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在光學裝置例如數(shù)碼相機或復印機中的光學元件和該光學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對使用注射成型法制造厚光學元件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當光學元件的厚度增大時,由于在成型過程中先固化的表面塑料層的收縮與隨后固化的內(nèi)塑料部的收縮之間的差異而出現(xiàn)應カ増大。因此,會出現(xiàn)在光學元件中產(chǎn)生真空泡(空洞)以及在光學元件中殘留有殘余內(nèi)應カ的問題。另ー個問題是,由于需要顯著更長的冷卻時間來冷卻較厚的光學元件,因此需要相當長的周期時間來成型厚的光學元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已經(jīng)公開了ー種涉及光學元件的發(fā)明,該光學元件包括芯透鏡,該芯透鏡的前后光學表面通過覆蓋塑料而彼此一體化(日本專利特開No. 8-187793)。隨著光學裝置例如數(shù)碼相機和復印件變得越來越緊湊,需要使這些裝置的光學元件更小。然而,利用在日本專利特開No. 8-187793中描述的方法,在模具中形成比芯透鏡外形更大的模腔空間,并將覆蓋塑料引入到芯透鏡的前后光學表面上。因此,光學元件的外形變得比芯透鏡的外形更大,因而利用該方法難以減小光學元件的尺寸。
發(fā)明內(nèi)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光學元件包括芯透鏡和在芯透鏡前后表面上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芯透鏡包括凹進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光學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將芯透鏡插入到模具中;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和模具之間形成空間;以及,將覆蓋塑料引入所述空間中以與芯透鏡ー體化。芯透鏡包括凹進部,并且通過該凹進部把覆蓋塑料引入所述空間中。利用本發(fā)明,能夠使光學元件(包括彼此一體化的芯透鏡和覆蓋塑料)的外形和芯透鏡的外形彼此相同。因此,能夠獲得具有更小尺寸的厚光學元件,不用延長成型時間,同時防止了光學元件內(nèi)產(chǎn)生真空泡(空洞)和殘余內(nèi)應力。從下面參考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將變得明顯。
圖IA和IB示出了第一實施例。圖2是模具的剖視圖。圖3A和3B示出了第一實施例。圖4A至4K示出了第一實施例。圖5A和5B不出了第一實施例。
圖6示出了第一實施例。圖7A至7C示出了第二實施例。
圖8A至8C示出了第二實施例。圖9A至9C示出了第二實施例。圖IOA至IOC示出了第二實施例。圖IlA至IlD是模具的剖視圖。圖1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學元件。圖13A至13D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學元件的變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學元件包括芯透鏡和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上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該芯透鏡包括凹進部,用于將覆蓋塑料以分叉方式引到芯透鏡的前后光學表面上。 第一實施例圖IA至3B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圖IA是芯透鏡I的平面圖,圖IB是沿圖IA中的線IB-IB截開芯透鏡I的剖視圖。圖IA和IB示出了芯透鏡I、芯透鏡I的外周2、光學有效區(qū)域3、凹進部4、前光學表面5和后光學表面6。在本說明書中,表面5和6被稱為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表面5和6中哪ー個是前表面、哪ー個是后表面并不特別限制。圖2是用于成型根據(jù)本發(fā)明光學元件的模具的實例的剖視圖。圖2示出了光學元件注射模具7、光學元件8、光學元件8的前光學表面9和光學元件8的后光學表面10。在本申請中,表面9和10被稱為光學元件的前后表面9和10。表面9和10中哪ー個是前表面、哪ー個是后表面并不作特別限制。圖2還示出了主流道11、分流道12、澆ロ 13和覆蓋塑料14。采用定位機構(未示出)把芯透鏡I插入光學元件注射模具7中。然后,通過芯透鏡I的凹進部4引入覆蓋塑料14,可把覆蓋塑料14引入到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上。結(jié)果,如圖3A所示,能夠使光學元件8的外周15的尺寸減小為芯透鏡I的外周2的尺寸。圖3A是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光學元件8的平面圖,圖3B是沿圖3A的線IIIB-IIIB截開光學元件8的剖視圖。圖3A示出了光學元件的外周15。芯透鏡I包括凹進部4,用于以分叉方式引入覆蓋塑料,以便可把覆蓋塑料引到圖I所示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上。通過凹進部4將覆蓋塑料引到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上,在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上形成了由覆蓋塑料構成的成型部。也就是說,在芯透鏡的前表面上形成的成型部和在芯透鏡的后表面上形成的成型部至少通過凹進部而彼此相連。圖4A至5B示出了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凹進部的形狀變例。與圖IA和IB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圖4A至4K是芯透鏡的平面圖。圖4A至4E和4F至4K示出了矩形凹進部16、倒圓角的矩形凹進部17、橢圓形/弧形凹進部18、V形凹進部19和D切ロ形凹進部20。圖5A和5B也是芯透鏡的平面圖,示出了芯透鏡的縱向表面30和拐角31。如這些附圖所示,凹進部可以具有任意形狀并可位于任意位置,只要凹進部能夠凹入芯透鏡I的外周2而形成一空間即可。例如,如果芯透鏡I具有圓形形狀,則凹進部可以是圖4A所示的矩形凹進部16、圖4B所示倒圓角的矩形凹進部17、圖4C所示的橢圓形/弧形凹進部18、圖4D所示的V形凹進部19或圖4E所示的D切ロ形凹進部20。但是,凹進部不特別限于此。如果芯透鏡I具有矩形形狀,則凹進部可以是圖4F所示的矩形凹進部16、圖4G所示倒圓角的矩形凹進部17、圖4H所示的橢圓形/弧形凹進部18、圖41所示的V形凹進部19或圖4J和4K所示的D切ロ形凹進部20。但是,凹進部的形狀不特別限于此,只要凹進部能夠在芯透鏡I的外周2中形成一空間即可。在圖5A和5B中,凹進部4位于芯透鏡I上與圖4F至4K所示不同的位置。圖5A示出了芯透鏡I,其中,凹進部4形成在縱向表面30中;圖5B示出了芯透鏡1,其中,凹進部4位于拐角31的ー個中。但是,凹進部的位置不作特別限制。芯透鏡I可以通過注射成型塑料材料來制造。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已有的方法,例如鑄塑法或壓塑法。塑料材料可以是熱塑性??商鎿Q地,可以使用玻璃材料。通過轉(zhuǎn)移在模具上形成的突起形狀可以形成凹進部??商鎿Q地,可以使用切割方法或類似方法機械 加工成型的芯透鏡來形成凹進部。覆蓋塑料的材料不作特別限制,只要該材料是熱塑性即可。芯透鏡I的折射率和覆蓋塑料的折射率之間的差可以較小。折射率的差可以在所用波長下等于或小于0. 001。如果折射率的差等于或小于0.001,則折射率的差對光學性能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結(jié)果,即使在芯透鏡I的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形成凹進部4,也可以忽略凹進部4和由覆蓋塑料14形成的成型部之間界面的存在。圖6是示出了芯透鏡ー個實例的平面圖,其中,在芯透鏡的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形成凹進部4。圖6示出了芯透鏡36和芯透鏡36的外周35。如圖6所示,凹進部4可布置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利用這種布置,可以使芯透鏡36的外周35的尺寸小到幾乎與光學有效區(qū)域3的尺寸一祥。結(jié)果,能夠獲得具有更小尺寸的厚光學元件,無需延長成型時間,同時防止光學元件內(nèi)產(chǎn)生真空泡(空洞)和殘留內(nèi)應力。參考圖3,芯透鏡I和覆蓋塑料14可由相同的材料構成。材料的實例包括聚碳酸酷、聚甲基丙烯酸甲酷、環(huán)烯烴聚合物、環(huán)烯烴-a-烯烴共聚物、聚苯こ烯、苯こ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芴聚酷。但是,所述材料不作特別限制,只要該材料是熱塑性即可。可以使用其中分散有無機顆粒的塑料材料。通過對于芯透鏡I和覆蓋塑料14使用不同的材料并在每種材料中分散無機顆粒,可以調(diào)節(jié)芯透鏡I的材料折射率和覆蓋塑料14的材料折射率??商鎿Q地,通過在兩種材料中的ー種材料中分散無機顆粒,可以調(diào)節(jié)芯透鏡I的材料折射率和覆蓋塑料14的材料折射率。第二實施例圖7A至SC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元件。與圖IA至3B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凹進部4的表面形狀的特征在于,該形狀連續(xù)變化。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凹進部4的表面形狀可以是這樣的形狀,S卩,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dY/dX是連續(xù)的,其中,X是光軸方向,Y是在平行于光軸的橫截面中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圖7A是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芯透鏡的透視圖,圖7B是沿穿過凹進部4且平行于光軸的平面VIIB截開芯透鏡的剖視圖,圖7C是沿穿過凹進部4并平行于光軸且垂直于平面VIIB的平面VIIC截開芯透鏡的剖視圖。圖7A示出了光軸方向X、垂直于光軸的方向Y、穿過凹進部4并平行于光軸的平面VIIB、以及穿過凹進部4并平行于光軸且垂直于平面VIIB的平面VIIC。圖7A和7B示出了表示切開芯透鏡I的平面VIIB和凹進部4的表面的相交線的X的函數(shù)的極值a。圖7A和7C示出了表示切開芯透鏡I的平面VIIC和凹進部4的表面的相交線的X的函數(shù)的極值b和C。圖8A是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平面圖,圖8B是沿圖8A的線VIIIB-VIIIB截開光學元件的剖視圖,圖SC是示出了透鏡中的位置和透鏡在光軸方向的平均折射率之間關系的概念圖。如圖7B和7C所示,芯透鏡I的凹進部4的表面和平行于光軸的橫截面的相交線41和42僅包括平滑曲線。也就是說,相交線的形狀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內(nèi)連續(xù)變化。該形狀可以是使得dY/dX是連續(xù)的。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如果凹進部4具有這種形狀,則結(jié)合界面變得幾乎不可見。這是因為,在光學元件中,芯透鏡和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已通過覆蓋塑料而彼此一體化,光學元件沒有折射率急劇變化的部分,而是具有折射率在整體結(jié)構上平滑變化的結(jié)構。當凹進部4具有這種形狀吋,即使凹進部4設置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也能夠保持光學元件的光學性能。因此,能夠相對于光學設計值而言將光學有效區(qū)域擴展到盡可能接近光學元件的外周。也就是說,光學元件的外周不需要設計成具有用于凹進部的余量。結(jié)果,能夠提供具有更小尺寸的光學元件。此外,由于結(jié)合界面變得幾乎不可見,因此能夠獲得具有更高光學性能的光學元件。 例如,圖7A示出的芯透鏡I從光軸方向來看為圓形。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芯透鏡的形狀不限于該圓形。從光軸方向來看芯透鏡的外形可以是矩形、橢圓形、卵形或多邊形。如果芯透鏡I例如為矩形透鏡,則凹進部4可布置在芯透鏡I外周短邊的中心附近、外周長邊的中心附近、或者從光軸方向來看的對角附近。同樣地,凹進部4的位置不作特別限制,即使從光軸方向來看芯透鏡I具有不同的外形。如圖SB所示,光學元件的芯透鏡的凹進部4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僅包括平滑曲線。也就是說,凹進部4的形狀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連續(xù)變化。凹進部4的形狀可以為這樣的形狀,即,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dY/dX是連續(xù)的,其中,X是光軸方向,Y是在平行于光軸的橫截面中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由于凹進部的形狀連續(xù)變化,因此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光學元件在從光軸方向來看時沒有折射率急劇變化的部分,而是具有折射率連續(xù)變化的結(jié)構。這樣,結(jié)合界面是不可見的(參見圖SC)。因此,能夠使光學有效區(qū)域擴展到盡可能接近光學元件的外周,從而能獲得具有更小尺寸的光學元件8。在本實施例中,芯透鏡I具有彎月形。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透鏡形狀不限于此形狀。本發(fā)明可以應用于各種透鏡,例如凸透鏡、凹透鏡、柱面透鏡、f0透鏡和菲涅爾透鏡。圖9A至IOC示出了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芯透鏡的凹進部的變例。與圖7A至8C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圖9A至9C示出了根據(jù)本實施例變例的芯透鏡I。圖9A是芯透鏡I的透視圖,圖9B是沿穿過凹進部4且平行于光軸的平面IXB截開芯透鏡I的剖視圖,圖9C是沿穿過凹進部4并平行于光軸且垂直于平面IXB的平面IXC截開芯透鏡的剖視圖。如圖9B所示,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芯透鏡I的凹進部4的表面和平行于光軸的平面IXB的相交線41包括平滑的彎曲部和不與光軸平行的直線部,并且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連續(xù)變化。相交線的形狀可以是使得dY/dX是連續(xù)的。穿過凹進部4且平行于光軸的平面IXC和芯透鏡I的凹進部的表面的相交線42包括平滑的彎曲部和不與光軸平行的直線部,并且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連續(xù)變化。相交線的形狀可以是使得dY/dX是連續(xù)的。利用這種形狀,芯透鏡和覆蓋塑料已彼此一體化的這種光學元件沒有折射率急劇變化的部分,而是具有折射率在整體結(jié)構上平滑變化的結(jié)構。因此,結(jié)合界面變得不可見。結(jié)果,由于即使凹進部4布置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也能夠保持光學性能,因而不必把光學元件的外形設計成使得光學元件相對于光學設計值具有用于凹進部的余量,從而能夠提供具有更小尺寸的光學元件。圖IOA至IOC示出了根據(jù)本實施例另ー個變例的芯透鏡I。圖IOA是芯透鏡I的透視圖,圖IOB是沿穿過凹進部4且平行于光軸的平面XB截開芯透鏡I的剖視圖,圖IOC是沿穿過凹進部4并平行于光軸且垂直于平面XB的平面XC截開芯透鏡I的剖視圖。如圖IOB所示,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芯透鏡I的凹進部4的表面和平行于光軸的平面XB的相交線41包括平滑的彎曲部和平行于光軸的直線部,并且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連續(xù)變化。相交線的形狀可以是使得dY/dX是連續(xù)的。穿過凹進部4且平行于光軸的平面XC和芯透鏡I的凹進部的表面的相交線42包括平滑的彎曲部和平行于光軸的直線部,并且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連續(xù)變化。相交線的形狀可以是使得dY/dX是連續(xù)的。利用這種形狀,芯透鏡和覆蓋塑料彼此一體化的這種光學元件沒有折射率急劇變化的部分,而是具有折射率在整體結(jié)構上平滑變化的結(jié)構。因此,結(jié)合界面變得不可見。結(jié)果,由于即使凹進部4布置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也能夠保持光學性能,因而不必把光學元件的外形設計成使得光學元件相對于光學設計值具有用于凹進部的余量,從而能夠提供具有更小尺寸的光學元件。 圖9A至IOC示出的根據(jù)本實施例典型變例的芯透鏡形狀是例子。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覆蓋塑料的材料不作特別限制,只要該材料是熱塑性即可。芯透鏡I和覆蓋塑料之間的折射率之差可以很小。該折射率之差可以在所用波長下等于或小于
0.001。如果折射率的差等于或小于0. 001,則折射率的差對光學性能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結(jié)果,即使在芯透鏡I的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形成凹進部4,也可以忽略凹進部4和由覆蓋塑料14形成的成型部之間界面的存在。芯透鏡I和覆蓋塑料14可由相同的材料構成。材料的實例包括聚碳酸酷、聚甲基丙烯酸甲酷、環(huán)烯烴聚合物、環(huán)烯烴-a-烯烴共聚物、聚苯こ烯、苯こ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芴聚酷。但是,所述材料不作特別限制,只要該材料是熱塑性即可??梢允褂闷渲蟹稚⒂袩o機顆粒的塑料材料。通過使用不同的材料并在每種材料中分散無機顆粒,可以調(diào)節(jié)芯透鏡I的材料的折射率和覆蓋塑料14的材料的折射率??商鎿Q地,通過在兩種材料中的ー種材料中分散無機顆粒,可以調(diào)節(jié)芯透鏡I的材料的折射率和覆蓋塑料14的材料的折射率。光學元件的制造方法參考圖IlA至13D,將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實例。與圖IA至3B所示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首先,使用注射成型法制造芯透鏡。然后,將芯透鏡插入注射模具的型腔中,并通過凹進部把覆蓋塑料引入模具和芯透鏡前后表面之間的空間。接著,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上形成成型部,使芯透鏡和成型部彼此一體化,從而制造出光學元件。圖IlA至IlD是根據(jù)本實施例制造光學元件的模具的剖視圖。圖IIA和IlB示出了芯透鏡注射模具40、型腔41、突出部42和澆ロ 47。圖12是利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光學元件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學元件的剖視圖。如圖12所示,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具有厚度51和52,芯透鏡具有厚度53。圖13A至13D是利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光學元件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學元件的變例的剖視圖。圖IlA示出了用于形成芯透鏡的芯透鏡注射模具40,和型腔41。芯透鏡注射模具40具有對應于芯透鏡凹進部的突出部42,使得能夠在芯透鏡中形成凹進部。如圖IlB所示,通過主流道45、分流道46和澆ロ 47把用于形成芯透鏡的熔融塑料引入型腔41中,從而形成具有凹進部4的芯透鏡I。此時,澆ロ 47和突出部42之間的位置關系是任意的。接著,使用定位機構(未示出)將芯透鏡I插入到圖IlC所示的光學元件注射模具7中。光學兀件注射模具7配置成使得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5和6與模具表面49和50之間形成空間。此外,在芯透鏡的凹進部和光學元件注射模具7之間形成空間。然后,如圖IlD所示,通過主流道11、分流道12和澆ロ 13將覆蓋塑料14引入到光學元件注射模具7和芯透鏡I的凹進部4之間的空間中。通過將熔融的覆蓋塑料引入凹進部4和模具之間的空間中,能夠把熔融的覆蓋塑料順暢地引入到芯透鏡的前后表面5和6與模具表面49和50 之間的空間中。隨后,通過執(zhí)行冷卻處理、模具打開處理和脫模處理(未示出),獲得了光學元件8,其中,芯透鏡I和覆蓋塑料14彼此一體化。由于覆蓋塑料14被引入模具和芯透鏡I的凹進部4之間的空間中,因此光學元件的外周不必比芯透鏡I的外周更大。因此,能夠獲得具有大厚度和更小尺寸的光學元件8。芯透鏡的形狀不作特別限制。該形狀可以是圖12所示的彎月形、圖13A所示的雙凸形、圖13B所示的雙凹形、圖13C所示的平凸形或圖13D所示的平凹形。前后表面的形狀(特別是光學表面的形狀,即光學有效區(qū)域3的形狀)不作特別限制。前后表面各自可以是球面、非球面或自由曲面。但是,如圖12所示,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的形狀可以與光學兀件8的前后表面9和10的形狀大體上相似。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覆蓋了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的覆蓋塑料14的成型部的厚度51和52可以大體上相同。至少在光學有效區(qū)域3中,覆蓋了芯透鏡I的前后表面5和6的覆蓋塑料的厚度總和可以等于或小于芯透鏡I的厚度53。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小成型后由于收縮導致的光學元件變形。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學元件制造方法中,成型部可由具有與芯透鏡I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實例下面將描述本發(fā)明的各個實例。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這些實例。實例I將描述實例I。首先,將芯透鏡注射模具放置在注射成型機中,并通過主流道、分流道、澆ロ把用于形成芯透鏡的熔融塑料(環(huán)烯烴)引入模具。隨后,執(zhí)行冷卻處理、模具打開處理和脫模處理而獲得芯透鏡。芯透鏡是凹凸透鏡,具有6mm的中央厚度,以及高度為16mm、寬度為18mm的卵形。芯透鏡的光學有效區(qū)域具有高度為12mm、寬度為14mm的卵形。凹進部的寬度為4mm、深度為2mm。凹進部沿拔模斜度形成,且凹進部的一部分布置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接著,將光學元件注射模具放置在注射成型機中。使用定位機構把芯透鏡插入光學元件注射模具。然后,通過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芯透鏡的凹進部把覆蓋塑料(環(huán)烯烴)引入到在模具表面和芯透鏡前后表面之間的空間,從而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上形成成型部。隨后,執(zhí)行冷卻處理、模具打開處理和脫模處理而獲得光學元件。光學元件的外部尺寸和芯透鏡的外部尺寸相同,每個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的厚度為3_。這樣,獲得了內(nèi)部不會產(chǎn)生真空泡(空洞)且外部尺寸減小為與芯透鏡外部尺寸相同的光學兀件。實例2將描述實例2。在本實例中,表I所示的熔融塑料組合用于芯透鏡和覆蓋塑料。表I
權利要求
1.ー種光學元件,包括 芯透鏡;和 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上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 其中,芯透鏡包括凹進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元件,其中,在芯透鏡前后表面上形成的成型部通過凹進部彼此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元件,其中,凹進部的表面形狀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連續(xù)變化。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元件,其中,當在與光軸平行的橫截面中凹進部包括直線部時,光軸和直線部之間的角度等于或大于I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元件,其中,芯透鏡和覆蓋塑料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元件,其中,芯透鏡和覆蓋塑料由相同的材料構成。
7.ー種光學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將芯透鏡插入到模具中; 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和模具之間形成空間;和 將覆蓋塑料引入到所述空間中,以與芯透鏡一體化, 其中,芯透鏡包括凹進部,通過該凹進部把覆蓋塑料引入到所述空間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凹進部的表面形狀在光學有效區(qū)域中連續(xù)變化。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在與光軸平行的橫截面中凹進部包括直線部時,光軸和直線部之間的角度等于或大于I度。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芯透鏡和覆蓋塑料由具有相同折射率的材料注射成型。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芯透鏡和覆蓋塑料由相同的材料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學元件,包括芯透鏡;和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上由覆蓋塑料形成的成型部,其中,芯透鏡包括凹進部。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光學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將芯透鏡插入到模具中;在芯透鏡的前后表面和模具之間形成空間;和將覆蓋塑料引入到所述空間中,以與芯透鏡一體化,其中,芯透鏡包括凹進部,通過該凹進部把覆蓋塑料引入到所述空間中。
文檔編號G02B3/00GK102654587SQ201210048228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fā)明者小林大吾, 菊池涉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