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能夠迅速地展開并且能夠安裝于現(xiàn)有的車身的氣囊裝置。氣囊裝置(20)的特征在于,具備:氣囊(10),在展開時在車輛的外側至少覆蓋發(fā)動機罩(4)或風擋玻璃(6)的一部分;氣體發(fā)生器(11),向氣囊(10)內噴出氣體;罩底部件(21),收納膨脹前的氣囊(10)及氣體發(fā)生器(11);罩蓋部件(22),具有將收納有氣囊(10)的罩底部件(21)覆蓋的罩蓋部(22a);及前圍罩(28),在發(fā)動機罩(4)與風擋玻璃(6)之間安裝于罩蓋部(22a)。
【專利說明】
氣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在車輛與碰撞對象發(fā)生了碰撞時等緊急時刻通過來自充氣機等氣體發(fā)生器的氣體而向車輛外部膨脹展開而用于緩和作用于碰撞對象、車輛的沖擊的氣囊裝置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車輛與行人等碰撞時,使氣囊向車輛的發(fā)動機罩后方及柱部分的外側膨脹,緩和該行人等與車輛再次碰撞的沖擊。
[0003]例如,公開了一種氣囊裝置,在發(fā)動機罩的后緣與前圍上蓋板的前緣之間配置沿車身左右方向延伸的氣囊模塊,通過高剛性的減震器殼體進行支撐而不會給空氣吸入口、刮水器等的配置造成影響(參照專利文獻I)。
[0004]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6-6248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5]然而,專利文獻I記載的氣囊裝置由于設置在比前圍上蓋板靠前方的位置,因此氣囊展開至風擋玻璃或前柱所需的時間較長。而且,由于在發(fā)動機罩與前圍上蓋板之間需要用于設置氣囊裝置的空間,因此需要變更發(fā)動機罩,無法安裝于現(xiàn)有的車身。
[0006]本發(fā)明鑒于這樣的情況而作出,提供一種能夠迅速地展開并能夠安裝于現(xiàn)有的車身的氣囊裝置。
[0007]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氣囊,在展開時在車輛的外側至少覆蓋發(fā)動機罩或風擋玻璃的一部分;氣體發(fā)生器,向上述氣囊內噴出氣體;罩底部件,收納膨脹前的上述氣囊及上述氣體發(fā)生器;罩蓋部件,具有將收納有上述氣囊的上述罩底部件覆蓋的罩蓋部;及前圍罩,在上述發(fā)動機罩與上述風擋玻璃之間安裝于上述罩蓋部。
[0008]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圍罩在中央部形成有孔,并且在上述孔的周圍與上述罩蓋部的蓋端部重疊地進行安裝。
[0009]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罩蓋部件或上述罩底部件中的任一部件具備從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著端部而向下方傾斜地安裝的承水部。
[0010]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圍罩連接于前圍上蓋板,上述前圍上蓋板在上述發(fā)動機罩與上述風擋玻璃之間設置于車寬方向兩端側。
[0011]發(fā)明效果
[0012]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具備:氣囊,在展開時在車輛的外側至少覆蓋發(fā)動機罩或風擋玻璃的一部分;氣體發(fā)生器,向上述氣囊內噴出氣體;罩底部件,收納膨脹前的上述氣囊及上述氣體發(fā)生器;罩蓋部件,具有將收納有上述氣囊的上述罩底部件覆蓋的罩蓋部;及前圍罩,在上述發(fā)動機罩與上述風擋玻璃之間安裝于上述罩蓋部,因此,能夠與上述風擋玻璃接近地配置,能夠使上述氣囊迅速膨脹,并且能夠有效利用空間,也能夠安裝于現(xiàn)有的車身。
[0013]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中,上述前圍罩在中央部形成有孔,并且在上述孔的周圍與上述罩蓋部的蓋端部重疊地進行安裝,因此,即使在產生了些許的錯位的情況下,錯位也不顯眼,能夠將給外觀品質造成的影響抑制成最小限度。
[0014]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中,至少在上述罩蓋部件或上述罩底部件中的任一部件具備從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著端部而向下方傾斜地安裝的承水部,因此,能夠將水的流動向發(fā)動機室的側方引導。
[0015]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中,上述前圍罩連接于前圍上蓋板,上述前圍上蓋板在上述發(fā)動機罩與上述風擋玻璃之間設置于車寬方向兩端側,因此,能夠容易地組裝于車身。
【附圖說明】
[0016]圖1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工作后的車輛。
[0017]圖2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工作前的車輛的一部分。
[0018]圖3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和托架。
[0019]圖4是表示將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安裝于托架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20]圖5是表示將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安裝于托架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和主視圖。
[0021]圖6是表示圖5的V1-VI截面的圖。
[0022]圖7是表示圖5的VI1-VII截面的圖。
[0023]圖8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安裝有前圍罩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24]圖9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安裝有前圍罩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025]圖10是表示圖9的各X-X截面的圖。
[0026]圖11是表不另一實施方式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使用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28]圖1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工作后的車輛。圖2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工作前的車輛的一部分。另外,在圖1的車輛中,將車寬方向定義為第一方向A,將與第一方向A正交的前后方向定義為第二方向B。
[0029]在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中,在展開后,如圖1所示,氣囊10成為覆蓋車輛I的前柱2的一部分、發(fā)動機罩4的一部分及風擋玻璃6的一部分的U字狀的狀態(tài)。另外,也可以覆蓋發(fā)動機罩4的一部分及風擋玻璃6的一部分并展開成沿車輛I的車寬方向延伸的I字狀。
[0030]如圖2所示,工作前的氣囊裝置20在發(fā)動機罩4與風擋玻璃6之間的間隙內,設置在由前圍上蓋板7夾持的部位。氣囊裝置20由在主體28a的中央形成有孔28b的前圍罩28覆蓋。圖1所示的氣囊10從該孔28b鼓出而膨脹。
[0031]因此,能夠將氣囊裝置20配置在車輛I的前圍上蓋板7的位置,能夠有效利用空間,并且從氣囊10的設置位置至風擋玻璃6等的上方的展開位置的距離變近,能夠使氣囊10向風擋玻璃6等的上方迅速地展開。
[0032]圖3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和托架。圖4是表示將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安裝于托架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將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安裝于托架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和主視圖。圖6是表示圖5的V1-VI截面的圖。圖7是表示圖5的VI1-VII截面的圖。
[0033]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具備氣囊10、氣體發(fā)生器11、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氣囊裝置20經由托架29而安裝于車身。
[0034]罩底部件21具有罩底部21a和從罩底部21a的端緣向上方突出的罩下壁部21b。罩底部件21收納折疊后的氣囊10及設置在氣囊10內的氣體發(fā)生器U。罩底部件21的罩底部21a與罩下壁部21b可以一體形成,也可以將不同的部件安裝成一體而形成。
[0035]罩底部21a形成為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兩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狀。即,罩下壁部21b形成為上端的中央部比兩端稍高的大致直線狀,兩端的從上端至下端的距離比中央部的從上端至下端的距離形成得長。
[0036]罩蓋部件22具有罩蓋部22a、從罩蓋部22a的端緣的稍內側向下方突出的罩上壁部22b、從罩上壁部22b的下方外側沿寬度方向分別突出的第一安裝部22c、從罩蓋部22a沿車寬方向突出的第二安裝部22d及從罩蓋部22a向寬度方向的一方突出的第三安裝部22e。
[0037]罩蓋部22a是板狀的部件,形成為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兩端稍向上方突出的形狀。罩上壁部22b的內周是比罩下壁部21b的外周稍大的相似形狀,嵌入于罩下壁部21b的外周側。
[0038]第一安裝部22c與托架29卡合。而且,第二安裝部22d及第三安裝部22e與前圍罩28卡合。
[0039]托架29是板狀的部件,具有與氣囊裝置20的罩底部件21的罩底部21a的表面形狀同樣的形狀。即,形成為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兩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狀。在托架29的長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有支撐孔29a。向支撐孔29a插入螺釘或銷等而與車身一并緊固,由此固定于車身。
[0040]通過將托架29形成為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兩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狀,由此能夠廣泛地使用下方的發(fā)動機室的空間。另外,突出的量優(yōu)選為20mm以上。
[0041 ]在托架29上安裝第一支撐部91。第一支撐部91是將板狀的部件彎折成直角的L字狀的部件,通過焊接等而將一個面91a安裝于托架29,將另一面91b以相對于托架29的上表面成為垂直方向或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安裝于托架29的上表面。并且,以使第一支撐部91的罩蓋部件22的罩上壁部22b上形成的第一安裝部22c與另一面91b相向的方式設置氣囊裝置20,并通過螺釘或銷等來固定。在第一支撐部91的L字狀的端部形成有與一個面91a及另一面91b分別正交的凸緣91c。通過該凸緣91c,能夠形成為高強度。
[0042]在罩底部件21具有與第一支撐部91同樣地將板狀的部件彎折成直角的L字狀的第四安裝部23。第四安裝部23通過焊接等而將一個面23a沿著罩下壁部21b的寬度方向進行安裝,并將另一面23b安裝于托架29的上表面。在第四安裝部23的L字狀的端部形成有與一個面23a及另一面23b分別正交的凸緣23c。通過該凸緣23c,能夠形成為高強度。
[0043]這樣,能夠預先安裝氣囊裝置20和托架29,在組裝作業(yè)時,僅通過將托架29安裝于車身就能夠容易地進行裝配。而且,在修理時,不將托架29從車身拆卸,僅拆卸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即可,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裝卸。
[0044]而且,在罩蓋部件22具有將強度比第一支撐部91高的板狀的部件彎折成直角的L字狀的止動件24。止動件24通過焊接等而將一個面24a沿著罩蓋部件22的罩上壁部22b的長度方向進行安裝,并將另一面24b安裝于托架29的上表面。在第四安裝部23的止動件24上形成有與一個面24a及另一面24b分別正交的凸緣24c。通過該凸緣24c,能夠形成為高強度。另夕卜,可以是止動件24僅安裝于罩上壁部22b或托架29中的任一方且另一方相向地配置的構造。
[0045]因此,能抑制由于氣囊10膨脹時的壓力而使罩底部件21的罩下壁部21b及罩蓋部件22的罩上壁部22b的長度方向倒塌或變形,其結果是,能夠抑制氣囊10向發(fā)動機罩4的下方進入。
[0046]而且,在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的長度方向的兩面安裝有承水部件25。承水部件25呈截面U字狀的檐槽那樣的形狀。承水部件25的罩蓋部件22的長度方向的端部側形成得比中央部側靠下方。
[0047]承水部件25經由承水部支撐部件26通過銷等固定部件27而安裝于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承水部支撐部件26作為一例而形成為U字狀,只要將一端側固定于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并將另一端側固定于承水部件25的側壁25a即可。而且,承水部支撐部件26作為另一例而形成為L字狀,只要將一端側固定于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并將另一端側固定于承水部件25的底壁25b即可。另外,基于固定部件27的固定并不局限于銷,可以是螺釘、鉚釘或焊接等。另外,承水部件25只要至少安裝于罩底部件21及罩蓋部件22中的任一部件即可。
[0048]這樣,通過安裝承水部件25而能夠將水流向發(fā)動機室的側方引導。
[0049]氣囊10預先收納氣體發(fā)生器11,并被折疊而收納于罩底部件21。如圖1所示,氣囊10展開成與車輛I的車寬相同的程度,但是在收納時,如圖2所示,收納得比車寬短。因此,如圖7所示,氣囊10優(yōu)選在與安裝時的車寬方向對應的罩底部件2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側,將在展開時位于比罩底部件21靠車寬方向的外側的位置的一部分重疊地進行折疊。
[0050]通過這樣折疊,能夠使位于比罩底部件21靠車寬方向的外側的位置的氣囊10的膨脹速度加快。另外,這樣折疊后的氣囊10的罩底部件2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側比中央部厚。然而,罩底部件21的罩底部21a形成為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兩端向上方突出的形狀,罩底部件21的收納空間中,由于長度方向的兩端側比中央部深,因此能夠可靠地收納氣囊10。
[0051 ]圖8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上安裝有前圍罩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上安裝有前圍罩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0是表示圖9的各X-X截面的圖。
[0052]圖10(a)是表示圖9的Xa-Xa截面的圖,圖10(b)是表示圖9的Xb-Xb截面的圖。圖10(c)是表不圖9的Xc-Xc截面的圖。
[0053]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的上方由前圍罩28覆蓋。然而,由于在前圍罩28的主體28a的中央形成有孔28b,因此罩蓋部件22的罩蓋部22a的一部分向外側露出。而且,在膨脹時,罩蓋部22a優(yōu)選在與前圍罩28的孔28b對應的位置處開裂。
[0054]前圍罩28是板狀的部件,具有與罩蓋部件22的罩蓋部22a的表面形狀同樣的表面形狀。因此,在將前圍罩28安裝于氣囊裝置20時,前圍罩28與罩蓋部22a的蓋端部22ai在孔28b的周圍相重疊地接觸。并且,如圖10(a)所示,罩蓋部22a的與孔28b對應的部分在罩蓋部件22的寬度方向的截面中,成為比前圍罩28的表面凹陷了前圍罩28的厚度量的狀態(tài)。但是,優(yōu)選在前圍罩28與罩蓋部22a之間形成抽水用的極小的間隙。
[0055]前圍罩28通過罩蓋部件22的第二安裝部22d及第三安裝部22e而被安裝。第二安裝部22d及第三安裝部22e的上表面優(yōu)選與罩蓋部22a的上表面齊平。
[0056]第二安裝部22d從長度方向的兩端突出地形成。在第二安裝部22d形成有孔22cU,通過圖10(b)所示那樣的前圍罩28的卡合部28c與孔22cU的卡合而將前圍罩28安裝于罩蓋部件22。
[0057]第三安裝部22e從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突出地形成。前圍罩28通過螺釘、銷或鉚釘?shù)榷惭b于第三安裝部22e。
[0058]這樣,通過將前圍罩28安裝于罩蓋部件22,而能夠在配置發(fā)動機罩4與車窗6之間的通常前圍上蓋板7的位置配置氣囊裝置,因此能夠有效地利用空間。而且,僅對前圍罩28進行加工就能夠連接,因此也能夠安裝于現(xiàn)有的車輛。
[0059]而且,前圍罩28與罩蓋部件22在孔28b的周圍相重疊地進行安裝,因此即使在產生了些許錯位的情況下,錯位也不顯眼,能夠將對外觀品質造成的影響抑制成最小限度。
[0060]此外,罩蓋部22a的與孔28b對應的部分在罩蓋部件22的寬度方向的截面中,成為比前圍罩28的表面凹陷了前圍罩28的厚度量的狀態(tài),但是由于在前圍罩28和罩蓋部件22形成極小的間隙,因此不積存水而從該間隙向下方流動,能夠通過承水部件25進行排水。
[0061 ]圖11是表示罩蓋部件22的另一方式的圖。
[0062]在圖11所示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在罩蓋部件22的周緣形成蓋端部22ai。蓋端部22ai由自罩蓋部22a的上表面降低前圍罩28的厚度程度的階梯構成。在該蓋端部22&1重疊地安裝前圍罩28,由此前圍罩28的上表面與罩蓋部22a的上表面形成為齊平或大致齊平。因此,能夠使將氣囊裝置20設置于車輛I時的外觀良好。
[0063]以上,如說明那樣,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具備在展開時在車輛I的外側至少覆蓋發(fā)動機罩4或風擋玻璃6的一部分的氣囊10、向氣囊10內噴出氣體的氣體發(fā)生器11、收納膨脹前的氣囊10及氣體發(fā)生器11的罩底部件21、具有將收納有氣囊10的罩底部件21覆蓋的罩蓋部22a的罩蓋部件22及在發(fā)動機罩41與風擋玻璃6之間安裝于罩蓋部22a的上表面的前圍罩28,因此能夠與風擋玻璃6接近地配置,能夠使氣囊10迅速膨脹,并且能夠有效利用空間,也能夠安裝于現(xiàn)有的車身。
[0064]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中,前圍罩28在中央部形成有孔28b,并且在孔28b的周圍與罩蓋部件22的罩蓋部22a重疊地安裝,因此即使在產生了些許的錯位的情況下,錯位也不顯眼,能夠將給外觀品質造成的影響抑制成最小限度。
[0065]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具備從罩蓋部件22的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著端部而向下方傾斜地安裝的承水部25,罩蓋部件22具有從罩蓋部22a向罩底部件21側突出的罩壁部22b,承水部25安裝在罩壁部22b的沿長度方向延伸的面上,因此能夠將水的流動向發(fā)動機室的側方引導。
[0066]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20中,由于前圍罩28連接于前圍上蓋板7,該前圍上蓋板7在發(fā)動機罩4與風擋玻璃6之間設置于車寬方向兩端側,因此能夠容易地組裝于車身。
[0067]另外,前述的例子只不過是本發(fā)明的氣囊裝置20的實施方式的一例,本發(fā)明在權利要求書記載的事項的范圍內能夠將氣囊裝置20的各構成要素進行各種變形或組合。
[0068]附圖標記說明
[0069]I…車輛
[0070]2…前柱
[0071]3…擋泥板
[0072]4…發(fā)動機罩
[0073]5…車頂
[0074]6...風擋玻璃
[0075]7...前圍上蓋板
[0076]10…氣囊
[0077]11…氣體發(fā)生器
[0078]20…氣囊裝置
[0079]21...罩底部件
[0080]22...罩蓋部件[0081 ]23...第四安裝部
[0082]24…止動件
[0083]25…承水部件
[0084]28…前圍罩
[0085]29…托架
【主權項】
1.一種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氣囊,在展開時在車輛的外側至少覆蓋發(fā)動機罩或風擋玻璃的一部分; 氣體發(fā)生器,向所述氣囊內噴出氣體; 罩底部件,收納膨脹前的所述氣囊及所述氣體發(fā)生器; 罩蓋部件,具有將收納有所述氣囊的所述罩底部件覆蓋的罩蓋部;及 前圍罩,在所述發(fā)動機罩與所述風擋玻璃之間安裝于所述罩蓋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圍罩在中央部形成有孔,并且在所述孔的周圍與所述罩蓋部的蓋端部重疊地進行安裝。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罩蓋部件及所述罩底部件中的任一部件具備從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著端部而向下方傾斜地安裝的承水部。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圍罩連接于前圍上蓋板,所述前圍上蓋板在所述發(fā)動機罩與所述風擋玻璃之間設置于車寬方向的兩端側。
【文檔編號】B60R21/36GK105873802SQ20158000286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2月3日
【發(fā)明人】高瀨實, 國澤禮紀, 橋本善之, 杉本和隆, 安部和宏, 梅田秀樹
【申請人】富士重工業(yè)株式會社, 高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