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夠使駕駛員具有更大視野的工業(yè)卡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整體上涉及到工業(yè)卡車,具體而言,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帶有駕駛員平臺的工業(yè)卡車,而且這種駕駛員平臺可與載荷容納部件一起移動。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工業(yè)卡車在現有技術中已經充分公開。
在這種類型的工業(yè)卡車中,工業(yè)卡車的一系列部件沿著工業(yè)卡車的前行方向設置在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內,而在大部分行駛時間內,工業(yè)卡車都沿著前行的方向移動,這些部件有礙于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視野范圍。這些部件包括載荷移動部件的結構元件,用于使載荷移動部件產生移動的驅動裝置,設置在運動驅動裝置與工業(yè)卡車的相關活動部件之間的傳動部件,電線,液壓或氣動管路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業(yè)卡車,在這種卡車內,駕駛員在前行方向上的視野范圍受到盡可能少的限制。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設置有載荷移動部件的工業(yè)卡車,其中該載荷移動部件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帶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該工業(yè)卡車還設置有一個活塞/缸體單元,該單元被用作驅動裝置,以用于使載荷容納部件產生移動,而且該單元還包括下述部件一個活塞,其能夠從缸體內伸出并縮回到缸體內;一個柔性力傳遞機構,其用于將力從載荷移動單元傳遞到載荷移動部件的活動件或傳遞給載荷容納部件本身;至少一個用于使所述力傳遞機構產生偏轉的力傳遞機構偏轉部件,該部件可使力傳遞機構圍繞一個偏轉軸偏轉,其中該偏轉軸與活塞和缸體之一連接在一起。
柔性傳動機構的一個縱向端部基本上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支承有活塞/缸體單元的部件上,而該柔性傳動部件的另一縱向端部被固定到能夠相對支承著活塞/缸體單元的部件進行移動的另一部件上。這樣,根據偏轉形式的不同,例如根據偏轉角度的不同,活塞/缸體單元的活塞與缸體之間的相對運動就能夠使另一部件相對支承有偏轉部件的那個部件產生傳動作用。
例如,在這種情況下,活塞/缸體單元在現有技術中是公知的,在這種單元中,所謂的活塞頭部件被裝配到活塞桿的縱向自由端上,所述活塞頭部件的偏轉輥用于使板條式鏈條沿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產生偏轉并設置在距活塞/缸體單元有一定距離的位置上,對于公知的鏈條偏轉輥而言,它可以圍繞一個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的偏轉軸線轉動。這種包括有活塞/缸體單元和活塞頭部件的公知裝置通過偏轉輥及其局部支承部件而得以加長,這樣,通過偏轉輥,就能夠使活塞/缸體單元延伸到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內。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旨在盡可能地將柔性力傳遞機構及其偏轉部件從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內移開。
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一方面,為了擴大駕駛員的視野,力傳遞機構的偏轉部件用于將力從活塞/缸體單元傳遞給載荷移動部件的活動件并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使該偏轉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尺寸區(qū)域內。這樣,包括有活塞/缸體單元和偏轉部件的組件的整體長度就短于現有技術,而且,這樣就會占用更小的空間,而且如果在工業(yè)卡車上采用相同的結構設置,那么它還可以在更小的范圍內延伸到駕駛員的視野內。
就本申請而言,“位于縱向尺寸區(qū)域內”是指當一條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軸線并由該縱向軸線延伸出來的假想徑向光束穿過或至少接觸到活塞/缸體單元的活塞或缸體和部分偏轉部件時能夠對該部分偏轉部件施加作用力。換言之,活塞/缸體單元可被視為一個沿徑向無限延伸的幾何缸體,根據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基本構思,偏轉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假想缸體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偏轉部件的一個盡可能大的部分位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尺寸區(qū)域內,那么使包括有活塞/缸體單元和偏轉部件的組件的整個長度盡可能地短是優(yōu)選的。整個偏轉部件優(yōu)選設置在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尺寸區(qū)域內。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結構方案,偏轉部件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使包括有活塞/缸體單元和偏轉部件的組件的整體長度盡可能地短,從而使沿著朝向活塞/缸體單元的方向延伸的偏轉部件之假想偏轉軸線與活塞/缸體單元交叉或相交。
在這種情況下,“相交(intersect)”是指朝向活塞/缸體單元延伸的假想偏轉軸線穿過或至少與活塞/缸體單元的一個部件相接觸,例如穿過活塞和/或缸體或與之相接觸?!敖徊?cross)”是指朝向活塞/缸體單元延伸的假想偏轉軸線沿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軸線方向以一定的距離從活塞/缸體單元經過,而不是從中穿過,延伸的假想偏轉軸線沿一個投影方向的投影與沿著同一投影方向的活塞/缸體單元的投影相交,所述投影方向垂直于偏轉軸線并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軸線。
在這種情況下,至少一個偏轉部件優(yōu)選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使偏轉軸線沿大體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之縱向軸線的方向延伸。就是說,由于活塞能夠沿上述的縱向軸線相對缸體移動,因此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之縱向軸線的偏轉軸線能夠保證柔性力傳遞部件沿平行于活塞/缸體單元之縱向軸線的方向延伸,從而使力傳遞部件能夠以盡可能大的比例將活塞/缸體單元所產生的力傳遞給工業(yè)卡車上與其相連接的運動部件。
設置有一保持部件的活塞頭部件可使包括有活塞/缸體單元和力傳遞偏轉部件的組件易于安裝,其中該保持部件用于將力傳遞機構的偏轉部件保持到位,其中該偏轉部件設置在從缸體內伸出的活塞縱向自由端上。在這種情況下,當偏轉軸線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軸線延伸時,就可以保證偏轉部件僅略微延伸到活塞/缸體單元的長度范圍之外。例如,如果鏈式偏轉輥被用作偏轉部件,那么在這種結構中,該鏈式偏轉輥將最多以所述活塞/缸體單元在縱向方向上的直徑的一半延伸到活塞/缸體單元的整個長度范圍之外。
該偏轉部件最好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使偏轉軸線沿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方向朝向缸體偏移,這樣就會僅使偏轉部件的一個非常小的部分延伸到活塞的自由端之外,或者,在更加優(yōu)選的情況下,偏轉部件完全位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尺寸范圍內。后面這種情況提供了一種非常簡短的部件,該部件包括活塞/缸體單元和偏轉部件或活塞頭部件。
為此,在該特征的一種結構中,偏轉部件支座能夠平行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軸線向位于活塞頭部件上的缸體側伸出,該活塞頭部件包括一個基本為平面狀的安裝板。這種偏轉部件支座能夠夾在偏轉部件的一側上。處于變形剛度的考慮,以及為了防止在支座內產生過大的彎曲,該偏轉部件最好沿偏轉軸線在其兩個軸向端部上均被固定,但是,這樣,拉伸力基本上就會(沒有彎矩)作用于偏轉部件的支座上。
為減小柔性傳力部件和活塞/缸體單元上的機械載荷,在活塞/缸體單元的兩個相對側面上為傳力部件設置至少兩個偏轉部件。所述至少兩個偏轉部件優(yōu)選相對于活塞/缸體單元的縱向軸線對稱設置,以使由各個偏轉部件的支座所吸收的支承力大小相同并距縱向軸線有一定的距離,這樣,由于支承力,使得活塞/缸體單元不會產生彎曲,或者很難產生彎曲。
如上所述,傳力部件可以是鏈條,例如一個板條式鏈條。這種鏈條可以基本以聯鎖的方式進行導向,而且不會在互補形結構的齒輪上打滑。在這種情況下,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可以是一個鏈條式偏轉輥,該輥可以是一個帶齒的鏈條偏轉輥,在這種情況下,鏈條偏轉輥的轉動軸線就表示鏈條的偏轉軸線。但是,還可以將電纜用作柔性力傳遞部件,以用于將力從驅動裝置傳遞到載荷移動部件的從動部件。
除了上述的方面外,或者作為上述方面的一種替代結構,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也可應用到工業(yè)卡車上,這涉及到電纜在工業(yè)卡車上的制導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如何利用電纜將控制指令從控制面板(例如設置在駕駛員平臺上的控制面板)傳遞給一個設置在工業(yè)卡車框架上的控制單元。但這不應該排除利用這樣的電纜沿兩個方向傳遞其它信號或其它驅動能量。對于設置有一活動式駕駛員平臺的工業(yè)卡車而言,尤其是對于設置有升降式駕駛員平臺的工業(yè)卡車而言,這種電纜的制導尤為重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控制面板或駕駛員平臺與被固定到車架上的控制單元之間的距離在操作過程中是變換的。
更加具體地說,本發(fā)明的這一方面涉及到一種設置有升降式桅桿的工業(yè)卡車,該升降式桅桿按照能夠使載荷容納部件移動的方式支承著載荷容納部件并包括一個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升降立柱和至少一個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在升降立柱上導向并能夠相對所述升降立柱沿其縱向方向移動,一個用于傳送控制信號的電纜在控制單元與操作單元之間延伸,其中控制單元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而操作單元則設置在駕駛員平臺上,該駕駛員平臺可在升降架上導向,這樣就使其能夠相對所述升降架移動。
對于這種工業(yè)卡車而言,直到現在,控制電纜仍然最終沿著向下的方向即沿著朝向工業(yè)卡車支承區(qū)域的方向引向駕駛員平臺,該駕駛員平臺位于升降立柱的上部橫向端桿上,而在該端桿上以可移動的方式支承著該升降立柱。因此,電纜將從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內穿過。
另外,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使電纜保持在自由狀態(tài)下,如果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的話端部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電纜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上的第一電纜偏轉點并由此向下延伸到一個位于升降架上的第二電纜偏轉點,然后再由該點向上延伸到駕駛員平臺。
本發(fā)明的這些構思同樣可以應用到設置有一升降桅桿的工業(yè)卡車上,該升降桅桿包括一個升降立柱和兩個以可移動的方式在升降立柱上導向的升降架;更準確地說,這些構思還可以應用到這樣一種設置有升降桅桿的工業(yè)卡車上該升降桅桿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撐著一個載荷容納部件,而且該桅桿還包括一個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上的升降立柱,一個可在升降立柱上進行導向并能夠相對所述升降立柱沿縱向移動的第一升降架,和一個能夠相對所述第一升降架在第一升降架上進行導向、從而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移動的第二升降架,一個用于傳輸控制信號的電纜,其中控制信號在一個控制單元與一個操作單元之間進行傳輸,而且控制單元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而操作單元則設置在駕駛員平臺上,駕駛員平臺以能夠相對第二升降架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進行移動的方式在第二升降架上導向。
對于這種工業(yè)卡車而言,可以在不明顯縮小駕駛員視野范圍的前提下設置電纜,如果電纜從其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上的端部開始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上的第一電纜偏轉點,并由此向下延伸到第一升降架,然后由該位置向上延伸到一個位于移動部件上的第三偏轉點,由此延伸到駕駛員平臺,其中該活動部件相對駕駛員平臺以固定的運動方式進行移動。
對于本申請而言,在這種情況下,“向上”應該被理解成電纜段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個指向遠離工業(yè)卡車支撐區(qū)域方向的分量。因此,“向下”延伸的電纜分段的延伸方向就具有一個朝向支撐區(qū)域的分量。
設置有一升降立柱、一升降架和一駕駛員平臺的工業(yè)卡車一般可按照使駕駛員平臺相對升降架具有一種固定運動關系的方式進行設計,其中駕駛員平臺能夠在升降架上移動。這種運動關系通常為21,這樣,電纜就能夠在每個偏轉點處偏轉180度,從而使電纜能夠以蜿蜒延伸的方式被收容起來,而且占有空間也很小。
這種運動關系可通過為活塞/缸體單元的活塞表面選擇相應的尺寸來實現,其中活塞/缸體單元可驅動各個部件產生移動。不同的活塞/缸體單元可按照流體方式并聯在一起,從而能夠使不同活塞/缸體單元內的相同流體壓力產生不同的力。
在上述的第二種替代方案中,即對于設置有一升降立柱、第一和第二升降架的工業(yè)卡車而言,駕駛員平臺可通過能夠獨立運動的第二升降架以非常有利的方式進行導向,即,駕駛員平臺能夠獨立于升降架的移動而單獨運動。另一方面,升降架相對升降立柱的運動一般具有一種固定的運動關系。這種運動關系通常為2∶1,這樣就使第一和第二升降架總是同時移動,與第一升降架相比,第二升降架的移動路線是第一升降架的兩倍。這樣還可以使電纜在各個偏轉點處偏轉180度,從而使被保持在合適位置上的電纜長度能夠以蜿蜒延伸的方式進行設置,而且占有空間也非常小。
為防止電纜從第一和/或第二偏轉點上脫出,這些偏轉點應該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當升降架相對升降立柱完全伸出時,使第一偏轉點相對工業(yè)卡車的支撐區(qū)域位于第二偏轉點的上方。
在這種情況下,偏轉點的具體結構設置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自由選擇。為了能夠使移動路線盡可能地長,第一偏轉點在升降立柱上被設置在盡可能遠的位置上,優(yōu)選位于升降立柱的縱向中心上方,更加優(yōu)選設置在升降架整個長度75%下方處,最好設置在升降架全長85%的下方處。應該指出這并非排除偏轉點位于升降立柱頂部的情況,就是說,第一偏轉點可設置在升降立柱實際全長的外部并位于其實際全長的上部。
對于第二偏轉點而言,它也可以同樣有利地設置在(第一)升降架上并盡可能設置在靠下的位置上,優(yōu)選設置在(第一)升降架之縱向中心的下方,尤其優(yōu)選設置在(第一)升降架全長75%的上方處,或者最好設置在(第一)升降架全長85%的上方處。但同樣應該指出第二偏轉點可設置在(第一)升降架的底部,即設置在(第一)升降架的實際縱向尺寸范圍的外部或下方。
此外,設置在升降架上并用于形成偏轉點的各部件的名稱并沒有嚴格的限制。因此,偏轉點可設置在指定部件的任何所需元件上或設置在指定的元件上,例如設置在與指定部件剛性連接在一起的元件上。
同樣,為防止電纜彈開或從第二和/或第三偏轉點脫開,使第三偏轉點總是位于第二偏轉點上方是比較有利的。
帶有第三偏轉點的運動部分優(yōu)選是活塞/缸體單元的部件,該部件可相對第二升降架對駕駛員平臺進行驅動,以使其移動;該運動部分尤其優(yōu)選為活塞,其中活塞能夠相對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的缸體移動。由于活塞/缸體單元的活塞的運動部件的運動與駕駛員平臺的運動之間存在這種由偏轉點來固定的運動關系,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預先計算出對所需電纜的要求,而且在操作過程中,還能夠使電纜處于張緊狀態(tài)下,其中活塞的運動部件用于對駕駛員平臺進行驅動。
如果運動部件為活塞,而且活塞能夠相對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的缸體移動,傳力偏轉部件設置有至少一個上述與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有關的特征,并且力傳遞部件設置在所述活動部件上,那么就可以在僅略為縮小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視野范圍的條件下得到一種緊湊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第三電纜偏轉點的電纜偏轉軸線基本上平行于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之偏轉軸線,而且優(yōu)選基本上與該偏轉軸線共線,那么就尤其有利。由于存在這種平行關系,因此,就可以保證當活塞移動時,電纜僅受到拉伸載荷的作用,就是說,沒有剪切力存在。由于具有這種共線結構,因此電纜偏轉部件和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就能夠以能夠形狀的方式安裝在一個公共轉軸上,這樣就使所需部件的數量保持較少。
為了限制作用于電纜上的拉伸應力,優(yōu)選在電纜的至少一個縱向端部,最好在其兩個縱向端部上均設置拉伸應力釋放部件。此外,在兩個連續(xù)的電纜偏轉點之間還可設置另一個電纜拉伸應力釋放部件,目的是防止過大的應力作用于電纜上。當采用帶狀電纜時,設置在兩個偏轉點之間的拉伸應力釋放部件非常有利,因為處于這種條件下的電纜需要圍繞其縱向軸線在兩個偏轉點之間旋轉。由于轉動而作用于電纜上的拉伸應力會導致載荷增加,利用這種拉伸應力釋放部件可以防止出現或至少減少電纜因為被固定而不能轉動的情況。在第二和第三偏轉點之間尤其需要帶狀電纜進行轉動。
拉伸應力釋放部件例如可被設計成使電纜能夠在兩個夾緊點之間保持在集中狀態(tài)下的結構形式,其中兩個夾緊點被至少一個拉伸彈簧連接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電纜上產生了拉伸應力,那么被集中在夾緊點之間的電纜分段就會克服至少一個彈簧的力進行拉伸,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電纜提供一個反向拉伸力,從而可防止電纜斷裂。
如果在至少一個、最好所有的電纜偏轉點上都設置電纜偏轉輥,那么就會使電纜的處境變得簡單而有利。電纜基本上能夠滾動,而且在電纜偏轉輥上沒有滑動,這樣在偏轉過程中就很難出現磨損。
上面接合電纜所做的說明基本上適用于流體運送管道。尤其是在工業(yè)卡車是多個用于輸送液壓流體的管道時。
為此,除了上述的方面外,或者作為對上述方面的替換,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涉及到一種設置有升降桅桿的工業(yè)卡車,其中升降桅桿上以可移動的方式支撐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并包括一個升降立柱,該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一個第一升降架,該升降架可在該升降立柱上進行導向并能夠相對所述升降立柱沿其縱向移動;和一個第二升降架,該升降架可在第一升降架上相對所述第一升降架進行導向并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移動;活塞/缸體單元的缸體,其也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一個能夠相對所述缸體移動的活塞,該活塞按照能夠將運動傳遞給駕駛員平臺的方式進行連接,其中駕駛員平臺在第二升降架上進行導向,從而使其能夠相對所述第二升降架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移動;一個用于輸送工作流體的柔性工作流體管路,該管路在一個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流體輸送單元和所述缸體之間延伸。
在這樣的工業(yè)卡車中,如果柔性工作流體管路從其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那端開始,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上的第一管路偏轉點,然后由此向下延伸到位于第一升降架上的第二管路偏轉點并由此延伸到缸體,那么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基本上不會被柔性工作流體管路所擋住。
為了對工作流體管路的結構設置做詳細的說明,需要參考上面對電纜設置方式所做的說明,因為涉及到管路和電纜的那些問題,例如有關防止其與偏轉點脫開,防止過大拉伸應力的作用,偏轉點的排列設置方式等問題,基本上彼此對應。可以通過用術語“工作流體管路”替代“電纜”的方式,而將上面對電纜所做的有利研究應用到工作流體管路的研究開發(fā)中去。
排列方式非常有利的電纜和工作流體管路在視野范圍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因為它們幾乎不會擋住駕駛員的視野,如果在各種情況下升降桅桿都包括至少兩個大體上沿升降桅桿的縱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柱狀結構,電纜設置在一個柱狀結構的區(qū)域內,工作流體管路位于另一柱狀結構區(qū)域內,當從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角度進行觀察時,工作流體管路優(yōu)選通過各個柱狀結構至少將其多個分段隱藏起來。
當然,在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僅電纜或僅工作流體管路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當從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角度進行觀察時,通過升降桅桿的至少一個柱狀結構至少能夠將其多個分段隱藏起來。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加以詳細說明。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活塞/缸體單元的結構,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該單元具有一個活塞頭部件和多個安裝在其上的鏈條式偏轉輥;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工業(yè)卡車,在該工業(yè)卡車上,體現了本發(fā)明的所有三個方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中,包括有一活塞/缸體單元和一個用于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的組件整體上由附圖標記10來表示。該組件10優(yōu)選設置在工業(yè)卡車上并被用作驅動單元,用于使載荷移動部件的活動件產生位移。該組件10包括一個活塞/缸體單元12,該單元具有一個缸體14,該缸體被固定到如圖2所示的升降架62上;和一個活塞16,該活塞能夠沿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軸線L相對缸體14移動?;钊?6的移動能力由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雙箭頭V來表示。整體上由附圖標記18表示的活塞頭部件被固定在縱向端部16a上并從缸體14內伸出。
該活塞頭部件18包括一個平面狀的安裝板20,該安裝板大體上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軸線L延伸,而且在該活塞頭部件上還為兩個鏈條式偏轉輥26和28設置了兩個支座22和24。支座22和24相對對稱平面成對稱式設置,其中該對稱平面內包含有縱向軸線L并沿垂直于圖1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活塞/缸體單元12的相對兩側延伸。由于支座22和24并無區(qū)別,因此,下文只對支座22加以說明,但這些說明同樣適用于支座24。
鏈條偏轉輥26的支座22包括兩個基本平行的盤30和32,這兩個盤間隔一定的距離,該距離略大于將被設置在盤30和32之間的鏈條式偏轉輥26的軸向尺寸。基本為平面狀的盤30和32可通過焊接、螺紋連接、鉚接或類似方式被裝配到安裝板20的一側20a上,該側朝向活塞/缸體單元20,而且盤30和32在每種情況下都基本平行于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方向L沿著朝向缸體14的方向從所述安裝板20伸出。
螺栓34以可以轉動的方式支承著鏈條偏轉輥26并在盤30和32之間延伸。螺栓40以可轉動的方式支承著鏈條偏轉輥28并以類似方式在支座24的盤36和38之間延伸。螺栓34和40基本上以共線方式進行設置,即,螺栓34的縱向中心軸線M34和螺栓40的縱向中心軸線M40基本上位于同一條直線上。螺栓34和40的縱向中心軸線M34和M40分別構成了鏈條(未示出)相對各個鏈條輥26和28偏轉的偏轉軸線和各個鏈條偏轉輥26和28的旋轉軸線。
下面繼續(xù)參看電纜偏轉輥42,該輥以下述方式安裝在螺栓34上使其能夠圍繞所述螺栓34的縱向中心軸線M34旋轉并用于使在駕駛員平臺的控制面板與被固定連接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控制部件之間延伸的電纜產生偏轉。但,也可以將該電纜偏轉輥42省去。
在缸體內,還用虛線示出了各個密封件、導向件和通風槽,但這些部件與本發(fā)明無關,因此不再對其加以詳細說明。
活塞16延伸至它的縱向自由端16a處,該自由端與安裝板20的表面20b相平齊,這樣,從圖1中就可以容易地看到鏈條式偏轉輥26和28完全設置在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尺寸E的范圍內。
在圖1中,G表示偏轉軸線M34朝向活塞/缸體單元12的假象延長線。由于偏轉軸線M34和M40基本共線,因此直線段G還表示偏轉輥28的偏轉軸線M40朝向活塞/缸體單元12的延長線。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偏轉軸線M34和M40的延長線G與活塞/缸體單元12相交,即穿過該單元12。如果在另一個未在圖1中示出的實施例中,偏轉輥沿著垂直于圖1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從而使偏轉軸線的延長線G不再與活塞/缸體單元12相交,但既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軸線L又垂直于相關的偏轉軸線M34和/或M40的延長線G的投影與在相同的投影方向上活塞/缸體單元12的投影相交(intersect),那么本申請應該被理解為它與活塞/缸體單元12交叉(cross)。就縮短包括有活塞/缸體單元12和偏轉輥26和28的組件而言,以交叉方式設置偏轉軸線與以彼此相交的方式設置偏轉軸線同樣有利。
在圖2中,根據本發(fā)明的工業(yè)卡車設置有根據本發(fā)明所有三個方面的結構特征并且整體上由附圖標記50表示。在圖1中給出的部件在圖2中以相同的標記表示。
工業(yè)卡車50具有一個工業(yè)卡車車體56,該車體可通過設置在底盤U上的車輪52和54來行進,而且安裝在工業(yè)卡車的車架(未示出)上。此外,在工業(yè)卡車的車體56內主要設置有用于對工業(yè)卡車50進行驅動的驅動部件,液壓流體容器,液壓泵,用于驅動工業(yè)卡車驅動部件和液壓驅動器的控制部件,一個可以同樣受到控制部件驅動的轉向驅動器以及其它部件。
安裝在工業(yè)卡車50上的是一個升降桅桿58,該升降桅桿58包括一個升降立柱60,該立柱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一個第一升降架62,該升降架在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導,以使其能夠相對所述升降立柱60沿雙箭頭V所示的方向移動;一個第二升降架64,該升降架能夠以類似方式相對所述第一升降架62沿雙箭頭V所示的方向在第一升降架62上移動。第一升降架62和第二升降架64可被液壓活塞/缸體單元(未示出)所驅動,從而相對于彼此運動。在這種情況下,液壓活塞/缸體單元被設計成,當做升降運動時,能夠使第二升降架64的移動距離總是2倍于第一升降架62相對升降立柱60的移動路線的結構形式,其中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
如上所述的活塞/缸體單元12被固定到位于第二升降架64上的缸體14上。駕駛員平臺(未在圖2中示出)又被設置在升降桅桿58的前方,而且沿圖2中的觀察方向在第二升降架64上受到引導,從而使其能夠相對第二升降架64沿雙箭頭V所示的方向移動?;钊?缸體單元12構成了駕駛員平臺的驅動器。為此,板條式鏈條(未示出)通過其一個縱向端部被固定連接到第二升降架64上,而它的另一縱向端部則被固定連接到駕駛員平臺上,位于這些縱向端部之間的縱切輪廓可圍繞偏轉輥26和28進行引導。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偏轉輥上采用一根鏈條。由于駕駛員平臺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鏈條總是處于應力作用下。
這樣,就可以通過使活塞16從缸體14內伸出的方式將駕駛員平臺升高,并可通過將活塞縮回的方式將駕駛員平臺向下移動,由于設置了上述的鏈條傳動系統,因此駕駛員平臺移過的路線總是2倍于活塞16移過的路線。
工業(yè)卡車50行進的主要方向在圖2中由箭頭HV表示。它與觀察者沿垂直于圖2所在平面的觀察方向相對應。從圖2中可以看到工業(yè)卡車50具有一個非常大的視野范圍SB,視野SB的右側、左側及頂部均由第二升降架64來限定,而視野的底部則由活塞頭部件18來限定。該視野范圍SB基本上看不到力的傳遞部件、偏轉部件、電纜和管道,這樣駕駛員在其主要行進方向HV上的視野就會盡可能地寬闊。
在工業(yè)卡車車體56和駕駛員平臺(未示出)之間延伸的帶狀電纜66在點68處從工業(yè)卡車的車體56上露出,而點68例如可以是一個插頭,該插頭可被插在工業(yè)卡車的相應插座內。
電纜66以公知的方式在出口點68附近設置有一個拉伸應力釋放部件70。為此,利用兩個夾子72和74將電纜夾緊,其中這兩個夾子72和74與拉伸彈簧76連接在一起。被夾在夾子72和74之間的電纜66的長度長于拉伸彈簧76在松弛狀態(tài)下的長度。這樣,電纜76就能夠克服彈簧76的力承受拉力的作用,這樣,電纜就不會斷裂。
電纜66由出口位置68離開工業(yè)卡車車體56并向上延伸到設置在升降架60上的第一電纜偏轉輥78。這種布置可位于升降架的合適位置上。在目前的情形中,電纜偏轉輥78設置在升降立柱60的柱狀結構60a上。
如圖中的虛線所示,當駕駛員在駕駛員平臺上進行觀察時,電纜66位于升降桅桿58的后方,這樣,電纜就會被升降桅桿58擋住,從而不會縮小駕駛員的視野。
電纜66從第一電纜偏轉輥78通過偏轉近180度的方式向下延伸到第二電纜偏轉輥80,該第二電纜偏轉輥以能夠圍繞軸線82旋轉的方式設置在第一升降架62上。與第一電纜偏轉輥78相同,第二電纜偏轉輥80也可設置在第一升降架62的柱狀結構62a上。但在圖示的實例中,第二偏轉輥與第一升降架的橫向支柱62b相連接。
電纜由第二電纜偏轉輥80在再次偏轉近180度后向上延伸,該帶狀電纜可圍繞其縱向軸線轉動約90度,目的是使其到達第三電纜偏轉輥42,其中該偏轉輥42已經接合圖1作出過說明。這種轉動可在另一拉伸應力釋放部件84的幫助下而得以確定,其中該拉伸應力釋放部件84與拉伸應力釋放部件70基本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拉伸應力釋放部件84的下部夾子(圖2)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64的橫向支架64b上,從而確保該帶狀電纜能夠轉動90度?;蛘?,也可以采用具有圓形、尤其是具有圓環(huán)形橫截面的電纜。在這種情況下,無需保證通過機械方式轉動90度,這樣,也就無需設置第二拉伸應力釋放部件84。
電纜66從第二拉伸應力釋放部件84繼續(xù)向上延伸并在第三電纜偏轉輥42處偏轉約180度。電纜進入到輥42的輸入延伸部分在圖2中位于該輥的轉動軸線M34的后方,而電纜在離開輥42時的支出延伸部分相應地位于所述輥之旋轉軸線M34的前方。
這兩個第一電纜偏轉輥78和80的轉動軸線已經在圖2中示出,而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并平行于圖2所在的平面。盡管不是必須的,但是,當采用帶狀電纜時,偏轉軸線的角度不要相差太大,以避免電纜圍繞其縱向軸線產生不良的轉動。
上面接合電纜66所述的內容同樣可以應用到液壓管路86上,該液壓管路相對工業(yè)卡車50的縱向中心平面由工業(yè)卡車車體56的另一側延伸出來。一旦它從工業(yè)卡車的車體56內伸出,那么液壓管路86就會向上延伸到第一管道偏轉輥88。在該管道偏轉輥88處,液壓管路86偏轉約180度,然后向上延伸到第二管道偏轉輥90,接著,由此向上延伸,在重新偏轉約180度后,延伸到活塞/缸體單元12的液壓缸14的液壓油接口92處。
在液壓管路86的外部輪廓(由虛線示出)中,當駕駛員在駕駛員平臺上進行觀察時,所述液壓管路86被升降桅桿58的柱狀結構60c、62c和64c擋住,這樣就不會有礙于視野。
管道偏轉輥88和90的旋轉軸線基本上彼此平行,如圖所示。為防止對液壓管路86施加不利的載荷,這樣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對于帶狀電纜卻不必要,因為液壓管路一般具有圓環(huán)形橫截面。
由于駕駛員平臺僅能夠沿第二升降架64移動,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第一升降架62的下部區(qū)域進行的電纜和管路的偏轉總是位于駕駛員平臺的下方,因此總是位于駕駛員視野范圍之外。這樣,駕駛員在主要行進方向HV上就具有比較自由的視野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工業(yè)卡車,其設置有一載荷移動部件(58),該載荷移動部件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帶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該工業(yè)卡車還設置有一個活塞/缸體單元(12),該單元被用作驅動裝置,用于使載荷容納部件產生移動,而且該單元還包括下述部件一個活塞(16),其能夠從缸體(14)內伸出并縮回到缸體內;一個柔性力傳遞機構,其用于將力從活塞/缸體單元(12)傳遞給載荷移動部件(58)的活動件(62,64)或傳遞給載荷容納部件本身;至少一個用于使所述力傳遞部件產生偏轉的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所述偏轉部件可使力傳遞部件圍繞一個偏轉軸線(M34,M40)偏轉,其中該偏轉軸線與活塞和缸體之一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轉部件(26,28)的至少一個部分、優(yōu)選為所有偏轉部件(26,28)均位于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尺寸(E)的區(qū)域內。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使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的沿著朝向活塞/缸體單元(12)方向延伸的假想偏轉軸線(M34,M40)與活塞/缸體單元(12)交叉或相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的偏轉軸線(M34,M40)基本上沿著垂直于活塞/缸體單元(12)之縱向軸線(L)的方向延伸。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一個活塞頭部件(18)設置有一個用于將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保持到位的保持部件(22,24),而且該活塞頭部件設置在活塞(16)從缸體(14)伸出的縱向自由端(16a)上,所述保持部件(22,24)優(yōu)選沿著平行于活塞/缸體單元(12)之縱向軸線(L)的方向朝缸體(14)延伸。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傳遞部件的至少兩個偏轉部件(26,28)設置在活塞/缸體單元(12)的兩個相對側面上。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傳遞部件是一個鏈條,例如一個板條式鏈條,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是鏈條式偏轉輥(26,28),在這種情況下,鏈條式偏轉輥的轉動軸線就是偏轉軸線(M34,M40)。
7.一種工業(yè)卡車,尤其是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工業(yè)卡車,其設置有一升降桅桿(58),該升降桅桿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承載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并包括一個升降立柱(60),該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至少一個升降架(62,64),所述升降架在所述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導并能夠沿其縱向(V)相對所述升降立柱移動;一個電纜(66),該電纜用于傳輸控制信號并在控制單元和操作單元之間延伸,其中控制單元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操作單元設置在駕駛員平臺上,而駕駛員平臺又以能夠相對所述升降架(62,64)移動的方式在升降架(62,64)上引導,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66)從其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那端(68)處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60)上的第一電纜偏轉點(78)處,然后由此向下延伸至位于升降架(62)上的第二電纜偏轉點(80)處并由此向上延伸至駕駛員平臺。
8.一種工業(yè)卡車,尤其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工業(yè)卡車,其設置有一升降桅桿(58),該升降桅桿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承載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并包括一個升降立柱(60),該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第一升降架(62),該升降架在所述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導并能夠沿其縱向(V)相對所述升降立柱(60)移動;一個第二升降架(64),該升降架可相對所述第一升降架(62)在第一升降架(62)上受到引導而基本上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V)移動;一個電纜(66),該電纜用于傳輸控制信號并在控制單元和操作單元之間延伸,其中控制單元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操作單元設置在駕駛員平臺上,而駕駛員平臺又在第二升降架(64)上受到引導而能夠基本上沿著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V)相對所述第二升降架(64)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66)從其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那端(68)處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60)上的第一電纜偏轉點(78)處,然后由此向下延伸至位于第一升降架(62)上的第二電纜偏轉點(80)處并由此向上延伸至位于活動部件(16)上的第三偏轉點(42),然后由此延伸到駕駛員平臺,其中該活動部件相對駕駛員平臺以一種固定的運動方式進行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轉點(78)和第二偏轉點(80)按照下述方式進行設置當升降架(62,64)相對升降立柱(60)完全伸出時,第一偏轉點(78)位于第二偏轉點(80)的上方。
10.根據權利要求8、可能接合權利要求9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轉點(42)總是位于第二偏轉點(80)的上方。
11.根據權利要求8、可能接合權利要求9或10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部件(16)為活塞/缸體單元(12)的一部分,該部分驅動駕駛員平臺相對第二升降架(64)移動,而且該部分最好為活塞(16),該活塞能夠相對于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64)上的活塞/缸體單元(12)之缸體(14)移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1并接合權利要求1至6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部件(16)為活塞(16),該活塞能夠相對于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64)上的活塞/缸體單元(12)之缸體(14)移動;一個根據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力傳遞部件之偏轉部件(26,28)設置在所述活動部件(16)上,第三電纜偏轉點(42)的電纜偏轉軸線(M34)基本上平行于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之偏轉軸線(M34,M40),而且優(yōu)選與所述偏轉軸線(M34,M40)共線。
13.根據權利要求7至12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一個用于電纜(66)上的拉伸應力釋放部件(84)設置在兩個連續(xù)的電纜偏轉點(80,42)之間并優(yōu)選設置在第二電纜偏轉點(80)與第三電纜偏轉點(42)之間,尤其是當電纜(66)為帶狀電纜時。
14.根據權利要求7至13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一個電纜偏轉輥(78,80,42)設置在至少一個、最好全部電纜偏轉點(78,80,42)上。
15.一種工業(yè)卡車,其設置有一升降桅桿(58),該升降桅桿以能夠移動的方式承載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并包括一個升降立柱(60),該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的車架上;一個第一升降架(62),該升降架在所述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導并能夠沿其縱向(V)相對所述升降立柱(60)移動;一個第二升降架(64),該第二升降架可相對所述第一升降架(62)在第一升降架(62)上受到引導而基本上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V)移動;活塞/缸體單元(12)的一個缸體(14),也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64)上;活塞(16),其能夠相對所述缸體(14)移動并按照能夠將運動傳遞給駕駛員平臺的方式進行連接,該駕駛員平臺可在第二升降架(64)上受到引導,以使其能夠相對所述第二升降架(64)基本上沿升降立柱的縱向方向(V)移動;一個柔性工作流體管路(86),該管路可用于輸送工作流體并在一個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流體輸送單元和缸體(14)之間延伸,該工業(yè)卡車尤其具有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最好接合權利要求8的特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體管路(86)從其被固定到工業(yè)卡車車架上的那端(68)處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60)上的第一管路偏轉點(88)處,然后由此向下延伸至位于第一升降架(62)上的第二管路偏轉點(90)處并由此延伸至缸體(14)。
16.根據權利要求15和根據權利要求8至14之一的工業(yè)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桅桿(58)在每種情況下都包括至少兩個大體沿升降桅桿的縱向方向(V)延伸并且彼此平行的柱狀結構(60a,62a,64a;60c,62c,64c),電纜(66)設置在一個柱狀結構(60a,62a,64a)的區(qū)域內,工作流體管路(86)設置在另一柱狀結構(60c,62c,64c)的區(qū)域內,而且當從工業(yè)卡車駕駛員的角度觀察時,最好有多個部分被柱狀結構(60a,62a,64a;60c,62c,64c)隱藏起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工業(yè)卡車,其設置有一載荷移動部件(58),該載荷移動部件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帶有一個載荷容納部件,該工業(yè)卡車還設置有一個活塞/缸體單元(12),該單元被用作驅動裝置,以用于使載荷容納部件產生移動,而且該單元還包括下述部件一個活塞(16),其能夠從缸體(14)內伸出并縮回到缸體內;一個柔性力傳遞機構,其用于將力從活塞/缸體單元(12)傳遞給載荷移動部件(58)的活動件(62,64)或傳遞給載荷容納部件本身;至少一個力傳遞部件的偏轉部件(26,28),其用于使力傳遞部件產生偏轉,偏轉部件可使力傳遞部件圍繞一個偏轉軸(M34,M40)偏轉,其中該偏轉軸與活塞和缸體之一連接在一起。根據本發(fā)明,偏轉部件(26,28)的至少一個部分、優(yōu)選為所有偏轉部件(26,28)均位于活塞/缸體單元(12)的縱向尺寸區(qū)域內。
文檔編號B60R16/00GK1736846SQ200510092650
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8月19日
發(fā)明者C·舍特克 申請人: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