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用于傳輸來自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屬的上水口、裝置及方法

文檔序號:10523045閱讀:177來源:國知局
用于傳輸來自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屬的上水口、裝置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輸冶金容器熔融金屬的上水口、裝置及方法。上水口安裝在夾持裝置上,用于保持和更換可交換澆鋼水口。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以及隔熱組件,隔熱組件經過烘干后設置于所述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本發(fā)明還涉及夾持上水口的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和第二可動部分,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可動部分表面設置一隔熱組件,所述隔熱組件設置于所述夾持裝置與上水口的板接合的平面。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使用上述裝置的方法。
【專利說明】
用于傳輸來自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屬的上水口、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金屬澆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傳輸來自于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屬的上水口及、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饒鑄設備中,恪融金屬在被傳輸?shù)揭粋€容器,例如結晶器之前,恪融金屬通常被容納在某個冶金容器,例如中間包中。熔融金屬被從冶金容器經由設置在該冶金容器底部的水口系統(tǒng)傳輸?shù)浇Y晶器,該水口系統(tǒng)包括上水口,該上水口至少部分地位于冶金容器中并且和滑動傳輸板緊密接觸,該滑動傳輸板位于冶金容器下面和外面并且通過安裝在冶金容器下面的用于保持和更換板的位置裝置達到與上水口配準。該滑動傳輸板可以是校準板,包括兩個或者更多個板的鑄管或退火箱。因為所有的這些類型的板都是水口的一部分,該水口包括連接到根據(jù)應用而變化長度的管狀部分的板,并且從所使用的閥門上對它們加以區(qū)別,例如用于鋼包中的閥式澆口,它們在本文中被稱作“滑動水口 ”、“澆鋼水口 ”、“可交換澆鋼水口”或者是它們的組合。澆鋼水口可以被用來傳輸呈配有短管的自由流形式,或者配有長的、部分浸沒的鑄管的導流形式的熔融金屬。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揭露了用于澆鑄設備的管交換裝置,為提供上水口和滑動水口之間的緊密接觸,用于保持和更換澆鋼水口的管交換裝置包括夾緊裝置和擠壓裝置,該夾緊裝置用于抵靠裝置的框架夾緊上水口,擠壓裝置用于向上壓在澆鋼水口的板上,從而將板壓在上水口上,因此獲得緊密接觸。
[0004]上水口在澆鑄期間是一個固定組件,而澆鋼水口在澆鑄期間可以借助于管交換裝置被替換。
[0005]上水口和澆鋼水口的板每個均至少部分地包括耐火材料,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在于:由夾緊或者擠壓裝置施加的力趨于將應力集中施加在耐火材料上,這些應力集中可能破壞脆弱的耐火材料,并且形成裂紋或者導致破裂。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由夾持或者擠壓裝置施加的力施加在耐火材料上時,在劇烈高溫環(huán)境下產生的熱應力同樣會誘使耐火材料沿著夾緊或者擠壓裝置的軸線產生裂紋或者導致破裂。

【發(fā)明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減小上水口與管交換裝置之間的熱量傳導,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優(yōu)化耐火材料的應力分布以延長耐火組件的使用壽命。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用于傳輸來自于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屬的上水口,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水口還包括:隔熱組件,所述隔熱組件經過烘干后設置于所述板(5)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0008]其中,管交換裝置中的夾持裝置夾持住所述上水口的板(5)時,隔熱組件被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板(5)與管交換裝置接合的平面。
[0009]其中,管交換裝置中的夾持裝置夾持住所述上水口的板(5)時,隔熱組件被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板(5)與所述管交換裝置中的金屬部件接合的平面。
[0010]其中,所述隔熱組件由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構成,所述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鋁、二氧化硅。
[0011]其中,所述隔熱組件的厚度為0.5mm。
[0012]其中,所述隔熱組件還設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的側壁。
[0013]其中,在所述隔熱組件上設置潤滑組件,所述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所述潤滑組件厚度為0.5mm。
[0014]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用于把上水口夾緊至澆鋼水口交換裝置的水口夾持裝置,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一個自管狀部分(7)橫向延伸的板(5);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出),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上水口與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設置隔熱組件,隔熱組件經過烘干后設置于所述夾持裝置與所述上水口的板(5)接合的平面。
[0015]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部分地由金屬制成,所述隔熱組件被設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的金屬表面上,與所述上水口的板(5)接合。
[0016]其中,所述隔熱組件由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構成,所述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鋁,二氧化硅。
[0017]其中,所述隔熱組件的厚度為0.5mm。
[0018]其中,在所述隔熱組件上設置潤滑組件,所述潤滑組件設置于與夾持裝置接合,所述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所述潤滑組件厚度為0.5_。
[0019]本發(fā)明還涉及了一種隔熱組件,隔熱組件設置于上水口與夾持裝置的接合面處,隔熱組件由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組成。
[0020]其中,所述隔熱材料由氧化鋯組成。
[0021]其中,所述隔熱組件還設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與所述管交換裝置中的金屬部件接合的平面處。
[0022]其中,所述隔熱組件設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的側面,與所述夾持裝置接合。
[0023]其中,隔熱組件為墊片形式或糊狀物形式,均勻覆蓋在所述夾持裝置與上水口接合的部位,其厚度為:0.I至2mm。優(yōu)選地為0.5mm至1mm,更加優(yōu)選地為0.5mm。
[0024]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潤滑組件,潤滑組件設置于上水口與夾持裝置的接合面,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其厚度為:0.I至2mm。優(yōu)選地為0.5mm至1mm,更加優(yōu)選地為0.5mm。
[0025]其中,所述潤滑組件為墊片形式或糊狀物形式,均勻覆蓋在管交換裝置與上水口接合的部位。
[0026]本發(fā)明還涉及了一種使用夾持裝置固定上水口的方法,所述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所述方法包括:
[0027]干燥隔熱組件;
[0028]放置隔熱組件于所述上水口的用于與所述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0029]操作所述夾持裝置的制動機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受到制動機構所施加的力,夾緊所述上水口。
[0030]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干燥隔熱組件后,設置同樣干燥后的潤滑組件在在所述隔熱組件上,所述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用于與所述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0031]本發(fā)明還涉及了一種使用夾持裝置固定上水口的方法,所述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所述方法包括:
[0032]干燥隔熱組件;
[0033]放置隔熱組件于所述夾緊裝置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表面上;
[0034]操作所述夾持裝置的制動機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受到制動機構所施加的力,夾緊所述上水口。
[0035]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干燥隔熱組件后,設置同樣干燥后的潤滑組件在在所述隔熱組件上,所述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設置于所述夾緊裝置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表面上。
[0036]通過本發(fā)明所提出的帶有隔熱組件和/或潤滑組件的上水口以及管交換裝置的夾持裝置,使得夾持裝置在夾持上水口時,由劇烈的高溫環(huán)境導致的熱量能夠不任意傳導至夾持裝置,使得在上水口的板中熱應力的影響減弱,降低了板中裂紋的發(fā)生,防止了板的破裂。本發(fā)明改善了現(xiàn)有技術中因為熱應力以及夾持裝置施加的力集中施加在上水口板上導致的裂紋以及破裂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37]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考表示本發(fā)明特定實施例的附圖進行介紹,該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這些附圖中,其中:
[0038]圖1是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中,管交換裝置的夾持裝置加持上水口的剖面圖;
[0039]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夾持裝置加持上水口時,熱量傳導方向的示意圖;
[0040]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夾持裝置夾持上水口時設置隔熱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0041 ]圖4是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中,夾持裝置夾持上水口時所施加的力的方向,以及根據(jù)所施加的方向的力,在上水口上所產生的壓力的方向示意圖;
[0042]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夾持裝置夾持上水口時設置潤滑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0043]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夾持裝置夾持上水口時,同時設置隔熱組件與潤滑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詳細闡述。
[004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一種用于澆鑄容納在冶金容器的熔融金屬的上水口及其夾緊
目.ο
[0046]圖1顯示了設置在冶金容器底部(圖1中未示出)的上水口與一種管交換裝置中的夾持裝置的配合示意圖。該管交換裝置用于保持和更換可交換澆鋼水口,所述可交換澆鋼水口用于澆注來自于冶金容器的熔融金屬,該管交換裝置包括具有澆注開口的框架3,所述框架3用于固定于所述冶金容器下方且包含在中間剖面接合的第一部分,即夾持裝置,用于容納上水口的支撐面并且在澆鋼位置將其相對于所述框架的支撐部位夾持到位,和第二部分,即擠壓裝置(圖1中未示出),用于將所述可交換澆鋼水口在其澆注位置時朝所述框架的第一部分的方向擠壓,所述中間剖面限定了上水口和可交換澆鋼水口形成滑動接觸的平面。在當可交換的澆鋼水口由于損壞需要進行更換時,通過所述擠壓裝置將可交換澆鋼水口推出工作位,由下一個澆鋼水口更替。
[0047]如圖1中所示,上水口 I包含一管狀部分7,以及一自管狀部分橫向延伸的板5,該板5通過夾持裝置(圖中僅示出夾持裝置的框架3)而固定,夾持裝置包括一框架3,該框架3用于容納與固定該上水口 I的板5,進而夾持固定住該上水口 I。一鎖緊螺栓4設置于該夾持裝置框架3的上表面朝內側,該鎖緊螺栓4可根據(jù)夾持物體的尺寸進行調節(jié),以更好的夾持物體。夾持裝置的框架3包括一板6,在夾持裝置框架3夾緊該上水口 I時,該板6與該上水口的板5緊密接合。該夾持裝置包括部分地耐火材料,鎖緊螺栓4與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板6都是由金屬材質制成,通常為鋼質材料。上水口 I的板5至少部分地包括耐火材料,鋼質的鎖緊螺栓4與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板6與包括耐火材料的上水口 I的板5在夾持狀態(tài)下緊密接合。
[0048]如圖2所示,夾持裝置的上下表面包括大面積的金屬材質,如鎖緊螺栓4與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板6,而金屬材質是熱量的良導體。在熔融金屬(鋼流)的澆注過程中,鋼水沿著管狀部分7從上游的冶金容器,如中間包通過該上水口 I進入到下游的冶金容器,如結晶器中。整個澆注過程中容納鋼流通過的上水口 I的工作溫度非常高,通常達到2000°C左右。與上水口 I的板5緊密接合的夾持裝置的框架3也承受著高溫。圖2顯示了熱量在板5緊密接合的夾持裝置的框架3接合部位擴散的方向(沿著箭頭方向),可以看出,熱量沿著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金屬部件所在的方向擴散。夾持裝置施加的力,施加在上水口 I板5上的力的不均勻,以及因為熱量不均勻的擴散,均會導致上水口 I的板5產生不均勻不可控的熱應力,進而會導致在上水口 I的板5上產生裂紋,進而導致板5的破裂。經過觀察,裂紋產生通常是沿著夾持裝置的夾持方向。
[0049]圖3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為了改善在鋼流澆注過程中上水口 I的板5處于被夾持固定狀態(tài)下可能產生的裂紋,一種隔熱組件被設計出用于改善該問題。如圖3所示,隔熱組件9被設置于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內側壁及上下內表面與上水口 I的板5的接合面上。如圖3示,隔熱組件9可以單獨地以及全部地設置于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的板6接合的部位I’,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側面接合的垂直部位3’,以及上水口I的板5與夾持框架3的上表面朝內側的平面接合的部位2’。其中部位I’,2’是包含耐火材料的上水口 I的板5與金屬材質鎖緊螺栓4與夾持框架3的板6接合的部位,即是耐火材料與金屬材質接觸的部位。部位3’是由包含耐火材料的夾持框架3的內側壁與包含耐火材料的上水口 I的板5的側面接合的部位,即是耐火材料與耐火材料接觸的部位。在使用前,預先使用吹風機將隔熱組件9烘干,之后將隔熱組件9預先涂抹在夾持框架3的板6上,即是將與上水口 I的板6接合的部位I ’,同時也可以選擇性的將隔熱組件9預先涂抹在與鎖緊螺栓4接合的上水口 I的板5上(即部位2’),或者預先將隔熱組件9涂抹在將與夾持框架3的內側壁接合的上水口 I的板5側面上(即部位3’ )。
[0050]該隔熱組件可以分別地使用在部位1’,2’或3’上,也可以同時在該三個部位使用。該隔熱組件以墊片形式預置在該三個部位,墊片的厚度為:0.1至2mm,優(yōu)選地為:0.5mm至1mm,更進一步的優(yōu)選為0.5mm。也可以以糊狀物的形式涂抹在該三個部位。該隔熱組件主要由具備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構成,包括:氧化鋯,或氧化鋁,或二氧化硅,優(yōu)選地為氧化錯。
[0051]使用隔熱組件,隔絕了上水口 I與夾持裝置的直接接觸,有效地控制了熱量的傳導,進而防止上水口 I及板5中產生不均勻的熱應力,控制了裂紋的產生。
[0052]如圖4所示意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夾持框架3通過從所示的A方向和A’方向施加力在夾持框架3的板6和鎖緊螺栓4之間夾持住上水口 I的板5,進而固定住上水口 1,防止上水口在沿著A,A’和B方向上的任何移動。夾持裝置施加的力趨于將應力集中施加在耐火材料上,這些應力集中可能破壞脆弱的耐火材料,造成裂紋乃至于板6的破裂。如圖5所示,在鋼制的鎖緊螺栓4與上水口 I的板5接合的4’部位,和/或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板6與上水口 I的板5接合的部位5’處放置潤滑組件,該潤滑組件主要由石墨構成,可以以墊片或者糊狀物的形式放置在4’和5’部位。該墊片或糊狀物的厚度為0.1至2_,優(yōu)選地為:0.5mm至1mm,更進一步的優(yōu)選為0.5mm。
[0053]使用潤滑組件前,預先使用吹風機將潤滑組件烘干,之后將潤滑組件預先放置或涂抹在夾持框架3的板6上,或者放置或涂抹在與鎖緊螺栓4接合的上水口 I的板6的上表面。
[0054]通過該潤滑組件,避免了包含耐火材料的上水口 I與包含金屬部件(鋼制)的夾持裝置直接接合,這樣使得在夾持框架3通過從所示的A方向和A’方向施加在上水口 I板5上的力,允許在B方向上有一定的移動自由度,防止了夾持裝置施加的力趨于將應力集中施加在耐火材料上導致的集中破壞脆弱的耐火材料。
[0055]圖3中的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的板6接合的部位I ’,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側面接合的垂直部位3’,以及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的上表面朝內側的平面接合的部位2’中設置了隔熱組件,在圖5中的鎖緊螺栓4與上水口 I的板5接合的4’部位,夾持裝置的框架3的板6與上水口 I的板5接合的部位5’放置了潤滑組件。圖6顯示了結合以上兩種技術方案的實施例三。如圖6所示,在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的板6接合的部位6’(1’,4’,6’為同一位置),和/或上水口 I的板5與夾持框架3的上表面朝內側的平面接合的部位7’(2’,5’,7’為同一位置)處,放置第一層隔熱組件,同時在該第一隔熱組件表面上放置第二層潤滑組件。隔熱組件作為第一層放置在上水口 I的板5上,潤滑組件放置在隔熱組件上,與夾持裝置2的框架3接合。優(yōu)選地,隔熱組件由氧化鋯構成,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可以為墊片的形式或者糊狀物的形式,厚度分別為:隔熱組件:0.1-2mm ;潤滑組件:01._2mm,優(yōu)選的為隔熱組件:0.5-lmm ;潤滑組件:
0.5-lmm,更加優(yōu)選的為:隔熱組件:0.5mm ;潤滑組件:0.5mm。在使用雙層組件(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之前,使用吹風機烘干兩者,之后隔熱組件首先設置或涂抹于相應接合面,進而潤滑組件設置或涂抹于隔熱組件上。
[0056]采用雙層組件的形式,一方面通過隔熱組件減弱了熱量從上水口 I傳遞到夾持裝置的傳導,防止熱應力不均勻造成的對耐火材料的損害,同時通過潤滑組件使得在B方向上有一定的移動自由度,避免了夾持裝置施加的力趨于將應力集中施加在耐火材料上導致的集中破壞脆弱的耐火材料。
[0057]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使用夾持裝置固定上水口的方法,所述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所述方法包括:
[0058]干燥隔熱組件;
[0059]放置隔熱組件于所述上水口的用于與所述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0060]操作所述夾持裝置的制動機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受到制動機構所施加的力,夾緊所述上水口。
[0061]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干燥隔熱組件后,設置同樣干燥后的潤滑組件在在所述隔熱組件上,所述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用于與所述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0062]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另一種使用夾持裝置固定上水口的方法,所述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所述方法包括:
[0063]干燥隔熱組件;
[0064]放置隔熱組件于所述夾緊裝置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表面上;
[0065]操作所述夾持裝置的制動機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受到制動機構所施加的力,夾緊所述上水口。
[0066]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干燥隔熱組件后,設置同樣干燥后的潤滑組件在在所述隔熱組件上,所述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設置于所述夾緊裝置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表面上。
[0067]通過實施本發(fā)明實施例,使得夾持裝置在夾持上水口時,由劇烈的高溫環(huán)境導致的熱量能夠不任意傳導至夾持裝置,使得在上水口的板中熱應力的影響減弱,降低了板中裂紋的發(fā)生,防止了板的破裂。本發(fā)明改善了現(xiàn)有技術中因為熱應力以及夾持裝置施加的力集中施加在上水口板上導致的裂紋以及破裂的問題。
[006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傳輸來自于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屬的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隔熱組件,所述隔熱組件經過烘干后設置于所述板(5)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當管交換裝置中的夾持裝置夾持住所述上水口的板(5)時,所述隔熱組件被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板(5)與管交換裝置接合的平面。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管交換裝置中的夾持裝置夾持住所述上水口的板(5)時,所述隔熱組件被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板(5)與所述管交換裝置中的金屬部件接合的平面。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由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構成, 所述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鋁、二氧化硅。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的厚度為0.5_。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還設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的側壁。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上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熱組件上設置潤滑組件,所述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所述潤滑組件厚度為0.5_。8.一種用于把上水口夾緊至澆鋼水口交換裝置的水口夾持裝置,該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一個自管狀部分(7)橫向延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設置隔熱組件,所述隔熱組件經過烘干后設置于所述夾持裝置與所述上水口的板(5)接合的平面。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部分地由金屬制成,所述隔熱組件被設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的金屬表面上,與所述上水口的板(5)接合。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由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構成, 所述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鋁,二氧化硅。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的厚度為0.5_。12.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熱組件上設置潤滑組件,所述潤滑組件設置于與夾持裝置接合,所述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所述潤滑組件厚度為0.5mmο13.—種隔熱組件,設置于上水口與夾持裝置的接合面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由低隔熱系數(shù)的材料組成。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隔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材料由氧化鋯組成。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隔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還設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與所述管交換裝置中的金屬部件接合的平面處。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隔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設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的側面,與所述夾持裝置接合。17.根據(jù)權利要求13至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隔熱組件,其特征在于,隔熱組件為墊片形式或糊狀物形式,均勻覆蓋在所述夾持裝置與上水口接合的部位,所述隔熱組件的厚度為:0.I 至 2mm。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隔熱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組件的厚度為:0.5至Imnin19.一種潤滑組件,設置于上水口與夾持裝置的接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組件由石墨構成。2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潤滑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組件為墊片形式或糊狀物形式,均勻覆蓋在管交換裝置與上水口接合的部位,所述潤滑組件的厚度為:0.1至2mm。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潤滑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組件的厚度為:0.5至Imnin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潤滑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組件的厚度為:0.5_。23.一種使用夾持裝置固定上水口的方法,所述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所述方法包括: 干燥隔熱組件; 放置隔熱組件于所述上水口的用于與所述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操作所述夾持裝置的制動機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受到制動機構所施加的力,夾緊所述上水口。24.根據(jù)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干燥隔熱組件后,設置同樣干燥后的潤滑組件在在所述隔熱組件上,所述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設置于所述上水口的用于與所述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上表面和/或下表面。25.一種使用夾持裝置固定上水口的方法,所述上水口包括:確定澆注槽道的管狀部分(7),和用于與該澆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觸的板(5),所述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可動部分,即底板¢),還包括第二可動部分,即鎖緊螺栓(4),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由一制動機構操作,其中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被布置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施加力,從而使得所述上水口與所述澆鋼水口交換裝置夾緊,所述方法包括: 干燥隔熱組件; 放置隔熱組件于所述夾緊裝置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表面上; 操作所述夾持裝置的制動機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動部分根據(jù)制動機構的操作成沿著夾持裝置豎直方向受到制動機構所施加的力,夾緊所述上水口。26.根據(jù)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干燥隔熱組件后,設置同樣干燥后的潤滑組件在在所述隔熱組件上,所述隔熱組件和潤滑組件設置于所述夾緊裝置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表面上。
【文檔編號】B22D41/50GK105880548SQ201410707304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4日
【發(fā)明人】詹姆斯·歐文斯通
【申請人】維蘇威高級陶瓷(中國)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