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鏡頭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鏡頭模組,尤其是涉及一種體積小、結構簡單的鏡頭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攝像技術的發(fā)展,鏡頭模組在各種用途的攝像裝置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鏡頭模組與 各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如手機、攝像機、電腦等的結合,更是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為拍攝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圖像,鏡頭模組通常要求具有變焦功能(請參見Zoom Lens Systems with Aspherical Plastic Lens, Consumer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r Volume CE-33, Issue 3, Aug. 1987 Page(s):256 - 266)。欲實現(xiàn)變焦功能需要驅動鏡頭 模組中鏡片以使鏡片之間的距離發(fā)生改變。
驅動鏡片發(fā)生位移一般是通過馬達驅動齒輪組機構以實現(xiàn)鏡片的運動,其通常需要通過 設置多個傳動機構,如二至三個齒輪傳動機構,來將步進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線性運動。 然而,該種設置使得該種鏡頭模組的尺寸較大,難以滿足當前手機用攝像鏡頭等便攜式取像 裝置短、小、輕、薄的發(fā)展趨勢。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簡單的鏡頭模組實為必要。
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鏡筒、底座、容納在所述鏡筒內的可動鏡片、若干彈性元件、至 少一個磁鐵和若干線圈,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可動鏡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鏡 筒上,所述若干彈性元件相對于所述鏡筒的軸心中心對稱,所述可動鏡片在所述彈性元件的 作用下懸掛在所述鏡筒內,所述磁鐵固定在所述可動鏡片上,所述底座均勻設置有數(shù)量與所 述線圈相匹配的容置孔,所述若干線圈分別容納在所述容置孔中,所述線圈的兩端與一電源 相連以產生磁場,所述磁鐵受到所述磁場的作用從而驅動所述可動鏡片移動。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述鏡頭模組通過通電的線圈與磁鐵之間產生電磁力的作用,并結合 彈性元件的作用,對可動鏡片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從而使可動鏡片發(fā)生位移,使得鏡頭模組 的體積較小、結構簡單。
圖l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鏡頭模組的示意圖,其包括線圈、底座。 圖2是圖1中線圈與底座關系示意圖。
4圖3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及圖2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鏡頭模組IO。該鏡頭模組10包括圓 筒形鏡筒ll、圓筒形底座12、驅動單元13、可動鏡片14、固定鏡片15和影像感測器17。
被拍攝物體通過可動鏡片14、固定鏡片15成像在影像感測器17上??蓜隅R片14、固定鏡 片15可全為塑膠透鏡,也可部分為塑膠透鏡,部分為玻璃透鏡。優(yōu)選的,可動鏡片14、固定 鏡片15均為非球面透鏡,每個透鏡的相對的透鏡表面均設置有抗反射層(Anti-reflective coating)。影像傳感器17可選用電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傳感器或互補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傳感器。
可動鏡片14活動地容納在圓筒形鏡筒11中并在驅動單元13的驅動下在鏡筒11內上下運動
固定鏡片15通過固定件16固定在底座12內,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底座12內。 影像感測器17容納在底座12內用于接收被攝物體經由可動鏡片14、固定鏡片15的光學成 像,并將該光學成像轉換成相應的電子影像信號作為輸出信號。優(yōu)選地,為避免灰塵或其他 污染物污染該影像感測器l7的像素點,可在影像感測器l7的上方設置透明蓋板18,如透明玻 璃板。
鏡筒11靠近像側一端的內圓周表面設置有內螺紋112,底座12靠近物側一端的外圓周表 面設置有與鏡筒11內螺紋112相匹配的外螺紋123,鏡筒11通過內螺紋112、外螺紋123的配合 而旋轉地連接在底座12上,從而可通過鏡筒11的旋轉改變可動鏡片14、固定鏡片15之間的距離。
底座12的上表面沿同一圓周等間距設置有四個容置孔121,容置孔1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 底座12的軸線。在容置孔121底部的位置處,底座12徑向設置有通孔122將容置孔121與外部 相連通。
可動鏡片14包括供光線透過的光學部141和邊緣部142,驅動單元13包括四個磁鐵131、 四根彈性元件132,如彈簧、彈性金屬線、具有彈力的塑料等,和四個線圈133。
當然,磁鐵131、彈性元件132與線圈133的數(shù)量并不限于本實施例的四個,可根據(jù)實際 需要作適當改變,當然,線圈133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時,容置孔121的數(shù)量相應發(fā)生變化。另外 ,磁鐵131也可以為一個環(huán)形磁鐵。
四個磁鐵131等間距設置在邊緣部142上,其可通過點膠方式膠合固定在邊緣部142上。 磁鐵131為永久磁鐵或者電磁鐵。彈性元件132的一端固定在鏡筒11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邊緣部142上,其可采用點膠方 式膠合粘結的方式固定,也可采用埋入式射出(insert molding)成型方式與鏡筒ll或者可 動鏡片14一體成型,然后通過點膠方式膠合粘結將另一端固定在可動鏡片14或者鏡筒11上。 可動鏡片14在彈性元件131的作用下懸掛在鏡筒11內。固定后的四個彈性元件131相對于鏡筒 ll的軸心中心對稱。
初始狀態(tài)下,彈性元件131在本身重力及可動鏡片14的重力作用下處于自然狀態(tài)或者拉 長狀態(tài),可動鏡片14與固定鏡片15之間具有第一焦距。
四個線圈133分別容納在四個容置孔121內,兩端1331從通孔122中伸出與電源相連(圖 未示),且四個線圈133分別位于四個磁鐵131的下方。
當電源對線圈133輸入電流時,線圈133產生磁場,其與磁鐵131之間將產生一電磁力。 在該電磁力的作用下,線圈133不動,磁鐵131靠近或遠離線圈133運動,由于磁鐵131固定在 可動鏡片14上,磁鐵131的運動從而帶動可動鏡片14運動。當彈性元件131施加在可動鏡片 14上的力與電磁力平衡時,可動鏡片14與固定鏡片15之間具有不同于第一焦距的第二焦距。 電源停止對線圈通電,可動鏡片14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狀態(tài)。
如圖3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鏡頭模組20。
鏡頭模組20的結構與鏡頭模組10的結構基本相同,均包括圓筒形鏡筒ll、圓筒形底座 12、驅動單元13、可動鏡片14、固定鏡片15和影像感測器17;其不同之處在于鏡頭模組20 還包括一個固持件21。
固持件21為圓環(huán)形狀,其外徑小于鏡筒ll的內徑以使其活動地容納在鏡筒ll內。固持件 21徑向凹陷形成有一環(huán)形凹槽211,可動鏡片14固定在凹槽211內。磁鐵131固定在固持件21 上,彈性元件132的一端固定在鏡筒11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固持件21上。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 思做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 范圍。
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鏡頭模組,包括鏡筒、底座、容納在所述鏡筒內的可動鏡片,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若干彈性元件、至少一個磁鐵和若干線圈,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可動鏡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鏡筒上,所述若干彈性元件相對于所述鏡筒的軸心中心對稱,所述可動鏡片在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下懸掛在所述鏡筒內,所述磁鐵固定在所述可動鏡片上,所述底座均勻設置有數(shù)量與所述線圈相匹配的容置孔,所述若干線圈分別容納在所述容置孔中,所述線圈的兩端與一電源相連以產生磁場,所述磁鐵受到所述磁場的作用從而驅動所述可動鏡片移動。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鏡片包括 邊緣部和透光部,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邊緣部上,另一端固定在鏡筒上,所述至 少一個磁鐵固定在所述邊緣部上。
3.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固 持件,所述可動鏡片固定在所述固持件上,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持件上,另一 端固定在鏡筒上,所述至少一個磁鐵固定在所述固持件上。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磁 鐵的數(shù)量與所述線圈的數(shù)量相等,均勻分布在所述邊緣部或所述固持件上,且所述磁鐵位于 所述線圈的上方。
5.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對應所 述容置孔的位置設有通孔以使所述容置孔與外部相通,所述線圈的兩端穿過所述通孔與電源 相連。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與所 述固持件為埋入式射出一體成型而成。
7.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與所 述鏡筒為埋入式射出一體成型而成。
8.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與所述可動鏡片為埋入式射出一體成型而成。
9.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鐵為永久磁 鐵或者電磁鐵。
10.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為彈 簧、彈性金屬線或者具有彈性的塑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鏡頭模組。該鏡頭模組包括鏡筒、底座、容納在所述鏡筒內的可動鏡片、若干彈性元件、至少一個磁鐵和若干線圈,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可動鏡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鏡筒上,所述若干彈性元件相對于所述鏡筒的軸心中心對稱,所述可動鏡片在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下懸掛在所述鏡筒內,所述磁鐵固定在所述可動鏡片上,所述底座均勻設置有數(shù)量與所述線圈相匹配的容置孔,所述若干線圈分別容納在所述容置孔中,所述線圈的兩端與一電源相連以產生磁場,所述磁鐵受到所述磁場的作用從而驅動所述可動鏡片移動。
文檔編號G02B7/04GK101452103SQ20071020279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張仁淙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