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面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顯示面板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改良其中電路板連接結構 的顯示面板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由于具有薄型化、重量輕、低耗 電及低輻射等優(yōu)點,己廣泛用于現今的顯示應用。液晶顯示器主要包含液晶面 板及背光模塊(Back light unit),利用背光模塊提供液晶面板的光源,且以電信 號控制液晶面板液晶分子方向,以顯示影像。
液晶顯示面板包含面板及設置于面板一側的電路板,且該面板及電路板間 設有軟性電路板(FPC),作為兩者間信號的傳輸界面。 一般而言,電路板可能 與面板并非位于同一平面,而互呈垂直,因此軟性電路板連接面板及電路板后 將呈現彎折狀態(tài)。
公知的背鐵框(Back bezel)結構的液晶顯示器(LCD)模塊其印刷電路板 (PCB)設計為外掛于模塊下方,并使用螺絲進行印刷電路板的固定。然而此設 計的模塊結構在模塊組裝過程及運送期間常發(fā)生因受外力碰撞沖擊導致軟性 電路板無螺絲固定處無法抵抗沖擊外力,進而造成印刷電路板與液晶玻璃上的 軟性電路板剝離(FPC peeling)的現象,而此一軟性電路板剝離現象會造成信號 顯示異常問題。
綜上所述,面板通常在系統組裝或機構性測試時難免都會有變形的狀況發(fā) 生。因面板會有彎折(bending)的形變問題,連帶牽動軟性電路板,此時在軟性 電路板本身及其連接電路板的焊接位置會有應力集中現象。當應力集中過大 時,會造成軟性電路板剝離(peeling)或破裂,而造成信號傳送不佳的情況發(fā)生。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裝置,其通過改良電路板的連
5接結構,可有效降低軟性電路板本身及其連接電路板的焊接位置的應力集中現 象,而得以防止軟性電路板剝離或破裂,增加顯示面板的品質及壽命。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 一顯示面板裝置包含一面板、 一固定框架、一 電路板以及至少一軟性電路板。該固定框架可為背板或膠框,且設置于該面板 背側,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二個固定部。該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部, 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朝該固定框架的相反方向延伸,該電路板中具 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呈共平面。換言之,電路板 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背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于垂直方向無重疊,且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
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設置于該二固定部之間,亦即該二 個固定部分別設置于該軟性電路板的兩端外側,作為該面板及該電路板間的信 號傳輸界面。進一步言之,該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該軟性電 路板連接該電路板之處形成焊接區(qū)域,該焊接區(qū)域設置于該二個固定部之間, 亦即該二個固定部分別設置于該焊接區(qū)域的兩端外側。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 一顯示面板裝置包含一面板、 一固定框架、一 電路板以及一軟性電路板。該固定框架可為膠框或背板,且設置于該面板背側。 該固定框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二個固定部。該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 部,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朝該固定框架的相反方向延伸。該電路板 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呈共平面。換言之,電 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背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于垂直方向無重疊,且位 于同一水平面上。
該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該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電路板之處 形成焊接區(qū)域,該焊接區(qū)域位于該固定部上。 一實施例中,該固定部與電路板 間以膠帶連接,且該固定部與電路板間形成一空室以容納設置該電路板上的元 件。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優(yōu)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 附圖的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繪示圖1的顯示面板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圖1的顯示面板裝置的俯視圖; 圖4繪示圖1的區(qū)域A的局部放大圖5繪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繪示圖5的顯示面板裝置的分解示意圖;以及 圖7繪示圖5的沿1-1剖面線的立體剖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顯示面板裝置11面板
12膠框13背板
14電路板15軟性電路板
16光條17、56 側
18固定部20焊接區(qū)域
21固定件31、32平面
50顯示面板裝置51面板
52膠框53背板
54電路板55軟性電路板
57固定部58膠帶
59定位銷60焊接區(qū)域
61電路板61、62平面
71空室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搭配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裝置的技術特征。
圖1繪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裝置10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 顯示面板裝置10分解圖;圖3則為顯示面板裝置10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圖
1中區(qū)域A的局部放大圖。顯示面板裝置10包含面板11、膠框12、背板13、 電路板14及軟性電路板15。膠框12及背板13依序設置于該面板11背側, 且該背板13包含自其一側17延伸向外的二個固定部18,其類似凸耳的結構。 一實施例中,固定部18與背板13采用一體成型設計,但并不以此為限;另該固定部18的個數并非限定為2個,亦可能依所需采取例如3或4個等多個固 定部的設計。電路板14兩側分別連接于二固定部18并設置于該背板13的該 側17,且朝該背板13的相反方向延伸,亦即向外凸出。該側17另設有光條(light bar)16,作為背光模塊的光源。軟性電路板15連接該面板11及該電路板14, 且設置于二固定部18之間,作為該面板11及該電路板14間的信號傳輸界面。 本發(fā)明的電路板14與背板13大體上呈共平面。進一步言之,電路板14 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31與背板13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32在垂直方向無重疊, 且大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簡言之,電路板14相較于背板13無傾斜角度。借 此,可大幅降低面板顯示裝置10的厚度,特別適用于薄型面板顯示裝置的應 用。
圖4繪示面板11與電路板14連接部分(圖1中的區(qū)域A)的局部放大圖。 軟性電路板15連接電路板14之處形成焊接區(qū)域20。電路板14以固定件21(例 如螺絲)連接于背板13的固定部18,且固定部18設置于焊接區(qū)域20的外側(即 本圖的左側)。若搭配圖1以整體觀之,電路板14兩端各設有軟性電路板15(或 焊接區(qū)域20),而二個固定部18分別設置于軟性電路板15(或焊接區(qū)域20)的 兩端外側;亦即, 一或多個軟性電路板15(或焊接區(qū)域20)設置于二固定部18 之間。
實際應用上,固定部18亦可設置于膠框12,而由膠框12的一側延伸向 外,亦即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裝置10將固定部18延伸自背板13或膠框12等固 定框架,而達到同等防止軟性電路板15因應力集中而剝離或破壞的功效。
圖5繪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裝置50的立體圖;圖6顯示面板 裝置50的分解示意圖;圖7為圖5中沿1-1剖面線的剖視立體示意圖。顯示 面板裝置50包含面板51、膠框52、背板53、電路板54及軟性電路板55。膠 框52設置于該面板51背側,且包含自其一側56延伸向外的二固定部57,其 為片狀結構。電路板54連接于該二固定部57,而設置于該膠框52的該側56, 且朝該膠框52的相反方向延伸。
換言之,固定部57承載連接電路板54兩端。該電路板54中具最大面積 的平面61與該膠框52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62大體呈共平面。進一步而言, 電路板54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61與膠框52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62在垂直方 向無重疊,且大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電路板54相較于膠框52無傾斜角度。軟性電路板55連接該面板51及該電路板54,且該軟性電路板55連接該電路 板54之處形成焊接區(qū)域60,該焊接區(qū)域60位于該固定部57上。本實施例中, 焊接區(qū)域60的面積小于固定部57的面積。
參照圖7,其為圖5沿1-1剖面線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固定部57自膠框 52延伸而出,且形成一凹部,而與電路板54間形成空室71以容置電路板54 上的元件。固定部57上設有定位銷59以進行定位,本實施例中,二定位銷設 于固定部57上的軟性電路板55兩側,以進行電路板54及面板51的定位。一 實施例中,固定部57與電路板54間以膠帶58連接。
實際應用上,固定部57亦可設置于背板53,而由背板53的一側延伸向 外,亦即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裝置50將固定部57延伸自背板53或膠框52等固 定框架,而達到同等防止軟性電路板55因應力集中而剝離或破壞的功效。
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裝置10、 50可增加耐彎折(bending)及扭曲(torsion)的能 力,而明顯改善傳統設計的應力集中現象。顯示面板裝置50除了具備防止軟 性電路板剝離的功能外,另外采用無螺絲設計,即不需使用螺絲即可進行印刷 電路板及液晶玻璃(Cell)的固定。無螺絲設計同時可以避免使用鋁材的金屬框 其強度不足所造成的螺絲孔滑牙問題,并且可以簡化模塊組裝工藝及節(jié)省人力 及材料的使用。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 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 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面板;一固定框架,設置于該面板背側,且該固定框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二個固定部;一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部,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朝該固定框架的相反方向延伸,該電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呈共平面;以及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設置于該二固定部之間,作為該面板及該電路板間的信號傳輸界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相較于該 固定框架無傾斜角度。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以固定件 連接于該二固定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的兩端連 接該二固定部。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軟性電路 板連接該電路板之處形成一焊接區(qū)域,且該焊接區(qū)域設置于該二個固定部之 間。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固定框架為背板 或膠框。
7. —種顯示面板裝置,搭配組合于一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固定框架,設置于該面板背側,且該固定框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二個固定部;一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部,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該電路 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于垂直方向無重疊, 且該電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位于同一 水平面;以及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該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電路板之處形成至少一焊接區(qū)域,該至少一焊接區(qū)域設置于該二固定部之 間。
8. —種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面板;一固定框架,設置于該面板背側,且該固定框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 二個固定部;一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部,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朝該固 定框架的相反方向延伸,該電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 面積的平面呈共平面;及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該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 該電路板之處形成焊接區(qū)域;其中該二固定部分別設置于該焊接區(qū)域的兩端外側。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中具最大 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10. —種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面板;一固定框架,設置于該面板背側,且該固定框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 二個固定部;一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部,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朝該固 定框架的相反方向延伸,該電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 面積的平面呈共平面;及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該面板及該電路板,且該至少一軟性電路板連接 該電路板之處形成焊接區(qū)域,該焊接區(qū)域位于該固定部上。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焊接區(qū)域的 面積小于該固定部的面積。
12.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固定部與電 路板間以膠帶連接。
13.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固定部與電 路板間形成一空室以容納設置該電路板上的元件。
14.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固定部上的軟性電路板設有定位銷。
15.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相較 于該固定框架無傾斜角度。
16.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的兩 端連接該二固定部。
17.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中具 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位于同 一水平面。
18.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固定框架為 背板或膠框。
全文摘要
一顯示面板裝置包含一面板、一固定框架、一電路板以及至少一軟性電路板。該固定框架可為背板或膠框,且設置于該面板背側,并包含自其一側延伸向外的二個固定部。該電路板連接于該二個固定部,而設置于該固定框架的該側,且朝該固定框架的相反方向延伸。該電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該固定框架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呈共平面。換言之,電路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與背板中具最大面積的平面在垂直方向無重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文檔編號G02F1/13GK101487936SQ20091000857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2月3日
發(fā)明者蔡政旻, 鄭景鴻, 鄭翰昌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