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文件饋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文件饋送裝置,用于將文件從文件輸入盤經(jīng)文件掃描器的掃描位置饋 送到文件輸出盤。
背景技術:
對于文件輸出盤置于文件輸入盤上方的文件饋送裝置來說,存在有一種己知的構造, 能夠樞軸轉動并將文件輸出盤收回到垂直位置,以使得文件輸出盤不會妨礙用戶在文件輸 入盤上裝載文件。在第HEI09-110311號日本專利臨時公布(圖2-4)(下文稱為"專利文 獻#1")中描述的文件饋送裝置中,通過文件輸出盤對應于文件輸出口 (每個文件通過其被 排出)的部分形成凹口或丌口,以便當文件輸出盤處于垂直位置時,即使文件被排出通過 文件輸出口也不會發(fā)生文件與文件輸出盤的碰撞。
發(fā)明內(nèi)容
然而,在專利文獻W中所描述的構造中,當文件輸出盤用于正常狀態(tài)(平坦位置)時, 通過文件輸出口被排出的文件的前端會撞擊凹口或開口的邊緣,并且文件會在文件輸出盤 下方彎曲或饋送(被排出到文件輸入盤),由此文件饋送裝置的文件排出性能被劣化。特 別是當通過文件輸出口被排出的文件的前端向下彎曲時,撞擊凹口或開口的邊緣的可能性 增加,這是有問題的。
已經(jīng)考慮到上述問題的本發(fā)明在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在可樞軸轉動的文件輸出盤的樞 軸轉動前后文件排出性能的劣化的文件饋送裝置的方面具有優(yōu)越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于饋送文件的文件饋送裝置,包括在其上放置將 被饋送的文件的文件輸入盤,放置在文件輸入盤的上方并且文件被排出到其的文件輸出 盤,和饋送機構,該饋送機構被設置用作經(jīng)過掃描位置連接文件輸入盤和文件輸出盤的饋 送通道,并且將每個文件從文件輸入盤饋送到掃描位置并且從掃描位置饋送到文件輸出 盤。文件輸出盤包括基準盤和樞軸轉動盤,樞軸轉動盤置于基準盤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下游側,以便繞著位于樞軸轉動盤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的樞軸相對于基準盤樞軸轉動。文 件饋送裝置進一步包括樞軸轉動限制部,當樞軸轉動盤已經(jīng)從文件能夠堆疊在樞軸轉動盤 的堆疊面上的文件堆疊位置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時,樞軸轉動限制部在收回位置限制樞軸 轉動盤的樞軸轉動。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樞軸位于樞軸轉動盤的堆疊面的 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上方。
在上述構造的文件饋送裝置中,文件輸出盤包括基準盤和樞軸轉動盤,并且當樞軸轉 動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樞軸轉動盤的樞軸位于樞軸轉動盤的堆疊面在饋送方向上的上 游端的上方。因此,當樞軸轉動盤已經(jīng)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時,在基準盤和樞軸轉動盤之 間能夠形成間隙。
在樞軸轉動盤已經(jīng)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的情況下,因為被排出的文件在基準盤上移動 并且經(jīng)過基準盤和樞軸轉動盤之間的間隙,文件排出性能沒有被劣化。同時,當樞軸轉動 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即使被排出的文件的前端向下彎曲,文件首先在基準盤上移動同 時校正它的向下彎曲,然后直接移動(滑動)到樞軸轉動盤的堆疊面上,由此文件排出性 能沒有被劣化。
如上所述,文件饋送裝置,防止在可樞軸轉動的文件輸出盤的樞軸轉動前后文件排出 性能的劣化,能夠順利地并始終如一地排出每個文件。
較好地,樞軸轉動盤包括連接部分,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該連接部分 位于樞軸轉動盤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并且連接基準盤的下游端。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收 回位置時,連接部分位于樞軸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下游側。
在上述構造的文件饋送裝置中,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收回位置時,該連接部分(當樞軸 轉動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位于樞軸轉動盤的上游端并且連接基準盤的下游端)位于樞 軸的下游側。因此,能夠始終在樞軸轉動盤和基準盤之間形成間隙,該間隙在樞軸轉動盤 位于收回位置時作為被排出的文件的通道,由此,文件饋送裝置的文件排出性能能夠維持 在優(yōu)秀的水平。
較好地,樞軸轉動限制部設置在文件輸出口的上方,通過文件輸出口將每個文件從饋 送通道排出到文件輸出盤。
在上述構造的文件饋送裝置中,樞軸轉動限制部分設置在文件輸出口的上方,由于通 過將樞軸轉動盤樞軸轉動(旋轉)到收回位置(在該位置,樞軸轉動受到設置在文件輸出 口上方的樞軸轉動限制部分限制),文件輸入盤的裝載表面能夠很大地露出,由此允許用戶容易地將文件裝載到文件輸入盤(置于文件輸出盤的下方)上。
較好地,文件饋送裝置進一步包括排出機構和文件按壓構件,排出機構構造成能夠使 每個文件在已經(jīng)被排出到文件輸出盤的文件下面滑動的同時依次排出,文件按壓構件沿著 饋送方向從文件輸出口的上方向下游延伸。文件按壓構件的上表面還起到樞軸轉動限制部 的作用。
在上述構造的文件饋送裝置中,在單面掃描中,掃描目標面朝上的文件能夠被排出在 其掃描目標面朝上的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下方,由此所有的被排出的文件能夠以正常順序排 列。即使當己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在其上游端向上巻曲,這種巻曲能夠受到文件按壓構件的下 表面限制,由此下一個排出的文件能夠始終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下方滑動。因為文件按壓 構件(上表面)也起到如上所述的樞軸轉動限制部分的作用,所以就沒有必要設置作為額 外的構件的樞軸轉動限制部分,這有利于構造的簡化。
較好地,文件饋送裝置進一步地包括傳感單元、排出機構和控制單元,傳感單元檢測 樞軸轉動盤是否在收回位置,排出機構被構造為使其文件排出模式能夠在第一排出模式和 第二排出模式之間切換,第一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個文件且同時將該文件堆疊在己經(jīng) 排出到文件輸出盤的文件上,第二排出模式用于在使每個文件在已經(jīng)排出到文件輸出盤的 文件下滑動的同時依次排出,控制單元以由傳感單元進行的檢測為基礎控制排出機構。當 傳感單元檢測到樞軸轉動盤在收回位置時,控制單元將排出機構的文件排出模式設定為第 一排出模式。
在上述構造的文件饋送裝置中,通過適當?shù)貙⑽募懦瞿J皆诘谝慌懦瞿J?用于依 次排出每個文件同時將它堆疊在已經(jīng)排出的文件上)和第二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個 文件同時將它在已經(jīng)排出的文件下滑動)之間轉換,在單面掃描和雙面掃描中都可以使被 排出的文件以正常順序排列。如果文件在樞軸轉動盤位于收回位置時被排出,被排出的文 件的下游部分開始從基準盤的下游端向下彎曲。如果在這種狀態(tài)下執(zhí)行第二排出模式,由 于文件之間的摩擦阻力在向下彎曲的部分增加(隨著被排出的文件的數(shù)量增加,這種現(xiàn)象 變得更強烈),下一個被排出的文件不能順利地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動。這樣,當傳 感單元檢測到樞軸轉動盤置于收回位置時(即當每個被排出的文件不能順利地在已經(jīng)被排 出的文件下滑動時),控制單元將文件排出模式設定為第一排出模式,由此能夠將文件饋 送裝置的文件排出性能維持在優(yōu)秀的水平。
通過結合附圖作出的以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好處將變的更加顯而易見。
圖1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的整體構造的剖視圖。 圖2是顯示該文件饋送裝置的文件饋送單元的構造的剖視圖。 圖3是顯示該文件饋送單元用于單面掃描的操作的剖視圖。 圖4是顯示該文件饋送單元用于雙面掃描的操作的剖視圖。 圖5是顯示該文件饋送單元用于雙面掃描的操作的剖視圖。 圖6是顯示該文件饋送單元用于雙面掃描的操作的剖視圖。 圖7A是顯示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文件饋送裝置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7B是顯示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收回位置時文件饋送裝置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8是顯示沿著圖2中的箭頭X的方向看時文件饋送裝置的排出機構的活動板部分和 凸輪的示意圖。
圖9是用于解釋文件饋送裝置的凸輪和文件輸出盤的操作的局部剖視圖。
圖io是用于解釋凸輪和文件輸出盤的操作的局部剖視圖。
圖11A是用于解釋文件饋送裝置在第二排出模式中的操作的局部剖視圖。 圖11B是用于解釋文件饋送裝置在第一排出模式中的操作的局部剖視圖。 圖12是顯示用于控制排出機構的文件排出模式的構造的框圖。
圖13是顯示文件饋送裝置在由用戶選擇文件掃描和開始文件饋送之間的處理流程的 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文件饋送裝置的整體構造〉
圖1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的整體構造的剖視圖。圖2是顯示該 文件饋送裝置的文件饋送單元的構造的剖視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1主要包括文件輸入盤10、文件輸出盤20和 文件饋送單元30。
文件輸入盤10作為放置將被掃描的文件(即將被饋送的文件)的部分,位于圖1中的文件饋送裝置1的下右部分。
文件輸出盤20作為文件被掃描后被堆疊于其上(即被從文件饋送單元30排出之后) 的部分,位于文件輸入盤10的上方。稍后將說明文件輸出盤20的詳細構造。
文件饋送單元30作為將文件從文件輸入盤10饋送到文件輸出盤20的單元,位于圖1 中的文件輸入盤10和文件輸出盤20左側。文件饋送單元30的外框架包括機體框架30A 和蓋子30B,蓋子30B可繞著圖1中的左下部分的軸相對于機體框架30A旋轉。用于饋送 文件的饋送通道31和翻轉通道32主要地通過主體框架30A和蓋子30B形成。在該文件饋 送單元30中,饋送通道31裝備有饋送機構(稍后解釋說明)和排出機構的一部分(稍后 解釋說明),且翻轉通道32裝備有翻轉機構(稍后解釋說明)。
在下文中,文件通過饋送通道31從文件輸入盤10饋送到文件輸出盤20的移動方向 (在圖1用箭頭表示)稱為"饋送方向"。詞語"上游側"和"下游側"在下文中的意思 分別為"饋送方向的上游側"和"饋送方向的下游側"。
〈饋送通道和翻轉通道的構造〉
如圖2所示,饋送通道31 (大體上形成為U形)為經(jīng)過掃描位置R連接文件輸入盤 10和文件輸出盤20的通道。饋送通道31由入口通道33、下饋送通道34、彎曲通道35和 上饋送通道36組成。
入口通道33從文件輸入盤10的負載表面10A大致上沿著水平方向朝向下游側連續(xù)地 延伸。在入口通道33中,導引面由機體框架30A形成。
下饋送通道34包括從入口通道33的下游端朝向圖2中的左下方延伸的傾斜部分34A 和大體上在水平方向從傾斜部分34A的下游端向下游延伸的水平部分34B。在下饋送通道 34中,傾斜部分34A的下導引面由機體框架30A形成,而傾斜部分34A的上導引面和水平 部分34B由文件導引37形成。水平部分34B的底部開放(作為掃描位置R)以便露出用于 掃描的文件。
文件導引37主要包括對應于下饋送通道34的傾斜部分34A和水平部分34B的傾斜部 分和水平部分。文件導引37的水平部分壓低在掃描位置R露出的文件。順便提及,在文 件饋送裝置1用于(安裝于)復印機、MFP (多功能外部設備)等等的情況下,眾所周知 的類型的文件掃描器(未顯示)的壓板玻璃G設置在文件導引37的水平部分的下方。被 夾在文件導引37和壓板玻璃G之間的同時通過水平部分34B饋送到掃描位置R的文件的 掃描目標面被放置在壓板玻璃G的下方的未顯示的文件掃描單元(例如圖像傳感器)掃描。彎曲通道35從下饋送通道34的下游端(水平部分34B)成弧狀向上延伸,將饋送方 向改變大約180度(圖2中向左變?yōu)橄蛴?。在彎曲通道35中,導引面由機體框架30A和 蓋子30B形成。盡管沒有圖示,彎曲通道35的一部分也能夠通過旋轉和打開蓋子30B而 露出,由此可以移除卡在饋送通道31中的文件。
順便提及,導引面35A從壓板玻璃G的下游端的上緣的下方的位置朝向第二饋送輥47 和夾持輥48 (稍后說明)的輥隙位置傾斜,在其上游端在彎曲通道35的底部形成,由此 被饋送到壓板玻璃G上的文件在沒有阻絆的情況下被平穩(wěn)地饋送到彎曲通道35。
上饋送通道36從彎曲通道35的下游端朝向文件輸出盤20延伸。在該上饋送通道36 中,上導引表面由主體框架30A形成,且下導引表面由主體框架30A和稍后將要說明的第 一導引構件61形成。上饋送通道36的下游端起文件輸出口 38的作用。翻轉通道32從文件輸出口 38朝向圖2中的左下方延伸,以連接到下饋送通道 34 (傾斜部分34A)的上游端。在翻轉通道32中,導引表面由主體框架30A,第一導引構 件61 (稍后說明)和第二導引構件62 (稍后說明)形成。
〈饋送機構的構造〉
饋送通道31裝備有饋送機構,該饋送機構將文件從文件輸入盤10饋送到掃描位置R, 并饋送到文件輸出盤20。在本實施例中,饋送機構主要由入口輥41、入口墊42、分離輥 43、分離墊44、第一饋送輥45、第二饋送輥47、反向輥50和夾持輥46、 48、 49和51組 成。
入口輥41用于將放置于文件輸入盤10的文件朝向分離輥43牽引,位于在入口通道 33的中點附近并從入口通道33的底部露出其頂部的位置。入口輥41通過來自未顯示的馬 達傳遞的驅動力驅動并旋轉。
入口墊42用于按壓文件抵抗入口輥41以使入口輥41穩(wěn)定地牽引文件,位于從上方 面對入口輥41的位置。入口墊42能夠上下地樞軸轉動,被不斷地朝向入口輥41偏置。
分離輥43用于逐個地發(fā)送出文件,位于入口通道33的下游端并從入口通道33的底 部露出其頂部的位置。分離輥43通過來自未顯示的馬達傳遞來的驅動力驅動并旋轉。
分離墊44用于按壓文件抵靠分離輥43,以使得分離輥43可靠地分離并發(fā)送出文件, 位于從上方面對分離輥43的位置。分離墊44能夠繞軸上下轉動,不斷地朝向分離輥43 偏置。
第一饋送輥45用于在饋送通道31的內(nèi)部饋送文件,定位成在傾斜部分34A的中點附近從下饋送通道34 (傾斜部分34A)的頂部露出其底部,同時在上饋送通道36的中點附 近從上饋送通道36的底部露出其頂部。第一饋送輥45被來自未顯示的馬達傳遞的驅動力 驅動并旋轉。
夾持輥46位于靠近傾斜部分34A的中點的位置,其頂部(從傾斜部分34A的底部露 出)接觸第一饋送輥45。
第二饋送輥47用于將文件從掃描位置R朝向文件輸出盤20饋送,位于在彎曲通道35 的上游端附近的位置并從彎曲通道35的頂部的露出其底部。第二饋送輥47被來自未顯示 的馬達傳遞的驅動力驅動并旋轉。
夾持輥48位于靠近彎曲通道35的上游端的位置,其頂部(從彎曲通道35的底部露 出)接觸第二饋送輥47。
夾持輥49位于靠近上饋送通道36的中點的位置,其底部(從上饋送通道36的頂部 露出)接觸第一饋送輥45。
反向輥50用于將文件排出到文件輸出盤20,位于文件輸出口 38。反向輥50被來自 未顯示的馬達傳遞的驅動力驅動并旋轉。順便提及,反向輥50形成翻轉機構(稍后說明) 和排出機構(稍后說明)的一部分。
夾持輥51位于文件輸出口 38以從上方接觸反向輥50。在夾持輥51的軸向上的兩端, 多個凸起51A形成在夾送輥51的外周,用于通過與文件在饋送方向上的后端接觸推出(要 被排出的)文件。
由于夾持輥46、 48、 49和51分別由未顯示的偏置構件朝向對應的輥45、 47、 45和 50偏置,文件能夠被按壓抵靠著輥45、 47和50,由此文件能夠被可靠地饋送。 〈翻轉機構的構造〉
翻轉通道32裝備有翻轉機構。該翻轉機構使得文件從文件輸出口 38返回到掃描位置 R的上游側位置(具體地,到下饋送通道34 (傾斜部分34A)的上游側位置),且互換該文 件在饋送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和翻轉該文件)。在本實施例中,翻轉機構主要地由第一 導引構件61,第二導引構件62,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組成。
第一導引構件61,位于靠近文件輸出口 38且在反向輥50的上游側的位置,能夠繞著 樞軸61A上下地樞軸轉動。當該文件的翻轉還沒有執(zhí)行時,第一導引構件61靜止向下(如 圖2中的實線表示)且從而朝向反向輥50和擠壓輥51的輥隙位置引導該文件。在這種狀 態(tài)下,第一導引構件61形成上饋送通道36的導引表面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當文件翻轉被執(zhí)行時,第一導引構件61首先向上樞軸轉動(如圖2中的 點劃線表示)以改變上饋送通道36的路徑,從而朝向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的輥隙位置 引導該文件。在整個文檔進入翻轉通道32之后,第一導引構件61向下樞軸轉動(如圖2 中的實線表示),以形成翻轉通道32的導引表面的一部分。
第二導引構件62,位于翻轉通道32和饋送通道31 (下饋送通道34)的交叉部,能夠 繞著樞軸62A上下地樞軸轉動。當文件翻轉被執(zhí)行時,第二導引構件62向下樞軸轉動(如 圖2中的點劃線表示)且從而將翻轉通道32連接到下饋送通道34。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二 導引構件62形成翻轉通道32的導引表面的一部分。當文件翻轉沒有被執(zhí)行時,第二導引 構件62靜止地向上(如圖2中的實線表示),以將入口通道33連接到下饋送通道34。
反向輥50通過眾所周知的控制方式控制,以使得其旋轉方向能夠被改變。當文件翻 轉被執(zhí)行時,反向輥50被驅動且沿著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臨時地朝向外側饋 送文件(夾在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之間)。在文件被全部排出之前,反向輥50的旋轉根 據(jù)眾所周知的控制方式被停止。然后,反向輥50被驅動且沿著圖2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 以便牽引夾在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之間的文件。在這種狀態(tài)下(具有如圖2中的實線表 示的靜止向下的第一導引構件61),被牽引的文件沿著第一導引構件61的底面被導引到翻 轉通道32。
夾持輥52位于文件輸出口 38的下部,以從下方與反向輥50接觸。與位于另一側的 擠壓輥51類似也被朝向反向輥50偏置的夾持輥52能夠抵靠反向輥50按壓該文件,通過 其文件能夠被穩(wěn)定地饋送。
〈文件饋送單元的操作〉
這里,將說明如上述構造的文件饋送單元30的操作。圖3是顯示該文件饋送單元30 用于單面掃描的操作的剖視圖。圖4-6是顯示該文件饋送單元30用于雙面掃描的操作的 剖視圖。
文件饋送裝置1裝備有未顯示的操作面板等等,通過這些裝備,用戶可以指定單面掃 描還是雙面掃描。順便提及,操作面板也可以設置在其中安裝文件饋送裝置l的圖像掃描 裝置(掃描儀、MFP、復印機、等等)上。 (單面掃描)
當用戶通過操作面板選擇單面掃描時,如圖3所示,第一導引構件61停留在下部位 置且第二導引構件62停留在上部位置。其掃描目標面Pl朝下放置在文件輸入盤10上的文件M通過入口輥41和入口墊42被朝向分離輥43牽引,然后被分離輥43和分離墊44 饋送到下饋送通道34。
下饋送通道34中文件M在其掃描目標面Pl朝下的狀態(tài)下通過第一饋送輥45和夾持 輥46饋送到掃描位置R。在該掃描位置R,文件M的掃描目標面Pl被眾所周知的文件掃 描器掃描。其后,文件M通過輥47, 48, 45和49被饋送通過彎曲通道35和上饋送通道 36,然后掃描目標面Pl朝上地由反向輥50和夾持輥51通過文件輸出口 38被排出。 (雙面掃描)
當用戶通過操作面板選擇雙面掃描時,如圖4所示,第一導引構件61和第二導引構 件62首先停留在上部位置。置于文件輸入盤10上的文件M在其前掃描目標面Pl面朝下 且其后掃描目標面P2面朝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輥41和43及墊42和44被饋送供應給下饋送 通道34。
下饋送通道34中的文件M在其前掃描目標面Pl面朝下的狀態(tài)下通過第一饋送輥45 和夾持輥46被饋送到掃描位置R,在該掃描位置R該文件M的前掃描目標面Pl被掃描。 其后,文件M通過輥47, 48, 45和49被饋送通過彎曲通道35和上饋送通道36,在第一 導引構件61方下引導,且通過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朝向外側饋送。
通過在文件M由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被全部地排出之前停止反向輥50 (通過眾所周 知的控制方式),文件M幾乎不能保持在內(nèi)部,僅其后端夾在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之間, 如圖5所示。然后,通過向下樞軸轉動第一導引構件61和第二導引構件62,翻轉通道32 被形成且連接到下饋送通道34。在這種狀態(tài)下,文件M的前掃描目標面P1和后掃描目標 面P2分別地面朝上和面朝下。
如圖6所示,通過使得反向輥50的旋轉方向反向,文件M通過反向輥50和夾持輥52 被牽引進入翻轉通道32,并且被饋送到下饋送通道34的上游部分(在掃描位置R的上游 側)。然后,文件M在其后掃描目標面P2面朝下的狀態(tài)下通過第一饋送輥45和夾持輥46 被饋送到掃描位置R,文件M的后掃描目標面P2在該掃描位置R被掃描。其后,文件M通 過輥47, 48, 45和49被饋送通過彎曲通道35和上饋送通道36,然后在其前掃描目標面 Pl朝上并且后掃描目標面P2朝下的狀態(tài)下由反向輥50和夾持輥51通過文件輸出口 38被 排出。
〈文件輸出盤的構造〉
接下來,將說明文件被排出時(本發(fā)明的特點)用于樞軸轉動文件輸出盤20 (樞軸轉動盤120)的構造及其動作和效果。圖7A是顯示當樞軸轉動盤120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的 文件饋送裝置1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7B是顯示當樞軸轉動盤120置于收回位置時的文件 饋送裝置l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在下面的說明中,與圖7A (圖7B)的紙面正交的方向一也就是文件的寬度方向(與 饋送方向正交) 一將被簡稱為"寬度方向"。
如圖7A所示,文件輸出盤20主要包括托盤部分21和活動板部分22,托盤部分21位 于文件輸入盤10的負載表面10A的上方,活動板部分22位于托盤部分21的上游側。
托盤部分21包括固定盤110 (基準盤的實例)和樞軸轉動盤120,當樞軸轉動盤120 和固定盤IIO形成如圖7A所示的連續(xù)堆疊面(文件堆疊位置)時,樞軸轉動盤120位于 固定盤110的下游側。
固定盤110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被固定到側板30C。固定盤110的上表面起到堆疊面 lll的作用,被排出的文件被放置并堆疊于其上。順便提及,側板30C (圖7A中只顯示了 一個側板30C),置于固定盤110的寬度方向上的兩側與主體框架30A整體形成,是與機體 框架30A和蓋30B—起形成文件饋送裝置1的外框架(殼體)的板狀構件(參見圖l)。
樞軸轉動盤120構造成繞著樞軸130相對于固定盤110樞軸轉動,以便在文件堆疊位 置(圖7A)和收回位置(圖7B)之間切換。如圖7A所示,置于文件堆疊位置的樞軸轉動盤 120的上表面起到其上放置并堆疊被排出的文件的堆疊面121的作用。樞軸轉動盤120在 其上游端裝備有連接部分122。
連接部分122形成為從堆疊面121的上游端傾斜地向下延伸,然后基本上平行于堆疊 面121延伸。置于文件堆疊位置的樞軸轉動盤120的連接部分122與固定盤110的下游端 的下表面接觸(連接),由此樞軸轉動盤120的樞軸轉動被限制在文件堆疊位置。在這種 狀態(tài)下,托盤部分21的連續(xù)堆疊面由固定盤110的堆疊面111和樞軸轉動盤120的堆疊 面121形成。
樞軸130與樞軸轉動盤120整體形成,由側板30C支撐著可旋轉。具體地說,樞軸轉 動盤120的上游部分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都設置有側板123 (圖7A中只顯示了一個側板), 當從側面看時,側板123從堆疊面121向上凸出成山狀。樞軸130從兩個側板123的外側 面在寬度方向上向外延伸。樞軸130位于置于文件堆疊位置的樞軸轉動盤120的堆疊面121 的上方(本實施例中的堆疊面121的上游端121A的上方)。
通過繞著樞軸130在圖7A逆時針方向上相對于固定盤110旋轉樞軸轉動盤120 (其下游端124),旋轉如上構造的樞軸轉動盤120能夠從文件堆疊位置(圖7A)樞軸轉動到收 回位置(圖7B)。
在活動板部分22的上方,文件壓板140 (文件按壓構件的實例)從文件輸出口 38的 上方向下游延伸,由如圖7A所示的蓋30B形成。當如圖7B所示樞軸轉動盤120的堆疊面 121與文件壓板140的上表面141接觸時,樞軸轉動盤120的樞軸轉動受到限制。這樣, 文件壓板140的上表面141起到樞軸轉動限制部分的作用。
在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之后,樞軸轉動盤120基本上保持水平,其堆疊面121朝下并 且其連接部分122位于如圖7B所示的樞軸130的下游側。因為當樞軸轉動盤120位于文 件堆疊位置時,樞軸130位于堆疊面121的上游端121A的上方,堆疊面121在樞軸轉動 盤120已經(jīng)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之后位于樞軸130的上方。在這種狀態(tài)下,具有預定寬度 的間隙(即,間隙S)的空間形成在樞軸轉動盤120的堆疊面121和固定盤110的堆疊面 111的下游端111A之間。
因此,即使當樞軸轉動盤120在如圖7B所示的收回位置上時文件M被排出,文件M 在固定盤110的堆疊面111上移動(滑動)并經(jīng)過間隙S,由此能夠順利地排出文件M。 另一方面,當文件M以如圖7A所示的正常狀態(tài)(樞軸轉動盤120置于文件堆疊位置)被 排出時,即使被排出的文件M的下游端向下彎曲,文件M也能在活動板部分22的上表面 和固定盤110的堆疊面111上移動(滑動),同時校正它的向下彎曲然后移動(滑動)到 樞軸轉動盤120的堆疊面121上,由此能夠順利地排出文件M。
如同上述,本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1在文件輸出盤20 (樞軸轉動盤120)的樞軸轉 動前后一也就是說,不管樞軸轉動盤120是在文件堆疊位置還是在收回位置上一都能夠順 利地排出文件。因為當樞軸轉動盤120在收回位置上時連接部分122位于樞軸130的下游 側,所以能夠始終形成間隙S (當樞軸轉動盤120在收回位置上時作為被排出的文件的通 道),由此文件饋送裝置1的文件排出性能能夠被維持在優(yōu)秀的水平。
〈排出機構的構造〉
本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1進一歩裝備有能夠切換其文件排出模式的前述的排出機 構。下面說明排出機構的構造和控制。圖8是顯示沿著圖2中的箭頭X的方向看時排出機 構的活動板部分和凸輪的示意圖。圖9和10是用于解釋凸輪和文件輸出盤的操作的局部 剖視圖。圖11A是用于解釋文件饋送裝置1在第二排出模式中的操作的局部剖視圖。圖11B
是用于解釋文件饋送裝置在第一排出模式中的操作的局部剖視圖。如圖2所示,排出機構包括作為主要組件的文件輸出盤20的活動板部分22和用于上 下地樞軸轉動該活動板部分22的凸輪53。
活動板部分22包括第一活動板23和第二活動板24。
第一活動板23附接于托盤部分21以能夠繞著樞軸23A在其下游端上下地樞軸轉動。 第一活動板23具有位于其上游端的軸支承部分23B。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上第一活動板 23的側面的上部,接觸部分23C (與稍后將要說明的凸輪53 (上推部分53C)分別接觸) 形成為在寬度方向上向外凸出(參見圖8)。
第二活動板24位于第一活動板23的上游側。第二活動板24附接于第一活動板23, 以便能夠繞著樞軸24A樞軸轉動,該樞軸24A是由第一活動板23的軸支承部分23B支承 的。第二活動板24,具有在下游側向下彎曲的彎曲部分25,整體形狀象"L"。順便提及, 第二活動板24的向下樞軸轉動被與第二活動板24的下表面接觸的擋塊(st叩per)23D(形 成在第一活動板23的下游端)限制在預定的范圍內(nèi)。
如圖8所示,凸輪53設置在第一活動板23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每個凸輪53整體上 由軸部分53A、聯(lián)接部分53B和上推部分53C形成。軸部分53A,附接于側板30C以可旋 轉,通過從未顯示的馬達傳遞的驅動力被驅動和旋轉。用于聯(lián)接軸部分53A和上推部分53C 的聯(lián)接部分53B,大致上與側板30C平行。上推部分53C是大致上圓柱部分,其從聯(lián)接部 分53B的遠端在寬度方向上向內(nèi)延伸。
在如上構造的排出機構中,每個凸輪53的軸部分53A被從未顯示的馬達傳遞而來的 驅動力驅動,并沿著圖9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每個凸輪53的上推部分53C繞著軸 部分53A向上樞軸轉動。上推部分53C與第一活動板23的接觸部分23C的下表面接觸, 然后向上推接觸部分23C,由此活動板部分22 (第一活動板23)繞著樞軸23A向上樞軸轉 動。如圖IO所示,每個支撐構件54在寬度方向上從每個側板30C (在圖IO中只顯示了兩 個側板30C中的一個)向內(nèi)凸出,當其聯(lián)接部分53B與支撐構件54接觸時,每個凸輪53 的逆時針旋轉受到限制,由此凸輪53停下來。
同時,作為第一活動板23的向上樞軸轉動的響應,第二活動板24的上游端24B由于 其自重繞著如圖10所示的樞軸24A向下樞軸轉動。由于第二活動板24 (上游端24B)向 下樞軸轉動,彎曲部分25的頂端相對地向上凸出,從而形成如圖10所示的凸出部25A(作 為第二活動板24的頂部)。當?shù)诙顒影?4的下表面與擋塊23D接觸時,第二活動板24 (上游端24B)的向下樞軸轉動受到限制。在活動板部分22已經(jīng)向上樞軸轉動的情況下,如圖11A所示,已經(jīng)排出到文件輸出 盤20的文件M的上游端保持被凸出部25A從文件輸出盤20 (第二活動板24)舉起的狀態(tài)。 這樣,當下一個文件M2被排出時,文件M2的下游端與文件M的下表面的上游端部分接觸。 其后,文件M2被排出,同時直接地在文件M下滑動。
順便提及,因為掃描目標面P2面朝上的文件M2能夠被排出到在上面說明的單面掃描 (參見圖3)中掃描目標面P1朝上的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M下,所以被排出的文件M和M2 能夠以正序排列。即使當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在其上游端具有向上巻曲,這種巻曲能夠通過 文件壓板140的下表面142限制,由此下一個被排出的文件能夠始終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 下滑動。因為文件壓板140 (上表面141)也起到如上所述的樞軸轉動限制部分,所以就 沒有必要設置作為樞軸轉動限制部分的額外的構件,這有利于構造的簡化。
為了使活動板部分22向下樞軸轉動,每個凸輪53的軸部分53A被從未顯示的馬達傳 遞來的驅動力驅動且沿著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上推部分53C (己經(jīng)支撐第一活 動板23的接觸部分23C)繞著軸部分53A向下樞軸轉動,由此活動板部分22 (第一活動 板23)由于其自重繞著樞軸23A向下樞軸轉動。同時,響應于第一活動板23的向下樞軸 轉動,第二活動板24的上游端24B繞著樞軸24A向上(相對于第一活動板23)樞軸轉動, 由此,如圖2所示(其中該頂端與第二活動板24在該頂端的上游側的上表面基本上在同 一平面上),彎曲部分25的頂端相對下沉。
在活動板部分22已經(jīng)向下的樞軸轉動的情況下,如圖11B所示,被排出的文件M被 置于文件輸出盤20上(第二活動板24、第一活動板23和托盤部分21)。在這種狀態(tài)下, 文件M的上游端位于文件輸出口 38以下,這樣下一個要被排出的文件M2在被排出的同時 堆疊(放置)在文件M上。
順便提及,因為在前掃描目標面P1朝下并且后掃描目標面P2朝上的狀態(tài)下的文件M2 能夠被排出在上面所說明的雙面掃描(參見圖6)中在前掃描目標面P1朝下并且后掃描目 標面P2朝上的狀態(tài)下的己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M上,被排出的文件M和M2能夠以正常順序排 列。
如上所述,通過利用凸輪53向下或向上樞軸轉動文件輸出盤20的活動板部分22,文 件排出模式可以在第一排出模式(用于排出每個文件M2且同時將它堆疊在已經(jīng)排出的文 件M上)和第二排出模式(用于排出每個文件M2且同時使其在已經(jīng)排出的文件M下滑動) 之間切換?!磁懦瞿J降目刂啤?br>
圖12是顯示用于控制排出機構的文件排出模式的構造的框圖。圖13是顯示文件饋送
裝置1在用戶選擇文件掃描和開始文件饋送之間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當樞軸轉動盤120在如圖7B所示面收回位置時如果排出文件M,被排出的文件M的下 游部分開始從間隙S (固定盤110的堆疊面111的下游端111A)向下彎曲。如果在該狀態(tài) 下執(zhí)行第二排出模式,由于文件之間的摩擦阻力在向下彎曲的部分增加,下一個被排出的 文件不能順利地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動。隨著被排出的文件的數(shù)量增加,這種現(xiàn)象變 得更強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圖7A和12所示,本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裝備有傳感部分150、 控制單元160、活動板部分傳感器22S和馬達170,傳感部分150位于第一活動板23在寬 度方向上的兩側(傳感單元的示例),控制單元160置于機體框架30A內(nèi)部適當?shù)奈恢貌?控制文件饋送裝置1的整體操作,活動板部分傳感器22S檢測活動板部分22是否已經(jīng)向 上樞軸轉動,以便當樞軸轉動盤120位于收回位置時不執(zhí)行第二排出模式。
傳感部分150是傳感器,主要包括致動器(能夠繞著由側板30C可旋轉支撐的樞軸151 樞軸轉動以可旋轉)和檢測致動器的位移的光學傳感器。傳感部分150定位并偏置為其上 端152 (在第一活動板23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位于側板30C的上端的上方。當樞軸轉動盤 120樞軸轉動到如圖7B所示的收回位置時,樞軸轉動盤120的堆疊面121與傳感部分150 的上端152接觸,由此傳感部分150轉換到樞軸轉動狀態(tài)。在樞軸轉動狀態(tài)中,傳感部分 150向控制單元160輸出表明樞軸轉動盤120位于收回位置的信號。
控制單元160包括例如未顯示的CPU (中央處理器)、RAM (隨機存取存儲器)、ROM (只 讀存儲器)和輸入/輸出電路?;诖鎯υ赗OM中的程序和數(shù)據(jù)、傳感部分150的輸出、 活動板部分傳感器22S的輸出等等,控制單元160控制馬達170、凸輪53等的旋轉。
具體地說,如圖13所示,控制單元160首先判斷樞軸轉動盤120是否在收回位置(S1)。 當上述的信號從傳感部分150輸入時,控制單元160判定樞軸轉動盤120在收回位置(Sl: 是)。在這種情況下,以由活動板部分傳感器22S的傳感為基礎,控制單元160判斷活動 板部分22是否已經(jīng)向上樞軸轉動(S2)。
當活動板部分22沒有向上樞軸轉動(S2:否)時,也就是說,當活動板部分22在其
較低的位置(參見圖11B)時,因為當前的文件排出模式是第一排出模式(用于排出每個
文件同時將它堆疊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上),所以不必要防止上述的狀態(tài)(其中被排出的文件不能順利地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動),從而控制單元160結束圖13的處理(返回
未顯示的主程序)并且開始文件掃描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每個文件以第一排出模式被排
出。順便提及,能夠通過,例如,直接檢測活動板部分22的位置的傳感器、檢測凸輪53 中的一個的位置的傳感器等等,實現(xiàn)用于檢測活動板部分22的樞軸轉動的活動板部分傳 感器22S。
另一方面,當活動板部分22已經(jīng)如圖IIA所示向上樞軸轉動(S2:是)時,控制單 元160沿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凸輪53,從而向下樞軸轉動活動板部分22(S3), 由此每個文件以第 一排出模式被排出。
當樞軸轉動盤120不在收回位置時,也就是說,當樞軸轉動盤120在文件堆疊位置(S1: 否)時,控制單元160 (沒有從傳感部分150接收所述信號)結束圖13的處理(返回未顯 示的主程序)并且開始文件掃描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每個文件取決于活動板部分22的 位置的以第一排出模式或第二排出模式被排出。
順便提及,當活動板部分22已經(jīng)向下樞軸轉動時,如果樞軸轉動盤120樞軸轉動到 收回位置,那么傳感部分150被樞軸轉動(轉換到上述的樞軸轉動狀態(tài))并且其下端153 各自地與凸輪53的聯(lián)接部分53B的凹口接觸。在這種狀態(tài)下,凸輪53被阻擋進行逆時針 旋轉和向上樞軸轉動活動板部分22,由此排出機構被禁止執(zhí)行第二排出模式。
利用如上所述的結構,當樞軸轉動盤120位于收回位置時(即,當每個被排出的文件 不能順利地在已經(jīng)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動時),能夠禁止第二排出模式的實行,由此能夠將 文件饋送裝置1的文件排出性能維持在優(yōu)秀的水平。
順便提及,在本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1中,在掃描位置R的文件M是從如圖3所示 的平板玻璃G的中央饋送到平板玻璃G的下游端的(在圖3中從右到左)。從而,文件饋 送裝置的平板玻璃G (掃描玻璃)能夠由玻璃(透明材料)片形成。假如文件M是從圖3 的構造的相反的方向(從壓板玻璃G的左端朝向壓板玻璃G的中央)饋入的,文件M就會 投進平板玻璃G的上表面和文件饋送裝置1的下表面之間的縫隙,那么不可能將文件M饋 送到位于右上方的文件輸出盤(本實施例中的文件輸入盤10)。因此,在文件M從相反的 方向(與圖3中的饋送方向相反)饋入的情況下,平板玻璃G必須在掃描位置R的右側的 位置分成兩個,并且傾斜面(其下端位于平板玻璃G的上表面稍下方并且其上端處于右上 方)必須設置在兩片平板玻璃G之間,以便文件M能夠在文件M沒有投放進平板玻璃G的
上表面和文件饋送裝置1的下表面之間的縫隙的情況下饋送到位于右上方的文件輸出盤。雖然在文件M以這種方向(與圖3中的方向相反)饋送的情況下平板玻璃G必須分成兩個, 但是在本實施例的文件饋送裝置l中,文件M是沿著圖3所示的饋送方向饋送的,這樣, 平板玻璃G能夠由一片玻璃(透明材料)片形成,且能夠縮小文件掃描器的尺寸。因而, 能夠實現(xiàn)安裝該文件饋送裝置1的裝置(掃描儀、MFP、復印機、等等)的小型化。
雖然已經(jīng)給出了以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說明,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這些特定的 說明性的實施例,在沒有背離附上的權利要求所說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各種改進、 設計改變等等都是可以的。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文件壓板140的上表面141被用作樞軸轉動限制部分的實例,
樞軸轉動限制部分并不局限于上表面141;任何能夠在收回位置限制樞軸轉動盤的樞軸轉 動的構造都能夠被用作樞軸轉動限制部分。例如樞軸轉動限制部分可以通過從側板30C
在寬度方向上向內(nèi)凸出的構件實現(xiàn)。順便提及,通過將樞軸轉動限制部分(例如文件壓板
140的上表面141)置于在上述實施例中的文件輸出口 38上方,因為文件輸入盤10的負 載表面10A能夠通過樞軸轉動(旋轉)樞軸轉動盤120而很大大地露出,所以文件在文件 輸入盤10上的裝載變得更為方便。
雖然固定到側板30C上的固定盤110在上述實施例中用作基準盤的實例,基準盤并不 局限于這種固定盤(即,被固定的托盤);例如,基準盤還可以構造成可樞軸轉動的。具 體地說,在上述實施例中,在文件饋送裝置1沒有設置固定盤110的情況下,類似活動板 部分22 —樣的構件也可以用作基準盤。
雖然傳感部分150 (起到未顯示的傳感器的開關的作用)在上述實施例中用作傳感單 元的實例,傳感單元并不局限于傳感部分150。例如設置在文件壓板140的上表面141 的傳感器(開關)可以用作傳感單元。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說明的饋送機構的構造僅僅作為例子,因此,該構造(例如輥的數(shù) 量、布置方案等等)能夠根據(jù)需要適當?shù)馗淖?。也可以使用夾持輥代替每個墊。簡而言之, 饋送機構的構造、所使用的構件等等可以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適當?shù)馗?變。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說明的饋送通道31的構造僅僅作為例子,因此該構造并不局限于 在上述實施例中的構造。換句話說,饋送通道31的構造(或饋送機構的構造)可以取決 于文件輸入盤和文件輸出盤之間的位置關系、文件饋送單元的形狀、尺寸等等而適當?shù)馗?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饋送文件的文件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文件輸入盤,該文件輸入盤上放置將被饋送的文件;文件輸出盤,該文件輸出盤置于所述文件輸入盤的上方,并且文件被排出到所述文件輸出盤;和饋送機構,該饋送機構被設置用作經(jīng)過掃描位置連接所述文件輸入盤和所述文件輸出盤的饋送通道,并且將每個文件從所述文件輸入盤饋送到所述掃描位置并從所述掃描位置饋送到所述文件輸出盤,其中所述文件輸出盤包括基準盤和樞軸轉動盤,所述樞軸轉動盤置于所述基準盤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下游側以便可繞著位于所述樞軸轉動盤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的樞軸相對于所述基準盤樞軸轉動,并且所述文件饋送裝置進一步包括樞軸轉動限制部,當所述樞軸轉動盤已經(jīng)從文件能夠堆疊在所述樞軸轉動盤的堆疊面上的文件堆疊位置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時,所述樞軸轉動限制部在收回位置限制所述樞軸轉動盤的樞軸轉動,并且當所述樞軸轉動盤置于所述文件堆疊位置時,所述樞軸位于所述樞軸轉動盤的堆疊面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上方。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樞軸轉動盤包括連接部分,當所述樞軸轉動盤置于所述文件堆疊位置時,該連接 部分位于所述樞軸轉動盤的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并且連接所述基準盤的下游端,并 且當所述樞軸轉動盤置于所述收回位置時,所述連接部分位于所述樞軸的在饋送方向上 的下游側。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樞軸轉動限制部設置在文件 輸出口的上方,通過所述文件輸出口將每個文件從所述饋送通道排出到所述文件輸出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排出機構,該排出機構構造成能夠使每個文件在己經(jīng)被排出到所述文件輸出盤的文件下面滑動的同時依次排出;和文件按壓構件,該文件按壓構件在所述饋送方向上從所述文件輸出口的上方向下游延 伸,其中所述文件按壓構件的上表面還起到所述樞軸轉動限制部的作用。
5.如權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文件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檢測所述樞軸轉動盤是否在所述收回位置;排出機構,該排出機構構造為使其文件排出模式能夠在第一排出模式和第二排出模式 之間切換,所述第一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個文件且同時將該文件堆疊在已經(jīng)排出 到所述文件輸出盤的文件上,所述第二排出模式用于在使每個文件在已經(jīng)排出到所述 文件輸出盤的文件下滑動的同時依次排出;和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以由所述傳感單元進行的檢測為基礎控制所述排出機構, 其中,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樞軸轉動盤在所述收回位置時,所述控制單元將所 述排出機構的文件排出模式設定為所述第一排出模式。
全文摘要
一種文件饋送裝置,包括文件輸入盤、文件輸出盤和饋送機構,文件輸出盤置于文件輸入盤的上方,設置作為饋送通道(經(jīng)過掃描位置連接文件輸入盤和文件輸出盤)的饋送機構沿著饋送通道饋送每個文件。文件輸出盤包括基準盤和樞軸轉動盤,樞軸轉動盤可繞著在樞軸轉動盤的上游側的樞軸相對于基準盤樞軸轉動。當樞軸轉動盤已經(jīng)從文件堆疊位置樞軸轉動到收回位置時,通過樞軸轉動限制部分,樞軸轉動盤的樞軸轉動在收回位置受到限制。當樞軸轉動盤置于文件堆疊位置時,樞軸位于樞軸轉動盤的堆疊面在饋送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上方。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1539734SQ20091000792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29日
發(fā)明者真貝寬之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