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帶有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的汽車前燈的帶有一個燈絲的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帶有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的汽 車前燈的帶有一個燈絲的燈,這種燈包括至少一個外管和發(fā)光區(qū)域, 且這種燈從外管的多個區(qū)域發(fā)出至少可見光,其中,將至少一個局部 涂層布置在外管上,以在實現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
時,可將明/暗分離點(F)以下的行車空間的區(qū)域照亮.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用語"外管"是指在燈帶有多于一個管的 情形中的最外部的管,以及在燈僅有一個管情形中的單管.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這些燈是指白熾燈,尤其是指卣素燈,例 如,來自于飛利浦公司的H1、 H7、 H9和H11燈'
在白熾燈的情況下,發(fā)光區(qū)域主要是白熾燈絲的區(qū)域,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帶有近光燈功能的車輛前燈是產生明/暗分 離點的所有前燈,例如,純近光前燈或組合全束和近光前燈。純霧光 前燈、組合近光和霧光前燈以及彎道照明前燈也在此方面相關,
用于這種應用領域的燈是如帶有一個燈絲的白熾燈,尤其是卣素燈。
將用于汽車前燈的這些燈在其最重要的參數方面依據國際標準, 例如,SAE和ECE標準,這些參數特別與歐洲或美國市場有關.作為
示例,精確地限定將在每種情況下在限定位置進行觀察的光強度。例 如,根據在歐洲適用的E112規(guī)定,在行車空間的右半側內的光強度必 須滿足某些最小值,且在行車空間的左半側內的光強度必須不超過所 限定的最大值。
因此,更希望得到從行車空間的左半側到右半側的光強度的有限 再分布,而不是用現有技術中的未涂覆光源所獲得的均勻強度分布.
這是因為帶有近光功能的前燈通常配備有燈,這些燈在垂直于燈 絲的軸的行車空間方向中發(fā)射強度幾乎均勻的可見光,這樣,通常就 會產生均勻照明的行車空間。
已知光強度的增加提高在行車空間內危險的可見性,例如行車標記,以使車輛的駕駛員能夠更好和/或更快地察覺這些行車標記,這樣 通??稍黾拥缆钒踩?
背景技術:
WO 2004/03924 A2公開了 一種用于帶有近光功能的車輛前燈的 燈,這種燈包括外管和發(fā)光區(qū)域,且這種燈從外管的多個區(qū)域發(fā)出不 同色彩的至少可見光,其中,將至少一種局部涂層布置在外管上,以 在實現近光燈功能時,可用在局部涂層散射的可見有色光至少局部地 照亮至少位于明/暗分離點以上的行車空間的區(qū)域.同時,利用這種燈, 可用不同色彩的可見光在限定區(qū)域將位于明/暗分離點以下的行車空間 的區(qū)域照亮。主要對這種局部涂層的吸收涂層描述,因為通過局部涂 層所散射的散射光將通過明/暗分離點之上的行車空間,不過,這種散 射光在某些應用中并不理想。
在靠右側駕駛車輛的情況下,在車輛行駛的方向上,車輛的駕駛 員來講難以看到位于道路的右半側的危險標記或交通標記,特別是在 潮濕的天氣。
需要燈尤其是卣素燈,當實現它們的基本照明功能時,這些燈以 限定的方式并可能用多種色彩照亮明/暗分離點以下的行車空間.這些 燈不應展示明/暗分離點以上的由局部涂層引起的任何散射光,且這些
燈特別是以公知的方式與常規(guī)的反射鏡協作,應在帶有不同強度的不 同區(qū)域內照亮明/暗分離點以下的行車空間,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車輛駕 駛在右側的情況下在駕駛員一側的行車空間中尤其是在離車輛盡可能 遠的區(qū)域中增加光強度,其中,應在接近的車輛的區(qū)域中不增加光強 度。應可用較高或較低強度的光將位于車輛前面的行車空間的限定區(qū) 域照亮,即前面所提及的區(qū)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這種涂層的燈和包括這種燈的照 明設備,在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生產中能夠有效地制造這種燈,這種燈在明/ 暗分離點以下的行車空間的限定區(qū)域中展示出容易察覺的不同的光強 度,從而在實現燈的基本照明功能時提高路上安全性,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來實現。對于本發(fā)明而言,有必要將至少一種局部涂層布置在外管上,以 在實現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時,以增加的強度在第 一限定區(qū)域并用減小的強度在第二限定區(qū)域可將位于明/暗分離點以下 的行車空間的區(qū)域照亮,且局部涂層是至少局部的反射涂層.
這種照明由處于運行狀態(tài)的以已知方式帶有常規(guī)反射銑的根據本 發(fā)明的燈的功能性配合來產生,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常規(guī)的反射鏡是尤其可從商業(yè)上獲得的用 于白熾燈的反射鏡,這些反射鏡在反射前燈內特別具有旋轉對稱結構 且以已知方式適合于各自燈的基本功能,例如,在形狀、結構和材料 的選捧方面。
反射鏡可以是這種燈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結構性單元的一部分, 在這種結構性單元中,可將燈插入以進行操作,而燈本身不包括反射 鏡.
從原則上來講,這種燈既可用在投射前燈中也可用在反射前燈 中,其中,必須按照燈的不同安裝位置以已知的方式相應地布置這種 局部涂層.
根據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分配所發(fā)射的光的數量,與沒有這種局 部涂層的燈相比,在車輛在右側駕駛的情況下,在駕駛員一側的行車 空間的區(qū)域中將獲得增加的光強度,且在行車空間的接近車輛的區(qū)域 中,將獲得減少的光強度.
在靠左側駕駛車輛的國家中,在將這種燈用于車輛的照明時,必 須對反射鏡內的這種燈的布置進行相應的改變。
除了其它的準則之外,對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的選擇還取決于 這種涂層相對于燈的其它性能是否是中性色彩。中性色彩涂層是理想 的。
在實現近光功能時,根據所希望的涂層或涂層的部分的功能,局 部涂層可以是均勻或不均勻的,尤其在層結構、層厚度和層成分方面,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這種涂層并不覆蓋燈管表面的全部區(qū)域,所發(fā) 射的光從燈管表面離開外管.
這種涂層還可包括多個不同的局部區(qū)域,根據這些局部區(qū)域各自 的功能,將這些局部區(qū)域以限定的方式布置在燈管上,尤其是外管上。
在實現近光功能時,出于局部涂層的原因,所以以在一個區(qū)域降低光強度并在另一個區(qū)域增加光強度的方式可將明/暗分離點以下的行 車空間照亮.
優(yōu)選帶有一個燈絲的這種燈是由素燈,因為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 案可有效地轉移到大規(guī)模生產,尤其是替換零件市場.
優(yōu)選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具有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100%的 反射程度。利用這種反射程度,可特別易于察覺強度方面的差異. 優(yōu)選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是干涉涂層.
干涉涂層通常不會導致任何散射光.而且,可忽略通過干涉涂層 的可見光的吸收。優(yōu)選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是一種干涉涂層,這種 干涉涂層尤其反射未濾色光.這樣,在靠右側行車的情況下,這種經 過反射的中色光傳遞到朝向道路的右側邊緣的區(qū)域。這樣,與沒有這 種干涉涂層的燈相比,可增加車輛前面的約50至IOO米道路右側邊緣 的區(qū)域中的光強度,
就局部涂層的布置和形式而言,優(yōu)選以帶狀形式方式這種涂層, 其中,將涂層的最長尺寸布置成平行于燈的縱軸.這種形式尤其可采 用簡單的技術來制造這種涂層。
在靠右側行車的情況下,涂層在相對于燈的水平安裝位置的圓柱
形外管上,特別優(yōu)選這種涂層覆蓋寬度為其自身的較小尺寸的45°+/-45°和/或315。+/-45°的分段區(qū)域,特別優(yōu)選45°+/-25°的分段區(qū)域.
在某種程度上將坐標系統理解為坐標0°和180。位于燈的虛水平對 稱軸上,且坐標90°和270。位于燈的虛豎向對稱軸上,其中,90°坐標 位于坐標系統中的270。坐標上方。
局部涂層的限定的尺寸和位置增加本發(fā)明的基本效果?,F已發(fā) 現,沿著燈上任意位置的管軸延伸的局部涂層通常并不導致行車空間 中光強度的明顯增加.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通過照明單元來實現,這種照明單元包括至少一 個如權利要求1至9所述的燈。
這種照明單元可包括反射前燈或投射前燈.
將參考示于圖中的實施例的示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描述,不 過,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圖1示出了用于反射前燈的卣素燈的示意性側視圖.
困2示出了穿過燈1的圃柱形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困.
圖3示出了示于圖1的燈的行車空間中光分布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燈1的示意性側視困,燈1是卣素燈, 圖1示出的燈1是在安裝在反射鏡之前,并用于反射前燈.燈絲5用 作燈l的光源并布置在燈管中,在此情形中,燈管也是燈1的外管3. 燈絲5約5mm長lmm寬,并以常規(guī)方式連接到返回柱7和電源8.
就其外部輪廓而言,發(fā)光區(qū)域4主要由燈絲5的范圍尤其是燈絲5 的外部區(qū)域劃界.可將發(fā)光區(qū)域4描述為近似于圓柱形,其中,其縱 向軸平行于燈絲5的縱向軸以及局部涂層2的縱向軸延伸.類似于圃 柱形的發(fā)光區(qū)域4的直徑約為1.2mm,長度約為5.2mm,
外管3以氣密方式連接到帽(未在圖1中示出)。將以局部透光 涂層形式的防護膜6涂覆到外管3的外表面,并位于指向所示出的安 裝位置中的行車空間的方向的端部。
局部涂層2僅完全布置在外管3的外表面的部分上,
外管3還具有不帶有任何涂層的區(qū)域9,因此,基本上未過濾的光 從這個區(qū)域9離開.
局部涂層2是包括多個層的干涉涂層。
對局部涂層2的溫度穩(wěn)定性的要求尤其由經常性地出現在燈1的 外管3上的600"C至800"C的溫度確定。
局部涂層2是電介質涂層并包括至少兩個至多五個層,這種涂層 用公知的方式通過濺射工藝涂覆,其中,用機械掩膜遮蔽涂覆過的區(qū) 域。在這種工藝中,將二氧化硅用作具有低折射率的材料,并且將二 氧化鈦用作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蛘?,可將二氧化鋯或五氧化鉭用 作具有較高折射率的材料。在每種情形中,單個的層可具有20至120nni 的厚度,其中,整個涂層的厚度至少為50nm至多為1500nm.可從US 20050024880獲知這種局部涂層的詳細描述的進一步的細節(jié)或表示。
這種帶狀干涉濾層2的寬度約為4mm,縱向尺寸約為8mm。這種 帶狀干涉濾層的寬度至少為發(fā)光區(qū)域4的寬度,并涂覆到外管3的表 面。圖2示出了穿過燈1的圃柱形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圖.發(fā)光區(qū)域4 和燈絲5布置在外管3的水平和豎向對稱軸的交點以下,這些對稱軸 在圖1中用點劃線示出.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2布置在燈管3的外 表面的部分上.在圓柱形外管3上,涂層2覆蓋寬度為其自身較小尺 寸的45°+/-25°的分段區(qū)域.在本說明書中,第一坐標,即45°,描述涂 層2的虛中心點的位置,涂層2在類似于圖2的截面困中燈1的外管3 的表面上。第二坐標,即+/-25°,描述布置成分段形式的帶狀涂層2的 較小尺寸。
圖2示出了用于右側行車的反射前燈的一個示例,其中,在已安 裝位置,看圖2的人在從朝向反射前燈的行車空間看.(若在另一側, 圖2示出用于左側行車的投射前燈的一個示例,在已安裝位置,看圖2 的人往往會在從朝向行車空間的投射前燈看.)
在圖2中,以類似于常規(guī)反射鏡(未示出)中的安裝位置的方式 示出燈l,這樣就確保根據本發(fā)明的效果.燈l在反射鏡中的這種水平 安裝位置與用于右側行車的前燈的使用相關,燈1在反射鏡中的這種 水平安裝位置即燈絲5和返回柱7或多或少布置在豎向(虛)對稱軸 上,其中,燈絲5位于返回柱7以下的位置。
圖3示出了在豎向布置的膜上的示于圖1的燈的行車空間中光分 布的示意圖,如在實現近光功能時在車輛前10米。
圖3中有線A,線A作為接近車輛的駕駛員的眼睛在什么移動的 線;B是道路左側邊緣的線;C是道路的中心線;D是右側車道的中心 線;E是道路右側邊緣的線;F是明/暗分離點的線;H光強度降低的 區(qū)域,G和I光強度增加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由明/暗分離點的線F朝向 頂部劃界。
穿過局部涂層2的光投射到接近于明/暗分離點的行車空間中。穿 過局部涂層2反射的光出現在區(qū)域G和I中的行車空間中.明/暗分離 點是行車空間中將由前燈照亮的行車空間從未由前燈照亮的行車空間 分開的區(qū)域。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帶有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的汽車前燈的帶有一個燈絲的燈,所述燈包括至少一個外管(3)和發(fā)光區(qū)域(4),且所述燈從所述外管(3)的多個區(qū)域發(fā)出至少可見光,其中,將至少一個局部涂層(2)布置在所述外管(3)上,以在實現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時,可將明/暗分離點(F)以下的行車空間的區(qū)域在第一限定區(qū)域以增加的強度照亮,并在第二限定的區(qū)域以降低的強度照亮,且所述局部涂層(2)是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燈U)是囟素燈.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局部地反射的 涂層具有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100%的反射程度。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是干涉涂層,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局部地反射的 涂層是尤其反射未濾色光的干涉涂層.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以帶狀方式形成所述涂 層(2),其中,將所述涂層的最長尺寸布置成平行于所述燈的縱軸。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層(2)覆蓋在 圓柱形外管(3)上,覆蓋寬度為其自身較小尺寸的45°+/-45°和/或 315°+/-45°的特別優(yōu)選45°+/-25°和/或315°+/-25°的分段區(qū)域.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在實現燈的各自的功能 時,可將明/暗分離點(F)以下的行車空間照亮,以使黃色光在第一 區(qū)域(H)中占優(yōu)、藍色光在第二區(qū)域(G)中占優(yōu),并且使基本上未 受到所述涂層(2)影響的光在第三區(qū)域(I)中占優(yōu),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層(2)在反射程度方面是均勻或不均勻的。
10. —種照明設備,所述照明設備至少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 的任何一項所述的燈(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帶有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的汽車前燈的帶有一個燈絲的燈,這種燈包括至少一個外管(3)和發(fā)光區(qū)域(4),且這種燈從外管(3)的多個區(qū)域發(fā)出至少可見光,其中,將至少一個局部涂層(2)布置在外管(3)上,以在實現近光燈、霧燈、轉向燈或彎道照明功能時,可將明/暗分離點(F)以下的行車空間的區(qū)域在第一限定區(qū)域以增加的強度照亮,并在第二限定的區(qū)域以降低的強度照亮,且局部涂層(2)是至少局部地反射的涂層。
文檔編號H01K1/32GK101427343SQ200680012068
公開日2009年5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4月12日
發(fā)明者L·庫帕 申請人: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