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彩色陰極射線管電子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彩色陰極射線管(CRT),特別涉及彩色CRT中用于產(chǎn)生電子束的電子槍。圖1展示了第一現(xiàn)有技術中帶有電子槍的彩色CRT的剖面。概括的說,CRT是用于顯示所需圖象的顯示裝置,通過將三條電子束2照射到玻盤1內表面上的熒光層3上,使熒光層3發(fā)光。CRT帶有用于發(fā)射電子束所必需的電子槍4。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設有三個獨立的陰極40,和間隔位于管軸方向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電極41,42,43,44,45和46。屏蔽罩47固定在第六電極46的屏幕側。電子槍4的管莖管腳5通電后,陰極40中的加熱絲被加熱,從陰極40中發(fā)射電子。發(fā)射電子的數(shù)目由第一電極41控制,由第二電極42加速,并由第三,第四,和第五電極43,44和45之間形成的預聚焦透鏡會聚并加速。然后,電子束2通過主透鏡準確地會聚在預定的掃描位置,主透鏡具有由第五電極45和第六電極46之間的電勢差形成的強會聚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主透鏡的直徑?jīng)Q定了電子束2的束斑大小。也就是說,如果主透鏡具有較小的直徑和較大的球面像差,那么通過主透鏡的電子束的束斑直徑將變大,而如果主透鏡具有較大的直徑和較小的球面像差,那么通過主透鏡的電子束的束斑直徑將變小。主透鏡的直徑取決于在第五和第六電極45和46的相對側上形成的電子束通過孔;如果電子束通過孔的尺寸較大,則主透鏡的直徑較大,與之相反,如果電子束通過孔的尺寸較小,則主透鏡的直徑較小。因此,在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CRT電子槍中,在第五和第六電極45和46的相對面上形成的三個電子束通過孔構成與電子束通過孔成比例的主透鏡。盡管應增大電子束通過孔的直徑以構成更大的主透鏡,但由于電子束通過孔應當在第五電極45和第六電極46的相對面內,因此其大小受到限制。因而,第一現(xiàn)有技術CRT中的電子槍,具有很小的主透鏡直徑,主要用于小尺寸的布勞恩管或需要較低分辨率的布勞恩管。圖2為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展示了用于放大主透鏡的第五和第六電極(見USP4,406,970)。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為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的改進型,用于放大主透鏡。即,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設有在第五電極45(或聚焦電極)和第六電極46(或陽極)的相對面上的跑道形狀的邊緣部分45b和46b;其凹面45c和46c在邊緣部分45b和46b內部的凹槽;以及設在每個凹面45c和46c內的三個電子束通過孔。由于形成在各電極的相對面上的凹槽45d和46d起到通過孔的作用,因此在第五電極45和第六電極46之間可以獲得與凹槽成比例的主透鏡,因而能夠獲得相對于第一現(xiàn)有技術電子槍更大的主透鏡。圖3為第三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展示了用于放大主透鏡的第五和第六電極(見USP4,599,534)。參見圖3,為了放大主透鏡的直徑,第三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設有在第五電極45和第六電極46的相對面上的跑道形狀的邊緣部分45b和46b,作為三條電子束的公共通路;和厚度大約為0.6~0.7mm的板狀場控制電極45e和46e,固定在自邊緣部分45b和46b縮進一定深度的位置,用于對電子束2形成相同的透鏡光學能力。每個電場控制電極45e和46e在中心具有垂直延長的電子束通過孔45a和46a,通過孔45a和46a的水平直徑小于其垂直直徑,還具有與中央通過孔45a和46a相鄰的被切除一半的垂直延長的通過孔,用于外側電子束通過。還有成角度形狀的校正電極48,固定在與第六電極46電連接的屏蔽罩47上,并且邊緣部分45b和46b的端部向內彎曲約1mm。于是,同樣在第三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中,形成在第五電極45和第六電極46相對面上的邊緣部分45b和46b的內部被用作通光孔,以提供大直徑的主透鏡。然而,與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相比,第三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通過第五和第六電極45和46上的電場控制電極45e和46e為三條電子束提供統(tǒng)一的透鏡作用,并通過垂直延長的邊緣部分45b和46b將垂直方向的強透鏡作用校正為水平方向。圖4為第四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關鍵部分的透視圖,類似于用于放大主透鏡的第二和第三現(xiàn)有技術。參見圖4,第四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設有在第五電極45和第六電極46的相對面上的跑道形狀的邊緣部分45b和46b,用于三條電子束的公共通路,邊緣部分的內部完全敞開,電場控制電極45e和46e使矩形電子束通過孔45a和46a向后彎曲,用于開口部分45f和46f內部的中央電子束。每個邊緣部分45b和46b向內彎曲1mm,用于加固電極以防止在加工過程中的直徑變形。圖5展示了第五現(xiàn)有技術電子槍的剖面。第五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4用于形成針對偏轉系統(tǒng)而具有透鏡作用的動態(tài)四極透鏡。也就是說,第五電極,即聚焦電極,被劃分為5-1電極50和5-2電極51,并在5-1電極50和5-2電極51之間設置DQ(動態(tài)四極)透鏡。DQ校正電子束斑的垂直延長,以形成圓形束斑。該電子槍用于要求高分辨率的布勞恩管或大尺寸的布勞恩管,可以防止屏幕四周的圖象畸變。圖6為第六現(xiàn)有技術電子槍關鍵部分的透視圖。第六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中同樣具有DQ,其中第五電極被劃分為5-1電極50和5-2電極52,三條垂直延長的鎖孔形的電子束通過孔50a形成在與5-2電極52相對的5-1電極50的一表面上,在5-1電極50的內部提供板狀電場控制電極51,其具有三個圓形電子束通過孔。三個垂直延長的鎖孔形的電子束通過孔52a形成在與5-1電極50相對的5-2電極52的一表面上,板形凸起53從電子束通過孔52a的頂部和底部在水平方向凸起。中央孔的板形凸起53的高度h1大于外側孔的板形凸起53的高度h2。在電子槍的設計參數(shù)中包括,透鏡放大率,空間電荷斥力和主透鏡球面像差,它們影響束斑直徑。然而,作為設計參數(shù),透鏡放大率對束斑直徑Dx的影響起不到什么作用,并且沒有什么效果,這是因為電壓,焦點距離,以及電子槍的長度基本固定。在空間電荷斥力現(xiàn)象中,電子束中的電子互相排斥和碰撞從而放大束斑直徑,為了減小由空間電荷斥力引起的束斑直徑Dst變大,最好設計將電子束前進角(稱作發(fā)散角“a”)加大。與空間電荷斥力相反,主透鏡的球面像差意味著通過透鏡根軸和中軸的電子的聚焦差產(chǎn)生的放大束斑直徑Dic,入射到主透鏡的電子束的發(fā)散角越小,形成的束斑直徑越小。通常,屏幕上的束斑直徑Dt可以用下式表述Dt=(Dx+Dst)2+Dic2,]]>其中,Dx代表由透鏡放大率產(chǎn)生的束斑直徑,Dst代表由空間電荷斥力產(chǎn)生的束斑直徑,而Dic代表由通過根軸和中軸的電子的聚焦差,即由球面像差產(chǎn)生的束斑直徑。特別的,同時減小空間電荷斥力和球面像差的最好方法就是放大主透鏡的直徑,減小由球面像差引起的束斑放大,即使電子束具有大的發(fā)散角,并在電子束通過主透鏡后減小空間電荷斥力。圖7和8為展示計算主透鏡直徑方法的視圖和曲線圖。在為固定電壓,結構和焦距計算最佳物距后,一條電子束通過主透鏡,在圖9中以分散角α和電子束直徑R為軸繪制曲線,通過與圓形透鏡的比較,將特定主透鏡的透鏡直徑計算成圓形主透鏡的等效直徑。從圖8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水平主透鏡直徑H大約等于11.5mm,而垂直主透鏡直徑V大約等于7.6mm。圖9展示了主透鏡直徑與束斑直徑的關系,從中可以看出,主透鏡的直徑越大,則主透鏡的球面像差越小,從而減小了束斑直徑。可以通過放大主透鏡的物理孔徑或通過設計能更大程度地校正透鏡的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來擴大主透鏡的直徑。然而,對電極孔徑的物理放大的局限性在于頸部的直徑被限制在29.1mm。在已經(jīng)進行的一種設計中,第五和第六電極的靜電場控制電極,即主透鏡形成電極被放在更深的位置。然而,當由第五電極45與第六電極46的相對表面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L1大約為3mm,而由第六電極46與第五電極45的相對表面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L2超過大約3.6mm時,不可能提供一種滿足用于三條電子束和OCV(電子束會聚超出)(outofbeamconvergence)特性的相同的透鏡會聚和所需象散的設計,其中OCV為外側電子束向中央電子束會聚所造成的屏幕上外側電子束之間的距離。因此,如表1所示,從主透鏡可以獲得的最大主透鏡直徑在水平方向上為8.8mm,在垂直方向上為7.8mm。為了改進聚焦以跟上高分辨率圖象和使用高頻率的需要,非常渴望減小屏幕上的水平束斑直徑,因而需要提高主透鏡直徑。而且,在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中,第五和第六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顯示出中央透鏡的水平直徑比外側透鏡的水平直徑約小0.7mm。因此,為了獲得最佳的DQ透鏡作用,需要增強外側透鏡的DQ透鏡作用,這是因為當電子束通過DQ透鏡后,主透鏡部分中的外側電子束的縱橫比大于中央電子束的縱橫比。也就是說,如圖11所示,為了提高DQ透鏡作用,DQ透鏡部分的5-2電極52的中央孔上的板形凸出53的高度應當大于外側孔上的板形凸出53的高度,這是因為第五電極中5-1電極51的板形凸出的高度應當更高,以滿足屏幕四周束斑的水平方向聚焦能力。因此,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彩色CRT電子槍,其克服了由現(xiàn)有技術的局限和缺點所帶來的一個或多個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聚焦特性的彩色CRT電子槍。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彩色CRT電子槍,其能夠校正當通過放大主透鏡直徑來減小屏幕上的束斑直徑時發(fā)生的DQ透鏡的中央電子束與外側電子束之間的不一致。本發(fā)明的其它特點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中加以闡述,部分能夠從說明書中直接得到,或通過實踐本發(fā)明而掌握。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將通過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提出的構造來實現(xiàn)和獲得。為了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目的的這些和其它優(yōu)點,如所體現(xiàn)及廣泛說明的,彩色CRT電子槍包括多個可發(fā)射電子束的陰極;帶有控制電極和加速電極的用于控制電子束發(fā)射量的三極管單元;帶有至少兩個用于會聚電子束的電極的預聚焦透鏡單元;用于構成主透鏡以將電子束聚焦到屏幕上的兩個電極,其中每個電極具有位于三條電子束共用的各主透鏡形成電極的相對面上的邊緣部分,和與邊緣部分相隔一定距離的靜電場控制電極,其中,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中,自陽極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大于自陰極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中,提供的彩色CRT電子槍包括多個用于發(fā)射電子束的陰極;帶有控制電極和用于控制電子束發(fā)射量的加速電極的三極管單元;帶有至少兩個用于會聚電子束的電極的預聚焦透鏡單元;用于構成主透鏡以將電子束聚焦到屏幕上的兩個電極,其中每個電極包括帶有在三條電子束共用的各主透鏡形成電極的相對面上的邊緣部分的杯形電極,在內部與邊緣部分相隔一定距離的帶有三個電子束通過孔的靜電場控制電極,和一杯形電極,該三者相互電連接,其中,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中,至少其中一個電極的最大水平直徑H,最大垂直直徑V,以及自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距離L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述L≥4.0(V/H)+2.1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的彩色CRT電子槍包括多個用于發(fā)射電子束的陰極;帶有控制電極和用于控制電子束發(fā)射量的加速電極的三極管單元;帶有至少兩個用于會聚電子束的電極的預聚焦透鏡單元;包括至少兩個用于從整個屏幕區(qū)域清除垂直光暈的電極的DQ透鏡單元;用于形成主透鏡以將電子束聚焦到屏幕上的兩個電極,主透鏡具有下面所述的關系,主透鏡直徑≥(頸部直徑x0.26)+1.4,其中由DQ透鏡單元形成的中央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比外側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弱。應當理解,上面的概括說明以及下面的具體說明用于示例和解釋,意在對權利要求進行進一步說明。附圖被結合在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提供了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圖解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作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圖1展示了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帶有電子槍的彩色CRT的剖面圖;圖2為第二現(xiàn)有技術中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圖3為第三現(xiàn)有技術中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圖4為第四現(xiàn)有技術中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圖5為第五現(xiàn)有技術中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6為第六現(xiàn)有技術中電子槍的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圖7和8為展示計算主透鏡直徑方法的視圖和曲線圖;圖9展示了主透鏡直徑與束斑直徑的關系;圖10中的曲線圖展示了主透鏡直徑與DQ透鏡作用的相互關系;圖11中的曲線圖展示了第五電極的板形凸出的高度與DQ透鏡作用的相互關系;圖1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主透鏡形成電極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圖13中的曲線圖展示了主透鏡直徑和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圖1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主透鏡形成電極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圖15中的曲線圖展示了邊緣部分通過孔的比率與象散特性的相互關系;和圖16中的曲線圖展示了配合主透鏡形成電極的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與特性變化的關系。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評述,并以。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將參照圖12~16說明。圖1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主透鏡形成電極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參見圖12,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槍包括杯形電極61和71,每個杯形電極包括三條電子束共用的邊緣部分62或72;板狀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每個電極具有三個電子束通過孔;和杯形電極64和74。上述電極通過焊接被電連接在一起。本發(fā)明建議當使邊緣部分62或72的最大垂直直徑與最大水平直徑之比大于0.45,而最大水平直徑大于19.2mm和最大垂直直徑大于8.7mm,從而放大主透鏡直徑的物理尺寸時,將自邊緣部分62或72到靜電場控制電極63或73的深度L1或L2設定為大于3.9mm,以便放大透鏡直徑。而且,將第六電極70中的靜電場控制電極73的深度L2設定為大于聚焦電極60中的靜電極63的深度L1,并且,為了增加邊緣部分的通過孔直徑,當消除彎曲部分時,作為應付變形的對策而將電極做得更厚。為了參考,圖2~4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主透鏡的垂直直徑與水平直徑之比為0.42,垂直直徑和水平直徑分別為8.0mm和19.0mm。而且,在聚焦電極中,靜電場控制電極45e或46e的深度大約為3.5~3.8mm,而在陽極中大約為2.6~3.6mm,聚焦電極的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大于陽極的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由于本發(fā)明的主透鏡形成電極60和70包括帶有邊緣部分62和72的杯形電極61和71,板狀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和杯形電極64和74,因此本發(fā)明解決了制作中的難題,即,在圖2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的主透鏡形成電極中對凹入形狀的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L1和L2的調整。而且,本發(fā)明還解決了由于在電子槍裝配過程中的弱支撐強度造成的固定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中的靜電場控制電極深度變化和變形。表現(xiàn)出深顏色視感的深紅色熒光材料的比率高于綠色和藍色,了補償由此引起的紅色電子束斑的聚焦退化,更加有必要通過放大外側主透鏡相對于中央主透鏡的直徑來減小束斑。由此,當放大外側主透鏡的直徑時,為了補償中央電子束部分與外側電子束部分之間的DQ透鏡作用的差異,本發(fā)明建議使外側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強于中央電子束部分,以便在整個屏幕上得到對三條電子束相同的聚焦特性。電子槍主透鏡的直徑被頸部直徑所限制。如圖13所示,一般說來,若頸部直徑為29.1mm,當透鏡直徑小于大約9.0mm時,中央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小于外側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而當透鏡直徑大于大約9.0mm時,中央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大于外側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若頸部直徑為24.4mm,當透鏡直徑小于大約8.0mm時,中央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小于外側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若頸部直徑為32.5mm,當透鏡直徑小于大約10.2mm時,中央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小于外側電子束的主透鏡直徑,以上內容可由下面的表3說明。表3</tables>由表3可知,頸部直徑與主透鏡直徑的關系,可由下面的回歸方程表述。其中,中央透鏡直徑變得比外側透鏡直徑小。主透鏡直徑≥(0.26x頸部直徑)+1.4根據(jù)上面的方程式,中央電子束部分的DQ作用應當比外側電子束部分的DQ作用弱。也就是說,根據(jù)圖10顯示的主透鏡直徑與DQ透鏡作用的關系可知主透鏡的直徑越大,DQ透鏡作用越弱。因此,在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的中央電子束直徑小于外側電子束直徑的情況下,中央電子束的DQ透鏡作用應當比外側電子束強。圖1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主透鏡形成電極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包括杯形電極61a和71a,其中,杯形電極包括用于形成主透鏡的電極60和70,和用于三條電子束共同通過的邊緣部分62和72;和在杯形電極內部遠離邊緣部分的內電極形式的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圖15中的曲線圖展示了邊緣部分通過孔的比率與象散特性以及靜電場控制電極深度之間的關系。參見圖15,由于將最大水平直徑H與最大垂直直徑V之比V/H設定為大于0.45,而提供了-750V的象散特性,因此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的深度可以被設置得更深。并且可知,為得到主透鏡的最優(yōu)設計,邊緣部分62和72的最大水平直徑與最大垂直直徑之比和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的最小深度L之間具有以下關系。L≥(V/H)+2.1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由于V/H之比被設計大于0.45,而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被設計得更深,陽極70的靜電場控制電極73的深度應被設計大于聚焦電極60的靜電場控制電極63的深度,下面將詳細說明。如上所述,為了放大主透鏡的直徑,或物理地放大主透鏡形成電極60和70的孔徑,或將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的位置設置得更深。在本發(fā)明中,為了放大主透鏡直徑,主透鏡形成電極60和70的孔徑被物理地放大,使邊緣部分的最大水平直徑大于19.2mm,而邊緣部分的最大垂直直徑大于8.7mm。表2表2展示了主透鏡直徑根據(jù)邊緣部分的變化而發(fā)生的變化,從中可以得知,當邊緣部分由現(xiàn)有技術的水平直徑19.0mm和垂直直徑8.0mm被放大為本發(fā)明的水平直徑19.6mm和垂直直徑9.2mm時,如果主透鏡部分中的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的深度被限定對聚焦電極為3.5mm和對陽極為2.6mm,則主透鏡的水平直徑可由8.8mm放大到9.4mm,放大了約7%。另外,邊緣部分62和72的最大垂直直徑與最大水平直徑之比被設計大于0.45,通過將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設置得更深來放大主透鏡直徑,這種設計使得沒有靜電場控制電極的邊緣部分的象散從現(xiàn)有技術中比率為0.42時的-850提高到-750。也就是說,如表1所示,可知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越深,則水平透鏡的直徑越大。根據(jù)表2,實驗中,主透鏡的最大水平直徑被設為19.0mm,而主透鏡的最大垂直直徑被設為8.0mm,作為該實驗的結果,如果靜電場控制電極63和73的深度被設定得更深,而邊緣部分62和72的通過孔形成得更大,可以得知,能夠獲得水平直徑的顯著放大效果。圖16展示了陽極的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最優(yōu)方案的實驗結果,其滿足外側電子束通過孔和中央電子束通過孔的適聚焦(justfocus)電壓和OCV,而邊緣部分的最大垂直直徑與最大水平直徑之比被設為0.47,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被設為4.0mm。從該結果可知,與OCV的最優(yōu)值-2.5~-1.0mm對應的陽極靜電場控制電極深度的設計值為4.2mm,即外側電子束與中央電子束的水平和垂直適聚焦電壓相等。因此,在本發(fā)明中,應當將陽極70的靜電場控制電極73的深度設計得比聚焦電極60的靜電場控制電極63的深度更深。這個結果與現(xiàn)有技術的電子槍主透鏡的結果相反。在本發(fā)明電子槍的主透鏡結構中,陽極70的靜電場控制電極73的深度應當比聚焦電極60的靜電場控制電極63的深度更深,以獲得對三條電子束相同的透鏡作用和最優(yōu)OCV。由于為了放大主透鏡而將邊緣部分孔徑和靜電場控制電極做得更深,因此靜電場控制電極的中央電子束通過孔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直徑均應做得小于外側電子束通過孔,以使中央電子束和外側電子束保持相同的會聚力。本發(fā)明的電子槍主透鏡的最佳設計尺寸如下-聚焦電極和陽極的邊緣部分最大水平直徑為19.6mm,最大垂直直徑為9.2mm-邊緣部分的最大垂直直徑與最大水平直徑之比為0.468-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對聚焦電極為4.0mm,對陽極為4.2mm-靜電場控制電極的中央孔徑聚焦電極為5.5mm,陽極為5.5mm-靜電場控制電極的外側孔徑聚焦電極為5.5mm,陽極為5.6mm-電壓陽極電壓為26.0KV,聚焦電極電壓為6700V本發(fā)明的主透鏡直徑在水平方向為11.0mm,在垂直方向為7.8mm。通過將水平方向的主透鏡直徑放大到大約11.0mm以減小對聚焦有很大影響的水平直徑,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的主透鏡相比,可以獲得25%的放大效果,從而得到能夠滿足高分辨率和高頻率要求的更小的光點直徑。通過向中央電子束部分提供比外側電子束部分弱的DQ透鏡作用,用來補償中央透鏡直徑與外側透鏡直徑之間的差異,可以在整個屏幕上獲得優(yōu)異的聚焦特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對本發(fā)明的彩色CRT電子槍進行各種改進和變換。然而,假如對本發(fā)明的改進和變換出自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圍,則本發(fā)明將包含這些改進和變換。權利要求1.一種彩色CRT電子槍,包括多個用于發(fā)射電子束的陰極;帶有控制電極和加速電極的用于控制電子束發(fā)射量的三極管單元;帶有至少兩個用于會聚電子束的電極的預聚焦透鏡單元;用于構成主透鏡以將電子束聚焦到屏幕上的兩個電極,其中每個電極包括位于三條電子束共用的各主透鏡形成電極的相對面上的邊緣部分,和與邊緣部分相隔一定距離的靜電場控制電極,其特征在于,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中,自陽極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大于自陰極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2.一種彩色CRT電子槍,包括多個用于發(fā)射電子束的陰極;帶有控制電極和加速電極的用于控制電子束發(fā)射量的三極管單元;帶有至少兩個用于會聚電子束的電極的預聚焦透鏡單元;用于構成主透鏡以將電子束聚焦到屏幕上的兩個電極,其中每個電極包括帶有在三條電子束共用的各主透鏡形成電極的相對面上的邊緣部分的杯形電極,在內部與邊緣部分相隔一定距離的具有三個電子束通過孔的靜電場控制電極,和一杯形電極,該三者相互電連接,其特征在于,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中,至少其中一個電極的最大水平直徑H,最大垂直直徑V,與從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距離L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述L≥4.0(V/H)+2.1。3.權利要求1或2中的電子槍,其特征在于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中,至少一個電極的最大垂直直徑V與最大水平直徑H的比值V/H被設定為V/H≥0.45。4.權利要求1或2中的電子槍,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主透鏡形成電極的靜電場控制電極中的中央電子束通過孔的水平和垂直直徑小于外側電子束通過孔的水平和垂直直徑。5.權利要求4中的電子槍,其特征在于,靜電場控制電極的中央電子束通過孔為圓形。6.一種彩色CRT電子槍,包括多個用于發(fā)射電子束的陰極;帶有控制電極和加速電極的用于控制電子束發(fā)射量的三極管單元;帶有至少兩個用于會聚電子束的電極的預聚焦透鏡單元;包括至少兩個用于從整個屏幕區(qū)域清除垂直光暈的電極的DQ透鏡單元;用于構成主透鏡以將電子束聚焦到屏幕上的兩個電極,主透鏡具有下面所述的關系,主透鏡直徑≥(頸部直徑x0.26)+1.4,其特征在于,由DQ透鏡單元形成的中央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比外側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弱。7.權利要求6中的電子槍,其特征在于,每個主透鏡形成電極包括在各主透鏡形成電極的相對面上的邊緣部分,作為三條電子束的共用通過孔,和固定在主透鏡形成電極上遠離邊緣部分的靜電場控制電極。8.權利要求7中的電子槍,其特征在于最大水平直徑H,最大垂直直徑V,與從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距離L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述L≥4.0(V/H)+2.1。9.權利要求6中的電子槍,其特征在于用于構成DQ透鏡的電極包括具有垂直延長的鎖孔形的電子束通過孔的電極,和環(huán)繞電子束通過孔的水平板形凸起,中央電子束部分的板形凸起的高度低于外側電子束部分的板形凸起的高度。全文摘要具有主透鏡形成電極的彩色CRT電子槍,其中從陽極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大于從陰極邊緣部分到靜電場控制電極的深度,由DQ透鏡單元形成的中央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比外側電子束部分的DQ透鏡作用弱,從而通過放大主透鏡直徑和校正DQ透鏡內中央電子束與外側電子束的不一致來減小光點直徑。文檔編號H01J29/48GK1260580SQ99127398公開日2000年7月19日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9日優(yōu)先權日1999年1月12日發(fā)明者曹成昊,金元鉉,鄭吉永,金東暎,金鉉喆,孫基福,金兌奎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