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運印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章結構。
背景技術:
通常人們使用的印章,為收存方便,另配備有一印章盒,由于印章盒的空間較小,取放印章時很不方便,另外使用過的印章端頭總要留存有一些印油,放入印章盒后很容易污染印章盒,取出印章時不小心還會將印油沾染到手上。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非常方便的開運印章,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種種缺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開運印章,包括印章體和印章帽兩部分,所述印章體一端延伸出一頸部,頸部與印章體之間形成有環(huán)狀肩部,且頸部的端頭為平面;而所述印章帽中心為一盲孔,該盲孔的直徑及深度與印章體的頸部相匹配,印章體的頸部與印章帽之間緊密接合。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印章帽中心盲孔的深度可略大于印章體一端延伸出頸部的長度,以避免印章體頸部端頭殘留的印油污染到印章帽的內壁上。另外,印章體的另一端頭還可設置一凸起物,該凸起物中心開有通孔,便于拴掛繩體。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的印章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的顯著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使用非常方便,不再需要由印章盒來保存印章,使用時即免去了從印章盒中取放印章的動作,印油不會污染到手指,并且由于印章上的字體刻印在印章體的頸部端頭,使用過程中將印章體放置在桌上時頸部也接觸不到桌面,因而印油不會污染到桌面。
圖2為
圖1所示開運印章的印章體和印章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中開運印章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開運印章的印章體和印章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印章體11—頸部12—肩部13—凸起物2—印章帽21—盲孔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
圖1和圖2,圖中所示為一種外形呈葫蘆狀的印章結構。該印章由印章體1和印章帽2兩部分構成,印章體1為葫蘆形體的上半部,印章體1的前端延伸出一頸部11,該頸部11與印章體1之間形成環(huán)狀肩部12,頸部11的端頭為一平面,用于刻印字體。印章帽2為葫蘆形體的下半部,其中心開有一盲孔21,該盲孔的孔徑與印章體前端頸部的直徑相匹配,盲孔的深度略大于頸部的長度,印章體1和印章帽2接合后,使印章帽2的端口與印章體1的肩部12相吻合,且印章體頸部11端頭上殘留的印油不致污染到印章帽2內壁上。使用印章時兩手分別抓住印章體1和印章帽2,稍微施加一定的力,即可將印章體1和印章帽2接合在一起或分開,使用非常方便。該印章還可作為一種裝飾物,在印章體的頂端設置一凸起物13,其中心開有通孔,穿入一繩體后,可懸掛在脖子上,既美觀又使用方便。
另請參閱圖3和圖4,該圖顯示為另一種開運印章。該印章的結構與前述印章大同小異,僅外形有所不同,在此不再詳述。
權利要求1.一種開運印章,其特征在于該印章包括印章體和印章帽兩部分,所述印章體一端延伸出一頸部,頸部與印章體之間形成環(huán)狀肩部,且頸部的端頭為平面;而所述印章帽中心為一盲孔,該盲孔的直徑及深度與印章體的頸部相匹配,印章體的頸部與印章帽之間緊密接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運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帽中心盲孔的深度略大于印章體一端延伸出頸部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運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體的另一端頭設置有一凸起物,該凸起物中心開有通孔。
專利摘要一種開運印章,包括印章體和印章帽兩部分,所述印章體一端延伸出一頸部,頸部與印章體之間形成環(huán)狀肩部,且頸部的端頭為平面;而所述印章帽中心為一盲孔,該盲孔的直徑及深度與印章體的頸部相匹配,印章體的頸部與印章帽之間緊密接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使用非常方便,不再需要由印章盒來保存印章,使用時即免去了從印章盒中取放印章的動作,印油不會污染到手指,并且由于印章上的字體刻印在印章體的頸部端頭,使用過程中將印章體放置在桌上時頸部也接觸不到桌面,因而印油不會污染到桌面。
文檔編號B41K1/00GK2494756SQ0126087
公開日2002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巨天中 申請人:巨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