腔、以及所述型芯貼合,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產品的邊緣接觸;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所述頂出塊能夠將所述產品頂出,以使所述產品依次與所述型芯、以及所述型腔分離。由于采用頂出塊沿著產品的邊緣將產品頂出,所以,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頂針板來頂出產品,頂出的產品表面易出現(xiàn)頂白、頂鼓、或變形等外觀缺陷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確保產品的外觀品質穩(wěn)定的技術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1]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頂出塊和廣品的位直關系不意圖;
[0033]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頂出塊和驅動裝置的連接關系不意圖;
[0034]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在合模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0035]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在第一次開模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0036]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在第二次開模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0037]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在頂出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頂出時產品表面易產生頂白、頂鼓或變形等外觀缺陷的技術問題。
[0039]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0040]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包括:型腔模件,在所述型腔模件的第一分型面上開設有型腔;型芯模件,在所述型芯模件的第二分型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型腔相匹配的型芯;頂出塊,位于所述第一分型面和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間,所述頂出塊中間開口,所述頂出塊通過所述開口套在所述型芯的周圍;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型芯之間,并與所述型腔、以及所述型芯貼合,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產品的邊緣接觸;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所述頂出塊能夠將所述產品頂出,以使所述產品依次與所述型芯、以及所述型腔分離。
[0041]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0042]實施例一
[004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如圖1所示,包括:
[0044]型腔模件100,在型腔模件100的第一分型面120上開設有型腔110 ;
[0045]型芯模件200,在型芯模件200的第二分型面240上設置有與型腔110相匹配的型芯 210 ;
[0046]頂出塊300,位于第一分型面120和第二分型面240之間,頂出塊300中間開口,頂出塊300通過該開口套在型芯210的周圍;
[0047]其中,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500位于型腔110和型芯210之間,并與型腔110、以及型芯210貼合,頂出塊300與產品500的邊緣接觸;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開模過程中時,頂出塊300能夠將產品500頂出,以使產品500依次與型芯210、以及型腔110分離。
[0048]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圖2所示,頂出塊300與產品500四周的側壁接觸,作為所述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的主要頂出結構。
[0049]進一步,如圖1所示,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0050]驅動裝置220,與頂出塊300連接,用于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開模過程中時,為頂出塊300提供頂出產品500的動力。
[0051]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圖1、圖3所示,驅動裝置220與頂出塊300通過螺栓230連接,提供頂出產品300的動力,其中,驅動裝置220,具體可以為:液壓油缸、或氣缸。
[0052]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驅動裝置220通過油管同注塑機的液壓系統(tǒng)連接,由注塑機的控制程序系統(tǒng)設定頂出力大小、頂出時間、頂出距離。
[0053]進一步,如圖1所示,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0054]鎖模器400,設置在型腔模件100和頂出塊300的側面;
[0055]其中,如圖5所示,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開模過程中,且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分離的距離小于一預設距離(即:5mm)時,鎖模器400處于鎖合狀態(tài),頂出塊300無法與第一分型面120分離;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開模過程中,且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分離的距離大于預設距離(即:5mm)時,鎖模器400處于解鎖狀態(tài),頂出塊300能夠與第一分型面120分離。
[0056]進一步,如圖1、圖4?7所示,所述鎖模器400,包括:
[0057]第一鎖模機構410,設置在型腔模件100的側面,其中,第一鎖模機構410包括卡板411,卡板411的第一端(即:上端)固定,卡板411的第二端(即:下端)可以繞第一端(即:上端)擺動(即:向左、或向右擺動),在卡板411的第一側(即:左側)開設有卡孔413 ;
[0058]第二鎖模機構420,設置在頂出塊300側面,在第二鎖模機構410內設置有與卡孔413對應的卡針421 ;
[0059]插棍430,插棍430的第一端(即:下端)固定在型芯模件200的側面;
[0060]其中,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合模過程中時,插棍430的第二端(即:上端)能夠插入到第二鎖模機構420內的卡板411的第二側(即:右側),并推動卡板430向靠近卡針421的方向(即:向左)擺動,以使卡針421插入到卡孔413內,進而使鎖模器400處于鎖合狀態(tài)。
[0061]進一步,第一鎖模機構410,還包括:
[0062]彈性元件412 (例如:彈簧頂針),設置在卡板411第一側(即:左側);
[0063]其中,在型腔模件100與型芯模件200處于開模過程中,且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分離的距離大于預設距離(即:5mm)時,彈性元件412能夠推動卡板411向遠離卡針421的方向(S卩:向右)擺動,以使卡針421從卡孔413內拔出,從而使鎖模器400處于解鎖狀態(tài)。
[0064]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圖4?7所示,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有兩個分型面(即:第一分型面120和第二分型面240),并按下列順序依次開模并頂出產品:
[0065]首選,如圖4所示,在合模狀態(tài)下,鎖模器400處于鎖合狀態(tài),將型腔模件100與頂出塊300鎖合,且插棍430與卡板411的相互接觸的長度即為所述預設距離5mm。
[0066]然后,如圖5所不,在第一次開模時,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打開5mm,產品500在頂出塊300和型腔110之間,產品500與型芯210部分分離。其中,在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打開5mm過程中,鎖模器400保持鎖合狀態(tài),在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打開到5mm時,插棍的第二端(即:上端)從第二模器機構420內拔出,卡板411失去插棍430向左的作用力,彈性元件412推動卡板411向右擺動,卡針421從卡孔413內拔出,鎖模器400解鎖彈開。
[0067]最后,如圖6所示,在第二次開模時,頂出塊300與第一分型面120逐漸打開至200mm,這時產品500與型腔110完全分離;頂出塊300在驅動裝置220的帶動下將產品500頂出25mm,使產品500完全與型芯210分離,此時,頂出塊300與第二分型面240打開的距離為30mm,產品500留在頂出塊300上,鎖模器400完全處于分離狀態(tài)(如圖7所示)。
[0068]上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或優(yōu)點:
[0069]1、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包括:型腔模件,在型腔模件的第一分型面上開設有型腔;型芯模件,在型芯模件的第二分型面上設置有與型腔相匹配的型芯;頂出塊,位于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間,頂出塊中間開口,頂出塊通過開口套在型芯的周圍;其中,在型腔模件與型芯模件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位于型腔和型芯之間,并與型腔、以及型芯貼合,頂出塊與產品的邊緣接觸;在型腔模件與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頂出塊能夠將產品頂出,以使產品依次與型芯、以及型腔分離。由于采用頂出塊沿著產品的邊緣將產品頂出,所以,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頂針板來頂出產品,頂出的產品表面易出現(xiàn)頂白、頂鼓、或變形等外觀缺陷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確保產品的外觀品質穩(wěn)定的技術效果。
[0070]2、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在開模過程中,采用兩次開模操作,將產品依次與型腔、以及型芯分離,逐次克服了型芯和型腔對產品的粘合力,減少了由于一次開模對產品所造成的損傷,從而進一步保證了產品的外觀品質穩(wěn)定。
[0071]3、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減少了頂針、推管、頂針板等部件,結構相對簡單,可以縮短模具加工時間,降低模具加工及材料成本。
[0072]4、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由于減少了頂針、推管、頂針板等部件,從而為模具冷卻水路設計提供更多空間,提高模具冷卻效果,縮短產品成型周期。
[0073]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074]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腔模件,在所述型腔模件的第一分型面上開設有型腔; 型芯模件,在所述型芯模件的第二分型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型腔相匹配的型芯; 頂出塊,位于所述第一分型面和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間,所述頂出塊中間開口,所述頂出塊通過所述開口套在所述型芯的周圍; 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產品位于所述型腔和所述型芯之間,并與所述型腔、以及所述型芯貼合,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產品的邊緣接觸;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所述頂出塊能夠將所述產品頂出,以使所述產品依次與所述型芯、以及所述型腔分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驅動裝置,與所述頂出塊連接,用于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時,為所述頂出塊提供頂出所述產品的動力。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螺栓,用于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頂出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還包括: 鎖模器,固定在所述型腔模件和所述頂出塊的側面; 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且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第二分型面分離的距離小于一預設距離時,所述鎖模器處于鎖合狀態(tài),所述頂出塊無法與所述第一分型面分離;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且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第二分型面分離的距離大于所述預設距離時,所述鎖模器處于解鎖狀態(tài),所述頂出塊能夠與所述第一分型面分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模器,包括: 第一鎖模機構,設置在所述型腔模件的側面,其中,所述第一鎖模機構包括卡板,所述卡板的第一端固定,所述卡板的第二端可以繞所述第一端擺動,在所述卡板的第一側開設有卡孔; 第二鎖模機構,設置在所述頂出塊側面,在所述第二鎖模機構內設置有與所述卡孔對應的卡針; 插棍,所述插棍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型芯模件的側面; 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合模過程中時,所述插棍的第二端能夠插入到所述第二鎖模機構內的所述卡板的第二側,并推動所述卡板向靠近所述卡針的方向擺動,以使所述卡針插入到所述卡孔內,進而使所述鎖模器處于鎖合狀態(tài),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一側相反。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頂針板脫模結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模機構,還包括: 彈性元件,設置在所述卡板第一側; 其中,在所述型腔模件與所述型芯模件處于開模過程中,且所述頂出塊與所述第二分型面分離的距離大于所述預設距離時,所述彈性元件能夠推動所述卡板向遠離所述卡針的方向擺動,以使所述卡針從卡孔內拔出,從而使所述鎖模器處于解鎖狀態(tài)。
【文檔編號】B29C45/40GK104210073SQ201410504571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吳德山 申請人:天津三星電子有限公司,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