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在注塑行業(yè)中,對于注塑產(chǎn)品上難于加工的形狀,常采用膠位鑲件成型。在開模過程中,所述頂出機構上的膠位鑲件需要移動,但在膠位鑲件移動過程中,注塑產(chǎn)品容易粘在膠位鑲件上被拖走,從而造成產(chǎn)品變形甚至損壞等不良效果,進而影響產(chǎn)品的出模質量,造成人們的經(jīng)濟損失。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在膠位鑲件移動與注塑產(chǎn)品脫開過程中,通過利用頂針筒的頂壓作用,可確保注塑產(chǎn)品不會粘在膠位鑲件上,從而提高產(chǎn)品的出模質量。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包括下模板、位于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安裝在下模板上表面并可沿下模板的長度方向滑動的行位裝置,所述行位裝置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下模板上的固定座、固定在固定座前端上的膠位鑲件、頂針組板;所述固定座的前側壁與膠位鑲件的后側壁之間形成活動間隙區(qū),所述頂針組板可移動地安裝在活動間隙區(qū)內(nèi),且其移動方向與下模板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頂針組板與固定座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且該壓縮彈簧的伸縮方向與下模板的 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頂針組板上固定有多個頂針筒,該頂針筒的前端從膠位鑲件的穿孔穿出,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多個與頂針筒一一對應的頂針,該頂針穿插在與其對應的頂針筒內(nèi);所述頂針筒的前端上設置有供頂針穿出的定位孔;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斜桿,該斜桿自上向下逐漸向著遠離上模板中心線方向傾斜;固定座上設置有與斜桿相匹配的斜槽;所述上模板上還設置有用于頂推頂針組板的前側壁以使頂針組板向著固定座前側壁方向復位進而使壓縮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復位面。所述固定座與膠位鑲件的后側壁之間設置有導向桿,所述頂針組板上設置有供導向桿穿過的第一通孔。該固定座的前側壁上固定有加強桿,所述頂針組板上設置有供加強桿穿過的第二通孔,該加強桿的前端頂在膠位鑲件的后側壁上。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膠位鑲件移動并與注塑產(chǎn)品脫開過程中,通過利用頂針筒的頂壓作用,可確保注塑產(chǎn)品不會粘在膠位鑲件上,從而提高產(chǎn)品的出模質量;而且,通過合理設置行位裝置的最大移動距離和膠位鑲件的形狀,可使其適用于生產(chǎn)面積較大、骨位柱較深較多的注塑產(chǎn)品,擴大其使用范圍;此外,還可以利用上模板的復位面來實現(xiàn)頂針組板的自動復位,因此,無需另外配備其他用于向頂針組板提供牽引力的設備,有利于節(jié)省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行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行位裝置的爆炸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合模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上模板上移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開模狀態(tài)示意圖;圖7為斜桿與斜槽剛接觸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8為上模板下移的狀態(tài)示意圖;其中,001、上模板;002、下模板;003、膠位鑲件;004、支撐塊;005、座體;006、頂針底板;007、頂針面板;008、螺絲;009、導向桿;010、壓縮彈簧;011、加強桿;012、頂針;013、頂針筒;014、斜桿;015、復位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思路。如圖1、2、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包括下模板002、位于下模板0 02上方的上模板001、安裝在下模板002上表面并可沿下模板002的長度方向滑動的行位裝置,所述行位裝置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下模板002上的固定座、固定在固定座前端上的膠位鑲件003、頂針組板。具體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座體005、與座體005固定在一起的支撐塊004 ;所述膠位鑲件003通過螺絲008固定在支撐塊004上。所述頂針組板包括同步運動的頂針面板007和頂針底板006,所述頂針面板007位于膠位鑲件003的后方。所述固定座的前側壁與膠位鑲件003的后側壁之間形成活動間隙區(qū),所述頂針組板可移動地安裝在活動間隙區(qū)內(nèi),且其移動方向與下模板002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頂針組板與固定座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010,且該壓縮彈簧010的伸縮方向與下模板002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頂針組板上固定有多個頂針筒013,該頂針筒013的前端從膠位鑲件003
的穿孔穿出,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多個與頂針筒013--對應的頂針012,該頂針012穿插
在與其對應的頂針筒013內(nèi);所述頂針筒013的前端上設置有供頂針012穿出的定位孔;所述上模板001的下表面上設置有斜桿014,該斜桿014自上向下逐漸向著遠離上模板001中心線方向傾斜;固定座上設置有與斜桿014相匹配的斜槽;所述上模板001上還設置有用于頂推頂針組板的前側壁以使頂針組板向著固定座前側壁方向復位進而使壓縮彈簧010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復位面015。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座與膠位鑲件003的后側壁之間設置有導向桿009,所述頂針組板上設置有供導向桿009穿過的第一通孔,以對頂針組板的滑動進行導向作用。該固定座的前側壁上固定有加強桿011,所述頂針組板上設置有供加強桿011穿過的第二通孔,該加強桿011的前端頂在膠位鑲件003的后側壁上,以防止膠位鑲件003變形。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模具的開模步驟如圖4至圖6所示,先將上模板001上移,行位裝置在斜桿014和斜槽的共同作用下向左移動,此時,行位裝置中的固定座和膠位鑲件003均向左運動,但由于壓縮彈簧010在模具合模時處于壓縮狀態(tài),而隨著固定座的移動壓縮彈簧Oio伸開復原,并使頂針組板在壓縮彈簧010的彈力作用下保持在初始位置,從而使頂針筒013仍然頂在產(chǎn)品上以確保產(chǎn)品不會粘在膠位鑲件003上;此后,上模板001繼續(xù)上移,頂針組板隨著行位裝置的滑動而發(fā)生移動,使頂針筒013離開產(chǎn)品,完成抽芯。模具的合模步驟如圖7、圖8、圖4所示,先將斜桿014穿插在斜槽內(nèi),此時,斜桿014剛接觸斜槽,頂針組板與上模板001處于避開狀態(tài),而隨著上模板001的不斷下移,行位裝置向右移動,并使復位面015與頂針組板的前側壁接觸對其施加推力從而促使頂針組板向著固定座前側壁方向移動以實現(xiàn)其復位,并使壓縮彈簧010在頂針組板的頂壓作用處于壓縮狀態(tài)。在膠位鑲件003移動并與注塑產(chǎn)品脫開過程中,通過利用頂針筒013的頂壓作用,可確保注塑產(chǎn)品不會粘在膠位鑲件003上,從而提高產(chǎn)品的出模質量;而且,通過合理設置行位裝置的最大移動距離和膠位鑲件003的形狀,可使其適用于生產(chǎn)面積較大、骨位柱較深較多的注塑產(chǎn)品,擴大其使用范圍;此外,還可以利用上模板001的復位面015來實現(xiàn)頂針組板的自動復位,因此,無需配備其他用于向頂針組板提供牽引力的設備,有利于節(jié)省成本。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 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位于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安裝在下模板上表面并可沿下模板的長度方向滑動的行位裝置,所述行位裝置包括可滑動地安裝在下模板上的固定座、固定在固定座前端上的膠位鑲件、頂針組板;所述固定座的前側壁與膠位鑲件的后側壁之間形成活動間隙區(qū),所述頂針組板可移動地安裝在活動間隙區(qū)內(nèi),且其移動方向與下模板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頂針組板與固定座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且該壓縮彈簧的伸縮方向與下模板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頂針組板上固定有多個頂針筒,該頂針筒的前端從膠位鑲件的穿孔穿出,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多個與頂針筒一一對應的頂針,該頂針穿插在與其對應的頂針筒內(nèi);所述頂針筒的前端上設置有供頂針穿出的定位孔;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斜桿,該斜桿自上向下逐漸向著遠離上模板中心線方向傾斜;固定座上設置有與斜桿相匹配的斜槽;所述上模板上還設置有用于頂推頂針組板的前側壁以使頂針組板向著固定座前側壁方向復位進而使壓縮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復位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與膠位鑲件的后側壁之間設置有導向桿,所述頂針組板上設置有供導向桿穿過的第一通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座的前側壁上固定有加強桿,所述頂針組板上設置有供加強桿穿過的第二通孔,該加強桿的前端頂在膠位鑲 件的后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械式自動復位的行位頂出機構,包括下模板、上模板、行位裝置,所述行位裝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在固定座前端上的膠位鑲件、頂針組板;所述頂針組板上固定有多個頂針筒,該頂針筒的前端從膠位鑲件的穿孔穿出,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多個與頂針筒一一對應的頂針;所述頂針筒的前端上設置有供頂針穿出的定位孔;所述上模板上還設置有復位面。在膠位鑲件移動并與注塑產(chǎn)品脫開過程中,通過利用頂針筒的頂壓作用,可確保注塑產(chǎn)品不會粘在膠位鑲件上,從而提高產(chǎn)品的出模質量;而且,通過合理設置行位裝置的最大移動距離和膠位鑲件的形狀,可使其適用于生產(chǎn)面積較大、骨位柱較深較多的注塑產(chǎn)品,擴大其使用范圍。
文檔編號B29C45/14GK203110277SQ20132015549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邱松波 申請人:榮昌盛塑膠模具(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