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處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20306閱讀:166來源:國知局
一種處理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處理盒,包括第一殼體、顯影元件、驅動力接收單元和控制機構,驅動力接收單元包括驅動力接收頭和動作套,控制機構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過獲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施力元件相對于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設置在所述處理盒第一殼體的殼體末端。使處理盒的驅動力接收頭在可實現(xiàn)軸向伸縮的情況下,使驅動力接收頭無需借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其余內部結構與處理盒之間產(chǎn)生的壓迫力即可使驅動力接收頭軸向實現(xiàn)伸縮與驅動單元進行嚙合。
【專利說明】一種處理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處理盒。

【背景技術】
[0002]一種處理盒,該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在電子成像裝置上。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內設置有旋轉力驅動單元。所述處理盒包括用于承載圖像載體的感光元件,以及設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驅動力接收單元,其驅動力接收單元上設置有驅動力接收頭。所述的驅動力接收頭與電子成像裝置的驅動單元相互嚙合后進而將旋轉驅動力傳遞至驅動力接收單元,最后驅動感光元件使其旋轉。
[0003]中國專利CN201010585490.8中公開了一種使所述驅動力接收頭可沿感光元件的軸向方向上進行伸縮的伸縮機構,以及利用外部作用力施加在按壓桿后使伸縮機構進行伸縮的控制機構。所述的伸縮機構設置與感光元件一端的驅動力接收單元相連,所述控制機構通過外部作用力控制驅動力接收單元,使驅動力接收單元的驅動力接收頭可沿感光元件的軸向方向進行伸縮,實現(xiàn)與電子成像裝置上的驅動單元進行嚙合或分離。根據(jù)公開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的不足之處在于處理盒的需要借助外力推力的情況下才可與電子成像裝置內的驅動單元相互嚙合。其技術方案的特點是:位于處理盒后部的按壓桿(控制機構)接收來至機器(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的推力,迫使按壓桿推動或轉動位于感光元件一端的驅動力接收單元(伸縮機構),使驅動力接收頭沿感光元件的軸向方向向外伸出與電子成像裝置的驅動單元嚙合驅動。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驅動力接收頭向外伸出后與驅動單元嚙合時的行程需一直由按壓桿的推動或轉動所維持,而按壓桿的推動或轉動則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內部結構與處理盒的按壓桿之間的壓迫力所維持,倘若因門蓋或內部結構的受損或與按壓桿之間的壓迫力不足以有效地迫推或轉動驅動力接收頭使其向外伸出至預設的最小嚙合行程,那么驅動力接收頭將難以與驅動單元進行嚙合驅動,最終處理盒將無法參與顯影工作。
[0004]因此,需要一種全新的方案,使處理盒的驅動力接收頭在可實現(xiàn)軸向伸縮的情況下,使驅動力接收頭無需借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其他內部結構與處理盒之間產(chǎn)生的壓迫力使驅動力接收頭軸向實現(xiàn)伸縮與驅動單元進行嚙合。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處理盒,以解決現(xiàn)有處理盒在使用過程中需借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其余內部結構與處理盒之間產(chǎn)生的壓迫力來抵接的技術問題。
[0006]為了實現(xiàn)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0007]一種處理盒,該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在電子成像裝置上,所述處理盒包括第一殼體、顯影元件、驅動力接收單元和控制機構;所述驅動力接收單元包括驅動力接收頭和動作套,所述控制機構控制驅動力接收單元的動作套使驅動力接收單元的驅動力接收頭進行軸向伸縮以與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驅動單元嚙合驅動;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控制機構中包括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過獲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進行伸縮,所述施力元件相對于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設置在所述處理盒第一殼體的殼體末端。所述施力元件為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設有迫推面,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通過接收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所述推力施加的方向與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相同。
[0009]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相對于第一殼體朝外設置。
[0010]在接近處理盒的第一殼體的殼體末端處設置一凹部。
[0011]還包括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設置在凹部處,所述第二推板設有迫推面,所述第二推板的迫推面通過接收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所述推力施加的方向與處理盒從電子成像裝置中拆卸的方向相同。
[0012]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與第二推板的迫推面的朝向大致相反。
[0013]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還設置有一懸臂,所述懸臂通過接收上述的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
[0014]還包括一按壓桿,所述懸臂與按壓桿配合推拉動作套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實現(xiàn)向內縮進或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所述懸臂與按壓桿是獨立分開的或是一體注塑成型的。
[0015]在處理盒的第一殼體內設置有一彈性件,當不再對第一推板或/和第二推板的迫推面施加推力時,彈性件釋放彈力迫推第一推板或/和第二推板移動至受力前的預設位置,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外伸出。
[0016]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一殼體上,所述施力元件的旋轉軸與顯影元件的心軸或感光元件的心軸大致平行。
[0017]所述施力元件通過向一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
[0018]所述施力元件通過向與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外伸出。
[0019]所述施力元件為活動支架,所述活動支架設有懸臂,所述活動支架通過懸臂可擺動地與第一殼體配合。
[0020]所述活動支架的懸臂還設有一力臂,所述動作套設有一懸臂;所述活動支架的力臂與動作套的懸臂配合控制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或沿軸向向外伸出。
[0021]所述第一殼體的末端還設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可收納所述活動支架。
[0022]所述處理盒還設有一按壓桿,所述施力元件將獲得的外部作用力傳遞至所述按壓桿,所述按壓桿推動或拉動動作套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或沿軸向向外伸出。
[0023]在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控制機構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過獲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施力元件相對于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設置在所述處理盒第一殼體的殼體末端。使處理盒的驅動力接收頭在可實現(xiàn)軸向伸縮的情況下,使驅動力接收頭無需借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其余內部結構與處理盒之間產(chǎn)生的壓迫力即可使驅動力接收頭軸向實現(xiàn)伸縮與驅動單元進行嚙合。避免了在安裝過程中驅動力接收頭與驅動單元形成結構干涉或相互碰撞。解決了現(xiàn)有處理盒在使用過程中需借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其余內部結構與處理盒之間產(chǎn)生的壓迫力來抵接的技術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處理盒的組成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0025]圖2是處理盒的組成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0026]圖3是處理盒的感光元件與驅動力接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4a是驅動力接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b是驅動力接收單元與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驅動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是按壓桿使動作套旋轉的動作示意圖;
[0030]圖6a是按壓桿使驅動力接收單元向外伸出的動作示意圖;
[0031]圖6b是按壓桿使驅動力接收單元向內縮進的動作示意圖;
[0032]圖7、8是本實施例一中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9、10是本實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1、12是本實施例一中的第二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3是本實施例一中的驅動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4是本實施例一中的驅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5是本實施例一中的背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6、17、18是本實施例一中的控制機構的結構與動作過程的示意圖;
[0039]圖19是本實施例一中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的位置示意圖;
[0040]圖20是本實施例二中的第一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21是本實施例二中的第二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2是本實施例二中的驅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23是本實施例二中的控制機構的結構與動作過程的示意圖;
[0044]圖24是本實施例三中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的示意圖;
[0045]圖25a、25b、26a、26b是本實施例三中的控制機構的動作過程示意圖;
[0046]圖27是本實施例四中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的示意圖;
[0047]圖28是本實施例四中的驅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0048]圖29是本實施例四中的輔助驅動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0049]圖30是本實施例四中的控制機構的動作過程示意圖;
[0050]圖31是本實施例五中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的示意圖;
[0051]圖32是本實施例五中的控制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52]圖33、34是本實施例五中的控制機構的動作過程示意圖;
[0053]圖35是本實施例六中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的示意圖;
[0054]圖36是本實施例六中的第一推板的結構示意圖;
[0055]圖37是本實施例六中的控制機構的動作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6]下面根據(jù)【專利附圖】
附圖
【附圖說明】實施方式。
[0057]本實用新型中,軸向為與感光元件的軸線基本同軸或平行的方向。
[0058]本實用新型中,處理盒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安裝方向為與軸向方向基本保持垂直。
[0059]本實用新型中,處理盒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拆卸方向為于安裝方向相反。
[0060](處理盒)
[0061]如圖1至2所示,為電子成像裝置(未出示)中的處理盒C的結構示意圖。處理盒包括殼體(第二殼體100和第一殼體200)以及殼體(軸向)兩端的第一擋板150a和第二擋板150b,在第二殼體100內收容有充電元件10、清潔元件20、感光元件50等,在第一殼體200內收容有顯影元件40、控粉元件30與顯影劑等。
[0062]位于感光元件50的軸向一端設置有驅動力接收頭55,驅動力接收頭55通過與電子成像裝置內的驅動單元800嚙合,接收來至驅動單元800的旋轉驅動力并驅動感光元件50轉動,最終使處理盒參與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顯影工作。
[0063]在本實用新型中,處理盒C感光元件50的工作方向為向逆時針方向轉動。
[0064](驅動力接收單元一)
[0065]如圖3至圖6b所示,為設置在感光元件50軸向一端的驅動力接收單元50a,驅動力接收單元50a包括動作套51、定位套52、驅動力接收頭55、彈簧56、齒輪套57、定位扣58。動作套51的圓周表面設置有配合孔51a、其內部有內凹的傾斜面51b ;定位套52的外表面設置有外凸的傾斜面52b、固定部52a以及窄口 52c ;驅動力接收頭55設置有限位面55b、動力接收口 55a、力傳遞柱55c以及限位凹槽55d ;齒輪套57表面設置有齒輪、內部設置有力接收面57a ;上述的驅動力接收單元50a內的各組件的配合關系是:驅動力接收頭55安裝至齒輪套57,其限位凹槽55d穿過齒輪套57被定位扣58固定。彈簧56設置在驅動力接收頭55和齒輪套57之間以施加彈力于驅動力接收頭55,且通過定位扣58對驅動力接收頭55的限位凹槽58的固定,使驅動力接收頭55在齒輪套57中具有一定的軸向彈性行程量。定位套52穿過驅動力接收頭55的動力接收口 55a至限位面55b,其定位套52的窄口 52c需小于限位面55b。動作套51安裝至定位套52,其動作套51的內凹傾斜面51b與定位套52的外凸傾斜面52b配合。
[0066]此外,為實施對驅動力接收單元50a的整體控制,以實現(xiàn)驅動力接收頭55具有沿感光元件50的軸向伸縮功能,還需在驅動力接收單元50a上裝配按壓桿550和軸承板110,按壓桿550的定位凸起550a嵌合入動作套51圓周表面的配合孔51a中,軸承板110安裝至動作套51上,其軸承板110的背面設置有定位柱110a,其定位柱IlOa穿過動作套51嵌入定位套52的固定部52a,通過定位柱IlOa的安裝,使定位套52在自身旋轉方向上被固定。按壓桿550設置在殼體一端的第一擋板150a,軸承板110設置在第二殼體100。
[0067]參考圖6和圖6b,上述的驅動力接收單元50a、按壓桿550、軸承板110之間的動作關系是:通過來至按壓桿550的向前移動力Y2、向后移動力Yl (移動力Y2、Yl的移動方向大致與感光元件50的軸向方向垂直),其按壓桿550的定位凸起550a驅動(呈往返推動的動作)設置在動作套51圓周表面的配合孔51a使動作套51實現(xiàn)旋轉的往返動作。由于定位套52被軸承板11固定,當按壓桿向后方Yl移動時(可參考處理盒從電子成像裝置上拆卸的方向),定位凸起550a牽拉動作套51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逆時針方向Rl的旋轉,其旋轉狀態(tài)的內凹的傾斜面51b作用于定位套52外凸的傾斜面52b上,迫使處于固定狀態(tài)(在旋轉方向上固定)的定位套52產(chǎn)生沿感光元件50的軸向運動,即定位套52整體向內縮進。此時因定位套52安裝在驅動力接收頭55上,其窄口 52c抵壓限位面55b,定位套52產(chǎn)生的軸向運動同樣施加在驅動力接收頭55,使驅動力接收頭55亦整體沿軸向向內縮進,彈簧56也同時因驅動力接收頭55的向內縮進而受壓。同樣地,當按壓桿550向前方Y2移動時(參考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定位凸起550a推動動作套51使動作套產(chǎn)生順時針方向LI的旋轉,其動作套51不再直接作用于定位套52,內凹的傾斜面51b不再作用于外凸的傾斜面52b上。此時定位套52的窄口 52c同樣不再對驅動力接收頭55的限位面55b施加推壓力。同樣,處于齒輪套57與驅動力接收頭55之間的彈簧56因不再受壓而施放彈力至驅動力接收頭55,迫推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方向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
[0068]上述的驅動力接收單元一的實施動作為:當按壓桿550向后方Yl移動時,驅動力接收頭55因受到沿軸向的推壓力向內縮進,而當按壓桿550向前方Y2移動時,驅動力接收頭55因不再受壓而獲得來至彈簧56的推力沿軸向向外伸出。
[0069](驅動力接收單元二)
[0070]另外,上述的(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中的動作套51和定位套52結構還可以設置為:其動作套內部的內凹傾斜面的傾斜方向與(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中的動作套51的內凹傾斜面51b的傾斜方向相反、其定位套的外凸傾斜面同樣與(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中的定位套52的外凸傾斜面52b的傾斜方向相反。這樣,通過與(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不同的結構設置,當對驅動力接收單元二實施整體控制時,其按壓桿550向前(Y2方向)移動并推動動作套產(chǎn)生順時針方向LI的旋轉,基于上述相互接觸的內凹傾斜面和外凸傾斜面與(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中的相反,動作套和定位套控制驅動力接收頭整體沿軸向向內縮進;當按壓桿550向后(Yl方向)移動并牽拉動作套產(chǎn)生逆時針方向Rl的旋轉時,則驅動力接收頭受彈力沿軸向向外伸出。
[0071]上述的驅動力接收單元二的實施動作為:當按壓桿550向前方Y2移動時,驅動力接收頭55因受到沿軸向的推壓力向內縮進,而當按壓桿向后方Yl移動時,驅動力接收頭55因不再受壓而獲得來至彈簧56的推力沿軸向向外伸出。
[0072]最后,當電子成像裝置上的驅動單元800與驅動力接收頭55上的動力接收口 55a嚙合時,驅動單元800轉動驅動力接收頭55,而設置在驅動力接收頭55上的力傳遞柱55c抵接住齒輪套57內部的力接收面57a,最終將旋轉力傳遞至感光元件50。
[0073]另外,上述的驅動力接收單元50a中的各零件的中心盡量保持與感光元件50的中心軸線對齊。
[0074](控制機構)
[0075]下列實施例為控制上述驅動力接收單元的控制機構。在一般狀態(tài)下,在控制機構未對驅動力接收單元50a進行施加作用力時,即動作套51未對定位套52施加推壓力,其驅動力接收單元50a的初始狀態(tài)設定為驅動力接收頭55獲得來至彈簧56的彈力使動力接收口 55a —直保持向外伸出狀態(tài),如圖6a所示。
[0076]實施例一
[0077]在實施例一中,處理盒C內置(驅動力接收單元一)配合控制機構。
[0078]如圖7至19所示,為本實施例一的處理盒結構及其該控制機構的示意圖。
[0079]如圖7所示,處理盒C軸向一端設置有第一護蓋210和第二護蓋220,第一護蓋210和第二護蓋220用于保護其控制結構免于因外力的影響而受損,其第一護蓋210和第二護蓋220與軸承板110設置在處理盒C的同一端。
[0080]在接近處理盒C的第一殼體200的殼體末端處設置一凹部240,該凹部240為便于使用者在安裝處理盒C至電子成像裝置時提供的手持區(qū)域。在處理盒C的第一殼體200上設置有第一推板400和第二推板300,其第一推板400的最大高度和最大寬度幾乎等于處理盒C第一殼體200的殼體末端的高度和寬度,其第二推板300的最大高度和最大寬度基本等于凹部240的高度和寬度。
[0081]上述的處理盒C的殼體末端是指在處理盒C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時,處理盒相對于安裝方向上的殼體后端。
[0082]如圖7至圖15所示,為處理盒C中的控制機構的示意圖??刂茩C構包括: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驅動齒輪570、驅動桿540、牽引元件520、滑輪510、彈性件530、背板290等。第一推板400設置有迫推面420 (即外表面),而相對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柱440、齒條410、限位凸起430。第二推板300設置有迫推面320 (即外表面),而相對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柱340、齒條310、限位凸起330。驅動齒輪570設置有第一齒輪571、第二齒輪572、定位孔573。驅動桿540設置有齒條541、牽引孔542。背板290設置有限位凹槽291和定位柱295。
[0083]控制機構中各零件的裝配關系為:第一推板400設置在處理盒C第一殼體200的殼體末端,其第一推板400的迫推面420相對于第一殼體200朝外設置。第二推板300相對于第一推板400的位置反向設置在凹部240處,其第二推板300的迫推面320與第一推板400的迫推面420的朝向相反且兩推板(300、400)的內表面相對,位于第一推板400和第二推板300的凸柱(340、440)上裝配有彈性件530。優(yōu)選地,其中一推板的凸柱可套入另一推板的凸柱中,可避免相互脫離。驅動齒輪570設置于兩推板(300、400)之間,其推板上的齒條(310、410)同時與驅動齒輪570的第一齒輪571嚙合,而驅動齒輪570的第二齒輪572則與驅動桿540的齒條541嚙合。牽引元件520的一端固定在驅動桿540的牽引孔542中,而牽引元件520的另一端則固定在按壓桿550的牽引孔551中。而按壓桿550則與驅動力接收單元50a進行連接,具體可參考上述在(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中對驅動力接收單元50a的描述,這里不再復述。
[0084]如圖16至圖19所示,上述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C中的裝配位置為:第一推板400的限位凸起430安裝入第一殼體200 (殼體內部)的限位孔205中,限位凸起430在其自由端設置一倒扣,其倒扣穿過限位孔205后可防止第一推板400與第一殼體200分離。第二推板300的限位凸起330亦安裝入第一殼體200 (殼體內部)的限位凹槽206中,其限位凹槽206同樣可防止第二推板300與第一殼體200分離。驅動齒輪570安裝至第一殼體200 (殼體內部)的圓柱230上。另外,還需將一背板290安裝至第一殼體200內,其背板290的定位柱295配合至驅動齒輪570上,防止驅動齒輪570脫離,同時背板290上亦設置有限位凹槽291,限位凹槽291亦同樣與第二推板300的限位凸起330配合。另外,為使控制機構在運動過程中減少力損耗和摩擦系數(shù),使用滑輪510安裝在第一殼體200的一側,其牽引元件520經(jīng)過滑輪510的表面對按壓桿550進行牽引。為達到良好的牽引效果,牽引元件520的材料優(yōu)先選用柔性條狀或線狀材質。
[0085]上述實施例一中的控制機構的實施動作過程是:當使用者施加推力Fl (在迫推面420上)迫推第一推板400沿Y2方向移動或/和施加推力F2 (在迫推面320上)迫推第二推板300沿Yl方向移動時(其中推力Fl為與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而推力F2為與處理盒從電子成像裝置中拆卸的方向,與安裝方向相反)。在推力F1、F2的作用下,推板(300、400)的齒條(310或410)與驅動齒輪570的第一齒輪571嚙合并使其轉動。同時,轉動的第二齒輪572與驅動桿540上的齒條541嚙合并帶動驅動桿540朝方向Xl (軸向)移動,這時驅動桿540同樣拉動固定在驅動桿540—端的牽引孔542上的牽引元件520,最后牽引元件520的另一端在經(jīng)過滑輪510后拉動按壓桿550朝方向Yl移動(與推力F2基本同一朝向)。這樣,通過實施例一中的控制機構的力傳動,使按壓桿550控制驅動力接收單元50a的動作套51產(chǎn)生逆時針方向Rl的旋轉,使驅動力接收頭55實現(xiàn)向內縮進的動作,參考圖6b。
[0086]而當使用者不再施力,推力(F1、F2)不再對推板(300、400)進行施加推力時,其處在推板(300、400)之間的彈性件530釋放彈力迫推推板(300、400)移動至受力前的預設位置,而推板的齒條(310或410)驅動第一齒輪571使其轉動,這時第二齒輪572亦同時轉動并驅動驅動桿540朝方向X2移動(方向X2的朝向與Xl相反)。此時牽引元件520基本處于松懈狀態(tài)而未對按壓桿550進行牽弓I,而處于處理盒C側面的彈性件530則對按壓桿550提供彈力迫推按壓桿550朝方向Y2移動,按壓桿550亦同時拉動動作套51使其呈順時針方向LI旋轉,最后驅動力接收頭55接收來至彈簧56的彈力沿軸向方向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參考圖6a。
[0087]上述驅動力接收單元50a的內部結構可參考在(驅動力接收單元一)中的描述,這里不再復述。
[0088]另外,為使驅動桿540實現(xiàn)更好的位置效果,可在第一殼體200內設置一長條凹槽208用于限制驅動桿540的運動方向(軸向)。
[0089]通過上述的結構設置,使處理盒C在未獲得外部作用力的情況下其驅動力接收頭50a—直保持向外伸出的狀態(tài),而當外部作用力于處理盒C的控制機構時則控制驅動力接收頭50a向內縮進。
[0090]實施例二
[0091]在實施例二中,處理盒內置(驅動力接收單元一)配合控制機構。
[0092]如圖20至圖23所示,為本實施例二中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93]在實施例二中,控制機構包括: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驅動桿560、牽引元件520、滑輪510、彈性件530等。
[0094]本實施例二中使用的牽引元件520、滑輪510、彈性件530與在實施例一中的結構和在處理盒C中的位置設置基本一致,這里不再復述。第一推板400設置有迫推面420 (即外表面),而相對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柱440、傾斜凸起460、限位凸起430。第二推板300設置有迫推面320 (外表面),而相對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柱340、傾斜凸起360、限位凸起
330。驅動桿560設置有牽引孔561、第一斜面564、第二斜面563以及定位孔565,其第一斜面564和第二斜面563的傾斜方向相反。上述零件的裝配關系和在處理盒C中的裝配位置可參考實施例一中的裝配關系和裝配位置。另外,驅動桿560由自身的定位孔565定位于第一殼體200內部的圓柱230上,其定位孔565的形狀(優(yōu)選為橢圓狀)用于限制驅動桿560的位移,使驅動桿560的移動方向基本保持在軸向上的移動。
[0095]在實施例二中,其控制機構的實施動作過程與在實施例一中的實施動作過程的主要區(qū)別點在于:當?shù)谝煌瓢?00在推力Fl的作用下,第一推板400移動,其傾斜面460與驅動桿560上的第一斜面564相互抵接使驅動桿560發(fā)生位移,而驅動桿560由于上述(定位孔565定位于圓柱230)的位移限制,使驅動桿560基本只能朝方向Xl進行(軸向)移動。同樣的,當?shù)诙瓢?00在推力F2的作用下,第二推板300移動,其傾斜面360與驅動桿560上的第二斜面563相互抵接,使驅動桿560的位移和上述的實施過程一致,基本只能朝方向Xl進行(軸向)移動。最后,驅動桿560在朝方向Xl位移的情況下進行動作實施,與在實施例一中的動作過程一致,使(驅動力接收單元一)的驅動力接收頭55實現(xiàn)向內縮進運動。另外,而當推力(F1、F2)不再對推板(300、400)進行施加推力時,處于處理盒C側面的彈性件530則對按壓桿550提供彈力使其朝方向Y2移動,而與按壓桿550連接的牽引元件520亦同時拉動驅動桿560,使其朝方向X2實現(xiàn)軸向移動(方向X2與方向Xl相反)。
[0096]實施例三
[0097]在實施例三中,處理盒內置(驅動力接收單元二)配合控制。如圖24至26b所示,為本實施例三的部分處理盒結構及其該控制機構的示意圖。如圖24所示,處理盒C軸向一端設置有第一護蓋220,其頂部設置有第二護蓋230,其第一護蓋220和第二護蓋230用于保護其控制結構避免因外力受損。
[0098]根據(jù)上述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擺動元件250、連接桿280、擺動桿等270。擺動元件250基本呈長條板狀,靠近軸向一側的附近設置一裝配位251,裝配位251形狀為通孔,擺動元件250至少還設置有一懸臂,懸臂上設置有定位孔253和定位部254 ;連接桿280設置有第一裝配位281和第二裝配位282,第一裝配位281設置在連接桿280的一端且其形狀為凸柱狀,第二裝配位282設置在連接桿的另一端且其形狀為凸起或凹孔;擺動桿270同樣設置有第一裝配位273和第二裝配位271,第一裝配273位設置在擺動桿270的一端且其形狀為凸起或凹孔,第二裝配位271設置在擺動桿270的另一端且其形狀為凸起或凹孔,在第一裝配位273和第二裝配位271之間還設置有一用于使擺動桿270實現(xiàn)杠桿擺動的定位部272,定位部272可設置成凸起或凹孔。
[0099]上述的控制機構在處理盒中C的裝配位置為:擺動元件250設置在處理盒C的第一殼體200的末端,其擺動元件250通過定位孔253可擺動地安裝在第一殼體200末端的凸柱203中,連接桿280的第一裝配位281與擺動元件250的裝配位251配合,連接桿280的第二裝配位282與擺動桿270的第一裝配位273配合,擺動桿270的第二裝配位271最后與按壓桿550表面的裝配位553 (形狀為凸起或凹孔)配合,其擺動桿270的定位部272由處理盒C軸向一端的凸柱202可擺動地配合。擺動元件250與第一殼體200之間還設置有一用于使擺動元件250實現(xiàn)位置回復的彈性件98,彈性件98優(yōu)選為扭簧,扭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殼體200的表面,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擺動元件的凹槽255中。另外,在靠近擺動元件250的第一殼體200的殼體表面上設置有一凹部241,該凹部241為便于使用者在安裝處理盒C至電子成像裝置時提供的手持區(qū)域。
[0100]如圖25a、圖25b所示,上述實施例三中的控制機構的實施動作過程是:使用者在使用處理盒C時,通過使用者施力掰動擺動元件250使擺動元件250由定位孔253作為支點呈逆時針方向Dl旋轉,擺動元件250的裝配位251牽拉連接桿280 —端的第一裝配位281使連接桿280向第一殼體200后方移動(參考方向Yl),處于連接桿280另一端的第二裝配位282同時拉動擺動桿270 —端的第一裝配位273使擺動桿270由定位部272作為支點呈逆時針方向D3旋轉,處于擺動桿270另一端的第二裝配位271推動按壓桿550使按壓桿550朝方向Y2向前移動,而移動的按壓桿550的定位凸起550a推動(驅動力接收單元二)中的動作套51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順時針方向LI的旋轉,最后迫推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實現(xiàn)向內縮進的動作。
[0101]如圖26a、圖26b所示,而當使用者不再施力在擺動元件250時,其彈性件98釋放彈力使擺動元件250由定位孔253作為支點呈順時針方向D2旋轉回復至擺動元件250受力前的預設位置;另外處理盒C側面的彈性件530則對按壓桿550提供彈力迫推按壓桿550朝方向Yl移動,按壓桿550的定位凸起550a拉動擺動桿270的第二裝配位271使擺動桿270呈順時針方向D4旋轉回復至預設位置,最后擺動桿270的第一裝配位271亦拉動連接桿280的第二裝配位282回復至預設位置。同時因按壓桿550的Yl移動拉動(驅動力接收單元二)中的動作套51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逆時針方向Rl的旋轉,最后驅動力接收頭55接收來至彈簧56的彈力沿軸向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
[0102]在上述的實施例三中,擺動元件250在進行旋轉時,其擺動元件250的旋轉軸zl與顯影元件40的心軸或感光元件50的心軸大致平行。
[0103]在上述的實施例三中,擺動元件250通過向一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其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向內縮進;擺動元件250通過向與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其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向外伸出。
[0104]實施例四
[0105]在實施例四中,處理盒內置(驅動力接收單元二)配合控制。
[0106]如圖27至30所示,為本實施例四的部分處理盒結構及其該控制機構的示意圖。
[0107]本實施例四中的第一護蓋220和第二護蓋230的位置可參考在實施例三中的設置。
[0108]本實施例四中的控制機構包括:使用如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 )中的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以及驅動齒輪570 ;使用如實施例三中的擺動桿270、按壓桿550 ;控制機構還包括:驅動桿590、輔助驅動齒輪580、連桿260。驅動桿590 —端設置有第一齒條591,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齒條592,第一齒條591和第二齒條592反向設置;輔助驅動齒輪580設置有第一齒輪581、第二齒輪582以及定位孔583 ;連桿260設置有齒條262、裝配位261 (凸起)。
[0109]這里,在實施例四中的使用的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以及驅動齒輪570在第一殼體200中的裝配位置可參考在實施例一中的裝配位置;在實施例四中的使用的擺動桿270和按壓桿550在第一殼體200中的裝配位置可參考在實施例三中的裝配位置;上述零件的裝配位置不再復述。
[0110]上述其余的零件在處理盒C中的裝配位置為:驅動桿590設置在第一推板400與第二推板300之間,其驅動桿590的第一齒條591與驅動齒輪570的第二齒輪572嚙合,而驅動桿590的第二齒條592與輔助驅動齒輪580的第一齒輪581嚙合,輔助驅動齒輪580設置在第一殼體200內并由一凸柱204定位,輔助驅動齒輪580的第二齒輪582與連桿260的齒條262嚙合,最后連桿260的裝配位261與擺動桿270 —端的第一裝配位273配合。
[0111]如圖30所示,上述實施例四中的控制機構的實施動作過程是:參考實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驅動齒輪570的動作過程,當使用者施加推力Fl (在迫推面420上)迫推第一推板400或/和推力F2 (在迫推面320上)迫推第二推板300移動時,推板(300/400)上的齒條(310/410)與驅動齒輪570的第一齒輪571嚙合并使其轉動。同時,轉動的第二齒輪572與驅動桿590上的第一齒條591嚙合并帶動驅動桿590朝方向Xl (軸向)移動,其驅動桿590的第二齒條592驅動輔助驅動齒輪580的第一齒輪581使輔助驅動齒輪580轉動,而轉動的第二齒輪582同樣與連桿260的齒條262嚙合并帶動連桿260朝Yl方向移動,連桿260的裝配位261拉動擺動桿270的第一裝配位273使擺動桿270呈逆時針方向D3旋轉。擺動桿270通過與按壓桿550的配合,而按壓桿550通過與動作套51的配合最后迫推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方向實現(xiàn)向內縮進的動作。
[0112]上述的擺動桿270、按壓桿550以及(驅動力接收單元二)中的動作套51的動作參考實施例三中動作過程。當使用者不再施力時,(驅動力接收單元二)中的驅動力接收頭55接收來至彈簧56的彈力沿軸向方向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其余元件的回復至預設位置的動作過程可參考實施例一、實施例三中提及的動作過程,這里不再復述。
[0113]實施例五
[0114]在實施例五中,處理盒內置(驅動力接收單元二)配合控制。
[0115]如圖31至34所示,為本實施例五的處理盒結構及其該控制機構的示意圖。
[0116]如圖31所示,控制機構可擺動地設置在第一殼體200上,控制機構600包括活動支架605,活動支架605的軸向兩端設置有懸臂605a,懸臂605a上設有凸柱610,其中至少一懸臂605a上還設置有一力臂620,所述力臂620朝方向Y2向前方延伸,其力臂620上設置有一凸起621。同時,在本實施例五中,其(驅動力接收單元二)的動作套51的圓周表面還設置有一懸臂51c,所述懸臂51c朝方向Yl向后方延伸,其懸臂51c上設置有一滑槽5Id。在第一殼體200的軸向兩端還設置有用于與凸柱610配合的凹孔207,在第一殼體200的末端還設置有一凹部200a,所述凹部200a可用于收納活動支架605。
[0117]上述的控制機構600在處理盒中的裝配位置為:活動支架605設置在處理盒C的第一殼體200的末端,且活動支架605通過軸向兩端懸臂605a上的凸柱610可擺動地設置與第一殼體200兩端的凹孔207配合。其力臂620上的凸起621與動作套51上一懸臂51c中的滑槽51d配合,所述滑槽51d用于限制凸起621的活動范圍。最后將軸承板110安裝至動作套51上。
[0118]如圖33、圖34所示,上述實施例五中的控制機構600的實施動作過程是:
[0119]實施動作1:使用者施力按壓活動支架605使活動支架605由懸臂605a上的凸柱610作為支點呈逆時針方向Dl旋轉時,翹起位于懸臂605a上的力臂620,使力臂620因杠桿原理向上移動。因力臂620的向上移動,其配合在滑槽51d內的凸起621同時推動懸臂51c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順時針方向LI的旋轉,最后迫推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方向實現(xiàn)向內縮進的動作。
[0120]實施動作2:使用者施力推動活動支架605使活動支架605由懸臂上605a上的凸柱610作為支點呈順時針方向D2旋轉時,使位于懸臂605a上的力臂620因活動支架605的轉動向下移動。因力臂620的向下移動,其配合在滑槽51d內的凸起621同時推動懸臂51c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逆時針方向Rl的旋轉,最后驅動力接收頭55接收來至彈簧56的彈力沿軸向方向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
[0121]在實施例五中,主要是通過按壓活動支架605最終使驅動力接收頭55實現(xiàn)向內縮進和通過推動活動支架605最終使驅動力接收頭55實現(xiàn)向外伸出,其滑槽51d的寬度LOl與活動支架605的可擺動角度ROl成正比,寬度LOl越寬,角度ROl越大。
[0122]另外,第一殼體200和活動支架605之間還可以設置一彈性件98使活動支架605在使用者施力完成實施動作I后可“自動地”完成上述的實施動作2,彈性件98位置的設置可參考實施例三,圖24。
[0123]在上述的實施例五中,活動支架605在進行旋轉時,其活動支架605的旋轉軸z2與顯影元件40的心軸或感光元件50的心軸大致平行。在上述的實施例五中,其活動支架605通過向一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向內縮進;向與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向外伸出。
[0124]實施例六
[0125]在實施例六中,處理盒內置(驅動力接收單元二)配合控制。
[0126]如圖35至37所示,為本實施例五的處理盒結構及其該控制機構的示意圖。
[0127]如圖35與圖36所示,控制機構包括:第一推板700。第一推板700的迫推面720 (即外表面)、內表面的凸柱740和限位凸起730可參考在實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400的結構以及在處理盒C中的位置設置,這里不再復述。不同的是:第一推板700的一端(寬度方向)上還設置有一懸臂710,懸臂710通過位于前端的裝配凸起715與按壓桿550上的裝配孔555配合。按壓桿550則通過定位凸起550a與動作套51連接。另外,在第一推板700與第一殼體200之間還設置有彈性件530。
[0128]如圖37所示,上述實施例六中的控制機構700的實施動作過程是:當使用者施加推力Fl (在迫推面720上)迫推第一推板700沿Y2方向移動時,其在第一推板700 —端的懸臂710亦朝方向Y2移動。此時與按壓桿550裝配配合懸臂710同時推動按壓桿550朝方向Y2向前移動。而移動的按壓桿550的定位凸起550a推動(驅動力接收單元二)中的動作套51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順時針方向LI的旋轉,最后迫推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實現(xiàn)向內縮進的動作。
[0129]而當使用者不在施力在第一推板700時,處于第一推板700與第一殼體200之間的彈性件530釋放彈力迫推第一推板700移動(沿Yl方向移動)回復至受力前的預設位置,而第一推板700的懸臂710亦同時拉動按壓桿550朝方向Π向后移動。另外,處于處理盒C側面的彈性件530也對按壓桿550提供彈力迫推按壓桿550朝方向Yl移動。最后因按壓桿550的移動拉動(驅動力接收單元二)中的動作套51使動作套51產(chǎn)生逆時針方向Rl的旋轉,最后驅動力接收頭55接收來至彈簧56的彈力沿軸向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
[0130]另外,上述的第一推板700的懸臂710與按壓桿550可以是獨立分開的,也可以是一體注塑成型的。
[0131]這里,為使處理盒C在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時使用者容易對處理盒C施加外部作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55實現(xiàn)軸向向內縮進。上述的實施例一至六中的施力元件(第一推板400/700、擺動元件250、活動支架605)均位于處理盒C的第一殼體200的殼體末端,而輔助施力元件(第二推板300)設置在第一殼體200的凹部240處。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的彈性件530可以使用彈簧,或使用磁鐵或彈性海綿代替。
[0132]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實施例一、二使用的是(驅動力接收單元一)配合控制機構,而實施例三、四、五、六使用的是(驅動力接收單元二)配合控制機構。
[0133]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結構類型不同的電子成像裝置上,其內部的驅動單元800的位置是相對固定。在使用者將處理盒C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過程中,處理盒C的驅動力接收頭55將與電子成像裝置的驅動單元形成結構干涉(一般為處理盒C的安裝方向上的干涉),致使處理盒C不能準確地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中,而驅動力接收頭55也難以與驅動單元800進行嚙合完成顯影工作。因此,在保持電子成像裝置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對處理盒C的內部結構進行改進使驅動力接收單元能夠較好地與驅動單元進行嚙合并接收旋轉的驅動力。
[0134]因此,通過上述實施例一至六的控制機構和驅動力接收單元一 / 二在處理盒中的設置,使處理盒C在未有外部作用力施加的情況下其驅動力接收頭55 —直保持伸出狀態(tài)。在安裝處理盒C入電子成像裝置的過程中對控制機構施加外部作用力最終使驅動力接收頭55沿軸向向內縮進,避免了在安裝過程中與驅動單元800形成結構干涉或相互碰撞。在將處理盒C完全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后不再對處理盒施加外部作用力(即外部作用力消失),驅動力接收頭55則獲得來至處理盒C內部彈簧56的彈力向外伸出與驅動單元800進行嚙合并接收旋轉的驅動力,參與顯影工作。
[0135](實用新型的效果)
[0136]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jù)本實用新型,能提供一種控制驅動單元伸縮的控制機構及其處理盒。
[013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使處理盒的驅動力接收頭在可實現(xiàn)軸向伸縮的情況下,使驅動力接收頭無需借由電子成像裝置的門蓋或其余內部結構與處理盒之間產(chǎn)生的壓迫力即可使驅動力接收頭軸向實現(xiàn)伸縮與驅動單元進行嚙合。
[0138]以上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僅限于此,還涵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所做的各種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處理盒,該處理盒可拆卸地安裝在電子成像裝置上,所述處理盒包括第一殼體、顯影元件、驅動力接收單元和控制機構;所述驅動力接收單元包括驅動力接收頭和動作套,所述控制機構控制驅動力接收單元的動作套使驅動力接收單元的驅動力接收頭進行軸向伸縮以與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驅動單元嚙合驅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機構中包括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過獲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進行伸縮,所述施力元件相對于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設置在所述處理盒第一殼體的殼體末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為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設有迫推面,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通過接收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所述推力施加的方向與處理盒安裝入電子成像裝置的方向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相對于第一殼體朝外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接近處理盒的第一殼體的殼體末端處設置一凹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設置在凹部處,所述第二推板設有迫推面,所述第二推板的迫推面通過接收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所述推力施加的方向與處理盒從電子成像裝置中拆卸的方向相同。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與第二推板的迫推面的朝向大致相反。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還設置有一懸臂,所述懸臂通過接收上述的推力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按壓桿,所述懸臂與按壓桿配合推拉動作套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實現(xiàn)向內縮進或實現(xiàn)向外伸出的動作,所述懸臂與按壓桿是獨立分開的或是一體注塑成型的。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5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在處理盒的第一殼體內設置有一彈性件,當不再對第一推板或/和第二推板的迫推面施加推力時,彈性件釋放彈力迫推第一推板或/和第二推板移動至受力前的預設位置,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外伸出。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一殼體上,所述施力元件的旋轉軸與顯影元件的心軸或感光元件的心軸大致平行。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通過向一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通過向與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時,控制所述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外伸出。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為活動支架,所述活動支架設有懸臂,所述活動支架通過懸臂可擺動地與第一殼體配合。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支架的懸臂還設有一力臂,所述動作套設有一懸臂;所述活動支架的力臂與動作套的懸臂配合控制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或沿軸向向外伸出。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的末端還設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可收納所述活動支架。
16.根據(jù)權利要求要求3或6或11所述的處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盒還設有一按壓桿,所述施力元件將獲得的外部作用力傳遞至所述按壓桿,所述按壓桿推動或拉動動作套使驅動力接收頭沿軸向向內縮進或沿軸向向外伸出。
【文檔編號】G03G21/18GK203930340SQ20142029202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3日
【發(fā)明者】劉金蓮, 李永紅, 楊妙玲, 羅來, 曹建新, 梁祺杰 申請人:珠海賽納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