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及應用此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的噴墨印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應用于噴墨 打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及應用此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的噴墨印頭。
背景技術(shù):
噴墨打印的原理是利用瞬間高壓來擠壓墨水,以形成墨滴并將墨滴噴 射至打印媒體上,以在打印媒體上形成所需的圖案。目前噴墨打印技術(shù)已 經(jīng)廣泛地應用于工商業(yè)中,例如文件的輸出或材料的涂布。
圖1繪示已知的一種噴墨印頭。圖2繪示圖1的局部放大。請參考圖1 及圖2,噴墨印頭100具有一基底(substrate) 110及一配置在基底110 上的墨水阻障層(barrier layef,或稱墨腔層)120。墨水阻障層120具 有多個墨水腔室(ink chamber ) 122及多個墨水流道(ink channel ) 124, 其中這些墨水流道124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122連通至基底110的一墨水 補充開口 (ink slot; ink via) 112,而墨水補充開口 112則直接或藉由 連通其他槽溝(trench)來貫通基底110。
請參考圖2,噴墨印頭100還具有多個致動元件130,其配置于基底110 之上,并位于對應的墨水腔室122之內(nèi),用以作為墨水的壓力源。此外,噴 墨印頭IOO還具有一噴孔片(未繪示),其配置于墨水阻障層120上,而噴 孔片具有多個噴孔142,其分別連通這些墨水腔室122。
值得注意的是,當致動元件130例如采用發(fā)熱元件時,致動元件130 會發(fā)熱以在墨水腔室122內(nèi)產(chǎn)生高壓氣泡,并藉由氣泡將墨水擠出于噴孔 142形成墨滴并噴發(fā)至打印媒體上。然而,在完成噴墨動作后,由于致動元 件130所產(chǎn)生的氣泡將隨著墨水回填的方向集中在墨水腔室122遠離墨水 流道124的內(nèi)側(cè),因而殘留在致動元件130的表面或部份表面上,這會導 致致動元件130的壽命縮短。
此外,工業(yè)用的噴墨打印需要大體積的墨滴。由于每個墨水腔室122 僅連接單一墨水流道124,所以墨水補充至這些墨水腔室122的速率將相對 降低。因此,已知的噴墨印頭100的設計無法滿足大體積墨滴及高打印頻 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適用于噴墨印頭,用以減少噴墨印頭
的致動元件表面上的氣泡殘.留。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適用于噴墨印頭,用以加速墨水的供應。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噴墨印頭,其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可減少其致動元件表面上 的氣泡殘留。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噴墨印頭,其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可加速墨水的供應。 本發(fā)明提出 一種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用以導引 一墨水補充開口所供給的墨 水。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包括一墨水阻障層。墨水阻障層包括多個墨水腔室、多 個第一墨水流道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這些墨水腔室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 適用以儲存墨水。這些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 墨水腔室的前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每個第一墨水流道具有鄰近于墨水 補充開口的一入口端和遠離入口端并鄰近于其對應的墨水腔室的前端的一 出口端,且每個第一墨水流道的入口端大于其出口端。這些第二墨水流道
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后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其中每個墨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墨水補充開口。
本發(fā)明更提供一種噴墨印頭,其包括一基底、 一墨水阻障層、多個致 動元件及一噴孔片?;拙哂兄辽僖荒a充開口,用以供應墨水。墨水 阻障層配置于基底上。墨水阻障層包括多個墨水腔室、多個第一墨水流道 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這些墨水腔室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適用以儲存墨 水。這些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前
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每個第一墨水流道具有鄰近于墨水補充開口的一 入口端和遠離入口端并鄰近于其對應的墨水腔室的前端的一出口端,且每
個第 一墨水流道的入口端大于其出口端。這些第二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 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后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其中每個墨 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墨水補充開口 。這些致動元件分別配置在這些 墨水腔室內(nèi),用以作為墨水的一壓力源。噴孔片配置在墨水阻障層上,并具 有多個噴孔,其分別對應于這些墨水腔室。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第二墨水流道有一寬度,每個第二墨水 流道對應的墨水腔室有 一 寬度,第二墨水流道的寬度小于等于墨水腔室的 寬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墨水阻障層更包括一共同墨水流道,其連接 這些第二墨水流道,其中這些第二墨水流道中的其中之一經(jīng)由共同墨水流 道、另一個第二墨水流道、連接另一個第二墨水流道的墨水腔室及連接此 墨水腔室的第一墨水流道,來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第二墨水流道有一長度,共同墨水流道 有一寬度,共同墨水流道的寬度加上第二墨水流道的長度,小于墨水腔室
至墨水阻障層邊界的距離。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墨水阻障層更包括多個返回墨水流道,其分 別將這些第二墨水流道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第二墨水流道有一長度,每個返回墨水 流道有一寬度,返回墨水流道的寬度加上第二墨水流道的長度,小于墨水 腔室至墨水阻障層的邊界的距離。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返回墨水流道有一寬度,返回墨水流道 的寬度小于兩相鄰第二墨水流道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返回墨水流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 端鄰近于其對應的第二墨水流道的一末端,此末端遠離其對應的墨水腔室, 且該第二端鄰近于該墨水補充開口。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返回墨水流道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 而第二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對應的第二墨水流道。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墨水補充開口為一狹長開槽,而每個返回墨 水流道的第一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墨水補充開口的延伸方向。
本發(fā)明另提供一種噴墨印頭,其包括一基底、 一墨水阻障層、多個致 動元件及一噴孔片?;拙哂兄辽僖荒a充開口,用以供應墨水。墨水 阻障層配置于基底上。墨水阻障層包括多個墨水腔室、多個第一墨水流道 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這些墨水腔室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適用以儲存墨 水。這些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前 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每個第一墨水流道具有鄰近于墨水補充開口的一 入口端和遠離入口端并鄰近于其對應的墨水腔室的前端的 一 出口端。這些 第二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后端連通至 墨水補充開口,其中每個墨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墨水補充開口。這 些致動元件分別配置在這些墨水腔室內(nèi),用以作為墨水的一壓力源。噴孔片 配置在墨水阻障層上,并具有多個噴孔,其分別對應于這些墨水腔室。當致 動元件進行噴發(fā)墨水動作時,墨水從對應的墨水腔內(nèi)往對應的噴孔噴出及 從墨水腔的前端和后端分別沿著第一墨水流道方向和第二墨水流道方向流 出,當致動元件成噴墨動作后,墨水分別由第一墨水流道和該第二墨水流 道往對應的墨水腔的前端和后端向該墨水腔室內(nèi)流動。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墨水阻障層更包括多個返回墨水流道,其分別 將這些第二墨水流道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返回墨水流道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 而第一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墨水補充開口的延伸方向,且第二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 對應的第二墨水流道。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采用分別位于墨水腔室前后的墨水流道來供應墨水至墨水腔室,因而加速墨水的供應,這有助于提高噴墨印頭的打印速率。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多個實 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已知的一種噴墨印頭。
圖2繪示圖1的局部放大。
圖3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印頭。
圖4繪示圖3的局部放大。
圖5及圖6繪示圖3的致動元件動作時的墨水流向。
圖7及圖8繪示圖3的致動元件完成噴墨動作后的墨水流向。
圖9繪示圖3的另一局部放大。
圖IO繪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噴墨印頭。
圖11繪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印頭。
圖12繪示圖11的局部放大。
圖13繪示圖ll的另一局部放大。
100噴墨印頭110:基底
112墨水補充開口120:墨水阻障層
122墨水腔室124:墨水流道
130致動元件142:噴孔
200、200A、 200B:噴墨印頭210、210A:基底
212、212A:墨水補充開口220、220B:墨水阻障層
222墨水腔室222a:前端
222b:后端224:第一墨水流道
224a:入口端224b:出口端
226第二墨水流道226a:末端
228共同墨水流道229:返回墨水流道
229a:第一端229b:第二端
229m:第一段229n:第二段
230致動元件240:噴孔片
242噴孔800:氣泡
900墨滴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列各個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fā)明可用以實 施的特定實施例。此外,本發(fā)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
"后"、"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 是用來說明,而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
圖3繪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印頭,而圖4繪示圖3的局部 放大。請參考圖3及圖4,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印頭200包括一基 底210,其亦可見于圖6及圖8。基底210具有一墨水補充開口 212,用以 供應墨水。于本發(fā)明中,墨水補充開口不限于特定形狀,其可為例如是墨 水開槽(ink slot)或墨水孔道(ink via), ^旦不以此為限。
噴墨印頭200更包括一墨水阻障層220,其配置在基底210之上,以作 為一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墨水阻障層220包括多個墨水腔室222,其形成于墨水 阻障層220內(nèi),用以儲存墨水。
墨水阻障層220更包括多個第一墨水流道224,其形成于墨水阻障層 220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222的前端222a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212。 第一墨水流道224具有鄰近于墨水補充開口 212的一入口端224a,且第一 墨水流道224相對于入口端224a,具有鄰近于墨水腔室222且遠離入口端 224a的一出口端224b。于一實施例中,每個第一墨水流道224的入口端224a 大于其出口端224b。須說明的是,雖然第一墨水流道224的入口端224a距 離墨水補充開口 212的邊緣有一距離,但仍屬于本發(fā)明所稱第一墨水流道 224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 212或類似用語。.此外,第一墨水流道224的入口 端224a和出口端224b的位置是相對于墨水補充開口 212而言。
墨水阻障層220更包括多個第二墨水流道226,其形成于墨水阻障層 220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222的后端222b連接至墨水補充開口 212, 其中每個墨水腔室222的前端222a較其后端222b接近墨水補充開口 212。 雖然第二墨水流道226遠離墨水腔室222的末端226a距離墨水補充開口 212 邊緣有一距離,但仍屬于本發(fā)明所稱第二墨水流道226連通至墨水補充開 口 212或類似用語。
噴墨印頭200更包括多個致動元件230,其分別配置在這些墨水腔室 222內(nèi),用以作為墨水的一壓力源。
于一實施例中,當致動元件230為加熱元件,其通常是透過配置于基 底210表面上的電阻層(resistive layer),并利用電性連接此電阻層的 導線所定義出來的。這些墨水腔室222分別連通于墨水補充開口 212,并暴 露出這些致動元件(加熱元件)230。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這些致動元件(加 熱元件)230之上會覆蓋有其他保護層(protective layer)(未繪示),例 如是氮化硅(SiN)層、碳化硅(SiC)層或氮化硅與碳化硅的疊層。因此, 本發(fā)明所稱這些的墨水腔室222分別暴露出這些致動元件230,并非僅指這 些墨水腔室222讓這些致動元件230暴露于空氣或暴露于基底210的外表 面,尚指墨水阻障層220未直接覆蓋這些致動元件(加熱元件)230的意思。
噴墨印頭200更包括一噴孔片240,其可參見于圖6及圖8。為方便說 明,圖6及圖8并未繪示基底上其他各層結(jié)構(gòu)和墨水阻障層220。噴孔片 240配置在墨水阻障層220上,并具有多個噴孔242,其分別對應于這些墨 水腔室222,用以輸出墨滴。
圖5及圖6繪示西3的致動元件動作時的墨水流向。請參考圖5及圖6, 當致動元件230進行加熱動作,使墨水沸騰而產(chǎn)生墨水氣泡800進行噴發(fā) 動作時,墨水氣泡800將推擠墨水,使得墨水沿著這些箭頭朝向第一墨水 流道224、第二墨水流道226及噴孔242來流動。
圖7及圖8繪示圖3的致動元件230動作后的墨水流向。請參考圖7 及圖8,在致動元件230完成噴墨動作以形成墨滴900后,墨水將沿著這些 箭頭經(jīng)由第一墨水流道224及第二墨水流道226流動以填補墨水腔室222。
在本實施例中,墨水阻障層220更包括一共同墨水流道228,如圖4所 示,其連接這些第二墨水流道226。換言之,第二墨水流道226經(jīng)由共同墨 水流道228、另一第二墨水流道226、連接另一第二墨水流道226對應的墨 水腔室222、及連接此墨水腔室222的第一墨水流道224,來連通至墨水補 充開口 212。
圖9繪示圖3的另一局部放大。請參考圖9,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墨水 流道226的寬度D1小于等于墨水腔室222的寬度W1。此外,共同墨水流道 228的寬度Al加上第二墨水流道226的長度Bl,小于墨水腔室222至墨水 阻障層220邊界的距離Ll。
在下文中,相似的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在圖3的實施例中,墨水補充開口 212是一狹長開槽。不過,在本發(fā) 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噴墨印頭200A的基底210A可具有多個墨水補充開口 212A,其為實質(zhì)上垂直于基底210A的通孔,如圖IO所示。這些墨水補充 開口 212A分別位于這些第一墨水流道224的入口端224a的外側(cè),用以供 應墨水。但本發(fā)明的墨水補充開口的形式不以狹長開槽的墨水補充開口 212 或通孔的墨水補充開口 212A為限。
圖11繪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印頭,而圖12繪示圖11的 局部放大。請參考圖11及圖12,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印頭200B 的墨水阻障層220B包括多個返回墨水流道229,其分別將這些第二墨水流 道226連接至墨水補充開口 212。因此,每個返回墨水流道229具有一第一 端229a和一第二端229b,返回墨水流道229的第一端229a鄰近于其對應 的第二墨水流道226遠離墨水腔室222的末端226a,且第二端229b鄰近于 墨水補充開口 212。于一實施例中,返回墨水流道229包含第一段229m和 第二段229n,其中返回墨水流道229的第二段229n實質(zhì)上平行于第二墨水 流道226。當墨水補充開口 212為一狹長開槽時,如圖ll所示,返回墨水
流道229的第一段229m實質(zhì)上平行于墨水補充開口 212的延伸方向。
圖13繪示圖11的另一局部放大。請參考圖13,在本實施例中,第二 墨水流道226的寬度D2小于等于墨水腔室222的寬度W2。此外,返回墨水 流道229的寬度A2加上第二墨水流道226的長度B2,小于墨水腔室222至 墨水阻障層220B邊界的距離L2。另外,返回墨水流道229的寬度A2小于 兩相鄰第二墨水流道226之間的距離E。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采用雙墨水流道來供應墨水至墨水腔室,因而加速 墨水的供應,這有助于提高噴墨印頭的打印速率。此外,當致動元件為發(fā) 熱元件時,致動元件在完成噴墨動作后,墨水將從致動元件前后兩側(cè)的墨 水流道同時回流往墨水腔室,此時氣泡將隨著墨水往墨水腔室兩側(cè)邊緣集 中。由于氣泡集中于墨水腔室兩側(cè)邊緣,并未對致動元件進行沖擊或累積 于致動元件上,故可增加致動元件的壽命。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多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 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 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quán)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此 外,本發(fā)明的任一 實施例或權(quán)利要求不須達成本發(fā)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 優(yōu)點或特點。另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并非 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用以導引一墨水補充開口所供給的墨水,其特征在于該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包括一墨水阻障層,包括多個墨水腔室,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適用以儲存墨水;多個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該些墨水腔室的前端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每個該第一墨水流道具有鄰近于該墨水補充開口的一入口端和遠離該入口端并鄰近于其對應的該墨水腔室的前端的一出口端,且每個該第一墨水流道的入口端大于其出口端;以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該些墨水腔室的后端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其中每個墨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該墨水補充開口。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墨水流道 有一寬度,每個第二墨水流道對應的該墨水腔室有一寬度,該第二墨水流 道的寬度小于等于該墨水腔室的寬度。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該墨水阻障層更包括一共同墨水流道,連接該些第二墨水流道,其中該些第二墨水流道中 的其中之一經(jīng)由該共同墨水流道、另一個第二墨水流道、連接該另一個第 二墨水流道的墨水腔室及連接該墨水腔室的該第 一墨水流道,來連通至該 墨水補充開口。
4. 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墨水流道 有一長度,該共同墨水流道有一寬度,該共同墨水流道的寬度加上該第二 墨水流道的長度,小于該墨水腔室至該墨水阻障層邊界的距離。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該墨水阻障層更包括多個返回墨水流道,分別將該些第二墨水流道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
6.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墨水流道 有一長度,每個返回墨水流道有一寬度,該返回墨水流道的寬度加上該第 二墨水流道的長度,小于該墨水腔室至該墨水阻障層邊界的距離。
7.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每個返回墨水流道 有一寬度,該返回墨水流道的寬度小于兩相鄰第二墨水流道之間的距離。
8.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每個該返回墨水流 道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而該第二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對應的該第二墨水 流道。
9. 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該墨水補充開口為 一狹長開槽,而每個該返回墨水流道的該第一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該墨水補充 開口的延伸方向。
10. —種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底,具有至少一墨水補充開口,用以供應墨水; 一墨水阻障層,配置于該基底之上,該墨水阻障層包括 多個墨水腔室,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適用以儲存墨水; 多個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該些墨水腔室 的前端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每個該第一墨水流道具有鄰近于該墨水補 充開口的 一入口端和遠離該入口端并鄰近于其對應的該墨水腔室的前端的 一出口端,且每個該第一墨水流道的入口端大于其出口端;以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該些墨水腔室 的后端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其中每個墨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該 墨水補充開口;多個致動元件,分別配置在該些墨水腔室內(nèi),用以作為墨水的一壓力 源;以及一噴孔片,配置在該墨水阻障層上,并具有多個噴孔,其分別對應于 該些墨水腔室。
11. 如權(quán)利要求IO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該基底具有多個該墨 水補充開口 ,其分別位于該些第一墨水流道的入口端的外側(cè)。
12. 如權(quán)利要求IO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墨水流道有 一寬度,每個第二墨水流道對應的該墨水腔室有一寬度,該第二墨水流道 的寬度小于等于該墨水腔室的寬度。
13. 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該墨水阻障層更包括一共同墨水流道,連接該些第二墨水流道,其中該些第二墨水流道中 的其中之一經(jīng)由該共同墨水流道、另一個第二墨水流道、連接該另一個第二墨水流道的墨水腔室及連接該墨水腔室的該第一墨水流道,來連通至該 墨水補充開口。 .
14. 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墨水流道有 一長度,該共同墨水流道有一寬度,該共同墨水流道的寬度加上該第二墨 水流道的長度,小于該墨水腔室至該墨水阻障層邊界的距離。
15. 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該墨水阻障層更包括 多個返回墨水流道,分別將該些第二墨水流道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
16. 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墨水流道有 一長度,每個返回墨水流道有一寬度,該返回墨水流道的寬度加上該第二 墨水流道的長度,小于該墨水腔室至該墨水阻障層邊界的距離。
17. 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返回墨水流道有 一寬度,該返回墨水流道的寬度小于兩相鄰第二墨水流道之間的距離。
18. 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該返回墨水流道具 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而該第二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對應的該第二墨水流道。
19. 如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該墨水補充開口為一 狹長開槽,每個該返回墨水流道的該第一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該墨水補充開口 的延伸方向。
20. 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該返回墨水流道 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端鄰近于其對應的該第二墨水流道 的一末端,該末端遠離其對應的該墨水腔室,且該第二端鄰近于該墨水補 充開口。
21. —種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底,具有至少一墨水補充開口,用以供應墨水; 一墨水阻障層,配置于該基底上,該墨水阻障層包括 多個墨水腔室,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適用以儲存墨水; 多個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該些墨水腔室 的前端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每個該第一墨水.流道具有鄰近于該墨水補 充開口的 一入口端以及遠離該入口端并鄰近于其對應的該墨水腔室的前端的一出口端;以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形成于該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該些墨水腔室 的后端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其中每個墨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該 墨水補充開口;多個致動元件,分別配置在該些墨水腔室內(nèi),用以作為墨水的一壓力 源;以及一噴孔片,配置在該墨水阻障層上,并具有多個噴孔,分別對應于該 些墨水腔室,其中,當該致動元件進行噴發(fā)墨水動作時,墨水從對應的該墨水腔內(nèi) 往對應的該噴孔噴出及從該墨水腔的前端和后端分別沿著該第一墨水流道 方向和該第二墨水流道方向流出,當致動元件完成噴墨動作后,墨水分別 由該第一墨水流道和該第二墨水流道往對應的該墨水腔的前端和后端向該 墨水腔室內(nèi)流動。
22. 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該墨水阻障層更包括 多個返回墨水流道,分別將該些第二墨水流道連通至該墨水補充開口。
23. 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噴墨印頭,其特征在于每個該返回墨水流道 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而該第一段實質(zhì)上平行于該墨水補充開口的延 伸方向,且該第二段平行于對應的該第二墨水流道。
全文摘要
一種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用以導引一墨水補充開口所供給的墨水。墨水導引結(jié)構(gòu)包括一墨水阻障層。墨水阻障層包括多個墨水腔室、多個第一墨水流道及多個第二墨水流道。這些墨水腔室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適用以儲存墨水。這些第一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前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且每個第一墨水流道的入口端大于其出口端。這些第二墨水流道形成于墨水阻障層內(nèi),并分別將這些墨水腔室的后端連通至墨水補充開口,其中每個墨水腔室的前端較其后端接近墨水補充開口。
文檔編號B41J2/14GK101367294SQ200710145268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何定穎, 李明玲, 李致淳, 賴偉夫, 陳孟群 申請人:國際聯(lián)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