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顯示器背板以及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顯示器背板以及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是液晶顯示器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具發(fā)光特性,因此必須在LCD面板底面加上一個發(fā)光源,方能達到飽滿的色彩顯示效果。背光模組的功能即在于供應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勻的平面光源,使IXD能正常顯示影像。顯示器背板是背光模組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器背板的主要作用是容納和保護背光模組的光學組件并為液晶顯示器提供所需的機械強度。目前,顯示器背板多為一體式,其面積較大,在包裝運輸時效率不高,導致整體成本上升。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背板以及液晶顯示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顯示器背板以及液晶顯示器,能夠提高顯示器背板包裝和運輸效率,并且可以避免顯示器背板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變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顯示器背板,包括兩個第一支架和兩個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呈L形設置,且分別包括呈條狀設置的第一架體和第二架體,第二架體垂直連接第一架體。第二支架呈條狀設置,該兩個第二支架中的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及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一架體的自由端。該兩個第二支架中的另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第一架體的自由端以及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使得顯示器背板在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其中顯示器背板在第二狀態(tài)下的面積小于在第一狀態(tài)下的面積。其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通過轉鈕進行鉸接。其中,第二架體的長度小于第一架體的長度以及第二支架的長度,第二支架在第一狀態(tài)下垂直于第一架體設置,且在第二狀態(tài)下平行于第一架體設置或與第一架體沿同一直線設置。其中,第二支架與第二架體的鉸接位置到第一架體的內邊緣的距離大于或等于鉸接位置到第二支架的內邊緣的距離。其中,第二支架的長度大于第一架體的長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一顯示器背板。該顯示器背板包括兩個第一支架和兩個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呈L形設置,且分別包括呈條狀設置的第一架體和第二架體,第二架體垂直連接第一架體。第二支架呈條狀設置,該兩個第二支架中的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及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一架體的自由端。該兩個第二支架中的另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第一架體的自由端以及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使得顯示器背板在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其中顯示器背板在第二狀態(tài)下的面積小于在第一狀態(tài)下的面積。其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通過轉鈕進行鉸接。其中,第二架體的長度小于第一架體的長度以及第二支架的長度,第二支架在第一狀態(tài)下垂直于第一架體設置,且在第二狀態(tài)下平行于第一架體設置或與第一架體沿同一直線設置。其中,第二支架與第二架體的鉸接位置到第一架體的內邊緣的距離大于或等于鉸接位置到第二支架的內邊緣的距離。其中,第二支架的長度大于第一架體的長度。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區(qū)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fā)明通過L形支架和條形支架拼接形成顯示器背板,使得顯示器背板可以折疊,能夠提高顯示器背板的包裝和運輸效率,并且可以避免顯示器背板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變形。
圖I是本發(fā)明顯示器背板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第一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顯示器背板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第二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閱圖I和圖2,圖I是本發(fā)明顯示器背板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第一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顯示器背板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第二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器背板I包括兩個第一支架10、12和兩個第二支架11、13。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支架10、12均呈L形設置,且第一支架10包括呈條狀設置的第一架體101和第二架體102,第二架體102垂直連接第一架體101。類似的,第一支架12包括呈條狀設置的第一架體121和第二架體122,第二架體122垂直連接第一架體121。兩個第二支架11、13均呈條狀設置,第二支架11的兩端分別鉸接第一支架10的第二架體102的自由端以及第一支架12的第一架體121的自由端。第二支架13的兩端分別鉸接第一支架10的第一架體101的自由端以及第一支架12的第二架體122的自由端。通過上面描述的兩個第一支架10、12和兩個第二支架11、13的連接方式,顯示器背板I可以在圖I所示的第一狀態(tài)和圖2所示的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并且顯示器背板I在第二狀態(tài)下的面積小于在第一狀態(tài)下的面積。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一狀態(tài)下,兩個第一支架10、12和兩個第二支架11、13構成的框架的面積較大,可用作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組的背板,進而容納和保護背光模組的光學組件,并為液晶顯示器提供所需的機械強度。在第二狀態(tài)下,兩個第一支架10、12和兩個第二支架所形成的框架的面積較小,收容性更好,因此可在倉儲或者運輸時折疊為第二狀態(tài),進而減小空間和提高效率。此外,由于在第二狀態(tài)下,顯示器背板的受力面積變小,因而還避免了顯示器背板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變形。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架體102、122的長度優(yōu)選小于第一架體101、121的長度以及第二支架11、13的長度,因此第二支架11、13在第一狀態(tài)下垂直于第一架體101、121設置,且在第二狀態(tài)下平行于第一架體101、121設置或與第一架體101、121沿同一直線設置。此外,第二支架11和13的長度優(yōu)選大于第二架體102、122,以滿足現有液晶顯示器的形狀要求。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元件的長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意配置,只需使得顯示器背板I能夠在不同面積的兩個狀態(tài)下進行切換即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0、12和第二支架11、13之間優(yōu)選為通過轉鈕14、15、16和17進行鉸接。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0、12和第二支架11、13也可以通過本領域其他公知方式進行鉸接。為了實現更好地折疊效果,第二支架11、13與第二架體102、122之間的鉸接位置(例如,轉鈕軸心)到第一架體101、121的內邊緣的距離A大于或等于該鉸接位置到第二支架11、13的內邊緣的距離W。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器。參閱圖3,圖3為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液晶顯示器2包括液晶顯示面板20、顯示器背板21以及設置于液晶顯示面板20與顯示器背板21之間的光學組件,例如光源22、導光板23以及光學膜片24等等。顯示器背板21可采用上述任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顯示器背板。區(qū)別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通過L形支架和條形支架拼接形成顯示器背板,使得顯示器背板可以折疊,能夠提高顯示器背板包裝和運輸效率并且可以避免顯示器背板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變形。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器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兩個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設置,且分別包括呈條狀設置的第一架體和第二架體,所述第二架體垂直連接所述第一架體; 兩個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呈條狀設置,所述兩個第二支架中的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及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一架體的自由端,所述兩個第二支架中的另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所述一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一架體的自由端以及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所述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使得所述顯示器背板在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其中所述顯示器背板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下的面積小于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下的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間通過轉鈕進行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架體的長度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長度,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下垂直于所述第一架體設置,且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下平行于所述第一架體設置或與所述第一架體沿同一直線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二架體的鉸接位置到所述第一架體的內邊緣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鉸接位置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內邊緣的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背板,所述第二支架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架體的長度。
6.一種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顯示器背板,所述顯示器背板包括 兩個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設置,且分別包括呈條狀設置的第一架體和第二架體,所述第二架體垂直連接所述第一架體; 兩個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呈條狀設置,所述兩個第二支架中的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及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一架體的自由端,所述兩個第二支架中的另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所述一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一架體的自由端以及所述兩個第一支架中的所述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使得所述顯示器背板在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其中所述顯示器背板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下的面積小于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下的面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間通過轉鈕進行鉸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架體的長度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長度,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下垂直于所述第一架體設置,且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下平行于所述第一架體設置或與所述第一架體沿同一直線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二架體的鉸接位置到所述第一架體的內邊緣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鉸接位置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內邊緣的距離。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器,所述第二支架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架體的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顯示器背板以及液晶顯示器。該顯示器背板包括兩個第一支架以及兩個第二支架。該第一支架呈L形設置,且分別包括呈條狀設置且垂直連接的第一架體和第二架體。該第二支架呈條狀設置,該兩個第二支架中的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以及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一架體的自由端。該兩個第二支架中的另一第二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一第一支架的第一架體的自由端以及該兩個第一支架中的另一第一支架的第二架體的自由端。通過上述方式,本發(fā)明能夠提高顯示器背板包裝和運輸效率,并且可以避免顯示器背板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變形。
文檔編號G02F1/13GK102749737SQ20121023843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張龐嶺, 李德華, 蕭宇均, 郭儀正, 闕成文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