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鎖止裝置,特別是操縱機動車翻轉座椅鎖止機構的解鎖分線機構,屬汽車裝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中高檔轎車中排或后排座椅通常為四、六結構,其中多為座墊與靠背分離安裝結構。在保證汽車座椅在滿足各項法規(guī)、機械強度要求的同時,具有靠背翻折功能,以便增大汽車內部物品盛放空間?;谝陨显O計要求,為增強座椅靠背固定強度,六背固定方式采用了雙鎖固定結構一把鎖用來將靠背與車身鎖止相連,另一把鎖用來在座椅靠背旋轉中心附近增加限位,增強固定強度。為實現(xiàn)座椅翻折功能,要求乘客在操作一個解鎖扣手時同時解兩把鎖,于是通過使用一分二式解鎖分線機構來實現(xiàn)這一設計要求?,F(xiàn)有一分二式解鎖分線機構如圖5所示,其結構包括一個主動拉線、兩個分線拉線、滑塊及腔體,使用時由同方向設置的主動拉線帶動分線拉線運動,傳動比為1,操作行程為兩個解鎖行程中行程最大的一個值。這種結構存在的問題是1.當兩把鎖的解鎖行程不同時,必然存在一把鎖先解鎖另一把鎖后解鎖,此時操作者會有明顯的頓挫感,感覺到解鎖力不均衡;2.兩把鎖的操作力隨著鎖內部彈簧的拉伸或壓縮量不斷增加而增大,即解鎖力為F=Kx+b (K為彈簧彈性系數(shù)、χ為解鎖行程、b為預緊力),故直到最后解鎖操作力有可能會超出標準范圍; 3.解鎖行程為兩把鎖解鎖行程中最大的一個,從而導致解鎖行程偏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之缺陷而提供一種解鎖操作力小、操作力均衡的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本發(fā)明所稱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其特別之處是它包括分線盒、中間軸、中間拉線和對稱設置的側軸、連桿、側拉線和拉線套筒,所述分線盒前后壁上對應設置T形槽,左右壁上對應設置套筒孔,所述中間軸兩端位于T形槽的豎槽內、與豎槽滑動配合,所述兩側軸的兩端分別位于T形槽的左右側橫槽內、并與橫槽滑動配合,所述連桿兩端分別鉸接中間軸和側軸,所述中間拉線連接中間軸,所述兩拉線套筒分別位于兩套筒孔內并與套筒孔滑動配合,所述拉線套筒的內側端固接側軸。上述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所述機構還設有中間環(huán),中間環(huán)左右兩側分別固連側拉線,側拉線分別穿過側軸、拉線套筒與鎖具連接。上述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所述分線盒頂部設有中間拉線限位套,所述中間拉線從中間拉線限位套、中間環(huán)中穿過。上述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所述中間拉線經(jīng)套在中間軸上的底環(huán)連接中間
軸ο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解鎖操作力大、操作力不均衡的問題進行了改進,該機構主拉線中間設置,兩側拉線套管對稱設置,主拉線動作經(jīng)連桿、驅動兩側拉線套管動作,實現(xiàn)雙鎖解鎖。本發(fā)明對于同行程或兩把行程相差不大的鎖可以進行同步解鎖,達到解鎖力均衡的效果;通過合理設定兩連桿與中間拉線的夾角,可實現(xiàn)操作力、操作行程更小更優(yōu)。本發(fā)明具有設計精巧、結構簡單、外形緊湊、便于操作等特點。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連桿收回狀態(tài)示意圖; 圖3是連桿打開狀態(tài)示意圖4是本發(fā)明運動原理分析示意圖; 圖5是現(xiàn)有一分二式解鎖分線機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號如下1分線盒,2.T形槽,,3.中間軸,4.側軸,5.拉線套筒,6.側拉線;7.中間拉線限位套,8.中間拉線,9.連桿,10.中間環(huán),11.底環(huán),12.套筒孔,21.主動拉線,22.分線拉線,23.滑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看圖1-3,本發(fā)明包括分線盒1、中間軸3、中間拉線8和對稱設置的兩側軸4、兩連桿9、兩側拉線6和兩拉線套筒5。在分線盒前后壁上位置相互對應的設置T形槽2,分線盒左右壁上位置對應的設置套筒孔12。中間軸3的兩端位于T形槽的豎槽內,中間軸與豎槽形成滑動配合;所述兩側軸4的兩端分別位于T形槽的左、右側橫槽內,側軸與橫槽形成滑動配合。連桿9兩端分別鉸接中間軸和側軸,中間拉線8下部連接底環(huán)11,底環(huán)套在中間軸上。兩拉線套筒5分別位于左右套筒孔12內并與套筒孔滑動配合,拉線套筒的內側端固接側軸。當向上拉動中間拉線時,中間軸沿T形槽的豎槽向上運動,經(jīng)連桿9驅動兩個側軸 4沿T形槽的橫槽向兩側運動,同時推動兩拉線套筒向兩側運動,實現(xiàn)對兩把鎖的解鎖。仍參看圖1-3,本發(fā)明還設有中間環(huán)10,中間環(huán)左右兩側分別固連側拉線6,側拉線分別穿過側軸4、拉線套筒5,分別與兩把鎖具的彈性預緊件連接。在分線盒1頂部設有中間拉線限位套7,中間拉線8從中間拉線限位套7、中間環(huán)10中穿過,由中間拉線限位套 7、中間環(huán)10共同對中間拉線起到限位作用。參看圖3,本發(fā)明使用時,將分線盒布置于座椅骨架中,并與靠背鎖和銷軸鎖相連接。由于靠背鎖和銷軸鎖均存在初始預緊力,使得兩分拉線套筒受到向內的壓力F1、F2,側拉線受向外的拉力F3、F4。當操作人員通過操縱中間拉線向上運動時,使得兩拉線套筒向外運動,逐步抵消掉兩把鎖對其的初始預緊力Fl、F2,并克服不斷增加的彈性阻力直至解鎖。 靠背解鎖后,兩把鎖對分線盒的壓力F1、F2,拉力F3、F4消失,解鎖扣受自身的回復力復位, 待靠背鎖及銷軸鎖再次鎖止時解鎖分線盒再次復位至圖示狀態(tài)。當F3興F4時,兩側拉線的位置會隨之左右調整直到F3=F4為止,即可實現(xiàn)在整個解鎖過程中不存在頓挫感,達到操作手感均衡的目的。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運動原理分析如下參看圖4,圖中虛線表示連桿初始位置,角度為θ 1為19.3° ;圖4中點劃線表示連桿中間位置,角度為Θ2為45° ;圖4中實線表示連桿到達解鎖位置角度為θ 3為63.6°。
若中間拉線以Vl的速度運動,兩拉線套筒以V2的速度向外運動,則有 V1*C0S θ =V2*C0S(90° -θ)
所述機構不同位置的傳動比i=VI/V2=tan θ
在靠背鎖和銷軸鎖即將解鎖時阻力達到最大,而此時的傳動比也達到最大值 (i=tan63.6° =2)故達到省一半力的目的。當L2=L3且θ 1+Θ 2 < 90°時,從圖4中可計算得出中間拉線運動行程為 Ll=5+5. 6=10. 6mm,拉線套筒運動行程為L2=8+4=12mm,可見此結構操作行程Ll <解鎖行程 L2,實現(xiàn)操作行程更小的目的。當L2興L3時,因為兩側拉線左右調整的平衡作用,使得從動側行程為(L2+L3)/2, 相比現(xiàn)有分線裝置從動側行程為MAX (L2,L3)更小從而達到行程更小的目的。
權利要求
1 一種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線盒(1)、中間軸(3)、中間拉線(8)和對稱設置的側軸(4)、連桿(9)、側拉線(6)和拉線套筒(5),所述分線盒前后壁上對應設置T形槽(2),左右壁上對應設置套筒孔(12),所述中間軸兩端位于T形槽的豎槽內、與豎槽滑動配合,所述兩側軸的兩端分別位于T形槽的左右側橫槽內、并與橫槽滑動配合,所述連桿(9)兩端分別鉸接中間軸和側軸,所述中間拉線(8)連接中間軸(3),所述兩拉線套筒(5)分別位于兩套筒孔(12)內并與套筒孔滑動配合,所述拉線套筒的內側端固接側軸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還設有中間環(huán)(10),中間環(huán)左右兩側分別固連側拉線(6),側拉線分別穿過側軸(4)、拉線套筒(5) 與鎖具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線盒(1)頂部設有中間拉線限位套(7),所述中間拉線(8)從中間拉線限位套、中間環(huán)中穿過。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拉線(8 )經(jīng)套在中間軸(3 )上的底環(huán)(11)連接中間軸。
全文摘要
一種汽車靠背座椅解鎖分線機構,它包括分線盒、中間軸、中間拉線和對稱設置的側軸、連桿、側拉線和拉線套筒,分線盒前后壁上對應設置T形槽,左右壁上對應設置套筒孔,中間軸兩端位于T形槽的豎槽內、與豎槽滑動配合,兩側軸的兩端分別位于T形槽的左右側橫槽內、并與橫槽滑動配合,連桿兩端分別鉸接中間軸和側軸,中間拉線連接中間軸,兩拉線套筒分別位于兩套筒孔內并與套筒孔滑動配合,拉線套筒的內側端固接側軸。本發(fā)明對于同行程或兩把行程相差不大的鎖可以進行同步解鎖,達到解鎖力均衡的效果;通過合理設定兩連桿與中間拉線的夾角,可實現(xiàn)操作力、操作行程更小更優(yōu)。
文檔編號B60N2/22GK102424007SQ2011103827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李攻關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