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撞擊調(diào)距管工萬能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一種多功能手動工具,特別是一種管工綜合性手動工具。
通常在管道(如自來水、煤氣、石油、化工等行業(yè))安裝,維修時需用管鉗,管子臺鉗,管子鉸板,管子割刀,工作臺等笨重工具,這些笨重的工具攜帶是不方便的,尤其是對管道進行簡單的維修,就更顯得不便。并且現(xiàn)有管鉗、管子臺鉗是靠反復調(diào)節(jié)螺旋來調(diào)節(jié)鉗口距離的。螺旋調(diào)節(jié)鉗口既不靈活也不易調(diào)準,此外現(xiàn)有管鉗只能向一個方向旋轉(zhuǎn)并易打滑而出事故。因此現(xiàn)有的管工操作工具不是理想工具,需進行改進。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夾緊力大,調(diào)距快,可正反兩個方向旋轉(zhuǎn),安全可靠多功能綜合性工具。
本發(fā)明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該工具主體是由靜鉗體、動鉗體、手柄、雙搖桿四大部分組成。靜鉗體由靜鉗口及滑道組成,動鉗體由鉗口及棘條組成。靜、動鉗體以滑道相連接,同時動鉗體在滑道的方向上有一長通孔,通孔中有拉簧,拉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鉗體上。雖然動鉗體可在靜鉗體的滑道內(nèi)能自由滑動,但由于有拉簧的作用兩鉗口的距離為零。手柄與動鉗體為兩體,且手柄由鎖軸與靜鉗體連在一起。動鉗體上設有棘齒條。在手柄的前端鑲有可與棘齒條相嚙合的棘爪,棘爪有一定的擺動范圍。操作時將手柄向上抬起棘爪與棘齒條相脫離。由于兩鉗口的前端留有引入口,此時只要把鉗體引入口對準工件撞擊一下(若工件的口徑過大可用手拉下鉗體到合適的位置)工件便可進入棱形的靜、動鉗口內(nèi)。再向下壓手柄,當棘爪到達棘齒的根部后便可對工件施加旋緊力了。在靜鉗體的后端與手柄間設有雙搖自鎖裝置。若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自鎖微調(diào)螺母后,對自鎖手柄施力可迫使雙搖杠進入“死點”使整個鉗體自鎖而把工件“卡死”。在靜鉗口的下端有為安裝附件而制的對稱通孔。若加上相應的簡單的附件本發(fā)明可取代割刀、鉸板、臺鉗、虎鉗、搬手、斷線鉗……,總之幾乎可全部取代管工常用的手動工具。
本發(fā)明有如下的積極效果(Ⅰ)無需調(diào)整鉗口的距離,有超越工能。
(Ⅱ)有自鎖裝置,夾緊力大,并可正反兩方向旋轉(zhuǎn)。
(Ⅲ)在鉗口上安裝簡單相應附件有多種功能1.管子割刀(如圖三)。
2.與“Q74-1”鉸板頭配套可取代鉸板。
3.搬手(如圖四)。
4.大口徑卡具,G鉗(如圖五),此時需另制一個有反方向棘齒的動鉗體。
5.卡尺(如圖一)。
6.斷線鉗(如圖六)。
7.虎鉗。
8.臺鉗(管手壓力鉗)。
9.可節(jié)省操作臺案(需把該工具固定于堅固物體上,如蘭球架、路標桿、工程管道等)。
10.管鉗。
(Ⅳ)因鉗口的可調(diào)的距離大,可減少工具的系列的規(guī)格。
(Ⅴ)因一物多用即使鉗口磨損也僅失兩種功能,而不喪失其它八種功能。
圖一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圖。
圖二是本發(fā)明沿A-A線的剖視圖。
下面結合附圖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詳見(圖一)靜鉗體〔1〕由滑道〔6〕及靜鉗口〔5〕組成。動鉗體〔2〕由棘齒條〔11〕及動鉗口〔8〕組成。動鉗體〔2〕可在靜鉗〔1〕的圓型滑道〔6〕中滑動。動鉗體在棘齒的下方制有長通孔〔18〕,長通孔〔18〕中有拉簧〔4〕,拉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靜鉗體〔1〕,動鉗體尾端的固定壓板〔7〕上。靜鉗體的另一端由鎖軸〔9〕連接于手柄〔3〕。在鎖軸的下方手柄〔3〕的前端鑲有棘爪〔10〕,棘爪〔10〕應有一定的擺動范圍。使用時將手柄〔3〕上抬到一定的角度使棘爪與棘齒相脫離,此時只要托住鉗體,將引入口對準工件撞擊一下,工件便可進入棱形的鉗口內(nèi),再將手柄下壓使棘爪與棘齒得以嚙合便可對工件施加旋緊力。鎖緊裝置是利用雙搖桿的“死點”而完成的。如圖一所示在靜鉗體〔1〕的尾端由連接軸〔12〕與搖桿臂〔13〕相連,搖桿臂〔13〕的另一端由連接軸〔19〕與施力柄〔15〕相連。搖桿臂〔13〕的中部由連接軸〔24〕與搖桿臂〔14〕相連。搖桿臂〔14〕的另一端由連接軸〔20〕與微調(diào)螺杠〔16〕連接。微調(diào)螺杠〔16〕可在滑道〔17〕內(nèi)滑動。微調(diào)螺杠〔16〕上設有微調(diào)螺母〔21〕。當調(diào)節(jié)微調(diào)螺母〔21〕可改變連接軸〔12〕與連接軸〔20〕的距離既可改變兩搖桿臂〔13〕,〔14〕的初始夾角α。適當調(diào)節(jié)微調(diào)螺母〔21〕后向下壓施力柄〔15〕“α”角會逐漸增大,當“α”達到180°或稍大于180°時整個鉗體便被卡死而自鎖,需退出卡死工件時把施力柄〔15〕上抬便可解除自鎖。動、靜鉗口分別開透孔〔23〕是為安裝其它附件而設。靜鉗體兩透孔〔22〕是為固定該工具而替代臺鉗、虎鉗特設孔。
權利要求
1.一種撞擊式管工工具,由靜鉗體[1]、動鉗體[2]、手柄[3]組成,其特征在于(1)靜鉗體[1]由圓形滑道[6]及靜鉗口[5]組成。(2)動鉗體[2]由棘條[11]及動鉗口[8]組成,動鉗體內(nèi)有一孔[18]裝置拉簧[4],動鉗體的棘條[11]可在靜鉗體的圓形滑道[6]中滑動。(3)滑道[6]的一端,由鎖軸[9]連接手柄[3],在鎖軸[9]下方手柄[3]的前端鑲有棘爪[10],棘爪[10]與動鉗體棘條上的棘齒[11]相嚙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撞擊式管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棘爪〔10〕為可拆卸的活動棘爪,并有一定的活動范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撞擊的管工工具,其特征在于靜鉗體〔1〕的一端裝有鎖軸〔9〕,鎖軸〔9〕的上方,裝有鎖緊裝置,該鎖緊裝置由搖桿臂〔13〕、搖桿臂〔14〕、施力柄〔15〕、及微調(diào)螺桿〔16〕通過連接軸〔20〕、〔24〕、〔12〕連接組成,而微調(diào)螺桿〔16〕裝于連接手柄〔3〕的固定滑道〔17〕內(nèi),微調(diào)螺桿〔16〕上設有微調(diào)螺母〔2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所述的撞擊式管工工具,其特征在于靜鉗體〔1〕上設有固定螺母孔〔2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所述撞擊管工工具,其特征在于靜鉗口〔5〕和動鉗口〔8〕上開有附件夾板螺母孔〔23〕。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夾緊力大快速調(diào)距能自鎖可正反兩方向旋轉(zhuǎn)、輕便安全可靠多功能綜合性工具。本發(fā)明可取代管鉗、管子割刀、管子鉸扳、不精確卡尺、虎鉗、大口徑卡具(G鉗)、搬手、斷線鉗、管子壓力鉗。利用非常簡單的辦法可固定于牢固物體(如籃球架、路標桿、工程管道等)上還可節(jié)省笨重的操作臺案。因鉗口的可調(diào)距離大可以減少產(chǎn)品系列的規(guī)格。又因一物多用即便鉗口磨損僅失去兩種功能,而不喪失管子割刀、鉸扳等八種功能。
文檔編號B23G1/22GK1036161SQ8810158
公開日1989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1988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翟北春, 胡萬啟 申請人:翟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