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頭插盤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工具頭插盤結構,其包括一板體及至少一定位凸肋。該板體界定有至少一插孔,供該工具頭插置。該定位凸肋形成于該板體的插孔的內壁的一預定位置,對應該工具頭的周壁上界定的一凹部,以在該工具頭插置于該板體的插孔時,該定位凸肋恰可卡于該工具頭的凹部,以對該工具頭做縱向定位。
【專利說明】工具頭插盤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工具頭插盤結構,以供存放各種尺寸或樣式的工具頭或起子頭,尤指一種能有效夾固工具頭,并能輕松地靈活取用,在定位及取用上均非常方便的工具頭插盤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工具頭插盤結構在于用來收藏種類繁多的工具頭,然而其結構型式均較為制式,一般是在插盤上形成若干圓柱形、四方型甚或六角形的插槽,以供工具頭插置定位?;蛘?,更進一步地在插槽內設有斜向內側的彈性夾片,以在工具頭插入該插槽時將工具頭夾固。但,前者使用上常會有工具頭定位不良而松脫的問題,而后者則會導致夾制太緊而致取用不易的現象,造成其使用上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工具頭插盤結構,其能有效夾固工具頭,并能輕松地靈活取用工具頭。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工具頭插盤結構,其巧妙利用工具頭本身結構的特殊性來固定工具頭。一般而言,有些特殊的工具頭的周壁上會界定有至少一凹部,以與一套筒內壁上的一彈性環(huán)產生卡掣定位,借此使得工具頭在套筒內不會產生松脫。
[0006]本實用新型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包括一板體及至少一定位凸肋。該板體界定有至少一插孔,供上述的工具頭插置。該定位凸肋形成于該板體的插孔的內壁上的一預定位置,對應上述工具頭的凹部,以在該工具頭插置于該板體的插孔時,該定位凸肋恰可卡于該工具頭的凹部,以對該工具頭做縱向定位。較佳地,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包括底下的技術特征:
[0007]該工具頭插盤結構還包括三限位凸緣,其中該板體的插孔是六邊形,故具有交錯連接的三偶數邊及三奇數邊,而該三限位凸緣主要沿著該插孔的三奇數邊橫向朝內延伸而間隔環(huán)繞設于該插孔中,以共同對該工具頭的一六角桿身做橫向限位。
[0008]每一限位凸緣包括一長條段及兩延伸段,該長條段鄰接該插孔的奇數邊,該兩延伸段分別彎折延伸自該長條段的兩端,而分別鄰接該插孔的偶數邊。
[0009]該至少一定位凸肋包括六定位凸肋,其分別形成于該三限位凸緣的長條段及延伸段之間的彎折處,以分別對應該六邊形插孔的六個角。
[0010]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至少一托架,其是自該插孔邊緣向下延伸,用以托住上述插入該插孔的工具頭。該托架包括一底座及三支撐柱,該底座呈星芒狀而徑向幅射出三水平支桿,而該三支撐柱分別自該三水平支桿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至該板體的底面。較佳地,該三支撐柱分別連接至該板體的插孔的三偶數邊。該三支撐柱的頂端分別形成一缺槽,以分隔該三限位凸緣。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有效夾固工具頭,并能輕松地靈活取用工具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具頭插盤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具頭插盤結構的背面朝上的立體示意圖。
[0015]圖3是圖1所示工具頭插盤結構局部剖切后的示意圖。
[0016]圖4是圖3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7]圖5是圖1所示工具頭插盤結構的其中一工具頭座的俯視圖。
[0018]圖6是圖5所示的工具頭座的正面立體示意圖。
[0019]圖7是圖6所示的工具頭座的仰視圖。
[0020]圖8是圖7所不的工具頭座的背面立體不意圖。
[0021]圖9是現有工具頭及套筒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中標號說明:
[0023]100工具頭插盤結構
[0024]1 板體
[0025]2工具頭座
[0026]3 插孔
[0027]31、33、35 奇數邊
[0028]32、:34、36 偶數邊
[0029]4限位凸緣
[0030]41長條段
[0031]42、43 延伸段
[0032]5定位凸肋
[0033]6 托架
[0034]61 底座
[0035]611水平支桿
[0036]62支撐柱
[0037]620 缺槽
[0038]8 套筒
[0039]81彈性環(huán)
[0040]9工具頭
[0041]91六角桿身
[0042]910 缺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43]參閱圖1及圖2,其是本實用新型工具頭插盤結構100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插盤結構100主要是供工具頭9 (或稱起子頭)插置。如圖9所示,一般工具頭9有些會特別地在其六角桿身91上設有環(huán)繞的多個缺角(或凹部,910),或是直接在工具頭9的周壁上形成單一個環(huán)形凹槽,以與一套筒8內的一彈性環(huán)81產生卡掣定位,并且借由該彈性環(huán)81的彈性裕度,使用者只需對該工具頭9施加一遠離該套筒8的向外力量,即可使該工具頭9脫離該套筒8。本實用新型的插盤結構100主要是善用上述工具頭9的六角桿身91先天設有的缺角910 (或是環(huán)形凹槽)的特性來固定工具頭9。
[0044]如圖3所示,該插盤結構100包括一板體1,以及于該板體1上形成的多個工具頭座2,供工具頭9插置。如圖4的放大圖所不并參酌圖6,每一工具頭座2包含一插孔3、三限位凸緣4、六定位凸肋5及一托架6。該插孔3界定于該板體1內,以供該工具頭9插置,且該插孔3的開口呈六邊形,故具有交錯連接的三奇數邊31、33、35及三偶數邊32、34、36,如圖5所示。
[0045]該三限位凸緣4主要沿著該插孔3的三奇數邊31、33、35橫向朝內延伸而間隔環(huán)繞設于該插孔3中,以共同對該工具頭9的一六角桿身91做橫向限位,如圖4所示。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每一限位凸緣4包括一長條段41及兩延伸段42、43,該長條段41鄰接該插孔3的奇數邊31、33或35,該兩延伸段42、43分別彎折延伸自該長條段41的兩端,而分別連接該插孔3的偶數邊32、34或36。
[0046]復如圖5或圖6所示,該些定位凸肋5分別形成于該三限位凸緣4的長條段41及延伸段42、43之間的彎折處,以分別對應該六邊形插孔3的六個角。特別的是,該些定位凸肋5形成于該板體1的插孔3內壁的一預定位置,以對應該工具頭9的六角桿身91的缺角910,使該工具頭9插置于該板體1的插孔3時,該些定位凸肋5恰可卡于該工具頭9的缺角910,以對該工具頭9做縱向定位,如圖4所示。反之,借由該些限位凸緣4的彈性裕度,使用者只需對該工具頭9施加一遠離該工具頭座2的向外力量,即可使該工具頭9脫離該些定位凸肋5的卡掣。
[0047]參閱圖6,該托架6主要是自該插孔3邊緣向下延伸,用以從該工具頭9的底部托住該工具頭9。詳而言之,如圖7及圖8所示,該托架6包括一底座61及三支撐柱62,該底座61呈星芒狀而徑向幅射出三水平支桿611,而該三支撐柱62分別自該三水平支桿611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至該板體1的底面。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三支撐柱62分別連接至該板體1的插孔3的三偶數邊32、34、36。此外,每一支撐柱62的頂端形成一缺槽620,以分隔該三限位凸緣4,借此該三限位凸緣4被賦予適當的彈性裕度。
[0048]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工具頭插盤結構100巧妙針對工具頭的缺角而設計定位凸肋5,因而能有效夾固工具頭9,并能輕松地靈活取用工具頭9,兼具易插置及易取用的優(yōu)點。
[004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工具頭插盤結構,供插置至少一工具頭,其中該工具頭的周壁上界定有至少一凹部,以與一套筒內壁上的一彈性環(huán)產生卡掣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體,界定有至少一插孔,供該工具頭插置 '及 至少一定位凸肋,形成于該板體的插孔的內壁上的一預定位置,對應該工具頭的凹部,以在該工具頭插置于該板體的插孔時,該定位凸肋恰可卡于該工具頭的凹部,以對該工具頭做縱向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三限位凸緣,其中該板體的插孔是六邊形,故具有交錯連接的三偶數邊及三奇數邊,而該三限位凸緣主要沿著該插孔的三奇數邊橫向朝內延伸而間隔環(huán)繞設于該插孔中,以共同對該工具頭的一六角桿身做橫向限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限位凸緣包括一長條段及兩延伸段,該長條段鄰接該插孔的奇數邊,該兩延伸段分別彎折延伸自該長條段的兩端,而分別鄰接該插孔的偶數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凸肋包括六定位凸肋,其分別形成于該三限位凸緣的長條段及延伸段之間的彎折處,以分別對應該六邊形插孔的六個角。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托架,其是自該插孔邊緣向下延伸,用以托住上述插入該插孔的工具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一底座及三支撐柱,該底座呈星芒狀而徑向幅射出三水平支桿,而該三支撐柱分別自該三水平支桿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至該板體的底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支撐柱分別連接至該板體的插孔的三偶數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工具頭插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支撐柱的頂端分別形成一缺槽,以分隔該三限位凸緣。
【文檔編號】B25H3/02GK204172015SQ201420508768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fā)明者】許紹賢 申請人:許紹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