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動擰螺絲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動擰螺絲工具,尤其是一種經低速啟動后再高速運轉的氣動擰螺絲工具。
背景技術:
氣動擰螺絲工具通俗稱為氣動螺絲刀、氣動起子、風批等。電動和氣動擰螺絲工具是現代工業(yè)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組裝工具,與傳統(tǒng)的手工螺絲刀相比,能夠大幅度提升工廠的工作效率和產品品質,它們的外觀款式主要均有直筒式與手槍式,兩者各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電動擰螺絲工具的優(yōu)點主要是方便,舒適,轉速與扭力穩(wěn)定,轉速一般為1000-2000r/min左右,價格便宜,缺點是故障率高,耗材較多,維護成較高,其馬達在運轉中易發(fā)熱發(fā)燙,會產生電火花,安全性低;氣動擰螺絲工具的氣動馬達是靠高壓氣體驅動,是將壓縮空氣的壓力能轉換成旋轉的機械能的裝置,其轉動件的工作過程一直處于壓縮空氣的風冷環(huán)境中,所以長時間高頻率的操作不會發(fā)熱發(fā)燙,更不會產生電火花,氣動螺絲槍的優(yōu)點主要是工作速度快,一般工廠的壓縮空氣壓力為6至7kg/cm2,空載轉速可高達近10000r/min,有載荷時轉速迅速下降,一般為1000-3000r/min左右,安全性高,防靜電,故障率低,耗材少,壽命長,節(jié)能環(huán)保;缺點,手感不佳,扭力精度要參考氣壓的穩(wěn)定性,價格較高。氣動擰螺絲工具的轉速處決于壓縮空氣的流量及其負荷,所以,調節(jié)壓縮空氣的流量的流量就可以調節(jié)其轉速。目前氣動擰螺絲工具通常均設置正反轉切換機構,能實現正反轉切換,但是不能調節(jié)其啟動轉速。如目前直筒式氣動擰螺絲工具,均包括適于用手握持的殼體,殼體上端設置殼體進氣孔,殼體內設置空氣馬達,適于裝夾不同規(guī)格螺絲刀頭的轉桿與空氣馬達的轉子連接并豎直伸出于殼體下面,殼體進氣孔以下的殼體上部插入同時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能實現正反轉切換,但是不能調節(jié)其啟動轉速,一開動就是高達近10000r/min的空轉速度,在實際使用操作時,存在如下不足:難以對準工件螺絲;當螺絲相對工件螺絲孔處于異常位置時(如傾斜、偏置等),極易損壞工件。本發(fā)明正是解決此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技術現狀,提供一種經低速啟動后再高速運轉的氣動擰螺絲工具。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氣動抒螺絲工具,包括適于用手握持的殼體,殼體上端設置殼體進氣孔,殼體進氣孔以下的殼體上部橫向設有一通孔,該通孔內插入同時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殼體內設置空氣馬達,適于裝夾不同規(guī)格螺絲刀頭的轉桿與空氣馬達的轉子連接并豎直伸出于殼體下面,所述調節(jié)桿包括呈圓柱狀的調節(jié)桿本體,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的右外端設有用于扭動該調節(jié)桿的扭動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內設置氣流道,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中部同一軸向位置而沿調節(jié)桿本體徑向則按設定角度分別開設正向轉動時進氣的第一進氣孔與反向轉動時進氣的第二進氣孔,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近左端處同一軸向位置而沿調節(jié)桿本體徑向則按相同設定角度分別開設正向轉動時出氣的第一出氣孔與反向轉動時出氣的第二出氣孔,所述第一進氣孔與第二出氣孔沿調節(jié)桿本體處于相同徑向位置,所述第二進氣孔與第一出氣孔沿調節(jié)桿本體也處于相同徑向位置,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在殼體通孔內轉動至設定正轉位置時,所述第一進氣孔與所述殼體進氣孔相通,第一出氣孔與殼體正轉出氣孔及所述空氣馬達的正轉進氣孔相通,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在殼體通孔內轉動至設定反轉位置時,所述第二進氣孔與所述殼體進氣孔相通,第二出氣孔與殼體反轉出氣孔及所述空氣馬達的反轉進氣孔相通,所述氣流道左側設置開閉銷,所述開閉銷穿過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的左端并外露于殼體左側,其近右端處設置一凸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開閉銷右側的氣流道內設置內閥,所述內閥包括橫向放置的呈圓筒狀的內閥體與呈圖釘狀的內開閉銷,所述內閥體包括外徑較小的左圓筒與外徑較大的右圓筒,左圓筒的左段部分有間隙地套裝在所述開閉銷的右端,所述內開閉銷包括左圓柱與右圓盤,其左圓柱有間隙地插入所述內閥體的左圓筒的右段部分,其右圓盤有間隙地位于所述內閥體的右圓筒內,所述內閥體的右圓筒與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的右內側之間設有第一受壓彈簧。所述內閥體的左圓筒外表面套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所述內閥體的左圓筒外表面設有環(huán)槽,所述第一 O型密封圈套裝在所述環(huán)槽上。在所述內閥體的內開閉銷的右圓盤左側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所述設定角度為90°。所述內閥體右圓筒的右端設有環(huán)狀擋圈。所述內開閉銷右圓盤與所述環(huán)狀擋圈之間設有第二受壓彈簧。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的左端套裝軸用彈性擋圈及墊圈,該墊圈右側的調節(jié)桿本體外表面形成第一環(huán)槽,在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孔與第二出氣孔之間的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的外表面設置第二環(huán)槽,在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孔右邊的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的外表面設置第三環(huán)槽,所述第一環(huán)槽、第二環(huán)槽及第三環(huán)槽各自套裝第三O型密封圈。所述扭動件內側設有圓形凸臺,安裝后居中位于所述氣流道內,所述第一受壓彈簧為一端大而另一端小的錐形彈簧,其大端有卡止地套裝在所述內閥體的右圓筒外表面,其小端有卡止地套裝在所述圓形凸臺的外表面;所述扭動件外端設置旋鈕或一字槽。所述殼體左側設有用于按壓開閉銷的板機,所述板機的上端經一銷軸安裝在所述殼體左側,使得使用者用手握持所述殼體的同時,可通過手指扣動該板機即可按壓所述開閉銷。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其轉速調整非常方便,其調節(jié)桿不但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同時還充任流量調節(jié)閥;接通壓縮空氣后,逐步加力按壓扳機,即可方便地實現空轉轉速分別為10-100轉/分的點動轉速、2000-3000轉/分的低轉速與8000-10000轉/分的高轉速;在實際使用操作時,由于其經低速啟動后再高速運轉,便于對準工件螺絲;當螺絲相對工件螺絲孔處于異常位置時(如傾斜、偏置等),也不會損壞工件。
圖1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外觀立體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外觀立體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與本發(fā)明最接近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剖面示意圖;圖4為現有技術中與本發(fā)明最接近的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剖面示意圖;圖4-1為最接近的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中的開閉銷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構成件立體分解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實施例1調節(jié)桿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實施例2調節(jié)桿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本體橫向剖面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本體縱向位置A剖面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本體縱向位置B剖面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本體縱向位置C剖面示意圖;圖12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開閉銷立體示意圖;圖13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第一種內閥立體示意圖;圖14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調節(jié)桿第二種內閥立體示意圖;圖15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實施例2調節(jié)桿組成件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6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殼體俯視立體示意圖;圖17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殼體仰視立體示意圖;圖18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殼體右側視立體示意圖;圖19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殼體左側視立體示意圖;圖20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空氣馬達外觀立體示意圖;圖21為本發(fā)明調節(jié)桿外端設置旋鈕的扭動件外觀立體示意圖;圖22為本發(fā)明調節(jié)桿外端設置一字槽的扭動件外觀立體示意圖;圖23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空氣馬達組件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4為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空氣馬達工作原理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主要是針對目前氣動擰螺絲工具中的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的內部組成結構作改進,使其調節(jié)桿不但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同時還充任流量調節(jié)閥,使其經低速啟動后再高速運轉。下面以目前使用較多的一種直筒式氣動擰螺絲工具為例詳細說明。這種氣動擰螺絲工具的外觀如圖1所示,主要組成件如圖5所示,改進前的內部總體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適于用手握持的殼體1,殼體I上端設置殼體進氣孔2,參見圖16 ;殼體進氣孔2以下的殼體上部橫向設有一通孔3,該通孔3內插入同時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4,殼體I內設置空氣馬達5,適于裝夾不同規(guī)格螺絲刀頭的轉桿6與空氣馬達5的轉子7連接并豎直伸出于殼體I下面。調節(jié)桿4的組成與結構如圖4所示;調節(jié)桿4包括一呈圓柱狀的調節(jié)桿本體8,調節(jié)桿本體8的右外端設有用于扭動該調節(jié)桿的扭動件9 ;如圖8至圖11所示,調節(jié)桿本體8內設置氣流道10,調節(jié)桿本體8中部同一軸向位置而沿調節(jié)桿本體徑向則按設定角度R分別開設正向轉動時進氣的第一進氣孔11與反向轉動時進氣的第二進氣孔12,調節(jié)桿本體8近左端處同一軸向位置而沿調節(jié)桿本體徑向則按相同設定角度R分別開設正向轉動時出氣的第一出氣孔13與反向轉動時出氣的第二出氣孔14 ;該設定角度R以90°為佳,便于制造,使用操作也方便;第一進氣孔11與第二出氣孔14沿調節(jié)桿本體處于相同徑向位置,第二進氣孔12與第一出氣孔13沿調節(jié)桿本體也處于相同徑向位置,當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轉動至設定正轉位置時,第一進氣孔11與殼體進氣孔2相通,第一出氣孔13與殼體正轉出氣孔15及空氣馬達5的正轉進氣孔16相通,當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通孔3內轉動至設定反轉位置時,第二進氣孔12與殼體進氣孔2相通,第二出氣孔14與殼體反轉出氣孔17及空氣馬達的反轉進氣孔18相通,氣流道10左側設置開閉銷19,開閉銷19穿過調節(jié)桿本體8的左端并外露于殼體8左側,改進前開閉銷19如圖4-1所示,其近右端處設置一凸臺19A,與其右端凸臺之間形成環(huán)槽,該環(huán)槽上套裝第一 O型密封圈27,開閉銷19與調節(jié)桿本體8的右內側之間設有第一受壓彈簧26 ;使用前將壓縮空氣經氣動擰螺絲工具上端管接頭通入殼體進氣孔2,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轉動至設定正轉位置或反轉位置,待機狀態(tài)由第一受壓彈簧26頂住開閉銷19,壓縮空氣在開閉銷19的右端凸臺與第一 O型密封圈27處被阻隔,不能通往空氣馬達5 ;目前這種氣動擰螺絲工具殼體左側均設有用于按壓開閉銷的板機28,開機時握持該氣動擰螺絲工具的操作者用手指向里扣動板機28,按壓開閉銷19外露端,開閉銷19克服第一受壓彈簧26向右移動,氣流道10被打開,壓縮空氣經第一出氣孔13或第二出氣孔14及殼體通道通往空氣馬達5驅動其轉子7及轉桿6高速轉動;扭動該調節(jié)桿的扭動件9能實現正反轉切換,但是目前這種氣動抒螺絲工具不能調節(jié)其啟動轉速,一開動就是高達近10000r/min的空轉速度,在實際使用操作時,存在如下不足:難以對準工件螺絲;當螺絲相對工件螺絲孔處于異常位置時(如傾斜、偏置等),極易損壞工件。本發(fā)明主要是針對上述氣動擰螺絲工具中的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的內部組成結構作改進,如圖6或圖7所示;具體是:在位于開閉銷19右側的氣流道10內設置內閥,該內閥包括橫向放置的呈圓筒狀的內閥體20與呈圖釘狀的內開閉銷21,內閥體20的形狀采用如圖13所示,內開閉銷21的形狀可參見圖6或圖7或圖15,內閥體20包括外徑較小的左圓筒22與外徑較大的右圓筒23,左圓筒22的左段部分有間隙地套裝在開閉銷19的右端,內開閉銷21包括左圓柱24與右圓盤25,其左圓柱24有間隙地插入內閥體20的左圓筒22的右段部分,左圓柱24的左端宜與開閉銷19的右端相抵,其右圓盤25有間隙地位于內閥體20的右圓筒23內,內閥體20的右圓筒23與調節(jié)桿本體8的右內側之間設有第一受壓彈簧26代替原第一受壓彈簧26。改進后開閉銷19的形狀更簡單,如圖12所示,僅在其近右端處設置一凸臺19A。以下是本發(fā)明進一步完善的方案,由于內閥體20與調節(jié)桿本體8內壁有密封要求,如果不另采用密封材料進行密封,則需要大大提高內閥體20與調節(jié)桿本體8內壁的加工精度要求,勢必大大提高制造成本,為此,可在內閥體20的左圓筒22外表面套裝第一 O型密封圈27 ;還可在內閥體20的左圓筒22外表面設置環(huán)槽29,如圖14及圖6所示,將第一 O型密封圈27套裝在該環(huán)槽29上。調節(jié)桿本體8的左端套裝軸用彈性擋圈30及墊圈31,該墊圈31右側的調節(jié)桿本體8外表面形成第一環(huán)槽32,在位于第一進氣孔與第二出氣孔之間的調節(jié)桿本體8的外表面設置第二環(huán)槽33,在位于第一進氣孔右邊的調節(jié)桿本體8的外表面設置第三環(huán)槽34,第一環(huán)槽32、第二環(huán)槽33及第三環(huán)槽34各自套裝第三O型密封圈35。扭動件9內側設有圓形凸臺36,安裝后居中位于氣流道10內,扭動件9內側與調節(jié)桿本體8內壁之間可設置第四O型密封圈42,以增強密封性;第一受壓彈簧26為一端大而另一端小的錐形彈簧,其大端有卡止地套裝在內閥體20的右圓筒23外表面,其小端有卡止地套裝在圓形凸臺36的外表面;扭動件9外端可設置旋鈕37或一字槽38,分別如圖21、圖22所示,旋鈕37或一字槽38最好位于調節(jié)桿本體8的第一進氣孔11與第二進氣孔12之間設定角度R的中間。殼體I左側設有用于按壓開閉銷的板機28,該板機28的上端經一銷軸安裝在殼體左側,使得使用者用手握持殼體I的同時,可通過手指扣動該板機28即可按壓所述開閉銷19。以上改進后的實施方式詳見圖6,使用前將壓縮空氣經氣動擰螺絲工具上端管接頭通入殼體進氣孔2,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轉動至設定正轉位置或反轉位置;待機狀態(tài)正如圖6所示,由第一受壓彈簧26頂住內閥體20,在內閥體20外部,壓縮空氣被內閥體20與第一 O型密封圈27阻隔,不能通往空氣馬達5 ;在內閥體20內部,由于氣流道10內的壓縮空氣的壓力數倍于外界大氣壓,迫使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內側被牢牢吸附在內閥體20的內壁上,使得壓縮空氣也不能由此通往空氣馬達5 ;當然,這種實施方式要求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內側與內閥體20的內壁之間具有足夠高的配合密封精度。開機時握持該氣動擰螺絲工具的操作者用手指向里扣動板機28,逐步按壓開閉銷19外露端,開閉銷19先是頂開內開閉銷21,使得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內側與內閥體20的內壁之間形成間隙供氣流道10內的壓縮空氣經第一出氣孔13或第二出氣孔14及殼體通道通往空氣馬達5,從而低速啟動氣動擰螺絲工具;直至開閉銷19走完一級轉速動程a,開閉銷19的凸臺19A碰到內閥體20的左端為止,期間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處于一級轉速區(qū),一級轉速區(qū)的空轉轉速分別從10-100轉/分的點動轉速至2000-3000轉/分的低轉速,開閉銷19的一級轉速動程a為待機狀態(tài)開閉銷19的凸臺19A至內閥體20的左端的距離。開閉銷19的凸臺19A碰到內閥體20的左端后再繼續(xù)扣動板機28按壓開閉銷19外露端,開閉銷19的凸臺19A就會克服第一受壓彈簧26阻力頂開內閥體20與第一 O型密封圈27,氣流道10被完全打開;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進入轉速相對恒定的二級轉速區(qū),空轉轉速達到8000-10000轉/分的高轉速。扭動該調節(jié)桿的扭動件9能實現正反轉切換。以上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在實際使用操作時,由于其經低速啟動后再高速運轉,便于對準工件螺絲;當螺絲相對工件螺絲孔處于異常位置時(如傾斜、偏置等),也不會損壞工件。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7所示,在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在內閥體20的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左側設置第二 O型密封圈39,內閥體右圓筒的右端設有環(huán)狀擋圈40,內開閉銷21右圓盤25與環(huán)狀擋圈40之間設有第二受壓彈簧41。加設第二 O型密封圈39可大大降低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內側與內閥體20的內壁之間的精度要求,或者說以較低成本以達到其密封性要求;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組件組成如圖15所示。加設第二受壓彈簧41可使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一級轉速區(qū)的工作性能更加穩(wěn)定可靠。所以,第二種實施方式效果更好。當然,還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在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僅在內閥體20的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左側設置第二 O型密封圈39,而省去如圖7所示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受壓彈簧41及環(huán)狀擋圈40,如同第一種實施方式,待機狀態(tài)利用氣流道10內外的空氣壓力差,迫使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內側與第二 O型密封圈39及內閥體20的內壁貼緊,從而實現密封,也能達到較好的技術效果。以下說明本發(fā)明氣動擰螺絲工具使用時壓縮空氣的通道路線。當扣動件9位于正向轉動位置時,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也轉動至設定正轉位置,這時第一進氣孔11與殼體進氣孔2相通,第一出氣孔13與殼體正轉出氣孔15及空氣馬達5的正轉進氣孔16相通。正向待機時,壓縮空氣經殼體進氣孔2、調節(jié)桿本體8的第一進氣孔11至調節(jié)桿本體8內氣流道10內。正向開機時,氣流道10被開通,壓縮空氣持續(xù)經殼體進氣孔2、調節(jié)桿本體8的第一進氣孔11至調節(jié)桿本體8內氣流道10內,氣流道10內的壓縮空氣由第一出氣孔13進入位于殼體通孔3側壁的殼體正轉進氣孔43,再由殼體正轉出氣孔15出來進入空氣馬達5的正轉進氣孔16,驅動空氣馬達5正向轉動,最后由殼體排氣孔44排出機外。當扭動件9位于反向轉動位置時,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也轉動至設定反轉位置,這時第二進氣孔12與殼體進氣孔2相通,第二出氣孔14與殼體反轉出氣孔17及空氣馬達5的反轉進氣孔18相通。反向待機時,壓縮空氣經殼體進氣孔2、調節(jié)桿本體8的第二進氣孔12至調節(jié)桿本體8內氣流道10內。反向開機時,氣流道10被開通,壓縮空氣持續(xù)經殼體進氣孔2、調節(jié)桿本體8的第二進氣孔12至調節(jié)桿本體8內氣流道10內,氣流道10內的壓縮空氣由第二出氣孔14進入位于殼體通孔3側壁的殼體反轉進氣孔45,再由殼體反轉出氣孔17出來進入空氣馬達5的反轉進氣孔18,驅動空氣馬達5反向轉動,最后由殼體排氣孔44排出機外。殼體進氣孔2、通孔3形狀位置參見圖16,殼體正轉出氣孔15與殼體反轉出氣孔17參見圖17,殼體正轉進氣孔43參見圖18、殼體反轉進氣孔45及殼體排氣孔44參見圖18、圖19??諝怦R達5可采用雙向旋轉葉片式空氣馬達,如圖20所示,其組成件如圖23所示,主要包括氣缸46、轉子7、葉片47及上蓋48、下蓋49、上軸承50、下軸承51 ;空氣馬達工作原理如圖24所示,當壓縮空氣從進氣口 A進入氣室后立即噴向葉片47作用在葉片的外伸部分,產生轉矩帶動轉子7作逆時針轉動,輸出旋轉的機械能,廢氣從排氣口 C排出,殘余氣體財經B排出(二次排氣);若進、排氣口互換,則轉子反轉,輸出相反方向的機械能。轉子轉動的離心力和葉片底部的氣壓力、彈簧力(圖中未畫出)使得葉片緊密地抵在定子7的內壁上,以保證密封,提高容積效率。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不但可用于直筒式氣動擰螺絲工具,也可用于手槍式氣動擰螺絲工具。另外,本申請文件中左、右、前、后等所稱方位,僅相對本專利申請圖的表示便于表述而言,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動擰螺絲工具,包括適于用手握持的殼體(1),殼體(I)上端設置殼體進氣孔(2),殼體進氣孔(2)以下的殼體(I)上部橫向設有一通孔(3),該通孔(3)內插入同時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4),殼體(I)內設置空氣馬達(5),適于裝夾不同規(guī)格螺絲刀頭的轉桿(6)與空氣馬達(5)的轉子(7)連接并豎直伸出于殼體(I)下面,所述調節(jié)桿(4)包括呈圓柱狀的調節(jié)桿本體(8),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的右外端設有用于扭動該調節(jié)桿(4)的扭動件(9),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內設置氣流道(10),所述氣流道(10)左側設置開閉銷(19),所述開閉銷(19)穿過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⑶的左端并外露于殼體⑴左側,其近右端處設置一凸臺(19A);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開閉銷(19)右側的氣流道(10)內設置內閥,所述內閥包括橫向放置的呈圓筒狀的內閥體(20)與呈圖釘狀的內開閉銷(21),所述內閥體(20)包括外徑較小的左圓筒(22)與外徑較大的右圓筒(23),左圓筒(22)的左段部分有間隙地套裝在所述開閉銷(19)的右端,所述內開閉銷(21)包括左圓柱(24)與右圓盤(25),其左圓柱(24)有間隙地插入所述內閥體(20)的左圓筒(22)的右段部分,其右圓盤(25)有間隙地位于所述內閥體(20)的右圓筒(23)內,所述內閥體(20)的右圓筒(23)與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的右內側之間設有第一受壓彈簧(26);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位于設定正轉時,所述氣流道(10)與所述殼體(I)進氣孔相通,并經所述內閥與所述空氣馬達(5)的正轉進氣孔(16)相通;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⑶在殼體⑴通孔(3)內位于設定反轉時,所述氣流道(10)也與所述殼體(I)進氣孔相通,并經所述內閥與所述空氣馬達(5)的反轉進氣孔(18)相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閥體(20)的左圓筒(22)外表面套裝有第一 O型密封圈(27)。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閥體(20)的左圓筒(22)外表面設有環(huán)槽(29),所述第一 O型密封圈(27)套裝在所述環(huán)槽(29)上。
4.如權 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閥體(20)的內開閉銷(21)的右圓盤(25)左側設有第二 O型密封圈(39)。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閥體(20)右圓筒(23)的右端設有環(huán)狀擋圈(40),所述內開閉銷(21)右圓盤(25)與所述環(huán)狀擋圈(40)之間設有第二受壓彈簧(41)。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動件(9)內側設有圓形凸臺(36),安裝后居中位于所述氣流道(10)內,所述第一受壓彈簧(26)為一端大而另一端小的錐形彈簧,其大端有卡止地套裝在所述內閥體(20)的右圓筒(23)外表面,其小端有卡止地套裝在所述圓形凸臺(36)的外表面;所述扭動件(9)外端設置旋鈕(37)或一字槽(38)。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左側設有用于按壓開閉銷(19)的板機(28),所述板機(28)的上端經一銷軸安裝在所述殼體(I)左側,使得使用者用手握持所述殼體(I)的同時,可通過手指扣動該板機(28)即可按壓所述開閉銷(19)。
8.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中部同一軸向位置而沿調節(jié)桿本體(8)徑向則按設定角度(R)分別開設正向轉動時進氣的第一進氣孔(11)與反向轉動時進氣的第二進氣孔(12),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近左端處同一軸向位置而沿調節(jié)桿本體(8)徑向則按相同設定角度(R)分別開設正向轉動時出氣的第一出氣孔(13)與反向轉動時出氣的第二出氣孔(14),所述第一進氣孔(11)與第二出氣孔(14)沿調節(jié)桿本體(8)處于相同徑向位置,所述第二進氣孔(12)與第一出氣孔(13)沿調節(jié)桿本體(8)也處于相同徑向位置,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轉動至設定正轉位置時,所述第一進氣孔(11)與所述殼體進氣孔相通,第一出氣孔(13)與殼體正轉出氣孔(15)及所述空氣馬達(5)的正轉進氣孔(16)相通,當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在殼體(I)通孔(3)內轉動至設定反轉位置時,所述第二進氣孔(12)與所述殼體進氣孔相通,第二出氣孔(14)與殼體反轉出氣孔(17)及所述空氣馬達(5)的反轉進氣孔(18)相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定角度(R)為90。。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的左端套裝軸用彈性擋圈(30)及墊圈(31),該墊圈(31)右側的調節(jié)桿本體(8)外表面形成第一環(huán)槽(32),在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孔(11)與第二出氣孔(14)之間的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的外表面設置第二環(huán)槽(33),在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孔(11)右邊的所述調節(jié)桿本體(8)的外表面設置第三環(huán)槽(34),所述第一環(huán)槽(32)、第二環(huán)槽(33)及第三環(huán)槽(34)各自套裝第三O型密封 圈(35)。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經低速啟動后再高速運轉的氣動擰螺絲工具,包括同時充作氣流開閉閥與正反轉調節(jié)閥的調節(jié)桿,調節(jié)桿本體內設置氣流道,本體中部開設正反轉進氣孔與出氣孔,開閉銷穿過調節(jié)桿本體的左端并外露于殼體,其近右端處設置一凸臺,在位于開閉銷右側的氣流道內設置內閥,內閥包括橫向放置的呈圓筒狀的內閥體與呈圖釘狀的內開閉銷,內閥體包括外徑較小的左圓筒與外徑較大的右圓筒,左圓筒的左段部分有間隙地套裝在開閉銷的右端,內開閉銷包括左圓柱與右圓盤,其左圓柱有間隙地插入所述內閥體的左圓筒的右段部分,其右圓盤有間隙地位于內閥體的右圓筒內,內閥體的右圓筒與調節(jié)桿本體的右內側之間設有第一受壓彈簧。
文檔編號B25F5/00GK103158100SQ20131006828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fā)明者郁圣明 申請人:郁圣明