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剝線鉗,尤其涉及一種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
背景技術:
在光纜制造業(yè),皮線跳纖生產(chǎn)過程中鋼絲與gjkh、gjxfh(皮線光纜)的正確分離方法一直影響著車間的工作效率,目前皮線跳纖主要靠人工剝皮線,其危險系數(shù)高,效率低,而且由于剝皮線的刀片小,容易丟失,從而增加了光纜的生產(chǎn)成本。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使其更具有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
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包括鉗本體,所述鉗本體包括鉗頭和手柄,所述鉗頭包括鉸接在一起的鉗頭上部和鉗頭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鉗頭上部上固定設置有上模塊,所述鉗頭下部上固定設置有下模塊,所述上模塊和下模塊相對地設置,所述上模塊包括上模塊本體,所述上模塊本體的下表面上開設有第一置線槽,上模塊本體的上表面上開設有開刀孔,所述開刀孔從上模塊本體的上表面延伸至第一置線槽,所述開刀孔內(nèi)設置有刀片,所述刀片的端部穿過開刀孔并伸入至第一置線槽內(nèi),所述上模塊本體的右側面上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從模塊本體的右側面延伸至開刀孔,所述螺孔內(nèi)設置有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桿。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所述下模塊的上表面上開設有第二置線槽,所述第二置線槽與第一置線槽相對。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所述下模塊的上表面上設置有插板,所述插板的數(shù)目為兩塊,并且兩塊插板分別設置在第二置線槽的左右兩側,所述上模塊的下表面上對應插板的位置處設置有與所述插板相適配的 插板槽。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所述上模塊和下模塊分別焊接在鉗頭上。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所述開刀孔為矩形通孔,所述第一置線槽和第二置線槽分別為矩形槽。
借由上述方案,本發(fā)明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包括鉸接連接的鉗頭上部和鉗頭下部,鉗頭上部和鉗頭下部上分別設置有上模塊和下模塊,上模塊上開設有第一置線槽,上模塊的上表面上還設有與第一置線槽相通的開刀孔,其側面開設有與開刀孔相通的螺孔。通過設置第一置線槽,操作人員可將線纜放置在第一置線槽內(nèi),并通過上模塊和下模塊將線纜壓緊在第一置線槽內(nèi),開刀孔內(nèi)設置的刀片與線纜的表面接觸,操作人員只要猛拉手柄便可將光纜與鋼絲分離,使用非常方便,而且不容易對人體產(chǎn)生傷害,提高了工作效率,易于操作,維修方便,可靠性高。此外,操作人員可通過螺桿將刀片壓緊在開刀孔內(nèi)。
將刀片放入上模塊上方的槽內(nèi),通過螺桿將其固定,通過用手張開上下模塊將皮線放在槽內(nèi),上下卡槽對貼緊實,然后給其一個瞬間的拉力將其拉開。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上模塊的主視圖;
圖3是圖2的仰視圖;
圖4是圖3的右視圖;
圖5是下模塊的主視圖;
圖6是圖5的俯視圖。
圖中,1:鉗本體;2:鉗頭;3:手柄;4:鉗頭上部;5:鉗頭下部;6:上模塊;7:下模塊;8:上模塊本體;9:第一置線槽;10:開刀孔;11:螺孔; 12:第二置線槽;13:插板;14:插板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參見圖1至圖6,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包括鉗本體1,鉗本體包括鉗頭2和手柄3,鉗頭包括鉸接在一起的鉗頭上部4和鉗頭下部5,其特征在于:鉗頭上部上固定設置有上模塊6,鉗頭下部上固定設置有下模塊7,上模塊和下模塊相對地設置,上模塊包括上模塊本體8,上模塊本體的下表面上開設有第一置線槽9,上模塊本體的上表面上開設有開刀孔10,開刀孔從上模塊本體的上表面延伸至第一置線槽,開刀孔內(nèi)設置有刀片(圖中未示出),刀片的端部穿過開刀孔并伸入至第一置線槽內(nèi),上模塊本體的右側面上開設有螺孔11,螺孔從模塊本體的右側面延伸至開刀孔,螺孔內(nèi)設置有與螺孔配合的螺桿(圖中未示出)。
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通過設置第一置線槽,操作人員可將線纜放置在第一置線槽內(nèi),并通過上模塊和下模塊將線纜壓緊在第一置線槽內(nèi),開刀孔內(nèi)設置的刀片與線纜的表面接觸,操作人員只要猛拉手柄便可將光纜與鋼絲分離,使用非常方便,而且不容易對人體產(chǎn)生傷害,提高了工作效率,易于操作,維修方便,可靠性高。此外,操作人員可通過螺桿將刀片壓緊在開刀孔內(nèi)。
作為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下模塊的上表面上開設有第二置線槽12,第二置線槽與第一置線槽相對。第二置線槽的設置使得線纜能夠更放便的設置在第一置線槽和第二置線槽之間。
作為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下模塊的上表面上設置有插板13,插板的數(shù)目為兩塊,并且兩塊插板分別設置在第二置線槽的左右兩側,上模塊的下表面上對應插板的位置處設置有與插板相適配的插板槽14。插板和插板槽的設置在于使得上模塊和下模塊能夠更精準地定位。
作為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上模塊和下模塊分別焊接在鉗頭上。
作為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自承式皮線纜跳纖剝線鉗,開刀孔為矩形通孔,第一置線槽和第二置線槽分別為矩形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