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吹制具有加強底部的容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容器例如瓶或罐的制造,其從熱塑性材料坯件吹制或吹拉而成。
背景技術:
用吹塑技術制造容器,首先要以高于坯件構(gòu)成材料的玻璃化轉(zhuǎn)變溫度的溫度加熱坯件(坯件涉及預型件或從預型件經(jīng)受首次吹塑操作的中間容器)。接著,將坯件插入到模具中,然后,噴射高壓氣體(例如空氣)(一般大于30巴),進行坯件吹制。吹拉技術除吹制之外,還在于用一滑桿拉拔坯件,以使容器偏心率減至最小,且盡可能使材料分布均勻化。模具具有一壁,其限定一空腔,用于使容器主體具有其形狀。該空腔在下端部由一模具底部封閉,所述模具底部用于使容器底部具有其形狀。容器在吹塑過程中經(jīng)受雙重分子取向一方面是軸向取向,其平行于模具的總軸線;另一方面是徑向取向,其垂直于模具的軸線。這種雙取向使容器具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剛度。現(xiàn)在,廠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減少材料用量,這表現(xiàn)為減輕容器重量。作為容器這種減輕重量的補償,必須用或者與制造方法有關、或者與設計有關的人為方法增大剛度,與僅僅是雙取向有關的結(jié)構(gòu)剛度顯得不夠。甚至有時一些技術要求(尤其是應用熱填料的技術要求)提倡同時減輕重量和增大剛度。以前已提出多種解決方案來增大容器的結(jié)構(gòu)剛度。法國專利FR2595^4 (Sidel)及其等同的美國專利US4836971提出的第一種解決方案在于,分兩道工序(且在兩個不同的模具中)吹制容器第一道工序是形成其容積大于要獲得的容器的中間容器,然后,第二道工序是以其最終的尺寸模制容器。鑒于實施的技術難度和較長的循環(huán)時間(比普通方法長兩三倍),這個解決方案很少推廣。法國專利FR 2649035 (Sidel)及其等同的美國專利US 5,145,632提出的第二種解決方案在于加熱模具壁,這使容器在接觸時保持由于提高結(jié)晶率(其稱為熱定形)而引起的輔助剛度。該解決方案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考驗。實際上,其在耐熱應用方面廣為推廣,在耐熱應用中,容器用于耐受熱填料,即實際上耐受高于容器構(gòu)成材料的玻璃化轉(zhuǎn)變溫度的溫度(約為 85°C至 95°C )。但是,該解決方案具有多種缺陷。首先,因為在等同的生產(chǎn)能力下,在相對于總循環(huán)持續(xù)時間來說的較長的持續(xù)時間期間,必須使容器與模具壁保持接觸,所以生產(chǎn)進度始終低于普通方法的生產(chǎn)進度。因此,熱定形法沒有普及,而一般僅限于耐熱應用,其考慮到有關的制品(水果汁、茶),在大范圍的容器使用方面有很大的余地。其次,使容器底部具有適宜的結(jié)構(gòu)剛度存在難度,其不僅在靜水壓力的作用下,而且還在熱填料時在熱的作用下會引起變形。實際上,不管容器形狀如何,差不多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容器底部比主體具有更大的材料厚度。原因在于,底部的變形率(即最終表面和初始表面之間的比率)小于主體的變形率。同樣,應注意到,在底部存在可稱為非晶態(tài)的區(qū)域(結(jié)晶率約小于20% ),或準非晶態(tài)區(qū)域(結(jié)晶率約為20%至25% ),熱定形法不能再吸收,除非采用工業(yè)上不能接受的周期時間。已經(jīng)提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通過提高其變形率,增大底部的結(jié)構(gòu)剛度。根據(jù)該解決方案——其可與熱定形法結(jié)合或不與之結(jié)合,容器首先拉制超過其最終高度,再完全吹制到合適的高度。為此,模具底部相對于模具壁軸向活動地加以安裝。首先,模具底部位于低位,容器由于拉拔而經(jīng)受軸向變形,直至延伸棒達到模具底部。因此,模具底部上升至高位,而吹制繼續(xù)進行,容器緊貼在模具底部上。這種稱為“拳擊推”(boxage)的技術可拉拔底部超過其正常位置,增大其變形率,從而增大其結(jié)晶度。此外,應當看到,底部厚度減小, 這不僅可減少材料用量,而且還可實施較好的熱定形法。但是,尤其是歐洲專利EP 1069983提出的變位技術并非沒有缺陷。主要難度是使模具底部的上升運動與容器的吹制同步。實際上,如果拉制時時刻刻都通過延伸棒的定位在控制下進行,那么,吹制由于坯件中產(chǎn)生氣泡而具有不定性。更確切地說,如果有出現(xiàn)氣泡的外觀,那么,由于材料溫度分布的不均勻,就可能存在具有影響這種外觀的其它變化的容器。這樣,過早升起模具底部,會導致底部拉制不足。相反,過晚升起,會引起材料在模具底部周邊上溢出,以及如此產(chǎn)生的邊條在模具底部升起時擠壓在模具壁和模具底部之間。 在其它情況下,容器不適合,必須淘汰。下述目的激勵發(fā)明人要提出彌補前述缺陷的解決方案提高容器的機械性能,尤其是在熱填料的時候;或者,最起碼可提高至少等同的機械性能,減輕容器的重量。
發(fā)明內(nèi)容
為此,本發(fā)明提出模具,其用于從塑料材料坯件吹制容器,所述容器具有主體和底部,該模具具有壁,所述壁限定出空腔,所述空腔圍繞所述模具的主軸線配置,且所述壁具有側(cè)表面,所述側(cè)表面用于將所述側(cè)表面的形狀賦予所述容器的主體,所述壁在下部具有開口,所述開口限定出模具底部用的通道,所述模具底部的上表面用于至少部分地將所述上表面的形狀賦予所述容器的底部,所述模具的特征在于,在包含有所述壁的軸線的任何平面中所述開口的上邊緣的橫向尺寸和所述壁的側(cè)表面的下端的橫向尺寸之間的比率大于0. 95,以及所述壁的側(cè)表面在其下端的切線與所述壁的軸線形成小于或等于30°的角度。根據(jù)一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壁的側(cè)表面在其下端的切線與該壁的軸線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此外,所述開口的上邊緣的橫向尺寸和所述壁的側(cè)表面的下端的橫向尺寸之間的比率等于1,所述壁在其下端不配有環(huán)形凸緣。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壁圍繞所述開口具有環(huán)形凸緣,所述環(huán)形凸緣具有徑向上表面,其特征還在于,所述壁在所述側(cè)表面和所述徑向上表面之間的接合處不配有接合倒圓角。模具還具有一模具底部,在所述模具底部的上表面的邊緣處測量的橫向尺寸除工
4作間隙之外,等于所述開口的上邊緣的橫向尺寸,所述模具底部相對于所述壁活動地安裝在一低位和一高位之間,在所述低位,所述模具底部與所述開口相隔開,在所述高位,所述模具底部封閉所述開口。根據(jù)另一實施例,本發(fā)明提出塑料材料容器,其包括主體和底部,所述底部具有預定的橫向尺寸,并且所述容器在所述主體和所述底部之間的接合處具有接合倒圓角,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倒圓角的半徑和所述底部的半橫向尺寸的比率約小于1/50。借助于這些布置,這種容器相對于普通容器來說,具有一個更大和更具剛性的底座(也稱為“定位平面”)。因此,日常使用時,容器具有很大的穩(wěn)固性。接合倒圓角的半徑例如小于1毫米,尤其是約等于0. 5毫米。
根據(jù)后面參照附圖所作的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和優(yōu)越性將得到更好的理解, 附圖如下圖1是正視剖面圖,示出一公知實施例的模具,其示出模具底部處于低位;圖2是正視剖面圖,示出圖1所示的模具,其示出容器處于吹制過程中,位于模具底部的中間位置;圖3是正視剖面圖,示出圖1和2所示的模具,其處于模具底部的高位(最終位置);圖4是局部剖面圖,示出在圖1至3所示的模具中拉制吹制容器;圖5是局部剖面圖,放大地示出圖4所示的容器在圈V中的細部;圖6是正視剖面圖,示出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本發(fā)明的模具,其示出處于模具底部的低位;圖7是剖面圖,放大地示出圖6所示的模具的細部;圖8是正視剖面圖,示出圖6所示的模具,其示出容器處于吹制過程中,位于模具底部的中間位置;圖9是正視剖面圖,示出圖6和7所示的模具,其處于模具底部的高位(最終位置);圖10是局部剖面圖,示出在圖6至9所示的模具中拉制吹制容器;圖11是局部剖面圖,放大地示出圖10所示的容器在圈XI中的細部;圖12是正視剖面圖,示出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本發(fā)明的模具,其示出處于模具底部的低位;圖13是剖面圖,放大地示出圖12所示的模具的細部;圖14是正視剖面圖,示出圖12所示的模具,其示出容器處于吹制過程中,位于模具底部的中間位置;圖15是正視剖面圖,示出圖12和13所示的模具,其處于模具底部的高位(最終位置);圖16是局部剖面圖,示出在圖12至15所示的模具中拉制吹制容器; 圖17是局部剖面圖,放大地示出圖16所示的容器在圈XVII中的細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公知實施例的模具1,其用于從塑料材料坯件拉制吹制容器。這種模具1具有一壁2,其限定一個圍繞模具主軸線4配置的內(nèi)部空腔3,當待形成容器回轉(zhuǎn)對稱時,其形成模具1的對稱軸線。壁2在下部具有一開口 5,其限定模具底部6的通道,所述模具底部6相對于壁2 活動地安裝在圖1和2所示的低位與圖3所示的高位之間,在低位,模具底部6向下離開開口 5,在高位,模具底部6封閉開口 5。模具底部6具有一上表面7,其在模具1的高位封閉空腔3,從而形成型腔,吹制時,容器坯件8貼靠在所述型腔上。如圖2所示,先是坯件8,然后是由其形成的容器9,通過凸緣11支承在模具1的上表面10上,凸緣11限定容器9的保持在模具1的外面的頸部12。在凸緣11的下面,容器9具有一主體13和一底部14,主體13總體上軸向延伸,底部14總體上從主體13的下端15沿徑向方向延伸。在主體13的下端15和底部14之間的接合處,容器9具有一接合倒圓角16,其具有圓弧形外觀。壁2具有一側(cè)表面17,其總體上軸向延伸,且形成容器9的主體13的型腔。如圖1至3所示,壁2圍繞開口 5具有一凸起的環(huán)形凸緣18。該凸緣18具有一徑向延伸的環(huán)形上表面19,其基本上垂直于側(cè)表面17。具有圓弧形外觀的一接合倒圓角20 在側(cè)表面17的下端21和環(huán)形表面19之間進行接合。環(huán)形表面19由一形成銳邊的邊緣22向內(nèi)(即朝軸線方向)終止,其在空腔3的一側(cè)向上限定開口 5。該環(huán)形表面19與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結(jié)合,形成容器9的底部14的整個型腔, 而環(huán)槽20形成容器9的主體13和底部14之間接合倒圓角16的型腔。為了從坯件8(實際上一般為注塑獲得的預型件)制造容器9,進行如下操作。模具1處于圖1所示的構(gòu)造,模具底部6處于低位,其中插入預熱的預型件。開始用延伸棒拉拔預型件,以預吹制壓力(低于15巴)吸入空氣。一旦拉制結(jié)束,即延伸棒到達模具底部6,就在坯件8中以吹制壓力(高于30巴) 吸入空氣,控制模具底部5從圖2示出的低位升至圖3所示的高位,從而使底部6變位。因此,在吹制壓力下,坯件8完全緊貼在由下述所有表面形成的型腔上壁2的側(cè)表面17,其形成容器9的主體13 ;凸緣18的環(huán)形上表面19和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其共同形成容器9的底部14 ;壁2的側(cè)表面17和凸緣18的環(huán)形上表面19之間的接合倒圓角20,其形成容器9 的主體13和底部14之間的接合倒圓角16。如圖4和5所示,容器8的底部14具有一環(huán)形外表面23,其鄰接環(huán)槽16,相當于凸緣18的環(huán)形上表面19的上型腔,由一弓形部分24向內(nèi)加長。弓形部分24分成三個同心區(qū)域,即從中心向周邊一中央凸起25,其向容器8內(nèi)凸起地延伸;一撓性環(huán)形膜片26(用于在熱填料作用下彎曲,然后在流體冷卻時恢復其初始位置),其從凸起25徑向延伸;一環(huán)形梯級27,其在環(huán)形膜片26的周邊基本上軸向延伸,且使之連接于環(huán)形外表面23。外表面的位于與梯級27的接合處的一環(huán)形部分28形成容器9的底座,其與平放容器9的任何平面支承件進行接觸。所述實施例是公知的,相當于通常用于耐熱應用的技術,在發(fā)明人看來,是可以改進的。特別是,底部14所具有的結(jié)構(gòu)剛度不足以隨便節(jié)省材料。發(fā)明人考慮到模具1的結(jié)構(gòu)變化,尤其是在制造容器8時,可很好地拉制容器8的底部14。下面,分別參照圖6至11和12至17,說明提供這種結(jié)構(gòu)變化的兩個實施例。為簡化起見,兩個實施例和上述公知的實施例所通用的元件以相同的方式標出。下面,尺寸特征,尤其是直徑或橫向尺寸的比值,以及角度,均在含有軸線4的相應于剖面的同一平面上予以說明。實施例1(圖6至11)如前所述,模具1具有一壁2,其限定一個圍繞模具1的主軸線4配置的空腔3。一開口 5布置在模具1的下部,以使模具底部6通過,所述模具底部6相對于壁2 活動地安裝在圖6和8所示的低位與圖9所示的高位之間,在低位,模具底部6向下離開開口 5,在高位,模具底部6封閉開口 5。如前所述,在其高位,模具底部6封閉空腔3,形成型腔,吹制時,坯件8貼靠在型腔上。相反,與公知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容器9的底部14的型腔完全在模具底部6上形成,更確切地說,由其上表面7形成。實際上,如圖5所示,且在圖6上更詳細地示出,與公知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壁2在其下部不具有任何環(huán)形凸緣,開口 5的上邊緣22與形成容器9的主體13的型腔的壁2的側(cè)表面17的下端21混為一體。實際上,模具底部與模具壁的尺寸比率得到改進,模具底部6在其上表面7處測量的橫向尺寸B (在回轉(zhuǎn)對稱的空腔3的情況下,即外徑),基本上等于壁2的側(cè)表面17的在其下端21處的橫向尺寸A。這種結(jié)構(gòu)特點可以以模具1的壁2本身為特征,因為只有工作間隙使模具底部6 的上表面7在其外邊緣29處測量的橫向尺寸B,區(qū)別于壁2的在開口 5的上邊緣22處測量的橫向尺寸(也標以B)。因此,在該第一實施例中,開口 5的上邊緣22的橫向尺寸B等于側(cè)表面17的在其下端21處測量的橫向尺寸A。此外,壁的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21附近基本上是垂直的,即基本上軸向延伸。實際上,可用角度要求表示這個特征壁的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21的切線與壁2的軸線4形成一個小于或等于30°、優(yōu)選地小于10°的角度α。顯然,可以以零切線的角度 α實施側(cè)表面17 (即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附近為管狀)。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該角度α約為7°。 如圖6所示,且在圖7上更詳細地示出,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在其周邊上具有一環(huán)形部分30,其基本上在一徑向平面上延伸。此外,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在其外邊緣29處的切線與軸線形成一個直角或基本 上呈直角的角度β。因為在模具底部6的高位,模具底部6的外邊緣29位于側(cè)表面17的下端21處,應當指出,側(cè)壁2和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 7之間的接合處成一斜面形狀(不考慮模具底部6和開口 5之間的工作間隙)。實施例2(圖12至17)為了簡明起見,與第一實施例所共有的布置不再予以說明(附圖上采用相應的標號)。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在壁2的下部圍繞開口 5具有一個徑向延伸部分小的凸起的環(huán)形凸緣18,其上表面19在與軸線4基本上垂直的一橫向平面上延伸,且形成容器9的底座28的型腔。換句話說,壁2的側(cè)表面17的下端21和開口 5的上邊緣22之間在徑向上略有偏差。更確切地說,開口 5的上邊緣22的橫向尺寸B和側(cè)表面17的下端21的橫向尺寸A之間的比率大于0. 95。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該比率約為0. 98。第一實施例中涉及到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21處的切線的角度要求仍有效。在這種情況下,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待制容器9在其下部具有較為凸起的形狀,側(cè)表面17更為張開,在其下端21具有約呈13°的切線角度α。必須指出,除間隙之外,模具底部6在其上表面7的周邊邊緣29上的橫向尺寸等于開口 5的上邊緣22的橫向尺寸。該實施例可獲得基本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容器9。因此,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結(jié)構(gòu)相對于例如圖1至5所示的公知實施例中的結(jié)構(gòu)具有許多優(yōu)越性。實際上,在該公知的實施例中,開口 5的上邊緣22所形成的銳邊在坯件8吹制時很可能引起材料的剪應力,如圖2所示。為避免這種剪應力,習慣于較早地升起模具底部, 從而限制容器9的底部6的拉制。相反,在圖6至17所示的實施例中,容器底部6可以比公知模具中更大的尺寸進行拉制,因為在壁2的下端21的下面沒有銳邊(實施例1),或者銳邊減到最小(實施例2), 以致材料不經(jīng)受任何剪應力(實施例1中),或者剪應力非常小(實施例2中)。因此,模具底部6可在其升起不受到操縱之前長時間保持在其低位,從而不僅在底部14處,而且還在底部14和主體13之間的接合處,增大材料的拉制。輔助拉制可使材料更好地分布在整個底部14上,減少非晶態(tài)材料的數(shù)量,尤其是在凸起25中,有利于提高底部14在底座處的結(jié)構(gòu)剛度。另外,在公知實施例的容器9中,主體13和底部14之間接合倒圓角16的半徑與底部14的半橫向尺寸(即半徑)相比較大,其比率約大于1/10 (例如,對于其底部6具有 30毫米半徑、容量為0. 5升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容器來說,環(huán)槽16的半徑一般大于5毫米)。該尺寸特征產(chǎn)生制造應力,鑒于材料的粘度(與加熱溫度有關)、厚度(與拉延率有關)和吹制壓力,材料可經(jīng)受的變形不能減小環(huán)槽16的半徑,有可能因為局部超限應力而在其中出現(xiàn)斷裂傾向。相反,在這兩個實施例中,材料的最大拉拔、其厚度的后續(xù)減小,可增大其變形性, 以及在底部14的半尺寸(即半徑)的前面實施半徑小的一環(huán)槽16,比率約小于1/50。因此,對于以不變的加熱模式和吹制壓力實施其底部14具有30毫米半徑、容量為0. 5升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容器來說,環(huán)槽16的半徑可小于1毫米,例如約為0. 5毫米。在模具1中,側(cè)表面17和底部6的上表面7(實施例1中)或成一斜面形狀的環(huán)形凸緣18的上表面19 (實施例2中)之間的接合處可實施這種環(huán)槽。
總之,容器9的底部14的底座28對于底部14的周邊最大限度地偏置,具有半徑小的與主體13接合的一環(huán)槽16,如上所述。因此,容器的底部14和主體13之間的接合處比公知實施例中更成“方形”,這有利于容器9的穩(wěn)固性。
權利要求
1.模具(1),其用于從塑料材料坯件吹制容器(9),所述容器(9)具有主體(13)和底部(14),該模具(1)具有壁0),所述壁O)限定出空腔(3),所述空腔(3)圍繞所述模具 (1)的主軸線(4)配置,且所述壁( 具有側(cè)表面(17),所述側(cè)表面(17)用于將所述側(cè)表面(17)的形狀賦予所述容器(9)的主體(13),所述壁( 在下部具有開口(5),所述開口(5)限定出模具底部(6)用的通道,所述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用于至少部分地將所述上表面(7)的形狀賦予所述容器(9)的底部(14),該開口( 具有上邊緣(22),所述模具 (1)還具有模具底部(6),所述模具底部(6)具有上表面(7),所述上表面(7)形成容器底部(6)的型腔,并且所述模具底部(6)相對于所述壁( 活動地安裝在一低位和一高位之間, 在所述低位,所述模具底部(6)與所述開口( 相隔開,在所述高位,所述模具底部(6)封閉所述開口(5);這種模具的特征在于,在包含有所述壁O)的軸線的任何平面中所述開口(5)的上邊緣02)的橫向尺寸⑶和所述壁(2)的側(cè)表面(17)的下端的橫向尺寸(A)之間的比率大于0.95,所述壁⑵的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的切線與所述壁(2)的軸線⑷形成小于或等于30°的角度(α),所述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在其周邊上具有環(huán)形部分(30),所述環(huán)形部分(30)基本上在徑向平面中延伸,所述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在其外邊緣09)處的切線與所述模具底部(6)的位移軸線形成直角或基本上成直角的角度(β)。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壁⑵的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 (21)的切線與該壁的軸線(4)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α)。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5)的上邊緣02)的橫向尺寸⑶和所述壁⑵的側(cè)表面(17)的下端的橫向尺寸㈧之間的比率等于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壁(2)圍繞所述開口(5)具有環(huán)形凸緣(18),所述環(huán)形凸緣(18)具有徑向上表面(19);并且,所述壁(2)在所述側(cè)表面(17)和所述徑向上表面(19)之間的接合處不配有接合倒圓角。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模具(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⑵的邊緣09)處測量的橫向尺寸⑶除工作間隙之外,等于所述開口(5)的上邊緣(22)的橫向尺寸(A)。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模具(1)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其應用于通過拉吹方法制造容器(9)。
7.塑料材料容器(9),其包括主體(1 和底部(14),所述底部(14)具有預定的橫向尺寸(B),并且所述容器(9)在所述主體(13)和所述底部(14)之間的接合處具有接合倒圓角 (16),所述容器(9)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倒圓角(16)的半徑和所述底部(14)的半橫向尺寸的比率約小于1/50。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倒圓角(16)的半徑小于1 毫米。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倒圓角(16)的半徑約等于 0. 5毫米。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模具(1),其用于從塑料材料坯件吹制容器(9),所述容器(9)具有主體(13)和底部(14),該模具(1)具有壁(2),所述壁(2)限定出空腔(3),所述空腔(3)圍繞所述模具(1)的主軸線(4)配置,且所述壁(2)具有側(cè)表面(17),所述側(cè)表面(17)用于將所述側(cè)表面(17)的形狀賦予所述容器(9)的主體(13),所述壁(2)在下部具有開口(5),所述開口(5)限定出模具底部(6)用的通道,所述模具底部(6)的上表面(7)用于至少部分地將所述上表面(7)的形狀賦予所述容器(9)的底部(14),該開口(5)具有上邊緣(22);這種模具的特征在于,在包含有所述壁(2)的軸線(4)的任何平面中所述開口(5)的上邊緣(22)的橫向尺寸(B)和所述壁(2)的側(cè)表面(17)的下端(21)的橫向尺寸(A)之間的比率大于0.95,以及所述壁(2)的側(cè)表面(17)在其下端(21)的切線與所述壁(2)的軸線(4)形成小于或等于30°的角度(α)。
文檔編號B65D1/02GK102271895SQ200980153881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M·布科布扎, M·德里安 申請人:西德爾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