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轉印裝置及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10246閱讀:18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轉印裝置及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轉印裝置及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迄今,在諸如打印機、復印機等的成像設備中,采用了轉印裝置,轉印裝置依次進行將各個顏色的調(diào)色劑圖像疊加在中間轉印帶上的一次轉印,以及將疊加的調(diào)色劑圖像從中間轉印帶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上的二次轉印。然而,出現(xiàn)了這樣的技術問題,即當利用具有高電阻的中間轉印帶進行成像時,會在己轉印到紙上的圖像中形成魚鱗狀圖像缺陷(以下稱為"鱗狀缺陷")。本發(fā)明人對這些圖像缺陷進行了調(diào)査,發(fā)現(xiàn)鱗狀缺陷伴隨在預夾持區(qū)域處中間轉印帶與支承輥之間出現(xiàn)的間隙放電而產(chǎn)生,所述預夾持區(qū)域位于紙進入中間轉印帶與二次轉印輥之間所在的夾持區(qū)域(轉印夾持區(qū)域)的緊前方。這些間隙放電為正放電,并且知道正放電形成圓鱗狀電荷圖案。當中間轉印帶的電阻較高時,更有可能保持在中間轉印帶的背面處形成的鱗狀電荷圖案。于是,當調(diào)色劑從中間轉印帶移到紙上時,帶的背面處的鱗狀電荷圖案起作用,從而在紙上形成鱗狀圖案。特別是,當采用轉印效率高的"球狀調(diào)色劑"作為調(diào)色劑時,由于調(diào)色劑的附著力低,調(diào)色劑更容易通過微弱放電而脫離中間轉印帶。因此,更可能出現(xiàn)鱗狀缺陷。采用中間轉印帶的成像設備例如可以是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JP-A)No.2004-333521中所公開的設備,該設備設有二次轉印輥,其觸靠中間轉印帶的外周面;支承輥,其在與二次轉印輥相對的位置觸靠中間轉印帶的內(nèi)周面;并且該設備還設有防靜電部件,其布置成在由二次轉印4輥和支承輥形成的夾持區(qū)域前側(即,中間轉印帶的運動方向的上游側)觸靠中間轉印帶和對置部件。
發(fā)明內(nèi)容在上述成像設備中,利用防靜電部件關閉夾持區(qū)域前側的間隙從而防止間隙放電。然而,在實際印刷操作期間,由于設備的振動、中間轉印帶表面的晃動、電場、作用在防靜電部件上的摩擦力等,無法--直關閉該間隙,并且防靜電部件朝向中間轉印帶或對置部件偏離。結果,在夾持區(qū)域前側,在支承輥和中間轉印帶之間或者在防靜電部件與中間轉印帶之間形成間隙。從而,當在支承輥與二次轉印輥之間施加偏電壓時,可能會出現(xiàn)間隙放電。因此,在中間轉印帶的背面處或者在觸靠中間轉印帶的背面的防靜電部件處形成鱗狀電荷圖案,從而在向紙上轉印時形成呈鱗形圖案的圖像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轉印裝置和-'種成像設備,它們將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上,而不會由于間隙放電而產(chǎn)生不規(guī)則性。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轉印裝置包括轉印帶,該轉印帶輸送已轉印到其外周面的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部件,該轉印部件在接觸部將所述調(diào)色劑圖像從所述轉印帶的外周面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對置輥,該對置輥布置成在所述轉印帶的內(nèi)周側與所述轉印部件相對;對置帶,該對置帶繞在所述對置輥上;以及張緊部件,該張緊部件相對于所述對置輥布置在所述轉印帶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所述對置帶繞在該張緊部件上,并且該張緊部件致使所述對置帶在相對于所述接觸部的上游側觸靠所述轉印帶的內(nèi)側。在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轉印裝置中,第一方面的轉印裝置可包括一彈簧部件,該彈簧部件朝向所述對置帶推動所述張緊構件。在本發(fā)明第三方面的轉印裝置中,第一方面的轉印裝置的張緊部件可以是隨著所述對置帶轉動的第一張緊輥。在本發(fā)^l第四方面的轉印裝置中,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轉印裝置的轉印部件可包括布置成與所述對置輥相對的轉印輥;第二張緊輥,該第5二張緊輥相對于所述轉印輥布置在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以及轉印帶,該轉印帶繞在所述轉印輥和所述第二張緊輥上,并且在所述接觸部觸靠上述轉印帶。在本發(fā)明第五方面的轉印裝置中,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轉印裝置中,所述轉印帶的表面電阻率可以至少為1X1012(Q/sq.),并且所述對置帶的表面電阻率低于所述轉印帶的表面電阻率。在本發(fā)明第六方面的轉印裝置中,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轉印裝置的轉印帶可以為彈性部件。本發(fā)明第七方面的成像設備包括根據(jù)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轉印裝置;輸送單元,該輸送單元將記錄介質(zhì)輸送至所述轉印裝置;以及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控制向所述轉印部件施加的電壓,并致使調(diào)色劑圖像從所述轉印帶轉印至記錄介質(zhì)。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一方面的轉印裝置可將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上,而不會由于間隙放電而產(chǎn)生不規(guī)則性。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二方面的轉印裝置可使對置帶和轉印帶之間的壓力保持更穩(wěn)定。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三方面的轉印裝置可以更可靠地使對置帶壓靠在轉印帶上,而不會增加結構構件。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四方面的轉印裝置可更穩(wěn)定地將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上并且更穩(wěn)定地輸送記錄介質(zhì)。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五方面的轉印裝置因為由于轉印帶的電阻增高使電荷保持在轉印帶的外周面(正面)側而能夠抑制調(diào)色劑散布,并且由于對置帶的電阻降低而可抑制在轉印帶的內(nèi)周面(背面)側處的間隙放龜?shù)挠绊?,從而形成不具有鱗狀不規(guī)則性的調(diào)色劑圖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六方面的轉印裝置提高了對置帶和轉印帶之間的接觸緊密度。與不以該結構為特征的情況相比,第七方面的成像裝置抑制了諸如鱗狀缺陷等的圖像不規(guī)則性的出現(xiàn)。將基于以下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成像設備的結構圖;圖2A和圖2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二次轉印裝置的剖視圖3A至圖3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對比實施例的中間轉印帶處的靜電狀態(tài)的示意圖4A至圖4C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二次轉印裝置的屮間轉印帶處的靜電狀態(tài)的示意圖;以及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二次轉印裝置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本發(fā)明的轉印裝置和成像設備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圖l示出了作為該成像設備的打印機10。打印機10設有多個成像單元12(12Y、12M、12C和12K)、中間轉印帶14、二次轉印裝置20和定影部分16。成像單元12通過電子照相系統(tǒng)形成各顏色成分的調(diào)色劑圖像。中間轉印帶14順序轉印(--次轉印)并保持已形成在成像單元12處的各顏色成分的調(diào)色劑圖像。二次轉印裝置20將已轉印并疊加在中間轉印帶14上的調(diào)色劑圖像一起轉印(二次轉印)到作為記錄介質(zhì)的記錄紙P上。定影部分16對已經(jīng)二次轉印到記錄紙P上的調(diào)色劑圖像進行定影。還包括控制相應裝置(部分)的操作的控制裝置18。在各成像單元12(12Y、12M、12C和12K)處,充電單元24、激光曝光單元26、顯影裝置28、一次轉印輥30及清潔單元32以該次序布置在感光鼓22周圍,感光鼓22沿箭頭A的方向轉動。充電單元24對感光鼓22進行靜電充電。激光曝光單元26利用曝光光束Bm在感光鼓22上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28容納各顏色成分的調(diào)色劑并利用調(diào)色劑對感光鼓22上的靜電潛像進行可視化顯影。一次轉印輥30將形成在感光7鼓22上的各顏色成分的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4上。清潔單元32移除感光鼓22上的殘余調(diào)色劑。從中間轉印帶14的運動方向的上游側開始,成像單元12按黃(Y)、品紅(M)、青(C)和黑(K)的次序以線性排列布置。各色調(diào)色劑帶負電,它們?yōu)槔脩腋【酆戏?、乳化凝聚法、溶解懸濁法等將著色劑和石蠟添加到聚酯、苯丙烯之類的粘合劑樹脂中而形成的顆粒。根據(jù)庫爾特計數(shù)儀(由BeckmanCoulter公司制造)的測量結果,這些顆粒的體積平均粒徑大約為5.8Min,粒度分布指數(shù)(GSD)為1.23。利用累積分布的D16和D84,得到體積GSD(體積GSD-(體積D84/體積D16)1/2)作為上述顆粒尺寸分布的指數(shù)。中間轉印帶14可由樹脂材料構成,可由橡膠材料構成,并且可具有由樹脂材料和橡膠材料形成的多層結構。必要時,適當?shù)亟Y合并添加提供電子導電性的導電劑、提供離子導電性的導電劑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提供電子導電性的導電劑可以是金屬或合金,例如碳黑、石墨、鋁、鎳、銅合金等;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錫、氧化鋅、鈦酸鉀、氧化錫-氧化銦復合氧化物或者氧化錫-氧化銻復合氧化物等。作為提供離子導電性的導電劑,有磺酸鹽、氨鹽等,還有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等各種表面活性劑。還有摻雜導電聚合體的方法。所采用的中間轉印帶14在聚酰亞胺、聚酰胺等之類的樹脂中含有適當量的碳黑等之類的導電劑,并由膜式環(huán)形帶構成,其表面電阻率至少為1X1012(fi/sq.),厚度為80拜,從而易于保持調(diào)色劑。以下示出了中間轉印帶14的電阻測量方法。通過以下方式測量電阻值R利用Advantest公司制造的微電流計R8340A作為測量儀器,利用三菱油化株式會社制造的HR探針作為探針(主電極外徑d-1.6cm,防護電極內(nèi)徑D-3.0cm),并利用來自三菱油化株式會社的臺作為測量臺(測量表面電阻率時作為絕緣面,測量體積電阻率時作為導電面),施加電壓為IOOV,載荷為2kg,測量時間為30s。通過&=2x;rx//ln(£>/i/)計算表面電阻率Rs(Q/square),通過及v-;rx(^)xi/f計算體積電阻率Rv(Q.cm),其中t為測試樣品(即,中間轉印帶14)的厚度(cm)。中間轉印帶14設有驅動輥34、支撐輥36、張緊輥38和清潔支承輥40。驅動輥34由具有優(yōu)異速度穩(wěn)定性的馬達(未示出)驅動并驅動中間轉印帶14循環(huán)。支撐輥36沿著感光鼓22的布置方向支撐中間轉印帶14的線形部分。張緊輥38向中間轉印帶14提供恒定張力,并防止中間轉印帶14蜿蜒。清潔支承輥40設置在清潔部分處,該清潔部分刮除中間轉印帶14上的殘余調(diào)色劑。稍后描述二次轉印裝置20的區(qū)域內(nèi)的輥。中間轉印帶14在各種輥之間伸展,并被驅動而沿箭頭B的方向恒速循環(huán)(轉動)。向與各感光鼓22對置的一次轉印輥30施加極性與調(diào)色劑的電荷極性相反的電壓。因此,各個感光鼓22上的調(diào)色劑圖像被順序靜電吸引至中間轉印帶14,從而在中間轉印帶14上形成疊加的調(diào)色劑圖像。在二次轉印裝置20的下游惻在中間轉印帶14處設置帶清潔器42。帶清潔器42移除二次轉印后中間轉印帶14上的殘余調(diào)色劑、紙粉等,從而清潔中間轉印帶14的表面。在成像單元12Y的上游側布置有基準傳感器(原始位置傳感器)44?;鶞蕚鞲衅?4產(chǎn)生基準信號,該基準信號用作在成像單元12(12Y、12M、12C和12K)處設定成像定時的基準。在成像單元12K的7游側布置圖像濃度傳感器46,用于調(diào)節(jié)圖像質(zhì)量?;鶞蕚鞲衅?4檢測設置在中間轉印帶14上的預定標記并產(chǎn)生基準信號。成像單元12按照基于基準信號的檢測來自控制裝置18的指令開始成像。裝載記錄紙P的紙盤50A和50B布置在打印機10的下部。在紙盤50A和50B其中之一的端部設有供紙輥52。供紙輥52以預定定時取出并輸送裝載的記錄紙P。被供紙輥52取出的記錄紙P通過多對輸送輥54供給到二次轉印裝置20中。在二次轉印裝置20的下游側沿記錄紙P的輸送方向設置輸送帶56。輸送帶56將二次轉印有調(diào)色劑圖像的記錄紙P輸送至定影部分16。接下來描述打印機10的基本成像過程。首先,將從未示出的圖像讀取裝置、個人計算機(PC)等輸出的圖像數(shù)據(jù)輸入打印機10。在打印機910中,通過未示出的圖像處理裝置施加預定圖像處理,然后由成像單元12等進行圖像生成。在未示出的圖像處理裝置中,對輸入的反射數(shù)據(jù)施加預定圖像處理,這些處理例如為陰影修正、錯位修正、亮度/色彩空間變換、灰度修正、邊框消除、以及色彩編輯、移動編輯等。進行了圖像處理的圖像數(shù)據(jù)被轉換成黃(Y)、品紅(M)、青(C)和黑(K)這四種顏色的色階數(shù)據(jù),并被輸出至激光曝光單元26。在激光曝光單元26處,根據(jù)輸入的色階數(shù)據(jù)從半導體激光器發(fā)射曝光光束Bm。曝光光束Bm照射在成像單元12Y、12M、12C和12K的相應感光鼓22處。在各個成像單元12Y、12M、12C或12K的感光鼓22處,在表面已被充電單元24充電之后,通過激光曝光單元26對該表面進行掃描曝光,從而形成靜電潛像。在各個成像單元12Y、12M、12C和12K處,使已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而形成黃(Y)、品紅(M)、青(C)或黑(K)的各顏色的調(diào)色劑圖像。已形成在成像單元12Y、12M、12C和12K的感光鼓22上的調(diào)色劑圖像在感光鼓22和中間轉印帶14抵接的一次轉印部分處順序疊加在中間轉印帶14的表面上。這樣實現(xiàn)一次轉印。通過中間轉印帶14的轉動將未定影的一次轉印調(diào)色劑圖像輸送到二次轉印裝置20。同時,在紙輸送單元中,供紙輥52與成像定時關聯(lián)地轉動,并從紙盤50A或紙盤50B供應預定尺寸的記錄紙P。已由供紙輥52供應出來的記錄紙P被輸送輥54輸送并到達二次轉印裝置20。在到達二次轉印裝置20之前,記錄紙P暫時停止,并通過配準輥(未示出)使紙的位置與調(diào)色劑圖像的位置匹配,該配準輥轉動以與保持有調(diào)色劑圖像的中間轉印帶14的運動定時匹配。接著,在二次轉印裝置20處,調(diào)色劑圖像從中間轉印帶14被靜電轉印至記錄紙P,并且記錄紙P與中間轉印帶14分離并被輸送至輸送帶56。在與定影部分16的最佳輸送速度匹配的情況下,記錄紙P在輸送帶56上被輸送至定影部分16。記錄紙P上的未定影的調(diào)色劑圖像在定影部分16處通過熱和壓力而受到定影處理,從而定影到記錄紙P上。己形成有定影圖像的記錄紙P通過排出輥(未示出)輸出到打印機10外部。在已完成將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紙p上之后,殘留在中間轉印帶14上的殘余調(diào)色劑通過中間轉印帶14的轉動被輸送至清潔部分,并通過清潔支承輥40和帶清潔器42而被從中間轉印帶14移除。接下來描述二次轉印裝置20。如圖2A所示,二次轉印裝置20包括轉印輸送帶62和對置帶68。轉印輸送帶62布置成觸靠中間轉印帶14的調(diào)色劑圖像保持表面?zhèn)?,對置?8布置成觸靠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zhèn)?。轉印輸送帶62為體積電阻率為106至101QQ.cm的半導體環(huán)形帶,并繞在轉印輥64和隨動輥66上。轉印輥64可旋轉地設置,并作為形成二次轉印電場的其中一個電極。隨動輥66可旋轉地設置,并布置成位于中間轉印帶14的輸送方向下游側,與轉印輥64平行。轉印輥64在其表面處形成有散布有碳的聚氨酯管,并在內(nèi)部形成有散布有碳的發(fā)泡聚氨酯橡膠。該表面具有氟涂層。轉印輥64形成為體積電阻為105至107Q,輥直徑為28mm,硬度為20°至50°(AskerC)。這里指定硬度為35°。轉印輥64還設有由SUS鋼之類的金屬形成的轉動軸70。由齒輪和馬達構成的未示出的驅動機構連接至轉動軸70的端部。轉印輥64的驅動機構受控制裝置18(見圖1)控制而驅動,使轉印輥64轉動并移動轉印輸送帶62。隨動輥66的轉動軸(未示出)和轉印輥64的轉動軸70固定在--定距離處,以張緊轉印輸送帶62。轉動軸70與線路連接并接地。與中間轉印帶14相比,對置帶68的表面電阻率較小,并且對置帶68為例如表面電阻率為1X101Q5(fi/sq.)的環(huán)形帶。對置帶68通過由氯丁橡膠形成的彈性件構成。對置帶68可由樹脂材料構成,可由橡膠材料構成,并可具有由樹脂材料和橡膠材料形成的多層結構。樹脂材料可以是例如聚酰亞胺樹脂、聚酰胺-酰亞胺樹脂、含氟樹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碳酸脂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氯乙烯基樹脂、ABS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ii酯樹脂等。這些材料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種以上結合使用。這當中,極佳采用聚酰亞胺樹脂,因為其強度和撓曲疲勞特性都優(yōu)異。橡膠材料可以是異戊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環(huán)氧氯丙烷橡膠、異丁橡膠、聚氨酯橡膠、硅橡膠、氟橡膠、SBR、NBR、EPDM、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橡膠或這些材料的混合等。這當中,可優(yōu)選采用異戊二烯橡膠、硅橡膠和EPDM。因此,對置帶68彈性變形并隨中間轉印帶14而動,從而與中間轉印帶14的接觸緊密度提高。同時,對置帶68繞在隨動輥72和輔助輥74上。隨動輥72可旋轉地設置,并作為形成二次轉印電場的另一電極。輔助輥74可旋轉地設置,并布置成位丁-中間轉印帶14的輸送方向上游側,與隨動輥72平行。對置帶68隨中間轉印帶14轉動。隨動輥72在其表面?zhèn)刃纬捎猩⒉加刑嫉腅PDM和NBR共混橡膠管,在其內(nèi)側形成有EPDM橡膠。隨動輥72形成為體積電阻率在1X107(Q/sq.)至1X1011(n/sq.)之間,輥直徑為28mm,硬度為50°至70°(AskerC)。這里指定硬度為60°,比轉印輥64硬。在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之間,轉印輸送帶62、中間轉印帶14和對置帶68布置成被擠壓在一起。這里,轉印輸送帶62和中間轉印帶14被擠壓的部分(區(qū)域)被稱為接觸部71。此外,由對置帶68和隨動輥72界定的區(qū)域稱為楔形區(qū)域C。隨動輥72不接地。通過未示出的彈簧等沿遠離隨動輥72的方向并沿對置帶68觸靠中間轉印帶14的方向,向輔助輥74施加推動力。結果,輔助輥74致使繞在其上的對置帶68相對于接觸部71在上游側觸靠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側。輔助輥74隨對置帶68的運動而動,抑制與對置帶68的新的摩檫充電,從而防止對置帶68的充電狀態(tài)。輔助輥74與未示出的線路連接并接地。由SUS等制成的金屬輥形成的充電輥76布置成觸靠對置帶68的與布置隨動輥72的一側相反的一側,從而夾持對置帶68。充電輥76在兩個端部被支撐并可旋轉,并且與對置帶68—起轉動。根據(jù)控制裝置18(見圖1)從未示出的作為偏壓施加部分的二次轉印偏壓電源向充電輥76施加與調(diào)色劑極性相同的二次轉印偏壓(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負極性)。二次轉印偏壓為-6kV。在接觸部71的記錄紙P輸送方向上游側設置輸送引導件78。輸送引導件78將己輸送至其上的記錄紙P向接觸部71引導。接下來描述本發(fā)明第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操作。如圖l、閣2A和圖2B所示,在打印機10屮進行上述充電、曝光、顯影和一次轉印步驟,并且已被一次轉印的未定影的調(diào)色劑T隨著中間轉印帶14的轉動而被輸送至二次轉印裝置20。同時,記錄紙P從紙盤50A或50B被輸送至二次轉印裝置20。在二次轉印裝置20處,隨動輥72經(jīng)由對置帶68被充電輥76充電為負極性,并通過接地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之間的電位差而形成二次轉印電場。這里,二次轉印電場為轉印輥64側電位高而隨動輥72側電位低(負極性)的電場。于是,在接觸部71處,屮間轉印帶141:的調(diào)色劑T通過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二次轉印電場而被朝轉印輥64靜電吸引,并轉印到記錄紙P上。以下說明中間轉印帶14的帶電狀態(tài)。圖3A至圖3C為在僅采用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而不采用轉印輸送帶62和對置帶68的情況下(這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比實施例)接觸部附近的示意圖。如圖3A所示,已通過一次轉印而轉印有負極性調(diào)色劑T的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帶正電。同吋,隨動輥72的表面帶負電。這時,由于在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之間施加幾千伏的高電壓,并且中間轉印帶14的電阻高,因此隨動輥72和中間轉印帶14之間的電位差(間隙的電位差)處于或高于帕邢(Paschen)放電極限電壓,從而在該間隙中發(fā)生正極性放電。因此,如圖3B所示,由于隨動輥72和中間轉印帶14之間的間隙放電,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局部帶電而引起電荷分散。然而,由于中間轉印帶14的電阻高,電荷傾向于不運動,從而沿著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形成面內(nèi)電場(in-planeelectricfield)。通過該面內(nèi)電場而在中間轉印帶14的正面處產(chǎn)生電場E。保留在中間轉印帶14的正面處的調(diào)色劑T在電場E的作用下移動,從而在中間轉印帶14上形成調(diào)色劑T分布的稀疏區(qū)和稠密區(qū)。由于在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處產(chǎn)生面內(nèi)電場,中間轉印帶14和隨動輥72之間的電場變?nèi)?,從而有時不會發(fā)生間隙放電。若橫過間隙的電場重新變強,就會發(fā)生間隙放電,并且會在中間轉印帶14上形成調(diào)色劑T分布的稀疏區(qū)和稠密區(qū)。接下來,如圖3C所示,記錄紙P進入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接觸部。由于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二次轉印電場ES而在調(diào)色劑T上作用靜電引力F,從而調(diào)色劑T從中間轉印帶14二次轉印到記錄紙P上。根據(jù)這里的描述,中間轉印帶14和記錄紙P分離,但是實際上調(diào)色劑T碰觸二者。由于在中間轉印帶14上存在調(diào)色劑T分布的濃度狀態(tài)偏差,所以記錄紙P上的調(diào)色劑T的圖像在本來應布置調(diào)色劑T的部位缺失,這在視覺上顯現(xiàn)為鱗狀不規(guī)則性。特別是當采用形狀系數(shù)小的球狀調(diào)色劑時,盡管轉印性能較好,但是在由于放電等引起的電場的小變化的影響下,調(diào)色劑T可能會分散在中間轉印帶14或記彔紙P上,從而鱗狀不規(guī)則性變得明顯。接下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二次轉印裝置20的中間轉印帶14的帶電狀態(tài)。圖4A至圖4C為接觸部71附近的示意圖。如圖4A所示,已通過一次轉印而轉印有負極性調(diào)色劑T的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帶正電。觸靠中間轉印帶14并被輸送至接觸部71的對置帶68的內(nèi)表面也帶正電。相反,隨動輥72的表面帶負電。在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之間施加幾千伏的高電壓。在楔形區(qū)域C處,隨動輥72和對置帶68之間的間隙的電位差處于或高于帕邢放電極限電壓,從而發(fā)生正極性放電。因此,如圖4B所示,由于隨動輥72和對置帶68之間的間隙放電,對置帶68的內(nèi)表面局部帶電而引起電荷分散。這里,由于對置帶68具有低電阻,電荷沿對置帶68的內(nèi)表面散布。因此,與圖3A至圖3C中的中間轉印帶14相比,對置帶68的電荷分布具有更少的濃度狀態(tài)不規(guī)則性,并且對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處的電荷分布幾乎沒有影響。因而,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處的電荷分布保持與一次轉印處相同,從而調(diào)色劑T的分布得以保持。接下來,如圖4C所示,記錄紙P進入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接觸部71。由于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二次轉卬電場ES而在調(diào)色劑T上作用靜電引力F,從而調(diào)色劑T從中間轉印帶14二次轉印到記錄紙P上。記錄紙P上的調(diào)色劑T的圖像在本來應布置調(diào)色劑T的部位出現(xiàn),從而兒乎測量不到鱗狀不規(guī)則性。接著,如圖2B所示,已二次轉印有調(diào)色劑T的記錄紙P被從接觸部71供送出來。這里,轉印輸送帶62的表面通過與記錄紙P接觸而帶電,并用于通過靜電吸力保持記錄紙P。因此,記錄紙P被剝離中間轉印帶14,并沿著轉印輸送帶62輸送。之后,在定影部分16(見圖1)處對記錄紙P進行定影,從而結束成像。接下來,針對在記錄紙P上的調(diào)色劑T的圖像中是否存在鱗狀缺陷以及調(diào)色劑T的轉印性能,在表1中示出了本發(fā)明和對比實施例的評價結果。與鱗狀缺陷的出現(xiàn)相關地評價轉印性能,這是因為當二次轉印偏壓較低時,發(fā)生放電的可能性較小從而鱗狀缺陷的出現(xiàn)受到抑制,但是當二次轉印偏壓太低時,不會發(fā)生轉印。通過以下方式對鱗狀缺陷的出現(xiàn)進行評價,即在低溫低濕環(huán)境中(溫度10。C,濕度15%),在已經(jīng)過24小時調(diào)整的記錄紙P上,打印灰度圖案,其中對于各個單色、第二色和第三色以10%的間隔從100%至10%逐級設定圖像濃度,并視覺檢測是否出現(xiàn)鱗狀不規(guī)則性。在視覺上沒有識別到鱗狀不規(guī)則性的紙評價為優(yōu),局部可見輕微的鱗狀不規(guī)則性但不影響整體圖像的紙評價為良,在視覺上識別到大量鱗狀不規(guī)則性的紙評價為差。對于轉印性能評價,在與評價鱗狀缺陷出現(xiàn)相同的環(huán)境下在二次轉印后測量記錄紙P上的調(diào)色劑T的濃度,并通過與預定濃度的容許值對比而評為優(yōu)、良或差。15在評價中,在從-5.0至-7.0kV的范圍內(nèi)調(diào)節(jié)施加至接觸輥(g卩,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的二次轉印偏壓,使得可在打印的同時轉印多色(二次色和三^:色)調(diào)色劑圖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l如表1所示,在鱗狀缺陷出現(xiàn)評價中,在通過本發(fā)明的二次轉印裝置20進行二次轉印,二次轉印偏壓在-5.0至-7.OkV的情況下,看不到鱗狀缺陷出現(xiàn)。在對比實施例中,在從-5.0至-7.0kV的范圍內(nèi)看得到鱗狀缺陷出現(xiàn)。在轉印性能評價中,本發(fā)明和對比實施例具有類似傾向,在二次轉印偏壓為-5.0至-7.OkV的情況下轉印性能處于實用水平。接下來將基于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轉印裝置和成像設備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與上述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基本相同的部件賦予與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不再描述。圖5A示出了二次轉印裝置80。二次轉印裝置80為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設置推壓部件82和彈簧84取代輔助輥74的二次轉印裝置20。推壓部件82構造有接觸部82A和平坦連接部82B。接觸部82A在截面圖中為大致半圓形,并觸靠對置帶68的內(nèi)表面。彈簧84連接至連接部82B。彈簧84的一端連接至連接部82B,使得連接面方向與推動方向基本垂直。彈簧84的另一端固定至二次轉印裝置80的未示出的殼體。接下來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操作。被彈簧84推動的推壓部件82張緊對置帶68,并以預定推力使對置帶68壓靠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結果,對置帶68的在與中間轉印帶14對置的一側的表面變?yōu)榇笾戮€性,中間轉印帶14中的張力變得恒定,并且提高了對置帶68和中間轉印帶14之間的接觸緊密度。隨后,當已一次轉印有調(diào)色劑T的中間轉印帶14前進到接觸部71時,由于在楔形區(qū)域C中在轉印輥64和隨動輥72之間施加幾千伏的高電壓,隨動輥72和對置帶68之間的間隙的電位差處于或高于帕邢放電極限電壓,從而發(fā)生正極性放電。由于這些放電,對置帶68的內(nèi)表面局部帶電而引起電荷分散。由于對置帶68具有低電阻,電荷沿著對置帶68的內(nèi)表面散布。因此,對置帶68的電荷分布在濃度狀態(tài)中具有較小的不規(guī)則性,并且對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處的電荷分布幾乎沒有影響。而且,由于對置帶68和中間轉印帶14緊密接觸并且在它們之間沒有新的間隙,因此對置帶68和中間轉印帶14之間不會發(fā)生放電。因而,中間轉印帶14的內(nèi)表面處的電荷分布保持與一次轉印處相同,從而調(diào)色劑T的分布得以保持。接下來,如圖5B所示,記錄紙P進入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接觸部71。由于隨動輥72和轉印輥64之間的二次轉印電場而在調(diào)色劑T上作用靜電吸引力,從而調(diào)色劑T從中間轉印帶14二次轉印到記錄紙P上。記錄紙P上的調(diào)色劑的圖像在本來應布置調(diào)色劑T的部位出現(xiàn),從而幾乎測量不到鱗狀不規(guī)則性。這時,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只要打印機10采用中間轉印帶14,就可能是利用多個顯影單元在單個感光體上進行顯影的回轉式打印機。而且,可在轉印輥64的表面處形成與轉印輸送帶62的電阻相同的電阻層,并作為單個轉印輥使該電阻層觸靠中間轉印帶14。此外,桿狀固定電極部件可取代充電輥76而在對與對置帶68的滑動摩擦沒有影響的范圍內(nèi)觸靠對置帶68。再者,對于二次轉印偏壓的施加來說,轉印輥64可不接地,并且可施加一電壓以使轉印輥64的電位高于隨動輥72。為了例示和說明之目的提供了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以上描述。不旨在詳盡或將本發(fā)明局限于所公開的確切形式。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清楚各種修改和變型。所述示例性實施方式是為了最佳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式并理解適用于所構想的實際應用的各種修改而選出并描述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理應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權利要求1、一種轉印裝置,該轉印裝置包括轉印帶,該轉印帶輸送已轉印到其外周面的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部件,該轉印部件在接觸部將所述調(diào)色劑圖像從所述轉印帶的外周面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對置輥,該對置輥布置成在所述轉印帶的內(nèi)周側與所述轉印部件相對;對置帶,該對置帶繞在所述對置輥上;以及張緊部件,該張緊部件相對于所述對置輥布置在所述轉印帶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所述對置帶繞在該張緊部件上,并且該張緊部件致使所述對置帶在相對于所述接觸部的所述上游側觸靠所述轉印帶的內(nèi)側。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印裝置,該轉印裝置還包括一彈簧部件,該彈黌部件朝所述對置帶推動所述張緊部件。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所述張緊部件包括隨所述對置帶而轉動的第-一張緊輥。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所述轉印部件包括布置成與所述對置輥相對的轉印輥;第二張緊輥,該第二張緊輥相對于所述轉印輥布置在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以及轉印帶,該轉印帶繞在所述轉印輥和所述第二張緊輥上,并且在所述接觸部觸靠上述轉印帶。5、根據(jù)權利要求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所述轉印帶的表面電阻率至少為lX1012Q/sq.,并且所述對置帶的表面電阻率低于所述轉印帶的表面電阻率。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印裝置,其中,所述轉印帶包括彈性部件。7、一種成像設備,該成像設備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印裝置;輸送單元,該輸送單元將記錄介質(zhì)輸送至所述轉印裝置;以及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控制向所述轉印部件施加的電壓,并致使調(diào)色劑圖像從所述轉印帶轉印至記錄介質(zhì)。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設備,該成像設備還包括一彈簧部件,該彈簧部件朝所述對置帶推動所述張緊構件。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張緊部件包括隨所述對置帶而轉動的第一張緊輥。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轉印部件包括布置成與所述對置輥相對的轉印輥;第二張緊輥,該第二張緊輥相對于所述轉印輥布置在記錄介質(zhì)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以及轉印帶,該轉印帶繞在所述轉印輥和所述第二張緊輥上,并且在所述接觸部觸靠上述轉印帶。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轉印帶的表面電阻率至少為lX1012Q/sq.,并且所述對置帶的表面電阻率低于所述轉印帶的表面電阻率。12、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轉印帶包括彈性部件。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轉印裝置和成像設備。該轉印裝置包括轉印帶,該轉印帶輸送已轉印到其外周面的調(diào)色劑圖像;轉印部件,該轉印部件在接觸部將所述調(diào)色劑圖像從所述轉印帶的外周面轉印到記錄介質(zhì);對置輥,該對置輥布置成在所述轉印帶的內(nèi)周側與所述轉印部件相對;對置帶,該對置帶繞在所述對置輥上;以及張緊部件,該張緊部件相對于所述對置輥布置在所述轉印帶的輸送方向上游側,所述對置帶繞在該張緊部件上,并且該張緊部件致使所述對置帶在相對于所述接觸部的上游側觸靠所述轉印帶的內(nèi)側。文檔編號G03G15/01GK101510066SQ20081017319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申請日期2008年11月6日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14日發(fā)明者石川尚稔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