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墨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概括地說,本發(fā)明涉及噴墨記錄設備,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配備了空心墨抽取件和空心空氣引入件的噴墨記錄設備,空心墨抽取件和空心空氣引入件連接墨盒以與墨盒內(nèi)部連通。
背景技術(shù):
通常通過把墨盒按壓到噴墨記錄設備的安裝部分上來把墨盒裝入噴墨記錄設備。墨盒包括一個密封墨盒的橡膠塞子,它阻止墨盒內(nèi)部和外部的連通。噴墨記錄設備具有尖銳端部的空心針,它伸出以刺破墨盒的橡膠塞子。在把墨盒安裝到噴墨記錄設備的安裝部分上時,空心針刺破橡膠塞子,從而空心針和墨盒內(nèi)部彼此連通,使得從墨盒向噴墨記錄設備的供墨成為可能。由于在放置空心針時它的尖銳端部指向用戶,所以需要保證用戶的安全,避免用戶接觸到空心針的尖銳端部。
與JP-A-3-197052對應的美國專利No.5,506,611、6,062,667和6,312,084披露了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它配備了防護裝置以防護空心針。防護裝置包括一個放置在空心針和墨盒插入孔之間的防護板,用來防止空心針暴露在墨盒插入孔中。當安裝墨盒時,放開放置在遮蔽位置遮蔽空心針的防護板,從而暴露出空心針。當進一步向空心針推墨盒時,空心針刺穿墨盒的橡膠塞子。同時,當從噴墨記錄設備上拆除墨盒時,利用卷簧把防護板返回到遮蔽位置,并且利用鎖緊件使得它保持在那個位置。因此,就能夠避免用戶接觸到空心針。
發(fā)明內(nèi)容
由于上面披露的配備了防護裝置的噴墨記錄設備需要防護板、鎖緊件和卷簧等部件,就需要安裝這些部件的空間,從而噴墨記錄設備的尺寸就會不利地變大。另外,由于所需部件的數(shù)目增加了,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制造設備的成本。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在保證用戶具有改善了的安全性的同時,能夠以減少了的成本制造該設備。
能夠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和一個墨抽取件,它具有形成在它內(nèi)部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存儲了墨的墨盒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記錄頭,其中墨抽取件要連接到墨盒上,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它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墨抽取件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磕隹陂y件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并且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這個端部表面抵靠墨出口閥件,還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它形成在該端部并且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周壁中,從而與墨抽取通道連通。
在根據(jù)上述第一個方面構(gòu)造的噴墨記錄設備中,其中墨抽取件的端部不是尖銳的,因此當用戶接觸墨抽取件時不會受傷,這樣就提高了安全性。另外不必額外提供適當?shù)姆雷o裝置來保護或覆蓋墨抽取件,這樣由于所需部件的數(shù)目減少了,就避免了增加噴墨記錄設備的尺寸和制造該設備的成本。
由于墨抽取件具有至少一個形成在它的端部和它的周壁中的墨抽取連通開口,用來與墨抽取通道連通,墨抽取件的墨抽取通道非??煽康剡B接墨盒的內(nèi)部,這樣即使墨抽取件保持在與墨出口閥件抵靠接觸的狀態(tài),也能夠允許從墨盒向墨抽取件中的墨流動。
在上述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第一個優(yōu)選形式中,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大致是平坦的。
根據(jù)上述第一個優(yōu)選形式,墨抽取件的平坦端部表面能夠大致均勻地擠壓墨出口閥件,從而防止墨出口閥件傾斜,由此保證了大致恒定的墨流動。
在上述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第二個優(yōu)選形式中,墨抽取件具有一個端部開口,它在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上敞開,并且墨抽取通道敞開到這個端部開口,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中的每個墨抽取連通開口都是切口,這些切口形成在墨抽取件周壁的端部并且在端部表面上敞開。
根據(jù)上述第二個優(yōu)選形式,當?shù)挚块y件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在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上敞開的墨抽取件的端部開口和也在端部表面上敞開的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不可避免地要位于墨盒中。根據(jù)這種布置,墨抽取件的墨抽取通道和墨盒的內(nèi)部能夠通過連通開口彼此連通。
在第二個優(yōu)選形式的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放置墨抽取件使得端部開口向上敞開,并且形成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它所具有的確定尺寸使得墨抽取件中墨表面的外周幾乎到達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由于表面張力,墨表面是凹的。
根據(jù)上述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當例如為了更換墨盒而把墨盒取下時,盡管有那些以切口形式形成在墨抽取件周壁端部的連通開口,墨抽取件中墨表面的高度水平不比墨抽取件的端部開口低很多。因此,當把新墨盒安裝到該設備上并且從中抽取墨時,能夠最小化進入墨抽取件的空氣量,這樣就能夠避免空氣流入記錄頭。
在上述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第三種優(yōu)選形式中,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由多個墨抽取連通開口組成,它們形成在周壁上并且以基本恒定的間距彼此分開。
根據(jù)上述第三個優(yōu)選形式,能夠使得從墨盒內(nèi)部到墨抽取件的墨流動基本均勻,這樣就能非常穩(wěn)定地向墨抽取件的墨抽取通道供墨。
在上述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第四種優(yōu)選形式中,墨抽取件由樹脂材料形成。
根據(jù)上述第四種優(yōu)選形式,與在金屬材料構(gòu)成的墨抽取件中形成連通開口相比,能夠很容易地在墨抽取件中形成連通開口。因此,這種布置有效地降低了制造噴墨記錄設備的成本。
在上述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第五種優(yōu)選形式中,墨抽取件所要連接的墨盒包括一個密封件,它放置在墨出口閥件的下游,并且墨抽取件插入這個密封件,使得密封件與墨抽取件的外表面緊密接觸,并且當墨抽取件連接墨盒時,在一個位置布置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與和密封件緊密接觸的那部分墨抽取件相比,這個位置更靠近墨出口閥件。
根據(jù)上述第五個優(yōu)選形式,當墨抽取件進入墨盒內(nèi)部,并且墨抽取件的墨抽取通道連接墨盒內(nèi)部以保持流體連通時,能夠避免墨從墨抽取件的外周泄露。
在第五個優(yōu)選形式的一種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當把墨抽取件插入密封件時,墨抽取件具有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用來把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的空間中存在的空氣排放到墨盒外部。
當把墨抽取件插入密封件中時,密封件緊密接觸墨抽取件的外表面。如果墨抽取件不具有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的空間中存在的空氣可能會受壓并且可能流進墨抽取件的墨抽取通道中,導致不能正確噴墨。根據(jù)上述布置,提供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能夠有效地防止空氣流入墨抽取通道并且保持正確噴墨。
在上述第五個優(yōu)選形式的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優(yōu)選形成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使得在墨抽取件基本抵靠墨出口閥件之前空氣排放通道一直與墨盒外部保持連通。
當如上所述形成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時,在墨抽取通道與墨盒內(nèi)部保持連通之前能夠排放空氣,這樣就能夠以很高的可靠性防止空氣流入墨抽取通道。
在上述第五個優(yōu)選形式的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優(yōu)選布置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使得當已經(jīng)建立起墨抽取件從墨盒中抽取墨的狀態(tài)時,密封件能夠關(guān)閉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處的空間和墨盒外部之間的連通。
當布置上述的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時,能夠避免墨通過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泄露到墨盒的外部。
在上述第五個優(yōu)選形式的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中的每個空氣排放通道優(yōu)選為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外表面中的槽。
當如上所述,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中每一個都是切口時,能夠很容易制造出墨抽取件,使得制造成本下降。
在上述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第六個優(yōu)選形式中,噴墨記錄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空氣引入件,它具有形成在它內(nèi)部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空氣引入通道,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墨盒以把空氣引入墨盒,其中空氣引入件要連接到墨盒上,墨盒包括一個空氣進口閥件,它關(guān)閉進入墨盒的空氣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空氣引入件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靠諝膺M口閥件的空氣引入件擠壓空氣進口閥件時,空氣引入件能夠把空氣引入墨盒,并且其中空氣引入件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這個端部表面抵靠空氣進口閥件,還包括至少一個空氣引入連通開口,它形成在該端部并且形成在空氣引入件的周壁中,從而與空氣引入通道連通。
根據(jù)上述的第六個形式,其中空氣引入件的端部不是尖銳的,因此當用戶接觸空氣引入件時不會受傷,這樣就提高了安全性。另外不必額外提供適當?shù)姆雷o裝置來保護或覆蓋空氣引入件,這樣由于所需部件的數(shù)目減少了,就避免了增加噴墨記錄設備的尺寸和制造該設備的成本。
由于空氣引入件具有至少一個形成在它的端部和它的周壁中的空氣引入連通開口用來與空氣引入通道連通,空氣引入件的空氣引入通道非??煽康剡B通墨盒的內(nèi)部,這樣即使空氣引入件保持在與空氣進口閥件抵靠接觸時,也能夠允許從空氣引入通道向墨盒內(nèi)部的空氣流動。
在上述第六個優(yōu)選形式的一個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空氣引入件的端部表面大致是平坦的。
根據(jù)上述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空氣引入件的平坦端部表面能夠大致均勻地擠壓空氣進口閥件,從而防止空氣進口閥件傾斜,由此保證了大致恒定的空氣流動。
在上述第六個優(yōu)選形式的另一個具有優(yōu)點的布置中,墨抽取件和空氣引入件的形狀一樣。
當墨抽取件和空氣引入件的形狀一樣時,在制造墨抽取件和空氣引入件時可以使用相同的部件,這樣就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目的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來實現(xiàn),它提供了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一個墨盒,它存儲墨;和一個墨抽取件,它具有形成在它內(nèi)部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墨盒,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記錄頭,其中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它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連接墨抽取管和墨盒時,當?shù)挚磕隹陂y件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并且其中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這個端部表面抵靠墨出口閥件,還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它形成在該端部并且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周壁中,從而與墨抽取通道連通。
上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個方面構(gòu)造的噴墨記錄設備具有和上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構(gòu)造的噴墨記錄設備一樣的特征和優(yōu)點。
上述目的也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個方面來實現(xiàn),它提供了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和一個墨抽取件,它具有形成在它內(nèi)部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存儲墨的墨盒,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記錄頭,其中墨抽取件要連接到墨盒上,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和一個密封件,墨出口閥件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連接墨抽取件和墨盒時,當?shù)挚磕隹陂y件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密封件放置在墨出口閥件的下游并且墨抽取件插入這個密封件使得密封件與墨抽取件的外表面緊密接觸,并且其中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當墨抽取件連接墨盒時,墨抽取連通開口所放置的位置與和密封件緊密接觸的那部分墨抽取件相比,這個位置更靠近墨出口閥件;和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在把墨抽取件插入密封件中時,用來把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的空間中存在的空氣排放到墨盒外部。
在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第三個方面構(gòu)造的噴墨記錄設備中,當插入密封件中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密封件與墨抽取件的外表面緊密接觸,所以能夠避免墨從墨抽取件的外周泄露。另外,通過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的空間中存在的空氣能夠排放到墨盒的外部,所以能夠避免空氣流入墨抽取件的墨抽取通道,從而保證了正確的噴墨。
通過仔細閱讀下面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且結(jié)合附圖考慮,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以及技術(shù)和工業(yè)中的重要性,在附圖中圖1是示意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噴墨記錄設備;圖2是剖視圖,示出了要安裝到圖1的噴墨記錄設備上的墨盒的連接部分,該墨盒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構(gòu)造;圖3是圖2的墨盒的閥件的放大視圖;圖4是透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構(gòu)造的墨抽取管的一個頂端部分;圖5是剖視圖,其中圖5A示出了墨抽取管插入圖2的墨盒的閥裝置的狀態(tài),圖5B示出了墨抽取管放置在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閥裝置中的狀態(tài);圖6A-1、6B-1和6C-1是側(cè)視圖,示出了閥件的穿破部分刺破薄膜件的過程,圖6A-2、6B-2和6C-2示出了該過程的平面圖,分別與圖6A-1、6B-1和6C-1對應;圖7是剖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構(gòu)造的墨盒;圖8是透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構(gòu)造的墨抽取管的一個頂端部分;圖9A和9B是示出一個狀態(tài)的剖視圖,在這個狀態(tài)中墨抽取管插入了圖7的墨盒的閥裝置;和圖10是示出墨抽取管的頂端部分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首先參考圖1的示意圖,它示出了墨盒1和噴墨記錄設備2,墨盒1安裝在噴墨記錄設備2上,其中墨盒1和噴墨記錄設備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構(gòu)造。
所構(gòu)造的墨盒1能夠可拆卸地安裝到噴墨記錄設備2上,噴墨記錄設備2包括用來噴墨的記錄頭7。墨盒1存儲要提供給記錄頭7的墨。
墨盒1包括一個向上敞開的空心、盒狀外殼1a,和一個流體密封地封閉外殼1a的上部開口的蓋1b。要提供給記錄頭7的墨存儲在形成在外殼1a中的墨室16(圖2)中。在噴墨記錄設備2上安裝了多個墨盒,它們分別充滿了各種墨,即青色墨、洋紅色墨、黃色墨和黑色墨。
噴墨記錄設備2包括安裝部分3、墨槽5、記錄頭7、滑架8、滑架軸9、紙張饋送機構(gòu)10和清洗裝置11,其中墨盒1可拆卸地安裝在安裝部分3上,墨槽5存儲從墨盒1通過供墨管4提供的墨,記錄頭7把存儲在墨槽5中的墨噴射到記錄紙張6上,墨槽5和記錄頭7安裝在滑架8上,滑架8能夠沿直線往復移動,滑架軸9引導滑架8的往復移動,紙張饋送機構(gòu)10饋送記錄紙張6。
安裝部分3包括基底部分3a和引導部分3b,其中引導部分3b從基底部分3a的兩個相對端部延伸出來。放置作為墨抽取件的空心墨抽取管12和作為空氣引入件的空心空氣引入管13,使得它們從位于引導部分3b之間的基底部分3a伸出。墨抽取管12用來抽吸存儲在墨盒1中的墨,空氣引入管13用來把空氣引入到墨盒1的內(nèi)部。
供墨管4與墨抽取管12的兩個相對端中的一端連接,使得墨抽取管12通過供墨管4與墨槽5連通??諝庖牍艿?5與空氣引入管13的兩個相對端中的一端連接,使得空氣引入管13通過空氣引入管道15與外部空氣連通。
從圖1中箭頭“X”所示出的垂直方向把墨盒1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在把墨盒1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時,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分別與設在墨盒1內(nèi)部的閥件32、52(見圖2)抵靠,并且朝向墨室16向上推閥件32、52,從而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與墨室16連通。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管12、13與墨盒1連接的各個上端部分具有各自的端部開口85(見圖4)。也就是說,放置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使得它們各自的端部開口85向上敞開。閥件32起到墨出口閥件的作用,而閥件52則起到空氣進口閥件的作用。
在記錄頭7面對記錄紙張6的表面上記錄頭7設有多個噴嘴開口。通過驅(qū)動包括壓電元件的致動器,存儲在墨槽5中的墨從噴嘴開口向記錄紙張6噴射。在記錄操作過程中,安裝了記錄頭7的滑架8往復移動以在記錄紙張6上執(zhí)行記錄。
記錄頭7所處的高度位置比安裝部分3所處的高度位置高。由于安裝在安裝部分3上的墨盒1和噴嘴開口之間存在著壓頭差,對噴嘴開口中的墨施加了負壓(背壓)。
清洗裝置11位于記錄區(qū)域外部,布置它使之與記錄頭7相對。清洗裝置11設有清洗帽11a,它封閉記錄頭7的形成了噴嘴開口的表面;廢墨管11b,它與清洗帽11a連通;和泵11c,它通過廢墨管11b從噴嘴開口中吸取質(zhì)量不好的墨或廢墨。
為了執(zhí)行清洗操作,滑架8移動到預定的清洗位置,并且用清洗帽11a覆蓋住記錄頭7中形成了噴嘴開口的表面。在這個狀態(tài)下,驅(qū)動泵11c,從而抽吸含有氣泡等質(zhì)量不好的墨,這些墨存在于記錄頭7內(nèi)。然后把抽吸出來的質(zhì)量不好的墨通過廢墨管11b存儲在未示出的廢墨池中。用安裝在噴墨記錄設備2上的中央處理器(CPU)(未示出)來控制記錄操作和清洗操作。
下面參考圖2和3解釋墨盒1的連接部分(在圖1中用圓“A”圍繞)的結(jié)構(gòu),墨盒1在連接部分連接到噴墨記錄設備2中。圖2示出了墨盒1還沒有安裝到噴墨記錄設備2上時的連接部分。圖3是表示閥件32的放大透視圖。
墨盒1的外殼1a包括圓柱形壁和分隔壁1c,分隔壁1c與圓柱形壁整體形成并且把圓柱形壁的內(nèi)部空間分成上部和下部。墨室16形成在上部中。在分隔壁1c下面的下部中,形成了兩個向下敞開的連通室30、50。當把墨盒1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時,墨抽取管12插入連通室30并且空氣引入管13插入連通室50(下面把連通室30稱為“墨抽取側(cè)連通室30”,而把連通室50稱為“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50”)。
穿過限定了連通室30頂部的分隔壁1c形成了連通墨室16和連通室30的連通孔21。在從分隔壁1c向連通室30延伸從而環(huán)繞連通孔21的圓柱形壁22的下端,提供了與外殼1a整體形成、由樹脂材料形成的薄膜件31,從而封閉了連通孔21。穿過限定了連通室50頂部的分隔壁1c形成了連通墨室16和連通室50的連通孔23。在從分隔壁1c向連通室50延伸從而環(huán)繞連通孔23的圓柱形壁24的下端,提供了與外殼1a整體形成、由樹脂材料形成的薄膜件51,從而封閉了連通孔23。根據(jù)上述布置,在如下所述刺破薄膜件31、51之前,外殼1a和蓋1b使得墨流體密封地容納在墨室16中。圓柱形壁24從分隔壁1c向連通室50的延伸長度比圓柱形壁22從分隔壁1c向連通室30的延伸長度長,所以在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50中的閥件52的穿破部分72和薄膜件51之間的間隙距離小于在墨抽取側(cè)連通室30中的閥件32的穿破部分72(將在下面描述)和薄膜件31之間的間隙距離。
布置套管件25使得它從連通孔23伸入到墨室16中。套管件25上端敞開的位置在墨室16中的墨表面上面,因此能夠把空氣引入管13引入的外部空氣引導到墨室16的上部。
在形成在外殼1a中的連通室30、50中,分別固定地容納了閥裝置26、27。下面描述閥裝置26。
閥裝置26包括一個用橡膠等彈性材料整體形成的支撐件46和由樹脂材料形成的閥件32。支撐件46的形狀大致為圓柱形并且包括一個在支撐件46軸向中間部分的閥座部分46a、位于閥座部分46a兩個相對側(cè)中靠近墨室16那一側(cè)的偏置部分46b、從閥座部分46a向與偏置部分46b相反的另一側(cè)延伸的管部35、和一個平行于管部35延伸的、在徑向位于管部35外面的外圓柱形壁33,外圓柱形壁33和管部35之間具有間隙。偏置部分46b在閥件32抵靠閥座部分46a的方向上偏置閥件32,并且閥件32容納在偏置部分46b內(nèi)。
外圓柱形壁33包括一個定位部件33a,定位部件33a位于外圓柱形壁33兩個軸向相對端部中外殼1a外部那一側(cè)的端部,并且沿徑向向外突出。外圓柱形壁33在墨室16那一側(cè)的另一個端部處的外徑小于定位部件33a的外徑。連通室30在它的敞開端包括一個大直徑部分以容納定位部件33a,這部分的直徑比它其它部分(小直徑部分)的直徑大。在大直徑部分和小直徑部分之間的連接處形成了臺階表面44。
圖2中用圓圍繞起來的部分給出了一個放大視圖,它示出當閥裝置26固定到連通室30中時,在臺階表面44上面對定位部件33a形成了一個突起43,在靠近連通室30的開口周邊處形成了一個從那里沿軸向突出的固定壁42。固定壁42用來把閥裝置26固定在連通室30中。更具體地說,在把閥裝置26插入連通室30中后,利用熱彎曲固定壁42,同時通過把定位部件33a壓向突起43使定位部件33a變形。根據(jù)這種布置,能夠防止墨從閥裝置26的外壁和連通室30的內(nèi)壁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nèi)流出。
閥座部分46a具有在軸向穿過其厚度在它中心部分形成的開口41。管部35設有引導通道40,當墨盒1安裝在安裝部分3上時,墨抽取管12插入引導通道40。管部35抵靠閥座部分46a,同時引導通道40與開口41保持連通。與閥座部分46a保持抵靠接觸的閥件32通過開口41和引導通道40暴露在墨盒1的外部,從而閥件32與插入到引導通道40中的墨抽取管12相對。所布置的引導通道40內(nèi)徑比墨抽取管12的外徑小,使得限定了引導通道40的管部35的內(nèi)壁緊密地接觸插入的墨抽取管12。開口41的尺寸比引導通道40的內(nèi)徑和墨抽取管12的外徑大。引導通道40的內(nèi)徑在朝向引導通道40靠近墨盒1外部的一端、離開開口41的方向上逐漸增加。
管部35和外圓柱形壁33用環(huán)形槽34彼此分開預定距離,并且管部35能夠在垂直于引導通道40的中心軸線方向的平面上彈性變形。這樣管部35很容易隨著墨抽取管12插入引導通道40而變形,使得它的直徑在圖5A中箭頭“Y”示出的徑向向外方向增加,并且墨抽取管12和限定了引導通道40的管部35內(nèi)壁彼此保持很好的密封接觸,以避免墨從它們之間泄漏。因此,管部35起到防止墨泄漏的密封作用。即使墨抽取管12傾斜地插入引導通道40,由于管部35的變形,墨抽取管12能夠插入引導通道40。隨著把墨抽取管12插入引導通道40,管部35彈性變形,從而把限定了引導通道40的管部35內(nèi)壁略微推向閥件32。但是,具有較大直徑的開口41中的空間能夠吸收這樣的變形,因此變形的內(nèi)壁不會擠壓閥件32。
所形成的管部35其長度小于外圓柱形壁33的長度,換言之,管部35的下端不與外圓柱形壁33的下端對齊或不能到達外圓柱形壁33的下端,這里的下端是指插入墨抽取管12的那一側(cè)。在這種布置中,當把與墨盒1的其它部件分開的單獨閥裝置26放置在桌子等物體的表面上時,管部35中留下的墨不會污染其上放置了閥裝置26的桌子等物體的表面。
偏置部分46b由圓柱形側(cè)壁部分36和向內(nèi)伸出部分37形成,圓柱形側(cè)壁部分36從閥座部分46a的外周向墨室16延伸,向內(nèi)伸出部分37抵靠圓柱形側(cè)壁部分36形成并且沿徑向向內(nèi)延伸使得它抵靠閥件32的圓柱形閥壁71(將在后面詳述)的一個端部,這個端部位于墨室16一側(cè)。向內(nèi)伸出部分37具有在其中心部分形成的中心孔37a。偏置部分46b利用圓柱形側(cè)壁部分36和向內(nèi)伸出部分37的彈性偏置閥件32,其偏置方向在閥件32抵靠閥座部分46a的方向。在正常狀態(tài)下,閥件32與閥座部分46a保持抵靠接觸。如圖5B所示,當把墨抽取管12插入引導通道40時,朝向墨室16向上推動閥件32,使得圓柱形側(cè)壁部分36伸長,向內(nèi)伸出部分37傾斜,從而在閥件32和閥座部分46a之間形成用于墨流動的間隙。
圓柱形側(cè)壁部分36的徑向測量厚度t1(見圖5A)(即在垂直于支撐件46軸向的方向上測量)比閥座部分46a在墨抽取管12插入到引導通道40的插入方向上測量的厚度t2(見圖5A)以及在外圓柱形壁33的徑向上測量的厚度薄。根據(jù)這種布置,當墨抽取管12朝向墨室16向上推動閥件32時,與閥座部分46a和外圓柱形壁33相比,偏置部分46b經(jīng)歷更大的變形,從而在閥件32和閥座部分46a之間形成了一個間隙。
下面參考圖3解釋閥件32。
閥件32包括與支撐件46的閥座部分46a抵靠的底部70、從底部70的外周向墨室16延伸的圓柱形閥壁71、和穿破部分72,穿破部分72形成在底部70的大致中心部分,從而向墨室16伸出比圓柱形閥壁71伸出得更遠,并且它遠離底部70的頂端是尖銳的。
底部70在它的兩個相對表面中面對閥座部分46a的那一個表面上具有環(huán)形伸出部分39(見圖2),它向閥座部分46a伸出。在徑向上,環(huán)形伸出部分39形成于連通通道38(將在后面描述)內(nèi)側(cè)、閥座部分46a的開口41外側(cè)。當閥件32含于支撐件46中時,閥件32的圓柱形閥壁71緊密接觸并且壓向偏置部分46b的向內(nèi)伸出部分37的下表面,從而通過彈性變形閥座部分46a,閥件32的環(huán)形伸出部分39緊密接觸閥座46a的上表面。
在閥件32的底部70中形成了多個連通通道38,在徑向上它們位于伸出部分39外側(cè)和圓柱形閥壁71內(nèi)側(cè)。通過連通通道38,閥件32在墨室16側(cè)的上部和閥件32在閥座部分46a的下部彼此連通。在第一個作為示例的實施例中,形成了8個連通通道38,但是,連通通道38的數(shù)目不受到特別限制。
閥件32的穿破部分72具有四個板部件73a、73b、73c、73d,它們布置在底部70的大致中心部分,并且以近似十字形組合;四個槽77,每個槽限定在彼此相鄰的兩個板部件73a-73d之間,并且每個槽平行于閥件32中心軸線方向延伸。板部件73a-73d分別具有第一傾斜部分74a-74d以及挨著第一傾斜部分74a-74d形成的第二傾斜部分75a-75d。第一傾斜部分74a-74d從穿破部分72的尖端76向底部70延伸,從而第一傾斜部分74a-74d以第一角度(如在第一實施例中大致為45度)相對于閥件32的中心軸線傾斜,而第二傾斜部分75a-75d從各個第一傾斜部分74a-74d向底部70延伸,從而以小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如在第一實施例中大致為10度)相對于中心軸線傾斜。穿破部分72穿過向內(nèi)伸出部分37的中心開口37a伸出,從而穿破部分72的尖端76與薄膜件31相對,并且它們之間分開一定的間隔。
下面解釋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圖4示出了墨抽取管12位于閥件32一側(cè)的端部。由于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具有一樣的形狀和尺寸,所以只解釋墨抽取管12,而略去了對空氣引入管13的解釋。
墨抽取管12由樹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墨抽取通道92,墨抽取通道92是形成在墨抽取管12中的內(nèi)部通道。墨抽取管12在它抵靠閥件32下表面的端部表面(上端表面)具有一個端部開口85,墨抽取通道92在端部開口85處是敞開的。抵靠閥件32下表面的端部表面由多個大致平坦的部分80a-80d構(gòu)成(下面稱之為“端部表面80a-80d)。墨抽取管12具有多個作為墨抽取連通開口的連通開口81a、81b、81c、81d,每個連通開口都是在墨抽取管12的周壁端部沿徑向穿過周壁厚度形成的槽切口。從另一個觀點看,連通開口81a-81d構(gòu)成了端部開口85周邊的部分。這些連通開口81a-81d在墨抽取管12的周向上以等角度地彼此隔開,并且墨抽取管12的墨抽取通道92通過這些連通開口81a-81d與管12的外部連通。墨抽取管12的墨抽取通道92通過連通開口81a-81d在與墨抽取管12的中心軸線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敞開。盡管在第一個實施例中形成了四個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但是,連通開口81a-81d的數(shù)目不受到特別限制。
由于墨抽取管12的端部表面80a-80d大致是平坦的,所以墨抽取管12能夠基本均勻地擠壓墨抽取管12抵靠的閥件32的下表面,因此,就能夠避免閥件32的傾斜,從而保證恒定穩(wěn)定的墨流動。通過切開墨抽取管12抵靠閥件32下表面的端部表面形成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使得即使墨抽取管12與閥件32保持抵靠接觸,仍然能夠以很高的可靠性實現(xiàn)墨的流動。
另外,由于本發(fā)明的墨抽取管12與傳統(tǒng)的墨抽取件不同,墨抽取管12的頂端不是尖銳的,即使放置墨抽取管12使得它從安裝部分3中伸出,上述的布置也能夠避免用戶由于接觸墨抽取管12而受到傷害。
布置在空氣引入側(cè)的連通室50內(nèi)的閥裝置27中所使用的部件與閥裝置26中所使用的部件一樣,并且以類似的方式裝配,并且空氣引入管13和閥裝置27之間的尺寸和位置關(guān)系與墨抽取管12和閥裝置26之間的尺寸和位置關(guān)系一樣。所以不再給出對閥裝置27的詳細描述。類似地,由于閥裝置27的閥件52與閥裝置26的閥件32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相同,所以略去對閥件52的詳細說明。
下面參考圖5A和5B描述當把墨盒1安裝到噴墨記錄設備2上時閥裝置26的操作。
如圖5A所示,當把墨盒1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時,墨抽取管12進入管部35的引導通道40,從而墨抽取管12在其外表面與限定了引導通道40的管部35的內(nèi)壁緊密接觸,這樣就阻止墨流出墨盒1。如圖5B所示,當通過墨抽取管12和閥件32的抵靠接觸朝向墨室16向上推閥件32時,通過抵抗偏置部分46b的彈力,閥件32與閥座部分46a分開并且閥件32被向上推向墨室16。當進一步向上推閥件32時,穿破部分72的尖端76抵靠接觸薄膜件31并且隨后穿破薄膜件31。這樣,墨室16中的墨提供給連通室30,隨后墨穿過閥裝置26上端的中心開口37a進入閥裝置26的內(nèi)部,然后經(jīng)過連通通道38在閥件32的下表面和閥座部分46a的上表面之間流動,經(jīng)過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進入墨抽取管12的墨抽取通道92(如圖5A中的箭頭“B”所示),并且最終提供給記錄頭7。下面將詳述穿破部分72穿破薄膜件31的操作。
在墨抽取管12進入引導通道40的同時,空氣引入管13進入連通室50容納的閥裝置27中,從而向上推閥裝置27的閥件52。如上所述,由于在連通室50中閥件52的穿破部分72和薄膜件51(下面稱之為“空氣引入側(cè)薄膜件51”)之間的間距小于連通室30中閥件32的穿破部分72和薄膜件31(下面稱之為“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之間的間距,在刺破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之前,先刺破空氣引入側(cè)薄膜件51。一般來講,為使墨盒1中的墨保持在脫氣狀態(tài),在減壓狀態(tài)下用密封包裝材料或容器包裝墨盒1,并且墨室16的內(nèi)部也保持在減壓狀態(tài)。如上所述,通過在刺破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之前,先刺破空氣引入側(cè)薄膜件51,在空氣已經(jīng)經(jīng)過套管件25進入墨室16的上部后,再穿破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這樣就能夠非??煽康貙δ槿」?2供墨。如果在刺破空氣引入側(cè)薄膜件51之前,先刺破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空氣進入墨抽取管12的墨抽取通道92,這樣將不合乎需要地阻礙平穩(wěn)供墨。
當把墨盒1從安裝部分3中拆除以便把墨盒1從噴墨記錄設備2上卸下時,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分別從各個相應的閥件32、52上卸下。同時,由于各個偏置部分46b的偏置力作用,閥件32、52恢復到與相應閥座部分46a抵靠接觸的狀態(tài)。這時,由于環(huán)形伸出部分39形成在閥件32與閥座部分46a面對的下表面上,能夠非??煽康亓黧w密封封閉墨室16,從而防止了墨泄露。由于閥件32在開口41上端封閉了開口41,大氣壓力不作用到留在閥裝置26的閥座部分46a的開口41附近的墨上,并且由于引導通道40的內(nèi)徑相對較小(例如,大約為2mm),就在開口41附近形成了彎月形,這樣就防止留在開口41附近的墨滴落到墨盒1的外面。
下面參考圖6描述穿破部分72怎樣穿破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由于以與墨抽取側(cè)薄膜件31同樣的形式穿破空氣引入側(cè)薄膜件51,所以就略去了對穿破空氣引入側(cè)薄膜件51的具體描述。
圖6A-1示出了這樣一個狀態(tài),隨著朝向墨室16向上推閥件32,穿破部分72的尖端76抵靠薄膜件31。在這個狀態(tài)下,如圖6A-2所示,還沒有穿破薄膜件31。
圖6B-1示出了這樣一個狀態(tài),進一步向上推穿破部分72,穿破部分72的第一傾斜部分74a-74d穿破了薄膜件31。于是薄膜件31在基本追隨穿破部分72形狀的同時與第一傾斜部分74a-74d保持緊密接觸。在這個狀態(tài)下封閉了槽77,所以如圖6B-2所示,基本沒有形成墨通道。
圖6C-1示出了墨盒1已經(jīng)完全裝入噴墨記錄設備2中的狀態(tài)。在圖6C-1示出的狀態(tài)中,穿破部分72的第二傾斜部分75a-75d刺穿了薄膜件31,這樣就擴大或拓寬了薄膜件31的刺穿部分。因此,相鄰兩個板件73a-73d之間所限定的槽77就敞開了,從而形成了連接墨室16和墨抽取管12的各個墨通道,這些墨通道在圖6C-1和圖6C-2中用“C”示出。一共形成了4個墨通道C,它們彼此以等角度間隔環(huán)繞穿破部分72的周邊,因此能夠大致均勻地給墨抽取管12供墨。
當?shù)诙A斜部分75a-75d穿破薄膜件31時,改變了薄膜件31破裂部分的彎曲角,也就是說與第一傾斜部分74a-74d穿破薄膜件31時的彎曲角不同。因此薄膜件31的破裂部分與兩個相鄰板件73a-73d之間所限定的每個槽77分開,從而形成了如上所述的墨通道C。另外,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薄膜件31與板部件73a-73d之間接觸的粘合度減少了,所以當從安裝部分3上卸下墨盒1時,利用偏置部分46b的偏置力能夠使得穿破部分72和薄膜件31彼此分開。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第一個實施例構(gòu)造的墨盒1中,支撐件46保持住閥件32,閥件32具有穿破部分72,其尖端形成為尖銳形狀以穿破薄膜件31,并且這個支撐件46固定地容納在連通室30中。所以當把墨盒1裝入噴墨記錄設備2時,墨抽取管12朝向墨室16向上推閥件32,從而閥件32處于打開狀態(tài),同時如箭頭B和C所示,穿破薄膜件31,以允許墨從墨室16向墨抽取管12流動。因此在本布置中,無需把墨抽取管12的頂端形成為尖銳形狀,這樣就可以避免墨抽取管12傷害用戶,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另外,由于設在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50中閥裝置27的閥件52和支撐件46也用類似的形式形成,就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無需把墨抽取管12的頂端形成為尖銳形狀,也就無需另外提供一個防護裝置來防護或覆蓋墨抽取管12以避免墨抽取管12暴露出來,因此能夠避免噴墨記錄設備2的尺寸增大。另外,由于減少了所需部件的數(shù)目,能夠避免增加生產(chǎn)噴墨記錄設備2的成本。
在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中,把閥裝置26、27的尺寸設定得比連通室30、50的尺寸略小,并且利用作為擠壓件的固定壁42的擠壓把閥裝置26、27固定地容納在各個連通室30、50中。使得閥裝置26和27的尺寸比連通室30和50的尺寸略大并且利用閥裝置26、27與相應的連通室30、50之間的壓配合來實現(xiàn)固定也是可行的。
在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中,通過切割每個管12、13的周壁在靠近墨室16側(cè)的端部來形成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的連通開口81a-81d。但是,通過穿過墨抽取管12和空氣引入管13的側(cè)壁厚度形成通孔形式的連通開口81a-81d以連通每個管12、13內(nèi)部和外部也是可行的。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實施例中,閥件32包括彼此整體形成的穿破部分72、底部70和圓柱形閥壁71,其中穿破部分72的尖端形成為尖銳形狀。彼此獨立形成用于穿破薄膜部件的穿破部分和閥也是可行的,其中閥連通墨盒1的墨室側(cè)和墨盒1的外殼1a外部或切斷它們之間的連通。
下面參考圖7-9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的墨盒100。圖7是墨盒100的剖視圖。圖8是透視圖,示出了第二個實施例的墨抽取管112的頂端部分,圖9A和9B示出了墨抽取管112插入墨盒100的閥裝置123的狀態(tài)。在第二個實施例中用與第一個實施例中類似的參考標號表示相應的元件,因此略去了對它們的詳細描述。
如圖7所示,第二個實施例的墨盒100包括外殼100b,它向上敞開并且具有限定了墨室16的底壁100c和周壁100d;蓋100a,它覆蓋外殼100b的上部開口;和帽100e,它遮住底壁100c。蓋100a和帽100e焊接或熱粘結(jié)到外殼100b上以提供墨盒100。帽件100e形成有兩個端孔100f、100g,它們暴露在大氣中,并且將在下面描述的各個閥裝置123、124通過兩個端孔100f、100g暴露在墨盒100的外部。
在底壁100c的下面形成了一個墨抽取側(cè)連通室130,它是敞開的,用來把墨室16中的墨抽取到墨盒100的外部,還形成了一個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150,它是敞開的,用來把外部空氣引入墨室16。墨抽取側(cè)連通室130和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150分別由兩個圓柱形壁的內(nèi)部空間所限定,這兩個圓柱形壁從底壁100c的下表面伸出并且用樹脂材料與底壁100c整體形成。
底壁100c形成有多個連通孔121,墨抽取側(cè)連通室130和墨室16通過這些連通孔121彼此連通。底壁100c配備了大致為傘狀的止回閥101用來打開和關(guān)閉多個連通孔121。止回閥101由一個大致為圓盤狀的彈性膜部分和一個軸部分組成,彈性膜部分放置于連通孔121下面,軸部分在它的兩個相對端部中的一個端部支撐彈性膜部分。彈性膜部分和軸部分用合成樹脂材料彼此整體形成在一起。止回閥101的軸部分通過形成在底壁100c中的通孔插入使得它能夠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可滑動地移動。在正常狀態(tài)下,止回閥101的彈性膜部分所處的位置與連通孔121分開一定的間距,從而允許墨從墨室16向連通室130流動。當產(chǎn)生從墨抽取管112向墨室16的墨流動時,止回閥101的彈性膜部分向上移動(即朝向墨室16)以關(guān)閉連通孔121從而禁止墨的流動。如上所述,在減壓的條件下把墨盒100包裝在密封的包裝件或容器內(nèi)。在把墨盒100安裝到噴墨記錄設備2上時,如果容納在墨抽取側(cè)連通室130中的閥裝置123在容納在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150中的閥裝置124之前處于打開狀態(tài),那么將產(chǎn)生從墨抽取管112向墨室16的墨流動。止回閥101則禁止這種墨流動。
在底壁100c上形成了一個空心套管件125,套管件125在向上的方向上從底壁100c向外殼100b的上部開口延伸并且與底壁100c整體形成。套管件125具有和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150連通的內(nèi)部通道。套管件125的內(nèi)部通道的兩個相對端部中的遠離連通室150的那個端部在墨室16中的墨的表面上敞開。套管件125與限定了連通室150的圓柱形壁整體形成,并且底壁100c與整體形成在一起的套管件125和連通室150的圓柱形壁整體形成。套管件125的內(nèi)部通道的兩個相對端中比較靠近連通室150的另一個端部所具有的直徑在朝向連通室150的向下方向逐漸增加。
閥裝置123容納在限定了墨抽取側(cè)連通室130的圓柱形壁內(nèi),而閥裝置124則容納在限定了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150的圓柱形壁內(nèi)。下面將解釋閥裝置123、124。
與所述第一個實施例中的閥裝置26類似,第二個實施例的閥裝置123具有一個由橡膠類彈性件整體形成的支撐部分146和一個由樹脂材料形成的閥件132。與所述第一個實施例中的支撐件46類似,支撐件146包括彼此整體形成在一起的閥座部分146a、偏置部分146b、管部135、外圓柱形壁133和位于外圓柱形壁133徑向向外的定位部分133a。與所述第一個實施例中的外圓柱形壁33不同,外圓柱形壁133不比管部135長,并且閥座部分146a和定位部分133a幾乎形成在同一個平面上。閥座部分146a具有開口141,管部135具有引導通道140,并且偏置部分146b具有側(cè)壁部分136和其中形成了孔137a的向內(nèi)延伸部分137。由于對支撐件146的各個部件的操作與對所述第一個實施例中的支撐件46的各個部件的操作一樣,這里就不再給出詳細的描述了。
類似于第一個實施例中的閥件32,閥件132設有與支撐件146的閥座部分146a抵靠的底部170、從底部170的外周向墨室16延伸的圓柱形閥壁171。底部170具有形成在它的兩個相對表面中面對閥座部分46a的那一個表面上的伸出部分139。閥件還具有多個連通通道138,每個連通通道138位于伸出部分139的徑向外部并且延伸到圓柱形閥壁171中。形成多個連通通道138使得它們以相等的間距在底部170的周向彼此分開。
容納在空氣引入側(cè)連通室150中的閥裝置124具有支撐件246,它用橡膠類彈性件整體形成,還具有樹脂材料形成的閥件232。閥裝置124的支撐件246具有彼此整體形成在一起的閥座部分246a、偏置部分246b、外圓柱形壁233和位于外圓柱形壁233徑向外部的定位部分233a。閥座部分246a具有開口241,偏置部分246b具有側(cè)壁部分236和其中形成了孔237a的向內(nèi)延伸部分237。支撐件246的各個部件的結(jié)構(gòu)與支撐件146的各個部件的結(jié)構(gòu)一樣并且用類似的形式操作它們。但是支撐件246沒有支撐件146所具有的管部135,取而代之的是圓柱形密封部分201,它的內(nèi)徑充分大于管部135的內(nèi)徑。
閥件232具有底部270、圓柱形閥壁271、連通通道238和伸出部分239,它們的結(jié)構(gòu)與閥件132的相應部件類似。閥件232進一步具有伸出部分272,它形成在底部270上表面的大致中心部分并且向墨室16伸出,而且它伸出得比圓柱形閥壁271遠;和一個軸形操作件273,它形成在底部270下表面的大致中心部分并且向噴墨記錄設備2的安裝部分3伸出。當把墨盒100正確地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并且從閥座部分246a向上移動閥件232時,定位伸出部分272的上端使得它與套管件125的內(nèi)部通道的下端分開,從而保證墨室16和閥座部分246a的開口241之間的連通。
如第一個實施例所示出的,安裝部分3具有基底部分3a和從基底部分3a的兩個相對端分別伸出的引導部分3b。墨抽取管112放置在基底部分3a處,從而它從中穿出以吸取存儲在墨盒100中的墨。在基底部分3a中,凹進303形成在墨抽取管112的附近,并且多孔件300填充凹進303。多孔件300能夠吸收墨并且具有柔性。多孔件300的尺寸比形成在帽100e中的端部孔100f的尺寸大。在第二個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設備中,沒有提供設在第一個實施例的設備中的空氣引入管13。取而代之的是在基底部分3b中形成了空氣引入通道301,它所處的位置在密封部分201內(nèi)部并且操作件273的下端沒有封閉空氣引入通道301。在基底部分3a中形成了凹進302以圍繞空氣引入通道301。凹進302的尺寸大于密封部分201的外部尺寸。
下面參考圖8解釋第二個實施例的墨抽取管112。墨抽取管112具有形成在它的周壁中的空氣排放通道310,當墨抽取管112插入引導通道140時,空氣排放通道310用來排放閥件132和墨抽取管112之間存在的空氣(即引導通道140和開口141之間的空氣),把這些空氣排放到墨盒100的外部??諝馀欧磐ǖ?10由槽構(gòu)成,它沿著墨抽取管112的周壁在它的軸向大致沿直線延伸。在從墨抽取管112的周向觀察時,空氣排放通道310大致位于墨抽吸連通開口81b、81c的中間,并且大致平行于墨抽吸連通開口81a-81d。換言之,所形成的墨抽吸連通開口81a-81d和空氣排放通道310在墨抽取管112的周壁上彼此不連通。如圖8中的雙點劃線所示,可以形成從一個連通開口81a-81d延伸出來的空氣排放通道310a。在本實施例中,當從墨抽取管112的軸向觀察時,空氣排放通道310從端部表面80c向安裝部分3延伸,并且具有長度“L”。
下面參考圖9A和9B解釋空氣排放通道310的長度L。類似于第一個實施例,在開始把墨盒100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時,墨抽取管112插入引導通道140,同時管部135變形使得它的直徑增加。這時,引導通道140中的空氣受壓,其受壓量與插入引導通道140中的墨抽取管112的容積對應。受壓空氣經(jīng)過空氣排放通道310排出到墨盒100的外部。
在圖9A示出的狀態(tài)中,墨抽取管112的頂端部分到達并且進入開 141,開口141通過空氣排放通道310與墨盒100的外部保持連通。因此,即使把墨抽取管112進一步插入開口141,開口141中的空氣也能通過空氣排放通道310排出到墨盒100的外部。
在圖9B示出的狀態(tài)中,墨抽取管112的端部表面80a-80d抵靠閥件132的底部170,空氣排放通道310兩個相對端部中比較靠近安裝部分3的那個端部與限定了引導通道140的管部135的內(nèi)壁接觸,并且被其覆蓋,從而關(guān)閉了與墨盒100外部的連通。這里管部135起到密封的作用。當墨抽取管112進一步進入開口141時,墨抽取管112向上推閥件132,允許墨從墨室16流向墨抽取管112。這時,由于如上所述關(guān)閉了經(jīng)過空氣排放通道310與墨盒100外部的連通,能夠避免墨經(jīng)過空氣排放通道310泄露。
因此,空氣排放通道310的長度L由以下因素確定在插入引導通道140的墨抽取管112到達墨抽取管112幾乎抵靠在閥件132上的位置之前,使得空氣排放通道310與墨盒100的外部保持連通從而把閥件132和墨抽取管112之間的空氣排出到墨盒100的外部;當墨抽取管112的墨抽取通道92與墨盒100的內(nèi)部保持連通以允許從中抽取墨時,使得限定了引導通道140的管部135的內(nèi)壁覆蓋空氣排放通道310位于安裝部分3側(cè)的那個端部,從而關(guān)閉通過空氣排放通道310與墨盒100外部的連通。
當墨盒100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時,布置限定了端孔100f的圓柱形壁下端與多孔件300接觸(圖7)。即使當墨盒100反復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或者從安裝部分3上取下時,墨從閥裝置123中泄露或者黏附在墨抽取管112上的墨滴落,多孔件300吸收這些墨,因此最小化了墨污染物體的危險。
在墨盒100的空氣引入側(cè),當墨盒100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時,密封部分201在彈性變形的同時抵靠接觸基底部分3a的凹進302,使得空氣密封地封閉密封部分201的內(nèi)部空間,以便它與其外部空間隔離開。這時,操作件273靠在凹進302的底表面上并且向上推閥件232,允許從空氣引入通道301向墨室16的空氣流動。
在第二個實施例中,當墨盒100安裝到噴墨記錄設備上時,引導通道140和開口141中存在的空氣能夠通過形成在墨抽取管112的周壁中的空氣排放通道310排放到墨盒100的外部。這樣的布置能夠避免空氣流入墨抽取管112的墨抽取通道92中。因此,能夠避免由于空氣流入墨抽取通道92造成不能正確供墨而導致噴墨失敗的發(fā)生,從而保證了良好的記錄。
在示出的第一和第二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每個墨抽取管12、112的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所具有的尺寸(特別是所確定的深度),如圖10所示能夠利用表面張力使得墨抽取管12、112中的墨基本到達它的端部表面81a-81d。
假設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所具有的尺寸較大,即其中從墨抽取管12、112的上端(端部表面80a-80d)處測量的距離或深度相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當用新墨盒1、100更換已經(jīng)安裝在安裝部分3上的墨盒1、100時,墨抽取管12、112中的墨的表面的高度位置基本等于每個連通開口81a-81d的下端的高度位置,這個下端位于安裝部分3側(cè)。當通過把新墨盒1、100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使得墨抽取管12、112中的墨表面的高度位置基本等于每個連通開口81a-81d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并且從新墨盒1、100中抽取墨時,空氣進入墨抽取管12、112,不利地干擾了記錄頭7的平穩(wěn)噴墨,所進入的空氣容積與從墨抽取管12、112的上部開口到墨表面的空間容積相對應。在這種狀態(tài)下,為了恢復記錄頭7,需要經(jīng)常進行一種已知的空氣抽吸操作。
如圖10所示,通過確定每個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的尺寸,使得它的深度能夠保持在一個范圍內(nèi),在這個范圍內(nèi)能夠利用墨的表面張力使得墨抽取管12、112中的墨基本到達墨抽取管12、112的端部表面80a-80d,那么在把新墨盒1、100安裝到安裝部分3上從而從新墨盒1、100中抽取墨時,能夠最小化從墨抽取管12、112的上部開口到墨表面的空間,以最小化進入墨抽取管12、112的空氣量,這樣就能夠避免記錄頭7由于受到不利影響不能很好地噴墨。參考圖10進行更具體地描述,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具有下述尺寸,如墨抽取管12、112的內(nèi)徑“D”是1.6mm,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的深度“H”是0.5mm,并且連通開口81a-81d在墨抽取管12、112周向的寬度是0.4mm。
在考慮到第二個實施例中形成在墨抽取管112中的空氣排放通道310的空氣排放功能時,可以穿過墨抽取管112的周壁的厚度在它的徑向形成空氣排放通道310,用于連通墨抽取管112的墨抽取通道92和外部。如果形成上述的空氣排放通道310,當從安裝部分3上拆除墨盒1、100時,墨抽取管112中墨表面的高度位置就降低到空氣排放通道310下端的高度位置,這樣就不利地引起相對于連通開口81a-81d的深度,空氣進入墨抽取管112的問題??紤]到這點,優(yōu)選空氣排放通道310整個長度的一部分形成為槽,槽不穿透墨抽取管112的周壁厚度,而那一部分則延伸越過每個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c的深度。
盡管在示出的第二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個空氣排放通道310,也可以在墨抽取管112的周壁中形成多個空氣排放通道310。提供多個空氣排放通道310能夠有效地提高在引導通道140和開口141中排放空氣的效率,并且避免空氣流入墨抽取管112的墨抽取通道92。當形成多個空氣排放通道時,可以布置空氣排放通道使得它們以相等的間距彼此分開,并且使得每個空氣排放通道位于兩個相鄰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d中間。
在示出的第二個實施例中,空氣排放通道310由多個形成在墨抽取管112周壁中的大致線性或直的槽構(gòu)成。構(gòu)成空氣排放通道310的槽可以具有其它的形狀。例如,槽可以是彎曲的。
另外,盡管在示出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在墨抽取管112的周壁中形成了空氣排放通道310,空氣排放通道310也可以用形成在墨抽取管112的周壁內(nèi)部的內(nèi)部通道來構(gòu)成。
設在第二個實施例的墨抽取管112中的空氣排放通道310也可以設在第一個實施例的墨抽取管12中。
在示出的第一個實施例中,一起使用墨盒1和墨抽取管12。在示出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墨盒100和具有空氣排放通道310的墨抽取管112一起使用。第一個實施例的墨盒1可以和具有空氣排放通道310的墨抽取管112一起使用。第二個實施例的墨盒100可以和墨抽取管12一起使用。
在所示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每個墨抽取管12、112和空氣引入管13的端部表面都是大致平坦的。端部表面的結(jié)構(gòu)不限于所示實施例中的結(jié)構(gòu)。端部表面不是平坦狀時,可以改變閥件32、52、132的底部表面結(jié)構(gòu),使之對應于端部表面的結(jié)構(gòu)。端部表面結(jié)構(gòu)的一個例子是半球狀。
應該理解本發(fā)明不限于示出的實施例的具體細節(jié),對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來講,無須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就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變、改進和完善。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7),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和一個墨抽取件(12;112),它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92),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至存儲了墨的墨盒(1;100)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至記錄頭,該噴墨記錄設備的特征在于墨抽取件所要連接的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32;132),它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墨抽取件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吭谀隹陂y件上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和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80a,80b,80c,80d),該端部表面抵靠在墨出口閥件上,還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b,81c,81d),它形成在該端部處并且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周壁中,從而與墨抽取通道連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大致是平坦的。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墨抽取件具有一個端部開口(85),它在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上敞開,并且墨抽取通道敞開到該端部開口,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中的每個墨抽取連通開口都是切口,這些切口形成在墨抽取件周壁的一個端部并且在該端部表面中敞開。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放置墨抽取件使得端部開口向上敞開,并且形成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從而它所具有的尺寸如此確定使得墨抽取件中墨表面的外周大致到達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由于表面張力墨表面是凹的。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由多個墨抽取連通開口組成,它們形成在周壁上并且以基本恒定的間距彼此分開。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墨抽取件由樹脂材料形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墨抽取件所要連接的墨盒包括一個密封件(35;135),它放置于墨出口閥件的下游,并且墨抽取件插入該密封件,使得密封件與墨抽取件的外表面緊密接觸,并且在墨抽取件連接至墨盒的狀態(tài)下,在這樣一個位置布置所述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與密封件緊密接觸的那部分墨抽取件相比,該位置更靠近墨出口閥件。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當把墨抽取件插入密封件時,墨抽取件具有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310;310a),用來把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的空間中存在的空氣排放到墨盒外部。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形成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使得空氣排放通道與墨盒外部保持連通直到墨抽取件大致抵靠墨出口閥件。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布置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使得當建立了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的狀態(tài)時,密封件關(guān)閉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處的空間和墨盒外部之間的連通。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中的每個空氣排放通道為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外表面中的槽。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噴墨記錄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空氣引入件(13),它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空氣引入通道(93),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至墨盒以把空氣引入墨盒,其中該噴墨記錄設備的特征在于空氣引入件所要連接的墨盒包括一個空氣進口閥件(52),它關(guān)閉進入墨盒的空氣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空氣引入件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吭诳諝膺M口閥件上的空氣引入件擠壓空氣進口閥件時,空氣引入件能夠把空氣引入墨盒;而且空氣引入件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該端部表面抵靠在空氣進口閥件上,還包括至少一個空氣引入連通開口,它形成在該端部處并且形成在空氣引入件的周壁中,從而與空氣引入通道連通。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空氣引入件的端部表面大致是平坦的。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墨抽取件和空氣引入件的形狀相同。
15.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7),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一個墨盒(1;100),它存儲墨;和一個墨抽取件(12;112),它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92),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至墨盒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至記錄頭,該噴墨記錄設備的特征在于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32;132),它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墨抽取管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吭谀隹陂y件上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并且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80a,80b,80c,80d),該端部表面抵靠在墨出口閥件上,還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b,81c,81d),它形成在該端部處并且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周壁中,從而與墨抽取通道連通。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噴墨記錄設備,其中墨抽取件的端部表面大致是平坦的。
17.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7),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和一個墨抽取件(112),它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92),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至存儲墨的墨盒(100)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至記錄頭,其中墨抽取件所要連接的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132),它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墨抽取件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吭谀隹陂y件上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和一個密封件(135),它放置于墨出口閥件的下游,并且墨抽取件插入該密封件,使得密封件與墨抽取件的外表面緊密接觸,并且其中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口(81a,81b,81c,81d),在墨抽取件連接至墨盒時,墨抽取連通開口所放置的位置與密封件緊密接觸的那部分墨抽取件相比,該位置更靠近墨出口閥件;和至少一個空氣排放通道(310;310a),在把墨抽取件插入密封件中時,用來把位于墨出口閥件下游的空間中存在的空氣排放到墨盒外部。
全文摘要
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一個記錄頭(7),它噴墨以執(zhí)行記錄;和一個墨抽取件(12;112),它具有形成在它內(nèi)部的、作為內(nèi)部通道的墨抽取通道(92),并且它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存儲了墨的墨盒(1;100)以把墨從墨盒中抽出供給記錄頭。墨抽取件所要連接的墨盒包括一個墨出口閥件(32;132),它關(guān)閉來自墨盒的墨流動并且建立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在把墨抽取件連接到墨盒上時,當?shù)挚磕隹陂y件的墨抽取件擠壓墨出口閥件時,墨抽取件能夠從墨盒中抽取墨。墨抽取件進一步包括一個位于它的一個端部的端部表面(80a,80b,80c,80d),這個端部表面抵靠墨出口閥件,還包括至少一個墨抽取連通開(81a,81b,81c,81d),它形成在該端部并且形成在墨抽取件的周壁中,從而與墨抽取通道連通。
文檔編號B41J2/175GK1626350SQ20041010069
公開日2005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臼井孝正, 佐佐木豐紀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