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輕型螺紋緊固件以及螺紋滾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輕型螺紋緊固件,包括一個銷或螺栓以及一個螺母件,其中緊固件通常用于航空領域,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在銷或螺栓上滾軋形成最佳螺紋形狀的模具。
在航空工業(yè)中,大量的緊固件如螺栓螺母、鍛壓制緊固件如鎖緊螺栓、鉚釘?shù)扔糜陲w機的制造中。這些緊固件增大了飛機的整體重量。因此希望減小緊固件的重量同時仍可以提供所需的必要強度和其他緊固特性。
在航空領域中,這樣一種螺紋緊固件包括螺栓或銷,具有一個從螺栓頭部延伸的大直徑的光滑圓柱形桿部和一個在有螺紋的相對端的小直徑部。一個通常為錐形和/或弧形的過渡部將大直徑圓柱形桿部連接到小直徑螺紋桿部上。小直徑桿部上的螺紋通常由滾軋形成。大直徑光滑桿部適于位于要夾緊在一起的工件開口中,并有意做成光滑或均勻的圓柱形,以增大抗剪強度或具體應用所需要的其他目的。小直徑桿部上的螺紋形成有牙頂,其直徑通常小于大直徑桿部,以便于穿過工件開口。這在大直徑桿部的尺寸做成可以提供與工件開口干涉配合或公差很小的配合時更是如此。緊固件還包括一個適于用配合的螺紋形式螺紋安裝到螺栓上的螺母件。
應該理解術語“銷”和“栓”在航空緊固件領域對于螺紋緊固件可以互換,因此在此一個術語的用途可以用于另一個術語。在螺栓上的滾軋形成的螺紋被認為相對于機加工或磨削的螺紋相比具有很高的疲勞特性。滾軋形成螺栓螺紋是一個在螺紋緊固件領域公知的步驟。一個常規(guī)的螺紋滾軋模具在其大部分模具面上具有均勻的螺紋形成棱邊和槽。但是,模具的外邊通常進行倒角和/或倒圓,以去除尖銳的翼邊而改善抗磨性能并增加模具壽命。倒角和/或倒圓會在其上形成滾軋的螺紋的小直徑桿部上形成帶有一個退刀段的螺紋。在這種退刀段中,螺紋的牙根深度和牙頂高度向螺紋端部減小。這種退刀段的軸向長度通常從完整形成的具有完整牙根深度和完整牙頂高度的螺紋相鄰的牙根中心到退刀部端部牙根中心而測出。
因此在通常的退刀段中螺紋比前面完整形成螺紋的螺栓螺紋部要窄。同樣,在退刀段中包括支承拉緊載荷的側面的螺紋牙頂就不能完整形成。同時,用于螺栓的螺母件具有配合螺紋,當螺紋正常形成時在其導向端具有一個旋入部。在旋入部中螺母螺紋不能完整形成,其中內徑增大導致旋入部螺紋的深度減小。這種螺栓螺紋退刀部和螺母螺紋旋入部的形狀和程度以及其有效配合和/或交迭的程度會對銷和螺母的整體長度以及由這些區(qū)部產(chǎn)生的整體的抗拉強度的量產(chǎn)生影響。
在航空工業(yè)中,由于最好退刀段和旋入段的配合對緊固件整體抗拉強度的作用很小,因此希望限制螺栓螺紋退刀段的長度。為此一個影響因素在于對于螺紋退刀部和螺母旋入部的螺紋形式通常在交迭時具有干涉,并且避免這種交迭則需要很長的螺栓和螺母來補償,這在以下描述。但是對此仍希望盡可能具有螺母旋入部與螺栓退刀部交迭而不干涉。同時還希望減小從大直徑到小直徑的過渡部的軸向長度。這樣是為了減小螺栓螺母的整體長度和重量。螺栓螺紋的過渡段和相鄰的過渡部區(qū)段的組合軸向長度稱為“過渡區(qū)”。以前過渡區(qū)通常在約2.0P的范圍中-其中“P”是螺紋螺距。在這些情況中螺栓上的退刀段的軸向長度通常在約1.0P至約1.5P之間。同時,螺母螺紋的常規(guī)旋入段延伸約0.5P的長度。
從實際和經(jīng)濟的角度,通常對于一個用于夾緊整體厚度變化的工件的單緊固件,其中最大整體厚度稱為工件的“夾緊”或“最大夾緊”,而最小整體厚度為“最小夾緊”。當緊固件螺栓具有一個平頭時,“夾緊”或“最大夾緊”從平頭的外端到均勻桿部的端部或到與輕型螺栓或銷的最大夾緊一致的過渡部中的一個預定點而測得。對于其他頭部形式,例如一個凸頭部,“夾緊”或“最大夾緊”從圓柱形光滑桿部的始端到對于平頭所述的上述相同的位置測量出。對應于要由螺栓固定的工件最大厚度的平面也稱為“最大夾緊”或“最大夾緊平面”。同時對應于要夾緊的最小整體厚度的平面也稱為“最小夾緊”或“最小夾緊平面”。在航空領域中,為了提供合理范圍的夾緊能力并減小過度的重量,對于一個單緊固件“最大夾緊”和“最小夾緊”之間的差通常限定為1/16英寸(0.1588cm)。例如,在航空領域中,當一個單緊固件的整體或最大工件厚度為1/4英寸(0.635cm)時,緊固件的最小夾緊為小于最大夾緊1/16英寸(0.1588cm)。
這樣當工件的整體厚度處于最大夾緊時,過渡部至少從預定點局部伸出或突出工件的外表面。當工件的整體厚度小于最大夾緊時,光滑圓柱形桿部的外端和整個過渡部會伸過或突出工件外表面。這樣用于這種航空緊固件的螺母通常在一端具有一個與通過螺母的螺紋孔同心的大直徑沉頭孔。沉頭孔的尺寸做成可以承接光滑桿部的突出端以及過渡部而不會在從最大夾緊至最小夾緊的所有夾緊狀態(tài)中產(chǎn)生干涉。因此在常規(guī)的螺母中沉頭孔的軸向長度或深度做成當包括螺母旋入段的螺母螺紋部完全旋緊在螺栓上時,螺母的螺紋部不會完全伸入螺栓退刀段中。對于這種常規(guī)緊固件,如果包括旋入段的螺母螺紋伸入并完全交迭在退刀段上,則會在完整形成的螺母螺紋和不完全形成的大直徑螺栓退刀部螺紋窄牙根之間會產(chǎn)生螺紋干涉。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0.5P的螺母旋入部的長度小于螺栓退刀部,并且完全形成的螺母螺紋的輪廓不與螺栓螺紋退刀部配合或兼容。這種干涉會妨礙螺母合適地擰緊而將緊固的部件夾緊和/或在螺栓和/或螺母上產(chǎn)生不希望的應力??梢钥闯鲞@基本可以由本發(fā)明的緊固件改善。對此應該注意通常要制造的螺母和螺栓的完全形成的螺紋在其各自的螺紋形式及牙根和牙頂之間有一個小間隙;因此此間隙使包括旋入段的螺母螺紋和相鄰的完整形成的螺母螺紋可以更深地伸入螺栓螺紋退刀段中而不會干涉。
在一個常規(guī)航空緊固件中,螺母沉頭孔的深度是螺栓的最大夾緊和最小夾緊之間的差加上2.0P,用于容納退刀部以及其他尺寸公差變化。對這種常規(guī)緊固件即為如此,這樣當螺母用于夾緊具有最小夾緊的工件時,螺母螺紋旋入部的軸向內端或終端處于螺栓退刀部的軸向外端或始端上,這在所示的例子中是距離接近圓柱形桿部的端部的螺栓最大夾緊平面或螺栓最大夾緊平面的約2.0P的一個距離。當螺母用有夾緊最大夾緊的工件時,在螺母旋入部的內端或始端上的螺紋大約停止在最大和最小夾緊之間的“差”加上距螺栓螺紋退刀部的外端或始端2.0P的長度處。
這樣可以看出,如果減小螺栓螺紋退刀區(qū)的長度,則可以相應減小螺母上的沉頭孔的長度。這樣可以減小螺母的整體長度并還可以相應縮短螺栓的長度。由于在一個航空器上使用許多緊固件,通過單獨或共同減小螺母和螺栓的長度甚至很小的量,也可以顯著地減小每個飛機很大的整體重量。
一種減小螺栓螺母退刀段長度的方法是形成一個螺栓毛坯,毛坯帶有一個在從大直徑光滑桿部至其上要滾軋螺紋的小直徑部的過渡部之間的區(qū)段中的緩沖槽。槽基本形成為要產(chǎn)生的螺紋的內徑。在此在滾軋螺紋之間切割的槽則滾軋,以通過避免由機加工產(chǎn)生的刀具印記而增大其強度。然后滾軋螺紋,其中成為一個形成的螺紋的螺紋退刀部伸入槽中。這導致了一個比現(xiàn)有常規(guī)的帶有一滾軋螺紋的緊固件更短的實際的螺紋退刀段。這種類型的螺栓和螺紋通常在1984年12月4日以及1980年9月18日授于Hatter的美國專利No.4,485,510和No.4,957,401“具有減小的長度和重量的螺紋緊固件及其加工方法”中示出。但是可以理解,在滾軋和切割槽中的這些過多的步驟對沒有形成這樣一種緩沖槽的簡單滾軋的螺紋的螺栓會增大成本。對后一種螺栓可以理解,距最大夾緊平面緩沖槽在1.0P之內、但是一個帶有一完整牙頂?shù)耐暾菁y在1.5P之內。
相反,另一個研制出的用于輕型緊固件螺栓的形式具有一個帶有一個只有1.0P的有效過渡區(qū)的滾軋螺紋,其中牙頂和牙根都完全形成。在此使用一個特殊的滾軋模具,并不是在退刀段中螺紋的牙根深度逐漸減小,相反滾軋模具形成一個在最大夾緊平面中完整的深度在1.0P中的螺紋。退刀段通常形成在過渡部的一個區(qū)段中,過渡部連接大直徑桿部和其上完全形成滾軋螺紋的小直徑桿部,而且螺紋的最大長度通常為中徑處的周長的1/4或更小。在過渡部中螺紋的牙根除了在退刀部的端部外基本為完整的深度,在端部螺紋突然增大到過渡部的大直徑。這樣可以比常規(guī)的非輕型緊固件減小約1.0P的螺母和螺栓的整體長度。這種螺栓通常在1998年4月5日授予Rath的美國專利No.4,785,537“螺栓滾軋和緊固件”中示出和描述。在此常規(guī)螺母螺紋的旋入部與在大直徑桿部螺栓螺紋的小的突變的退刀部不配合。在一個常見的緊固件中,退刀部形成在小直徑桿部上并在端部急劇但不是突然增大。但是,這種突變的退刀部可以由螺母沉頭孔和螺母螺紋的公稱間隙容納,從而帶有常規(guī)螺母螺紋的旋入部的相同的螺母仍然可以在此使用并用于前述的帶有緩沖槽的螺栓上,從而兩種結構的螺栓可以與一個公共的螺母件互換使用。
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專利針對帶有一個在大直徑的光滑圓柱形桿部和完全形成的螺紋部之間具有各種形狀和長度的螺紋退刀部的螺栓。例如參見于1989年6月27日授予Wheeler等人的美國專利No.4,842,466“輕型緊固件”,其中螺栓設有一個在1.6P至2.0P之間的螺紋退刀區(qū),此退刀區(qū)落入一個基本為三角形包跡中;螺母螺紋特殊形成以具有一個配合的圓錐旋入部。另外參見于1990年4月10日授予Wheeler等人的美國專利No.4,915,559“輕型緊固件”,其中螺栓螺紋退刀區(qū)在1.58P至1.8P之間并遵循一個凹形弧線,其中螺母螺紋特殊形成以具有一個配合的凸弧形旋入部。另外參見于1991年8月13日授予Rath等人的美國專利No.5,039,265“輕型緊固件”,其中螺栓螺紋退刀區(qū)在1.4P至2.3P之間并且遵循一個帶有一個凹部的S形弧線,而螺母螺紋牙頂截頭以與其配合。對于后面的緊固件,可以看出一個帶有常規(guī)螺紋旋入部的螺母不是很合適,而且需要帶有特殊采用的旋入部的不同的螺母件。同樣,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的螺母件不能用于具有上述類型的退刀槽或突變的退刀部的螺栓,因此當需要使用一種設計的螺母件時,帶有退刀槽或突變退刀部的螺栓就不能與上述專利′466,′559以及′265中的螺栓互換使用。
美國專利No.5,788,441針對一種帶有一個滾軋螺紋的螺栓,其中退刀段中的螺紋螺旋延伸,螺紋從完整的螺紋深度向無螺紋深度在在其中徑處滾軋螺紋1/3的周長范圍內減小。但是,在此并如專利′265中所述,螺紋退刀部形成在一個直徑與一端上的大直徑光滑桿部以及另一端上帶有完整形成的螺紋的小直徑桿部都不同的單獨的過渡桿部上?!?41專利中的螺栓可以適于與帶有退刀槽或突變退刀部的螺栓一樣用于相同的螺母件。
在本發(fā)明中,提供了一個螺紋緊固件,其中在一個螺栓毛坯的均勻的小直徑桿部上滾軋形成螺紋。同時只在同一個小直徑桿部上形成一個均勻的螺紋退刀段,而且退刀段具有從螺紋退刀段的始端軸向延伸的很小的整體長度,即不大于1/4P。對此,螺紋退刀段軸向延伸不大于一個螺距周長的1/3至1/2之間。在此牙根深度和牙頂高度向一個在退刀段端部上的相對光滑的弧形終端逐漸減小。但是,整個螺紋和退刀部螺紋都有利地形成在均勻的小直徑桿部上。同時,退刀段具有一種獨特的結構,即具有一個平行并緊鄰通常為錐形或弧形的過渡部延伸的端壁,過渡部將大直徑光滑桿部和小直徑螺紋桿部連接起來。另外本發(fā)明可以減小過渡部的軸向長度。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的緊固件,可以減小前面限定的退刀區(qū),以使完整形成的螺紋處于距離最大夾緊平面的最大軸向距離不大于1.0P。由受限制的退刀段形成的很小的退刀區(qū)和弧形、錐形過渡部以及過渡部整體減小的軸向長度提供了一個尺寸和重量很小的螺栓。盡管退刀段受到限制,但它可以允許使用一個具有常規(guī)螺紋旋入部和一個深度很小的沉頭孔的螺母。這樣使得由一個螺栓和一個螺母組成的緊固件組件的整體軸向長度和重量減小。這還使本發(fā)明的緊固件螺栓可以與前述帶有緩沖槽的螺栓、帶有不連貫的退刀部的螺栓以及帶有通過一個帶有常規(guī)旋入部的公共螺母件的單獨的過渡部上的錐形退刀部的螺栓進行互換。
在本發(fā)明中,一個獨特構成的滾軋模具用于滾軋形成帶有此所需的退刀部的螺栓或銷螺紋。在本發(fā)明的螺紋滾軋模具中,在模具的上或外邊上在多個階梯形的斜面上形成棱段,而且上側面在一端逐漸變小,以提供一個漸變的退刀部,從而避免形成一個類似不連貫端壁的退刀部。同時,本發(fā)明螺紋滾軋模具上的上棱段在其離開模具的邊上時不會到達一個形成螺紋內端的翼邊。上棱段上的退刀段延伸很短的距離,其中內側面平行于相對的模具棱邊的相對的側面。而且,通過在同一個小直徑桿部上形成退刀部,模具的壽命不會受影響,而且可以改善。而這在現(xiàn)有結構中是常見的,其中退刀段伸入與形成完整的螺紋的部分具有不同直徑的一部分毛坯中,在此不同直徑的部分中要產(chǎn)生疊紋、皺折和其他不希望的特征。這種不需要的特征在本發(fā)明中可以避免,其中退刀段完全形成在具有完整螺紋的小直徑部上。
這樣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個包括一個螺栓的輕型螺紋緊固件,螺栓具有一個螺紋桿部,在最大夾緊平面的一個螺距1.0P中,螺紋桿部具有一個獨特漸變的長度很小的退刀部以及一個完全形成的螺紋牙頂和牙根。
本發(fā)明的還一個目的是提供這樣一個輕型緊固件,其中螺栓螺紋的退刀段軸向逐漸延伸不大于約1/4P并且周向延伸不大于在中徑處周長的約1/3至1/2。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個輕型螺紋緊固件,其中螺栓的螺紋退刀段具有獨特的長度很短的形式,而且可以與一個具有一個配合螺紋的螺母一起使用,螺母帶有一個常規(guī)的約0.5P的旋入部。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一個螺栓的輕型螺紋緊固件,其中螺紋退刀部完全形成在同一個小直徑的螺紋桿部上,從而可以減少疊紋、皺折和其他不希望的特征。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螺紋緊固件,其中一個螺栓具有一個大直徑光滑桿部,由一個長度很小并帶有螺紋的光滑過渡部連接到一個小直徑桿部上,過渡部包括一個獨特的短退刀段,并基本只形成在小直徑桿部上。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螺紋緊固件,其中一個螺栓具有一個大直徑光滑桿部,由一個長度很小并帶有螺紋的光滑過渡部連接到一個小直徑桿部上,過渡部包括一個獨特的短退刀段,并基本只形成在小直徑桿部上,而且軸向延伸不大于約1/4P并緊鄰過渡部,以提供一個從約2/3P至不大于1.0P的很小的軸向長度。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螺紋緊固件,其中一個螺栓具有一個大直徑光滑桿部,由一個長度很小并帶有螺紋的光滑過渡部連接到一個小直徑桿部上,過渡部包括一個獨特的短退刀段,并基本只形成在小直徑桿部上,而且軸向延伸不大于約1/4P而周向延伸約為在中徑處的約1/3至約0.5的周長,并且可以與一個具有能夠與螺栓退刀部配合和/或兼容的約0.5P的常規(guī)旋入部的螺母一起使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螺紋緊固件,其中一個螺栓具有一個大直徑光滑桿部,由一個長度很小并帶有螺紋的光滑過渡部連接到一個小直徑桿部上,過渡部包括一個獨特的短退刀段,并基本只形成在小直徑桿部上,而且退刀段具有一個平行并緊鄰過渡部延伸的端壁,從而可以減小退刀區(qū)的軸向長度。
本發(fā)明的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獨特結構的滾軋模具,可以在一個具有上述很小長度的獨特漸變的退刀部的螺栓的一個桿部上滾軋形成螺紋,而且完整的螺紋和螺紋退刀部形成在至基本均勻的一個公共桿部上。
結合附圖從以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可以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制成的一個螺栓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一個局部放大圖,示出包括圖1螺栓的螺紋退刀段并且基本在圖1中的圓圈2中的螺栓螺紋內端;圖2A是一系列放大剖視圖,示出沿圖2中的2A-2A和2A′-2A′線所做的退刀段螺紋的輪廓,其中這些區(qū)段沿一個近似的直線而非螺旋形或圓周形在一個平面中覆蓋,并且示出退刀部螺紋深度和寬度的逐漸減?。粓D2B是沿圖2中2B-2B線所做的一個放大剖視圖,示出在退刀部端段端和弧形過渡部;圖3是用于圖1螺栓的一個螺母件的縱向剖視圖4是包括處于組裝狀態(tài)下的圖1-3的一個螺栓螺母緊固件的視圖,其中螺母以剖視圖的形式示出并定位成以最大的整體厚度或以最大的夾緊將工件安裝在一起;圖5是同圖4相似的一個視圖,示出處于組裝狀態(tài)的螺栓和螺母將工件以最小的厚度或最小夾緊安裝在一起;圖6是在通過滾軋形成螺紋之前用于一個螺栓的毛坯的正視圖;圖7是一個用于在圖6的螺栓毛坯上滾軋形成圖1和2的螺栓螺紋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滾軋模具的正視圖;圖8是一個圖7的螺紋滾軋模具上邊的一個部分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9是沿圖7中箭頭9-9的方向中所做的圖7的滾軋模具的一個放大局部后視圖;圖10是圖7和8形式的螺紋滾軋模具的一個立體圖,其中圖6的螺紋毛坯處于螺紋滾軋操作的位置中。
下面參見圖1-5,示出一個輕型螺紋緊固件10,緊固件10是一個包括一個螺紋銷或螺栓12和一個螺紋襯套或螺母14的組件。緊固件10可以用于將具有從一個預定的最大整體厚度到一個預定的最小整體厚度變化的整體厚度的工件安裝在一起。圖4中示出緊固件10緊固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16和18,而圖5中示出緊固件緊固具有最小整體厚度的工件16′和18′。
參見圖1和2,螺栓12包括一個平頭20和一個螺桿21。盡管圖中示出并且以下的描述是針對平頭型螺栓,但應該理解本發(fā)明同樣可以應用于具有其他頭部形狀的螺栓,例如一個凸頭。螺桿21包括一個直徑較大的均勻圓柱形光滑桿部24,由一個圓角段24將其連接到頭部20上。桿部21還包括一個弧形突起的并成錐形的相對短的過渡部26,過渡部26將直徑較大的光滑桿部22連接到其上形成螺紋的一個小直徑的軸向外桿部28。桿部28的外末端有一個倒角段31。在將工件16,18或16′,18′緊固到一起時,螺桿21位于開口17,19或17′,19′中,其中平頭20位于一個配合的沉頭孔部48或48′中。
參見圖2,過渡部26包括一個半徑較大的第一弧段25,弧段25從大直徑桿部22的相鄰端逐漸向具有較小半徑的第二小弧段27向內徑向延伸,第二弧段27將第一弧段25光滑連接到一個基本為直的錐段23上,而直錐段23又由常規(guī)的圓角連接到小直徑的桿部28的原始或未滾軋的根徑的一個無螺紋段28′上。從圖中可見,具有相對大的平均直徑的過渡部26具有很小的長度Lt,從而減小了螺栓12的重量。
過渡部26不僅提供了從大直徑的桿部22向小直徑的桿部28的光滑的逐漸連接,而且對區(qū)段25提供弧面,這樣可以有助于在與工件開口例如17,19或17′,19′很小的公差或干涉配合的場合將螺栓12插入工件開口中。
螺栓12的整體或最大夾緊長度GL是從平頭20的外表面經(jīng)過過渡部26的始端至其上一個預定點的距離。與最大夾緊平面GP一致的過渡部26上的預定點略微經(jīng)過大直徑桿部22的端部一個工業(yè)上可接受的量,這個量隨螺栓12的尺寸變化。這樣當緊固件10用于最大夾緊狀態(tài)中例如圖4的工件16和18時,就限定了緊固件的最大夾緊平面GP。螺紋桿部28具有預定的長度,以便可以在圖4的最大夾緊狀態(tài)和圖5的最小夾緊平面為GP′的最小夾緊狀態(tài)中都能與螺母件14進行充分的配合。這樣最大夾緊平面GP與工件18的外表面44對齊,而最小夾緊平面GP′與工件18′的外表面44′對齊。于是緊固件10的螺栓12的夾緊范圍就是最大夾緊狀態(tài)的夾緊長度GL(見圖4)與最小夾緊狀態(tài)的夾緊長度GL′(見圖5)之間的差。螺紋29的螺距P是在螺紋中徑DP上從一個完整螺紋的側面到下一個完整螺紋的相應的側面的軸向距離(見圖2)。對于一個常規(guī)的螺紋形式,中徑DP大約等于在滾軋形成螺紋29之前小直徑螺栓桿部28的初始直徑或根徑,例如圖中所示的非螺紋段28′。每個完全形成的螺紋具有一個牙頂30和一個牙根32。大直徑桿部具有一個均勻的直徑DS。牙頂30具有一個直徑DC而牙根32具有一個直徑DR。牙頂30的直徑DC通常小于大直徑桿部的直徑DS。這樣在大直徑桿部的直徑DS和工件孔17,19(17′,19′)之間具有很接近的公差或干涉配合的場合下,牙頂30的直徑DC會與工件孔17,19(17′,19′)存有間隙。
桿部28上的螺紋29具有一個退刀段34,其中牙根32′的深度逐漸減小而牙頂30′的高度逐漸減小。在此,螺紋29的退刀部從其完全成型的尺寸向其具有減小或中徑DP的初始毛坯弧形延伸的一個端段36逐漸減小。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中,退刀段34軸向延伸約1/4P而周向延伸完全形成的一個螺紋在中徑DP處周長的約1/3至1/2。這意味著從過渡部26的端壁35至退刀段34的始端的退刀段34的軸向長度Lr基本減小到約1/4P。(見圖2)。這還意味著在對應于約2/3P至最大1.0P的距離最大夾緊平面GP的一個縱向或軸向距離Ltr處,螺紋29具有其完整的尺寸。從圖2中可見,距離Lr和Ltr從第一個完全形成的螺紋中心測量,此螺紋具有一個深度完整的牙根32和一個高度完整的并帶有完全形成的側面的牙頂30,并且長度Ltr限定退刀部。
應該注意,在本發(fā)明中,隨著長度的減小螺紋的退刀段34漸變。從圖2A和2B中可見,退刀段螺紋的深度從相鄰的完整螺紋的完整深度d和完整寬度W逐漸和均勻地減小,并減小到在端段36處的一個最小深度d1和一個最小寬度W1。端段36的端部具有一個小的但通常為多個圓角的弧形過渡區(qū)R,過渡區(qū)R具有一個基本為淚滴形的形狀,過渡區(qū)的一個凹端半徑與一個最終的凸端半徑結合,這樣可以消除在凹端半徑和小直徑桿部28周圍的未滾軋的表面段28′之間的任何拐角。在端段36處從凹端半徑始端的弧形過渡區(qū)R向小直徑桿部28或具有最小深度d1的中徑DP的未滾軋段28′的表面向外徑向延伸。這樣退刀部牙根32′的輪廓很光滑;即退刀部的減小均勻漸進而且不會間斷,并且以均勻弧形過渡區(qū)R終止于端段36,從而提供一個光滑的混合而不會產(chǎn)生突變。
螺栓12上的螺紋牙頂30是完整的,并且側面和深度完整的牙根的有效表面在所有從相鄰的深度完整的牙根中心至最大的夾緊平面GP之間大于約2/3P至最大1.0P的距離處完全形成。這限定了長度很小的一個退刀區(qū)并且確保螺栓12具有最大的承載能力和最輕的重量。對此可以注意到在倒角段31上沒有形成完整的螺紋牙頂30。
從圖中并且從以下對螺紋滾軋模具和滾軋工藝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螺紋29和退刀段34完全在小直徑的桿部28上滾軋。這樣沒有退刀段34的螺紋伸入將大直徑桿部22與小直徑桿部28組合在一起的過渡部26,即未滾軋段28′。這同前面提到的一些其他螺紋不同,在那些螺紋中螺紋退刀部形成在將大和小直徑桿部組合在一起的過渡部中或伸入一個緩沖槽中。參見上述′265和′441以及′510和′401的專利??梢韵嘈胚@對所述的滾軋模具的壽命大大改進,并且減小了退刀部中疊紋、皺折和其他不希望的特征。由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過渡部26的軸向長度Lt是足以逐漸連接和組合大直徑光滑桿部22和小直徑螺紋桿部28的區(qū)段28′的最小長度。退刀段34設有一個端壁表面35,此表面沿一個垂直于螺栓12的中心線X并平行于過渡部26的相鄰端的直線成圓周而非螺旋狀地延伸。相對的壁表面35′沿一個與前面的完整的螺紋類似的一個螺旋線延伸,并向非螺旋形的端壁表面35逐漸螺旋移動。這在圖2中可見,其中深度減小的端壁35在一個直線中圓周移動,而相對壁35′向端壁35逐漸螺旋延伸。端壁表面35的圓形平行基本在退刀段34的整個周長上連續(xù)接近相對的螺旋端壁表面35′,直到它們到達弧形過渡部R,在此壁表面35和35′略微向彼此彎曲,以在退刀部的端部滿足淚滴形(見圖2,2A和2B)。這樣可以從退刀段34的始端到變窄的寬度W1使整個螺紋槽的寬度W大大減小,以向退刀段34提供一個完整的輪廓,從而便于減小其周向和軸向長度,并提供與要描述的螺母螺紋的旋入端的緊密配合。對此可以看出退刀部螺紋32′的側面輪廓在整個退刀段34上保持基本相同。在圖2A和2B中可以容易地看出通過使用環(huán)形而非螺旋形的端壁35和相對的螺旋端壁35′而形成的退刀部的均勻輪廓減小了退刀段34的周向和軸向長度。還可以看出端壁35只位于與弧形過渡部R的中心相距一個很小的距離。
這樣可以看出,如果端壁35螺旋延伸甚至一部分退刀段34的圓形而非螺旋形的長度,則退刀段34的軸向長度就會增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取得完整形成的螺紋,退刀部的周向和軸向長度會大大增加。沿著此直線,退刀段34的環(huán)形、非螺旋形的端壁35使退刀段34可以只與過渡部26的內端間隔一個很短的軸向距離Lo。這與退刀段34的很短的軸向長度Lr一起使小直徑螺桿部28可以具有最小的長度。同時,可以看出,大直徑過渡部26的長度和尺寸得到減小。這樣使過渡部26的組合長度Lt、退刀段34的長度Lo和長度Lr的整個長度Ltr可以最小。這些特征還導致減小螺栓12的長度和重量。可以看出,這還有助于對螺栓12使用一個尺寸小和重量輕的螺母件14。
在圖3中示出一個典型的螺母件14,而且螺母件具有一個螺孔38,螺孔帶有螺紋39以及一個光滑的大直徑沉頭孔40,沉頭孔40位于螺紋孔38的內端上并位于一個大直徑凸臺部42中。螺母件14可以在其徑向外表面例如外表面41上在軸向外端具有不規(guī)則形成的扳手面,以便由一個常規(guī)的扳手或工具卡緊。
螺母螺紋39通常具有一個完整形成的內徑43和牙頂45以及一個旋入段47,旋入段47具有一個帶有較大的內徑的不完全形成的螺紋49以及一個具有較大的內徑43a和小徑向高度。螺母旋入段47則從沉頭孔40的軸向內端伸入螺母螺紋39的完整形成的螺紋中。這樣在一個具有一種典型螺紋形式的螺母件14中,旋入段47從沉頭孔40的內端向較小內徑的螺母螺紋39伸入螺紋孔38中,距離Lri約為0.5P(見圖3)。
沉頭孔40的尺寸做成可以以軸向和徑向的間隙容接光滑的螺栓桿部22和過渡部26。這樣當工件例如圖5的工件16′和18′具有小于最大夾緊厚度GL的整體厚度GL′時,大直徑桿部22和過渡部26突出工件18′的外表面44′,但以間隙配合在螺母件14的沉頭孔40中。
這樣沉頭孔40延伸一個軸向深度Lc,Lc基本等于緊固件10的螺栓件12的夾緊即GL-GL′加上1.0P,以容納伸過最大夾緊平面的過渡部26的區(qū)段和螺栓12的退刀段34的組合軸向長度Ltr以及螺母件14的旋入段47的長度Lri。過渡部26的最小軸向長度Lt和在退刀段34中的退刀部螺紋的內端表面35的鄰近的軸向間距Lo減小了退刀區(qū)的長度Ltr,并使螺母件14的沉頭孔40的長度Lc可以減小,從而減小了螺母件14的重量。當然,結果緊固件12的總重量減輕了??梢钥闯?,本發(fā)明的螺栓件12的獨特結構使其可以和一個具有一個甚至更短深度Lc即小于1.0P加上夾緊的沉頭孔40的螺母件一起使用。對此可以看出,減小的螺栓退刀段34的獨特形式使得螺母旋入段47的螺紋形式可以基本完全與退刀段34重疊??梢岳斫猓诼菟?2和螺母14之間可以設置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扭矩或鎖緊結構。例如螺栓14的軸向外端可以局部扭轉,從而在此位置的螺紋孔38可以成橢圓形,以在螺栓螺紋29和配合的螺母螺紋39之間提供干涉,從而可以避免由于振動而松動。
如圖1和2所示,一個根據(jù)本發(fā)明制成的尺寸選定的銷或螺栓12是一個帶有螺紋的10-32UNJF緊固件,緊固件具有螺紋29,其中螺紋的側面處于60°的牙型角A(見圖2)。完全滾軋形成的螺紋符合應用標準,例如AS8879(MIL-S-8879)。10-32UNJF螺紋緊固件是一個螺栓12,其公稱直徑DS為3/16英寸(0.4763cm),而且螺紋29具有一個0.03125英寸(0.0749cm)的螺距P。
3/16英寸(0.4763cm)的螺栓12的螺母件14的優(yōu)選的沉頭孔40具有約0.084英寸(0.2134cm)(0.03125英寸(0.0794cm)加上1/16英寸(0.1588cm)減去標準螺紋間隙約1/3P)的深度Lc。螺母旋入段47伸入螺母螺紋39一個長度Lri為0.5P或0.01563英寸(0.0397cm)。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中,對于大直徑桿部22的直徑DS約為3/16(0.190)英寸(0.4763cm)的螺栓件12,完全形成的螺紋具有0.16855英寸(0.4281cm)的中徑DP,全牙頂或外徑DC為0.1840英寸(0.4673cm),全牙根或內徑DR為0.1518英寸(0.3856cm);從中徑DP的牙根深度d為0.0161英寸(0.0409cm),而在中徑DP處測量的寬度W為0.01563英寸(0.0397cm)。在退刀段34中,退刀段34周向延伸在中徑DP處的周長的1/3至1/2的周向距離,它們在端區(qū)36在組合或弧形過渡部R逐漸均勻減小至一個最小深度d1以及最小寬度W1,最小深度d1以及最小寬度W1又逐漸徑向與未滾軋的表面段28′結合。對此在端區(qū)36處在弧形過渡部R的終點凹部半徑提供了光滑的徑向結合。過渡部26的第一弧段25的半徑為0.075英寸(0.1905cm),而第二小弧段27的半徑為0.006英寸(0.0152cm)。同時,過渡部26的軸向長度Lt約為0.0186英寸(0.0472cm)或約為0.6P,而且退刀段34的平行延伸的軸向內端壁35至過渡部26的間隙距離約為0.0023英寸(0.0058cm)。從最大夾緊平面GP至過渡部26端部的距離Lm為0.0143英寸(0.0363cm)。錐段23相對于垂直于螺栓12的軸向的一條直線延伸一個傾斜角At。這有助于減小過渡部26的整體長度。對于以上3/16英寸(0.4736cm)螺栓件12的例子,角度At為30°。但是,角度At可以在25°至35°之間。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采用在25°至55°之間的一個角度At;但是,角度At太大則會導致過渡部26的軸向長度Lt太長。除了以下描述的螺母旋入段47外,螺母件14上的螺紋39以常規(guī)方式與螺栓螺母29嚙合。
如上所述,可以通過減小螺母14中沉頭孔40的深度Lc而減小凸臺部42的長度,這樣可以減小整個螺母14的長度,從而減小螺栓12的長度。常規(guī)的航空螺母具有一個1/16英寸(0.1588cm)加2.0P的沉頭孔深度Lc,這樣當螺母在最小的夾緊狀態(tài)中時常規(guī)螺栓的退刀區(qū)完全由螺母穿過。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中,沉頭孔40的深度Lc最好為1/16英寸(0.1588cm)(即最大夾緊和最小夾緊之間的差距)加上約1.0P減去標準的螺紋間隙約1/3P。在這樣一個實施例中,當在最小夾緊狀態(tài)下旋在螺栓12上時,螺母螺紋39的旋入段47的外端與最大夾緊平面GP間隔最小。
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征在于,在最小夾緊狀態(tài)中,當螺母14旋在螺栓12上時,螺母旋入段47中的不完整的螺紋可以基本在退刀段34中與不完整的螺栓螺紋重疊和配合。同時螺母14上的旋入部的不完整的螺紋內徑可以通過螺栓12的退刀部中的不完整的螺紋牙根。這樣,至少一部分螺栓的退刀部螺紋的側面與螺母旋入部中的不完整的螺紋側面配合,從而增強了在最小夾緊狀態(tài)下緊固件10的抗拉強度。
這樣,當螺母14緊靠在最小夾緊工件16′,18′上時,還可以通過使旋入段47中的不完整的螺母螺紋與退刀段34中的螺栓上的不完整螺紋配合而增強抗拉強度。但是更重要的是本發(fā)明螺栓退刀段34的獨特結構可以與螺母螺紋旋入段47基本交疊。可以看出,當配合時對完全形成的螺栓螺紋29和完全形成的螺母件螺紋39提供相互之間螺紋即牙頂和牙根的略微間隙是常見的。這與退刀段34的獨特形狀和位置一起使得在處于最小夾緊狀態(tài)中螺母旋入段47的小螺母螺紋形狀可以與小直徑的桿部28的沒有螺紋的區(qū)段28′螺為交疊。這還使得相對于工件16′,18′的厚度螺栓12和螺母14有較大的夾緊能力。
如圖6中所示,通過在一個預先形成的螺栓毛坯12a上滾軋而形成小直徑桿部28上的螺紋29。在對螺栓毛坯12a的描述中,對應于完全形成的螺栓12上的類似區(qū)域的毛坯12a上的區(qū)域,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只是加上后綴“a”,而且除非指出,否則結構完全相同。
參見圖6,可以看出除了小直徑桿部28a和由要描述的滾軋形成的包括退刀段34中螺紋退刀部的螺栓螺紋29外,螺栓毛坯12a基本與螺栓12相同。這樣螺栓毛坯12a包括平頭20a,桿部21a從平頭延伸,其中大直徑的圓柱形光滑桿部22a由圓角段24a連接到頭部20a上。小直徑軸向外桿部28a的直徑為經(jīng)過一個主要的均勻直徑段33的DPa,并在其外端終止于倒角段31a,而倒角段31a又以一個斜錐段37連接到均勻直徑段33上。斜過渡段37的倒角小于倒角段31a,以便對于均勻段33提供逐漸的過渡,從而便于在滾軋過程中形成螺紋。段過渡部26a將大直徑光滑桿部22a連接到其上要形成螺紋29的小直徑軸向外桿部28a上。外桿部28a的區(qū)段33的均勻直徑Dpa基本對應于完全形成的螺紋29的中徑DP(見圖2)。
螺栓毛坯12a通常通過從金屬線材或桿材上截取而形成,并且可以包括其他需要形成所需幾何形狀的機加工方式。
螺栓毛坯12a的桿部28a上的螺紋由一對基本相同的螺紋滾軋模具46和46′形成,如圖7-10所示。一個模具46是固定的,而另一個模具46′是可動的。盡管模具46,46′通常是矩形而且是平的,但可以理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特征可以有其他結構的模具,例如圓柱形或圓形的。模具46,46′用于在小直徑外桿部28a的均勻區(qū)段33上以及斜過渡段37上并在毛坯12a的倒角段31a中滾軋形成包括退刀部螺紋的螺紋29。
螺紋29由多個貫穿模具46,46′的前面54延伸的棱邊56滾軋形成。可以看出,退刀段34中的螺紋輪廓通過修整滾軋模具46,46′的上棱邊57系列的上邊形狀而形成。模具46,46′的上棱邊57的邊形成為一種與退刀段34中的螺紋輪廓互補的形狀,這在以下描述并在圖2中示出。
由于固定和可動的模具46,46′基本相同,則只在圖7和8中詳細示出固定模具46,并且以下只詳細描述模具46??梢岳斫饪蓜幽>?6′有利地比固定模具46長。但是可以理解固定模具例如模具46通常具有弧形或錐形的入口和出口端,以便于螺栓毛坯的進入和離開。為了簡化的目的沒有示出這種常規(guī)結構。模具46包括垂直于前面54的平的平行縱向延伸的上、下表面50和52。可以看出,一系列用于產(chǎn)生螺紋的平行棱邊56形成在前面54上。但是有選擇地還可以在模具46的相對面上形成棱邊56。棱邊56的輪廓與要產(chǎn)生的螺紋互補,因此在端視圖中基本為V形。根據(jù)實踐標準,這些棱邊56包括上和下側面58和60,在其之間有一個夾角Ad(見圖9)。棱邊56縱向相對于上和下表面50和52為一個銳角,這樣當在模具46和46′之間滾軋外桿部28a的毛坯段33時適于產(chǎn)生一個螺紋螺旋。
在模具46的上表面50和前面之間有一系列漸進的斜面62,每個斜面包括一系列上模具棱段57中的一個,棱段57限定模具前面54的上模具邊。
在模具46的長度方向,棱邊端部64間隔開一段距離Lb,Lb基本等于要加工的螺紋在其中徑DP處的周長。這包括一些對精確的周長距離的變化。例如,對于要加工一個由鈦制成的緊固件銷的模具46,距離Lb可以位于約π×0.8×螺紋的中徑DP到π×1.0×螺紋的中徑DP的范圍內。這是因為實際上不可能精確地在每個位置使每個端部65都與毛坯12a配合。因此,棱邊端部65的高度逐漸減小可以確保每個連續(xù)的棱邊端部65在略微超過前面的棱邊端部65已經(jīng)配合的位置與毛坯12a配合。這種逐漸漸進的配合還可以防止模具46,46′斷裂。
隨后,上棱段57之間的間距做成從螺紋滾軋開始的模具入口端70向滾軋停止而且滾軋的毛坯排出的相對的出口端72一個一個地高度增加。如圖7和8所示,在模具出口端72上棱段57距模具頂面50的距離d3比前面的上棱段57距模具頂面50的距離d4更接近上棱段57。相鄰的棱段57的相同的高度差或間隔(d4-d3以及d2-d1)在模具46的整個長度上施加。
在本發(fā)明的模具46,46′的結構中,每個斜面62,62b和62c具有沿斜錐段64從前面54向后延伸的端壁66。這樣斜面62,62b和62c、其相連的端壁66以及帶有弧端65的上棱段57彼此并在從螺栓毛坯12a首先進入出口端72的模具46,46′的入口端70的一個方向中從模具下表面52向上垂直間隔或節(jié)進。
由于在用于常規(guī)螺紋滾軋設備的標準長度的模具中斜面62居中,在模具面54的入口和出口端70和72處斜面62b和62c具有較短的長度。每個斜面62,62b和62c設有一個錐形的前端段64,前端段64向與其相交的棱段57的上側面58逐漸延伸??梢钥闯?,錐段64提供了沿錐面的縱向長度棱段57的寬度和深度逐漸減小,以限定外導向邊57′。這種減小終止于帶有弧形導向端65的棱段57的導向邊57′處。
這些斜面62的主要或非錐形區(qū)段62′具有一個相對于水平頂面50為15°或在10°-30°的范圍中的角度,并沿棱邊56的縱向角度平行。斜面62的錐段64相對于縱向頂面50具有一個25°或10°-30°范圍中的角度并縱向平行于頂面。
由斜面62的錐形端段64限定的上棱段57的外導向邊57′可以具有弧形端部65,弧形端部65最好為凸圓形并結合在導向邊57′中。結果,上棱段57在接近其終止的一個位置沿錐形端段64從導向邊57′具有錐形橫截面尺寸,導向邊結合到在其縱軸任何一側上都對稱的完整的橫截面尺寸。這樣由上棱段57形成的退刀部由錐形端段64的導向邊57′提供。這些錐形端段64和導向邊57′延伸在其中徑DP處的螺紋的周長為約1/3。
對此,如此形成的錐形端段64的導向邊57′從模具前面54向內逐漸均勻延伸。這將導致相關的側面例如側面58和60的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這樣通過在退刀部螺紋中提供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而使導向邊57′與退刀段34成鏡像。但是,相關的下側面60的傾斜并未改變,而且下側面沿模具前面54并在其下平行于相對的上側面58傾斜延伸。
從弧形端部65向斜面62的主段62′延伸的上棱段57的錐形端段64從端壁66向主段62″光滑延伸,主段62′也向模具46的上面50向后延伸。這樣導致斜面62,62b,62c的階梯形結構并將其分成區(qū)段,每個區(qū)段連接到一個上棱段57的側面58上。端壁66相對于斜面62和上棱段57在一個基本垂直于上表面50向上延伸的平面中向后和向上延伸。在模具46的一個形式中,端壁66相對于一個相鄰的上棱段57的縱向延伸的外端以一個Ab為60°的角度延伸。但是,可以看出角度Ab也可以在45°-70°之間(見圖7和8)。
在模具46的長度方向上,上棱段57間隔一個長度Lb,此長度Lb略小于要加工的螺紋在其中徑DP處的周長。這樣,可以包括一些來自精確的整個周長距離的變化。錐形端段64限定一個基本平行于上平面50的平面。這樣在滾軋過程中此平面基本垂直于螺栓毛坯12a的軸線Xa,而且可以提供端面35,以限定一個沿一個豎線平行于過渡部26的端部延伸的壁。這樣沿錐形端段64上棱段57的邊57′的輪廓與退刀段34的輪廓成鏡像或倒轉。于是上棱段57的每個邊57′都在錐形端段64的一端具有一個完整的寬度W,此寬度在錐形端段64的相對的弧形端部65上逐漸減小為寬度W1。同時,弧形端部65在退刀段34的端段36上提供弧形過渡部R。
這樣,錐形端段64完全限定包括在其至具有半徑R的端段36的長度上寬度的逐漸減小的退刀段34中螺紋的輪廓。本發(fā)明的此模具作為常規(guī)的模具操作,其中可動模具46′相對于固定模具46縱向移動。如圖10所示,在滾軋螺紋之前使螺栓毛坯12a定位,其位置鄰近模具46,46′的入口端70,而且其軸線Xa垂直于模具的上表面50。小直徑毛坯段33位于模具46和46′之間,其中過渡部26a略微位于上棱段57之上,從而弧形端部65不與過渡部26a配合。這樣毛坯12a在模具46,46′之間的初始位置就定位成可以容納由于滾軋毛坯12a的延伸,并可以確保螺紋退刀段34只形成在小直徑毛坯段33上。因此,當模具46,46′致動時產(chǎn)生的螺栓螺紋的退刀段34由上棱段57的錐形端段64和弧形端部65形成,從而如前所述在小直徑桿部33上完全形成相對短但是在退刀段34逐漸終止的螺紋。同時,螺栓螺紋29局部形成在錐形倒角過渡段37上,其中一個外螺紋退刀部略微終止于倒角段31a中。
盡管很顯然以上公開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上述目的,但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或意義的前提下,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修改、變化和改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一螺桿毛坯上滾軋形成一個螺紋的螺紋滾軋模具,包括一個具有一前面和一基本橫向延伸的上表面的模具件,所述前面具有多個在所述前面上以一個銳角縱向向所述上表面延伸的間隔開的平行棱邊,所述模具件在所述前面的一側上具有一個用于容接螺桿毛坯以開始滾軋的入口端以及在所述前面的相對一側上具有一個用于在滾軋后排出螺桿毛坯的出口端,所述棱邊與要產(chǎn)生的一個螺紋互補,而且每個棱邊具有限定一個預定的寬度和橫向深度的一個上側面和一個下側面,多個斜面從所述上表面向所述前面傾斜延伸并在終端有多個棱段,每個棱段具有一個從最接近模具入口端的出口導向端向一個相鄰的尾段縱向延伸的前邊段,所述斜面限定一個從所述導向端向所述上表面橫向延伸的壁,所述前邊段的所述導向端從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逐漸接近所述上表面;每個所述斜面包括一個從所述導向端段并與其共同橫向延伸的所述斜面一預定部分的錐面部,從而所述棱段的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寬度從在所述尾段完整的預定寬度向在所述導向端段的所述外端的一個減小的小寬度逐漸減小,所述棱段的所述上側面和下側面的深度從在所述尾段完整預定深度向在所述導向端段的所述出口端的一個減小的小深度逐漸減小,所述前邊段的所述上側面與所述平面部的交叉段基本在一個直線的非傾斜的方向中貫穿所述前面延伸,從而從所述導向端段向所述尾段中的完全寬度和深度提供所述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小寬度和深度的一個相對光滑的過渡部,用于向由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導向端段產(chǎn)生的一個螺紋提供一個相對漸變的退刀部,而且所述直線方向提供一個向螺桿毛坯的軸線橫向延伸的退刀部的端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一個完整螺紋的螺紋滾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預定的螺距P,而且所述導向端段使退刀部軸向延伸約1/4P。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一個完整螺紋的螺紋滾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預定的螺距P和中徑,而且所述導向端段對退刀部提供軸向延伸約1/4P和周向延伸在中徑處為一個完整形成的螺紋周長的約1/3至約1/2。
4.一種用于在一個螺桿毛坯上形成一個螺紋的螺紋滾軋模具,螺桿毛坯具有一個大直徑桿部和一個小直徑桿部,小直徑桿部由一個過渡部從大直徑光滑連接至小直徑,所述螺紋滾軋模具包括一個具有一前面和一基本橫向延伸的上表面的模具件,所述前面具有多個在所述前面上以一個銳角縱向向所述上表面延伸的間隔開的平行棱邊,所述模具件在所述前面的一側上具有一個用于容接螺桿毛坯以開始滾軋的入口端以及在所述前面的相對一側上具有一個用于在滾軋后排出螺桿毛坯的出口端,所述棱邊與要產(chǎn)生的一個螺紋互補,而且每個棱邊具有限定一個預定的寬度和橫向深度的一個上側面和一個下側面,多個斜面從所述上表面向所述前面傾斜延伸并在終端有多個棱段,每個棱段具有一個從最接近模具入口端的出口導向端向一個相鄰的尾段縱向延伸的前邊段,所述斜面限定一個從所述導向端向所述上表面橫向延伸的壁,所述前邊段的所述導向端從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逐漸接近所述上表面;每個所述斜面包括一個從所述導向端段并與其共同橫向延伸的所述斜面一預定部分的錐面部,從而所述棱段的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寬度從在所述尾段完整的預定寬度向在所述導向端段的所述外端的一個減小的小寬度逐漸減小,所述棱段的所述上側面和下側面的深度從在所述尾段完整預定深度向在所述導向端段的所述出口端的一個減小的小深度逐漸減小,所述前邊段的所述上側面與所述平面部的交叉段基本在一個直線的非傾斜的方向中貫穿所述前面延伸,從而從所述導向端段向所述尾段中的完全寬度和深度在所述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小寬度和深度提供一個相對光滑的過渡部,用于向由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導向端段產(chǎn)生的一個螺紋提供一個相對漸變的退刀部,而且所述直線方向提供一個向螺桿毛坯的軸線橫向延伸的退刀部的端壁,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前面適于使所述棱邊和棱段與小直徑桿部配合,其中所述前邊段與緊鄰過渡部的小直徑桿部配合,從而緊鄰過渡部在小直徑部的一段上形成螺紋退刀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形成一個完整螺紋的螺紋滾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預定的螺距P,而且所述導向端段提供軸向延伸約1/4P的螺紋退刀部,而最終形成的螺栓退刀區(qū)軸向延伸2/3P至不大于1.0P。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形成一個完整螺紋的螺紋滾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預定的螺距P和中徑,而且所述前端段提供軸向延伸約1/4P而周向延伸約為在中徑處一個完整形成區(qū)的周長約1/3至約1/2的退刀部,并且最終形成的螺栓退刀區(qū)軸向延伸2/3P至不大于1.0P。
7.一種用于一個輕型緊固件組件的螺栓型緊固件,包括一個在一端具有一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頭部突出的桿部的部件,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大直徑以及與所述頭部相鄰的預定長度的基本光滑的圓柱形第一桿部,一個在其外端具有預定長度的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有一個端段,其根徑小于所述大直徑,而且一個過渡部通常成弧形地逐漸減小,用于使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相互連接,并軸向延伸一預定長度而且從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向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直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完全形成的螺紋,第二桿部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在具有所述根徑的第二桿部上通常滾軋形成具有完整高度的牙頂和具有完整深度的牙根,并且第二桿部的螺紋具有預定的螺距P,所述滾軋的螺紋在所述第二桿部的長度中終止在一個退刀段中,退刀段帶有一個具有非均勻輪廓的螺紋形狀的退刀部螺紋,所述退刀部螺紋延伸約1/4P,所述退刀部螺紋逐漸從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寬度和深度逐漸減小,所述退刀部螺紋包括一個基本垂直于所述桿部縱軸延伸的端壁表面,所述退刀部螺紋具有與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相對的壁表面,壁表面螺旋狀延伸以逐漸在一個端區(qū)接近所述端壁表面,從而退刀部螺紋向一個過渡部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過渡部在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光滑結合所述端區(qū)和所述根徑,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緊鄰所述過渡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螺栓型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部具有一個約0.6P的軸向長度。
9.一種用于一個輕型緊固件組件的螺栓型緊固件,包括一個在一端具有一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頭部突出的桿部的部件,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大直徑以及與所述頭部相鄰的預定長度的基本光滑的圓柱形第一桿部,一個在其外端具有預定長度的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有一個端段,其根徑小于所述大直徑,而且一個過渡部通常成弧形地逐漸減小,用于使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相互連接,并軸向延伸一預定長度而且從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向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直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完全形成的螺紋,第二桿部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在具有所述根徑的第二桿部上滾軋形成具有完整高度的牙頂和具有完整深度的牙根,并且第二桿部的螺紋具有預定的螺距P,所述滾軋的螺紋在所述第二桿部的長度中終止在一個退刀段中,退刀段帶有一個具有非均勻輪廓的螺紋形狀的退刀部螺紋,所述退刀部螺紋延伸約1/4P,并且周向延伸完全形成的并在其中徑處的所述滾軋螺紋的約1/3至1/2的周長,以對所述退刀部螺紋提供從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的逐漸減小的寬度和深度,所述退刀部螺紋包括一個基本垂直于所述桿部的縱軸延伸的端壁表面,所述退刀部螺紋具有與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相對的壁表面,壁表面螺旋狀延伸以逐漸在一個端區(qū)接近所述端壁表面,從而退刀部螺紋向一個過渡部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過渡部在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光滑組合所述端區(qū)和所述基徑,所述端壁表面位于軸向緊鄰所述過渡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螺栓型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部具有一個約0.6P的軸向長度。
11.在一個用于連接整體厚度從一個預定的最小整體厚度至一個最大整體厚度變化的工件的輕型緊固組件中,其中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外表面限定一個最大的夾緊平面,而且緊固組件包括一個螺栓型緊固件,緊固件具有一個桿部,桿部帶有一個適于經(jīng)過外表面和最大夾緊面位于工件之外的螺紋,而且螺紋帶有一個基本均勻的輪廓并終止在非均勻輪廓的一個退刀部螺紋中,而且一個退刀區(qū)是從最大夾緊平面至在退刀部螺紋始端處具有一個完整形成的螺紋的螺桿上的位置之間的軸向距離,所述螺柱型緊固件包括一個在一端具有一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頭部突出的桿部的部件,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大直徑以及與所述頭部相鄰的預定長度的基本光滑的圓柱形第一桿部,一個在其外端具有預定長度的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有一個端段,其根徑小于所述大直徑,而且一個過渡部通常成弧形地逐漸減小,用于使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相互連接,并軸向延伸一預定長度而且從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向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直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完全形成的螺紋,第二桿部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在具有所述根徑的第二桿部上通常滾軋形成具有完整高度的牙頂和具有完整深度的牙根,并且第二桿部的螺紋具有預定的螺距P,所述滾軋的螺紋在所述第二桿部的長度中終止在一個退刀段中,退刀段帶有一個具有非均勻輪廓的螺紋形狀的退刀部螺紋,所述退刀部螺紋延伸約1/4P,所述退刀部螺紋逐漸從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寬度和深度逐漸減小,所述退刀部螺紋包括一個基本垂直于所述桿部縱軸延伸的端壁表面,所述退刀部螺紋具有與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相對的壁表面,壁表面螺旋狀延伸以逐漸在一個端區(qū)接近所述端壁表面,從而退刀部螺紋向一個過渡部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過渡部在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光滑結合所述端區(qū)和所述根徑,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緊鄰所述過渡部,當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安裝到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上時所述第二桿部伸過所述最大夾緊平面,并且所述螺栓緊固件具有一個從約2/3P至不大于1.0P的最小退刀區(qū)。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螺栓型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部具有一個約0.6P的軸向長度。
13.在一個用于連接整體厚度從一個預定的最小整體厚度至一個最大整體厚度變化的工件的輕型緊固組件中,其中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外表面限定一個最大的夾緊平面,而且緊固組件包括一個螺栓型緊固件,緊固件具有一個桿部,桿部帶有一個適于經(jīng)過外表面和最大夾緊面位于工件之外的螺紋,而且螺紋帶有一個基本均勻的輪廓并終止在非均勻輪廓的一個退刀部螺紋中,而且一個退刀區(qū)是從最大夾緊平面至在退刀部螺紋始端處具有一個完整形成的螺紋的螺桿上的位置之間的軸向距離,所述用于一輕型緊固件組件的螺栓型緊固件包括一個在一端具有一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頭部突出的桿部的部件,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大直徑以及與所述頭部相鄰的預定長度的基本光滑的圓柱形第一桿部,一個在其外端具有預定長度的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有一個端段,其根徑小于所述大直徑,而且一個過渡部通常成弧形地逐漸減小用于使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相互連接,并軸向延伸一預定長度而且從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向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直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完全形成的螺紋,第二桿部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在具有所述根徑的第二桿部上滾軋形成具有完整高度的牙頂和具有完整深度的牙根,并且第二桿部的螺紋具有預定的螺距P,所述滾軋的螺紋在所述第二桿部的長度中終止在一個退刀段中,退刀段帶有一個具有非均勻輪廓的螺紋形狀的退刀部螺紋,所述退刀部螺紋延伸約1/4P,而且周向延伸完全形成的并在其中徑處的所述滾軋螺紋的約1/3至1/2的周長,以對所述退刀部提供從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的逐漸減小的寬度和深度,所述退刀部螺紋包括一個基本垂直于所述桿部縱軸延伸的端壁表面,所述退刀部螺紋具有與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相對的壁表面,壁表面螺旋狀延伸以逐漸在一個端區(qū)接近所述端壁表面,從而退刀部螺紋向一個過渡部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過渡部在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光滑結合所述端區(qū)和所述根徑,所述端壁表面位于軸向緊鄰所述過渡部,當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安裝到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上時所述第二桿部延伸所述最大夾緊平面,并且所述螺栓緊固件具有一個從約2/3P至不大于1.0P的最小退刀區(qū)。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螺栓型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部具有一個約0.6P的軸向長度。
15.一種生產(chǎn)用于緊固工件的輕型螺栓型緊固件的方法,其中工件的厚度從一個最小整體厚度向一個最大整體厚度變化,而且整體最大厚度是螺栓型緊固件的夾緊長度,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具有一個頭部和一個從所述頭部伸出的桿部,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第一大直徑并與所述頭部相鄰的第一無螺紋的桿部,所述第一桿部具有一個第一預定長度并與所述頭部一起限定所述螺栓型緊固件的夾緊長度,在所述桿部的外端有一個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第二較小的直徑以及第二預定長度,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螺紋,螺紋具有預定的螺距P,而且在第二桿部基本全長上牙頂和牙根的深度和寬度基本恒定,一個具有很小長度的過渡桿部相互連接第一和第二桿部,所述螺紋終止于在與所述過渡桿部相鄰的所述第二桿部上的一個退刀段寬度和深度逐漸減小的一個退刀部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個毛坯,毛坯具有一個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毛坯的所述頭部延伸的桿部,所述毛坯的所述桿部具有一個具有所述第一直徑和所述長度并與所述毛坯的所述頭部相鄰的第一毛坯桿部、一個在其外端上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徑的第二毛坯直徑和一第二預定長度的第二毛坯桿部,以及一個相互連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毛坯桿部并軸向延伸一個預定長度而且直徑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毛坯桿部不同的過渡桿部,在所述第二毛坯桿部上滾軋形成一個螺紋,以便所述螺紋具有所述預定螺距以及在所述第二毛坯桿部的大部分長度具有基本恒定的尺寸,并同時在與所述過渡桿部相鄰的所述第二桿部上的所述螺紋的一個內端上在所述退刀段上滾軋寬度和深度逐漸減小的退刀部螺紋,以在所述退刀段提供所述螺紋的一個漸進端,所述退刀部螺紋設有一個基本垂直于所述桿部的縱軸延伸的端壁表面,所述退刀部螺紋形成有軸向與所述端壁表面相對并螺旋狀延伸以逐漸在一個端區(qū)接近所述端壁表面的壁表面,從而退刀部螺紋向一個過渡部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過渡部在所述第二毛坯桿部中的所述退刀段光滑連接所述端區(qū)和所述第二毛坯直徑,所述退刀部螺紋形成為可以軸向延伸約1/4P。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刀部螺紋形成為可以周向延伸不大于在完整形成的螺紋中徑處周長的約1/3至1/2。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部形成為具有約0.6P的軸向長度。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刀部螺紋形成為可以周向延伸不大于在完整形成的螺紋中徑處周長的約1/3至1/2,而所述過渡部形成為具有約0.6P的軸向長度,從而所述螺栓型緊固件的退刀區(qū)約為2/3P至不大于1.0P。
19.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制成的輕型螺栓型緊固件。
20.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制成的輕型螺栓型緊固件。
21.一種使用一個螺紋滾軋模具用于滾軋包括所述退刀段上的所述退刀部螺紋的所述螺紋而產(chǎn)生一個輕型螺栓型緊固件的方法,所述螺紋滾軋模具包括;一個具有一前面和一基本橫向延伸的上表面的模具件,所述前面具有多個在所述前面上以一個銳角縱向向所述上表面延伸的間隔開的平行棱邊,所述模具件在所述前面的一側上具有一個用于容接螺桿毛坯以開始滾軋的入口端以及在所述前面的相對一側上具有一個用于在滾軋后排出螺桿毛坯的出口端,所述棱邊與要產(chǎn)生的一個螺紋互補,而且每個棱邊具有限定一個預定的寬度和橫向深度的一個上側面和一個下側面,多個斜面從所述上表面向所述前面傾斜延伸并在終端有多個棱段,每個棱段具有一個從最接近模具入口端的出口導向端向一個相鄰的尾段縱向延伸的前邊段,所述斜面限定一個從所述導向端向所述上表面橫向延伸的壁,所述前邊段的所述導向端從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逐漸接近所述上表面;每個所述斜面包括一個從所述導向端段并與其共同橫向延伸的所述斜面一預定部分的錐面部,從而所述棱段的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寬度從在所述尾段完整的預定寬度向在所述導向端段的所述外端的一個減小的小寬度逐漸減小,所述棱段的所述上側面和下側面的深度從在所述尾段完整預定深度向在所述導向端段的所述出口端的一個減小的小深度逐漸減小,所述前邊段的所述上側面與所述平面部的交叉段基本在一個直線的非傾斜的方向中貫穿所述前面延伸,從而從所述導向端段向所述尾段中的完全寬度和深度提供所述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小寬度和深度的一個相對光滑的過渡部,用于向由所述模具件的所述導向端段產(chǎn)生的一個螺紋提供一個相對漸變的退刀部,而且所述直線方向提供一個向螺桿毛坯的軸線橫向延伸的退刀部的端壁。
22.一種包括一個螺栓型緊固件和一個配合螺母的螺紋輕型緊固件組件,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包括一個在一端具有一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頭部突出的桿部的部件,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大直徑以及與所述頭部相鄰的預定長度的基本光滑的圓柱形第一桿部,一個在其外端具有預定長度的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有一個端段,其根徑小于所述大直徑,而且一個過渡部通常成弧形地逐漸減小,用于使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相互連接,并軸向延伸一預定長度而且從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向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直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完全形成的螺紋,第二桿部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從所述根徑通常形成具有完整高度的牙頂和具有完整深度的牙根,所述滾軋的螺紋在所述第二桿部的長度中終止在一個退刀段中,退刀段帶有一個具有非均勻輪廓的螺紋形狀的退刀部螺紋,所述退刀段延伸完全形成的并在其中徑處的所述滾軋螺紋不大于約1/2的周長,以對所述退刀部提供從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的逐漸減小的寬度和深度,所述退刀部螺紋包括一個基本垂直于所述桿部的縱軸延伸的端壁表面,所述退刀部螺紋具有與所述端壁表面軸向相對的壁表面,壁表面螺旋狀延伸以逐漸在一個端區(qū)接近所述端壁表面,從而退刀部螺紋向一個弧形過渡部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過渡部在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光滑結合所述端區(qū)和所述根徑,所述桿部的所述過渡部具有一個不超過所述螺紋一個螺距的軸向長度,所述螺母具有一個通孔,其中在一端上一個螺紋孔部連接到在其相對端上的一個擴大的沉頭孔部上,所述螺紋孔部具有一個第一段,其中一個完全形成的螺母螺紋可以與所述螺桿的所述第二桿部上的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配合,所述螺紋孔部具有一第二段,其中一個旋入部螺紋在所述沉頭孔終止,旋入部螺紋具有不完整形成的螺母旋入部螺紋,其中內徑向所述沉頭孔端部逐漸減小,所述螺母旋入段延伸約0.5P,而所述螺栓退刀部螺紋可以與所述旋入部螺紋的所述螺母交迭而不會干涉。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輕型緊固件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頭孔端部的所述螺母旋入部螺紋具有的一個內徑使所述螺母可以旋在所述螺栓型緊固件上,所述螺母旋入部螺紋在所述端部上與所述第二桿部以間隙交迭而略微伸過所述螺栓退刀部螺紋的端部。
24.在一種用于連接工件的輕型緊固組件中,其中工件的整體厚度從一個預定的最小整體厚度向一個最大整體厚度變化,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的外表面限定一個最大夾緊平面,緊固組件包括一個螺栓型緊固件和一個互配的螺母,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具有一個帶有螺紋的桿部,螺紋桿部適于穿過外表面和最大夾緊平面位于工件外側,而且螺紋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并終止在非均勻輪廓的一個退刀部螺紋中,一個退刀區(qū)是從最大夾緊平面到在退刀部螺紋始端上一個完全形成的螺紋的螺桿位置的軸向間距,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包括一個在一端具有一頭部以及一個從所述頭部突出的桿部的部件,所述桿部包括一個具有大直徑以及與所述頭部相鄰的預定長度的基本光滑的圓柱形第一桿部,一個在其外端具有預定長度的第二桿部,第二桿部具有一個端段,其根徑小于所述大直徑,而且一個過渡部通常成弧形地逐漸減小用于使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相互連接,并軸向延伸一預定長度而且從所述第一桿部的所述大直徑向所述第二桿部的所述端段的所述根徑直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桿部在其上具有一個滾軋的完全形成的螺紋,第二桿部具有基本均勻的輪廓,從所述基徑通常形成具有完整高度的牙頂和具有完整深度的牙根,所述滾軋的螺紋在所述第二桿部的長度中終止在一個退刀段中,退刀段帶有一個具有非均勻輪廓的螺紋形狀的退刀部螺紋,所述退刀段延伸完全形成的并在其中徑處的所述滾軋螺紋不大于約1/3的周長,以對所述退刀部提供從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的逐漸減小的寬度和深度,所述螺母具有一個通孔,其中在一端上一個螺紋孔部連接到在其相對端上的一個擴大的沉頭孔部上,所述螺紋孔部具有一個第一段,其中一個完全形成的螺母螺紋可以與所述螺桿的所述第二桿部上的所述完全形成的螺紋配合,所述螺紋孔部具有一第二段,其中一個旋入部螺紋在所述沉頭孔終止,旋入部螺紋具有不完整形成的螺母旋入部螺紋,其中內徑向所述沉頭孔端部逐漸減小,所述螺母旋入段延伸約0.5P,而所述螺栓退刀部螺紋可以與所述旋入部螺紋的所述螺母交迭而不會干涉,當所述螺栓型緊固件組裝到具有最大整體厚度的工件上時所述第二桿部和至少一部分所述過渡部伸過所述最大夾緊平面,所述螺栓型緊固件具有一個從約2/3P至不大于1.0P的小退刀區(qū),所述過渡部和一段所述第一桿部伸出具有最小整體厚度的所述工件的外表面一個等于最大和最小整體厚度之間差距的長度,所述螺母的所述沉頭孔的尺寸和深度可以容納此伸出部分而不干涉,所述旋入部螺紋與所述退刀部螺紋交迭。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輕型緊固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頭孔端部的所述螺母旋入部螺紋具有的一個內徑使所述螺母可以旋在所述螺栓型緊固件上,所述螺母旋入部螺紋在所述端部上與所述第二桿部以間隙交迭而略微伸過所述螺栓退刀部螺紋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輕型螺栓型緊固件(12),具有一個桿部(21),桿部(21)具有一個大直徑部(22)和一小直徑部(28),它們由一個過渡部(26)連接;一個螺紋滾軋形成在小直徑部(28)上并終止于一個退刀段(34)中,其中螺紋的牙根深度和寬度逐漸減小,而且退刀段具有很小的軸向長度并且緊鄰過渡部(26),以產(chǎn)生一個軸向長度很小的退刀區(qū)。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形成具有很小螺紋退刀部的螺紋(29)的滾軋模具(46,46′),具有帶有錐形端面(64)的棱段(57),用于對退刀部螺紋提供平行于過渡部(26)的一個端壁(35)。另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個加工螺栓型緊固件的方法。
文檔編號B21H3/00GK1398325SQ99812743
公開日2003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邁克爾·U·馬奇 申請人:赫克國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