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天然植物纖維綜合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秸稈生物質炭包裹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與傳統(tǒng)肥料相比,包膜緩控釋肥能有效減輕土壤氮素養(yǎng)分的流失。但目前大部分包膜材料均為高分子聚合物,難降解易累積,長期使用極易破壞土壤結構。因此尋求新的緩釋包膜材料,制備環(huán)境友好型緩釋肥是目前該領域研究的熱點。
農作物秸稈是籽實收獲后剩留下的含纖維成分很高的作物殘留物,包括禾谷類、豆類、薯類、油料類、麻類、以及棉花、甘蔗、煙草、瓜果等多種作物的秸稈。我國的秸稈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僅重要的作物秸稈就有近20種,且產量巨大。農作物秸稈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碳之外,還含有鉀、硅、氮、鈣、鎂、磷等元素,以及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和氨基酸等。
生物質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結構,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及增強土壤保水能力,降低土壤體積質量,有利植物根系生長;同時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促進土壤養(yǎng)分循環(huán)和植物生長;還具有較高的生物學穩(wěn)定性,較強的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可以增強土壤的固碳作用,減少碳向大氣的釋放。如果將生物質炭作為膜材料制備包裹型緩釋肥料,不僅能減緩肥料養(yǎng)分釋放速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能帶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秸稈生物質炭包裹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秸稈處理處置難題和緩釋材料污染問題,具有經濟合理、操作簡單、環(huán)保節(jié)能等優(yōu)勢。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秸稈生物質炭包裹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預處理:
將20-30重量份切割好的長度在1-3cm的農作物秸稈置于2wt%的naoh溶液中浸泡2-3小時,然后取出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除去秸稈表面的蠟質及其他附著的雜質,置于70-85℃的烘箱內干燥,粉碎并過100目篩,保存于干燥器中,備用;
(2)將3-9份污泥置于自然條件下風干后,移至烘箱中,在85-100℃溫度下烘干至恒重,研磨出粒徑為1-3mm的顆粒,備用;
(3)碳化處理:
將經過上述預處理后的農作物秸稈與步驟(2)污泥顆粒混合均勻,放入管式爐中炭化,通入載氣,經轉子流量計調節(jié)氣體流量,以3-6℃/min的速率升溫至98-110℃,停留10-20分鐘,確保管式爐內氧氣排盡且生物質處于干燥狀態(tài),之后以6-10℃/min的加熱速率升溫至350-400℃,保溫40-65分鐘,然后以8-13℃/min的加熱速率,升溫至500-600℃,在該溫度下停留55-80分鐘,之后在持續(xù)通入載氣的同時停止加熱,自然冷卻后取出,產物用乙醇、蒸餾水反復洗滌至中性,于98-108℃下干燥至恒重,即得生物質炭;
(4)包裹處理:
稱取100-120份粒徑均勻的顆粒尿素倒入轉動的轉鼓中,加熱到35-45℃,向顆粒尿素上噴灑6-12份粘結劑,將部分上述得到的生物質炭加入到轉鼓中,同時噴灑1-3份粘結劑,使物料滾動成粒,反復多次,直到將所有生物質炭包裹完畢,即得產品。
其中,所述的農作物秸稈是指水稻秸稈、小麥秸稈、棉秸稈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載氣是指氮氣與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兩者的體積比為3-4:1。
其中,所述的氣體流量為80-100ml/min。
其中,所述的粘結劑為濃度為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使用氮氣與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作為載氣,在碳化處理的低溫條件下,二氧化碳主要充當惰性氣體,秸稈纖維炭的熱分解反應占主導,之后在高溫條件下,co2能與秸稈炭骨架反應,提高碳化速率,增強秸稈炭表面的孔隙結構,增大秸稈炭比表面積、容積率,提高碳材料的物理吸附性能。
(2)本發(fā)明中在秸稈中添加少量污泥,隨著溫度的升高,污泥中的揮發(fā)性氣體逸出,可以起到刻蝕作用,形成多孔結構的活性炭,另一方面制得的炭表面的-oh、-cho官能團有較大提高,作為膜材料制備緩釋肥料時,在土壤中存在一定時間后表面會被部分輕度氧化形成羰基、酚基等,這有助于增加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對nh4+和no3-具有較強的吸附特性,從而能夠持留土壤中的氮素,有效降低農田土壤氨的揮發(fā)和控制土壤氮養(yǎng)分的淋瀝流失。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秸稈生物質炭包裹緩釋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預處理:
將30重量份切割好的長度在1-3cm的農作物秸稈置于2wt%的naoh溶液中浸泡2小時,然后取出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除去秸稈表面的蠟質及其他附著的雜質,置于85℃的烘箱內干燥,粉碎并過100目篩,保存于干燥器中,備用;
(2)將9份污泥置于自然條件下風干后,移至烘箱中,在85℃溫度下烘干至恒重,研磨出粒徑為1-3mm的顆粒,備用;
(3)碳化處理:
將經過上述預處理后的農作物秸稈與步驟(2)污泥顆粒混合均勻,放入管式爐中炭化,通入載氣,經轉子流量計調節(jié)氣體流量,以3℃/min的速率升溫至100℃,停留10分鐘,確保管式爐內氧氣排盡且生物質處于干燥狀態(tài),之后以6℃/min的加熱速率升溫至380℃,保溫45分鐘,然后以8℃/min的加熱速率,升溫至550℃,在該溫度下停留70分鐘,之后在持續(xù)通入載氣的同時停止加熱,自然冷卻后取出,產物用乙醇、蒸餾水反復洗滌至中性,于105℃下干燥至恒重,即得生物質炭;
(4)包裹處理:
稱取120份粒徑均勻的顆粒尿素倒入轉動的轉鼓中,加熱到40℃,向顆粒尿素上噴灑7份粘結劑,將部分上述得到的生物質炭加入到轉鼓中,同時噴灑2份粘結劑,使物料滾動成粒,反復多次,直到將所有生物質炭包裹完畢,即得產品。
其中,所述的農作物秸稈是指水稻秸稈、小麥秸稈、棉秸稈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載氣是指氮氣與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兩者的體積比為3:1。
其中,所述的氣體流量為80ml/min。
其中,所述的粘結劑為濃度為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